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看过的寻找周杰伦.虽然那时候还看不懂那样的电影.只觉得在电影里面听到杰伦的歌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以名人作为片名.本来就是一个很低级的噱头和炒作..寻找成龙则低级到令人恶心..无论是好莱坞抑或香港.总喜欢对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厌其烦地模仿模仿.称之为好莱坞模式..悄悄地我们的大陆人也玩起了别人早已唾弃的旧把戏..两部片子的主题都是寻找.一张神秘的唱片.一个行踪神秘的影星..一个关注失恋.一个关注成长..失落的主人公走上同一条追寻的道路...而寻找成龙从一开始张一山说要找到成龙教会自己武功收拾嘲笑自己国语课差的同学开始.有脑子的人都能想到成龙一定会站出来说.习武的强身健体的.不是用来打斗结怨的..虽说是儿童题材.但这种赤裸裸硬邦邦的说教也太败笔了. 导演简直是把现在的孩子当傻子看了.或许他自己还很洋洋得意.自己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贡献... 装B的导演就是这么可笑. 可还会有一些人.戴个导演们经常戴的帽子就以为自己真的是B了.睡觉都不舍的脱下来.更可笑..弱智不一定就是浅显..要找成龙.导演还是先找找自己吧.
晚上无意点播到《寻找成龙》,思绪一下拉回到了很久之前…小的时候在电脑上随意点播到,当时什么也不懂,兴致勃勃的看了很多遍,现在想可能都是早已注定2013年1月12日,去影院看了《十二生肖》,对大哥的爱一发不可收拾,从来不追星的我开始追星,疯狂追星。
收集成龙的所有周边,香港代购大哥的所有碟片专辑,穿类似大哥的衣服,留大哥的长发,学校不让留长发就和学校干仗;参加大哥的所有活动,首映,演唱会,生日会,在14年4月7日,终于见到了大哥,当时远远的看着大哥升上舞台,哇,那就是成龙啊心脏砰砰直跳,我也很幸运,第一次见到大哥,就有幸在生日会上和大哥作为粉丝单独合影,可能就像电影中张一山一样,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同时大哥也改变了我,原本的我没有什么人生追求,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一天天,每天都是吃饱混日子。
从遇到大哥之后,我坚定了梦想:做演员;我开始学武术,学唱歌,学表演,第一年艺考,我只想成为大哥那样的演员,天真的只报了最好的学校结果完败,本来就要凑合上个普通专科的时候,想到大哥,毅然决然退学复读,最终上到了大哥的成龙影视传媒学院。
上学之后,对表演的认识只停留在模仿大哥,有幸遇到了很优秀的表演老师,带着我一步步摸索表演,随后发现噢原来表演是这样,噢原来我可以不模仿大哥一样可以演戏,而且很自然很舒服,渐渐的,“真正”爱上了这条路。
和电影一样,我和张一山都因为大哥做过很多愚蠢的事,但也因为大哥,同样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近几年随着生活的丰富,各种压力各种事,有时候近乎忘了当初自己的“寻找成龙”,每当看到大哥的相关,记忆会逐渐拉回最初的初心,不知道“寻找成龙“的这条路还会走多远,能不能走下去,希望还能够:不变初心
“豪华励志功夫喜剧”《寻找成龙》其实人家明明看点多多,是众星云集的中影、广电宣传“巨制”,必将继《爱呼2》后再创国产电影“辉煌成绩”啊。
【演员阵容强大】——不要考虑演技片头演员表的字幕出现若干熟悉的名字。
其中的一些如:郭柯宇、潘粤明,我没有丝毫印象他们出现过,以致我还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现今我恍然大明白,是不是人家电影设的套啊;余男、吴军、颜炳燕、姜宏波、周小斌就算是戏份吃重的了,最多者整部下来加起来也就华丽丽的十分钟;吴樾、元秋、元华露了几下脸儿,说了几句不着四六的台词;女主播也是以职业姿态出现在电影中的电视里,咋说也憋屈了点儿,且不说李湘好歹算是个客串,明明就只是放了当天的《中国电影报道》录像,还愣是给经纬挂了个演职员的头衔;还有秦岚、王学兵、姚迪、白冰则干脆就是可有可无的出现,后二者我压根不知道是谁,但这神奇的“广告电影”却让我牢牢记住了一个是新版《红楼梦》的王熙凤另一个是薛宝钗,还捎带歌颂了李少红;中影集团当然也忘不了咱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们:田华、祝希娟、于蓝、陶玉玲……出演疼爱孙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识字的问路大妈就最合适不过了。
不知道以上出现的各位明星报酬如何,但是能为中影做出一份贡献,并能搭上成龙影片的哪怕一点点儿边,想必还是求之不得的吧。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作为特别出演的成龙大哥,不仅负责精彩打斗场面还兼任各类形象大使:“记住不要买假冒或盗版产品,尊重知识产权遵守法律祝你们在中国旅行愉快。
”——反盗版宣传大使兼中国旅游形象大使。
从某女主播口中“……为灾区募集衣被,寒冬来临灾区儿童将怎样度过寒冬呢?
……”——灾区重建爱心大使。
从另一女主播口中(大家能想象吗?
在看一部电影时你突然有种看CCTV—6的神奇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啊!
)“……国家中影基地数字制作基地在某某处正式落成了,在这个庞大的电影梦工厂落成典礼上有关领导以及成龙……等电影人一道共同度过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回齐活儿——中影基地宣传形象大使。
上述各种形象大使相信成龙大哥出任哪一项都是无可争议的,我也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是偏偏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且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真的让人有点儿吃不消。
【教育意义深刻】——不许深究剧情现在这年月,哪家不是独生子女?
野蛮叛逆、消极懒惰、不懂礼貌等诸多坏毛病当然也无力例外地出现在这个我们的小主人公身上。
而且冠以滋生这一系列坏毛病的老套温床“家庭环境优越”,且身份特殊——华侨子弟。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相信你我心里都有数了:这样一个孩子因为华文成绩不及格遭到同学嘲笑,心里当然不爽,但明明片头和老师都能对付几招的一山同学却在跟同学打架时抵不过人家几下子就灭火儿了,好吧,姑且按照他的说法同学们合起伙来人多势众。
我们的小男主已经是个马上踏入高中的大孩子了,却还弱智地抱着“跟着成龙师傅学功夫,回去报仇雪恨!
”的斗气想法,实在是幼稚至极。
好吧,尽管很怀疑编剧智商,我也还是把这当成为了剧情发展的人物性格需要。
一路上遇到点儿坎坷艰难挫折打击的那是必须的啊。
于是就先后发生了“稀里糊涂混入道观记”“傻啦吧唧被人掏包记”“自投罗网送上门绑架记”等系列事件,在这些打击面前我们的主人公依然是本着“将糊涂行到底”的阿Q精神,愣是啥事儿没有轻轻松松地在一次次脱险中完成人生成长蜕变——学会了懂礼貌、尊师长,原谅别人错误的宽容大度,明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多么多么重要,培养了不能忘本忘宗的民族观念,甚至放弃眼前唾手可得追求已久的见到成龙的机会来挽救别人的生命……还用我说什么吗?
小朋友们看完都学到什么了?
大家每个人回去写篇观后感吧,周一班会上交流。
【喜剧元素丰富】——只要笑点够低1、首先领头那个印尼同学的口音和长相就已经太有喜感了,再借他嘴读出一山同学的那篇反面范文就更逗了。
2、一山同学的文章写得也那叫一个绝:我家门前有一‘根’小河,我‘母天’都要顺着小河去城里练‘工’,我最大的‘心园’就是,在城里‘尖刀’成龙……这段虽很搞但不提倡小朋友们学习,一个16岁中文说的挺顺溜,但文字写作只有小学水平的同学该不该送进高中是个问题。
估计有后传的话我们的小男主进高中甚至上大学不是难事,这才叫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嘛。
赤裸裸的讽刺啊!
3、——“你个小屁孩儿赶紧滚,我这儿正执行公务呢”(注意啦!
此话是从我们人民警察口中说出来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是很真实的,这点值得表扬。
)——“你也别耽误我报警。
”——“你说什么?
你报什么警?
我是警察。
”——“你是警察我还是人质呢!
”(咋样?
有纲儿吧!
)4、——“要不叫我小孙子进去看一眼,反正对你们也没什么损失。
”奶奶语。
——“可是想见成龙的孙子多了”保安语。
(看谁还敢说想见成龙!
)5、——“看你这孩子还挺热爱电影,我给你想个办法:知道北影厂吧,你混混成群众演员,飞腾也可以这离得近,我原先就是群众演员混到这了有固定收入每天还能见到明星……”看门保安随即脱帽边说边show内里的名导签名儿。
6、画外音“我的心早就飞了,飞到刚才保安叔叔说的那个地方了,飞到那个出现过很多王宝强的地方。
”OMG!
这话要是让北影厂门口的群众演员听到非找一山同学讨个说法不可,哪有几个像王宝强那么点儿正的啊?!
7、我们一山同学的奶奶误打误撞遇到成龙,愣是当着成龙面儿问:“请问您知道成龙在什么地方吗?
”(成龙画了戏妆我们就当老奶奶眼神儿差,可这段对词儿您压根就没抬头看对面人一眼啊?
只自顾自地低着头絮叨自己孙子那些事儿,还不知道对方身份就滔滔不绝的说开了。
)8、最后小主人公终于历经磨难见到成龙,一山的表情一副农民见到Party终于翻身的感觉,激动之情真是溢于言表,看得我都眼泪汪汪了。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心情久不能平复,脑子空空的真的是没记住啥。
上面的几大看点和笑点都是翻着快进“煎熬着”整理记录下来的,多不容易啊!
谁再敢说“不好看”,广电都不答应您!
【ps:相信以大伙儿的智商能明白我的观点倾向吧,没看懂或压根没看的请别乱喷。
不禁言但请别建立在圈叉我的看法之上!
】
16岁的娃长得30岁一样16岁已经发育成这样的孩子要裸着让奶奶穿衣服,这让我想起武则天的娘和武则天的侄子这么溜的北京话,竟然会把“一条河”写成“一根河”,这孩子太二了家谱网是个啥,还能自己改家谱呢小尼姑是尘缘未尽摸?
大晚上跟已发育的男人打打闹闹,成何体统鹦鹉的思考能力很强,不仅学舌,还会自发说“谢谢”李湘复出啦?
成龙坐在车里没看到快死人了吗,见死不救=,,=16岁男人学乖后,把警察叫姐姐,管差不多岁数的医生叫阿姨,为什么医生姐姐不生气?
这么多晚节不保的老艺术家们成龙是个神,永远悬挂在空中,淫笑
如果“广大少年儿童”非常感冒这部[寻找成龙],那我大概就不用再整天觉得后生可畏了。
个人以为,原来央视播的[马丁的早晨]也比这个电影找乐,至少让那个小屁孩(本片中多次听到的一个谦辞)每天早晨变次形还需要些技术含量,到这就只剩剪裁、拼凑和瞎编乱造了。
骠悍的老罗曾经讲过 “装外宾”的典故,可惜张一山老师装不像,所以得用个十岁以后才下南洋的遁词搪塞一下。
他下的是南洋绝顶好的一块地方,万隆,那可是敬爱的周爷爷战斗过的地方。
虽然张老师的基础教育差得出奇(他十岁之前的那个小学实在应该取消招生资格),见到成龙师傅(耳边总回荡着[功夫熊猫]里的“媳妇、媳妇……”)之前又显得缺乏教养,但是张老师家的老艺术家们全都是些正派人,跟周爷爷一样正派,决不动什么歪心眼(因为这是一部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优秀影片呀)。
因为,凭张老师的个人条件,到北大清华啥的留个学应该没问题。
不过,张老师的历史问题,看起来大家(包括导演和成龙师傅本人)都希望由成龙师傅出手,一洗了之。
所以,在一场庄生化蝶式的且无厘头的春秋大梦的召唤下,张老师踏上了那段难忘的旅程。
这就是故事的缘起。
影片里最有意思的是张老师连绵不绝的艳遇,这是真的,出家人不打诳语,后面有图为证,先按下不表。
在比李小龙影片更不节制的暴力场景以外,影片还不失时机地承担起了宣传祖国新貌的责任,这倒真叫人怀疑这片子还真是给外宾准备的。
像很多国产影视剧一样,本片对中国的表达有着不亚于[末代皇帝]的异域想象,比如住四合院的老人家、住道观里的师太,还有超现实的河蟹人际关系,可能是有意从小培养“广大少年儿童”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的能力。
不幸的是,这光鲜的异域想象另一面都是些嘛呢?
比如,人是分等级的,贵宾楼“群众演员可不能进来”;比如大明星呀、大导演呀、导演的狗腿子啦,都是不能惹的,稍有差池你就礼送“北影厂门口”了;再比如各种难办的事情最终都要靠人格魅力来恩赐,要见成龙师傅就得由他喝退不识时务又没有人格魅力的小保安才行。
这倒是换汤不换药的经典现实主义,“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国情的窗口。
成龙师傅的功夫秀、祖国新貌、文物古迹、武林大会以外是不怎么靠谱的剧情,还夹杂着一堆春晚式的油嘴滑舌和各色影视剧煽情桥段。
长话短说,话说张老师历尽千辛万苦,制服罗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终极波士成龙师傅面前搬弄是非,结果发现面前这哥们张嘴武术的真谛,闭嘴中华民族美德,原来找着的是霍元甲师傅。
可是,教育小说、成长之旅好歹得留下点儿什么,再不济也宣传点什么价值观吧。
对不起,一切欠奉,有成龙师傅化腐朽为神奇就够了。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张老师回南洋憋着一股鸟气考了个省重点全国十佳高中,可惜最后到底没改了那吹大梨的毛病和混不吝的作派。
最后说下艳遇,这理应是影片的重点。
片中的张老师绝对是个通吃型的人才,一双销魂的媚眼引得不同年龄段的骄杨竞折腰。
头一个是小道姑,如果是小尼姑就好引“和尚摸得”的名句了,可惜是位道姑。
她跟张一山老师从床上缠斗到地上,又从地上缠斗到床上,其间的高难度动作恐怕是还跪着的李安导演都想不出来的。
第二位是烟贩熟女,对张老师含情脉脉,前言不搭后语地诡称他长得像自己的小弟弟,不幸被三号制服阿姨给搅和了。
制服阿姨说出那句“先住我这儿”时,我一口水喷了出来,这脑子可真够脏的。
到后来说“这衣服真臭,脱下来洗”的时候,估计亦会给该给制服阿姨念《西游记》了,炒完饭才发现那阿姨在渣滓洞看过大门……可惜好局又被犯罪分子给搅了,怪不得震中犯罪分子要人人喊打,人家都穿上阿姨丈夫的制服了,这意思是何等的明显啊,就差那么一下啦。
可惜的内心似火的冰导演,看了演员表才发现原来是余男老师,真是放掉了个可造之材,想想[狂怒],啧啧……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2136248/
我太激动的,人生第一次,只看了出场阵容就知道影评怎么写了。
先说那个男主演,就是出演中国版成长烦恼的孩子,可是这家五口的脑容量不够一小杯焦糖玛奇朵,最后那个戏其实是告诉大家,计划生育还是很有必要的,他爸妈那点液体浓缩在一个人身上还不一定能凑够一个去正常学校的智商,竟然兑水弄出三个.....这档节目和八心八钻的候总放一起,乍一看还真分不出来那个是广告。
找谁不好非找成龙,难道你又是他私生子?
不过最近听说他的咖啡馆卷了钱关门了?
我太佩服他了,为了这个戏早早的就开了个咖啡馆,算计好了,一上映就卷钱走,到时候满大街都是广告.....最后是导演,我靠,广电总局的人啊,总所周知,我们这个神奇的部门一直在不断的挑战着不同导演的能力,并且好心帮所有电影进行剪辑,同时,他们认为Wall E比梁朝伟和汤唯在床上肉搏更容易带坏国内的儿童等等观点也不断挑战着大家的想象力。
这次他门终于安奈不住了,从幕后跳了出来......太震撼了,看了这么多年电影终于看到幕后的boss了!
不得不说说档期,广电总局终归不过是个总局,还没有一车一车组织人看电影的能力。
而且票房这个东西吹牛还真的要上税,所以估计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挑了终结者和变形金刚的档期来上映,这样的话,日后可以报道,我那部片子票房连续3周惜败给了变形金刚.......要说这部电影一无是处我觉得也太刻薄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希望成为青年男女午夜打炮专场,一想到这里我不禁又非常期待起来!
看完之后又一种被骗了的感觉,开始可惜浪费在这部影片撒谎上的时间。
整个就是一个以一群明星为噱头,实际是教导青少年要重视祖国文化的儿童宣传片。
粗制滥造,虎头蛇尾。
除了零星几个细节可圈可点之外,再无其他亮点特色可言。。。
开头就穿帮一句北京话 弄得我都无语了!
到晚上 张一山武打那雪化的真快!!
这就是一部儿童教育片 !!
宣传片!
《寻找成龙》我对祖国电影事业的担忧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就凭你们拍出这么……精彩的片子就能看出来啊。
一直觉得中国人民特淳朴的一个地方就是只要拍片子就得带上我们亲爱的人民警察同志。
不知道是导演呀还是编剧啊对咱们可亲的可爱的……警察同志有着什么样的深仇大爱,反正近几年的国产片中警察,哪怕就是像《601个电话》里的那种陪衬,他都得露个脸才行。
本片有比较多的漏洞。
张一山不认识书法,他就不能问别人吗?对,他不问的确表现了他的莽撞,但是随着剧情发展,还有疑问。
比如说张一山在山上到底住了多久?
他们家人难道不报案么?
如果他姥姥姥爷真是那么喜欢他,为什么不直接到机场接他?诸如此类的疑问造成了本片在编剧上了逻辑的缺失,让人觉得云里雾里,有种不明所以的感觉。
但是既然不是悬疑片,我们可以说,电影的主要就是要好看,但是本片中间的情节本身,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笑点不好笑,在电影院里面看的人嘴巴抽的慌。
总的来说本片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苦口婆心的说教片,但是又没有当年的《少年犯》的那种有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
当然影片的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主人公终于长大,他也得到了成龙的认可,让人怀疑他们这是不是变相地帮成龙造势啊。
只能说,如果你夜里睡不着,纯粹打发时间,可以看看倒是。
成龙大伯是我最崇拜的演员。
从事电影行业47年,所有危险镜头,皆不用替身,自己完成。
所以我特爱看他的电影但2009年他的一部电影令我失望了。
《寻找成龙》在放映之前所做的宣传,使我迷上了这部电影。
张一山跟我一样很崇拜成龙,于是,便去寻找成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便见到了成龙。
这种剧情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之一。
等了许久,终于放映了。
那种喜悦,就像老鼠爱大米,不亦乐乎!但,看完之后,便大失所望,重失所归,没想到如此无意义。
我来简单地总结下此片缺点。
1.片中张一山是在印尼张大的,他对华文没有丝毫兴趣。
但是他北京话确说得那么顺溜,这是为何。
2.在找成龙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太少,没意思。
无非是碰到1个警察.2个尼姑.一伙骗子。
3.在找成龙的过程中,张一山所做出的努力甚少,最后还是靠演“白毛女”的田华老奶奶,帮他实现了梦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奶奶就好了)诶跟《零零狗》一样,全靠演员的号召力拿票房啊。
张一山主演,我一定要给5星,这是没话说的,但是,对于没有电影技巧的儿童电影,我苦笑不得,很想摘取几个,或许,导演是想,这是拍给小孩儿看的,所以。。。
还可以
一个小孩的追星梦~
本来,想给2星,但此片太高调了,到处炒作,只给一星。
这东西也能叫电影??
竟然有4%的人打了4星星以上,将近200人,,,估计这群人非托即脑残,鉴定完毕。。。
太垃圾
因为这部电影,我喜欢上了成龙,喜欢上了电影那年我九岁
一山成熟了 片子里老中明星很多
我砸没看见潘粤明呢
貌似也是小学学校给的5块钱金凤凰电影院电影票去看的。
????这部评分这么低吗,至于吗……我觉得挺好的啊,有钱追星狗的故事hhh,我爹找给我看的,我当年看得乐呵的。(我并不觉得值八分,但是4分都没到是认真的吗……)
很无语的。给三星是不想刷我下限。
儿童版《建国大业》 白瞎阵容 2
合格的儿童片~
情节太散了,龙套大集合,鹦鹉和洪哥是不可忽视的亮点!
x
恶心!
想起来了,这部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我今天做的梦的元素,追星然后被偶像鼓励,正能量满满😎,看到评论区戾气这么重说不切实际,真的是年代不同,受环境影响人的看法也不一样了,以前很多发展机会,人是很积极的拥抱梦想,现在就业环境差很多人看问题就会很现实,但是我觉得人还是要做梦的,梦想的梦,至少小时候看是有被鼓舞到……
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