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

主演:钮承泽,张钧甯,柯奂如,陈希圣,吴贵椿,连奕琦,蔡信弘,屈中恒,丁宁,王俐人,修杰楷,郑元畅,陈嘉桦,邱毅,蔡康永,徐熙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剧照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2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4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5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3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4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5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6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7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8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19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剧照 NO.20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剧情介绍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一部mocumentary(伪纪录片),受访嘉宾包括台湾立委邱毅,知名艺人蔡康永、小S、Ella等。 因主演台湾新电影《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等被观众认识,执导偶像剧《求婚事务所》、《吐司男之吻》等被观众熟悉的豆子(钮承泽)就“是否幸福”街头随访台湾民众,众人皆摇头,随后他与“哈拉之友”陈希圣(杨德昌《一一》等电影的制片人)、冯家瑞(台湾偶像剧之父)等聊起台湾包括传媒在内的种种混乱现状,认为皆是政治的怪力乱神所致,越讨论越兴奋,拍一部mocumentary的念头蹦了出来。 拍片计划如下:摄影机记录下以施明德作后台的演员拔下立委邱毅的假发、男主角在总统府前自焚、开车直撞总统府等的过程,让观众误以为这些事没经过设计,看会引发怎样的反应。在台湾惹怒民众的陈水扁有被人称作“鸭肉扁”,因为他的名字发音与台北一家位于武昌街与中华路转角处的“鸭肉扁”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午夜的柳枝噬人鲨大战大乌贼降魔十兄妹拖车大叔的一夜惊喜遗弃空之境界林子大了反正我就废天堂镇警局第一季心理心里有个谜利勒哈默尔第一季亢奋第一季牧师神探第七季全球玩家火之通途退役酱狗黑色星期五少林达摩剑正义之刃被遗忘的孩子蝙蝠侠之子哪一天我们会飞猎魂人致命诡计墨西哥绑架丑闻:真戏假做LoveLive!牧羊人:一只犹太狗的故事大敦煌神拳无敌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长篇影评

 1 ) 速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昨天老飘说钮承泽出了片子,我问谁是钮承泽?

就是演《风柜来的人》啊!

我死活想不起来他长什么样子。

看到片子的时候,原来是他啊,谁会忘记这张苦瓜脸呢?我一直有点奇怪,在自己看过的影片中,第一次让我觉得亲近、勇敢、坦诚的片子是台湾片,好象是从《独立时代》开始的,后来陆陆续续出现的片子也一直是台湾片,国外的片子就算了,可能语言和生活背景是天然的屏障,那为什么不是大陆的片子呢?

为什么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就从来没有让我觉得特别亲近,就像和最亲近的人交流,那层隔,那些翻译的层是最少的,有的时候甚至没有,为什么大陆的片子从来就没有那种感觉呢?

即使是贾樟柯的片子,震动归震动,可还是觉得隔了几层,难道仅仅是那些脏话产生的效果?

记得曾经在台湾公司呆过,台湾人的腔调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就在若干年前,还不喜欢台湾话(虽然自己的方言和它很像),拒绝听唱闽南歌曲,直到看了侯孝贤的片子,这种过敏才得以治疗,就像从陈果的片子才开始能“忍受”广东话。

然后到赖声川的戏剧,那像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话。

可能隔着距离,更能从台湾的作品中看清自己,走进自己,不,我固执的认为他们具备那种胆量和能量,把很多东西摊开说的勇气,甚至是一种技巧,当我们“含蓄”多了,到后面就丧失了说实话的能力,即使想说也说不了。

恰巧有一个朋友也在同一天看完这个片子,问她觉得如何?

她说满真实的.我说我的感觉是恐慌。

是的,是恐慌,或者说坐立不安。

当有人说出了你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想做而不敢做或不知道如何做的事情时,自己就会有一种谎言被揭穿的感觉,就像影片的海报,一丝不挂的尴尬。

看的时候,头一个念头是费里尼的《八部半》(做这种对比是不是要谨慎一点?

),同样是现实生活和艺术构思之间的困惑和迷茫,同样是一种蜕变。

这里我们无须比较哪部片子更高明,只是看出发点,看过程。

前一段时间曾被朋友嘲笑说成天陷于自己的小痛苦之中,缺乏大的博爱。

自己也曾一度怀疑过,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自恋,过于夸大所谓的痛苦,过于怜悯自己?

是不是真的要放下这种小痛苦,投身到大之中呢?

直到有一天看到小川绅介说:人们在自己的窄小空间里不停地纵横无尽,一边需要不停地向深处,更深处挖掘。

只有当你向深处挖掘的时候,才会联想到他人,才会获得这种想象力。

如果自己的小痛苦都无法真切地认识,无法深切地体会,那么,那种所谓的大博爱便是一种空洞和虚幻。

但是,沉陷于自己的小痛苦之中,又往往容易陷入另一个陷阱:自恋。

如何区别呢?

坦诚地说,不容易。

或者可以这么说,可能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当你不断和别人说你多喜欢喝某种茶,品尝那个品牌的茶有多么细致,多么与众不同,多么细微的感受时,这更像是自恋,因为我只要说我不喝这个牌子,甚至连茶都不喝,那么你的那些个与众不同便一文不值。

但是,如果你传递的是饥渴,难以忍受的饥渴感,或者是克服那种饥渴感的爽快淋漓,这个你懂,我懂,他也懂。

个中差别和尺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上次看到一个采访节目,采访一个年轻设计师,她说她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每天都是充满爱,和谐和感恩之中。

我对别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意见,但是对她的艺术设计,持怀疑态度,因为处于一贯的“居心不良”,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创作,或者说有力度的东西出来之前,一定是经过了痛苦的蜕变,那种剥层皮之后黑暗和痛苦,才有可能到达某种深度,采出闪闪发光的东西,那种光芒才可能横空出世,才可能照到别人的心里。

就像前面提到的《八部半》,我丝毫不怀疑费里尼当时的困惑在影片中的呈现的真实度。

就像前面那个朋友收到我的消息后,她回说:他(钮承泽)只是说说的。

而我则固执的认为片中呈现出来的困顿不仅仅是说说那么简单,我无法简单说那张苦瓜脸呈现出的痛苦是一种精彩的演技,而是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感同身受,心甘情愿地上当。

私下认为具有文艺倾向或者搞艺术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而且乐于自我挖掘。

一般人说说自己的琐事就算了,他们不,他们是自我剖析,而且不断挑衅世俗,甚至是无视常规的存在,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是“暴露狂”,剖析完毕还不过瘾,一定要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出去。

对于把自己都交出去的人(在某种层度上和佛家的无我有点接近),作为看客,你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

这种剖析包括一些奇思妙想,一些狂妄,一些无所顾忌。

同时,纵观影史,剖析得精彩的成为大家的不在少数。

所以我觉得影片应该从豆子和马麻最后在餐厅的约会开始,谅解,然后一步步地揭开伤疤,很痛,之后却很爽,很亮堂。

对他们来说,需要勇气,把自己交出去之后便能恣意妄为,而那种蜕变的感觉其实是一件很爽的事。

还是后面蔡康永的话在理:反正已经不快乐了,那起码要捞回一点本,就做一个有深度的人就好了。

是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快乐。

就在上次看完《当我们同在一起》,开始倾向于这种“近”的时候,看完维克多.艾里斯《蜂巢的幽灵》和《南方》之后,又觉得这种充满想象和感受空间的距离感应该是更好的。

所以每次被人问起最喜欢的片子时,一开始脑子里会飞快的闪出很多片子,现在,会简单地说:不知道。

因为说出名字后,说不定两个小时之后就会推翻自己原有的一切想法。

就像问一个时刻反省自己的人将来要做什么,他一定会告诉你:不知道。

虽然喜欢这个片子,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其中的不足。

挖掘的不够,看的时候很痛快,但是缺乏一种思辨的深度,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想杨德昌那么猛,但是应该有更多东西可以挖掘的,看第二遍的时候,就感觉一切都太快了,包括其中的痛苦,尤其是最后的解决方式,有点太快的感觉,龟哥的突然死亡(不知道这是伪还是真),有点刻意。

而且最后悟出来的东西,有点浅,有点简单化的去寻求一个答案的嫌疑。

电影只有一百分钟,而我们的日子却有很多个一百分钟。

如果一个人一件事十年之后能够原谅,那么我们是十年之后原谅,还是现在就和解呢?

是时候翻身一跃了。

感觉文字和想法之间的差别又远了,就此打住。

jude_chen2008-9-14 上海

 2 ) 至少, 做到坦诚

这是我最近看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更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台湾电影, 海角7号最近会看,期待还是蛮大的。

最近的心情不是很好,我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可以是隔离的,很多东西, 看到了,听说了,但是不对身边人说,因为听众并不喜欢,我没必要给别人的生活图增嘈音。

可是这些事情让我很悲观,消极。

我常常要给自己鼓励譬如说:It's part of life, be positive, be optimistic, have faith in something. 这种自我安慰已经越来越难有很好的效果。

原来是想看花里胡哨的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一部娱乐片。

可是基本上前面一个多小时,我心里只有悲伤,所有情节都让人痛苦的不得了。

豆导和女友坦白背叛的那段我终于绷不住哭开了。

人生,岂是对错这么简单。

每个人的生活, 有多少沟沟坎坎,多少被逼无奈,要做多少摧毁理想,伤害真爱,违背原则的勾当。

通往好事的途径常常纠缠着对卑鄙的妥协。

而做一个好人,彻头彻尾的好人, 也许只能一事无成,受尽折磨。

人类,悲剧打诞生就开始,不但伤天害理,毁坏自然,赶尽杀绝其他动物,自大愚蠢的以为自己是万物之主。

对自己,也一步步实践着为满足贪婪不择手段,迫不及待加入一拨又一拨无知的乌合之众的活动。

泯灭美好的,滋养邪恶的。

是的,邪恶是人性一部分,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无力的事实

最后10分钟,转折。

涌现例如原谅,例如勇气,例如重新开始等一切明亮温暖的色彩。

对快乐不快乐的阐述也由对外界影响而转为人内心的力量引导。

不要愤怒,不要抱怨,不要绝望,而是要积蓄能量,从容面对万物变幻,以强大的内力撑起笼罩自己的阳光房。

内心的力量,真的可以这么大么?

真的可以让柔软的心刀枪不入么?

这是一部坦诚的电影,正如豆导在片子里反复说到的那样。

我想,至少,我可以做到对自己保持坦诚,不虚妄,不蒙蔽。

 3 ) 内外之别,人我之别。

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小彬问我:“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好多人其实都只是表面风光?

”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点想笑,想了想说:“其实能维持一个表面风光已经不易。

” 她也笑。

就像看完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感受。

假如我站在对方那个位置那个处境里,很有可能,也会做差不多的事(或者犯差不多的错)。

那时候很可能我也会觉得,我要的是原谅,关怀,不是苛责啊。

为什么我压力这么大了你都不能体谅我,还要强求我。

但是,站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即使她(他)也能完全明白这点,都永远别奢求她一定会原谅。

因为她还是在她那个位置上,那个处境里。

她会有不同的决策。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互相理解是很难的。

即使一时理解了,很可能行为上还是根本接受不了。

我们每个人背后拖着的影子,是之前漫长数十年人生,各自沉淀下来的不同性情。

才会有那么多,爱恨情仇。

 4 ) 快乐的问题

今天身体有恙,元气小伤,晚上步行去吃了蒸功夫,那里的煲汤是广东式的,我超喜欢,感觉喝完那热汤后,精力恢复许多。

有个片周末下了没看,于是看看,是台湾的,我对台湾导演、台湾片都是蛮喜欢的,因为很多中国传统的意境都在那些片中有很好的传递,让人动心。

反观大陆电影,能让我欢喜的真的很少,中国人的艺术表达总是写意较多,比如诗歌,简单几个字的组合,却让你心中顿生茫茫大漠、幽林虫鸣;比如国画,白纸黑笔,只是简单的粗细线条,只是墨的浓淡,却让人看到远山近水、江中钓翁。

但大陆罕见有这样的电影导演,能让我体会到传统中国文明带来的一些感觉,李安这个台湾人就蛮厉害,他的家庭三部曲我都很喜欢,很中国,蒋前总统中正先生说得没错,台湾这个小岛,真的承载了中华的正统。

片名叫《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导演是钮承泽,我看片很少关注导演,演员什么的,但这个人我知道的,因为一个叫《征婚启示》的片里,他有出演,很是搞笑的一个人,看他姓氏就很清楚,这个家伙祖上是东北的野蛮人,满州钮祜禄氏。

对了,李安习惯用的郎雄,姓氏看也是东北野蛮人,一口地道的北京腔。

真有意思,连着看了几个外省人的电影,还都是老北京儿。

这个片子拍摄手法很写实,动不动来个摇镜头,还抖一抖,搞得很“记录片”,不过这个故事就是要讲记录片的,说一个导演想拍个反映台湾社会现状等等的“假记录片”,结果遭遇到一连串的麻烦,没资金、自己乱搞被发现、老婆跑了、剧组惨淡到要散伙……一个40岁的男人,有点名气,光华外表下却藏着诸多的无奈与窘迫,用当下较比流行的话说:“活得真累”。

虽然这个主角是个40岁的男人,我在看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发笑,似乎他演绎的角色,模糊能看出一点我自己亦或更多男人的无奈,我的笑也就很复杂,有同情的、有心酸的、有共鸣的、也有无奈的。

所以,虽然这是个电影,但我坚信,这个片80%甚至更多,完全可以算是“记录片”,是经过构思与剪接的记录片。

比如片中人物,我最后看演员表,都TM真人出演啊,甚至他妈,就不知道这个宁宁是不是真是他马子了,要真是,嫉妒呢,那小姑娘蛮好看的,好象年纪还不大。

片头片尾都采访了些人,有可能有事先安排,比如我就看到蔡康永和小S,都是同一个问题,有关快乐的问题。

所以看片过程中,钮祜禄同学的种种遭遇,让我不由地想到一个人——乔达摩·悉达多,中国人叫他佛祖。

乔达摩·悉达多自幼无忧无虑,过着“何不食肉糜”的幸福生活,当他偶然一次碰到穷苦人时,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更多的人并非想他那么幸福快乐,于是他开始为世人寻找“快乐”,于是,他的一次顿悟使他成为了一个延续2000多年的宗教教主。

我不知道钮祜禄同学是否也是想在这个片中表达这个诉求,他肯定不会只是为了肤浅的演绎下台湾娱乐圈的混乱与黑暗,因为我觉得他演得很真实,很出色,所以,我得高看他一点。

快乐是什么?

其实答案简单到妇孺皆知,佛祖也说得很好了。

但为什么世间依然如此多的不快乐?

为什么明明知道答案,却依然放不下?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来这世界走上一遭,或许就是为了证明一下人的愚蠢与可笑吧。

人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的,这些欲望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谁能想象,为了长生不老,中国人却发明了火药接着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争史?

谁能想象,仅仅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英国成就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谁又能想象,伟大的成吉思汗向西远征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抓住羞辱了他的花剌子模的苏丹,结果摩诃末苏丹没被抓到就死了,但速不台的远征军却一直杀到了多瑙河畔,引发了欧洲君主们的集体恐慌。

其实,快乐与不快乐,就是这样互相依赖的,在欲望的驱使下,快乐与不快乐,总是不断变化与升级,不快乐,想快乐,快乐了,想更快乐,结果是更不快乐。

成吉思汗快乐嘛?

他成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帝国,但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子孙将不再拥有他创造的伟大,你说他临死前该是种什么心情?

我想肯定不是满足的,他是还想多活500年的。

仅仅知道“道理”是没用的,关键是对于“道理”的承接方式与态度。

就好象嘴上永远挂着“爱与奉献”的人永远不肯让你看到他背后在做些什么一样,人类更喜欢教徒一样虔诚地接受“信仰”,却行使着另一套世俗的规则。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很可能只是在述说生存之道中的种种情非得已,但透露出的,却是人是否愿意面对真实的自我。

钮祜禄同学最后改头换面,打算重新开始,但他是否真的正视自己了呢?

片中其实没有交代,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回味。

因为这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身处这个纷杂的世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情非得已”。

这个片蛮好,蛮真实,建议大家都看看,别以为娱乐圈的事离自己很远,这个社会,不论什么圈子,都在行使着本质一样的游戏规则,规则就这样,接受不接受,是你的问题。

要么,你重新制定规则,就这样简单。

另外一点,妇女同志们在看片时一定不要对号入座,要相信自己的男人,即使男人有错,只要他是爱你的,你就该接受他,相信他。

但我这样说也白说,女人渴望栓住男人或许就象男人渴望更多女人一样,这样的欲望根本无法克制,呵呵,正以为无法克制,所以,痛苦开始了。

 5 ) 生活没有伪记录

在线看这部电影的地址,画面很清晰哦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5MTU3ODA=.html台湾导演,能有钮承泽这样不遵循常理的“悟空”,他们的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电影前半段,感觉都是在哈拉。

拉赞助、上酒店、吵架、拽掉立委假发的闹剧。

你会感觉这像一部柔和版的jackass,无非是看完乐一乐的快餐,不会给人什么太多的印象与回忆。

可是随着剧情的进展,演员们也越演越像真实的自我。

当内心深入那些隐匿却真实的痛苦逐渐被挖掘被呈现的时候,观众又怎能不为此动容。

任何真实情感的表露都会打动人心不是么。

豆子为电影投资处处低三下四、陪人去酒店,让人真实的感觉到了电影拍摄的不易和辛酸;豆子喝多后回家,轻轻的摘下女友的眼镜,为她盖盖被子,让人真实的感动;豆子的黑社会朋友跟他说,该下跪就下跪,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该牺牲。

是啊,无论朋友在其他人眼里是什么,可是朋友之间却总是这样坦荡荡的不是么;豆子的空虚寂寞让他去找了其他女人只是为了发生关系,让人痛恨,但是,也让人怜悯他的寂寞和孤独;豆子跟女友坦诚一切事情的瞬间,我也会紧张,我也会担心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孤独无助的豆子趴在妈妈怀里痛哭的时候,那一声声真的都哭的让人撕心裂肺。

最后,总是想掌控一切的豆导终于意识到这种言不由衷的表述毫无意义而且也不能打动任何人,只有真实的爱、真实的痛、真实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剧情该就此收尾了吧。

结局无外乎是洗心革面的豆导从此踏踏实实生活、修身养性,导演事业一帆风顺。

可是这样的结局并不生活也并不真实。

最后一幕,投资商在酒店告诉豆导,吸一管一百万,呵呵,呵呵,这或许就是真实的生活吧。

那些欢乐和温暖总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我们才想要珍惜;那些痛苦和挫折总是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重重的一击。

何去何从。

影片后来蔡康永说,痛苦的事情总是不可避免的,想太多事情,在乎太多事情,痛苦也就越多,既然自己不能放下,不能释怀,那就做个有深度的痛苦的人吧。

幸福的时刻请珍惜,痛苦也请踏踏实实的去感受吧。

 6 ) 现实很无奈

情非得已是个好名字。

最后一幕,是豆导在美女和麻药面前的无奈表情,没有进一步的表现下去。

不过,依照电影的名字,他是一定会重蹈于这个声色犬马的生存之道。

崩溃后觉悟的人物被迫再走上同一条路,我觉得,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基调。

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多么的无奈。

电影尚且如此,现实就更不说了。

所以,当你是一个看破了的导演的话,不如大大的玩一把。

把那些不应该有的,看不过眼的通通调侃一遍,也不枉投资了。

就用伪纪录片来讲一个伪纪录片的故事,就用真名,就说潜规则,顺带把自己的靠山(辅导金)也嘲讽一番。

是部好电影,钮导成功了。

我之前还以为是搞笑爱情片来着。

这种片子,内地是不会有的。

我们还有个“严肃”的电影局呢,虽然我们有着更多的可以用来调侃的事。

随便一捞都有十部电影的份。

不过,暂时我们是看不到了,只好希望我儿子可以看到。

你看台湾综艺那些赤裸裸的搞笑的时候,你还真不能乱骂人家肤浅。

人家那是有直接说真话的权利。

不像我们只能拐着弯来骂人,这方面冯小刚是专家。

可是,大家都是憋出来的。

从这方面看,台湾电影还有救,哪怕没有大师。

 7 ) 一般不推荐,很少给满分

首先,这个力荐一定有人觉得很扯.因为纽承泽这个人就没有多少人喜欢,开场就一连串的"你妈的"让偶像剧那点梦幻都泡沫了.而后"伪记录"的方式又难逃心机重的批评.电影里有句话"纽承泽的电影,哪一部不是纽承泽主演"这个导演太自我主张了.坏脾气,心机重,自大狂,估计这个人是个大滥人,摆在生活中,人人避之.可是,一切想来,若不是愤青,哪来的抱怨,若没有理想,哪里有挫折.我喜欢真实的东西.哪怕抛开电影的外衣传达出来的不怎么美的真实,都是可贵的.

 8 ) 一部可以学习“反身指代性”的电影 也有借口的嫌疑

2009年看了一些关于电影理论的书了解了一个 电影后期的趋势 —— 迈向“反身指代”这个词,在文学里是有的,意思是。。。。

举个例子“比如说“死”,在“他死了”中词义是失去生命,在“他做事很死”是不灵活的意思,在“这是死胡同”中是没有出路的意思。

而在“死是一个动词”、“我不喜欢用死这个词”中,就没有涉及到词义问题,就属于词的反身用法,指代的是词自身。

”而电影的反身指代性是什么呢。。。

看这部电影 就像一个特别具体 特别亲切的例子,当然关于台湾时局也许我们还有些生疏。

反身指代性 其实 是一种反思。。

就是 将电影的镜头对准电影本身,而所谓的电影本身。。

可以是 钮承泽导演个人的情非得已的事业和生活,可以是拍制电影本身的恶劣环境,也可以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引起的大家一起精神肉体分裂吧……早先在欧美艺术电影中 出现的这个趋势呢,其实是在对纪录片的反思,也就是影片开头所谓的“伪纪录片”。。

在关注了太多的外界事物以后,人们开始反思 电影的真实,“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就像片子里宁宁痛苦的疑问。

纪录片 用剧本拍 当然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那不用剧本拍的直接电影呢?

依然无法摆脱 导演 摄像 剪辑 的主观性啊。

再来,纪录片试图在生活中捕捉,又是不是在捕风捉影呢?

用故事片的方式讲述真实又能信多少?

问题一大堆。。

但总体上,就是为了反映观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并且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另一些观者深信罢了。。

钮承泽先生,以“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作为引子,拖出一大堆烦恼和问题,直白的表现着他的不快乐,和想要得到快乐。。。

于是,他也开始反省,改过自新,做了一切自己可以做的改变,企图用一种神圣的精神获得救赎,找到真我啦。

从把台湾社会,台湾娱乐圈,台湾电影的状况热络展现以后,又进一步把自己也丢上了手术台,自己解剖自己给我们看。

看到有人说他太爱现了,本来做这样的反身性动作,就得要敢啊。。

不爱现又怎么给我们看呢。。

只是最后 他那一声呐喊。。。

那一片“情非得已”的卡通字幕,外加那首耳熟能详的“情非得已”。

当然 还有 他最后那献给“妈妈和马麻”,不得不让我心生,难道这只是导演在用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给自己做一个巨大的解释吗?

并以此证明,,我如果堕落了,我如果又喝酒了,我如果又泡妞了,我如果又车震了,我如果又找妈要钱了,都不是我的问题哟。。。。

是不是有点逃避的嫌疑呢?

呵呵。。。

当然 人逃不脱环境的禁锢,但抱怨永远没得用吧, 钮导的努力 值得肯定,值得了解,也让我如此这般进行了学习。。

以上内容 纯属个人看法,,求同存异:)

 9 ) 成也孙子,败也孙子。

几乎从来不看台湾偶像剧的我,这下恐怕要永远记住钮承泽了。

这位“豆导”演的实在太逼真,即使能够感受到摄象机随时切换的镜头,以及几位演员彼此过戏的成分,我仍然觉得这部伪记录片里的真诚无时不刻地在打动着我。

当然,开始时只是觉得痛快。

想拍一部电影的不容易和圈子里的人之不靠谱,我听到的和我见到的,几乎都和“豆导”呈现的如出一辙。

这恐怕也是他在电影里要表现的,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实说白了,只是发生的人物和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而那些事件,恐怕没有一个是虚构的。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很真诚。

屌,操,干是口头禅,但是并不浮夸,一点都不。

想要在圈子里混下去,夜店,K粉,召妓这是家常便饭,所谓应酬和逢场作戏,还要回家教育老婆这是工作。

不然咧?

跟投资方死磕,跟拉皮条的一样让女演员去陪投资人吃饭,然后砸十几万陪着吃喝玩乐最后不过才收回一百万,一百万新台币,才二十万人民币,刚够拍个屁阿。

你看,开始的时候我看着钮承泽一付雄心壮志H到不行滔滔不绝讨论剧本的样子,就想起了我认识的某位不知名男导演,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翻版。

都对电影有着无限的梦想和热爱,都想用犀利的视角讲述一个另类的故事,但是用电影里面找投资的胖子的一句话说:要是找钱那么好找,我自己都当导演拍十部了!

所以,不是没有好导演好剧本,只是好导演好剧本,也未必有人愿意给出钱。

这年头,钱是大爷啊。

等再转回感情,又是一个敏感。

娱乐圈里演员和导演上上床就如同随便来家里串个门吃顿便饭,相处的好了没准儿回头还能亲亲热热若无其事地当好朋友。

所以发生“车震”这样的事情,“导演在车里给演员讲戏”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实在很搞笑,你看,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就貌似有导演半夜在酒店房间给女演员致电所说的一样:来我房里,我要给你讲讲戏。。。

基本上,这句话现在都已经被情人们用来做前戏时互相挑逗的用语了,现在连上坟都不能烧报纸了,还能骗得了谁呢。

张均宁和钮承泽之间的戏做的很足。

两个人都演的好,之间的那种张力表现的很到位,简直都让我以为他们两个真的是一对恋人,真的一起有过这样的经历。

可是又觉得如果真的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再面对的时候重新回忆是一种残忍,并且不可能再将那样的痛苦展现出来一次。

钮承泽成功的将“豆导”的那种无奈表现的很淋漓,内心其实不想但又没办法 ,坏的其实不是我的本质,坏的是我做人不够坚定,控制不了自己。

最无语的是他与张均宁最好的朋友上床,那么顺其自然就上了,简直不可原谅。

女人很怕一个男人在身体上没有原则,轻易就动摇,说做就跟别人做了。

因为你知道他就是那样的人,他的内心真的爱你,但就是身体不听话,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寂寞无聊的时候,苦闷彷徨的时候,就又禁不住跟别人去开房。

男人最怕女人投怀送抱,略有姿色的女人只要撒娇发嗲顺势一倚,瞬间就缴械。

爱上豆导这样的男人其实是一种不幸,因为你恨他,却又没有办法真的怪他,因为你懂他。

因此更加委屈。

片子里张均宁号啕大哭的时候,我看到眼泪掉下来,因为能感受到那种痛心,他们之间的那种痛是每个真正经历过恋爱的男女都能体会到的吧,简直整个心都碎掉,打也不会解气,只想让对方赶快消失掉,然后哭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之前他们互相指责对方传绯闻的时候,让我想到演艺圈的男女恋人之所以不能长久,可能真的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比较混乱,而他们本身又是太随性的人。

看到快结尾的时候,仿佛一切风云突变乾坤逆转,男主人公大彻大悟放下人生“贪嗔痴”种种业念,回归本我,进入心灵修行的至高境界。

我还在暗暗揣测,这片子最后莫非竟也回归一个当下十分流行的“灵修”主题,怎么就这么光明正义充满温暖的光芒?

莫非结局也许有个意想不到的反转?

结尾的时候,本来已经淡然一切的豆导,又一次被推到了KTV的房间,面对群魔乱舞张牙舞爪的小姐,还有笑得狰狞的投资方。

为了给公司补税,他再一次面对“情非得已”的状况,投资方说:K粉还是不K,K就有几百万的赞助,不K就没有,你自己选。

靠,看到这里,我真就想说:大哥,你还真贱,咱就不能不拍电影了么。

干什么不好非想拍电影,这年头,电影是人拍的么?

干什么不好非想当导演,这年头,导演是人干的么?

干什么不好非要做演员,这年头,演员仍然还是下三滥。

混不出来的都是孙子,混出来的都装孙子……你说到底有啥想不开,干什么不好非要混演艺圈……下次要是再有人说我就跟他急,你才是演艺圈的呢,你们全家都混演艺圈。

 10 ) 我不是要温柔,我只是不会更好的表达

我不是要温柔,我只是希望你在我的世界里,我在你的世界里,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同步感受外部世界与彼此内心,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因为我在这个世上孤立无依,因为你和我在一起。

如果我表达得不正确,请帮助我,和我一起探求更好的方式,不要用对抗的方式,不要回我以冷漠,因为不管社会与你怎么要求我,我的心原本那么脆弱。

我有我丰富的精神星空,我有我的梦想,我想把它献给你,我想我们一起分享。

如果我的理想碰了壁,我想我还有你,我想光灿灿的舞台与掌声,都比不上你的千金一笑,你就是我最纯真不为岁月染尘的精神圣地,你就是比理想更重大的人生意义。

你之于我,就是这样。

是的,我想要温柔,因为我也想给人温柔,因为不能给你温柔,会让我憋闷压抑,会让我崩溃到悬崖边缘,会让我奄奄一息。

索要温情的两种方式:小鸟依人和歇斯底里,也许在你这里都是错误的,可是在你冷漠的面孔下,我已不会别的。

如果你能以温柔怜惜的眼神给我鼓励,也许我不必走那么弯路,也许我们总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你来到我身边,是上天的赐予,我们都应该努力珍惜。

因为,我情非得已。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短评

搞笑的心态来看的,猥琐的钮承泽,嚎~

5分钟前
  • chanhalo
  • 还行

钮承泽的自传,现实里他也因性侵判刑

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screw you

11分钟前
  • +
  • 很差

略为失望,按照电影里面那部伪纪录片打算拍摄的形式及内容去进行拍摄会更有趣,现在只集中于废柴导演的轨迹,偶尔散落一些对台湾社会的吐槽,有点不够看。

15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把自己拍得那么帅~!!

20分钟前
  • 心阅
  • 还行

拍电影是如此艰难苦涩。

22分钟前
  • 胖胖
  • 还行

不装不装,我喜欢豆导,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他的偶像剧。看这片需要一定的宝岛综艺功力。《情非得已》简直可以乱真,所以艋舺。。。

26分钟前
  • 米开朗鸡肋
  • 力荐

這分數灌水的吧~

30分钟前
  • 豪豬拉麵一番
  • 很差

伪纪录片的逼真程度直超纪录片。一个向生活不断撒娇的人只会把人生搞成一团糟。撒娇的借口真的可以很多,事业压力吖、一时糊涂吖、情非得以吖、或者寻找原生家庭的伤痕与罪咎,小时被妈抱少了吖……借口只要想找,总会有的。只有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不快乐的那天,快乐才会来。

3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就是可以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在乎的越少越快乐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男生大多都不太在乎爱。所以他们很少会为感情而痛不欲生。他们痛的是那些得不到的。这其实是豆导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陈词。预示着虽然后半生在变好。人生却始终逃不开社会潜规则。

34分钟前
  • Shelia :)
  • 还行

奇葩!!!绝对台湾电影的奇葩!!!钮承泽太牛X了!

37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zI2ODg=.html

40分钟前
  • 蕾蕾
  • 还行

扭承泽完全是装B的代表。。。。

44分钟前
  • 北落師門Hiruma
  • 还行

实在是一部很厉害的处女作长片,对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有精准的观察和提炼。指涉电影创作本身,但完全没有沉溺的迷影元素,非常大胆地揭露娱乐圈乱象且走出老生常谈,直面切肤的情感障碍和生存困境。多机位切换暗示并非伪纪录片,只是借用纪录片手法。创作者在展现真诚之余,也展现出高超的编剧技巧。叙事极其流畅,辅以真实的演绎与设定,剪辑时有意味深长之笔。难得的是故事的发展一直在掌控之中,而它与现实的呼应(尤其是豆导近期性侵新闻)则为文本又添一层况味。“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于是“你快乐吗?”成为一句无解的提问,电影内外皆是如此。

4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看到中间很像杨德昌,就是有点烂尾。喜欢看这种台湾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他们从头到尾一直飙脏话,令人叹为观止。

51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也许钮承泽的经历,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某些点,总能引起共鸣。虽然豆导的演技真的很不怎样,但是本片真的是部佳片。

56分钟前
  • 秋不二
  • 推荐

镜头有够晃的

57分钟前
  • 奥田川
  • 较差

为作新诗强说愁

1小时前
  • 隐二
  • 较差

个人情结超严重。

1小时前
  • 萝拉
  • 还行

太文艺了,看不懂

1小时前
  • 渡鸦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