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作为皮克斯的狂热粉期望值很高,这部电影画面细腻流畅,而且能感受到皮克斯的技术又提升了不少,闪烁的宇宙和美妙的外星世界让人无比惊艳。
或许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造梦能力退化了,也或许是我逐渐长成了无趣的大人(!
一定不是!
),结尾满脑子都在想“完犊子了,姑姑回来一定要写很多报告”......作品的剧情过于薄弱,讨论的话题也很扁平,表达的内容逐渐“迪士尼”化,皮克斯擅长的“讲故事”能力并没发挥出来,而且整体结构有点奇怪,中间一度处于有点尴尬的状态,这真的是《寻梦环游记》导演的作品吗?
不过电影创作过程中多次变更主创团队,电影差强人意可能也跟这有关系。
实话说,并没太达到我的预期,惊喜不足,虽然仍然在后半段不争气掉眼泪。
即使如此,在迪士尼小镇的影院里看皮克斯电影的体验很新颖,特别观影还给观众每人发了Pin作纪念,并且工作人员额外多给了两个Pin给我,落泪了。
宇宙浩瀚,星空闪烁,而我渺小又孤独。
但,城市之大尚可以把孤独变成自由,那么地球就更是我的游乐场。
The unique are sometimes alone.19/100 in U.S. theaters
两分全给可爱小虫小格还有虫爹(没想到有一天我这个怕虫人士居然能说出来这种话),最后虫爹用力拆开自己的铠甲用满身伤痕的躯体拥抱孩子的时候,那里挺让人动容的,你要展现家庭亲情温暖,不妨用他俩。
可能我已经成长为无聊的大人了,而且还成了一名老师,所以从一开始,这个男孩的所有行为都在我的雷点上蹦跶。
还有说姑姑不是自己的家人,大哥,我拜托你用脑子想想,你都不承认人家了人家还一直照顾你,除了家人还有谁能做到?
真的受够。
最重要的是,我最烦的一点:本该做错事的人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而是别人承担他的错误。
为了就在所谓的“理想家园”,他联系了外星人,他不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吗?
好他是孩子,他不懂那么多,只想实现愿望而已;那么突然消失的他有没有考虑过姑姑的感受?
好他是个孩子他不懂,姑姑也不懂他,他想走怎么了?
那么离开地球的他承担了责任,但是却没有完成,让其他人陷入了被消灭的危险中,其他人又做错了什么?
他把小格带走了,小格明明说过了他爸爸一定能识别出来,他还是一意孤行,把小格一个人留在飞行器上差点被冻死,小格做错了什么呢我请问?
好你说他出发点是好的,他只是想要个朋友他有什么错,是小格自己说错了话去了地球,跟我们小男孩有啥关系!
从头到尾他说了无数谎,凭什么说谎的代价要别人来承担?
我真的受够了,是不是小登犯了错永远有人兜底?
自己都被俘虏了还要费劲把我们小登送回地球;他想留在“理想家园”所有人就都欢迎,姑姑就落寞离开;他想起了姑姑的好,姑姑就得含泪欢迎他,“我家孩子终于长大了!
”在这部电影里面明明有那么多可以深入展开的点,深入挖掘的人物,你给我整了个这么简单的小登,还顺顺利利的度过了这一次“成长”,收获了新的生活。
给小孩看是有什么意思呢?
老登要从小登抓起?
你告诉小孩不论你做了什么家人永远给你托底?
那回到电影的中心,我的浅显理解大概有三个。
其一为环境保护,对应了太空垃圾那一段,导演不会觉得很燃吧?
不会吧?
先不说不同国家的语音都冒出来那一段有多突兀,我也没见出现有中国的无线电爱好者啊?
而且我不是专业人士哈但是太空垃圾应该是要用卫星检测吧?
每个人都有看卫星画面的权利吗?
其二为亲情,刚才已经吐槽过了,我就补充一点,这部电影里面姑姑完全是一个模板化的女性人物:年纪轻轻却要照顾亲人的小孩,认为孩子只会闯祸,经常对孩子抱怨,最后还要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不算一个合格的家长?
”就凭姑姑是少校,有出色的专业能力以及与克隆体的简单相处就意识到不对就能看出来她不是一个呆板的角色,那你一开始塑造的那些形象到底要怎样啊?
还拿着书问小孩你属于哪一种表情?
excuse me?
另外最后虽然回地球了,但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完全没解决啊?
到底在幸福什么?
但是虫爹和小格还行,虫爹最后直接化身男妈妈哄孩子还挺可爱的,并且虫爹一直知道小格不想穿盔甲不想杀人还挺有爱的,所以这算是要展现父亲胆大心细的一年而对比突出年轻女性的急躁吗?
(不是打拳男女平等大家都很好只是单纯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前期的铺垫一直是虫妈对小格态度更好而且虫爹还说小格是窝囊废)其三为最大的主题,人类是否孤独?
就用小孩去太空找到了朋友就证明了人是孤独的所以需要有朋友,是不是太牵强了?
是,小朋友需要孤独教育,但这算什么孤独教育啊?
孤独教育是应该让孩子明白你是会感到孤独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你要追求的本身也不是“我不想孤独”啊,而是接受每一种状态的自己吧?
我可以接受孤独,我甚至可以享受孤独,最后孩子之间和解了就不孤独了?
跟家人一起回家就不孤独了?
真正接纳自己,并且能让自己从容地处于孤独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孤独教育吧?
所以这个主题写的既空,电影中又没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就说了个毒鸡汤“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孩,所以你会感到孤独,但你要明白,你并不孤独。
”什么意思,薛定谔的孤独是吧?
总而言之,我看的时候要睡着了,尤其是前半段,我同场的大哥在玩手机打游戏了。
你说他是个给小孩看的电影吧,我同场一个小孩看到最后小格没反应的时候还在那笑着说“他死了”,我也没觉得这个电影起到了什么深刻的教育作用,只有一个合家欢团圆结局勉强算的是一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电影吧,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小学生都不会喜欢这种电影了😋
质量和《元素城》不相上下,但本片明显可以做得更好。
宇宙浩瀚包罗万象,但个体总是孤独的;家庭微缩距离很近,但彼此也是有隙的。
既然地球容不下我,为何不可去别的星球寻找位置;虽然为爱牺牲伟大,但有何不可为理想再拼一搏。
电影选了传统写法,艾力欧出走星际终归家生活,姑姑兜了宇宙一圈仍按部就班,既然虫族可以打破传统放下枪械,人类又怎不能驶离轨道逐梦星河。
同时讲法也偏子供向,把宏大深邃的宇宙命题化得很小,变成讲两位儿童跨种族互解互助的情谊,这么讲并非不好,只是本可从孤独小孩角度把太空与个体联系起来,探讨更深层的生命意义与存在价值的哲学话题。
不过皮克斯一如既往的想象力还是很天马行空的,虽然没有多强记忆点,但光怪陆离也是饱足眼福。
想看时写电影干脆直接翻译成《星际使者》吧,现在这个译名也能接受哈哈哈。
地球特派员 (2025)6.92025 / 美国 / 剧情 喜剧 科幻 动画 家庭 奇幻 冒险 / 玛德琳·莎拉菲安 石之予 阿德里安·莫利纳 / 约纳斯·基布雷亚布 佐伊·索尔达娜
短评一不小心字数超了。。
万能贴好有用一东西,消除语言障碍,但显然人类的纷争不止因为巴别塔的坍塌。
整部片子非常童话的宇宙观,星球联盟像梦幻的海底世界,有些奇特生物让我想到罗曼城小怪物基调也是粉红色(小泷包狂喜)。
软体虫虫用坚硬的机甲武装自己(异形片里的骇人听闻常客被动画片刻画得这么萌!!!
)虫虫星球剧情里表达了点反战观点,结合今天🇺🇸对🇮🇷做的事还挺讽刺Are we alone?
——要相信浩瀚宇宙中总有同类,再不济万物与你同在。
看片过程中联想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头戴天线)《想见你》(捏个人代替自己)和《流浪地球1》(各国无线电爱好者报太空垃圾坐标 莫名燃起来了)还有一个点,父母不理解你但爱你。
挺催泪但冷静下来后只能说是一记鸡汤吧,毕竟父母用你不理解的方式“强制爱”还是挺难受的。。
我实在不理解,这部电影为啥会有这么多差评。
我个人的观影体验特别好,不管是画面,还是编剧传达出的态度,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接受。
影片中,小朋友对外太空的星空、宇航等事物充满好奇,父母离世后,他们对“家”满怀期待,同时又因父母不在而对家感到陌生。
此外,影片还呈现出“父母”在特殊时期对孩子亲子教育的困惑,大家都在探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电影也描绘了小朋友在学校的互动场景,比如如何交朋友、与同学相处。
最后,影片表达了对友情、携手共进,乃至爱与和平的思考。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谎言的情节。
主人公并非地球特派员,却以这个身份做了些事。
而对方对于这个善意谎言的最终评判,与事情本身相关,而非针对这个行为。
我觉得这一幕对青少年意义重大。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很有态度的动画片,但又不局限于动画片的范畴。
我认为它非常值得一看。
在看了《酱园弄·悬案》之后,马上就看了《地球特派员》,整体来说真的很低龄,几乎可以说已经低到剧情极其简单、画面极其精美、动作极其流畅、主题极其清楚的地步。
这简直是最强合家欢系列,就冲这个就已经值得 8分了。
主题其实都已经说烂了,孤独、陪伴和朋友——只不过这些小孩子需要找到的朋友不是自己的朋辈,尤其是人类朋辈。
他们需要找到的是各种非人类朋友。
今年其实这个和非人类交朋友的系列也算是看得不少了。
从《星际宝贝史迪奇》到《驯龙高手》都是这一挂的,再加上这个《地球特派员》,可以说人类小孩的好朋友已经往 kimo-kawaii(凶萌/怪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之前的外星蓝色小狗,黑皮飞行小龙都属于是在可想象的范围内,这次直接上演和萌化版沙虫交朋友的戏码了,不是吧大哥,虽然我也承认小格是个好孩子,但是这像虫一样不断蠕动的样子真不觉得起鸡皮疙瘩吗?
我想起之前在做恐怖美学的时候学到的一个词——毛骨悚然感(creepiness),这个词不是恐怖,而是恐怖(Unheimlichkeit),重点是后面那个“惑”,就难以辨别到底是应该觉得可怕还是可爱,于是就在这个惑中间反复摇摆。
其实除了这个蠕虫一族,其他外星形象也是尽可能往软绵绵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方向发展,基本上看不到由哺乳动物带来的想象体,这倒也是,这些外星生物毫无武力,基本上是把高科技都点满了,所以面对格霸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逃跑。
但我要说的不只是这个。
这些外星生物是动物的大致造型吗?
是。
但绝不是我们日常想象的那种像人,或者像兽化的类型。
那么这种对外星生物的想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或者说对非人的想象为什么不断向着这个方向进行呢?
其中固然有“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尤其是这部动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或许还是这些外星生物(或者说太空歌剧)想象开始逐渐摆脱二战后/冷战叙事的影像。
上个世纪的星球大战系列,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冷战叙事和后核战争叙事的影响,外星人长得都和被核辐射过一样非常之扭曲,看看隔壁《灵笼》的噬极兽就知道了。
但这些外星生物明显就是从幻想生物志,尤其是有原型的幻想生物中衍生出来的,突出一个毫无攻击性,基本就回到了埃蒙德伯克所说的《美与崇高》中对美的描述里了——他描述的美就是小、光滑、无攻击性,而不是其他。
虽然蠕虫一族看起来是有巨大机甲,但是人家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自己说自己是狂热战争爱好者,其实也只是一个爱儿子的父亲,通过所谓对战斗的狂热假装,来转移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爱无能。
整个星际联合会里的色彩也是非常绚烂——这让我想到了这几届羊村守护者的彩色风格,尤其是《心世界奇遇》的那种高色彩度风格——这种绚烂感真的让人觉得该不会就是赫胥黎在《知觉之门》中描绘的美妙迷幻吧?
皮克斯还是能骗我眼泪的高手,我在看《地球特派员》的时候,被两处高光场景给整泪了,一处是艾利欧和小姨在沙滩拥抱的时候,就这兜兜转转回来,发现了对方的真心;另一处是两个人开着宇宙飞船要去星际联合会,但是外面全是太空垃圾,一直呼喊一直没有回应,感觉都要绝望了,结果无数个声音从无线电里传来。
总之,它真的是一部超级合家欢动画,特别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不过家长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和非人生物交朋友的小孩子都是单亲家庭/寄养家庭了——不管是艾利欧、小嗝嗝还是莉萝。
那些嘲笑影片幼稚的人群,并非成熟,亦非深刻,麻木与肤浅早已蒙蔽腐蚀了他们的灵魂。
我愿意像Glordon的父亲扯碎铠甲那般,暂时褪去自己身上的恶意光环,去感受去怀念一下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美好。
证明我还活着的一个重要生命体征:感动。
孤独一定是人类的底色,家庭(血缘)一定是人类的底牌。
之于前者,人性本恶的使然,主体存在对于客体来说就是一种侵犯;之于后者,血缘联系大大提高了真爱存在的可能性,虽然真正关爱孩子的父母并不多,大部分所谓的关爱只是因为伦理规训与幼体可控而被迫付出了较多沉默成本而产生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执念在作祟。
就更别提还有很多管生不管教的杂碎了。
但我依旧愿意停留在这观影的时空里,把一半的大脑、整颗的灵魂放心交由皮克斯来管理。
我无比心疼Elio,我渴望宠爱Glordon,我愿意沉溺在他俩的友情中,我愿意浸淫于他们背后家庭的支撑里,此刻,我只想感受美好,此时,我只愿忘却争斗。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精致的动画电影啦,永远治愈,永远充满温暖。
《心灵奇旅》 《头脑特工队》金牌团队制作。
整体画风和叙事风格都很像。
这次电影的着眼点聚集在想要探秘外空的小男孩,是一个敏感柔软的孩子,想要逃避充满压抑和忽视的地球世界。
误打误撞代表地球首领加人了联合会星球,却遭遇了谈判的大挑战。
在面对成人世界的bargain,孩子明显觉得经验不足,也因此事与愿违,却有幸结识了小虫虫朋友。
都是孤单之人,都没有从家庭中收获温暖的俩人很快报团取暖,成为了密友,但又因星球的矛盾而历经挫折。
故事从孤独切入,却在不断重复着温暖:异星球的温暖,同辈的温暖,无线电爱好下来自地球上陌生人的温暖,以及最后升华的家人的温暖。
you're not alone 的最后点睛,令人泪目。
灯光亮起,发现影院中竟都是一个个形单影只的男生,有老有少,这或许也是电影与现实的互文吧,愿大家都被治愈,都被世界温柔以待❤️#男孩子也是需要被宠爱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不过2d应该比3d更好看,3d画面还是过于灰暗了。
目前动效3d有点多余。
这部影片据说在皮克斯动画里是卖座不是很好的,其实整部的思想不错,表现也不错,只是生不逢时吧,如果放在七八十年代那个大众对外星人兴趣浓厚的时候,那个无线电爱好者们对接后兴奋异常的时候,那个家庭感情看得非常重要的时候,那就是一部绝佳的影片了。
现在来看电影,就有一点看动画怀旧的感觉,图像越华丽,感觉就越别扭。
看着星星的时候,我就会有很多想象。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有外星人,或许即便有,我也不想接触他们,但我觉得宇宙中如果只有地球存在生命总是不太合理,或许曾经有其他星球上存在过,但那颗星星死去了,比如,被认为是地球双生花的火星?
或者现在存在,在哪里?
不知道,或许未来人类会发现。
外星生物不一定都是友善的,因为人类善恶观念是人类文明看法,谁知道你文明里的善恶对其他文明来说是不是恶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概念呢?
但无论几岁,我还是会被这类作品感动,虽然我也一样喜欢三体,相信黑暗森林法则。
这部电影适合孩子和童心未泯者观看,大人还是不要看了,得不到感动,又想吐槽,何必呢?
我觉得孩子们都会喜欢这部作品。
但有个点,主角看起来好像是拉丁裔,开头白人小孩霸凌那段,看得我有点烦…
<影院观看>很早之前就做满宣传的一部我也期待了很久 说实话其实不太符合预期主要是题材 真没想到这居然是一部家庭片毛毛虫这个设计倒挺新颖坚硬的外表下藏着柔软的内心电影前半段是主角搞砸了一切后半段是收拾烂摊子偏幼稚 全宇宙在迁就主角还是打五星给画面色彩 就好这口
皮克斯系列里我最讨厌的一种剧情是熊孩子毁灭世界主角冲动弱智家长生气然后很爱除了小格很可爱一无是处啊一句“没有父亲xx时不落泪”实在是味冲屏幕和姑姑一起生活,好
2025.06.21 今年进电影院最昏昏欲睡的一部,感觉睡了大概2/3的时间,非常老套的故事情节,孤独小男孩配丑八怪外星人,换xhs宣发词大概就是 孤独、治愈、冒险、友谊之类老掉牙的话。其实过去几年看过的动画不是很多,但皮克斯出品的几部我都觉得好无聊。严格说来我也不是动画片毕业了,因为看《猫猫的奇幻漂流》我还感动到想流眼泪了,纯粹就是不想为流水线生产的剧情买单了。本片真的不适合成年人观看,只适合爸爸妈妈带着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来观看。
三星半。优点是只有90多分钟,情节不拖沓,没讲什么人生哲学和大道理,适合亲子一起去看,画面本土化做得非常优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电影。(可能会有吐槽熊孩子的…
不想穿盔甲的外星人不是好软肋
第一部打两星的皮克斯动画。形式和立意上的全面溃败,皮克斯已经不是优质动画电影的代名词了。
是一部符合皮克斯天马行空创意的动画电影,但故事线和表达内容有点简单,可能更适合低龄儿童观看。视觉包装还行。
比较适合小朋友,当然结尾还是感人的,果然动画里的熊孩子要容易接受一些,虫族长大后一直生活在盔甲里这灵感是来自打雷吧hhh,议会很星战,一定要看2D. OK.Bye.I love you!
节奏挺差的,也挺幼稚的。各种走马观花的场景倒是不错。
关于归属感的问题,是迪士尼永恒的主题。最后的落脚点也是家。不知道是不是篇幅太短的问题,整体从故事到感情都欠饱满。
4.3 皮克斯疑似找不到情绪的频率,就像这个小孩一样,拒绝了地球
很可惜,我只看到了一个在原创动画中掉入桎梏的皮克斯。已经完全离不开迪士尼的套路了,从一个孤僻儿童的buff打底,然后理所应当的发现奇观,再强行制造冲突之后又顺理成章的随意解决,最后大家一起包饺子,全片从头到尾感觉就跟上班打卡一样,看起来毫无诚意可言。
皮克斯稳定发挥,即使故事是低幼的,但是蕴含的感情却让人止不住想哭,当然这部片本身就是给小孩看的,设定天马行空,故事引人深思,当一个小谎蔓延成大谎,当在家庭中受到委屈时的沟通,这些都是给孩子的礼物。而大人得到的是共情友情和孤独还有原生家庭。结尾那句孤独和地球互文简直太绝了,好久没看到如此贴切的一句台词了。真就是很适合带小孩看的一部片,羡慕外国小孩从小就吃这么好。#万达
中规中矩的迪士尼合家欢,普普通通的皮克斯老少皆宜。适合小朋友看。相比玩具总动员那样的经典,缺了点深度。
比较失望,感觉是个创意互相打架的项目,三个导演八个编剧,一方面涉及到了太空探索文明交流乃至反战的相关话题,甚至还有对人“生来孤独”这样哲学话题的探讨;但另一方面整体的呈现又比较低幼,人物的亲情线以及成长线都有点草率。由于人物的情感地基本身建的就不太牢靠,也导致最后“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情节走向更像是一句空口无凭的口号。让Elio留在太空这个真正接纳他的“家”,也让姑姑去追寻她自己的梦想,编导们凭什么认为这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呢?
皮克斯你也摆烂呢?
去之前查网络口碑发现属于皮克斯出品里面很差的所以改期了三次,结果看完后在影院里爆哭。话说皮克斯系列的命运很玄学,夏日友晴天和疯狂元素城我都喜欢结果扑街,头脑特工队和寻找多利这种我无感却大爆;像飞屋跟寻梦这种量级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本片我能感觉到皮克斯仍在向脱离成功模版创作新剧本而努力,华丽到眼花缭乱的部分不多但人物后期还是相当可爱的,只是作为一款面向家庭的阖家欢产品,确实没办法把剧情搞得很烧脑复杂,成年人与其说觉得低幼不如说是缺乏耐心。结尾虽然很落俗,但从煽情的方式能感觉得出来创作者是女性向的,看到结尾落款才知道导演有石之予,难怪虽然所有儿童动画都讲亲情但感觉这片子中的人物绑定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总得说来看此片就像是你熟悉配方的零食出了新口味,不无聊也不难受,但可能也达不到你的特殊期待。
2.5。
一个非常俗套的宇宙family故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拍了那么久,故事中很多地方透露出保守,不思进取,拍成这样就行了的感觉。现在的皮克斯,迪士尼甚至整个好莱坞都是这种感觉。女儿很喜欢多加了一星。
本来挺期待,但看完觉得无论是画风还是故事都偏低幼,核心也比较简单,唯一亮点是粤语版的Glordon配得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