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补的虫师,那是心还平静不下来,热衷于各种剧情向的动画,而对于单元类型的虫师并没有过多感觉,现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续章的话,那一定是,十月见 虫师仿佛是讲给自己的床前故事,平缓下浮躁的心绪,安稳平和的睡去,一段一段寓言般的小故事,看起来既不费时,也不费力,虽然没有强烈的矛盾和转折,但是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并非樱花时雨般绚烂,而是无名山绿的自然 不知为何,总觉得此中充满了浓重的宗教色彩,既有释然无我温柔对待虫的禅宗韵味,又有万物泛灵心存敬畏的神道教色彩,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天使,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菩提,那么,同为仅凭人类凡身无法发现和感知的存在,虫又为何不能存在于这世间呢,怕也是超脱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境界吧 由是慎独,由是敬畏 看银谷的衣服,怕是从甚深禅定中穿越到昭和的现代人?
安下心来,甚至可以闻到雨的味道。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自己选择。
于是,银谷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冷眼看世界的人,在给旅途中偶遇的众人一个本来并不知道的选择。
旅途中遭遇的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简单的善恶两分,而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和所了解的部分真实,做出自己为正确和妥当的选择;虫本身并无正邪之分,无非是想要为了生存,于是,可以说出“不要摆出这么寂寞的样子嘛” 道生万物,皆为一体,五千年沉淀下来的认识,也可能仅是其中万一,于是释然,并不关心旅途的终点,只是走过,亦无开始,亦无完结
要等我再长大些第二集——啼贝这集的释怀讲的太棒了灾害前人的无奈两次海水变红,对称结构其中的心理描写认罪不是单纯的认错而是为赎罪努力了十年那种无可奈何的事,我真的没办法带着一些渴求,一点点愤怒,一点点同理心去帮你这个刻画太棒了最后一幕百鸟群飞他们终于从贝壳里出来了第三集——雪之下向天上望南方一闪而过的雪就像回忆里的那个人一样吧我还是最喜欢冬天的吧看来想要释怀同样的事要同样经历一遍只不过物是人非而这种对称结构天然就为故事的一部分第16集壶天之星石头碰撞会撞出火星光脉交汇会撞出井星把井底比作月亮连接两个世界叙事非常巧妙同一个房间生活着两位互相看不见的人对于井底之蛙来讲那就是他唯一的月亮如果井是月亮我们为什么不能是井上之蛙呢第17集 碧水———神集双关的用法:鱼人问水的来源大海,雨水,云,与河流,同源不同形同时映射黑人,白人,黄种人,同源不同色何止双关,三关!溺水的悬念从介绍虫开始又被欺骗是“溺雨”最后发现竟是母亲溺水被雨蛊寄生而活下相依为命孩子用生命救了母亲又救赎了母亲无处不在大海,雨水,云,河流同一句话用三次传达出了三层含义第一次是妈妈教导孩子,大家都是人第二次是怀念孩子的话第三次是母亲释怀,孩子无处不在简直太nb!第18级 雷袖避雷针—一个不爱孩子的母亲一代人的错,两代人来偿在一开始我还在想这种深仇大恨,如何一集解开事实是,解不开分开发现,作者将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的各种伦理进行排列组合配合绝妙的想象力和观察构成了虫师第20集 永恒之树万物有灵灵在生命的涌动一颗千年大树见证无数想环游世界见无数故事的人别忘了故乡那颗有无数故事的树
“于人之轮回外,住着一群低等而奇异,与我们常见的动植物截然不同之物,对这些异形之物,人们自远古以来就满怀敬畏,不知不觉将他们统称为「虫」。
”“只有在喝醉之时能看见的,那些生息鲜明之物,仿佛像是要告诉我,我还远未到达极限。
”雪面之下。
连体温都怕,却被体温拯救。
在黑暗之中,任谁都面临着某个影子的威胁。
在黑暗中玩耍嬉戏之物,皆为异形之物。
若是真的存在黑夜中的异形之王,想必定是那般姿态吧。
你面对的只不过是照出实体便会消失的缥缈之物,单是有血有肉便足以称得上强大了。
但是,一旦身份对换,一切便逆转了,若你还想回到温暖的世界,就必须保护好自己。
(选择权在你手里。
) 只要睁着眼睛便是镜子,果然,单是有血有肉便足以称得上强大了。
警惕黑暗之处的花香。
相见她,去见就好了。
十恶不赦之人,连山都不能回。
悠久的时光长廊中,参天大树曾立于此地,日复一日,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随万物繁衍逝去,静静守护,一如既往
月缺月圆 生老病死 它们 只是存在于那 像静静矗立的山岗很多的时候 我们会感到残酷 无奈或许因不在它 而是我们渴望翻越它因为存在而变得美丽 让人恐惧 让人喜爱但更多的就像虫师里的虫它仅仅像我们一样存在于那里因为喜爱 便有仇恨 因为美丑便有嫉妒能影响人们自己的永远只是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而对于那些 世间存在的真理 我们只能像婴儿 需要父母一样 向他靠拢 受他庇护道家知天命 儒家尽人事 大概也 意在如此吧
1. 高潮力度欠缺。
相比前作,「續章」很多劇集,情節過於簡單,懸念中途消散,最後只剩淡愁,虐不到心坎裏。
2. 虛化背景濫用。
室內裝飾常常因此被省略,顯得空洞。
又造成觀者過度適應,高潮的虛景畫面力度反而不足。
下含劇透:❂❂❂❂❂❂❂❂❂❂❂❂❂❂❂❂❂❂❂❂❂❂❂❂❂❂❂❂❂❂❂❂「續章」回味猶存的幾集:第三集「雪の下」,情節插序展開,直至最後 阿時 背着 妙 在雪地行走時,「妹妹死於懷中」的關鍵場景回憶,將線索串齊,衝擊感強烈。
第十二集「香ろ闇」,穿越題材,雖爲平鋪直敘,但結尾背着摔傷瀕死之妻的男主絕望途中在漆黑洞口停留的一瞬,時空和靈魂雙重扭曲的恐怖氛圍隨輪迴而瀰漫。
第十三集「残り霞」,半生半死半人半蟲的無本之影,數十年后回歸的「蟲隱」少女。
反觀「前作」,高潮瞬間更多:「绿の座」,酒盞並心靈共碎懷中;「柔らかい角」,病臥的母親輕捂幼子雙耳,脈搏與岩漿在耳畔涌動;「一夜桥」,跌落藤橋、步出山谷、來到村際時茫然已死的目光;「笼のなか」,筍女迸淚揮斧嶄白竹;「暁の蛇」,目睹負心郎與新歡洗浴新子的母親;「虚茧取り」,妹妹倏然消失,空餘姐姐佇立在飄擺的被單前。
所有的鋪墊和回憶緊緊地重紐一處,心中也擠滲出了光酒,汨汨不止。
“于人之轮回外,住着一群低等而奇异,与我们常见的动植物截然不同之物,对这些异形之物,人们自远古以来就满怀敬畏,不知不觉将他们统称为「虫」。
”“只有在喝醉之时能看见的,那些生息鲜明之物,仿佛像是要告诉我,我还远未到达极限。
”雪面之下。
连体温都怕,却被体温拯救。
在黑暗之中,任谁都面临着某个影子的威胁。
在黑暗中玩耍嬉戏之物,皆为异形之物。
若是真的存在黑夜中的异形之王,想必定是那般姿态吧。
你面对的只不过是照出实体便会消失的缥缈之物,单是有血有肉便足以称得上强大了。
但是,一旦身份对换,一切便逆转了,若你还想回到温暖的世界,就必须保护好自己。
(选择权在你手里。
) 只要睁着眼睛便是镜子,果然,单是有血有肉便足以称得上强大了。
警惕黑暗之处的花香。
相见她,去见就好了。
爸和妈都不肯正眼看我,雷电会直奔我而来。
在过于沉溺于人生的喜怒哀乐时,如果不想往宗教上寻求一种新境界,但又想稍稍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在层次上有所拔高,那么,大概有三种方法可以一试。
一种方法是从距离上远离。
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对1990年旅行者1号于距地球64亿公里处最后一次回望母星所拍摄下那张著名照片的评论:“……当你看它,会看到一个小点。
那就是这里,那就是家园,那就是我们。
你所爱的每个人,认识的每个人,听说过的每个人,历史上的每个人,都在它上面活过了一生。
我们物种历史上的所有欢乐和痛苦,千万种言之凿凿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思想,所有狩猎者和采集者,所有英雄和懦夫,所有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所有的皇帝和农夫,所有热恋中的年轻人,所有的父母、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者和探索者,所有道德导师,所有腐败的政客,所有 ‘超级明星’,所有 ‘最高领袖’,所有圣徒和罪人——都发生在这颗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上。
” 从遥远的地方来看,自己不过是一颗尘埃上的尘埃罢了。
望峰息心,不过如此。
第二种方法是时间上延展。
譬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 现时的你或欣然有所托,或潸然而泪,然而时光飞逝,要么情随事迁,要么修短随化,最终不过成为旧迹罢了。
况且,这样的感慨,古人早就有了,以后的人也会如是。
还有第三种是综合的方法,那就是构建和理解多元的世界。
动漫《虫师》属于这类。
世界被设定为人、动物、植物之间还有一个神奇的虫的世界。
这个世界遵循自身的法则,其偶然与人世界的相逢处,就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的由来。
有人说,看《虫师》不知道为什么,故事或悲伤或激烈,然而看后一归于平静,有一种“放心”的感觉。
那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多元世界观构建下,作者摘下了人头上所顶的“万物之灵”的皇冠,将人之生,之欲,放到一个更大的多世界的宇宙中来审视: 《虫师》告诉我们;我们并非自然所钟情的唯一之选,钟灵毓秀,并非定是在人。
《虫师》里的很多故事,都透露出这一调性:连一山之主,人尚且难以胜任(《铃之滴》),若要强行“人定胜天”,那必会有难(《抚夜之手》)。
《虫师》告诉我们:人并不能完全驾驭虫,要从虫的本性出发来激发与疏导,纯是顺势而为。
《暴风骤起》中,银古桑就告诉那个偶然获得吹口哨能唤来“风虫”的少年,说虫有它们自己的意志,在它们所不欲不愿时,口哨亦是招之不来。
《虫师》还告诉我们,寂寞不算什么。
“你觉得现在很寂寞,但你要知道人之外,还有虫的世界,那里有着更大的寂寞。
”银古告诉因被恋人抛弃而孤独绝望,想任由自己的形体被虫所替代的女孩。
(《镜之渊》) 《虫师》还告诉我们,命运不算什么。
少女因追上不可及之物而被虫附体,所到之处必有雨降,因此而害死了不少人。
但银古宽慰她,这些都是单纯的不幸,人与虫都没有错,只需利用降雨的好的一面,静待雨虫的离去即可。
《虫师》甚至告诉我们,生死也不算什么。
《水碧》中因水蛊寄生的孩子,最终还是化水流去,然而《虫师》却说,水由河流到大海,又由云而下雨,虽然形态不同,但有水的时候,便是在身边呢。
《虫师》正是一项项破除了为人之“我执”处,卸下了人自诩“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的矫情,也没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不甘。
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的欢歌笑语,是达于更广深的昊天中悠悠回荡,我们的沉吟悲愤,也是落在更瀚淼的深海中沉淀稀释。
因此,这虫声新透的异世界,一切的一切到最后无非都是以景结情。
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世间难解之情怀,莫不一变而为风花雪月,四时更迭。
在与新世界的对照中,我们的“我”好像是变得更小小了,我们自己的世界,好像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我们因为其小,因为不重要,反而能更好地融入那个大大“我”中,融入那个大大的世界: 我们诚然是尘埃,但是我们都是恒星的尘埃;我们是情随事迁了,然而那些因情随事迁而叹息的,也都一一成为了时间线上继起的“我”;而当我们凝视“虫”时,我们也与虫在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共生了。
虫声新透处,春来草自青。
所谓生生不息,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不记得九年前,是怎么看的虫师第一集了,但是那个印象还记得,就像那句说烂的话,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久别重逢。
或许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有点点慵懒,窗外有河水流过水堤的潺潺声,家里进门没两步右手边的房间角落里,我佝在那上网,某动漫论坛的各种帖子展现在面前,看一部什么好呢,唔,不起眼的地方,有部片名叫《虫师》的,第一次看到,没有听说过,没有谁推荐过,不知道任何消息,然后就那样点进去了,看了第一集,那就是开始。
当时身边的朋友,看海贼王的、火影的、死神的,各种热血。
九年前的我,应该也是热血少年啊,心中有火,手里执剑,背后的爱人要保护,你们何以堪战?
偏偏一遇到《虫师》,好像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后面的事情,就是当其他的番剧都觉得没有意思了,每周的期待就成了,周日又可以看到银古叔了。
心中依然有火,但是火苗不再乱蹿,不再是熊熊烈焰,颜色转蓝,暗地里稳稳燃着。
每次看完一集,整个浮躁的人都静下来了。
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平静的,好像经历完了整个世界后,慢慢来讲,不慌不忙的,不要急,没有什么大不了。
又有好多奇想的事物,各种各样的虫,各种各样的器具、细节,就好像银谷那个虫的世界,原原本本就是有的,闭上第二层眼睑,黑暗降临,然后看到光河流淌去视野的尽头。
安静的对白,小孩儿的、男人的、女人的,安静的旁白,心里想的、老妇人口中的,偶尔一丝诙谐,几粒盐似的调调味。
大量的一个人的旅程,背着大木箱子,走过崇山峻岭,湖海山河,跟每个遇到的人若即若离。
有人贴标签,说这一部治愈剧。
嗯,帮半虫半人的奶奶攒好破碎的酒杯,帮头上长角的熊孩子取掉犄角。
但是其实也不是,又有那么些故事是黑暗的、人性之恶的,甚至有恐怖的。
那天晚上的一夜桥,梦入现实的枕头,和从眼睛里掉出来的眼球。
贴标签归类这种事情,本身就是浮躁的。
没有分分钟就上演的激烈冲突,没有虫和人你死我活的简单粗暴,也没有来不来就哭到天昏地暗的生离死别,更多的,好像就是对自然的敬畏。
增田俊郎的配乐才是出彩的很,九年前,我还能带上耳机循环每集的插曲和配乐,然后若有感慨地为每一首配乐写一首诗发到当时某个关于mushishi的BBS里,想想也是蛮拼的。
回头看,那个才上高一的毛头少年,带着耳塞,若有所思假老练的样子,思前想后,在键盘上,输进一些莫名其妙的字。
后来论坛关了,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写过什么。
九年前银古一出场,叼着烟,吸了一口,然后吐出烟来,烟像蜂群一样飞去缠住了森罗的奶奶廉子。
九年后,看到白发少年流落在各方,收留他的那个人,教给他特制烟的制作方法。
依稀记得到现在这三十多集里面,有三集讲到小时候的银谷,怎么样会有一头白发,怎么样缺了一只眼睛,怎么样犯错,怎么样走上虫师的道路,每集,都还是有些许让人动容的地方。
至此,还是希望银谷叔的故事还能这样淡淡走下去,还能继续看到他遇到不同人的,看那些关于执念还是放下,或又是放不下的故事。
毕竟天地这么大,希望每处都是你的栖身之处。
若是有人给我100元让我四月别追虫师认真学习我一定收下,然后夜里再偷偷看,就像2009年夏日的那个午夜一样。
若是有人投我100万让我四月别追虫师专心创业我也一定收下,然后夜里再偷偷看,如同2014年春季的某个凌晨一般。
《绿之座》虽是青翠欲滴,但看着也困得不行,勉强撑到最后,闭眼便睡到天亮了。
对剧情虽是记得清晰,却也没什么特别感受,不过睡得格外精神,反倒灵机一动,有了每夜入睡前看上一集,权作催眠的念头。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若说到第五夜看完《旅之沼》还能有些困意,第六夜观毕《朝颜夕逝》便只剩了唏嘘。
二十六集,二十六夜,二十六感,酒还未尽,绿已不再。
正感叹日漫居然能达到这般水准,不曾意识到,宅未入,却已出。
虽是惦记了五年,但更懊恼的是续章来得如此之快,毕竟自己还曾颇为认真地做过白日梦:以后有了闲钱就去投资第二季来着。
有着这样的心态,等待于我而言便算不上习惯,更像一个约定了。
对制作组的约定,对漆原先生约定,对银古的约定。
是的,自己甚至感觉不到是漆原友纪在控制银古这个角色,他已然活在画卷中。
而关于这部作品着实没什么可大说特说:单元剧,人情戏,看完叹口气。
眼眶湿不了,不过咽喉倒是有些梗得慌,总不是滋味。
虽说不符合主流审美,但有些人好的就是这口,所谓的哀而不伤,能当成槟榔在嘴里嚼上好几年。
尽管没怎么喝过,但我也知道即便是茶也是会上瘾的。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样的状况最是危险。
我是这样的人么?
不敢肯定,但也不敢否认。
从当初对角色性格魅力的羡慕不已,妄图以此为鉴,雕琢自己的性情,到现在越发觉得这份平常背后的独特,唯恐邯郸学步,不如还是欣赏,做自己来得轻松实在。
说得虽是好听,但出尔反尔也不过如此,还是时时自省的为好。
毕竟这份于山野中历练出来的温润,或许只能是自己求之而不得的东西。
否则也不必感到羡慕了。
从容而来,平静而去,挥一挥衣袖,藏住手中的绿盏。
虫师这份营生,总归得讨生活,怎能不带走一文报酬。
而即使认为自己走的是最适宜的路,也难免受到他人对目的的质疑,平稳的话语仍能表明坚定的立场,也是对迷惘于途的虹郎最好的指引。
原野的风,拂不去的是淡幽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而银古宽厚的话语,却能令风也徘徊:纵使老了也罢,待你腿好了,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毫无疑问我是向往着旅行的,但看了《虫师》之后,却又觉得难以旅到那样自然的景致,更行不出那般从容的心境,结果对旅行的向往反而变淡了许多,这副作用还真是让自己有些哭笑不得。
结果便就只能宅着畅想了,所谓身未动,心已远,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感觉。
但无论如何,身体或者心灵,至少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这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而若是要自己来诠释的话,或许是“该停得停,但也要不断前行”这样略显直白的句子。
说实话,对着老友给出溢美之词泛滥的评价,确实是矫情......不过也有害臊,其实更希望学着化野,泡杯暖茶露着脚丫,骂骂咧咧地说话,认认真真地追寻的好。
啧啧,明明感知不到却又这般执着,这种家伙,不是把理想主义贯彻到极致,就是绝对的天真烂漫。
原是想在续章播出的前的第十天鼓捣些许文字,不过拖延症使然,磨到今日,还请见谅。
在吧里混了许久,实际上对于续章要上演的漫画情节,除了为出vomic曾翻来覆去折腾过的《碧水》,《冬之底》,《镜渊》三篇以外,再没能把情节记得大概清楚的篇章了。
颇为惭愧,但也庆幸:这样去品续章,也算保留了新鲜感。
四月伊始,春光恣肆,正值漫步之时,银古桑,这一年的行程,就托你去达成,由我们来见证。
总是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 1光酒 2啼唱的贝和因为事故离群索居的父女 质朴善良满满 不论是父女还是村民 3失去妹妹又中了雪虫的时 有种伤心仿佛让人失去一切知觉 四周散发着冷气 幸而还有温暖的妙 4弱小的人会渴望力量 强大的人则会忘记恐惧的滋味 5因为不可得的爱情什么的将自己整得失了魂魄 甚至觉得哪怕自己消失也没有什么 真是太傻了 最后突然萌上银古真是笑死了 银古真是个呀撒西的人啊 带水镜往深山里去 6木灵和换头续命的女人 最后樱花树又盛放 是预示着又有无辜的人做了她的身躯么?
7催雨之虫 追上了逃水 遂被虫附身 从此雨水如影随形 简直就是悲哀的魔咒 银古却说这都不是谁的错 只是不幸降临 虽然是虫师 能做的却并不多 好像还是蛮自然流 靠嘴遁化解心结 8尽告知的义务 但不干涉 决定权在当事人手中 借幼体为宿主 将母体体液化为乳汁 夺取母体养分直至死亡 自然界的虫真是多样啊 希望这个年轻人最后是服下了药 10冬眠的山 太可爱了 山主还有被坑了光酒的银古 对自然的敬畏 11少年的银古招虫体质 被坑到怀疑人生 遇到了师傅 学会了抽烟避虫 见证了山主的更迭 开始四海为家
十月见
看多了酸甜苦辣的肥皂剧,和各种特效的大电影。这样清新脱俗的作品才是愈久弥新的。《虫师》的故事看似平淡,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背后的无奈,但就是这些哀而不伤的故事,最打动人心。
直接五星!终于不用忍卖萌卖腐了!这才是动画啊
一部及其平和的剧,但是无声胜有声,是一种大和民族个性的全方位展示。
第十集之前感觉就是虫的神奇世界落入人的日复一日的乏味窠臼之中。比较喜欢能召唤风鸟的少年的那一集。第十集之后出现转机:)
更上一层楼,i人逸品。寄生本体论,超出道德的自然世界(你没错我没错,但我比较强);有情的,并非冷漠的自然(爱森斯坦);虫师银古驹袋淡幽三人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并不因为是对的就强迫自己的感情去认同,情深错(轮回),无情错(雷击);壶中洞天,博尔赫斯的米诺陶迷宫;常情见幽暗,幽暗生长情;我不会再见你,但大地不排斥任何人,永远是你的归处。背景画得太好了啊啊啊,主题曲也比第一季更中意,ost大爱。
音乐真好听!OWO
最后一集恶心到我了
怎么说呢,第二季把重点放在人方面,讲述的是一个个故事,少了一些“虫性”吧。几次重温也只是看看第一季,对这个世界天马行空的脑洞更吸引我。
第二季有些作了
大大的惊喜!
治愈系。
最后几集很致郁
无论过了多少年 再看依然稳居top榜 无可替代不可超越 ps.喜欢狂风起那个故事
剧情有点越来越无聊了。。但是能引起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
银古 十月见
4月其他番相较之下全部黯然失色!
偶有亮眼的回目,整体上很平庸,不如第一季有意思
如果一定要跟中国古代的思想挂钩,最符合《虫师》精神气质的应该是魏晋南北朝。陶渊明的《采菊》、《挽歌》几乎每个字都能对上。当然我们都知道,魏晋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什么好时代,这才是让人觉得本作可怕的地方。
九年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