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最要好的朋友先听听这首歌吧,《忧伤还是快乐》,害我想念你的一首歌。
撇,今晚好失败啊,我选了首差劲的歌,掉进了差劲的回忆里。
我想我可能老了,越来越喜欢回忆,越来越容易流眼泪了。
撇,这些天我想了好多,你一遍一遍的邀我去上海,而我却一遍又一遍的拒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开始害怕很多东西,于是会去逃避会去装作毫不在乎来掩饰心里的不安,其实我心里很害怕你会离开,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你会幸福么?
还会时刻同我分享分担你的一切么?
生病了受委屈了会有人陪你么?
会想念我么?
你还会回来么?
回来做我的伴娘,看着彼此幸福的样子。
撇,我只有你这么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了解我的一切,好的坏的所有的,陪我走过了最美好的四年。
友情和爱情一样吧,而且会比爱情更长久些,上大学前妈妈跟我说,大学时交到的朋友会是一辈子中最牢固最长久最值得信任和珍惜的人,因为相互毫无所图彼此真心相待,于是我遇到了你,你遇到了我,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我都有那么确定的深刻的回忆,我的记忆力太好了,好到分分秒秒都那么清晰。
还记得那顶橘黄色的锐步棒球帽么,你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六年后它仍是躺在我的衣柜里面;那只音乐小猪被妈妈放在房间玻璃柜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它就在那傻傻的昂着头;大一端午节时你送我的驱邪桃木剑一直在我的背包里,它陪我走了所有我到过的城市,在西安我一个人住在宾馆害怕的时候一直把它握在手里,面试时我也会带着它,它像我脖子上的玉坠一样常会带给我鼓励与支持,像是一种奇怪的支撑的信念,像是你对我说的那句“加油”;还有那盏传说可以实现三个愿望的阿拉丁神灯,我从未将它点燃过,我心底有三个愿望:我们都要幸福,我们要幸福,我们要幸福。
很多的事情真的是很难以预料,我们好不搭的两个人,你高高瘦瘦漂漂亮亮,我矮矮胖胖样子好丑,你性格乖张温顺的像只小绵羊,我脾气暴躁像只大灰狼,你生活圈子真的好小,我却喜欢热闹,你踏踏实实自信上进,我却永远一副爱咋咋地自甘堕落的样子,你听王菲呀呀呀呀的演唱,我爱摇滚乐乒乒乓乓的敲打,你吃青菜,我见不到肉会哭。。。。
可是老天爷就是安排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从未想过我们走在一起谁会是谁的陪衬这一类愚蠢的问题,我暗恋好久的男生要我帮他追你我竟也没觉得不妥,我生气的时候你会哄我,我对别人发脾气你会带着笑脸去帮我道歉,你认识了我的好多朋友他们都像我喜欢你那样的喜欢你,你教我背书背单词买整套教材鼓励我考研究生,我教你怎样骗人和识别骗术,告诉你不要和生活较真,我开始听王菲,你开始周杰伦,我们吃火锅,你吃青菜我吃肉,绝配!
好契合的两个人,形影不离的四年,24小时都粘在一起,一起学习吃饭睡觉打哈哈讲心事,牵着手逛街,看喜欢的男生打篮球,偶尔也会吵嘴,却在转眼间就和好如初。
撇,在音乐中很多事都那么清晰,我越是抗拒去想这场景就越是会在我眼前飘,这世界一定是由一个爱捣蛋的神掌控的吧。
凌晨一点,夜里6度的温度,时针指东南方向,你qq对我说晚安,我却在回忆里等天亮。
忧伤还是快乐?
跟着秒针轻轻踱着步子。
记得两个耳洞的来历么?
记得江批的电话“斗殴”事件嘛?
记得圣诞卡片上的句子么?
记得一起在校园摆小摊的吆喝声么?
记得麦当劳续杯咖啡的笑话么?
记得那个被藏在衣柜中的日记本么?
记得在东方明珠上说过的话么?
记得景山公园小小的争执的原因么?
记得凑钱买的那支MP3的价钱么?
记得第一次“奢侈”的品客的味道么?
记得每天疯狂52带我们去哪里么?
记得瓜子和牙齿的“丑闻”么?
记得我们在papa‘s留下的字条么?
记得你做完家教赚了钱我们一起去买的那个蓝色的背包么?
记得我教给你的恋爱攻略勾魂大法么?
记得我们上上个周六讲过什么么?
你说,我不去见你,也许就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能见到了。
很久会有多久呢?
会长到我们相互忘记么?
会长到有一天我们都做了妈妈街头相遇却认不出彼此么?
我总是会对未来绝望,时间和距离是感情的刽子手,很久以后我们会被它挥刀斩下过往么?
我们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平淡的生活,爱自己的丈夫和小孩,认识新的朋友和同事,我们会同他们讲我们心底最深处的秘密么?
像我们在学校时那样,盖着同一个被子挤在宿舍的小床上幻想我们的未来,讲我们会嫁给什么样子的人,生个可爱的小孩,一起带着小孩去麦当劳买冰淇淋。
撇,友情也是爱情的一种吧,或者一定有一种比友情高一点比爱情也高一点的感情存在,像是一种混合的情感,比友情更长远如爱情般甜蜜似亲情般坚牢,是一种最值得相信的依赖吧,像是面对另一个自己,永远坦白真挚。
撇,我从未对你讲过这么多的话吧,没完没了啰里啰嗦,说到这里我会有些不好意思呢,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世上有没有我的另一个,正过着我要的生活?
撇,谢谢你做我的朋友,谢谢你帮我去追求我不敢去追的幸福,如果有下辈子,我们相约做最亲爱的人吧2008年11月1日 2点21分 好象同性表白日记啊 哈哈 给我最好的朋友
很久没有干净得让人想要落泪的电影上一次是在 《四月物语》大雨天破旧的红伞下?
还是在《情书》铭刻着不可言表情绪的书签里?
一个人的晚上 一杯绿茶 花与爱丽丝 随意摇摆的DV 唯美的构图 流动如和风的音乐神经质的天真女孩 木纳内向的学长岩井俊二回来了 带着某种熟悉的味道像四月里飘坠的樱花 早春清新的空气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簌簌地落在心头干干净净的校园 干干净净的制服干干净净的世界 干干净净的情感岩井的青春片总是带着纯纯的感伤尽管他试着放飞一些轻笑 布置一出喜剧帷幕下落时 依然惹了那么多眼泪与悸动每天都是青春 开朗鬼马的爱丽丝 永远躲在她背后的花那清晨地铁站里的一瞥 牵动了两朵美丽的灵魂失忆是谎言 恋人是谎言 回忆是谎言 惟独 感情不能说谎海边的红心A 用中文说出的我爱你剧场外为了朋友 宁可放弃爱情 澄清一切的泪水与挣扎坚定释然的舞蹈刹那间 时光掉在记忆的浅滩上风把手中的痛吹走 孩子们便长大了 少了残酷 少了勾心暗斗少女与少女的友情暗涌 一样叫人揪心 很少人能把友情放进电影里却不乏味所以我说 岩井俊二是很棒的导演那么多年 他的电影还是如此温柔 忠实地温柔这些年 大家都转为喜爱激烈的东西 就像《戏梦巴黎》辛辣得有点呛鼻 不是不好看 只是少了我们都已丢失的柔软而岩井电影中的人物因为羞涩 对世界对人对事的看法都不会去得太尽总是保持一份距离 不会太过于执著与粘滞就像中国的水墨画 总有很多的留白喜欢看爱丽丝在明亮的房间跳芭蕾她穿着朴素的校裙轻盈的舞着看的人心也轻快的飞起来 嘴角会情不自禁的上扬微笑在阳光里 年轻就像那满世界的绿 那般岁月谁都曾经过 岩井为我们留住了那美好的时刻所以我说 电影是一块温暖的石头 为我们留下温暖的线索
[莉莉周]之后的岩井俊二,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懒洋洋的电影呢?
残酷、冷漠的青春突然间消逝地无影无踪,似乎天地被一场樱花雪洗涤之后,已经焕然一新。
一开始,还真是不太习惯他这种再次的返璞归真,因为期待值里早就掺杂了[莉莉周]、[燕尾蝶]那样的凶狠,似乎只有那样的岩井俊二才像一个真正强悍的导演。
敢于面对并展现严峻现实的导演,我们一向是打心眼里欣赏的,[四月物语]这样的小品当然好得很,可是总不如凶狠些的更过瘾。
而且有关少女,特别是以两个少女为主角的故事,金基德不久前的[撒玛利亚女孩]就已经拍得相当出色。
当然,虽然那部电影和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表面看十分类似,但事实上内在气质却完全不同。
此外,2000年新藤兼人的孙女新藤凤也拍过一部描绘两个少女的朦胧故事《爱情果汁》,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品。
日本文化中似乎有某种少女崇拜,曾有很多导演对少女给与了无穷的关注和美化,动画大师宫崎骏也算其中一个。
这几乎成为一种默契,一种成年人对新鲜生命力的努力挽留。
青春片最光彩夺目的元素必然是朦胧的初恋记忆,[花与爱丽丝]果然也是紧密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不过,你不能不佩服岩井俊二在此类题材上的游刃有余,两个女孩单纯而富有特殊节奏的生活气息是如此迷人,如此清晰和可信。
电影才看到一半,我们就几乎已经被这两个女孩的青春气息驯服了,你会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青春时期的片断画面。
这就是电影的魔力。
岩井俊二抒情电影的优雅是一种魔药,岩井俊二抒情电影里的少女都是小魔法师。
选择花还是选择爱丽丝,这是生命中的两难。
混混沌沌的少年宫本一开始就充当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很轻易地就认同了花的谎言,不但相信自己已经失忆,还努力去寻找对花的爱意。
这是岩井俊二特殊的幽默,很有创意,且充满了善意。
这大概还是青春与成年的最大不同。
在王家卫那无数缠绵的爱情故事里,他一直在向我们揭示的,是男女情爱中的权衡和挣扎,而岩井俊二的青春故事里,这些是很容易被轻描淡写和被忽略的东西。
青春的轻和成熟的重,究竟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转化的?
这真是很奇妙的事。
爱丽丝和父亲的故事是很不错的一段,虽然是很明显的煽情,但却很让人温暖。
花的母亲出场稍显尴尬,不像爱丽丝的父亲那样潇洒,但在这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里,同样表现出了花的母亲作为家长的宽容和机智。
的确如此,片中的两个女孩,都是有着善解人意家长的女孩,这和大多数残酷青春片很不同,它提供的,正是花与爱丽丝生活得以优雅的情感基础。
然而,花的幻想正在逐步泡灭,宫本喜欢上了爱丽丝。
影片越到发展到后半部分,爱丽丝就越是被推向台前,到后来美妙的芭蕾舞那场戏,她已经从一个羞于表达情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小天鹅。
在这种改变里,成长就如抽芽的枝条一样清晰。
爱丽丝和花的关系终于变得复杂了,整个故事的方向也不再由花来控制,谎言操纵的故事情节让位给了感情的自然流动。
所幸,花和爱丽丝依然是最好的朋友,她们没有因此就突然变得现实和仇视。
因为爱而产生的仇恨,向来是令人不爽的悲剧模式,花与爱丽丝没有坠入这种庸俗的圈套。
最后的这段镜头拍的非常好,女孩之间微妙的默契,竟美好地如此不真实。
是啊,故事缓缓地开始,又缓缓地结束了,绝对没有句号,就好像才刚刚开始。
岩井俊二在一次访谈中对自己这部作品的结构很不满意,认为它过于混乱,我却觉得这种“混乱”,没有任何不妥。
两个女孩,花,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而且,能那样努力争取自己喜欢的人,真的不是一般女生能做到的,她的这种率真和执著绝对值得我去学习(笑),喜欢她的家,她的房间,白色的apple电脑,五彩的被风轻轻吹起的布制门帘,门口那片姹紫嫣红的盆栽,喜欢花——她的心灵是崇尚美的,追求美的。
她只是太急于保护自己,保护那得来不易的前辈恋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可谓绞尽脑汁了。
爱丽丝呢,因为之前就很喜欢苍井优,看影片时我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主观原因而去影响自己对爱丽丝这个角色的喜恶,结果,片子看毕,真的对爱丽丝这个女孩喜欢至极!
无论外表或性格,喜欢她一头没有染过的顺直黑发,喜欢点缀她眼角的两颗精致泪痣,喜欢她装傻时笑出声的样子,最后那段芭蕾我真想买个本本这样走在大街上都可以随时拿出来欣赏。
抛开对苍井优的喜欢,单独说爱丽丝这个角色,善良干净纯洁坦率自然这是我衡量女孩子的终极标准,自己也是努力向这个标准努力前进中,爱丽丝就是这样的女孩,善良干净自不用说,对于宫本雅志的一点点动心导致三人约会时的红心A事件——这恰恰是爱丽丝坦率的表现。
开始看她参加面试时真的有些勉强,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后她仍没有放弃当模特的梦想,最后的面试眼看就要有一次落选了,她没有像每次那样乖乖走掉,突然来了勇气要求“干脆地跳一段”(这就是成长呵!
)看到她最后的那段芭蕾,真的是太美了,那就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无需语言。
还有几个细节,我想提一下。
在廉仓和父亲见面后,在JR的车里,有一段不到一半钟的长镜头(算长镜头么?
),列车从身边驰过,对面站台上一群水手服的学生,爱丽丝独自一人,眉头微皱,但眼里是那样的一抹惆怅。
嘴角下压是她的习惯动作,掩饰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但是她天生乐观,她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毫无顾忌地吃盒饭,身为单亲家的小孩摊上那样一个孩子似的母亲全揽所有家务却还每天笑容迎人待人亲切,为了花,放弃自己的初恋对象,多么珍贵美好的一段感情,她放弃了,因为花是她的朋友。
结局。
还是很好的,我喜欢大团圆结局——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但是是最好的结局了。
希望宫本能够理解爱丽丝——也或许他永远也理解不了,昨天在和朋友聊男男间和女女间的友谊,讨论结果是,男生不会完全理解女生之间的友谊,同样的,女生也不会完全理解男生之间的友谊,这种友谊,有时会超越爱情和亲情,可以牺牲一切去争取,尽管听过太多为了爱情而背叛友情的那些真的事实和假的故事,但是我仍相信像爱丽丝这样的人,一定有的。
关键在于衡量,哪方更值得你争取,哪方你必须放弃。
关于宫本雅志,一直被骗的男主角,最后终于作了智者,最后花哭得稀里哗啦向他坦白,他那一段话真的让我突然觉得宫本前辈的身影好高大,而且,貌似他理解了爱丽丝的决定,理解万岁!
有人说过《花与爱丽丝》相比《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退步,我持反对意见,有的人就是偏爱阴暗现实尖锐的题材,这点因人而异。
我也很喜欢《燕》和《莉》,他们深刻,不空洞,尤其是《莉》,少有的令我震撼的片子看了30遍也不会烦,但是,这部《花》我真的很喜欢,我觉得它温暖,尽管有人说它“残酷”,但我还是觉得温暖,没有原因,感觉么,最直接也最无需解释。
还要提一下本片的音乐,岩井俊二导演亲自操刀,开始时没有怎么注意,可是看得次数多了,觉得背景音乐做的真是太美了,尤其是最后芭蕾时那段钢琴和中提琴的合奏。
谢谢岩井俊二,能够感受这样的美好,谢谢了!
最后,向逝去的摄影监督 筱田 昇致敬!
花与爱丽丝是两个女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一起练习芭蕾。
宫本雅志是一个少年,成天在手里捧着一本佛经念颂,一个看上去弱不经风的孩子。
纤弱的少年有着好看的侧脸,在总能看到他的车站,他的身影成了少女手中相机追逐的对象,这是出于爱吗?
也许,这什么都不是,在岩井的镜头语言中,这是属于青春的美好情愫。
一切都那么美好,当你看到花的家被各色花朵簇拥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当你看到两个女孩一起沐浴在樱花雨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当你看到少女纤长有力的双腿展示出优美的芭蕾舞姿。
真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花始终都默默注视着她的宫本前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向他撒了一个关于爱的弥天大谎。
三个人的故事就在这个谎言中娓娓展开了。
少年永远柔声细气,似乎不太愿意对现实作多大的抗争,只是摸棱两可地接受了一个女孩轻易的欺骗。
你曾经向我示爱你忘了吗?
我们是恋人的,你都忘了吗?
我叫什么名字你也忘了吗?
那你一定是患了失忆症。
莫须有的失忆症,莫须有的一段爱情,就这样闯入了少年的生活中,可怜的少年还在试着让自己回忆起那一段莫须有的记忆。
他的眼神总是那么茫然,看不清这个世界。
而他偶然在花的电脑中发现的自己的照片——本以为是揭开迷团的关键——却成为了另一个更大的谎言的开始。
爱丽丝也被邀请进来,为了和花的友情,她似乎是不遗余力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扮演着宫本前任女友的角色。
你还记得吗?
这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这棵大树下,是我们第一次接吻的地方,像那天一样下起了雨呢!
你还记得吗?
你还记得吗?
你还记得吗?
爱丽丝那样循循善诱,那样娓娓道来,少年的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我似乎记起来了呢!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分手的呢?
我又是怎么会爱上花的呢?
如果记忆恢复了一半?
可怜的少年,他的话让我心疼,他已经爱上了爱丽丝,可爱丽丝却说你应该爱花才对呀,应该,爱情哪有什么应不应该呢?
故事就这样在三个人之中缠绕着发生。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三角恋故事,这种题材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敢尝试的。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一败涂地。
只有岩井俊二才有这种能力,在岩井的镜头中,一切都变得无与伦比的美,当你置身其中,似乎就可以暂时忘记凡尘中的喧嚣,体验一回真正的云淡风轻。
友情、亲情、爱情,生活,学习,工作,所有的事都是你日常所见,那么真实,却又那么真实的让人动容。
也许岩井俊二正是比我们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会让他的电影那么感人,那么触动人心。
一个关于两个女孩子的故事,电影的展开像轻柔的风拂过书页,每一桢画面都漾着温情,每一页故事都带着感动。
在岩井俊二的眼里,青春没有那么疯狂热烈,也没有那么阴暗残酷,青春也是自自然然的生活,有萌动,有羞涩,有谎言,更有真情。
青春还是一种生命的律动,她蕴藏在少女的身体里,当她翩然起舞的时刻,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
文_谢长留“童年末日”这个词是我在看格拉斯的回忆录《剥洋葱》时看到的,这四个字映入眼帘的时候,心中顿时涌现无以名状的酸楚感,真的好像被一层层剥掉的洋葱皮蛰到眼睛,眼泪也会肆无忌惮的泛滥。
用在这里做影评的名字,似乎很不符合岩井俊二的清新和动感,喜剧收尾也让这四个伤感的文字毫无立足之地,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更多的确是剥离了影片表面的流动和美好的幻觉,以自残的方式不断感受岩井俊二带给我的刺痛,这刺痛很清晰,像被订书器钉住了嘴巴。
这是对调皮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残酷拒绝,是对成长中那些冷漠的羁绊的畏怯,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浩劫,如同纯洁的世界完全坍塌一般的末日,这是我内心深处的末世情节作祟,不能避免。
苍井优——被隐藏的野孩子岩井俊二钟情于灵动的苍井优,我也在一部部岩井氏电影的感召下,情迷于她。
身不由己的喜爱这个举手投足都能给我美好幻觉的姑娘。
苍井优的写真集和杂志内页,一直给人日式小清新的感觉,她的穿衣风格和那一头懒洋洋的大波浪发型,一直在不动声色的感染着影迷粉丝们,如今,很多女孩儿可能并没看过百万苦虫女,但不会没看过苍井优减肥前后强烈的对比照。
我因为喜爱她,于是各种sns网页和聊天工具头像,都用她,于是不少“慕名”而来的人,争先恐后的问这姑娘的名字。
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很多姑娘都能产生共鸣吧。
为什么要说她是被隐藏的野孩子呢。
因为我总觉得她不乖。
这不是说她非主流,心肠恶毒,也不是单纯的叛逆,是极少数漂亮乖巧外表的女孩儿独有的特质,这种特质摄人灵魂,在她的身上有,周迅有,娜塔莉•波曼也有。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光辉。
这光辉极具魔力,透过她们镇定自若的眉目和淡淡的撩人风情,我自愿臣服。
那不是谎言,是命运Hana再也不能自圆其说,被爱的白日梦终有被猛敲惊醒的时刻,那个有着完美侧脸的男孩儿,随着阳光的转移,也显现出不同的影像,狠狠抓牢手中的细沙,却发现那细沙越攥越少。
爱的人不能据为己有,好朋友也一并反目,这么一个孤零零冷清清的大雨街头,这么一个喧嚣热闹的节日舞台背后,谁在忍着心头剧痛,咬着嘴唇泪流。
你是不是我的好友,每天无忧无愁。
你是不是我的梦中情人,会浸在阳光的尽头。
Hana一点错都没有,她不过是个那么爱那么小心翼翼的小女生,为了那一眼的钟情,费尽苦心。
她应该和爱丽丝一样生活在单亲家庭吧,从小就一个人透过窗户,遥遥远远的望着远方,开朗叛逆的爱丽丝是她内心深处的一束阳光。
她连光明正大的看一眼宫本都不行,又怎么敢奢望被爱上。
若不是那不堪一击的一撞,命运别有用心的举手之劳,促成这段曲折心伤的篇章。
这根本就无关乎错对、青春之类,这就是Hana命中的命中。
爱丽丝是影片公认的主角,她活跃奔放、敢爱敢恨,她那段令人眼前一亮的芭蕾完全夺走人们的目光,但Hana似乎是我每个人心中的主角。
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可怜和小自卑。
虽然它们不掌控我们的生活,但却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
这些逃不掉、改不了的小兽,随着我们年岁的增加,也在不断的成长,是它们吃掉了我们童年狂妄的梦想和绚丽的豪言。
童年,没有时间界限,但末日却如期到来。
影片一向处于形散而神不散的游离思绪中,少女怀春的遐想、闲来无事的奔跑、莫名其妙的慌张、不谙世事的逞强等等都将年轻时被放大的情绪呈现到观众面前,让人觉得,像是在听着朋友说着不许告诉别人的悄悄话,那些秘密在你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因为这个秘密而让故事中的所有人都被涂鸦上了独特的色彩。
那个男孩子,头顶总是顶着一蓬乌云,时而有阳光倾洒;那朵花,头上总飘着一枚蘑菇,时刻要为自己的谎言战斗;那个爱丽丝,被迫拉进了一段梦幻般的经历后,吻了她的兔子。
这是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发笑的年少,得意又苦恼。
那朵花,以前孤僻又落寞的开在阳台的一角, 那朵爱丽丝,骄傲又健康的独舞在社会的浊流中,她的世界就是她的童话王国,一个又一个面试和为了工作不断鼓起勇气与信心的经历就是诡异奇特的童话规则。
岩井俊二是细腻的,这份细腻甚至超过了一些女性导演,慢慢地由表及里渗进你的心里。
两个女孩之间的青春故事,如果没有这份细腻支撑,不可能拍出新意。
Hana&Alice,岩井俊二04年的新作,在一次寻常的淘带经历中,忽然发现他的新作又上架了。
岩井俊二的名字似乎成了畅销盗版的代名词,有关他的作品不同的版本总能见到几种。
Hana&alice 安静的呆在货架上,两张清纯如花的脸孔带着好奇和探索,果然又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已经让我熟谙岩井的电影风格,虽然没有太大的转折变化,但是他的美学观念还是讨人喜欢的,特别是近来一直没有新作上映,众人的期待又添了一层。
影片如封面的风格一样,画面景致考究,处处赏心悦目,再加上电影整体洋溢的情愫,似乎那种美又多了几分朦胧和含蓄。
如果说“燕尾蝶”让我们感觉到岩井的探索和多元素,那么到Hana&alice,又急转直下回到“四月勿语”散文诗般的情境以及“情书”从平淡叙事到情感喷薄、高潮突起的叙事方式。
前2/3的胶片印象深刻的不能说是电影本身,而应该是美丽的取景,随风飘零的樱花树、典雅的日本园艺和幽静的湖光山色,直到最后的1/3岩井的编剧能力才有所体现,先是校园文化祭hana的自我陈述,后有Alice用纸杯当舞鞋跳芭蕾的慢镜头剪切,像许多女孩曾有过的梦想和经历一样。
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太多的意外,这并不让我奇怪,岩井的味道是素淡的日式料理,决不是酣畅淋漓的盛宴,相反这种味道反而愈见恬淡了。
故事逃脱不了既定的模式,只是叙述的方式千变万化。
我想每一个人都曾发现完全不同的自己,是藏匿,还是放手,从此人生有了区别。
男孩的手温柔的系好背后散乱的丝带,从未和自己喜欢的人如此靠近,沉溺下去,是一种快乐,说出一切,是一种自由。
有多少人会期望自已的青春能像《花与爱丽丝》那般纯粹。
岩井俊二的执导用最为简单的生活却将青春赋予了梦幻的形态,那真挚的友谊,纯美的爱恋,这样的羁绊为人以共鸣,而那最后的芭蕾更给人以深深的动容与眷恋。
感叹花和爱丽丝最纯真的友谊,最后爱丽丝的那段芭蕾优酱好美,男主的智商一直不在线,岩井俊二的电影每一桢都是一幅画,故事慢慢的讲,bgm配的也恰到好处,虽然剧情很普通但仍然是很好的青春电影。
对于岩井以及岩井的这部电影,我有不能言全的佩服以及感激。
佩服的是整部电影的铺陈构思,感激的是,在越来越喜欢用金钱和特效拼凑的电影世界里面,竟然还有这样一部清新的作品,就像春暖花开之日,站在明媚阳光下散步的感觉……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解释其中几点也许大家觉得疑惑的地方。
(但是只是我自己的观点,也许有误会的话大家多多包涵)1)宫本经常念的是什么?
宫本经常嘴里念叨的,其实是日本的[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表演者一般面无表情,但是会到最后引得观众大笑。
想想一般男生的爱好无非打电动、打球等,而对[落语]情有独钟的宫本,平时看起来一副木讷的样子,所以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会相信Hana的谎言了。
但是其实宫本又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总是在一旁暗暗观察Hana和Alice。
2)Alice为什么看到宫本捡到红桃A后会哭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呢,我认为Alice是有恋父情结的!
①首先,Alice父母离异,而她妈妈就是心理年龄比Alice还小的一个女人,例如在快餐店里,Alice碰见她妈妈和她妈妈的男朋友,她妈妈害怕被男朋友知道她有一个女儿,于是先下手为强称呼Alice为[邻居的女儿Hana],而且还一直暗示Alice赶快离开。
我相信Alice不会只有一、两次遇到这种事情,凭她在家里面对她妈妈的训话就可以知道她妈妈经常交新的男朋友。
本来就缺少母爱的Alice,对爸爸是相当依赖的。
②电影中Alice和她爸爸碰过一次面,是她爸爸为了和她庆祝升上高中。
她爸爸说想看Alice穿校服,Alice不屑的说不要,然后她爸问为什么,Alice回答:いやらしい(讨厌,下流的意思)。
这个对话同样发生在新干线上。
Alice问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再见,爸爸说迟一些吧,会发信息告诉Alice的,然后Alice惊讶的问爸爸什么时候学会发信息的,她爸爸说最近,然后Alice又说:いやらしい。
在Alice看来,她爸爸不是一个父亲的角色,而是[一个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爱人。
想想看,普通的一个高一女生,会不好意思在爸爸面前穿校服吗?
会因为爸爸学会发短信而觉得下流吗?
会对爸爸说[我爱你]吗?
也许在欧美国家,子女对父母说[我爱你]比较平常,但是,日本是比中国更[暧昧]的国家,这种[暧昧]的意思,就是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本意,含糊其词。
而Alice却在公众场合下对她爸爸说[我爱你],虽然说的是别国语言,但是其中的感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③Alice和宫本去的地方、吃的东西,其实都是她曾经和爸爸去过的地方、吃过的东西。
例如Alice和宫本一起去划船,她说帽子曾经掉到湖里了,现在应该在湖底,这不是编出来的谎言,只不过当时她和爸爸一起;还有最后因为Alice带宫本去吃那个她和爸爸碰面时吃过的甜点,结果这个甜点会引起宫本的过敏,导致宫本识破Alice的谎言;再例如,他们三个一起去海边,其实Alice寻找的饭店,以前一定是和她爸爸去过的,因为后来他们在海边玩扑克牌,被风吹散了牌,Alice捡到了红桃A,而宫本也捡到了一张。
宫本以为是Alice喜欢自己,为了和Hana抢自己而说了谎,但其实宫本捡到的那一张,就是以前Alice和她爸爸在海边玩的时候吹散的那副牌的其中一张(根据Alice和她爸爸散步时的对话)。
而对Alice来说,失而复得的牌,不仅让她想起爸爸,还想起她自己[利用]了宫本的善良,把宫本一直当成爸爸的替身来陪自己玩,所以觉得很难过,于是哭了。
3)为什么Alice没有和宫本在一起?
如果说岩井电影所表现的爱情,就是既充满美感,又充满无奈的话,Alice和宫本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的。
如前面所说,Alice一开始只是将宫本当成爸爸的替身来陪自己,但是后来对宫本也产生了一些感情,但是这份感情不足以让Alice舍弃与Hana的友情。
Alice深知Hana喜欢宫本,喜欢到可以为了宫本和自己打架的程度。
而Hana的爸爸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因此Hana极有可能跟Alice一样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面,所以她们两个互相体谅,互相扶持,Alice明白失去爱的滋味,所以她不愿意Hana失去爱,宁愿退出这段关系。
4)最后我想提一下最后那段芭蕾舞,那不是为了完成岩井的唯美风格而加进去的,我认为是Alice的一次成长。
Alice放下了和宫本这段爱情,而她认识到,生命中有些事情是需要放手的,有些事情是需要把握的,因此之前很多次试镜,她都没有认真的对待,简直达到[一问三不知]的地步,但是后来她知道如果不全力以赴,她会失去更多。
于是,她认真的跳了一段让观众能够深深记得她的芭蕾,从而获得了一致的肯定。
很老土的说,这真的是一只蝴蝶的蜕变过程。
总而言之,看岩井的电影,就像是打游戏过关一样,只有明白通关密码,才能达到彼岸,心的彼岸。
苍井优x铃木杏也是一个神仙组合,又是一部感觉很美好的爱情片。
唯一喜欢的是给那几个芭蕾女孩照相那段 其余要么矫情要么冗长 失望
这部还行,没那么晦涩灰暗
青春期的两个女孩子。【2011.6.11@新世纪影城 大屏幕带回最初的时光 这般美丽才真正体会】
比《四月物语》好太多。很多惊喜的小细节。喜欢宫本给花打电话那一段,两边背景的切换,以及恰到好处的音乐。
整个故事都建立在我所不能理解的三观上,,,
我才发现岩井俊二其实挺不靠谱的,我当初是怎么迷上《燕尾蝶》跟《莉莉周》的?
喜欢铃木杏的表演,哈哈~充满灵气!
虚构记忆的真实性,父亲替身道白与道别,巨大阿童木注视下那张无法放弃的红桃A,冷笑话相声只为一个观众,纸杯鞋芭蕾。好甜啊好甜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那么年轻呢
看了好多次 都沒看完 实在是看不下去
看了一半,没看下去,下次接着看。。。
故事很简单。
写两个女的的电影一般都是高分,其实真不咋的
又是岩井
花因爱情产生迷恋,意乱情迷地用谎言去编织一个爱情的承诺。她告诉自己喜欢的木偶男孩,他失忆了,忘记了他要和自己交往的承诺。而因这个谎言,她不得不将谎言的雪球滚大,让爱丽斯去佐证男孩已经失忆。爱丽斯扮演了男孩失忆前女友的角色。木偶般的男孩因爱情产生活力,顺应了爱丽斯的谎言,承认自己已经尝试恢复失去的记忆,他还找回了以前与爱丽斯“相爱”的感觉。爱丽斯也因友谊的需要转化为爱情的需要,继续这个谎言,并一块和男孩找寻曾经的爱情足迹。这是三个都在欺骗的孩子,欺骗自己会拥有爱情。
很有爱~
看着她们洋溢着青春的面孔,听着她们清脆自然的笑声,情绪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那是青春时候美好真挚的友谊啊。
病了的时候很适合看的电影。慢节奏,很舒服。
记住了苍井优笑起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