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红美丽>,上网查一查网评,结果批的比赞的多.有点失望.有人说情节无聊,有人说葛优太搞笑。
庆幸我是一个无聊之人,也庆幸我没有看过葛优的搞笑相声,所以,我看葛优的《夜宴》与《红美丽》一直都没有笑。
庆幸我不是完美追求者,电影的某些情节、某些镜头是美丽的,我已经觉得不错了。
起码不是单纯地为商业而运作。
虽然故事情节不是很生动,不是很适合观众猎奇的心态,但我仍然认为,片子是成功的.精心的演技,低沉哀伤的中国音乐伴随着整部电影,我们不能否定电影人的努力.是什么让明星站在柏林或奥斯卡的影展上?难道<女王>中又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吗?那只是一个类似新历史小说的一部电影.一个关乎真实与改编的历史事件——戴妃之死引发的一连串政治谋略,为什么它又获得如此多奖项?我想成名的不紧是故事的情节,而且是延伸的演员的演技,拍摄的手法以及人文的思考。
据报道该片放映期与美大片《蜘蛛侠》撞车,票房惨败,邬小姐气愤不过亲自跑到电影院买票赠送观众看她的这部“烂片”,虽然蜘蛛侠也肤浅得可笑,但还不失可爱,而《红美丽》?
垃圾!
烂片如果只催眠当然垃圾,但是象这样烂到让人不停爆笑的就值得肯定。
葛优每次出场都超好笑;孙红雷被女猪逼问老婆怎么跑了,乌:是因为一个女人?
孙:我。。。。
满足不了她的要求。。。
乌(若有所思):是为了另一个男人。。。。
孙,起立,暴走。。。。。
更好笑的时候后来他居然抽泣起来可惜不在电影院里看,可以想象观众一定笑翻天,还要那个波霸小蜜在卫生间里哭诉样子也巨爆笑。。。
邬君梅+Oscar Luis Costo Biography(其实我本没听过),他的古巴老公(我想起了曾嫁给法国导演然后又离婚的张曼玉,马上产生类比联想,观影期待大增),还请来了孙红雷和钟镇涛坐镇,心想再怎么地,也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华语电影。
的确,开头还是有点感觉的,缓慢的音乐节奏;神秘的红衣墨镜女子,长发高束,娉婷而行;穿插着短发灰色囚衣的黯淡女犯;清纯淡色连衣裙长发披肩的上班女人。
不得不说,开头这个包袱抖的很精彩,我隐隐看到了王家卫式的穿街过巷的女子,只不过旗袍换成了红裙,张曼玉换成了邬君梅,30年代换成了21世纪。
故事的方式采用的也是插叙式,回忆+回忆的回忆+旁白。
红色味道也很棒,只可惜邬君梅少了点妖魅的气质和妖冶的步伐,略略有点欠缺经验的神秘感。
当时,我隐隐有些猜想,故事的继续发展,会不会带我进入一个多彩的城市幻境:一个有着多种面孔的女人,用不同的打扮穿行于灯红酒绿之间,在奢华和朴实中流连,在堕落的放纵和平淡的现实中交织,然后给我们一个或者无奈或者颓废或者焦躁掺杂着冷静的结尾。
很可惜,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就像影片中早早死去的连伟(钟镇涛),用种种的噱头让我毫不犹豫地倾心关注,接下来有用拙劣无聊和苍白将我的所有期待一一谋杀殆尽。
这只不过是一个女人内疚中寻找心灵解脱的故事。
导演似乎是为了可以制造氛围,在片中大量的采用慢音乐,配合着是不是稍稍有点紧张的节奏,这么看都觉得有故弄玄虚之嫌,简直和影片中的那个负责跟踪的警察一样傻。
很失望,既失望于剧情的苍白,也失望于描写的无力。
丈夫因自己而死亡,留下一个八岁的儿子,一个女人面对此种局面,其内心世界的复杂可想而知。
可惜导演的过重的上海情结让我们只看到了不断更换红裙、青裙和囚衣的朱美丽(邬君梅),淡淡的举枪杀人,丝毫也不痛苦的呻吟:“我再也不能做了”,以及貌似饱经风霜、不断在邬君梅的幻影中出现的钟镇涛(难道电影描写人的心理除了白描还是白描?
)、意味深长看破红尘地教导那个名字很是怪异的律师成希望(孙红雷,关于成希望这个名字,顺便提一下:我记得当年有一个和包拯有关的ERP游戏,是有关推理、线索和破案的,个中不少人物的名字经典无比,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叫“贾仁义”!
妈的,看来,这个编剧的起名功夫和这个游戏的作者功力一样老道!
)。
另外,影片似乎想着重描写的一条感情线索也没有完成预期的目的。
葛优的副手、副总裁、杀手,就是那个长得不错的老外,从出现到最后,感觉他和邬君梅的感情戏完完全全就是“演”出来的。
除了缺少上床这场戏外,触手、跳舞、轻吻、心里的矛盾、往复,上门、共进晚餐、散布等等爱情戏的套路一样不少,可惜我就是没在这中间看出他们俩真的有什么感情。
以至于在最后,老外举起枪对准葛优的时候,我只是对着这个意料之中的结局淡淡的默念了一句:剧情需要+好不拙劣的结尾!
更让我郁闷的是,影片似乎为了突出这段感情在情节中的重要性,既然让可怜的孙红雷安置了红杏出墙的母亲和妻子,以及痴心到死的父亲,并且还要在朱美丽的痛诉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难道这就是导演提炼主旨的点睛之笔?
我丝毫不明白,导演的用意何在?
如果是为了突出朱美丽刑前的幡然觉醒,其实在他说出“Guilt”和“Love”两个字眼的时候,其内心世界就已经交代得够清楚了,再出现一个孙红雷似的倒霉的律师,大有画蛇添足之嫌,对比不似对比,共鸣不似共鸣,就像在《沉思》雕像后面画一幅抽象画一般不可理喻。
仅仅是感情的突然和苍白也就罢了,影片为了突出朱美丽并非滥交博爱之人,给他设置了一个多情的眼光与众不同的女同伴,处处显示着它与朱美丽的内心对比,最后用一段浓厚的感情回忆来引发二人的共鸣并升华之。
看到这里,依旧是莫名其妙。
一个爱过之后自暴自弃品味独特的女配角,倘放在本文一开始我一开始所描述的那种电影氛围中倒也合适,但在这里,我不明白他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大概仅仅是为了掩饰剧本的苍白而做的看似既有深度的补充吧。
其实,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学学《英雄》,让情节简单化,本来就不是以此为目的的嘛。
既然要描述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那还不如淡化剧情,多一些细腻的手法,来取代影片中乏味的对白和旁白。
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以前看过孙红雷的表演,我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简直会把可怜的孙红雷当成不会演戏的傻瓜(虽然他自己说这部片子很难演,角色难度很大等等,但我还是觉得很糟糕)——其实这更应归功于导演和编剧的“出色的人物塑造”。
由此看来,影院决定让《红美丽》让位于《蜘蛛侠III》并非一点道理没有。
要想战胜人家,就得拿出点实在的东西,而仅仅靠拙劣的模仿,演员的堆积,和剧本的粗糙,终究无法修成正果。
咳,本来好好的一部拿中国上海说事的电影,就我看来,除了几幅上海场景之外,唯一的中国特色的东西就只剩下了那几个小笼包了。
邬君梅有个好莱坞老公,名字很牛叫奥斯卡,这片子就是他自编自导的,主角当仁不让是他老婆了,男人全是配角。
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一部好莱坞离奇情节加东方细腻感情的电影。
不知为什么公映的时候把“上海”两个字去掉了,是想让片子的地域性更广么?
那就违背了创作人员的初衷了。
导演想表现的,就是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追求的变化和心理的失衡。
上海,曾经喊出过“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经过几年井喷式的发展,如今已经俨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著名大都会。
高楼林立,五光十色,这是上海的表面。
上海的内在,只有那些生活在上海,甚至和上海一起成长的人才能体会。
的确,上海到处充满了机会,到处是一夜暴富的传说,可是在这些繁华背后,谁知道有多少危险,多少代价?
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他们失去了自我,追求着虚无的快乐,回过头,才发现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很多……邬君梅不知多大年纪了,保养的很好嘛。
这片子说实在的就是她一个人的戏,孙红雷不识时务的抢了点戏,葛优和好莱坞帅哥倒是很知趣,做了红花的点缀。
据说还有其他两部上海系列,上海的红白蓝,等着看吧。
这是一个中瓶装洋酒的故事。
即故事的背景虽然选放在了上海,一众主次人物也以中国人为主,红色、旗袍等中国元素更是尽可能地放大,但其骨子里所讲述的却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有关复仇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太典型了,所以窃以为影片的悬念不大,播放了不过1/3,就已令人隐约猜到了结局,而其故弄玄虚的叙事手法非但不能给人提神,反而因略显凌乱沉闷而令人恹恹欲睡。
如果说影片有什么亮眼之处,则非邬君梅、理查德、孙红雷、葛优等人出色的演技莫属。
要是换一群拨实力稍逊的演员,估计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中庸且毫无新意的剧本是如何让人坚持到影片结束的。
今天看过这部片子 个人认为很好看 说这是奥斯卡送给他夫人的礼物 应该说能让邬女士满意了 何必计较票房呢 中国电影观众现阶段可能还没能或没时间细细品味这种优雅的情调 如果只是看重票房 可能在影片的题材上 我相信你们也不会这样选择 希望你们的红 兰 白能够更加成功 何必在乎人们当时的看法 历史会记住优秀的作品的 [email protected]
值得看的地方:监狱里犯人邬君梅与律师孙红雷的对手戏女人能把男人问疯了牢外的人能爱上牢里的人,有点《沉默的羔羊》里的感觉;葛优的出场再次出[笑果]临死了还逗大家一乐;阿B钟镇涛,最近跟倒霉的中年男人扯不清关系了先是《头文字D》里有一个捣蛋孩子,这回又是一位早早不幸离世的丈夫。
不得不说邬君梅的身材保养的还不错,猛一出场戴一大墨镜,又是红色旗袍,扎眼,杀手来了这个照型不太好看,没有后面的绿色套装好看,监狱里的那个造型是最耐看的。
故事是有些悬疑的风格,还是讲人。
得到了现代化,失去了人性。
音乐,一直有二胡在耳边,与片子气氛比较贴近。
豆瓣里朋友乱糟糟说片子很劣,我看着还好.最少我没有厌恶的感觉,我是夜里1点看的,反到看的很精神,片中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有些党内的八荣八耻哲学版的感觉,抑或是刘墉说英语 版的教育意义.不地道,某些话,有些中听.我脑袋得转几下.旗袍符号话的应用,也未尝不可.老谋子的感觉,反倒是我觉的有味道.背景连续的二胡,没有什么,也可以接受.这个是我第一遍,看完后许多,内容都记不起来,或者多看几边后更有评诉的资格,不管怎样,看的过程还是很愉悦的.我丫的就是一个俗人.
个人 认为不论再怎么改革开放中国人也不会生活的象个美国人,也不会把话说的像个美国人。
这应该是导演最大的败笔,在律师和犯人之间于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以及语言习惯是不应该发生如此转折的。
如果换做是几个美国人在表演也许就能够被大家理解,但是同时也会失去更多的观众
扔了不可惜
看过 但印象不深了
这是一个中国瓶装洋酒的故事,虽然故事背景放在了上海,电影角色也以中国人为主,红色、旗袍等中国元素更是尽可能地放大,但其骨子里所讲述的却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有关复仇的故事。
自赎?自救?邬君梅的表演可圈可点.
期待红\白\蓝三部曲剩余的三部
8 30 很早以前看过 忘记了~~邬君梅的声音还是性感的~~~
整个傻掉倒还不至于,但思维的全盘好来屋化+细节的搞笑愚蠢就很让人扼腕鸟。。何况猎奇心理。。老大,是三十年代老美专供么莫非?
刚刚看完,就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在狂骂这部片子。不得不说一句。有时候一部片子的好坏并不在于情节的丰富性或是意义的深广性,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中品出对自己有意义的味道来!哈姆雷特之于莎士比亚并不等同其之于他人。顺便多说一句,一个演员在片中的表演不等同于其在生活中的表现,更扯不上品质的问题。讨厌别人的表演本无可厚非,但因讨厌就任意辱骂的话只能说明素质低下,不明是非!
还不错啊,七分以上,八分不够,只好给三颗星。入题太慢,后来本以烦躁的心,慢慢平静,能够沉下心来,欣赏影片。要学会知足,不然什么事不会发出。看来女人的虚荣心有时也能够杀人不过女主角能够主动说出能杀人,也值得敬佩。影片有点装深沉,想说人生,没有说服力
属于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探索片
应该还有二部的 邬君梅老有气质了
2b
剧情很拧巴,大牌真多。
这些大腕是不是把导演的名字当奖了…nd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商务陪伴
无意看了此片。低开高走,看完感觉还不错。配乐好听。邬君梅的正面特写照很多,素颜比化妆以后更好看或者说耐看。每个男人,她都有微妙的眼神交流,我一度担心律师会爱上她。结尾也意想不到,外国帅哥是真的爱上她了。
剧情很一般,感觉就是导演量身为邬君梅设计的。剧情编排有很重的好莱坞模式,甚至很牵强,尤其是他们自己主打的“红”。此片唯一出彩的就是邬君梅和孙红雷的精湛演技,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亮点。需要提一下,葛优在此剧的出现纯粹是出于情面而玩儿票,毫无演技可言。
费解。原来葛大爷和邬君梅在&lt;桃花运&gt;前就已经合作过了。。。2
邬君梅邬君梅!
舞台剧感很重,是个失败的作品,无论剧本还是导演。……可能是邬君梅回国的第一部作品,没什么反响,2年后的《蜗居》倒是印象深刻。……孙红雷当时是冉冉升起的顶流,只不过形象一直是刻板的,《周渔的火车》和本片都是一个尝试,但没什么用,反而是更加细腻复杂的余则成《潜伏》被他演活了,几乎是一己之力,让这部预算很低的谍战片登上了颠覆。
什么狗屁的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