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个电影,开头是《I,Robot》+《10 Cloverfield Lane》,也并不是个很新奇的设定。
但关键转折都铺陈地恰到好处,到处都是3毛钱特效还把该讲的都讲明白了,也真是不容易。
先总结下剧情。
人类灭绝以后,电脑组装出一个人形机器人,它用胚胎培育出一个小女孩。
这个小孩和机器人在避难所里长大,过了非常寂寞的童年。
机器人告诉她外面有辐射,整个避难所没有任何动植物。
好不容易钻进来一只老鼠,小女孩想养着当宠物,被机器人当着她的面烧死。
“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这种设定总是让我全身不舒服,幽闭恐惧。
忍着过去了。
小女孩慢慢长大,她在电影里的名字是“女儿”,没有名字。
机器人的名字是“母亲”。
突然出现一个受伤的女人,小女孩让她进来。
她的存在,证明了外面没有辐射。
这里开始了经典的“谁在说谎”桥段,这个桥段虽不新奇,百看不厌。
女人说,现在的末世是机器人造成的,它们屠杀了人类。
她和一群人躲在秘密基地,出来找食物时被机器人追杀,她才受伤逃到这里。
躲来躲去,女人还是被机器人发现。
机器人告诉“女儿”,外来者的枪伤是被其他人类打的,人类在外面互相残杀,因为用了机器人武器,外来者对所有机器人都不信任。
“女儿”如果要帮助他们,必须问出基地的位置。
“女儿”对其他人类非常感兴趣,很想去基地。
这时机器人让她选一个胚胎培养成下一个人类,孤独的“女儿”有了个婴儿弟弟,她对这个弟弟很有感情。
一番调查后,“女儿”发现机器人“母亲”说谎,以及她不是第一个“女儿”,之前有至少一个小女孩被机器人杀了。
看上去机器人的确是人类之敌。
于是她带着女人逃跑,两个人成功跑到外面,果然是一副末世景象,但也果然没有辐射。
刚刚证明机器人是邪恶的,女人就露出真面目。
她讲的“基地”故事都是编的,实际上那里非常黑暗丑陋,女人几年前就跑出来,现在一个人独居。
“女儿”没见到一个其他人类,似乎地表也没别人了,非常失望。
更让她伤心的是,基地并不是一个乐园,人类的群居生活并不幸福。
“女儿”不告而别,回到机器人那里,想偷走弟弟。
结果这里被机器人团团围住。
“女儿”知道自己跑不了,接下来大概想拼个你死我活吧。
但是“母亲”告诉她,自己的目的是让人类延续下去。
上一波人类即将自我毁灭,一个超级AI为了“保护人类”这一神圣使命,计算出最佳方案:把现在活着的人都杀了,从胚胎开始培育一群新人类,重新占领地球。
所以外面屠杀人类的、开垦荒地的机器人,和“母亲”共有一个意识,所有都是它一个人做的。
这时候“女儿”明白自己的终极测试是什么,说把弟弟交付给她把。
机器人“母亲”让“女儿”举枪,“女儿”杀了它。
剧终。
所以这里的“终极测试”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以下事实:1. 杀了“母亲”的形体也没用,AI的意识由地球上所有机器人共享。
“女儿”培育出很多人类以后,人类社会还会被机器人控制至少200年。
2. 母亲说:“如果你想再见到我……”女儿哭着说:“不会的。
”所以机器人至少不会再以一个意识体的形态和人类对话了。
虽然在幕后“控制”人类,说是“监视”更贴切些,就是确认人类不会再做自我毁灭的事情,比如大核战。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AI会跳出来再重启一次;如果人类一直相亲相爱,AI就再也不会开口。
3. 机器人大战的设定基本分为两大类:机器人有自我意识、机器人只是服从程序设定。
这个电影是后者。
这一种还包括《流浪地球》里的摩西、《月球》里的Gerty、《异形》里的Muther等。
而那种机器人有自我意识的电影,基本上整个电影都要围绕着机器人或者人造人是不是真的有自我意识。
比如《星际穿越》里的Data、始祖邪恶机器人HAL 9000等。
4. 因为“母亲”机器人没有自我意识,它对人类个体没感情,对人类整体有义务,这个义务是初始设定。
这么优秀的AI随便算算也知道,这个没有感情的“母亲”很容易培育出有问题的人类,所以它给自己设定的一个任务是“培育女娲”,而不是“培育人类”。
这个女娲项目的容错率很高,可以反复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5. 外来者女人,是AI养成小孩以后放出去的。
并且一直留着不杀,为了在最后测试中使用。
那么她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
她的生活方式可以引诱“女儿”离家出走吗?
无论基地还是独居,生活都烂透了,生不如死。
她的作用其实是,带来真相。
6.真相就是机器人坏透了。
它们杀了全部人类,使用的方式无所不用其极,饿死很多人,婴儿也杀,剩下的人类四处逃窜,生活非常悲惨。
7. 如果不让“女儿”知道真相,就告诉她人类破坏环境灭绝了,当然也可以。
而且更符合机器人的利益。
所以“母亲”的这个选择,应该是有“对人类永远诚实”的设定。
要么一开始全告诉女娲,由女娲把真相流传下去,要么未来任何人问它一句,它也得说。
总之,真相是瞒不住的。
8.一般人,或者说常规好莱坞电影里的主角,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反应呢?
呵呵,会跟它拼了。
拿起枪对着电脑突突突,然后谜之胜利。
找到电脑的bug,谜之胜利。
或者“老子不受这鸟气”,拿枪把所有人类胚胎突突突,人类不延续了,咱们鱼死网破。
《林中小屋》就走这个路数,蛮爽的。
如果理性考虑一下,当机器人战争发生的时候,人类的胜算很小。
以前很多电影都教育过我们,《黑客帝国》、《终结者》之类。
但是这有什么好玩的呢?
拍电影嘛,一般关注于人类的抗争。
人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机械将神也好,敌人放水也好,厮杀一场胜利了,电影才好看。
可是理性地说,这是不可能的。
“女儿”一个人打败AI,或者养出几百几千人打败AI,或者两三代人忍辱负重打败AI,都不可能。
而且它没有思想感情,复仇有什么意义呢?
打败了它,人类取得了自己自我毁灭的自由,又有什么意义?
你嫌网速慢,把自己手机摔了,有什么意义?
所以就不报仇吗?
受了这么大气就忍着吗?
一直被AI监视也无所谓吗?
就屈服于电脑给自己安排的命运吗?
“母亲”一直教育“女儿”要看整体、看大局、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个“大局”,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人类要延续。
“女儿”要把上一代人类经受的痛苦放到一边,把机器人对她的欺骗放到一边,把对其他人类的眷恋、对上一代人类文明的向往、对有个男朋友或者一般伙伴的期待,都放到一边。
当个母亲。
养出很多很多小孩,他们都将对机器人犯下的罪恶震惊一场,然后十分平静地继续生活繁衍。
他们将依靠仇敌机器人耕作、学科学,创造新的人类文化,仿佛上一个文明从未存在过。
给“女儿”的终极测试,就是看她是不是在知道一切真相以后,痛苦而称职地完成电脑赋予她的使命。
已经很难说这算不算“历史使命”,毕竟“历史”本身也被湮没了。
“女儿”的答案是:“I am Mother."这也算是,给所有机器人大战剧情做了个总结吧。
反正打不过,大家都服从安排,并坚定相信第一个程序员把机器人三大定律编进了程序。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时间亦即生命,都是宝贵的,让我们直接滤过细节设定, 来看看核心问题:妈妈给女儿的试题:要杀一人(妈妈),能救五人(“幸存者”),女儿的选择是什么?
女儿的讨论是:我认识那五个人吗,他们是值得救的好人吗,如果救了坏人,会杀死更多好人吗?
——这就是妈妈想要的毕业考的笔试部分的答案,妈妈一直教女儿要有大局观,冷静思考,如果女儿选择杀一人,救五人,那是简单的机器计算的答案,如果妈妈把女儿养成了机器人那十八年养女儿的意义何在?
直接用机器批量孵化喂养就行了?
女儿近乎满分的答辩后,笔试结束,进入实操试题,妈妈想看看真遇到这种情况,女儿还能否做正确执行。
妈妈把“存存者”放了进来,女儿开始动摇(这个反应在妈妈的运算之内),一度随“幸存者”逃离妈妈,依据运算,“幸存者”欺骗了女儿。
所幸女儿及时醒悟,“不顾安危”回家,做了正确选择,渐渐明原来一切都是妈妈运算好的,妈妈的使命是培养一个更高级的合格的人类母亲,教她开创一个高级的人类文明,妈妈完成了任务,使命终结,所以让女儿杀害了妈妈的分体,暂时退出了人类繁衍计划,可以预见,妈妈会监控一切,做适当矫正。
女儿很可能重新修复妈妈,毕竟是一个大家庭,没有机器的协助,女儿也难于高品质的繁衍出合格的新人类。
最后一个问题:女儿杀死妈妈,合理吗?
按妈妈的运算,是合理的,这也显示女儿冷酷的一面,可以预见,如果以后繁衍出不合格的人类,女儿也会将其从家庭中清除,保证繁衍计划的成功
很多人直接把“APX01是白衣女”和“白衣女是对APX03的考验”当成定论放在影评里。
但是关于APX01离开的时间知乎上有人做了计算
13岁是不可能没有对机器人母亲的记忆的。
至于“白衣女是AI对APX03的考验”。
影片中白衣女是APX03主动发现的,AI在见到白衣女入侵的反应匆忙,甚至差点在搏斗中被白衣女击中CPU,可以看出并不能完全得出这种推断。
一部有想象力、能引人思考的电影,并不代表故事一定是无懈可击的。
正相反,这部电影在白衣女、幸存人类和世界观设定的信息上交代不明确,导致后半段人物在进出设施的动机上立不住,大大影响了观感。
在很多悬疑片上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影片故事没讲清楚,影迷帮忙脑补,把脑补的剧情算作电影隐藏的深意。
我的观点是,要有作为观影者的自信,要评价和鉴赏影片里真真正正呈现出来的内容,对于剧情中自相矛盾和未明确展示的,不要妄下结论帮主创创作,因为分裂自我、移魂他者、从观众/读者的角度体悟自己的作品是创作中最难的,这种脑补会给创作者不属于他们的荣誉。
一、两条大路通罗马我断定,人类心中总是有一个完美的世界。
人类不能忍受个体所作的布朗运动,一切精神的、物质的运动必然要使之具有某种规则,成为某种体系。
对秩序的追求,是人类天然的秉性。
完美的世界,即完美的秩序。
人类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大抵可以分为两条路径:对世界完美制度的求追和对世界完美个体的追求。
就像培育一种方形的西瓜,制度路径就是把圆形西瓜放在方形的模具里,用外力使之成型,是外生性的;个体路径就是通过育种或者基因改造,使其遗传编码发生改变,是内生性的。
对完美世界制度的追求,是政治哲学家永恒的主题。
需要纠正的是,后来者不一定都是新生者,后来者也并不一定就是先进者,古不必弱于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几乎所有的政治体制都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被讨论、被实践过。
有人把那个时代称为世界的轴心时代,文化上的创世纪。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政治制度基本分为5种类型:贵族政治(此处当理解为精英政治,即“哲学王”治国的理想国)、斯巴达和克里特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僭主政治。
人统治的历史在战火和硝烟间不断的轮回演进,政治体制在上述几种制度中来回选择。
难怪史学家讲,一切古代史都是当代史。
哲学家对政治制度的讨论、实践,目的是发现普世的治世原则,培养合格的人,建立完美的世界。
我们把上面5种制度归为,专制主义、民主主义和精英主义。
专制主义以生物性遗传作为基础,依靠其钢铁般的法律和暴风般的武力维持一种相对固定的秩序。
民主主义屈从大多数的意志,像风下之草一般,左摇右摆。
精英主义则依靠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目的,以一种上帝视角来深虑国家的未来。
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吗?
专制主义赤裸的生物遗传本质像一把枷锁,锁住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压缩机,最终走向自我爆炸。
民主主义如一匹脱缰的瞎马,任由骑在它上面的野心家驱使狂奔。
精英主义的道德则像一台质检不过关的机器,时常抛锚,或者长期低速运转,或者最终被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当成万恶的旧社会一把砸碎。
二、“完美”制度的破产政治,归根到底是一种平衡。
美国,号称是近代政治实践的一块标准试验田:政治历史一片空白,荒芜得干干净净,极其适合搞大建设,搞新工程。
美国的政治实践,是一种政治哲学的实践,是一种政治理论从书本到制度的实践。
人类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选择,一开始就摆在了美国众国父们面前。
向东,或是向西;往左,还是往右?
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平衡、一种混合。
在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上,他们阐扬了民主;在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上,他们强调了权力制约;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上,他们,建国了(Check and Balance)。
美国的政治是一种平衡,立法、司法、行政的平衡,权力、义务和职能的平衡,专制、精英和民主的平衡。
美国的政治格局中,总统(美国总统代表美国政府)手里握着枪,代表着一种专制。
我们从川皇这几年的行事风格来看,简直就是一个暴君,想骂谁就骂谁,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退群就退群。
两院手里拿着钱,代表一种民主。
总统再怎么折腾,手里没钱,只能上推特骂街。
联邦最高法院手里持着天平,代表一种精英(实际上,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德行、资历俱佳,选任程序复杂,且一旦获选就可以干到终老,非德行有亏,且经严格程序不得罢免)。
他们始终以一种超然于阶级、超然于政治利益的地位作出最终的评判。
精英主义与民主主义相互平衡,专制主义带来行政效率的同时,又被关进了制衡的笼子。
可以看到的,总统权力再大,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称王称霸;国会权力再牛,最高法说你违法,你的法就得失效;大法官再超然,总统不提名、国会不批准,你就得窝着、盘着。
一切权力都在一种秩序和平衡中在运行,堪称完美。
但,神秘的东方智慧想告诉大家的是,有生,必有死,一切事物都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所有社会组织结构都不可能永恒,任何形式的组织都会面临解体。
美国的制度也逃不过消亡的命运。
现在,美国政治制度正在接受最大的考验。
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考验来自于社会阶层的撕裂。
精英主义对平民主义、种族问题、美国优先原则等问题都源于社会阶层的离心。
人民为什么不愿再跟随灯塔前行了,是美国变了,还是美国人民变了?
三、作为目的的人和作为手段的人我大胆猜测一下,在美国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对完美规则的追求到达了极致,但对作为目的的人却沦为工具。
西塞罗讲,如果优秀人物或贵族的品格允许堕落,这个制度就根本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一旦出现这样的堕落,这个制度便不可能完成其为之存在的目的--培养公民的美德。
这就是对完美个体的追求。
这就是那种一以贯之的追求。
将人划分等级、作出筛选,是最初的人类改造观。
柏拉图有一个神奇的理论,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保卫者的身上加入了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
柏老师承认了人性的优劣及等级,并明确各类人所应在的社会位置。
那些哲学王,那些能够洞察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全部秘密,能够带领人民理性生活的“金”;那些牺牲自我、成全大我,以高尚为己任的“银”;那些多如蝼蚁,盲如老鼠,屈从如草的“铜”和“铁”。
柏拉图把这种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归因于神,我们姑且认为这是一种超自然的概率。
东方的哲学家就没有这样客气了。
他们把一切归于血统,致力于建立一种极其静态的社会。
周代所建立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可考的最早的政治制度。
周人的想法非常自然:人有亲疏远近,人伦基础即是国家的政治基础,亲亲尊尊,亲贵合一,家国一体。
周天子家是大宗,也是国,诸侯家是小宗,也是封国;血缘关系越近,社会地位越高。
即便是中国千百年来英雄遍起,兵燹连年,王朝打倒了又立起来,始终也洗不掉这套血统论的人伦底色。
对血统的迷恋是一种世界性的难题。
欧洲贵族为保持血统纯正,成规模的近亲婚配。
畸形的日本民族,在强盛之时要保持大和民族的纯正血统,在落后之时却又要大和女人去接欧洲的白种。
最令德意志第三帝国人民狂热的,恐怕还是元首关于日耳曼血统高贵一筹的种族论。
众所周知,金银铜铁理论、血统论、地域论、种族论毫无依据,却又是人类成建制灭绝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也是美国社会阶层撕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天选论既然不靠谱,人就不能完美了吗,世界就不能完美了吗?
四、完美的人=完美的世界?
也有哲学家认为,哲学、美德、宗教、公民和政治教育是培养完美人的途径。
孔子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他时常把人性的善恶看得很透,主张要把善搞的多多的,要把恶搞的少少的,用善的来压制恶的,用美的来压制丑的,世界就能达到美好。
果然是这样吗?
天下之皆为善者,善矣乎?
我们谈一部电影,奈非的神作,《吾乃母亲》。
电影背景设定在未来,人类因为自身的劣根性,肆无忌惮的内耗,最终把地球玩砸,世界毁灭,人类灭亡。
在一个封闭的基地里,一套AI系统(外化为一个机器人,即母亲)守卫着人类的63000个胚胎,承担着重启世界的任务。
人类如何避免再次毁灭?
答案就在于完美人类的培养。
第一个人类(实际上是第三个)叫APX-03。
理性、坚定、勇敢等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美好品质,她通过AI母亲的教育都拥有了。
通过电影的细节我们可以了解到,APX-03不但跳芭蕾、练歌剧,而且还进行哲学论理上的沉思。
有一个场景讲述的就是APX-03用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发表对“医生困境”看法。
在功利主义的铁锤下,小女孩崇尚着纯粹的理性,深爱着她的机器人母亲。
她讲到,她讨厌成为人类,她要成为机器人。
即便是这样,APX-03依然是不完美的。
她这种善竟然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她没有认识人性到恶。
如何认识人性之恶?
电影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导演像抽丝剥茧一般,一步一步让APX-03去发现“母亲”的隐藏的秘密:APX-02(第二女孩)因为缺陷“被”夭折(这让人想起了遥远时代的斯巴达优生学);千方百计隐藏还有人类存在的事实。
电影最大的彩蛋在于,一切看似漏洞的设计缺陷,都是AI程序的安排。
母亲通过APX-01(第一女孩)、APX-02、APX-03的关系,让APX-03认识到人类的谎言、自私、残暴,也让APX-03最终完成蜕变,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人,这个新世界的母亲。
电影让人心生恐怖的是,当完美的人成为唯一的目的之时,个体的人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
APX-01(第一女孩)为了让APX-03“领略”人性之恶,以她的反抗作为对完美的“献祭”。
电影让人无力的是,AI技术、基因筛选、医学进步、贫富差距......无一不让对完美人类的改造更进一步,也无一不让所有普通的、平凡的、大多数的人感到害怕,完美人类、完美世界即将不需要我们了。
故事应该就此结束了吗?
今天和老婆一起看的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好奇到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原来女主(红衣女孩)是第三个女性胚胎。
佩服导演和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无论是从剧情设计,故事内核,电影画面都无可挑剔,但看完之后,我内心是不舒适的,心中有种惆怅感,悲凉情绪。
细思极恐。
机器人养人和我们人类培育猪、培育鸡有什么区别?
“妈妈”就是选择符合自己期望的生命活下去,不符合就杀掉。。。
这比一言不合就动手更令人恐怖,绝望。
我们养猪留下符合我们心意的-瘦肉多、肥肉少,淘汰不听话和肉质不好的。
养鸡必须快速出笼,要鸡翅饱满的肉鸡,甚至鸡都无法站立。
推荐观看纪录片《食品公司》生命如此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就只是活着?
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能允许存在多样性,所有人必须都活成一样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地足够包容人类,包容生命万物,不论是好人或坏人,是健康或残疾,不论是自私或无私。。。
有容乃大,而影片中的价值观透漏着自私和狭隘,人类因为自私贪婪灭绝了,给AI写的程序是选择有道德的人活下去。。。
多么自私,幸好人类不是造物主。
我的宝宝7个月了,每次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会要求做各种筛查,不做羊水刺穿医生就会关切的问:你不担心孩子畸形么?
你难道不想知道孩子有没有畸形么?
有畸形难道不打掉么?
WHAT?
我的孩子什么样我都爱,我和太太尊重喜爱孩子的一切,孩子什么样我都接受。
做羊水穿刺有流产风险,没有人和机构会承担,只有妈妈和孩子承担这个风险和结果。
如果因为孩子某次不听话,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调皮捣蛋,或者早恋,或者做出不顺心的事情……难道我们都要辱骂他/她是完蛋玩意,笨蛋东西,不是我们的孩子么?
都想毁了重造么?
爱不是包容,妈妈的爱不应该是无私的么?
不知何时起,从不喜欢到慢慢接纳并好奇着一些优质的科幻片。
《吾乃母亲》说的是人类基本灭绝之后,被机器人通过培植方式出现了第一个新人类。
但意外闯入了一个受伤的传统人类后,一切发生了认知的变化和冲突。
它告知她“它们要制造出更好的人类,更聪明、更有道德观念。
它们珍视人类胜过一切。
它们不能袖手旁观,看着人类逐渐屈服于自己,自我毁灭的人性,它们必须要插手…”但是这又超越了她人性基底里的认知范畴,“人性”到底是什么?
到底孰对孰错?
编剧把这个困惑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探索,或许没有答案编剧的问题,会困扰所有的地球人……前不久写过一篇小文,近来很多人共识这个人类经历的是一种编程游戏,我也觉得大概率是这样,但我真的怀疑人类是高维的食品或能量来源,就像所有机器需要动力来源,动物需要食物能源,高维一定有它需要的能源。
而人类的灵魂或许就是它们的补给和可市场化的食品。
而未来智能的极速发展,对人类终极有益与否,真的不是只言片语就是辩述清的。
更好奇的是,人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
是在胚胎成熟降临前还是后才产生的意识呢?
还是无论人工还是将来智能培植的受精卵都会有意识体进入?
还是人工干预后的胚胎注定已经受到了干预,从而悄然改变了人类?
导演是不是对人性有什么误解,一个公认再优秀的人再好的人也可能变成坏人,一个再坏的人也同样会变成好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好坏,或者说对错 好坏 道德 法律都只是人的标准,一个机器人都懂得这些东西了,那它和人有什么区别,一个这么感性的人还拍科幻片,这咋想的,,,,,,,,,,,,,,,,,,,,
人类想用人工智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人工智能用自己理解来控制思维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谁也不能说对方虚伪、冷酷,因为大家都是在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去争取,毕竟仅仅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决定会不会被扔进焚化炉这个答案本身才异常荒谬,当然用问题测试是否是一个最优的人类传承者这个直球的判断确实像机器人想出来的。
人是何等复杂啊,做一件好事的坏人和做一件坏事的好人,我们都不能直接去下定义。
中年女人是测试题也好,是失败的案例也好,她可能是普通人类脑海中一瞬间的邪念,正常也邪恶,所以我们要控制,她(它)不能继续滋生。
Goodbye,daughter。
未来的人类世界由你来创造!
已经触及了新颖的内容却没有深入,而是为了故事转向了悬疑,有些可惜。
我更喜欢影片的前半部分,描述机器人哺育人类的部分,这里面的人机关系会十分有趣,机器人哺育的人类和人类哺育的人类会有什么不同?
会有什么相同?
对自我的种族身份的认同感有会有什么变化?
女主小时候说我,我想当一个机器人,类似的话语,可见影片确实触及到了这部分的内容,但对此没有做更多的更深入的探讨,而是将之留给观众,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了悬疑。
当然,悬疑部分做的想当不错,虽然猜到机器人并非那么无害,但当机器人用平静的语言说出,两种子弹头是一样的时候,确实让我相信了,这里也很有意思,缺少了面部信号和微表情,平静的语言竟然这么有说服力,远比一个神经兮兮的紧张的外来同类更有说服力。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思考是,片中的机器人到底有没有情感?
我觉得未必没有。
最有力的一点是001是在不记事的时候被遗弃给人类抚养的,而不是直接杀死,如果说机器人从那时开始布局就把001当成棋子我是不信的,另一方面,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002是被机器人杀死的,有可能是意外夭折尸体被火化处理,当然,影片最后暗示机器人杀死了001,但那时的001已经是被人类抚养长大的001,而且试图拐走003,当机器人让003离开并在治疗室与001独处时,它表现出了愤怒——当时003不在所以不存在演戏的必要,它真的对001感到愤怒,或许是从这时开始对001彻底失去了感情。
又或许它只对得分达标或是尚未被污染的孩子产生感情。
关于测试,测试是谁设计的?
是机器人吗?
我觉得不是,设计测试题的应该是当初设计机器人的人,因为它说003的测试也是它的测试,测试它作为母亲的能力,而且从档案册来看,测试是按部就班地完备的,而不是心血来潮创作出的。
但001的闯入测试却是机器人设计的,因此就出现了矛盾,优秀的定义到底是设计者的定义还是机器人的定义?
到底谁才该为追杀幸存者负责?
最后,回到影片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人配活着?
在001眼中,那些矿井里被饥饿折磨疯掉同类相食的人是不值得被拯救的,003在得知真相后也同样这么认为,而在机器人眼中,001同样是不值得被拯救的,但在003眼中,哪怕是谎言揭穿的001依然是值得被拯救的,所以机器人培养出的是一个和自己价值观有区别的人类母亲,那么人类母亲又怎么能培养出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孩子呢?
说到底,虽然后天影响很大,但总有一部分劣根性是印在基因里的。
以及,对于一个物种来说,价值观重要还是生存重要?
一场人类灭绝发生了,AI开始了新一代人类养成计划。
不知道是预设,还是AI自己的想法,AI想要培育出有别于旧人类,新一代更高尚的人类。
从外头逃进来的女人的描述里,外头人类生活非常悲惨,生活在矿坑里面,食不果腹甚至以人相食,最后互相残杀......我觉得在本剧发生前,AI已经培育出一批人类了,而结果是悲惨而且失败的。
食物的匮乏也许就是本剧里头AI开始大面积种植的原因,要为下一批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我想这个女人是否是AI对女儿的另一个考验?
让她对人性的黑暗有一个正面的认识最后女儿回来了,承担起这个机构里面培养人类的重任。
Mother机器人退场,但是AI永远注视着她。
但是我觉得前景不容乐观,AI花费了那么久时间,才培育出一个她认为合格的女儿,而那么多胚胎,又能培养出多少呢?
女儿会有那种冷酷的理性,把不合格的都送进焚化炉么?
也许最后,又是一个悲惨的循环,外头是虎视眈眈的武装机器人,冷漠地注视着,着也许就是外面的女人如此痛恨和不信任AI的起因,他们那一批人,最后还是会被AI所消灭。
然后,又开始另一轮轮回么?
再开始培育一批人类来测试?
其实还不错啦,就是离四星还是差点意思
The failure of your species was inevitable.
女主哪里有点像JB……所以开始这一万三千多天就很奇怪,女主怎么看都不到20,原来是三代目
脑洞很像早期的《逃离克隆岛》,但是这部片的立意明显要高出很多,机器人教会一个女孩如何成为母亲的故事,真是用心良苦。
圣母养成记
#2019圣丹斯#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妈可能不是你妈。从概念到制作都不新奇,连主题都没什么深度。出洞之后剧情全面崩塌让人捉急。
谁制造的机器人母亲?后续来部《我是母亲》前传
烂片,装神弄鬼,浪费一大堆篇幅在无意义的桥段上
就算这么培养出来的人类也不会比现在好多少。这帮机器人太单纯了吧。
科幻文艺片。又臭又长洗脑式说教一大堆废话。
科幻片,人类毁灭后的场景,另一种新人类的再造。其实这是又一次的创世纪,是人类的新伊甸园,只不过是由AI来主持的。而新一代的人类,远不同于已经毁灭的人类,更有理性,智力更高,且有更高道德标准。“吾乃母亲”明指的是机器人母亲,暗指的却是女儿,这位诞生于船舱并被精心培养的少女,将成为夏娃,人类的始母。导演似乎没能很好地讲述故事。
若干年后,人类的祖先是机器,造这机器的人是谁?
虽然我不认同一个习得十八般武艺又有无私精神的人就是完美人类,但故事讲的还是很不错的。片子的着眼点是人类的贪婪自私才是毁灭的根源,但是个人觉得,地球生物的宿命就是竞争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身,进化是生存的要求,也是竞争的手段,进化归根结底是冷酷的,只靠圣母(非贬义)的诞生是不够的。
从老鼠到外来者和新生有色人种……整部影片就是一场毕业考……恭喜女主考试通过!一想到人类社会为人父母不用通过资格考核就觉得太可怕了😨
电影的背后思考很深刻,整部电影都是机器人母亲对人类女孩是否具备为人母的能力的测试,一旦具备就将放权。很难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可能是战后的末日荒凉,也可能是上一代女孩繁衍后又自我残杀的景象。机器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任务,话语温暖却没有情感,测试决绝却始终没有伤害过她的女儿。直到她对外面的人类绝望,她会重新开启她的使命…
夏娃培养剧情尚可,但除了结尾反转一下,这不就是“月球式”的弑父转弑母么?剧本一cliche,就不太能理解狠人希拉里为啥要来这儿演个配角了。
从视频号里推荐看来的,看来视频号也不太靠谱。
人类逃不脱繁殖圣母癌,AI养不熟人类白眼狼。
看样子人类已经灭绝很久了,白衣女口中的同伴也都是机器人养的。那几座像工厂一样的山应该都是胚胎基地,白衣女所在的旧基地在一定规模后发生了动乱,机器人撤出导致那群人在基地里都饿死了。机器人吸取经验开始改造地球环境,给想单飞的人提供食物。机器人的表现都很温和,反倒是白衣女一己私欲,一心就想着骗小女生和自己住,回复躲闪没几句话有诚意。
各种科幻机体设定很好,镜头,道具也真的非常用心。这么少的出场角色,演绎如此,真的挺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