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Police Diary,To Live and Die in Ordos

主演:王景春,陈维涵,孙亮,侯岩松,袁利坚,白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警察日记》剧照

警察日记 剧照 NO.1警察日记 剧照 NO.2警察日记 剧照 NO.3警察日记 剧照 NO.4警察日记 剧照 NO.5警察日记 剧照 NO.6警察日记 剧照 NO.13警察日记 剧照 NO.14警察日记 剧照 NO.15警察日记 剧照 NO.16警察日记 剧照 NO.17警察日记 剧照 NO.18警察日记 剧照 NO.19警察日记 剧照 NO.20

《警察日记》剧情介绍

警察日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英年早逝后,以新华社记者沿着他的人生足迹采访其亲人、同事、工作对象的过程中再现出了一个见不得百姓受苦、嫉恶如仇、在工作干为上尽职尽责,充满了情怀的公安局长形象。 郝万忠(王景春 饰)在十七年的从警生涯中,留下了六十八本工作日记。从他做刑警接触的第一桩重大命案——至今未破的悬案,到临终前的全局工作计划,详细记载了他每天的工作安排、案情分析、人生感悟,以及对那桩悬案的多次重新梳理和研究。正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基层公安局长的艰辛、不舍和追求;还有一名标准警察所具有的职业基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指尖上的中医意外的爱情小农夫好运来赤月湖吸血鬼魔灵闪电出走俏娇娃魔鬼圣诞树顶楼第一季诈骗大师设得兰谜案第一季女子监狱第五季贾姆塔拉:骗你没商量第二季老妇杀手探秘太阳系不在远方硅谷第四季宝宝大过天若叶女孩千机变天使的一份白乌鸦炽道缘来誓你娱乐反斗星某科学的超电磁炮OVA:炎炎酷日下做摄影模特也不轻松啊可爱的骨头兵王感谢上帝

《警察日记》长篇影评

 1 ) 白马非马

坐下来不到一刻钟才反映过来,尼玛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主旋律片啊。

但导演身在江湖,显然清楚再用文革时代的红又专来宣传正能量是再滑稽不过且为同行嘲笑的事儿,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糅合了文艺片商业片诸多佐料的主旋律片儿,一面在电影界内部有抬起头的资本可以打着哈哈说“瞧瞧奴家这头上的花哨多得很呢”,一面对外又可以趾高气扬地抬了头一派正襟危坐模样道:“俺们这可是正能量”场内人本来不多,里面一点惊悚镜头是看得我怪胆颤的,不过这命案始终没结大概是故意为之。

虽是故意,却像又读了回废名的《桥》。

始终给你一个悬念在那吊着,直到影片结束还给你一个身段窈窕的背影一扭一扭。

不过由此也可看出这部片子的确是……用心良苦啊。

记得以前看一个段子,丈人想减肥,又听人说挨骂有此神效。

便借此考验未来的女婿,叫他每天狠狠地骂自己。

嗯……然后这小伙子便日日加足了马力:“您这样真的太不好了!

为这个家辛苦付出这么多还睡这么少,这么不爱惜自己巴拉巴拉”……听得这丈人是眉开眼笑。

这片儿便是类似了。

我们早已告别一个高大全的偶像年代,谁若是试图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这么个人物来,观众也多是要嘲讽惺惺作态的。

如此,加上几个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小缺点便再妙不过了。

这么一个公安局长,他不是一开始就体现出局长的素质的,他脾气还很有些不好,时常不讲情面呢。

这样的形象无疑是符合官方传统的。

两袖清风,关怀农民,工作勤苦常常是几十天回不了家。

你得承认这就是正面宣传所需要的一切因素。

他除了性格上几乎可以视为可爱的一些缺点外完全就是个典范。

在这里你除了看这么一个好典范做榜样之外看不出任何东西。

这种纪录片式的风格无疑也决定了导演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影技巧来掩盖其单薄的思想内涵。

蒙太奇的切换几乎用到喜感,尤其李东方那一环,两个时空的切换没有一点预兆……这玩得有点过分了吧。

还有慢镜头和特写的使用也是泛滥,从一开始文艺范无比的奔跑到最后司机强子的一声“忠哥”,我是忍住了没笑出声来,只好默默低头以手支颐掩饰我内心强烈的不平静。。

套盒式结构用得很明显,大盒套小盒,小盒又构成连环式进行下去。

我一开始看着那新华社记者只是听着始终不说话,还心想,这记者的角色安排得颇有匠心。

他作为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穿梭于各个时空,一声不响地连串起各人不同的记忆(尽管这记忆虽然视角采用不同,但组成的人物特性几乎是一样的。

好比盲人摸象,在这片子里人人都清楚自己摸的是象,也努力或无意识地在营造“象”的形象。

这种心态完全可以有个人体验做注脚,譬如我有时会猜测某人希望我的回答是这样,所以我做出这样的回答以满足他。

)如此,这记者便获得时空之外的游离身份。

我们在很多电影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旁观者形象,他们本身并不参与电影情节里或华丽或缠绵的情节制作,他们本身不构成情节,然而这样平行的身份又使得他们不会采用上帝一般居高临下的视角。

一定程度上他们和观众在一个平面,又和电影人物在一个平面。

如此,又不自觉地扮演了引领者的角色。

其实拿这部片分析蒙太奇是再好不过了。

平行、交叉、颠倒,一场华丽丽的蒙太奇艺术展都看到我眩晕。

最后再提下王景春的形象。

还是很有《一一》里的吴念真给我的感觉的,当然同是就个人形象而言。

外表看起来老实得几乎像个农民,你难以将他们和一个局长或是公司管理的身份扯上。

但就是这样隐隐存在的错位之感在接下来的观影里,会给你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2 ) 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就这么难吗?

是不是能沾上主旋律三个字就要默认降两星?

郝万忠有哪些问题配不上好警察这三个字?

为什么以好警察为原型拍部电影就要阴阳怪气扯主旋律呢?

是不是能沾上主旋律三个字就要默认降两星?

郝万忠有哪些问题配不上好警察这三个字?

为什么以好警察为原型拍部电影就要阴阳怪气扯主旋律呢?

这是一部人物立得住的好电影,剧本、表演、运镜、剪辑无短板,甩不讲人话讲金句的《地久天长》几条街。

 3 ) 不一样的主旋律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弘扬社会主旋律是必然。

然而,这主旋律弘扬的不是那么令人反胃。

影片通过郝万忠的日记拉开帷幕。

日记本来应该算是一件很私密的物件,却同时也是一个人很真实客观的表露。

导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塑造人物,一是通过旁人客观的视角加以补充,二是通过郝万忠的日记视角进行延伸。

两种视角交相辉映,使主人公的形象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王景春演的不错,很真实,有种很强烈的代入感,这样的代入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记忆。

问世间,这样的警察都去哪儿了?

 4 ) 《警察日记》:血色光荣与东京影帝

当看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警察日记》时,不由的想起获得金马奖的《神探亨特张》,二者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写实的风格,一个收获东京影帝一个收获台湾金马奖同样是获奖影片,这让即将于3月21日上映的《警察日记》更具吸引力。

《警察日记》根据发生在内蒙古悬而未决的惊天血案改编,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长郝万忠为原型,以其64本日记讲述了他14年工作间破获的案件和他的人生感悟,描述了一位普通的警察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郝万忠同志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维护正义的鲜活形象。

这样的故事用一种写实的手法来诠释,让观众随着一位记者的采访去了解一名公安局长的工作与生活,有敬佩有感动内心深处有一种高大的形象感。

这些观影感受完全取决于导演宁瀛、文学策划芦苇对剧本的打磨,没有这些主创的精益求精观众也不会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追凶长旅的感人至深。

作为内蒙人的笔者,在看这部电影时更加有一种敬畏感,仿佛郝局长就是笔者的身边人,恪尽职守、平易近人、任何事情必须讲原则,由鄂尔多斯的郝万忠局长让笔者也想到了呼市的牛玉儒书记,他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时时刻刻为民着想为民办事,最终都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我们身边的好干部有很多,苍蝇和老虎毕竟是少数,就如片中的那位记者质疑郝局长时说的那句话“有煤、有气、有企业、有房地产开发的宝地,一位公安局长能两袖清风?

让人尊敬。

”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这部电影显得尤为珍贵和适合时宜,党员干部都应该观看,从中他们可以对照、可以反思、也可能会警醒。

这样的影片在影市上应该有生命力,而不是受到排挤,现实的题材写实的手法,让那64本日记给你带去感动,而去领悟那份血色光荣。

电影中,导演有意让观众区感受郝万忠生存的空间环境,山川风木,人文风情,包括蒙古族歌曲,而片中当地的口音也有一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种种元素的呈现让电影充满了生活的质感。

加之先锋女导演宁瀛在拍摄时运用了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整个电影画面优雅抒情,充满了诗意,让电影也更具观赏性。

必须要说一下凭借《警察日记》获得东京影帝的演员王景春,他曾出演过《我十一》、《LOVE》等影片,一向有“警察专业户”之称,这次成功加冕“东京影帝”让这部影片在观众也有了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刺激观影。

质朴的演绎、地道的方言、在众多非专业演员中你根本看不出他有“演”的成分,他仿佛就是那位郝局长,这就是演员成功的地方,蜕去演戏的技巧还原真实本身。

《警察日记》与《白日焰火》同日上映,东京影帝对决柏林影帝,而王景春在《白日焰火》中也参与出演,这让他在电影竞争中有了自己左手掰右手的意味。

中国电影需要真实的还原生活,只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也会有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人至深。

 5 ) 《警察日记》:墙外开花墙内香

3月从来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超级淡季,前面春节档的余热已经释放完毕,后面暑期档就连热身也实为尚早,不过今年这一传统有望被打破。

今年2月份人影市创下32亿的票房数字,得益于春节档的井喷,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全年的电影票房数字(33.2亿)。

虽然今年3月份上半旬一样进入“休整期”,只收获了8.2亿元的票房,但3月21日将有《警察日记》、《白日焰火》、《盗马记》、《超级英雄》等多部影片集体上映,特别是《警察日记》、《白日焰火》两部在国外获了大奖的两部影片被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在国外获奖的影片在国内票房都不是特别的理想,但今年的3月份却很不同,两部国外获的影片同日上映打擂,王景春凭借《警察日记》获得2013年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廖凡凭借《白日焰火》捧金熊柏林封帝,更有意思的是王景春在《白日焰火》中也有出演,和好兄弟打擂台不算什么,和自己打擂台才算牛。

两部在国外获奖的影片同时上映还属头一遭,在这“休整期”的3月,真的有望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

两部影片相比较,个人更喜欢《警察日记》,因为他贵在真实有内涵。

《警察日记》是根据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郝万忠先进真实事迹创作完成,影片讲述了鄂尔多斯东胜市警察局局长郝万忠工作14年工作间破获的案件和他的人生感悟,描述了一位普通的警察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郝万忠同志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维护正义的鲜活形象,真实再现一位人民公仆的动人故事。

《警察日记》与大多数公安题材作品以扑朔迷离的悬念、警匪之间的激烈较量取胜不同,而是真实再现了一名基层警察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与生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该片采取了以小见大的方式,拒绝对英雄人物进行刻意拔高,而是将其感人事迹置换为工作生活中的细节点滴,着力表现了郝万忠朴实的品质和亲切的性格。

在一件件繁复的小事中,小人物郝万忠光辉高大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其爱国爱党爱民爱家的大情怀和大智慧慢慢彰显,从而带给影迷深深的感动。

出身“警察世家”的王景春,曾经演过了各种各样的警察,缉毒警、重案组、户籍警等不同的警察角色,此次王景春出演郝万忠一反以往硬朗的“大男人”形象,并摆脱了主旋律作品中的英雄模式,大走质朴亲民路线,将一名兢兢业业、关心群众的公安局局长演绎得入木三分,堪称最接地气的警察,能以一个中国警察的故事一举斩获东京电影节影帝,实属不易。

王景春是实力派男演员,在角色的塑造力上绝对没有问题,但在娱乐码头看来,最大的功劳还要归功于导演宁瀛,宁瀛导演用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把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拍出了商业大片的感觉,没有死条条框框之中。

同时,《警察日记》还是以记者采访为基点,能过主人公身边人回忆层层推进,导演用蒙太奇拍摄手法极其简洁明快,一幕幕的闪回,镜头的相连和内容上的相互对照,产生剧本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可见宁瀛导演的功力,这样精品之作想不墙外开花墙内香都难。

 6 ) 《警察日记》:真实的英雄,离奇的凶案

怎样刻画的一个真实的英雄人物?

《警察日记》展现了新的思路和手法,导演宁瀛尽量用人物真实的语言和行为来展现主人公的过往,片中的警官郝万忠(王景春饰)会是观众未曾见过的一个英雄式人物,一开始甚至还觉得这个人并不优秀突出,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人物的成长,才明白真正的英雄或许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警察日记》在英雄人物类传记片中的新意在于尖锐,片中的一名记者被上级委派来采写已故英雄郝万忠的事迹,记者一开始就向领导提问:“就算我把这篇报道写出来了,他(郝万忠)能经得起网友的人肉搜索吗?

”。

之后警察局为记者提供了郝万忠64本日记,这里详细记录了郝万忠的生前的工作状况和心路,通过记者的视角,观众也逐渐明白这位英年早逝警官的非凡之处。

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迅猛的,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鄂尔多斯,用片中记者的话说:“这里满眼都是钱的地方。

”郝万忠如何在这里成为一名人人称道的英雄,记者一开始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或许这名记者也代表着导演宁瀛一开始的想法,来拍摄这名英雄人物的故事,那他的故事为何能感人?

这位英雄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记者整个调研采写的过程,或者也是导演在前期筹备时经历的过程。

电影一开场,郝万忠是作为一名刑警出现,刚刚当上一名刑警,很快就遇到一起灭门惨案,这起案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悬案,郝万忠一直在不放弃的追查凶手。

同时郝万忠每天都会碰到各类刑事案件,他总是一马当先,用领导的评价:“他这个人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做事非常勇敢。

”没有豪言壮语让郝万忠区别于过去电影中的很多英雄人物,片中王景春饰演的郝万忠外表腼腆憨厚,但是对待案件却如同计算机一样细致缜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作为警察的郝万忠,不怕苦,不怕死,并坚持追查每一个经手的案件,他深爱着自己的这身警服,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工作中,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郝万忠并不是超人,他就是普通人,导演宁瀛在刻意为英雄人物褪下光环,但《警察日记》里的英雄人物确实能够引起今天人们的共鸣,因为平凡而真实,但他的勇敢和执着、以及无私的确令人钦佩。

影片在塑造人物上非常成功,同时在剧情上把刑事案件适当融入剧情,增加了影片的紧张程度,《警察日记》是一部以真实的力量来打动观众的影片。

 7 ) 主旋律的另一面

主旋律也可以是真实的叙事 还有日本原来有个警察日记 这是得奖的原因吗 别人还没看我先评一下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2011年因公殉职,生前留下68本工作日记,关于犯罪和人性的日记。

公安局长终于不再在doubaner和反zf者眼中面目狰狞或是在主旋律里面目伪善。

主旋律也有今天了 抑或日本人没见过世面

 8 ) 就是一部作警察應有的教材

一個寫實盡忠職守的刑警的生路歷程及其人生觀。

如果說是一部好警察的練成,倒不如說是一個專業警察成長的心路歷程。

從單純因理想的原因入職,到艱苦的學習警務知識,到跌入警察都會遇上一生的懸案的漩渦,所以每宗案件都不想再留下遺憾,形成出寧願犧牲家庭成全案件的輪迴,一生背負對百姓比對家庭好的心理矛盾之中。

他的故事突顯出警察遇上最困難的難題,包括廉潔,上頭的分歧引至的阻力,對記者事件中引發的執法後果等。

一名好警察要不畏權貴,但要存有呵護老百姓的仁慈之心。

每一個警察都懂法例,但現實並不是單照法律辦事便成,盲目執法可能會有得不嘗失的後果。

一個人如要當一名稱職及專業的警員,都應要先作以上的心理考慮。

 9 ) 力透纸背重万钧的警魂

在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由著名导演宁瀛执导的《警察日记》同其他14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一起,入围了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麒麟奖,主演王景春凭借该片成为本届东京电影节影帝。

华语影片在历届东京电影节屡有斩获,从吴天明导演的《老井》开始,包括《过年》、《暗恋桃花源》、《蓝风筝》、《背靠背脸对脸》、《霸王别姬》、《变脸》、《黑暗之光》、《暖》等,以及近年的《钢的琴》和《观音山》,其实多以文艺故事片为主,但今次《警察日记》作为一部弘扬正义的主旋律影片,能获得东京电影节组委会的赞赏与肯定,则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也让人颇为期待,究竟《警察日记》强在哪里,男主角王景春又胜在哪里。

《警察日记》乍看是典型的英雄典范人物传记,故事讲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因公操劳英年早逝,在他十七年的从警生涯中,留下了六十八本工作日记,这些日记,成了了解他工作和生活轨迹的重要线索。

本片以新华社记者的视线,沿着他的人生足迹,通过采访郝万忠的亲人、同事、工作伙伴等等,丰富和丰满了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爱又恨、有长处有缺点的公安局长形象。

本片故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画面构图考究,艺术手法多样,是一部充满了美学色彩的人物片,如果仅以“主旋律”一词进行概括,未满有失公允,即使把影片作为一部刑侦片,在国产电影中也属上乘水准。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想接地气,其实很简单,因为大众知道,只要是一个食着人间烟火的凡人,总会说人话办人事,一味的高大全,会严重脱离即有事实,那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所以在人物生活细节的还原上,《警察日记》做得相当出色。

既然因日记而起的故事,所以在影片开头,就是领导指派记者去采访和撰写有关先进人物郝万忠的事迹,片中记者的表现,并非我们所意料之中的模式化的情绪激动立马站起欢天喜地郑重其事的向领导敬个礼说:保证完成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位记者是在不情愿和无信心的状态下,无奈接下了这份被“派遣”的工作,其一是他对于探访对象的不熟悉,其二是他也应该对既往各种高大空的所谓“模范”有抵触心理,所以知道这绝非是一次轻松而简单的任务。

当然,战台烽对既往的各种高大全人物传记片,也是有所抵触,就像看《警察日记》前的心情一样,不知道这部影片,将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怎样的人物,但开场此记者的顾虑,其实很切合观众疑惑或小有抵触的心理,这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先不需要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和了解故事主人翁,但却以最快的速度,让观众与片中第一视角——新闻记者的眼睛和心理,和观众产生了共情,所以,影片故事慢慢展开,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陌生到熟悉,由无感到动情,这是一个带领观众渐进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

接下来就要说一下《警察日记》的主人公——郝万忠。

这不是一个英雄式的警察形象,没有魁梧的身材,也没有敏捷的身姿,当然,相貌也不是那么英勇帅气,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如泯然大众的警察,却因一身正气凛然,一生嫉恶如仇,给战台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和生活,总不能两边“讨好”,片中的郝万忠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就住在自己的辖区,却要几十天不回家,日夜在外奔波、追寻、抓捕,也是为工作呕心沥血,妻子儿子肯定不接受,但他们十分理解他的工作,他的追求,这或许也是当下万千干警家庭的另一半所面临的同样问题。

郝万忠的难处,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家国难两全的纠结,而郝万忠妻子孩子的委屈,对于电影观众而言,却是另一条会被强烈认同的线,这条感情线伴随采访记者的深入,成为第二条与观众共情的感情线索。

影片主人公由王景春扮演,在片中他确实奉献了影帝级的表演,不显山不露水中,把一个人对事业的倔强追求,对犯罪的强烈抗争,却又充满了对家庭对社会的关爱,诠释的淋漓尽致。

给战台烽记忆最深的几个细节,比如他在对抗罢运黑社会时候的一马当先、果断勇敢;比如他在大年初一抓捕犯罪嫌疑人后给对方孤独的老母亲留下的那沓钱;比如他在从接手就遭遇到却一直未被破获的凶杀案上的揪心与惦念等等,当所有的故事铺垫,慢慢烘托出他不高的身影后放射着光芒的时候,他却轰然倒地,这对于已经构筑起内心精神支柱,充满安全感的观众而言,无异于信心世界的大厦将倾。

影片大部分演员都是非职业性演员,所以对几位真正的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他们不能很正常的融入到生活当中,不仅自己表演突兀,也会影响整个周遭的配合,但如果能彻底融入到剧情中生活中,则和现场的一起化为一体,成为一段犹如纪录片般真实的故事呈现。

无疑,《警察日记》属于后者,通过六十七八本凝聚着操劳的血汗和对人民的忠诚的日记,举重若轻的把一个看似平凡却有万钧重量的热血警魂,真实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10 ) 《警察日记》类型化成就真实的震撼

在《民警故事》过去大约十年后,女导演宁瀛的新片《警察日记》再次把镜头对准了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人民警察。

仍然是采用职责与生活平行的对照手法,细致且专业的揭开警察的工作与人生,仍然是触探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把警察作为特定人物来折射对现实思考。

不同的是,前者是对北京平常民警的忠实收录,充满了市井风情,后者是对一位西部的公安局长的生涯回顾,惊悚、悬疑、犯罪、推理等类型片元素的深度运用,让这部传记片具有了强烈的商业色彩,有了堪比香港警匪片的惊险和劲爆。

内地的警察片,其实是一真被忽视、总是在偷偷生产佳作的类型片种,例如当年的《民警故事》,曾获得上海电影节影帝的《千钧一发》,今年捧回金熊和影帝的《白日焰火》,以及这部斩获东京电影节影帝的《警察日记》,都是极强的现实质感,都有塑造极丰满的人物形象。

《警察日记》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王景春饰演的郝万忠从入刑警队第一天至卒于公安局长的岗位上,时间跨度17年,浓缩68本办案日记,十余位当事人的回忆,其中包括同事、朋友、亲人、被帮助过的人,有恩怨的人,多角度的客观视角,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把郝万忠的警察生涯浮现在大银幕上,让观众通过这些记忆碎片渐渐了解他的光荣与平凡,成功与失败,这种叙事手法让影片具有了《罗生门》和《公民凯恩》式的故事魅力。

最得关注的还是人物塑造,王景春的表演不着痕迹,演活了近几年来华语片里最像警察的警察,除《千钧一发》中马国伟的本色演出有相近气质,其他银幕上的中国警察,都是星味十足,非帅即酷,甚至还会耍宝卖萌,和真实的警察形象相差太远。

但是这次王景春真的捉到了人物的本质,演出了很多生动入骨的细节,例如在思考中浑然不觉的用力吸烟,抓捕逃犯时指挥同事的手势动作,开会时的语调,走路的步伐、站姿,与任何人物交流时都能不经意的流露出“职业病”神态,都我们认知中的警察同神同韵,让人相信他就是活生生的郝万忠。

人物由内于外还原真实的警察形象,但真实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相反,郝万忠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惊险,以及无尽的犯罪悬念,郝万忠入刑警队接触的第一宗案子就是三尸命案,也是他唯一未能侦破的案件,这宗命案萦绕着他的后半生,也是现实赋予影片的命题,警察的使命就是把罪犯缉拿归案,是一场明知没有终点,却仍要一往无前的长跑。

中国警察的公众形象,其实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警察日记》把警察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除了兼具写实风格与类型化的创作水准值得欣赏,形成视听与情感的双重震撼,另一个贡献就是送来了正能量,前段时间,昆明火车站事件突然让大家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警察作为公众安全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必须挺身而出,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多几位郝万忠这样的警察,再多几部《警察日记》这样的电影。

《警察日记》短评

2014年8月18日21:36:08,这是纪录片吗?一点意思没有啊,毕竟是电影啊,一点感染力都没有,我看给3分的居多,大约是感情问题吧

3分钟前
  • 对抗拖延
  • 很差

电影内部风格不太一致啊

5分钟前
  • 玥儿
  • 还行

叙事上有想法,运用了公民凯恩的结构。但是人物塑造缺乏点睛之笔。

6分钟前
  • 起征
  • 还行

碎片化叙事虽然立起了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导致剧情与主题的凌乱。生活化的表演和场景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7分钟前
  • 悟空&憨豆
  • 还行

主旋律还是乱入。差评

9分钟前
  • 网线钳工
  • 较差

虽然宁瀛很介怀很敏感,多次强调自己不是歌功颂德,我也理解一个清高的导演对于拍了这么一部片子面对评价时矛盾的心态,但它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部主旋律,虽然在视听上有宁瀛自己的风格和尝试,但她的导演观点显然和她的阐述相违和,观片后的交流会比影片还精彩,观众的质疑有的真是一针见血。

10分钟前
  • 粟熙
  • 较差

全面。立体。

15分钟前
  • 书生拍案
  • 推荐

单位组织的电影,国产歌功颂德片拍成这样也算可以了

20分钟前
  • 伐木丁丁
  • 推荐

电影一般,王景春演技好评

24分钟前
  • 学号06
  • 还行

无法想象我居然花钱买票到影院看了一场主旋律电影。但是导演在处理细节方面很是细腻,让你在欣赏那一幕幕慢镜下清新的片段都忘却了这是在讴歌一个警察局长的大公无私。一二九命案现场很惊悚,可是灰尘的飞扬和浴池中的小女孩却唯美到忽略剧情带给你的恐惧。还有几处别有用心的时空切换很是完美。

27分钟前
  • 溜溜圆
  • 推荐

主旋律电影,借由众人的回忆来拼凑英雄人物的一生。题材的限制导致其很难出彩。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个升格,逆光镜头拍得的确不错,颇具文艺范儿。在框框里带着脚镣跳舞,完成度上算可以的了。6分到6.5分。

31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还行

这么好的电影,竟然6分多。有几个镜头还是很惊艳的,可惜没有字幕,看起来略费劲。

34分钟前
  • 二五
  • 推荐

一个警察的一生

38分钟前
  • 一个人的战役者
  • 推荐

哪是主旋律?分明高级黑!

39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

看了个头,拍摄手法过于无聊。

40分钟前
  • 你那边几点
  • 较差

作为一部确实的主旋律作品,导演宁瀛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在宣传英雄人物的同时,这个人物和这个故事并没有走向空中楼阁而让人讨厌,相反具有能在缓缓进度中打动人心的情感。尽管电影在影像风格上缺乏统一性,但是很多镜头会给人留下印象,《警察日记》以文艺片的方式呈现主旋律。

44分钟前
  • 韩伯愚
  • 还行

其实很能理解在内蒙 特别是内蒙发展最快速地区当 公安局长的难度 好多时候真是大家都清楚 希望社会越来越好 吧 不过找个这么凶人演的记者也是够了

47分钟前
  • 33米兰
  • 较差

三星半

48分钟前
  • 还行

单位组织看的,只能说太烂了,太多慢镜头,完全不知道这些慢镜头的作用,还有故事情节无逻辑性,一会像鬼片,一会又像悬疑片,一会又像纪录片,什么玩意!

51分钟前
  • 睡眠不足
  • 很差

主旋律电影偏爱倒叙,用众人之口拼凑一个完整的人民公仆。和尹力的《雨中的树》一样,都有导演自己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地方,但主旋律还是限制了创作自由,导演有心无力跳不出那个框。“每个警察心中都有一个悬案”,不如通过案子反映人物,那些不受贿、办实事儿的地方都太造作了。

5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