整部电影硬伤很多 好多地方逻辑不通只是现在学会了宽容一点徐铮胖了 和他的角色一样 到了中年发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变的 只有回忆不会 什么是最好的 未得到和已失去她的美定格在二十几岁的写真里 百般俊俏的姿势引你着迷然而回忆只是回忆 你的执念只是未得到 并不是因为爱情无论你爱过多少人 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 一定是让你习以为常的人 她是大地是空气 是你觉得理所当然踏实的存在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那个甘愿为你停下的人。
如果没有这个囧途 你是不是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爱她真羡慕你 还来得及发现 真是幸运 还来得及发现
港囧是一个能明显看出野心,却没有讲好的故事。
作为《囧途》和《泰囧》的续篇,这部电影自然承载着影迷们更高的期许,却同时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人设的雷同和观众的审美疲劳。
徐峥还是一如既往的倒霉蛋,包包接棒宝宝担纲本片“智商担当”。
不过当看到包贝尔以“念台词”的表演方式简单粗暴地出现在大荧幕时,我也只能感叹宝宝得天独厚,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演出憨而不蠢、傻而不俗。
赵薇的饰演的是知性独立的贤妻良母。
抛开结尾处的高楼戏份不提,小燕子的表现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谁能从运筹学修辞学心理学随便什么学的角度,帮我分析一下片尾的逻辑在哪里啊喂!!!!!
真是看得我尴尬症发作恨不得当场昏厥,编剧要不咱们一起谈谈人生可好?
我书读得少,您可千万别告诉我为了扣住题目里这个“囧”字!
说回选材。
港囧的题材无疑是讨巧的,一部几乎结合了时下所有抓人眼球元素的电影——家庭、中年危机、初恋&青春、香港黄金时代的那些声音与面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引起一群人无数的共鸣,中间说不定还夹杂着哽咽和唏嘘。
不得不提到本片一个很拉好感的设计,用了那么多熟悉的香港音乐,徐峥鸡贼却又不乏新意。
虽说有些插入地略显突兀,至少有几处背景音乐响起、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全场不约而同地陷入了集体性的回忆,黄金时代的香港仿佛就这样慢慢苏醒,睡眼惺忪,酒绿灯红。
但就像念完网上的所有段子也不能算作好小品,把所有引起共鸣的元素填鸭式地塞进一个故事、也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
导演太迫切地想将这个故事与之前两部区分开来,同时太贪心地希望带来更多不同的惊喜,奈何功力完全不足以驾驭如此繁复的题材,最终只得到了一锅乱炖。
或者说,不过是把几种食材随随便便泡进了清水里,看似一个整体,实则泾渭明晰。
我说您好歹煮一下吧?
万幸的是,同样是导演太贪心导致用力过猛的电影,较之一步之遥,港囧胜在“不端着”。
所以乱归乱,但是总归能看懂,笑点也基本都能抓住。
嗯,虽然确实也不多。
四星为了那些熟悉的声音与面孔,以及由之交错而成的,那个时候的香港光影。
当徐峥也开始怀念青春,搭档就不能是黄渤和宝宝了。
初恋和婚姻,又是一场红白玫瑰之争。
男人步入中年,发现梦想越来越远,心有不甘,竟生怨怼。
于是对现状不满,从而用想象蒙上了自己真实的心,只是追求遥不可及的梦。
演员选的都是合适的,笑点也足,只是老套的段子太多,情节出奇地方太少,可能是因为人生中的快乐千差万别,但是不幸与悲伤却是大同小异。
所以要从中年男人感伤梦想远逝的桥段中,寻些离奇也是不易。
憋到今天才来发表这样一篇长评。
其实我没有告诉你上映第二天我就去看了此片,也在此后的三天内围观了十一期间被众多舆论摆在一起比较的另一部内地商业喜剧《夏洛特烦恼》。
不出意料的,港囧在口碑方面明显输给了夏洛,本着对峥叔的喜欢,这篇影评我是认真的迟迟憋不出来。
上映前徐布斯似模似样的搞了个苹果式的发布会,野心和“创意”向大众展示地一览无遗;上映之后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圈里却充斥着“论喜剧线路里的王宝强跟包贝尔谁更恶心?
”不知道作为囧系列的导演,峥叔对此作何感想。
给个及格分,反正我还是挺尴尬的。
观影的过程中,感觉,啊,眼花缭乱的。
想表达的东西多,想抓住的东西多...港片情怀、香港音乐、动作、“红玫瑰白玫瑰”、各种段子... 然而...隔壁那篇影评写的挺好的,当年带着电影导演处女作横空出世就拿下影史华语片票房冠军的峥叔,终究还是会犯跟内地市场许多青涩的商业片导演一样的毛病:什么都想抓,结果没抓住。
内地类似商业片看多之后让我落下一毛病:一听经典歌曲植入就开始头疼,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青春“情怀”片带来的后遗症着实让人犯怵。
港囧稍微好些,也就稍微好那么些,也就跟乔帮主去世之后,再拿人家十几年的传统开个发布会给人一样的感觉:隔夜的饭,炒功再好也就那么回事儿。
本片短评里那个说着什么“商业喜剧片你还想要什么艺术什么内涵”的热门评论点赞数那么多震惊到我了,谁规定了商业片商业喜剧片就该不讲究艺术内涵?
人韩国欧美不拍商业片?
人夏洛这一点上也着实比港囧好,当然,那跟人家本身就是一部表现相当不俗的舞台剧有密切联系,在此不表。
至于演员,峥叔,囧还是到此为止歇歇吧,换个别的路线兴许能再创辉煌呢?
薇姐,前有横冲直撞好莱坞,还没缓过劲儿来又是港囧。
好歹两部影片多少在演员配置或电影本身方面都有硬伤,观众看着也腻了,换换口味吧!
要不,咱再导两部戏看看?
包贝尔目测还是会在喜剧的道路上走下去,至于能不能有所突破,关键还是态度:电影本身的态度。
大名鼎鼎的囧系列,拍到最后,观影的我们也囧了起来。
囧系列到这一步,好像争议满多。
个人观影感觉,从没哪部喜剧看得这么憋屈,好像也被套上了铁皮头套,不停地想挣脱。
最近总有些片子的人设非常让人想冲进去揍他一顿,比如那小舅子,比如训龙的大金牙。
最可气的还是,包贝儿总一副纯真样儿地眨巴眨巴眼睛。
善意地想,可能人家演的不错,是角色人设问题。
男主是他老婆深爱的,可怎么就变成倒插门各种委屈忍让了呢?
原以为是富二代千金没文化没情商,可最后真相是人家也是高材生啊,可以交换不交换为了爱情了。
可这爱情经营得,还是抵不过得不到的初恋啊。
此片中有向老港片老港乐致敬的意味,但这方面至少插曲就没有夏洛特烦恼做的好,不怎么贴的感觉,不能产生情感互鸣和笑点。
还有很想吐槽最后摇摆的玻璃上那出戏,惊险是惊,作为一个恐高症观众够提心的。
可在那儿各种争风吃醋就过了啊,不符合人之常情。
还有那细长的高跟鞋,开玩笑呢吧,估计拍的是嫁接过去的,正常人早甩tam。
港囧的票房已经是2D国产片的NO.1了,喜剧片在国内市场势不可挡,囧系列到现在第三部已经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搞笑依旧,强打的情怀牌,对我这个年龄层来说缺乏了那么点吸引力。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都是第一部的评价最好,越往后越缺乏新意。
不得不承认徐峥是成功的,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票房纪录。
人在囧途我看了两遍,一直对王宝强霸气地喝牛奶要求开机窗记忆深刻。
港囧的开头看的有点尴尬,笑也不是,尺度有点hold 不住,虽然看过不少美剧,但美剧只是语言比较开放,听着就和普通词汇一般没有差别。
不知道带着孩子去看这部电影的父母看到那幕时有何感受。
这部电影看得过程还是挺愉悦的笑点也不少,最后赵薇给徐峥买下那片农场还是挺感人的,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有钱才能任性。
电影中的粤语歌听着确实蛮燃的很带感,即使对我这么不是很了解那个时代港片风格的人也挺有触动的。
同学对电影的评价是里面的歌挺好听的,2333.
清风徐来,波彩伊扬;缓缓而至,恰到好处。
《港囧》首映场归来。
这是午夜第一次观首映场,因为,相信徐峥。
时而爆笑,时而怀旧,时而紧张,娱乐片中的五星电影与诚意之作。
说点儿别的。
也许有人关注的是一个秃顶男人的中年危机,然而我看到的却是大学廿年之后的两位女子,当时同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一个放弃了男友追求梦想与改变,最后成为了周游世界爱好广泛的画家;一个放弃了学业追求爱情与安稳,最后成为了拥有爱情家庭儿女的主妇。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问题是:如果是你,你要做哪一个?
印象深刻的。
电影中的音乐,粤语老歌啊,那么熟悉,恰如其分,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从凤梨罐头到洲际酒店,从《重庆森林》到《2046》,娱乐片中居然看到了王家卫,有点儿意思。
只不过,无论是蔡波还是杨伊,说到底,毕竟还是蔡波靠着徐来才能获得幸福,而杨伊尽管心里放不下徐来,然则却依旧拥有或进一步或退一步的主动权。
亦或是,与其说是梦想,莫不如说是一个秃顶满身榴莲味道的中年男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臆想与胡话罢了。
真的好难看,和分手大师一样干,连台词都懒得多编点花样。
对香港老片的置入也毫无情怀,跟网络剧水准差不多,简直就是在侮辱港片粉儿,当然这些都是态度问题,我相信是徐峥压根就没像好好拍造成的,这些都不说了。
我要说的是这电影的意识形态上真的是low到鄙视链的底层了。
全片充满着直男癌晚期的各种症状,还是特别不招人待见,空有狂妄自大毫无荷尔蒙吸引力的那种直男癌,对女性的歧视比比皆是,这要是搁60年代美利坚,徐峥叔叔早就让女权主义者们揭竿而起了吧!
综合来说,这电影就是直男们的琼瑶片,首先男主角幻想自己有了中年危机,而中年危机的病根来自自己一直没亲到初恋,这!
尼!
玛!
叫!
中!
年!
危!
机!??
这叫渣男心机还差不多!!!
中年危机应该长啥样?
可以看看美丽人生或者哪怕脱线女王,而如果时间足够多,我更推荐《绝望主妇》,在8季漫长的故事中,每一丝都透露着人面对老去时无法自控的焦虑和无助,但这些情绪我在港囧中一秒钟都没有感受到。
anyway,在这个yy出来的中年危机里,徐峥能想到唯一解救危机的方法就是,幻想出了两名多金貌美学历高,会做生意还懂文艺的富二代美女,在一个年轻时候胖老了以后秃的屌丝面前,苦苦求被爱,而自己则上帝般的在最后管卡守住了道德底线的故事。
啧啧啧,这和那些天天幻想自己被霸道总裁壁咚的《何以笙箫默》狂热粉丝真的没任何区别。
然后就是通篇都是一点都不好笑的黄色笑话,拜托你要么尺度大一点,要么智商高一点,不要总暴露自己没脑子的一面好么。
这种低级趣味,大约可以勉强像那些渣到泣鬼神的民谣歌手一样让未婚都市少女傻傻的障目,而对任何一个经济独立的已婚女性来说,真的只想飞踹徐峥到天边!
你一人丑家贫的倒插门,老娘不出轨已经是给你脸了,你竟然还敢见初恋?
特纳闷,这种踩着老婆往上爬成功以后突然文艺了一把觉得自己没完成真爱甚至牺牲了理想的极品渣男,难道不是应该遭到全社会的唾弃吗?
讲真的看到电影结尾,小陶虹出来客串的一幕我都替她感到难过,“小陶虹就是徐峥心中的糟糠之妻啊!
”我的同事唐甜甜这样评价道。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夏洛特烦恼》也是一样的故事啊不是吗?
确实是一样的故事,但夏洛特烦恼有一点好处,就是它表现了一个女人搞定无脑文艺渣时擅用的暴力+洗脑技巧,即明确传达出了一个已婚女性最希望老公明白的事:若真得到女神,日子只会过的更差。
木哈哈哈哈!
港囧是一部难以分类的片子作为一部喜剧片,又名我的奇葩小舅子作为一部伦理片,又名家有极品亲戚作为一部动作片,又名奔跑吧包贝尔作为一部纪录片,又名菜拉拉成功记作为一部爱情片,又名约炮未遂之找回真爱作为一部青春片,又名追寻初恋的憾之吻作为一部故事片,又名中年未育之出轨危机但是作为一部喜剧片,港囧显然是不及格的,因为整部片子真的超!
难!
笑!
第一失败在莫名其妙的笑点1.低俗荤段子。
事实上来看电影的不少人是带着小朋友一起来的,看到开头赵薇一脸苦大仇深的对着徐峥那张猥琐油腻的大脸做着少儿不宜的运动的时候,听着后排坐的几个七八岁的小朋友天真的笑声,我真的是异常尴尬。
造人、赠套、取精,老套又低级,还没有微博上几个整天卖腐的段子手好笑。
2.包贝尔装疯卖傻。
包贝尔这个角色简直是屎上最恶心的角色,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刻意到极点,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这个人设就是极其不合理的,这个角色是一个被宠坏的有着导演梦想的富二代,但是包贝尔活生生给演成了一个有强迫症的弱智暴发户。
这角色的一举一动都纯粹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生硬的推动剧情的发展,是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3.赵薇一家人。
这一家极品亲戚简直是一个大写的尴尬,特别是给徐峥改名字那段,真的一点儿都不好笑啊亲,就好像一个人讲了个冷笑话,完了自己还在那里哈哈大笑,好尴尬的。
关键是这一家子都还特喜欢莫名其妙的哈哈大笑,笑得我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这算是冷场之后的强势挽尊吗?
第二失败在莫名其妙的煽情1.初恋情结。
光线自从做青春片赚翻了之后就陷入了一种强卖情怀的怪圈。
必须有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有接吻打炮错失所爱,为爱放弃等烂俗情节,还要有天后献唱主题曲。
在喜剧片里强行缅怀青春无所谓,但是男主徐来作为一个画画并不好的油画专业矮丑屌丝先是追到个高貌美的文艺女神,失去女神后,立马又有暗恋他的富家大眼妹备胎安慰求嫁,这特么合理吗?
这设定确定不是中年屌丝直男癌的意淫?
出轨理直气壮的美化成弥补心中的遗憾,初恋是心中的女神白月光,家里的是全家都极品暴发户的糟糠?
青春是卡在喉头那根的刺,必须要来一场历经艰辛的约炮之旅才能幡然醒悟?
这样的情节三观何在?
2.赵薇不知道是演技还是人设问题,反正我是没看出她对男主的一丝丝感情。
最后那场戏真是戏感十足,虽然是演戏,但是真的让观众很出戏,非常做作,一点儿都不像真情流露,反而像是在刻意搞笑。
徐峥从头到尾没有演出对老婆的一点点喜欢,反而像从头到尾都是入赘豪门被压迫,嫌弃老婆粗俗,但最后被老婆的大方(买下了一个庄园)感动的中年谢顶男。
这情煽得我给负分!
最后说说好的,笑点还是有的,虽然少,徐峥台词功力还是不错,适合斗嘴耍贫,但是要挑准对象,包贝尔显然不适合。
王宝强演技说实话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在泰囧里面很好笑,为什么?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憨傻老实的形象,如果你让他去演高富帅富二代,显然很违和。
片中粤语歌曲和港片元素穿插不少,“港味儿”够足,但是稍显刻意,卖情怀卖成大杂烩,但两个港警的普通话有戳中我笑点。
其实喜剧片并不需要什么深度,剧情流畅笑点多多就足够了。
但是打着喜剧片的旗号卖起青春片的情怀用着动作片的桥段宣扬着爱情片的主题,就显得不伦不类十分尴尬。
徐峥太鸡贼了!
太鸡贼了!
太鸡贼了!
重要的话说三遍!
港囧故事讲得无比啰嗦,前30分钟包贝尔的重复台词占了一半时间。
整部戏各种多余台词、多余镜头、多余煽情。
最多余的,就是里边各种与剧情完全不挂钩,或者情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粤语经典歌曲!!!
但徐峥鸡贼的地方就在于他用了这些歌。
熟悉的旋律想起,总是让人心头一热。
想吐槽的意念,也随之减少了几分。
其实我还是忍不下杜鹃让人无语的演技,忍不了包贝尔毫无功力的台词和那些剧烈晃动又卖弄剪接的镜头。
以及赵薇在最后关头的假哭,囧!
这不是大婆斗小三的故事,而是男人心里对红白玫瑰的取舍挣扎。
他最终抱着意念里一直难以割舍的女孩,却下不去嘴。
他的爱情早已转移,他想的是他的菠菜。
我该感动吗?
不!
你们用不用这么作啊?!
这一路的呼号奔跑,折腾拼命,想去做什么?
打着初恋的幌子,就能越过道德的底线?
亲了之后呢?
完成一吻就甩,还是如果有感觉就重来?
那所有同学会真的都可以拆散一对是一对了。
徐峥鸡贼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让一连串的巧合来扰乱男主角的约炮之旅,令他最终发现自己的真爱。
如果一辈子不来香港呢?
小蝌蚪都为了没找到真爱而不想活啊?!
但跟小时代一类毫无内涵的泡沫电影相比,这部戏还算合格的商业片。
渣男痴女,加上伪文艺绿茶婊,再加一个前因不明的凶杀案。
还是有些吸引人要看完的料的。
影片结束时我差点哭了——我欠了那么多优秀港片的电影票,却买票看了《港囧》!
看在香港电影情结的份上,勉强给个2星。
港片如今大势已去,好在还有徐克、杜琪峰等人能坚守品质。
希望还有好的港片值回票价!
握拳!
ps这片男演员颜值低到让李灿森这种古惑仔里颜值都排不上号的,在这部戏里被衬托得十分有光彩。
囧!
关于“港”的部分,这次香港的特色无论从音乐、建筑还是生活都事无巨细的体现在故事中,而且不那么的旅游宣传片,值得褒奖;再来是“囧”的部分,影片这次没有在故事上一囧到底,而是在人物表现和属性上深化,这就本末倒置,导致影片不那么搞笑又略显生硬。But,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还算好看。
只有一句说到点子上,赵薇对着红礼服的杜鹃说,你好美啊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希望囧系列不要再拍了,前两部很好看,但这个IP真没有继续开发下去的价值了。
感觉没有前作那么好,笑点略尴尬,总体还行吧。
以前那个《泰囧》明明很一般,豆瓣上一堆人吹捧。这个《港囧》,个人觉得已经是和宁浩的《心花路放》一个水准的喜剧了,拍得很走心,感情很真切,笑点很密集。为什么在豆瓣上被那么多人黑呢?有些电影让我觉得阿猫阿狗都能当编剧,但这部《港囧》让我觉得想要写出好看的喜剧还是挺难的……
和小一一起看! 一样的套路 搞笑是搞笑 但还蛮低俗的 看电影也迟到10分钟 包贝尔的戏份一出来就有人说好烦… 但我还是很喜欢包包
中年男人的内心世界我怎么可能get 到
闲在家终于看了这部,赵薇演技怎么完全不见了……
《港囧》彻底扑街……全程零笑。用时下流行热点和成人黄荤段子堆砌而成的笑点不仅偷懒讨巧而且低级无效。全片唯一可能讨喜的港片迷影元素和经典粤语插曲也只沦为简单粗暴的情怀贩卖。而导演在其能力之外想说的关于「中年危机」的那点东西,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一一》。
豆瓣 影评婊聚集地
泰囧的主题是职场竞争和亲情,虽然电影中没有女性,但是职场竞争的主题,无疑适合所有职场中人。外加王宝强出色的亲情剧情,两人可谓平等秋色,不分主次。由此构成了足够的吸引力。但在港囧中,徐峥换了定位,没有再探讨职场和亲情这两个主题,转而探讨爱情和梦想。一个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中年男人,一
刚开始有点不太适应青春片+家庭伦理片的设定……包贝尔真是欠揍到爆,从中间开始笑点密集,虽然结尾很狗血赵薇哭得像个观众,惊险设定让人想问有必要吗?但不否认这的确是国产好片,至少我笑得像个傻逼。要知道想要看个真心搞笑的喜剧真的是不容易啊。
【《港囧》北京院线看片推介会,片中72次笑声证明价值】走了一圈校园,拿到了猫眼漂亮的预售数据后,徐峥和院线方面诚恳沟通求排片支持。我难得笑了43次。包贝尔太烦了,赵薇可以发挥更多。
杜鹃好美中年夫妻求子很尴尬特意去了那个人形通道
没有泰囧给我的惊艳的感觉 很多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比心花路放要收敛多了,一家人去看也没问题。整体感觉不错不理解分为啥这么低。很好的娱乐片。穿插了港味港曲,反正我很喜欢这个调调
个人觉得拍的比泰囧好,故事情节算有那么点深意,而且老代港星和老金曲串烧也挺有怀旧的意思,动作戏也比以前有提高,还是值得一看的!
挺搞笑的,这部电影笑点很多,包贝尔的发型,徐峥的头盔,很多情节都要笑喷了!而且还有赵薇的表演,真的挺好看的!
看完午夜首映,只能说,作为一部娱乐喜剧片,它是满分的,戏院效果十足,大家都在乐,这就足够了,还要什么呢?有些刁钻的影评不知道是在干嘛,你想从一部商业喜剧片里找艺术、找内涵,这不是有病吗?电影市场如果按照你们的性子来,肯定不出一年就崩溃。与众不同并不一定代表超凡脱俗,更可能是精神病
基本就是为了挣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