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看过乔丹的比赛,毕竟是看火箭才开始慢慢看球的,但是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乔丹的传记,但是至今已经全忘了,再就是虎扑多年神的故事,不过看完这个纪录片还是谈几点。
毕竟不了解当年的情况,毕竟乔丹是主角,所以嘛,都是歌功颂德的,我看到评论说总经理被丑化。
我觉得作为总经理,他的操作绝对是合格的,但是纪录片里几乎把总经理说的一文不值真的是表现了乔丹的傲慢,说实话,我自己十几年的看球经验,这个总经理真的够神了,选秀合格不必说了,引援签约更不必说了,换教练都是很有超前的意识,换掉功勋教练道最支持乔丹的格柯林斯,简直就是泰伦卢吗,支持教练拿走乔丹控球权,现在哪个经理老板有这个魄力,这可是球星的联盟,作为火箭球迷,不是我黑登哥,登哥让谁走,谁能不走?
皮蓬的童工合同,后面的哈勃,罗德曼,库科奇,你可以说乔丹在所以才有这些角色球员的崛起,但是不得不说。
而且乔老爷真的是有命,帕克森,科尔真的是,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你能说这些关键的节点不是人生的转折点?
一个不同就蝴蝶效应了?
菜是原罪,看看詹姆斯夺冠前的风评,说白了不还是靠雷阿伦一个球拯救的。
不过神的职业生涯确实也是牛逼,第二个赛季打凯子,后面第三冠打尼克,打飞猪,公牛生涯最后一球断马龙绝杀,这都是实打实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但是说白了,没有两个队友的帮忙,教练的帮助,老爷的上限不也就是第二个赛季打爆凯子然后被淘汰吗。
二刷结束,先来吹🐐。
生涯第二年季后赛面对史上最佳之一、拥有五个未来名人堂球员的绿凯,创造季后赛单场得分纪录,被垃圾话大王Bird成为天神下凡……1988年,职业生涯4年之内已经集齐MVP、DPOY、全明星MVP、得分王等等诸多荣誉,基本已经成为联盟“第一人”……1990年,还是一个只有个人荣誉、没有冠军、被活塞死死压制的“第一人”。
但是MJ是怎么做的?
接受了新的教练、新的体系,做出自己不喜欢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放出球权,为了击败活塞加练、增重、带领队友一起加练,终于翻过了这座大山,而且是以横扫的方式淘汰了对手。
(再想想后来的某些人?
咳咳)……91首冠、92卫冕+代表梦一参加奥运会之后,便成为了宗师级人物,开启了随便“教做人”随便虐的漫长统治。
对方球员的垃圾话、媒体对其他球员的认可、总经理对其他球员的欣赏、对方见面没有打招呼,通通可以拿来当做动力,然后想教育谁就教育谁,真心打服了一代球星。
八年六冠,中间还有一年半是去打棒球了,绝对是NBA远古大神之后最具统治力的王朝。
也实现了选秀后的愿望,让公牛这个无人关注、无人认可的球队有了辉煌的成就。
(反观某人,最近两次夺冠都是下一年就被前一年的对手打爆,可从来没有建立过王朝)六次FMVP、十次得分王、季后赛单场55+次数占了史上一半、还有其他很多可能永远无法被超越的记录,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画面经典比赛。
实在无法想象在食物中毒、睡不好、吃不好的情况下,在犹他的高原上,做到44分钟+38分+绝杀。
而第二个三连冠的最后半分钟,一防一攻,也是整个生涯攻防两端统治力的完美缩影。
再说拍摄。
实在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拍出两条时间线,虽然说没什么难理解的,两条线也确实存在一些关联,但是穿来穿去的有什么意义啊,感觉可能是被标题所限但是又想讲整个生涯吧……以及最后的结尾太赞了,简直像灭霸一样解甲归田、云淡风轻。
但是历史总归是胜利者书写的,何况本片大部分材料都是需要MJ本人允许才可以使用的,自然多少会有些偏向……篮球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棒球就不太看得出来实际怎样了,之前听说都是嘲笑他水平不怎么样的,这里说如果多打打还是很可能进MLB的。
感觉在AA能打出50 RBI真的很厉害啊……而“敌人”也不该一棒子打死。
活塞的打法虽不讨好,但也是实实在在击败凯尔特人、湖人,完成两连冠的。
Jerry Krause虽然各种蜜汁操作、和全队为敌,但毕竟是他组建了球队,相信了三角进攻,启用Phil Jackson,选秀、交易球员,建立了王朝。
最后以经典画面结尾。
看的不是纪录片,是自己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
比起科比詹姆斯姚明这些伟大球员,他们是属于90后的青春回忆,而乔丹几乎是所有80后篮球迷心中的唯一英雄。
那时候90年代初,只有每周六上午10点钟才有一期20mins左右的NBA每周集锦和一场精选比赛的录像回放,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全明星赛的直播,那时候追星更多是买体育画报这些杂志来了解关于NBA和球星故事,到现在家里的角落里还有一大箱子的足球篮球杂志,这也许是属于所有80后也只有80后才会懂的一种心情吧。
随笔写一下自己观看完第一集后的心情吧,文采不佳各位看官包涵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97-98赛季神的最后一冠有多难,那一年常规赛60胜球队有4支,东决对手步行者也有58胜的成绩,爵士更是常规赛横扫了公牛,最终导致神失去了主场优势,90年代没有主场优势可以理解为判了死刑,再看队内,克劳斯这个矮胖子的独裁主义导致皮二爷的工资只有区区百万(你怎么不让二爷签十年),矛盾滋生不可避免,队内几乎所有人对克劳斯都有抵触,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禅师,以至于神至今在采访中都不愿提他,克劳斯曾换走过神最喜欢的奥克利,但是第二次三连冠之前他换来了罗德曼,库科奇,作为球队经理,这一次操作让人不得不承认克劳斯确实慧眼,除此之外不谈也罢。
回到球场97-98赛季季后赛,神那一年35岁,皮二爷33,罗德曼37,哈珀也有34的“高龄”球队平均年龄33岁。
东决与米勒带领的步行者鏖战7场让这支公牛彻底透支,反观爵士只有首轮打火箭稍显费力更是在西决横扫了湖人,以至于爵士有大量的时间去调养生息养精蓄锐,胜利的天枰无论当时谁去看可能都更加倾向于爵士复仇夺冠,但是篮球从来不是一个依靠这些客观因素才能取胜的运动,总决赛G5公牛主场,库科奇高效爆砍30分,皮蓬受背伤困扰手感冰凉仅拿到了6分,神也被爵士的压迫防守最终命中率不足4成,邮差那一场27中17砍下39分最终取胜。
总决赛G6回到盐湖城,这座NBA历史上最恐怖的主场,比赛三节大半爵士始终保持微弱优势,最后3分钟爵士81比79领先,哈珀左侧低位背身要球没有机会,随之分外线乔丹,三分出手短了!
霍纳塞克收下篮板想长传后场拉塞尔,对不起被神无情没收,这个抢断本应该是反扑的开始,没想到罗德曼被斯托克克顿造了一次进攻犯规浪费了这一次宝贵的球权,时间还有2分50秒,暂停后马龙命中一记中投比分来到83:79四分死亡分差,但是神依旧冷静溜底线制造了对方犯规两罚全中,随后两个回合双方都没有命中投篮,比赛进入白热化还有1:20秒。
此时斯托克顿也想造神一个进攻犯规可惜失败了,阻挡犯规神走上罚球线两罚稳稳命中,83平。
随后斯托克顿接到邮差长传命中一记右侧40度角三分,那个三分我现在还记得斯托克顿的脚尖几乎已经碰到三分线了但又刚刚好,篮球应声入网,爵士三分领先比赛还有42秒,这一记三分代表了爵士想拖入抢七的决心,但是暂停后神立刻抢了一个2分,那个上篮动作可能是神职业生涯中最难看的一个打板上篮,总比分来到86:85一分绝命分差,球迷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最后时刻胜负难料, 下一个回合,邮差低位接球,神背后鬼魅切球,历史告诉我们机会都是从别人手里夺来的,神拖着沉重的双腿缓慢运球过半场,面对拉塞尔防守,时间还剩8.8秒启动持球右侧突破,随后做了一个急停crossover左手轻轻一推防守者,拉塞尔被晃出九霄云外,23号气定神闲眼神坚毅稳稳命中那记载入史册的Ths last shot !
86:87 准绝杀神的第六冠达成!
拉塞尔曾嘲讽过打完棒球的乔丹,他肯定没想过自己会做一辈子乔丹的背景,本场比赛乔丹砍下45分,库科奇不温不火15分,剩下所有球员最高只有8分入账,这是神的最后一舞,腿上绑着铅块完成的Last dance!
1. Start with hope.無論遇到什麼,都要充滿希望 因為希望,就是未來美好的種子。
2. It drives me insane if I can't. I just want to win. 3. When you are getting older, you look back and you understand how you became the person you are. I don't think I can learn this at my young age.4. You get knocked down, you gotta get up.And you always give it your best and you always try to win. And you see yourself winning before you do it and keep the faith all over the time. We hated to lose.5. Don't wait for somebody to give you something. You are strong. You are intelligent. You go out and earn it and work for it.6. We play organised games and we learn about lives.7. I want to excel all of it.8. If he felt you didn't do your best you could, he would do find a way to push you harder. 9. If you want to bring the best of Michael, tell him he cannot do something. Or she cannot do it as well as somebody else. And he takes it as a challenge to prove you are wrong.10. I set myself as an example. And if it inspires you, great. I'll continue to do that. If it doesn't, maybe I'm not the person you want to follow.11. The big downfall of a lot of players is always thinking about failure. Michael didn't allow what he couldn't control to get into his head. He would say:" Why would I think about missing a shot that I haven't taken yet.偉大的, 都有偉大的思想。
1998年NBA总决赛的第6场,比赛将近结束的时候,迈克尔·乔丹看到卡尔·马龙的护球出现了破绽,在那一瞬间出手抢断。
乔丹拿到球,时间只剩下16秒,公牛队落后一分。
球队的命运再一次掌握在他手里:下一球投进,公牛夺冠;但如果投失,输球。
乔丹在三分线外从容地压住时间,然后假装向内线突破,突然将球往回一扣,甩开了防守他的拉塞尔,所有人只能目送他拔起来出手。
球进了,公牛队获得了1997-98赛季的冠军。
在此之前,乔丹和他的公牛王朝已经获得了5个总冠军。
在1990年-1993年三连冠之后,乔丹的父亲被杀害,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三十岁的乔丹选择退役去打棒球。
然后在一年多以后,一句“I’m back”震惊世界,王者归来。
归来后的乔丹没有找回状态,在季后赛被年轻的魔术队击败,大家开始质疑:乔丹是不是开始走下坡路了?
接着在1995-96赛季,公牛破纪录的72胜10负,乔丹本人包揽了常规赛、全明星赛和总决赛的MVP,以及得分王。
之后,又是一个三连冠。
三连冠有多难?
当年科比和奥尼尔的“OK组合”如日中天,但在获得三连冠之后也再没有往前一步;大鲨鱼远走迈阿密之后,科比苦熬多年,等来了加索尔,但在两连冠后疲态尽显,在第三年被独行侠横扫出局;就连后来无比华丽的热火三巨头、勇士王朝,也没能重现三连冠的壮举。
但乔丹进了6次总决赛,全都获得了冠军,从来没有人能够在总决赛上击败乔丹。
为了记录他生涯的成就,最近Espn播出了他的最新纪录片《The Last Dance》(不是伍佰唱的那首歌),创下了Espn的收视纪录,在豆瓣开局9.9分,几个小时后跌到了9.8分,如今长期稳定在9.7分。
这场面,试问谁见了不感叹一句:
据说,詹姆斯看这个纪录片,当乔丹夺得首冠之后,他忍不住哭了。
毕竟在获得第一枚总冠军戒指之前,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隐忍等待啊。
关于乔丹,长久以来围绕着他流传着众多故事,比如他小时候在打篮球上不如哥哥,所以他不断在后院里挑战哥哥,直到有一天战胜了他;又或者他在高中的时候没能入选校队,于是从此发奋苦练,终于脱胎换骨。
但事实上,乔丹当时只是没有入选到学校的正队罢了,他还是入选了二队。
但无论如何,他不是像詹姆斯那样的天择之子,在高中时就可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他的父亲对他们严厉到不近人情,这造就了他后来强大的意志力。
从《最后之舞》中,我们能够看到帮助乔丹成功的几个关键词。
勤奋。
在上大学后,乔丹依然不是最好的那个运动员,但他发誓要比所有人都要努力,而他也做到了。
他的北卡队友多赫蒂说:“我从纽约来,看见太多有天赋的球员虚掷光阴……只有乔丹,他把每一盎司天赋都兑现了。
”
自律。
刚进入NBA,骤然闯入一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对一个年轻人的诱惑可想而知。
但他不为所动,依然选择做一个纯粹的运动员。
偏执。
乔丹对于胜利有着近乎疯狂的偏执,这让他只要一上场就全力以赴。
他刚进入NBA,就让芝加哥公牛队焕发新生,他还会对着新来的教练说:“教练,我不会让你的第一场球就输球的。
”从此,所有人都知道了,乔丹一出现就是为了要赢。
甚至他对他的队友也非常偏执。
乐观。
乔丹在第二个赛季的时候左脚骨折,但却瞒着球队偷偷打球,然后提前要求上场。
当时队医认为乔丹有10%的几率旧伤复发,一旦复发,他的职业生涯就完了。
但乔丹却只看到那90%,于是依旧上场奋力拼搏,第一次打季后赛不久就破了NBA的季后赛得分纪录,让他的对手,伟大的拉里·伯德都不禁感叹“今晚,是上帝假扮成了乔丹在打球。
”当然,还有运气。
当时的NBA充满荷尔蒙气息,以活塞的坏孩子军团为首的球队崇尚暴力篮球,在场上经常推搡对手甚至拳脚相加。
即便如此,乔丹在漫长的生涯里却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大伤。
乔丹的天赋也是不可多得。
当他跳投的时候,看上去仿佛和其他人不在一个次元。
当他扣篮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飞翔,“飞人乔丹”的称号正是来源于此。
就连他最痛恨的对手以赛亚·托马斯都不得不承认:
正是凭借这样的天赋,乔丹在魔术师约翰逊还没得艾滋病退出联盟舞台之前,就战胜了他夺冠,从他手中接过了联盟第一人的权杖。
直到1998年,皮蓬缺阵了近半个赛季,公牛队内人员老化,就连乔丹的步伐也开始有些踉跄。
人们这才发现,他已经35岁了,原来就算是神也会老的。
但他还是凭借超人的精神和老兄弟们之间的默契拿下了那个冠军。
00年代的科比虽然耀眼,但毕竟有邓肯和他分庭抗礼;10年代之后詹姆斯开始接管联盟,但杜兰特和库里等新一代球星的崛起又阻碍了他统治的步伐;60年代的张伯伦神勇无匹,却要屈服于“指环王”比尔·拉塞尔和他的13冠王朝阴影之下;至于70年代,则是杰里·韦斯特、朱利叶斯·欧文、贾巴尔、弗雷泽、里克·巴里、比尔·沃顿们群雄纷起的异星战场;80年代是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的双雄会;只有乔丹,结结实实地统治了90年代,无人可与之争锋。
而且他的这一成就,是踏在那些显赫名字之上达成的:“魔术师”约翰逊、“微笑刺客”以赛亚·托马斯、“大梦”奥拉朱旺、“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滑翔机”克莱德·德雷克斯勒、“人类电影精华”多米尼克·威尔金斯、“飞猪”查尔斯·巴克利、“邮差”马龙、“关键先生”雷吉·米勒、“手套”加里·佩顿……
有人说,见证了这样伟大的个人表演,便再也无法被后来的其他人折服。
在乔丹出生的年代,种族歧视仍然盛行。
但在他崭露头角的时候,NBA的电视转播开始流行,世界正变得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成为了时代精神的象征。
他西装革履、抽雪茄的样子,还保持着老派绅士的气质。
他和迈克·杰克逊,两个MJ,堪称是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对了,乔丹好赌。
我有时怀疑,他的赌徒行为正是他内心的激情和求胜欲的外化。
正是这样的心理,支撑起了如此波澜壮阔的辉煌生涯,让他在第二次退役的三年之后再次选择复出。
三年没打球的他还是顶级球星,但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无所不能的篮球之神。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Air Jordan早已成了流行文化的象征。
如今,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21亿美元,超过了科比、詹皇、C罗和梅西的总和。
像迈克尔·乔丹这样的人,天赋绝伦却又拼尽全力,他的个人魅力,他所取得的成就,他的故事传奇性,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一定会有。
就算有,也不会再有另外一个迈克尔·乔丹了,他是独一无二的。
上周,《THE LAST DANCE 最后之舞》这部以芝加哥公牛队第六冠征程为主线,全面回顾王朝传奇的系列纪录片一经推出,便引起全球热议,影响力堪比NBA总决赛。
本系列的导演杰森·海希尔(Jason Hehir)于近日做客EPSN的“杰伦&雅各比秀(JALEN&JACOBY)”,分享了最初企划、幕后花絮等内容。
本文挑选了与纪录片制作相关的问答,供球迷及纪录片爱好者参考。
专访《最后之舞》导演杰森·海希尔听译:米拉檬《the Last Dance最后之舞》原定今年夏天播出,第一次收到项目提前上线的通知是什么心情?
我们并不是在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收到提前播出的通知的,因为内部其实一直在聊这个事情,之后网友们也开始发帖讨论。
我和ESPN负责内容的EVP康诺·肖(Connor Schell)一直发信息,沟通片子的进展。
当时已经做完了前四集,那么问题就是后六集什么时候可以出来,这样每周能按时推出。
当时,我们的目标依旧是到五月中旬完成所有的工作,每天加班加点地剪辑。
现在的目标并没有变,只是提早上线了。
第一次和乔丹的沟通是什么样的呢?
我还是讲第一次见他的故事吧,那个更有趣。
我当时就在这个公寓里,大概六点半,准备去健身房了,乔丹的业务经理埃斯蒂·波托伊(Estee Portnoy)突然给我打电话。
当时,我俩聊这个纪录片差不多有一年了,这期间他们一直在找机会启动项目,谈发行,有一大堆有钱有权的大佬商量合作方式之类的。
那天埃斯蒂打电话给我说,“你能半小时后进城见我们吗?
乔丹想和你喝一杯。
”我换了衣服,赶过去,这一路我就在想啊,第一次和乔帮主喝酒点啥好呢?
(笑)当天晚上,我跟我哥说,面见乔丹就好像是去见圣诞老人一样。
你之前听过他的大名,看过他的照片,但他不是“真人”啊,他不存在呀,就好像是雕像一样,自由女神像突然弯腰跟你握手那种感觉。
《最后之舞》剧照结果他来了,你知道吗,散发着魅力,立马能让你不再拘谨,放松下来。
聊了15-20分钟后,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做这个纪录片?
”他说,“我不想。
”“为啥不想呢?
”他说因为人们的种种误解呀,都是些未加工的影像资料,不想让观众脱离上下文去解读。
于是,我们讨论了应该让当事人发声,帮助观众理解上下文,这是讲述故事的最好方式。
之后,我提了大众存在很多误解,不知怎的就跳到了名人堂的演讲。
我说,“就比如,你入选名人堂的演讲。
我不觉得大家听明白了你想表达的意思。
”他(笑)凑了过来,那一刻就像是拍电影一样——灯光昏暗的酒吧,乔丹凑了过来,光打在他的脸上,他的耳环反着光,这样指着我。
导演杰森·海希尔重现与乔丹的第一次见面“你知道唯一听懂我讲话的人是谁吗?
”他的手就这样直勾勾地指向我,伸出得有45厘米。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我滴神啊!
天啊!
”他说,“唯一听懂我讲话的人是帕特·莱利(Pat Riley)。
我其实是在夸奖别人。
”所以,从一开始,乔丹就很坦诚地回答我提出的所有问题。
又过了一年吧,他才第一次坐到镜头前接受采访。
那么追问一个你刚才没有回答的问题,非常的重要,就是你第一次在酒吧和迈克尔·杰弗瑞·乔丹见面时,到底点了什么酒?
Jameson on the Rocks(注:两盎司爱尔兰詹姆士威士忌加冰块)。
貌似他接受采访的时候是喝了点棕色的东西(指酒)?
这块剪辑有点不连贯呀兄弟。
杯子里的“水位”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冰都化了!
(三人大笑)那次采访他续了几次(酒)?
那天不是我负责招待的,我所有精力都放在采访上了。
大家接下来看片子的时候可以注意杯子的“水位”很明显,这部纪录片的焦点是97-98赛季,第一集只过了四分钟他们就已经拿完五个总冠军了。
在公牛队的法国之旅后,我们跳回(乔丹的母校)北卡。
整个片子延续了这种在时间轴上跳来跳去的风格,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处理得很好。
能否分享一下,如何不只局限于一个赛季,而是带出一支球队,和更为完整的乔丹的故事,以及时间层面如何做选择?
整个十集纪录片的主轴肯定是97-98赛季了,这也是最初拍摄《最后之舞》的原因。
有这样珍贵的素材,但大家从未看过,白白在NBA的地下室里积灰了二十年多可惜啊。
我们最初是这么考虑的。
一个赛季或者一个人,撑不起10个小时,必须扩充内容,以那个赛季作为切入点,讲述整个公牛王朝的故事。
第一集前4-6分钟是前情回顾。
全世界的观众将通过ESPN和Netflix观看我们的纪录片,有很多外国的和年轻的观众。
他们听说过迈克尔·乔丹,但不了解那支公牛队,不清楚在97-98赛季前,球队已经拿过5个总冠军了。
所以,我们得快速帮新的观众打个底,介绍一下人物,为什么他们当时那么火。
当然,也有观众是过来人,很了解了,那我们稍微怀个旧,渲染气氛,这样让熟悉公牛队的观众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第一集的展开的确不容易,因为会有很多观众说这个我了解了,那个我知道了。
对我们而言,挑战就是,如何抓住专业球迷的心,与此同时为不熟悉公牛王朝的观众科普,这样他们也能有兴趣看下去。
如何刻画公牛队的总经理杰瑞·克罗斯(Jerome “Jerome” Krause),这个看似与球员处于“敌对关系”的争议人物?
如果说有我们想采访却没能采访的人的话,那就是杰瑞·克罗斯了。
离我们开拍还剩四个月的时候,他不幸去世了。
不过,很明显,克罗斯是处在《最后之舞》暴风中心的人物。
他比较极端,要把他描绘成与乔丹对立的反派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是,克罗斯的功劳也应该得到承认。
随着故事逐渐深入,观众会看到更多他在球队构建方面所做的贡献。
克罗斯后于乔丹加入公牛队(注:乔丹84年入队,克罗斯85年成为球队总经理)。
但人们熟知的公牛王朝,除了乔丹外,管理层面是杰瑞·克罗斯和(球队老板)杰瑞·莱恩斯多夫(Jerry Reinsdorf)掌事。
如果对他的角色一笔带过,我会觉得对不起克罗斯。
于是,我们尽量通过档案素材让克罗斯发声。
当然,也必须准确地呈现球员在更衣室与克罗斯的敌对关系,球员如何奚落嘲笑他,挤兑在大巴车上跟克罗斯坐在一起的人。
所以需要把握平衡,一方面给予克罗斯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准确地讲述事实。
公牛队总经理杰瑞·克罗斯接当年受媒体采访作为一名电影人,当你初次看到如此珍贵却封尘已久的素材时,是什么感觉呢?
当我们审素材的时候,不禁“哇哦”了很多次。
当时还没有剪辑室呢,只是在一间办公室里,用电脑看。
那个时代的人带有一种神秘感。
现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网友们都知道明星家的后院、厨房长什么样,也见过球员通道、更衣室的样子。
球员在赛场外的曝光机会甚至多余比赛。
可是,那时候球迷是没有这样的机会,通过现在这种真实纪录了解球员们的。
要感谢当时在NBA工作的安迪·汤普森(Andy Thompson,汤神的叔叔,麦卡尔·汤普森的兄弟)想到安排摄制组跟拍。
也多亏了萧华的远见卓识,他意识到那个赛季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应该记录下来,说不定未来有一天用得上。
今天就是有一天。
就算是乔丹、罗德曼做滑轮机训练这样日常的画面,都显得很珍贵。
你会意识到,我从没见过罗德曼不穿球衣,或者在夜店之外的样子诶!
或者看乔丹停车,下车,进门这样“凡人”做的事,放在今天会很无聊。
换做詹皇,也许都无法让人提起兴趣。
但是,再度看到那群大佬当年的样子,从未公开过的影像,或许会有观众喜欢。
主创团队也很起劲地讨论,怎样组织素材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片中乔丹选秀时的画面《最后之舞》雄踞各国热搜首位,作为导演,看到多年的心血有了如此的回报,是怎样的心情呢?
不单是我,我们整个团队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投入所有精力不停歇地制作这个项目。
影片终于上线了,看到大多数观众积极的反馈,我们很开心。
不过,也有点诡异,因为项目没有彻底完成。
我刚才还在家继续剪,其他几位剪辑师也分头忙碌着。
我们依旧处于整合阶段。
边拍边剪就挺奇怪,边播边剪同样奇怪。
可是,现在这个局势,唉,真挺惨的。
不仅没得播(注:指比赛停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减弱了。
不管是看比赛时与邻座的陌生人击掌庆祝,还是和网友互动,或是在街上看到迎面走来的人戴着你最喜欢的球队的帽子,朝人家点个头致意……体育本是联结大众的。
然而,现如今这样的联结是缺乏的。
还有什么比体育本身,以及共同重温这样的传奇更能加强联结的呢?
我们很荣幸能在此刻推出《最后之舞》,至少让观众能从黑暗之中逃离一小时吧。
第二集为何决定从皮蓬的角度切入呢?
乔帮主这个人物有多吸引人不用多说,但谁也不会花十个小时只看他一个人。
项目之初,我们的计划就是以97-98赛季为切入点,讲述以乔丹为核心的公牛王朝的故事。
正如这支球队是由多人组成一样,《最后之舞》的系列故事也有不同的人物。
纪录片当中,有人也提到,如果将乔丹比作蝙蝠侠的话,皮蓬就是罗宾。
所以,我们本来就计划带出罗德曼、菲尔·杰克逊、史蒂夫·科尔、斯科特·皮蓬,以及乔丹的故事。
那就需要整体地分析97-98赛季,找到合适的机会引出每个人的故事。
以科尔为例,他在东决对阵步行者的比赛中投出了几个关键球,那是《最后之舞》的第九集,到时候我们要讲科尔的故事。
第二集皮蓬手术康复回归,第三集罗德曼失控了,正好讲他的历史。
第四集,禅师需要把罗德曼带回正轨,帮助皮蓬重新融入球队,借此机会我们回顾禅师的故事。
一切皆以97-98赛季的时间轴为基础,将最初计划讲的人物匹配进去。
皮蓬在片中接受记者采访的画面乔帮主有没有给你发修改意见的邮件?
他的语法拼写什么水平?
邮件写多长?
……有没有给你小礼物,以及……和他有关的一切我们都想了解!
不是你想的那样(摇头)。
他现在在佛罗里达州的某个高尔夫球场旁边的城堡里呢。
我们会收到总结性的意见,因为项目参与方实在太多,包括Netflix的领导,他们相当于影视界的迈克尔·乔丹了吧;以及ESPN的领导,也是位高权重;还有NBA的领导、NBA娱乐、NBA公司,和乔丹自己的公司。
所以,每一集都有差不多小几十人反馈修改建议,由专人收集整理后发给我和我的团队。
不像你们想的那样,说乔丹发信息给我,要求“把这个删了!
”或者走进剪辑室约午饭……不是这样的。
当然啦,他的决定权是高于其他所有人的。
如果他说“这段我要加进去”,肯定是他说了算。
不过,他只提过一次(注:指乔丹建议把查尔斯·奥克利的交易放入第二集,他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点)。
昨晚,我和我朋友艾伦·柯昂(Aaron Cohen)聊天,现在大家都宅家隔离,他也有更多的时间看粗剪。
我跟艾伦说,“乔丹给的修改意见真挺好的呀!
确实对片子很有帮助!
”其实我们不应该惊讶,乔丹在纪录片领域也能成为大神,他想做什么都能做好。
我不希望观众认为乔丹在审查我们的剪辑,命令我们“把这个删了”。
随着剧情推进,大家会看到一些并不太“讨喜”的内容。
我很佩服乔丹的坦诚和直率,允许我们讲述完整的故事。
乔丹接受访问最后,聊一下影片中选用的音乐吧,都是美国嘻哈黄金时代的经典歌曲。
咱们是听着美国嘻哈黄金一代的歌曲长大的。
既然是八零九零年代的故事,肯定要选用当时的音乐啦。
那就免不了要加几首当年的说唱咯。
选歌这个附加项目,对于我而言,做起来是很有意思的。
学生时代就是听那些歌曲,个人也喜欢嘻哈这个类型。
我们尽可能地对上每一首歌曲与故事的时间。
比如,1986年,(LL CooL J的)“I’m Bad”推出,同一年乔丹豪取63分。
整个系列的音乐,我们都尽量选用同一时期的歌曲。
回到1992年,公牛第一次卫冕,同一年Black Sheep唱出“The Choice Is Yours”。
1993年公牛向第一个三连冠进军时,观众会听到Naughty by Nature的歌。
如果精确不到年份,至少保证时期对得上。
第一集,大家已经听到了Puff Daddy、Mase、the Notorious B.I.G.和Eric B.。
第二集出场的包括LL Cool J、Prince、Beastie Boys、A Tribe Called Quest、Nas、Lauryn Hill、Special Ed和KRS One。
钟声福(Rudy Chung)和贾斯汀·费尔德曼(Justin Feldman)是我们的音乐总监,他们团队辛苦地工作,处理和清算歌曲的版权。
一首歌每次被采样都会出现新的“创作者”。
比如,我们想用Ice Cube的“Wicked”这首歌,涉及了48位“创作者”。
48位呀!
你必须找到全部的48位,谈好价钱。
试想一下,一块饼分给48人吃,每一块得多薄。
清算那个年代的音乐版权是很难的。
我们都喜欢那些歌曲,至少咱仨是喜欢的,但这却是音乐总监的噩梦。
他们的工作极为复杂,(嘻哈)可不是一个人一把吉他在录音室唱歌这么简单,创作者分散在世界各地。
有些歌曲我们没办法搞定,厂牌不允许我们用原始版本。
比如,“Welcome to the Terrordome”,清算不了,因为(Public Enemy)都不清楚其中一些采样的来源,害怕有人跳出来起诉他们,“嘿,两分多钟的这段是我爷爷吹的萨克斯”。
有些歌你真的无法清算版权,但我们尽力加入当时的热门单曲,以及不那么热门的。
之后你还会听到“Fantastic Voyage”等等,有些歌曲是电台常放的,另一些则是专辑中的冷门曲目。
访谈听译及截图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xJ7XjQSMg影片海报来源于网络注:① 本片豆瓣中文名已改为《最后的舞动》② 如对片中音乐感兴趣,可点击“阅读原文”收藏(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歌单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4980341007&userid=332899154
The Last Dance(最后一舞)播完了,反响如潮。
故事的开始,乔丹进入公牛队的时候谈到对球队未来的期望,他说希望球队能像绿凯湖人76人一样得到尊重。
故事的结束,又一次重复了一遍这个镜头,很明显,乔丹已经完全实现这个愿望,球队荣誉已经远超76人。
说完露出了一副“我把话撂这儿,你以后看我说得对不对”的神情,自信地笑了笑。
整个纪录片的拍摄来自在公牛队97-98赛季开始前,纪录片团队获得允许进入公牛队内部,拍到了这个伟大团队最后一冠的内幕。
而如今2020年,这个纪录片“新鲜”出炉,为疫情中在家的人们贡献了谈资。
片子细节很感人,库科奇的融入,科尔父亲的故事,罗德曼的问题行为与消失,皮蓬的性格和受伤,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人物很丰满。
看了纪录片才知道皮蓬总决赛背疼坚持打比赛,原来乔丹流感之战是因为食物中毒,多么像罗纳尔多98世界杯决赛迷失,但是乔丹是神,他撑下来了。
这个片子是拍摄最后一冠的团队,但是也当然有个主角,那就是乔丹。
所以片子的基调就是突出几个主要球员的贡献,乔丹等人是如何在球队离心的时候抗住整个团队,直至夺冠。
片子在乔丹这有绝对的审核权,所以为管理层抱屈的人,真的大可不必,这就不是一个全方位各角度客观中立的片子,没有乔丹许可,你都拍不成。
纪录片以回顾公牛队三连冠最后一年为基础,在时间轴上来回切换,这种手法做得挺好,因为头一个三连冠和后面三连冠球队心态完全不一样,时间切换正好形成一个氛围的对比。
第一个三连冠的时候他们是带着去争取的心态建立王朝,球队是饥渴的,充满新鲜气息。
后三年的公牛队渐露腐朽气息,人心将散未散,以乔丹为核心的团队还希望证明自己。
这个时候更体现了球队核心的价值,不管是乔丹还是皮蓬,都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才有了完美最后一舞。
最后一舞这个词应该来自菲尔,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起这个词的,团队快解散了,老板对自己说“你就算82全胜下赛季也不用你了”,他决心要来一出完美谢幕,当然这是因为他有乔丹。
乔丹是神如果你是个篮球门外汉,还想着去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事情,你会发现很多观点都是有争议的,只有“乔丹是神”这件事是业内公认的。
说他是神,当然不是说他无所不能,而是他无争议地超越其他同行一个档次,其他人再强跟乔丹也不在一个层次。
这件事他知道,他的队友知道,他的对手知道,所有球迷也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球员即将退役,球队元老都30好几,团队快要分崩离析了,外界还是在关注这个球队能不能夺冠。
因为他们有乔丹这个球员托底,那么获得冠军可能性就是极大的,所有人都无法想象那时候的乔丹会输给任何人。
其实35岁是一个对运动员不太友好的年龄,身体下滑,但是你还不够老,不够获得外界的同情。
你也不再年轻,过去的经验和荣耀在你身上更像是包袱,你必须把球队扛在肩上,否则挨批评的肯定就是你。
即将退役的运动员,最后一年的成绩,一般是不会被过于苛求的。
网球名宿费德勒已经趋于活化石,他的球迷也不会嚷嚷着让他每个公开赛都去夺冠。
绝大多数的球员在职业生涯后期都会出现身体明显的下滑,爆发性和速度下降,和对手的身体对抗方面开始呈现劣势。
35岁的小罗在足球场上步履蹒跚,35岁的詹姆斯已经不能独自带领球队进入季后赛了,防守也开始随意。
但是乔丹35岁的时候,对自己依然严苛要求,他对身体和技术的应用已经趋于化境,这个时候的他是最了解自己的,他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和身体。
对这样一个老将,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关键时刻得得分,秀一下拿下比赛,普通时刻隐身就可以,但是乔丹能这样吗?
球队中本来就没几个年富力强的球员,皮蓬还受伤,罗德曼老化而且出问题。
乔丹必须像新秀赛季那样,什么都自己扛下来,还要激励队友,在媒体质疑的时候,他要站出来稳定军心说点狠话。
乔丹说话极富攻击性乔丹的确说了很多人不喜欢的话,他的攻击性极强,但是他基本不怎么说大话。
不是你不喜欢的话就不是事实,乔丹的生涯中应该还没碰到过和他棋逢对手的人,所以他面对任何人都会有种傲气,那种“你跟我不一个层次,别嚣张”的自信。
他不光怼球队,怼队友,怼对手,还怼记者。
当记者猜公牛最多5场就会败下阵的时候,乔丹记住每个人说的话,然后一一还击,最后打出"The shot",实现绝杀。
想想在现场被一个球员揭露自己预言失败的尴尬,就觉得很好玩,这个老爷子还很开心地说出来。
当乔丹追着拜伦拉塞尔接连打进绝杀的时候,拉塞尔应该最明白,最不该说大话的不是乔丹,而是那些曾惹怒过他的人。
如此竞争意识的乔丹也有暖心的时候,不过当然不是对对手,是对自己人,柯林斯初次执教很紧张,乔丹安慰他一定会赢下比赛,结果第四节接连得分全场50分逆转比赛。
骄傲,是乔丹的特色,他的竞争性格让他追逐成功,在职业生涯中他曾许诺无数,几乎每个都实现了,在成功中才有了骄傲的资本。
公众号:摇到外婆桥
去年the last dance上线的时候推特上面一堆NBA球星在追捧goat,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乔丹退役这么久了,怎么又出来一个纪录片炒冷饭,后来了解背景了才知道这并不是冷饭,相反是因为疫情还提前放送出来了,ESPN在公牛王朝的最后一年跟着球队拍摄了一年然后把胶片封存在某个地方直到乔丹授权才开始这个纪录片的制作。
记得最早接触NBA大约就是98年看的央视转播的公牛与爵士的总决赛,当时眼见到乔丹成就了第二个三连冠,那个时候当然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并没有了解到整个NBA历史所以也就无从比较这个是不是历史最佳之类。
很多年以后,在各种公众号的普及下,终于对于NBA的历史有了一点点了解。
再去看这个纪录片里面那些遥远的有些模糊的经典画面,才能体会到伟大和不易。
整个纪录片的节奏和叙事是非常清晰的,以97-98赛季公牛王朝的赛季作为切入点,铺垫球队赛季初面临的各种困难,伤病,人员老化,球员和管理层的矛盾,以及动力的疲惫感。
禅师明白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季,所以给球队的主题就是:last dance。
后面的推进当然就是随着赛季的进行,引出各个主角,乔丹主角光环自然不必说,皮蓬和罗德曼也分享了很多的时长,甚至科尔,库科奇这些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篇章。
另外一条线就是回溯了,在讲到某个人物的某个节点的时候就会触发回溯时间线,去讲这个人的早年经历,前三冠时期的交叉点等等。
所以虽然大家觉得这是乔帮主的吹捧大片,但应该立意寻求的是多角度的去讲公牛王朝,立足于最后一冠,但是想做的是全景式的回顾,毕竟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传奇了,今天的新一代看来就是遥远的历史书一样。
全片那些经典的比赛画面自然不新奇,我们在许多的回顾集锦里面大概都看到过,但是把他们剪辑到一个具体的故事里面,有着前后的铺垫,那些更衣室里面赛前的玩笑和动员,以及胜利或者失败后的兴奋和沮丧,就很让人身临其境了,在这些一个个场景里面,迈克尔乔丹,就不仅仅是一个篮球之神,更是一个具体化的人了,有着他的伟大也有着他的局限性(当然不可能批判的太多)。
比较有意思的是,全片大量的采访了队员教练和管理层,当时的记者媒体等等,但是也有许多是和乔丹一直不和的,比如微笑刺客,让他们去看彼此的采访视频,看看对于对方的评价,哪怕这个时候,乔丹也不会松口说出原谅之类,这就是他的执拗。
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片段:乔丹总是live at the moment,很多人需要很多的方式去让自己沉静下来,不去忧虑未来或者懊悔过去,比如去做冥想,做各种心灵训练等等。
但是乔丹总是活在当下的,他不会去忧虑一个还没投出去的球,永远都是做好准备,投入到当前的比赛中。
好奇的是,乔丹最后一次复出的狗尾续貂,以及当上老板后的糟糕选秀眼光,会让他懊悔嘛。
前三冠后的第一次退役是一个很多故事的时期,那个时候他不算老,但是疲惫感却压垮了他,乔丹似乎陷入一种继续追求篮球也很没意思的疲倦期,当然父亲的不幸去世加上和媒体的糟糕关系,都让他身心俱疲,于是转向了棒球,一方面是他父亲对于他小时候的期望,也是他那可怕的好胜心里面自以为是的可以征服一切。
当然最终他还是回归了,并不容易,当1996年父亲节那天终于又再次夺冠时候,观众席上已经没有那个关注他的父亲,所以他也只能抱着篮球在地上哭泣:"I know he’s watching. ... This is for Daddy."最后一集揭示很多第六冠之后的故事,一般人的疑问肯定是已经六冠了为什么不去争取第七冠,当然我们可以说是人员老化薪资爆炸,所有王朝球队的结局。
但是公牛当年的老板也说,其实他后来问禅师要不要再来一年,但是被拒绝了,禅师觉得这就是最后一季(当然也和他与克劳斯的矛盾有关),而没有禅师,乔丹也不会回来,所以这就是结局,没有童话故事,最后的最后,当然是利益争斗不欢而散。
这大概也是乔丹最终的遗憾吧,没有去尝试过的失败:“It’s maddening because I think we could’ve won seven. I really believe that. We may not have, but man, to not be able to try, that’s something that I just can’t accept. For whatever reason I just can’t accept it.”
很多公牛的粉丝都会觉得 拥有乔丹的NBA 和之后的NBA 是两件事。
我也是。
纪录片里很多场次当年我都看过CCTV5的直播,如今在网飞里再看到非常感动。
我不仅爱乔丹,也爱当年公牛里的每一个人。
也爱那时候乔丹的对手。
乔丹是个性情中人 对着镜头哭 对着镜头笑 对着镜头做鬼脸。
和很多伟大的球员一样,他是为了胜利而生的,哪怕他去赌博,他对着镜头承认,他想赢。
制作精良,但是时间线很乱。故事还是那些故事反复地讲。
这套剧让人觉得,乔丹真是个无聊的偶像,一个真空的王者。
“The man is here.”
作为主角在世且深度参与的纪录片,内容必定会会集中在主角的几个高光时刻,这也就注定了想要看内幕或者深度的人无法满足。其实我比较无感,因为我开始看球的时候,乔丹已经过去,正是湖人王朝。不过还是会觉得,乔丹最大的魅力,是面对赞誉和盛名时的坦然,从不以此为压力,更多是以此为激励。很多时候,这些东西会给我们很大的包袱,压力之下会有很多借口和逃避,这种坦然、自信和努力让自己名副其实,难能可贵。
好的,下次就用乔丹
如果字典里“篮球”这个词的一旁配有图片,那这个图片应该只能是迈克尔乔丹。
The greatest there ever was, the greatest there ever will be
这是我看过最牛逼的纪录片
男生的快乐来了
没有人事没有性格缺陷的,多年后仍然耿耿于怀,片中不仅把球队经理写成一个小人,也那皮蓬写成任性,出尔反尔,不顾集体利益的小人。伟人乔丹的性格缺陷只是好胜,所以,这不是公牛队的last dance,还是乔老爷的歌功颂德,看到最后,有些不适。
解决了史上最伟大球员是谁的问题。的同时,有卖鞋嫌疑,看完以后谁不想要一双AJ1 Chicago
GOAT谢幕盛宴。以第六冠赛季为原点,倒腾时间线,剖析了前因后果,为王朝去魅,让伟大减色。但男生更需要赤裸裸的荷尔蒙激素。
纪录片明显不够写实,神不是神,历史最强当之无愧,棒球⚾️就别打了
把一个超级王朝球队经理说成自卑小人,太不记录片了
5.18
太不好看了,差评
等不到最后两集了,提前满分推荐。伟大的故事,伟大的叙述
神的时代。Jordan,已经不只是篮球运动员的形象,是一个伟大的文化符号。// Jordan第一,Kobe第二,James只能排第三,不服也懒得辩。
奈飞特色慢,就跟记流水账一样
为什么没有神的奇才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