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
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
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
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
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
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
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
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
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
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灾难无情,人有情。
吊念在大自然底下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缅怀那些舍己为人的解放军将士们。
感谢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们鼎立救助。
望2021不要多灾多难,新冠快快离去。
电影主要讲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由解放军八一制片厂在2009年出的片。
这当然少不了许多老戏骨出演,其中就不乏亮剑的主人公李幼斌,人民的名义的处长扮演者侯勇,巡回检察组胡雪娥的扮演者宋春丽。
下图是我简单画了一个电影时间线(加粗部分是感人的片段):
这部电影也是有很多看点的,比如首长的儿子当志愿者,而他原先他是一个被自己父亲责怪是不学无术的游戏玩家,在电脑前看到灾难的恐怖而且又急需人力资源下,给灾区带来了外国人来进行援救,同时暗示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的人道援助。
学校老师舍身救孩子的细节还原的不错,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用他的身躯来抵住危险的石头,在武警官兵营救孩子的时候,它坚如磐石的手臂一度无法撼动,不得进行舍臂救人的举措。
有个镜头描述的是解放军田野在余震中为陪伴小女孩而牺牲,看着十分抓急,不听指挥,该撤离时候却在安抚女孩的行为。
看出当时军人,年纪很小,缺乏撤离的果敢,过于理性。
余震的存在,给当时的救灾官兵带来了很多危险和变数。
堰塞湖泄洪的事件是真实的存在的,还原发生在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进行泄洪也是实属无奈,以预防带来的次生灾害。
影片最后,唐新生跳车和魏霁虹孤生救人,画面感来的比较强,感觉有点强行加码的味道,但另一方面还原当时情景下解放军舍己为人的精神。
老实说这是一部比较老的剧,很多特效已经在现在非常过时了。
为什么我要看这部剧呢,是因为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了,当时我还小在读小学,我也在老师们的带领捐出十来块的零花钱来献爱心。
而今年的五月中出了新的汶川地震回忆性质的电影,
一百零八 (2019)5.1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孔嘉欢 / 吕星辰 董凡如果有机会等我隔离完,我一定去看看。
他讲述的是一个寺院,为了救灾,破了他们的门规的,住持很有魄力让孕妇入住自己的寺院,而且还给他们做肉来,补充营养。
灾后共108个孩子出生在这个罗汉寺,“108”这个数字很有味道,是水浒传里面的108汉,暗示上天指缝间给予孩子们生的机会,或许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吧。
看到《惊天动地》的海报时,彻底无语了,完全抄袭了《父辈的旗帜》,无论是整体构图,还是鲜明而个性十足的旗帜造型,风起云涌的背景,还是海报的冷色调,都如出一辙,特别是背景的天空,能明明显看出来是出自同一张图片,只不过一个反向一个正向而已。
明明像复印,谁说是抄袭?
其实,海报抄袭,早已不是新闻,更有靠抄袭海报进行话题炒作的影片,也屡见不鲜,跟风是可以理解,但大多在比较不严肃的影片类型中出现,像喜剧、动作片、爱情等等,只是这次,被抄袭的一方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战争与人性控诉的力作,抄袭的一方是反映支援5.12国难地震的主旋律影片,如此明显的抄袭,在国内尚为少见。
战台烽认为,造成这样“抄袭”的原因,应该有三个:第一,海报设计方偷懒抄袭,而恰逢《惊天动地》的所有主创、宣传人员都没有看过或者看到过《父辈的旗帜》,大家都是高尚的人,不在国内影院公映的影片,从来不鸟。
所以根本无从知道。
第二,我们伟大的出品方如有神助,灵感迸发的设计源泉打造的神品,竟然与已经存在的某好莱坞影片惊人的相似,可以解释为殊途同归的偶然性统一。
第三,还是不要说了,如此严肃的题材,怎能会让抄袭变成有意而为之山寨行为呢?
还是相信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吧。
期待国产片海报能诞生越来越多的“神作”!
因为,我们从来不“抄袭”!!
也许是那些天来流的眼泪比我十多年来流过的还要多,也许是那些天来听的故事比我十多年来听过的都要感人,也许是那些天来国人们一反常态的倔强和团结比我十多年来读过的历史更加振奋人心,也许,也许只不过是一场罕有的大地震激发了我们所有人的一颗爱国心而已......因而,看过《惊天动地》后,那无法言喻的震撼和难以忘怀的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
作为解放军八一制片厂的作品,《惊天动地》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展示解放军战士在灾区中的英雄行为。
但若说解放军战士就是电影中的主角,那就不准确了。
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略有不同的是,《惊天动地》并没有过多的喊口号或强调政党的领导能力,而是力图重现当时灾区中的一切悲喜交织:老师毫不犹豫地用身躯护着讲台下的学生,一对恋人在漫天飞舞的纸钱中深情相拥,一群解放军战士为刚救出的小女孩唱生日歌,以及灾区人民间的互利互勉和永不放弃等等,这些镜头似乎在诉说着:中国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中国人。
英雄行为的平民化,是《惊天动地》超越其他主旋律电影的诸多闪亮点之一。
怀着一颗炽热爱国心的国人们,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人皆是英雄。
然而,如此具有民族精神的电影,居然是二次上映的。
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的一次上映是非常的悄无声息,简直好像已经预计到票房的不堪!
闻说《日本沉没》在日本上映之际,众多日本人争相排队购票观看;《汉江怪物》在韩国上映时,韩国人热烈地追捧着,而这两部民族电影的票房一直是居高不下。
这样的境况,在《泰坦尼克号》或《阿凡达》登陆中国之际也曾出现过。
讽刺的是,如《建国大业》般巨星云集的主旋律大片也不曾拥有过这般万人空巷的待遇!
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真的要在灾难面前才能展露真本性吗?
《惊天动地》确实在特技方面远远不足以与《日本沉没》、《汉江怪物》相提并论,可除了特技,无论是剧情铺排、拍摄技巧、所表达的民族精神都不输给日本人和韩国人。
为什么就敌不过那些只一味宣扬着所谓“人文精神”的好莱坞大片呢?
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这样。
不是故意地崇洋媚外,也不是完全对国货失去耐心,而是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不自信!
《惊天动地》不仅是一部赞扬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百折不饶和众志成城的主旋律电影,还是一个检验国民自信力的标签。
它既透过电影本身对中国人优点作出了严厉的批评。
找来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这就是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
观影前已经浏览的相关的介绍,对于影片有初步的概念。
而在5.12事件后,人们对于同类题材的关注不在少数。
有关感动震撼等概念也自然在心里形成,但到达观影现场真正开始观看影片时,才发觉之前那些在心里浮现的概念显得如此浅薄。
观影的过程已不单单是作为观众来观看,而是完全置身于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感动,落泪,揪心,紧张以至于到达尾声的宽慰。
影片以摩步旅进入映川灾区为主线,通过不同关注角度展示了一场灾难的毁灭性,同时再现了地震那一瞬间地裂山崩的自然界狰狞面目。
而身处震中的人们,也在这一瞬间展示了对于生的期望以及迸发出对生命价值的尊崇。
任何人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而当你在瞬间需要在自身与旁人的生命之间做出取舍时,有太多的人做出了牺牲。
用自己的性命和鲜血浇灌更多生者的希望。
在他们张开臂膀的那一刻,生命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呼一吸之间的轻薄分量,而是用最后的力量诠释了人性中的良善。
英雄一词是从小被教育体系灌输的关于解放军战士的形容词,楷模同样令人感到高不可攀,玄乎其玄,模糊的称谓在不久前还仅存于概念之中。
而这样的一部影片,却真正的唤起了我对于中国军人真正的敬畏之情,他们是铁军,拥有撑起民族希望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个体,拥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性中最柔弱与善良的情怀。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当他们集结在一起,就真的用血肉铸就起新的长城,捍卫着国家呵护着其中的每一份子。
整部影片的节奏把握非常到位,而几乎每一场戏都有他触动人心的亮点,整个观影过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而恐惧,无助,感动,欣慰等各种情愫也不止一次的惹得人泪盈眼眶。
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触动心扉的影片,用地动山摇唤醒了人性良善的本源,以惊天动地诠释了生命价值的尊严。
我们是学农时看的电影,教官在广场的舞台上拉了块又小又模糊的投影布投电影。
电影名叫《惊天动地》,讲的是汶川大地震后特色的一个摩托化旅前去救人的故事。
全场500多号人,哪会看得上这东西。
从一开始大家就是闹哄哄的,教官骂了我们好多次,放电影中途很多人跑到广场边上的各种摊位上买吃的喝的,也让教官骂了,强制我们坐在那看这鬼电影。
整部电影里的人民群众没有主观能动性,全靠政府和军队为救。
电影里每出现什么危机,立刻就要蹦出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在指挥部里拿着PPT分析。
灾难发生了,百姓只会哭和闹,每一个知道该怎么办的,围着村委书记求帮助,而村委书记一发话,所有人立刻有了方向有了光,军队到了更是如此。
而老百姓除了给军队烧菜外,就只会经典地“添麻烦”,比如父亲救援中途打倒士兵闯进去要看儿子,一番教育、儿子救活后在那向士兵道歉。
全片是在好莱坞三幕式的基础上添加套路化的情节、自以为很深刻的人物、煽情桥段(包括爱情)。
全片主要塑造的是这个摩托化旅的旅长,还有他的上级——该战区的总指挥,由李云龙饰演。
这两人自然是伟岸无比、具有深谋远虑的。
电影的开头字幕里说本片重点刻画的是这个摩托化旅,但是除了这个旅长和一个(还是两个?
)士兵外,对这个旅就没多少描绘的。
对于那士兵,也是很经典地主动救援被废墟压死,然后灰白回忆他在电影前半段哪几个镜头,似乎观众看到这些就能哭了。
电影里有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桥段,就是一个教师用身体掩住三个学生,自己被压的事情。
但电影里处理得太离谱了。
一堆士兵和群众都围着那个老师掩住学生的地方,放下手里的活,感动起来了。
这种一群人围着几个人的场景在片中被严重滥用。
另一处地方是,一个男孩的同学从废墟里救出来,但呼吸很微弱,今天“刚好”是她的生日,男孩就求她快点醒来,然后唱起了生日歌。
黑夜里,周围一圈的士兵也全都唱起了生日歌,还拿起手电筒摇了起来,直接化身演唱会。
而小女孩也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下被救火了。
影片还有国产片经典尴尬的爱情戏、突然的幡然醒悟(李云龙的孩子地震前沉迷网吧打游戏,看到汶川地震的新闻后被感动了,当了志愿者),个人英雄主义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我们总能精准无误地猜到后五分钟地情节,就这样毫无惊喜、充满惊吓地看完了全片。
全场学生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不少人拿出来扑克牌打了起来。
电影结束后教官又骂了我们一遍。
周围的同学也对电影疯狂地吐槽,但大家最主要的不满还是充足的晚上时间被这一活动占了,一些人学生对电影的吐槽是乐子化、不分轻重的。
比如电影刚开头不久的地震场面,房屋倒塌、群众慌乱,看到废墟压人,有的学生就说“怎么不压死几个爆点浆”。
灾难片是西方电影界最喜欢拍的一种体裁,特别是在灾难片中可以无限拔高人性,亲情,从而骗取观众的眼泪,得到不错的口碑,再加上高额资金砸出来的特效,从而能达到不错的成绩。
一些大牌名星在中间客串几个镜头就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但在中国,灾难片是最难拍,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不论拍多长,演员的演技再好,编剧导演再用心,都无法真实还原出灾区的全貌。
因为我们是中国,是一个有把所有老百姓都入在心头,关键时刻能拉得上打的赢的军队守护着的中国,是一个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中国。
汶川地震时,我在解放军报社工作,当时社里要派人到前线采访。
那些将近60已经功成名就,头发花白,军内军外都非常有名的摄影记者,一句话都没说,当听到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就开始收拾行装,除了军装就是各种摄影器材。
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震中进行采访的。
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记者。
我认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少人去之前都是英俊小生,回来时都黑瘦黑瘦的。
他们在去之前都是很开朗,很善谈,都是很好的采访记者,在回来后,至少半年时间都很沉默,一谈起救灾,最常说的就是太惨了,太可怜了。
但就是这样,汶川地震我们救回来了。
当时,我们杂志要求立即出一本救灾专刊。
我们编辑部连续工作72个小时,60多岁已经退居二线的老主编一直跟着工作。
我们在办公室里不停的收集各种信息,讨论稿件。
我是图片编辑,前方发回的照片,我要立即跟进。
虽然都是初审过的照片,但其中很多照片至今我也不想回忆。
但只要图片中有那一抹绿色,那一面红旗,所有人脸上就没有绝望。
看得出来,所有的灾发都明白,有那一抹绿色,他们就没有危险。
国外的灾难片,只要拍一两个人,有个近乎于超级英雄的主角,然后其它人围绕着他打转就可以了。
中国的灾难片不可能这么拍。
因为在中国救灾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不论是一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干部,还是普通的民众。
他们都在发挥着自己每一份气力。
中国的灾难片不用拍,只要把那些现场照片,录像归纳到一起就足够了。
任何人想拍中国的灾难片都太难了。
看看今年的抗洪,在抖音上发出的短视频,哪一个编剧,哪一个导演,哪一个演员敢说自己能拍出那种效果。
那些战士吃饭吃到一半就沉沉睡去,如果拍到电影里,无数人会骂,可现实中那只是非常普遍,非常简单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女主角的戏,很多编剧无聊的加入感情戏,完全没有必要。
真正的救灾中,有什么感情戏。
都只是一句句非常贴心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然后就立即投入救灾中。
今年的抗疫中,有多少这样的闪光点。
可这些如何拍进电影里,太难了。
任何一个真的经历过那年5月的中国人,不论是否到了汶川前线,都会留下极深的印象。
电影不可能拍出那些在汶川救灾的士兵、干部、志愿者的真实作为。
这部电影也只是还原了极少一点当时我军指战员的日常救灾。
#电影##电影推荐##汶川地震十三周年# “你,你是谁?
”“我是来救你的。
”“我知道,解放军叔叔。
”——电影#《惊天动地》 翻出部十年前的电影,再次证明眼泪不值钱,画质很是“感人”,这点可忽视。
记得08年汶川地震那会在读初中,全校动员捐款捐资,系红丝带点蜡烛,全民祈盼~每到危难时,军、医都是第一时间逆行而上,也能明白为什么说“军人优先”!!!
一个探亲结婚的武警,归心似箭,他在路上遇见地震,他和女朋友失去联系,他救助车上的旅伴,他们逃命,他徒步向汶川出发,路上遇到逃难出来的人,各种各样的人,也遇到一起向那里开赴的志愿者啦、军队啦、记者啦。。
然后他跟自己女朋友总是失之交臂,他在路上和寻找的过程中救了很多人,也看到很多人逝去,他也差点儿死了好几回,他也被人救起,他迷路,他生病,他受伤,他遇见劫匪。。
他听到很多谣言,他也恐慌很深,他有想要逃跑,他还做了噩梦。。
总之他最后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又见到他女朋友了。。。
他女朋友搂着他说:亲耐的,我们永远在一块儿
2020年4月29日观看了这个在十年前上映的电影,我想说:不好意思 我看晚了。
这部电影我给5星,不是因为拍的有多好,不是因为特效,只是因为电影内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故事,不是虚构的!
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历史,亲身经历的历史,拍出来还要挨自己人的骂?
这不是精神分裂是什么?
在绝望之际见到解放军,当然是欢欣鼓舞开心的笑了?
为什么?
你可以问问那些在国外重灾区生活的中国人,他们被国内包机接回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以下的话写给十年前留言的你,也写给以后的关注这个电影的小伙伴。
2020年全世界爆发了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各显神通抗击疫情。
中国国内在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觉自愿的隔离,以及戴口罩的行为,疫情已经平息了。
国内没有大规模的疫情了,并且开始援助国外了。
同时大洋彼岸的人类登塔——美国,则陷入了重大危机。
截止到今天美国感染人数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8万,比越战死亡人数都多,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个人猜测,美国至少要死50万。
说回电影,这部电影,十年前的评价非常低,因为他是主旋律电影,那时候人们就不认为我们中国人能站起来,不认为我们应该站起来,遇到任何困难就应该直接躺下任锤。
同样的主旋律电影,美国人的就好看,美国人说的话就正确,我们说的话就是假大空?
这是明显的不自信的行为。
中国人,要自信,因为你们、我们、咱们值得自信。
不只是因为我们在古代有辉煌的农业文明,还因为我们在未来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照样可以有辉煌的文明!
回家途中巴士观看 又见 侯勇 李幼斌
被逼的,我要洗眼睛……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15年的这一天看的,作为电影很一般,更像碎片式纪录片。另外很少这么说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最让人不适的是一直在大谈胜利,强调怎么胜利,最终胜利了……不觉得灾难前,谁真的赢麻了。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 一切人为的煽情都显得那么多余
2.5,最后那首歌挺好听
这个破海报真是抄袭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2012Dec2,吴中路117号,CCTV6电影频道。
果真挺主旋律的~
我只给1分,因为太多情节都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哭,因为那些真实情节的感动。云南地震了,日本地震了,有的人高尚了,有的人低劣了,有的人虚伪了,有的人真实了。那么多口水,不如去做一次志愿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乱喷口水,正如此剧中的梁喆
短评去哪了?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的老百姓在盼着我们!
哭着看完的…
从头哭到尾
某些方面还是演到内心了
中国🇨🇳需要记住这场灾难,大灾之下有中国🇨🇳的军队,有祖国的力量!看汶川大地震想到2023年北京的暴雨将房山、门头沟区冲毁,仍是军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抢险救灾。扣星原因岳红演得不好,中国需要这样的主旋律,但有些演员表演痕迹过重。看新闻村社区书记沙哑着声音仍在说在喊,在救灾。胖胖的身躯疲态已尽,仍在瓦砾中扭得扭得地在奔波,中国军人、人民伟大,中华民族🇨🇳是打不垮、摧不败的!
央视在播,就又看了一遍,少了些当初的感动,煽情的太刻意。当然这样不能蒙蔽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是最伟大的名族!
之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上放的,花了两节自习
哈哈,选修课上老师放的,怪傻逼的。
豆瓣很多智障等被地震震一下时就能体会灾难的恐惧了,就会知道解放军在灾难面前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希望。
完全官方做派,据说是赶着汶川地震之后的废墟仓促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