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已经很难看见像样的史剧了,《赵氏孤儿案》的质量,绝对可以算是上乘,没有狗血的男欢女爱,有的是先秦的忠义风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大艰难的抉择,一是赵朔放弃利用让叛将揭发屠岸贾的难得机会,坚持杀死叛将换得程婴幸存;二是赵朔宁愿背负延误军机的罪名,也要散发军粮救济百姓;三是程婴为了救全城婴儿与赵氏孤儿,忍痛亲手献上并摔死自己的孩子;四是赵武被夹在公法与家仇,以及与对灭族仇人的恨与对仇人之子的友情之间,最终没有亲手杀死屠岸贾。
这四大抉择,以一三的刻画为佳,重点刻画了赵朔与程婴二人忠义的性格,凸现二人面对的两难处境,戏剧张力十足。
然而赵朔与程婴在剧中几乎是圣人。
尤其是程婴,少了赵朔的优柔寡断,显得几近完美,一个医匠、门客,堪比军师与宰相,简直就是诸葛亮般的人物,没有程婴猜不到,布置不了的。
因此在我看来,此剧与其叫《赵氏孤儿案》,不如改叫《程婴传》更好。
赵氏孤儿赵武本身,也是几近完人的形象,但他更像是一个复仇任务的执行替代品,是一段屈辱灭族之恨的象征符号。
他过于板正的形象,不仅不讨喜,甚至惹得不少观众反感。
他突然得知自己就是赵氏孤儿时,没有表现出一点怀疑和痛苦,而是迅速接受了这一切,然后立马人前人后地改称程婴、宋香为“义父义母”,看得弹幕直骂“养了19年养出个白眼狼”。
直到最后两三集,赵武才圆回来一点,仍喊程婴宋香为爹娘;公主这时也才登门跪谢程婴宋香的救子、养子之恩。
但这种回应,于观众而言,实在太迟了,中间大段的空档还在讨论赵氏灭门案,没有及时回应观众希望赵武与公主感谢程婴宋香二人巨大牺牲的情绪需要。
这是一大败笔。
剧作对“反派”一方的人物刻画,反而更有意思。
屠岸贾,奸臣,恶官,但他却是个十足的好丈夫、好父亲。
屠岸贾一生只爱孟姜一个女人,孟姜去世,屠岸贾哭得像个小孩,这是屠岸贾在剧中唯一失去理智的时候,后来他也时常抱着亡妻的衣物兀自感怀。
尽管自己奸诈狡猾,屠岸贾却愿意把儿子无姜培养成正人君子,一心为儿子的未来谋篇布局。
即使自己最后败在儿子手中,也不曾斥骂过儿子一句,甚至平静温柔地甘心为他赴死。
这些与程婴抛下孕妻千里送信,亲手摔死儿子,(似乎)拖着宋香的疯病不肯治好等等行为相比,屠岸贾在对亲属的感情上显然更加“人性”,难怪弹幕评价屠岸贾是“少有的恨不起来的反派”。
屠岸贾的儿子无姜更是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对国、对君、对程婴、对赵武、对小草都是一片真诚之心,唯一的撒谎与心机,对的是自己的父亲屠岸贾。
宋香一角的刻画也很生动。
前期她是市侩村妇,完全没有大局观,一心只有程婴,以及如何让程婴升官发财,因此闹出许多笑话和险情,然而她确实一心一意爱着程婴,让观众又爱又恨。
后期她疯了以后,安静不闹了,大家对她又只剩下同情。
若问全剧最可怜的人是谁,我肯定投宋香。
只是宋香记忆恢复之后缘何没有变回原来的市侩村妇,这个逻辑上是否还有斟酌的余地?
演技再好,故事太假又有何用?
既然一心想害死你为什么又会一次又一次跟你透露秘密,或者一次又一次给予你方便。
可笑的是给了你方便自己又来制造一个不方便,比如挖地道,明明允许他们两在府内走动去让他放弃挖地道,然后自己又来挖被填的地道,脑残么?
比如明明要除掉那个追歌姬的大将,但又要告诉你结果让自己功亏一篑,等等等等,这是什么逻辑,能说通么?
这剧情也能八分?
我擦,给新三国舔屁胡去吧
程婴自称“小小的一个医匠”,其智慧谋略,却可抵屠岸贾上千门客,且心智坚强,心怀大义,耐心隐忍19年,只等发出那最后的一击。
有人说程婴圣母,理由是他为了效忠赵朔连自己孩子都摔得,程婴得自私自利,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献出赵朔的孩子,才显得“正常”,才不会圣母。
的确,圣母这词,说的人多了,褒义也变成贬义,没有也变成了有。
大概当今人已经不相信忠义,不相信牺牲,任何忠义都是居心妥测,任何牺牲都是自命不凡,只有自私和狠毒,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你看朱元璋建国后不顾旧恩几乎杀尽功臣,他的皇位才坐的这么长,你看刘邦在项羽用他老爹威胁时,说出“分我一杯羹”的无情之言,万里的江山才最终姓了刘,他们都不是什么忠义的好人,他们有着自私和狠毒的举动,他们最后成为一代帝王,威名长流青史,所以忠义无用,自私保身,所以一但有人做着忠义之事,善良之举,台下就嗡嗡“圣母”,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程婴到底是不是圣母,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判定圣母?
我斗胆认为,标准只有两个字:底线。
善良和忠义都是有底线的,盲目的忠义是愚忠,盲目的善良是愚善。
例子就请移步西游记,看看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剧版西游记里,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孙猴子杀死了强盗,唐僧气个半死,质问孙猴子说那都是几条人命啊,孙猴子答道他们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反而是除害,唐僧不听,嘴一张就念紧箍咒,孙猴子边打滚边说不敢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唐僧,他只看到孙悟空杀生,却没想到他杀的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就会有更少的财产被抢劫,更少的人命被杀戮,更少的妇女被强奸,更少的家庭被破裂,唐僧看不到这些,他只看到了流血,只看到人死了,他不明白,他的善良没有底线,所以只能叫愚善。
你再看射雕里的洪七公“老叫化一生杀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大奸巨恶,负心薄幸之辈,从无杀一名好人”可见杀亦有道,善亦有道。
再回过头来看程婴,他对赵朔的忠义令人动容,但这不足以让他亲手献出自己的孩子,所以导演还安排了一个条件:如果没有找到赵氏孤儿,全城的婴儿都要为此陪葬。
他的面前是深渊,只有一条孤零零的吊桥放在他面前,他终于别无选择了,即使他突然自私了,不想为他的赵朔大人尽忠义之心,即使他想让自己的血脉活下来,但他不能让全城的新生婴儿为他的孩子陪葬,这就是他的底线。
记得程婴第一次看见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时,喜得跑到院子外面振臂大呼:我程婴有儿子了!
我程家有后了!
平日温良如玉的程先生,却在“有儿子”这句话中傻的毫无形象,让人笑中带泪。
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死,还是被自己亲手摔死,他的心痛终是被人忽略了,而荧幕前,则响起“圣母”“做作“的叽叽碎碎。
程先生负世人之骂,公主之恨,屠岸贾之忌,到满之敌,妻子之疯,苟且十九年,他的意志已经百炼成钢,他的心性已经无坚不摧,他值得更好的评价,而不是随随便便,不经思考的一句“圣母”。
这剧期待很久了,原因就是孙淳!
我承认自己是很喜欢孙淳的表演,第一次印象应该是在《好想谈恋爱》,印象中只是觉得这个演员很脸熟,很儒雅!
演技也不错,那个镜头是他借讨论男人好色向谭艾琳表明心迹吧!
真正欣赏他的表演是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了,那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确实很深的震撼了我!
感觉这个演员可柔情,可阳刚,戏路还挺宽!
那时还不知道他名字,只是感觉孙红雷被这个男人抢尽了风头!
后来无意间在央视看到了《当幸福来敲门》的预告片,看到了蒋雯丽和孙淳,这是两人第二次合作了吧,画面很温馨,就决定追着看!
里面蒋雯丽的表演自不必说,而孙淳则更加细腻,自然,也顺道将中年大叔的性感表现出来了!
虽然结局有些突兀,但演员的表演确实满分!
也给我留下个心里暗示,这个男人演的电视剧确实很棒!
是个实力派!
印象深刻的几场戏有1.蒋雯丽在孙淳妈妈面前发表爱的宣言,我确实镇住了!
2.孙淳跟他妈说部要找蒋雯丽的麻烦,说:“我真的很喜欢她”那种深入骨髓的表情和语气,我真的被感染到了!
3.就是结尾了,孙淳敲开了蒋雯丽的门,颔首说道:“你好”很深沉,但感情饱满,千言万语!
之后便开始知道他叫孙淳,在网上找了其他的影片看,发现《走向共和》里的袁世凯演的太棒了!
我竟然看完很喜欢袁世凯这个人,甚至意犹未尽看了袁世凯专题片,和一些历史资料!!!
但我就不明白演这么好,竟然没红的街知巷闻!!!
奇怪!
奇怪啊!!!
后来看了《辛亥革命》,他再演袁世凯,说真的,他真是甩其他大腕们几条街啊!!!
几条街啊!!!
这部电影真不咋样,但最出彩的就是孙淳和陈冲了!
孙淳为最!!
后来也看了一些其他的作品,比较好的就是吴秀波主演的《相思树》了,孙淳第二男主,自然沦为第一男主的吴秀波的嫁衣了,但孙淳还是抢足了人气和风头!
至今《相思树》给我的感觉还是,女主太丑,男主太墨迹,孙淳太伟大!!!
说起吴秀波,不得不说《黎明之前》,此剧一出,秀波一夜成名,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哈哈,当时我觉得就是昙花一现,感觉就那样!
《相思树》也没感觉他有什么突出的!
其实我真正觉得秀波是个演技派是在《天涯咫尺》中,他客串,演黑帮老二!是的,这剧,孙淳主演!!
,我发现这俩相互捧场中都能抢对方的戏啊!
相思树是孙淳看上吴的女人,各种风头抢戏啊!
那个耀眼啊!
天涯咫尺中,吴喜欢了孙的老婆,吴在场的戏,就显得孙相对懦弱,霸气不足!
这吴秀波的成名,也合情合理,跟孙淳对手戏,也让我倍感期待!
这次没有谁抢谁的女人!
气场谁强呢?!!!!
看了三集了,孙淳反常了奸诈霸气起来,却也游刃有余,吴秀波很低调,有种隐忍的感觉!
刚开始感觉孙完败吴啊!
可是我错了!
第三集,两人正面交锋了!
吴的隐和忍马上爆发出光彩!
两人交锋不分伯仲,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感觉演员真要有对手才会有迸发!
不写了,看第四集去!
强烈推荐啊!!!
陪外婆看了一集。
几个主演还不错,一副戏剧腔倒挺适合这个故事,看着席间对谈论天下事的场景,一恍惚仿佛莎翁历史剧。
人物性格也比较独立,不落近年电视剧的窠臼,是春秋的样子。
然而,还是近年来看国产剧的感受:完全可以不止于此。
若只是琅琊榜一类的架空,那么这在当下市场中甚至可以算一个好的样本。
然而,面对古典,我们还是显示出了无力——连个故事都讲不连牵,更别提创新了。
挖掘古典养分三十年,你就给我看这个?
程樱只爱赵大人,屠岸贾爱的是程樱,到满对程樱羡慕嫉妒恨。
屠岸贾程樱到满在一起很有喜感,非常有戏。
本该真爱无敌,可惜编剧这个小妖精,搞什么虐爱百转相爱相杀。
赵氏孤儿,小时候读过就觉得这不符合人性,查了查史料发现都是杜撰于是才放下心来去睡觉。
感谢演员们,把这个完全无人性的故事演的有了根基,如果给公主智商冲冲值就更好了。
吴秀波砸骨卖血的演了一个义士,可惜就是跟错了主公看不见真爱。
高中语文读本有这个故事,现在只记得情节,文言说词一概没印象。
之前葛优演的电影没看过,看了各种宣传和噱头,都没有兴趣。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介绍吴秀波演的程婴,有点意思。
到目前为止,剧情和台词都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剧该有的特质,能够满足不较真不考究的观众。
不过,发现第三集有个bug,屠岸贾的夫人孟姜昏倒时躺在床上,开始是头朝右,等程婴医生进来时就变成头朝左了。
看到目前为止,孙淳演得屠岸贾最到位,即使是反派也让人恨不起来。
倒是吴秀波演的程婴各种挤眉弄眼,真别扭。
程婴老婆叫宋香,真的是各种烦,别人为救她而死,没见她有多激动,但一听说恩人可能要牺牲她老公锄奸佞,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直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即使为了衬托男主的英明大义也不用这么刻意吧。
应采儿是很久没出作品了,老了,真的老了,《我的失忆男友》里的丁丁再也回不来了。
她演的这个庄姬公主,用公孙杵臼的话说真的是“太多愁善感”,不过和赵朔倒是很配,两个人都是把仁义看得最重,说白点,也是把名声面子看得极重。
这样的人确实令人钦佩,也说不出到底有什么缺点,但也正如屠岸贾分析:“没有缺点正是最大的缺点”。
水至清则无鱼,赵朔和项羽都是这种过于重情重义之人,所以在乱世中都可以称为“悲情性格”,注定了不能笑到最后。
形象丰满程度的不平衡!!!!!!!!!!!!!!!
看到六七集的时候一度想要弃剧,每一次被设计,都要安排反派人员或者程婴来为正派全程解说。
为何非要把正派刻画得如此白痴而把反派塑造得特别深谋远虑形象都快高大起来了!
赵朔又不是普通的草野莽夫,好歹也有门客三千,难道三千门客都愿意跟着一个白痴混饭吃?
脸上无光啊。
形象丰满程度的不平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一部剧两部剧的问题。
还有国君,是不是所有的宫斗戏都要把国君皇上大王之类的人当一个没脑子只会说一句“爱卿有理”必要摆设?
实在无聊,搜了一下,历史上的晋灵公的确没什么脑子= = 那这一点咱表不提。
但这一点真的很像吐槽了。
程婴让公孙杵臼多看书,说屠岸贾家里都是书,他的计谋都源自书。
这话得到公孙杵臼的认可,也应该得到广泛认可。
读书的好处自不必言,但当下的状况是书泛滥,质量良莠不齐,想要从书中获益,首先得学会挑书。
打算先看分集剧情介绍,酌情选择观看。
现在出现宋香的部分,基本都整段拉过。
第8集还是第9集记不清楚了,屠岸贾对赵朔满满的都是真爱啊!
熟读他熟读的书,背诵他所有的奏章,正确领会他的做人风格与为官之道,这要不是真爱谁有这份闲工夫?
联秦攻楚这段,国君是屠岸贾布的局上的关键棋子,似乎每个人都被屠岸贾玩弄股掌之间,再次体现人物形象程度的严重失衡!
还有赵朔他们的装备,在营帐里都裹个头巾算怎么回事?
红巾军黄巾军紫巾军?
太喜感了吧越看国君,越觉得他长得像狐狸……13集的结尾迎来了本剧的分水岭,赵家被灭门了!
庄姬公主的表现实在令人费解。
下午她要入宫,被程婴拦回来时,她还满心疑虑感到大事不妙,可晚上就莫名其妙同意入宫了都不多问几句也不担心老公被杀。
她平时不是挺有主见的吗。
14集孟姜去世,屠岸贾伤心欲绝,可见是真爱。
但是在当天就要杀了别人的孩子,他夫人心地善良,在天会安宁么?
如果没有到满的催促,屠岸贾也无暇顾及赵武了。
到满作为一个门客,此时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功能。
国君一直是在被屠岸贾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思考,他说什么就觉得是什么。
政治斗争中,亲情太脆弱!
国君恐怕是对别人灭门灭上瘾了,连医生如果救不活愤怒昏厥的庄姬公主都要灭医生的门!
太没脑子了。
不过这好像是历史剧中的君主常常对医生吼的内容。
医生真可怜。
15集里的屠岸府管家且骓真是条硬汉,在敌我双方中不愿意苟活,先对敌人报恩,再向主人自首,尽管获得主人的饶恕仍当即自刎谢罪。
果然如他所言,他救赵武的时候就没想着活着回去。
一边是对主人的忠,一边是对敌人的恩义,忠义果然难两全,但是他没有选择愚忠,也没有彻底叛变,比起被灭门的赵朔来说,更令人敬畏。
16集开始各种纠结谁的孩子该去死,血脉被视为极重要的东西,一边为了找出赵氏孤儿可以杀遍全城的其他婴儿,一边为了保住赵氏孤儿试图买别人的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孩子。
杀人一方是不择手段极尽残忍,被追杀方何尝不是“不择手段”呢?
而且被追杀方又是陷入了忠和义的困境中。
改天我应该认真探讨一下什么是忠什么是义,如果自己进退维谷了改怎么办。
对于屠岸贾要杀遍全城婴儿有点疑惑,难道满朝文武就没有谁家刚好添了新丁?
杀老百姓的孩子可以毫不犹豫,如果是朝廷要员家的孩子呢?
好吧,又是地位尊卑的问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必须承认:yes!
亲手摔死自己的孩子,程婴瑟瑟发抖,宋香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我也跟着哭一场。
到底是要有多愚忠才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该死!!!!
21集屠岸贾和到满掐架,归根结底是为了程婴。
这是赤裸裸的三角恋么= = 到满很傲骄,屠岸贾都明确说了“你只要低头认错,我就既往不咎”,到满昂首挺胸绝不低头转身就走,然后就被屠岸贾打了,没错!
被屠岸贾用手中的竹简给打了!
打情骂俏啊,夫人都在天上看着呢!
24集,原配到满杀回来了,一心要除掉小三程婴!
那个得意那个小雀跃啊简直没有原配的大气了,更像是本来就是小三上位遇到了小四。
好不容易看到27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那么几个人,像在循环赛说双口相声,一直说一直说一直说,耳朵快要起茧子了。
虽然不是脑残局也不是雷人剧,但越来越乏味,看了剧情分集介绍,不打算再看下去了。
弃!
程婴真是个无耻之徒啊,给一群卖国贼舔屁股。
韩厥,因为想复仇,损失10万晋国将士,却在这里大放厥词,说什么卖国,叛国,他是最没资格讲这句话的人。
公主,因为想复仇,可以将晋国军事机密泄露给秦国,却在说为国除害。
屠岸无姜,放着国君的位置不做也算了,告发他爹也算了,到最后还要维护他爹,叛国肯定是要处死的,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个?
结果最后要跑路。
程大业最后也以赵武自居,要复兴赵氏,对程婴倒是不屑一顾。
程婴就是为这样一群人,一群卖国贼的主子,养一个小孩,还自以为很伟大,我靠,这个世界天理何在。
这个狗血剧。
无力吐槽。
首先,两人本来有极大的阶层差距,却因“赵朔”联系到一起。
屠岸贾一心想置赵朔于死地,使出了各种阳谋、阴谋;而程婴却一路为赵朔出谋划策,想要保护赵大人周全。
因为赵朔大人秉性淳朴、耿直,他看不到的事情险恶,程婴却能看到;他摸不透屠岸贾的诡计,程婴却心如明镜。
最终,屠岸贾与赵朔间的争斗,更像是屠岸贾与程婴间的“斗法”。
然而,两人虽分属不同阵营,程婴一路见招拆招。
但又因拥有同等智谋水平,屠岸贾对程婴生出惜才、爱才之意。
当自己的夫人晕厥,屠岸贾会急忙唤程婴前来诊治,并安心把夫人的保胎之责交给程婴。
因为,一则他知道程婴医术高明,二则他也明白程婴为人忠厚,不会加害于妇孺。
同时,屠岸贾还常把程婴视作“知己”,向他吐露自己的真实心迹和计谋。
屠岸贾以此试探程婴能否猜到自己下一步举措,能否参破背后真正玄机。
当程婴献出“赵氏孤儿”而遭到公主和门客追杀时,屠岸贾多次出手相救,最后更是让程婴带着妻儿住进自己府中,给了他们一家最好的庇护,让程大业/赵武能健康成长到十九岁。
虽然,期间屠岸贾的门客都满不断向他尽谗言,希望杀了程婴以免后患。
然而,屠岸贾却一直怪都满多疑,并希望程婴能为自己所用。
直到后来,屠岸贾发现宋香病得不寻常,并发现她似已痊愈却依然装病,而对程氏夫妇产生怀疑。
进而派都满多方试探,并安排石湘灵离间程婴父子感情。
同时,屠岸贾和程婴多次交锋,虽然彼此有输有赢,然而两人都“愿赌服输”。
即使,再不情愿,再痛苦、不甘,输掉的那一方依然保持最后的理智,并对最终结果“坦然”接受。
面对赵氏“被灭族”,儿子惨死的结局,程婴虽然心中极度苦涩,然而表面依然沉着、冷静。
他没有咒骂、没有疯狂,只是平静地接受所有一切,默默承受政治斗争失败带来的苦果。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努力在绝境中,寻找生机;为将来给对手致命一击,不断积攒力量。
屠岸贾老奸巨猾、一路精心布局谋划,最终还是免不了一败涂地的结局。
他面对自己一路赏识、照顾又忌惮的程婴,依然是棋差一招、技逊一筹。
然而,当屠岸贾知道程婴在自己眼皮底下“偷梁换柱”时,他没有暴怒失态。
当他面对被“赵氏孤儿”复仇的结局时,他也没有表露出过多恐慌和不安。
最终,为了自己儿子,他似乎有了一种毅然赴死的从容。
无论忠奸善恶,程婴和屠岸贾自始至终都是彼此不容小觑的对手;而无论成败得失,他们都始终保持外在“体面”,从未曾当面争执、撕扯过。
这种藏而不露的“智力”比拼,无疑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并引发他们对历史和人物更多地思考。
没想到结尾会让程婴自尽。
后来想想也是很合理的一个结局。
程婴是一个忠义的人,但绝对不是到满眼中的愚忠之人。
从程婴千里之外跑回晋国报信,为的是晋国,并非为赵硕而来就可见一斑。
公孙杵臼忠于的是赵硕。
所以视屠岸贾为敌人,甚至要求程婴为了救赵硕大人而给屠岸贾的夫人下药,以此为要挟。
为了保护赵武,在屠岸贾以屠杀全城婴儿为要挟的时候,想出上街去买一个孩子交给屠岸贾。
这才是愚忠之人,是并不把别人的性命看在眼里的人。
公主,因为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为了报仇,竟然出卖了晋国,卖情报给敌人,为的就是晋国亡国,晋国国君,也就是自己的弟弟,自己的杀父仇人限于民众的唾骂之中,陷入彻彻底底的失败。
再说普通人,程婴为了解救全城的婴儿,又不忍献出赵武(自己无法决定别人的孩子的生死)忍痛献出了自己的孩子,做了亲手摔死赵氏孤儿的人,成为了世人唾骂之人。
人们不骂昏庸的国君,不骂祸国殃民的屠岸贾。
单单骂一个名义上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为了保护全城婴儿的程婴。
仿佛程婴才是那个最该千刀万剐的人。
人们并不在乎真相如何,只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
所以,程婴的让草儿说的换婴计成功了。
程婴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当普通人没有力量去对抗的时候,会选择玷污他,唾弃他(屠岸贾你那么厉害,都没有儿子,生了个女儿,被换成了仇人的儿子),并且幻想有一个英雄(赵武)的出现,替人们报仇,救民于水火。
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定执行献婴计的时候,就说了。
生难,死易。
因此选择了死,选择把活着带大赵武的责任交给了程婴。
这是多大的难题。
且不说如何在仇人的眼皮底下隐忍偷生十九年。
就单单是没有把仇恨的种子种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就可以想象程婴是遭受了怎样的煎熬和折磨,怎样的良心的反复捶打。
罪不及妻儿。
当屠岸贾选择程婴来教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程婴在屠岸无姜身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不是把他教成昏庸之人,也不是像倒满说的那样把他教成粗莽之人。
而是教会了屠岸无姜仁和善。
只因程婴觉得这是一颗树苗,这树苗还长在沼泽之上。
要想成材,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栽培。
屠岸无姜也用他的行为报答了程婴,用一个正直之人的抉择,用忠的决心回报了程婴,最后把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不归路。
若是屠岸无姜学了父亲的丝毫的权谋,学了他的狡诈。
就不会不晓得国君不可能饶了自己的父亲,也绝对饶不了自己。
在众人的眼中(国君,公主,韩厥)都认为放了屠岸无姜他就会成为下一个赵氏孤儿。
程婴是孤独的,背负着骂名养大了赵武,不为报仇,不为杀死屠岸贾,只为了正义的审判。
赵武在最后的抉择时受到了来自所谓的正义方的压力。
国君设计借赵武之手除了屠岸贾(不择手段),公主只要报仇,韩厥要除掉最大的敌人。
民众需要杀了屠岸贾以泄愤。
列国要保全屠岸贾,以制衡晋国。
唯一能尊重程婴的大概是他最大的敌人屠岸贾。
屠岸贾十九年来,拥有太多的机会杀死程婴,但都没有这么做,为的就是难得的对手,屠岸贾只有在跟程婴过招的时候才会感到有那么点儿意思。
而也正是屠岸贾折服于程婴的智慧和人格才会把自己的儿子交给程婴教育,才会在到满屡次陷害程婴的时候都选择了不杀程婴。
珍惜人才,不若说是留下了一个可以映照自己的人,爱妻已死,能平等的跟屠岸贾说话的人,大概就剩下程婴一个人了。
屠岸贾死后,程婴不得不死,完成了大业后的孤独而死。
程婴的大业,不是复仇,而是把赵武抚养成人,成一个懂得“仁善是源,忠义是本”的真正的人。
而程婴所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还给赵武他自己的名字。
至于是否要报仇,那完全是赵武自己的选择。
这是程婴和韩厥,和公主最大的分歧所在。
程婴也看穿了国君的奸计(借赵武复仇之名杀了屠岸贾),一再告诫赵武,做了审判之人,就要公正公平,讲求证据,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私人之仇和卖国之恨都可以让屠岸贾赴死。
但如何去死,是对赵武的考验,也是对程婴抚养赵武成果的考验。
最后不得不称赞一下编剧,没有忘了屠岸无姜的结局。
给这个本性纯良,时时卖萌的少年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没让他死,为程婴的人格魅力的增值又加上一笔。
但不得不说太牵强。
甚至很理想化。
程婴,若真像编剧企图塑造的这么的仁爱,完美,在这个世上,注定是孤独的,也注定得孤独的死去。
最后他选择了自尽陪着自己夫人,这样尊严的方式。
他终于完成了在艰难世上的选择。
他太累了。
CCTV追过,吴秀波演技大爆发。
春秋有大义。阳谋不精彩。
剧情能不能好好写?????
正反对抗展开的不错,但是节奏太慢,人物脸谱化,关键的换婴儿段落更是写崩了,可惜。18集弃
吴秀波和孙淳两大主演拼戏 前半部分确实精彩 但后面不敢恭维了 最多7.5
看到第三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没看完,
感觉编剧下功夫不在点子上啊,赵武长大后屠岸贾立马脑瘫了嘛。。开始喜欢程婴,后来觉得还是屠岸贾心软啊。。赵武真难看啊屠岸无姜读书读傻了。。晋王真是该蠢的时候不蠢。。
屠婴=______.=叔17集太赞了!!!!叮叮略别扭 可云的造型=.3= 其他没啥~
古装戏里,把人物性格刻画的这么生动,也不容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虽说孙淳和吴秀波有时的台词比较搞笑。
如果这剧bug少点,主演除外的人物不那么脑残,可成经典。
咩哈哈,孙酥和吴酥的CP闪瞎眼啊!屠岸贾其他时候都很可恶,就是跟程婴在一块儿时特别可爱!
为了衬托男主的机智把其他的正派人物都演成了傻子,看了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除了屠岸贾和程婴其他角色又笨又傻。
波叔~超棒,从剧本到演员,都很拿的出手,就喜欢这种场景还原度高的电视剧,看起来才不出戏,才像古代,孙淳的屠岸贾演的也是出神入化,很好了
在家蹭了几集看,老爸一直夸吴秀波演的好,还行吧
大学时候宣传的剧,其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不可否认拍的还不错。
剧本是硬伤,就一个程婴顶的上千军万马?什么人都没一个程婴厉害?多少尊重一下历史啊!我求求你们!
叔蛮萌的 但是摔死自己骨肉什么的我不信 应采儿演的果然是SB 啧啧
太为程婴不值得了
看到第七集,剧情还行,台词太烂,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