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美国谈宗教信仰的电影《上帝未死1-3》,虽然不是教徒,不会为宗教狂热,但是还是觉得这部系列影片很有意思,有的地方也很有感触,特别是第二部。
女主角历史老师葛蕾丝因为在课堂上回答了一个学生关于马丁路德金和耶稣思想的相通之处,但葛蕾丝是在课堂上把圣经里关于耶稣的记录给复述出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在课堂进行了传教灌输?
老师和学校方面都不相让,一场官司就这么开始了。
控方认为身为老师的葛蕾丝这样回答是利用课堂时间传教,把宗教带进课堂,引导操纵了学生思想,破坏了学校不在政治和宗教上站队的规矩,影响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影响多数人权益,从而引起学生和家长抗议,甚至被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y Union,ACLU)告上法院。
控方律师在法庭证明耶稣并不存在“我们要向世界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上帝已死。
”但辩方律师最终帮助女主葛蕾丝胜诉,让陪审团相信“上帝没死”,信仰在基督信众心中。
电影引发一个问题,学校该做什么?
老师该说什么?
李克、沈燕《蔡元培传》中关于《国民党的“党化”教育的历史》一章上也有类似情形:“蔡元培“教育独立”的主张与国民党政府的“党化教育”政策也越来越格格不入。
“党化教育”,曾被国民党在所谓“训政”时期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党化教育,在狭义上指执政党在学校推行自身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教育,甚至在学校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即教育的党化。
广义上指将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推广到社会的教育。
”……1929年,胡适在中国公学的演讲中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可以否认上帝的存在,但不能批评孙中山。
我们可以不上教堂守礼拜,但不能不读总理遗嘱,也不能不参加每周孙中山的纪念周。
”回到电影关于上帝是否存在这个缠绕世人与哲学家千载的难题,看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怎样“归谬法”来证明上帝的不存在。
大前提:上帝若存在的话,就一定既是全能的,又是慈爱的。
他是全能的,所以他有能力消灭现世的苦难;他是慈爱的,所以他一定愿意消灭现世的苦难。
小前提:但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苦难。
因此,要么上帝不是全能的,所以没有能力消灭现世的苦难;要么上帝不是慈爱的,所以不愿意消灭现世的苦难。
可是,这都与大前提冲突。
结论:因此,上帝是不存在的。
显而易见,教授的逻辑与观点和伊壁鸠鲁一脉相承。
神义论则试图解答这个难题。
伊壁鸠鲁和教授的“苦难反证法”看似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实际上,在他们的前提中已经预设了信仰的现世功利性,因此规定:上帝须为现世苦难负责。
这一点正是许多哲人、作家反基督教的实质所在,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未信者抗拒上帝的主要理由,以及信仰者面对苦难时的莫大困惑。
电影中不少台词也很有意思,如:——若我们坐视不管、随波逐流,那今天的压力,就会成为明日的逼迫。
——如果准备坚持认为基督徒信仰的权利要从属于所有其他的权利,那就不是权利了(Somebody is always going to be offended. Two thousand years of human history proves that. )。
总有人会(因为别人的信仰而感到自己)被冒犯,2000年的人类历史一直证明了这点。
本来以为片子想表达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看完才觉得上当,就是宗教说教,所有异教徒或者无神论者都信上帝就对了。
还有让一个穆斯林去改信上帝本来就是一件对穆斯林信众极其侮辱的事情,连我这种唯物主义者都能看出其中关于基督教的常识漏洞百出,想要说教先要自己深入了解吧。
穆斯林改信其他教派意味他要跟家庭宗族断绝一切关系,教授给撞了不马上叫救援反而感激上帝把他收了那幕真是笑死我,也就在美帝这种基督教本位国家才能拍这种片。
快点信上帝吧,不然会给车撞,快点信上帝吧,不然撞死了是上不了天堂的。
没看过的还是别看了,浪费时间,差评!
音乐🎵真的很不错,情节安排的很紧凑,被主人公的勇敢和天父的良善所打动。
坚定了自己信仰基督的信心。
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相信,天父对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美好计划的。
只是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这一份带着礼物的生命,任凭撒旦的折磨。
但是天父依旧是爱我们的。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懂得领受和交托,信任天父,虽然我也是刚刚才开始学会,不过内心的喜悦推动着我来这里分享自己的喜悦。
对于教授的死,我看到一些朋友觉得这个情节不好,可是转个角度想一想,天父给他机会悔改,他一去天堂不就可以和日思夜想的母亲团聚了吗?
我感受到了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也是,只是被痛苦蒙蔽了双眼,甚至自己的灵魂。
所以无论教授如何怨恨上帝,上帝还是愿意怜悯他,爱他。
电影总归是虚构的反应现实生活,一点bug没有有些不太可能,或许情节的问题我们不必细揪,去感受它带给我们心灵这一刻的美好的,奇妙的,甚至未曾有过的感受才是重要的吧😊
2个字:呵呵!
美国虽然说是民主自由,信仰自由,不过能拍得出这种烂片我也是醉了!
JOSh就是挣着双眼说瞎话,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几个反驳上帝没死的观点也纯属扯淡。
教授只是刚好有那一段关于上帝的伤心过往,导致教授恨所谓的“上帝”而已,对于一般的无神论者来说,所谓的“上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子虚乌有,我看那么JOSH怎么辩论赢,SB。
几个梗也是醉了:1)中国学生居然还被JOSH的扯淡所征服了,还是个大学僧,还是个出国的大学僧,他老爸真得气死。
顺便黑了一把中国人,这样的大学僧回国肯定大有作为我就呵呵;2)牧师汽车几次都开不动,是个正常人也会去查查汽车什么原因吧。
而且还是3次!
然后第4次说几句傻话祈祷下就能发动了,,这梗烂的我实在无语。
呵呵!
3)教授居然被车撞死了,居然被撞死了,被撞死了。。。
(因为很狗血所以要说3次),这个梗烂地我整个人都凌乱了都不好了被车撞了,要么立刻送医院,要么尽量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动作,安静等急救车来,运气好的话旁人能提供些正确的紧急救助措施是最好不过了。
知道了教授是无神论者后,牧师还不断地跟教授扯淡,说些有的没有,教授还得回你话,不知道教授此时很痛苦吗!?
...多大仇啊牧师先生。
题外话:对于美利坚,果然只有一些特效片啊惊悚片啊能看...其他的还是看中国棒子日本泰国等就算了。。。
去掉头去掉尾,这个烂片也至少浪费我了人生宝贵的110分钟,有点想说脏话!
@#¥%……&()。。。
标题是敲完评价再斟酌的,即代表了我的信仰自由,也表达着我对这个电影的简短评价,不喜请随意喷不谢。
想起了一个见证,911那天,一个基督徒为将要出远门的妻子作了出行平安的祷告,结果刚一出门车就坏了,误了航班,而那个航班恰好就是出事的,得知出事后,基督徒的父亲(非基督徒)决定参与救援,但不幸牺牲,这让基督徒很费解,不明白,知道3年后,一男子携妻儿来到基督徒的家中,问道:“你是不是的儿子?
”随后说道:“我很感谢他冒着生命危险地救出了我当时还怀着孕的妻子,我的妻子是一名基督徒,她在你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他传了福音,你的父亲作了决志祷告。
”神的安排果然奇妙这电影的结局绝对不是不信基督的人就很惨。
将《上帝未死》与《天堂真的存在》放在一起看,感觉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因为它们都是讲有关福音的故事,有强烈的基督色彩。
《上帝未死》讲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开学之初,哲学课上老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签署一份承认“上帝已死”的声明,才能完成学业,否则将不予及格。
当其他同学都签署了声明,等着开课的时候,心怀信仰的学生Ward Wheaton却无法接受教授的观点,拒绝签署。
并与教授对垒,于是教授给他三节课的时间,在之后每节课的后20分钟交给Wheaton,由他向大家证明上帝是存在的。
其实,这是一个非匀衡对赌,一场讲台上的教授与台下的学生之间的争论,一场达尔文与耶稣之间的辩驳。
哲学与宗教之间的辩论,就如同鸡同鸭讲,本就很难扯出什么对与非来。
就像有关中医是否伪科学的争论,一方用自然科学的方式辩论,另一方则运用哲学与玄学的方式回应,双方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自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同赛跑,双方必须在同一个起点线上,才能比出输赢来。
《上帝未死》本身的宗教宣传意识就很强烈,那么看片的过程,就是看看起来强势的教授是如何输掉的。
而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见证奇迹的过程。
说到宗教的意义,粗略地区看一下那些有信仰的人,大抵可以发现他们的身上似乎很不经意地就流溢着一种宁静与安详的神采,它与军人身上的英武之气文人的儒雅之气官员的威严之气大致相当,因为信仰而让自己变得平和很多,因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而一旦形成了这种气质,行为处事也都变得柔和圆润起来。
重要的是,有信仰者,做人做事的底线往往会高一些,所以很少看到忠实的信徒会犯罪。
当然,宗教极端分子已经走上了另外一种不归路,需要分别开来。
说远一点。
中国非宗教国家,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这本来谈不上什么好,也谈不上有什么坏,但是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变动,使得许多人的思想转寰没有跟得上,于是一些性格暴戾的习性就暴露了出来,反映在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道德沦丧的事,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下,宗教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因为有信仰的人,首先心中有所敬畏,于是在行为处事上底线会高一些,不会放的那么开;其次有信仰的人心中早就有归依感,也不会轻易收到社会变动的影响,不像无信仰者,很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来,进而将自己的恐惧感发泄出来,报复于社会之上,当针尖遇上麦芒时,摩擦就会发生;或者,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一心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一切,那些利己不利人的事就被做了出来。
于是,一边喝着毒牛奶,一边向社会直接排剧毒的污染物的行为就发生了。
而社会则是一个大的环境,就像一块公地,当人人只索取不付出时,就形成了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使得所有人的利益都收到损害。
当今的中国社会,不幸正处于这样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与人们普遍缺少信仰,缺乏敬畏有关系。
当然,他们这样做与法治的不健全,违法成本比较低也有关。
公私两论,都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大量道德沦丧的事情发生,整个社会都感到缺乏安全感,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紊乱。
于是,党与政府才将“和谐社会”当成目标,将安居乐业当成“中国梦”。
反向看,将原本该有的常态社会当成追求目标,其实也是一种悲哀,你很难看到北欧的福利国家会去追求“和谐”,这可以看出现在的社会已经其实足够乱了。
缺什么补什么,本来是治病救人的方式,被用来救治社会,道理是想通的。
当然,你不能说现在的人大多就是坏人,当今的社会就比以前的就坏,并且因为今天的社会出现了问题,就将眼光瞄向了改革开放前,认为那个时代人人平等,大家都过得贫困而安乐,没有贪污腐败,现在要向过去看齐,这个观点最要不得。
其实,任何社会都有好有坏,现在有现在的不好,过去的也有着自己的不堪。
对于当前,我们的社会病了,就像面对一个身患重症的病人,你不去给他精准医治,却告诉他,看你没病之前多好,那时候多健康,还是回到过去吧,云云,这于治病一点作用也没有。
如果真有一剂猛药的话,让他恢复到没有生病之前的样子,他就一定幸福了吗?
每个人,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苦恼,即便回到过去,在那个时代也会有他的苦恼,要不然他怎么会发展成为了一个病人呢?
健康人有健康人的苦恼,不能因为生病了就忘了健康时的苦恼。
当然,这个扯的有点远了。
心存敬畏,做事有原则,社会就会好一点,也会和谐一点。
这种敬畏,不一定非要是宗教,也可能是其他的社会准则,像宗族社会、乡绅社会也会有一套让人心存敬畏的法度,也能够使社会运行的很好。
只是,我们将传统的宗族社会、乡绅社会打破后,短暂替代的毛主义的个人崇拜也消失之后,却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法则,陈旧的政治说教,连负责宣传的人自己都不信了,还指望能说服教育到谁呢。
所以,我们的社会陷入无原则无敬畏的混乱之中,当政者要承担不小的责任。
不过,今天要说的主题与当政者关系不大,也就不多展开。
其实,要说心存敬畏,大多人还是存有潜在需求的。
像很多年轻人,潜意识里就将爱情当成了一种信仰,为此而不顾一切。
还有更多人的,往往将旅游的目的地定为去西藏或者香格里拉,不就是为了心目中预期的纯净嘛,就像为了爱情愿意去普罗斯旺去一趟一样。
在这些旅游者心中,香格里拉与西藏,最好还保持着一种原始社会的状态,那里的人都对神灵敬畏有加,对待来客豪爽大方,人与人之间生活不设防,平静而祥和,自己来到后,能够感受到一种悸动,被感到稀里哗啦,然后在回到城市,念念不忘,将灵魂的一部分留在那些神圣的地方。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幻想。
但它还是道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一些想法,就是他们原本没有信仰,但还是希望被感动,希望内心留有一小块干净的地方,以安放不安的灵魂。
在这种情况,你可以觉得他们很幼稚,但你要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那一小块干净的地方,就是给自己留下的心怀敬畏之处。
本来要说说《上帝未死》这部片子的,结果扯的越来越远了。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尽管没有信仰,但他们还是愿意有所敬畏,只是缺乏一点引导罢了。
而旅游可能会达到部分预期,但很多时候带给自己的是失望。
因为那种心怀敬畏的预期,其实是很高的,而旅游的目的地却未必就那么纯洁那么美好,那里同样存在着污垢与龌龊,即便是宗教内部,也存在着纷争与不堪,并非你想象中的那般天真烂漫。
有时候,多看看几本书,多看几部有意思的电影,也可能会达到同样的目的。
杨绛说,你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你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
空虚是一种病,填满它,可以是信仰,也可以是知识。
而上面所说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往往来源于社会的空虚。
同样,填满这种空虚,信仰是方法之一。
当然,在《上帝未死》看来,填补空虚的最大的方式就是信仰。
片中,它以原本的华人、穆斯林信徒等异教徒都归信于基督而告终,而且充分展示了基督的伟大之处。
就这也并非说《上帝未死》有多好,实际上,它拍摄的过于形式化,而且冲突感不够强,远非一部完美的电影。
其中,信教者一方,都是善良和蔼的,都生活在美好之中,而不信教者,则要么感情不睦,要么家庭关不和,要么死于非命,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这种截然两样的分法,就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主观性过于强烈,说教气息也过于浓烈,都阻碍了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佳作。
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信教者的内心世界,然后再反观自己,这样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有所归依的线索。
实际上,我作为一名正式皈依了的佛教徒,连续看宣传基督教(天主教)的片子,而未觉得有何不可,反倒是从中看到心有信仰者内心的坚定,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要求,让我感动,也从中看到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有信仰,心有敬畏,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或者是伊斯兰教,在内核上都存在着相通之处。
最后,我讲一下我是如何皈依的,以作为补充。
本来,我觉得皈依佛门是一种消极的避世,而我在尘世间还需要挣钱养活家人,也想要写一些一直想要写出的书,太多的牵挂,远未到可以放下的地步,可以皈依,但远还不是时候。
不过,两年前,妻子突然有一种冲动,一心想要皈依,而且意志坚定。
为了她,从北京到阿坝州,我义不容辞了。
最后,当她跪倒了上师跟前,我也跪在了边上,还只是陪同。
上师遵照仪轨为她做了皈依仪式。
罢了,上师又将眼光向我射来。
正疑惑间,上师已再循仪轨,来度我皈依了。
只见那侍者还阻挡了一下,上师很不客气将其挥到了一边。
原本,我们不懂藏语,上师不说普通话,必须侍者来做翻译,大概她以为上师领会错了。
但上师还是不由分说就引我入了法门。
那一刻,我暗忖我的时间难道也到了吗?
我本无意,但能遇上师,本来机缘就无多,既然上师主动为我,那就皈依吧。
小叹一口气,有那么一点不甘,但还是就此叩开了佛法的大门,正式成为了佛门弟子。
我的上师,法号阿旺吉美多吉仁波切,是为觉囊派第四十七代法王、第八世藏哇活佛。
Son: You prayed and believed your whole life. Never done anything wrong. And here you are. You are the nicest person I know and I’m the meanest. You have dementia and my life is perfect. Explain that to me.Mom: Sometimes the devil allows people to live a life free of trouble cause he doesn’t want them turning to God. Your sin is like a jail cell, except it’s all nice and comfy, and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ny need to leave. The door’s wide open until one day, time runs out. The cell door slams shut and suddenly, it’s too late.
It is not easy, but is simple.除了捍卫真理,我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罪。
教授。
我在第一眼看到那位哲学系教授说话的样子,我就已经感同身受了他身上流露出来的苦毒。
苦毒,仿佛一种气息从他身上流出。
高傲的眼,伟人式的信仰,如蜜的舌头流出谎言,难以饶恕的骄傲,令他的灵魂卑微枯竭,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那个藏在老鼠身体里的精灵一样。
这世上的知识和智慧也会迷惑人的眼,你真以为祂不存在吗?
牧师。
“圣经上如此说……”,言语之外别无力量,你是信还是不信?
对生活的抱怨失望,让你难以相信祂美好的旨意。
口里所传讲的,你生命是否真的依靠祂,还是在信与不信的边缘挣扎,一般告诉自己祂会与你同在;一边又安慰自己,这么想好像有点可笑。
你不应该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认定祂吗?
女学生。
你期望从他身上得到你今生的满足,是的,他有智慧,他口里尽都是伟大先哲的理论。
你以为那是真智慧,你被这知识迷倒。
被他身上看似是绅士的气质迷倒,跟从了他。
殊不知,在利益、声誉和真爱面前,他勉强中选择了前者。
你的梦终于落空。
是呀,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记者。
总以为每日的清晨醒来会有一个充实且美丽的一天容你度过。
总以为靠着自己的力量和拼搏就可以掌握明天。
在苦难面前,你是如此脆弱。
属世的爱情掺杂了太多东西,当你的价值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的时候,你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就像扔一件旧衣服一样。
然而,祂愿意在任何时候都接纳你,拥抱你,因你是祂的爱子,祂的小羊。
成功男。
眼目不以钱财为满足,所有真挚的情感仿佛都可以被金钱所量化,我的爱情值几万?
我的母亲值几万?
我的项目值几亿?
依靠着虚无的钱财,便可以获得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那万国的荣华都被你给享用了。
是啊,祂定意让你的钱财增多,让你被世俗的成功所辖制。
惠顿。
我的心虽然有过挣扎,但是我倚靠你的真智慧,虽然我无法回答那些隐秘的事或者尚未被揭晓的事,但是我的信心让我看到你的真实。
历史的进程岂不由你来掌管吗?
这知识的揭晓过程岂不也由你的意愿所为吗?
人类以科学来反对你,仿佛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用一件拙劣的武器,类似于他们的弹弓,树枝做成的鞭子来反抗君王。
哈利路亚,你是配得我们称颂的。
《God’s not dead》观影感受宗教可以研究,但信仰不能多谈。
尤其当那个坐在你对面的,是无神论者。
乔什说:I can’t,I can’t do what you want. I’m a Christian. 他没有绕过,选择“迎战”。
马太福音10:32-33:“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不认他。
”有人问我:“你怎么能接受那样一个东西,神?
”如果没有证据,我就站立不住。
摩西行神迹,直到击杀长子之灾,法老才点头放以色列六十万百姓离开埃及。
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陆续降临,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
可见,证据与事实无绝对关系。
但还是要有。
朝圣者上行,前往圣地。
你向他要证据,他或许会告诉你:要体验。
克尔凯郭尔有句话:“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神。
”不然,人也许会疯。
哲学自下而上,无限向上,不断延伸,没有尽头,人于是说:没有神。
继续延伸,直到完全没有了结论。
神在哪里?
看不到。
理性作怪。
所有科目归根到底,皆属哲学范畴,科学亦是哲学的衍生物。
但在哲学之上——神学,来自托马斯•阿奎那的解读:信仰高于理性,理性是信仰的补充。
既然哲学自下而上,反之,神学则自上而下,来自一位——我们称之为神,与犹太教千百年来的教义相同:独一神观。
不是因为明白足够了而信,正是因为不明白才信。
义人约伯无故受苦,迫切渴求答案。
神从旋风中回答他。
约伯惶恐,说:“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说了两次,就不再说。
”“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
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到你。
因为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伯40:5,42:3-6)看起来,信仰,与知识无关。
不见得明白了就信,不明白就不信。
若是不明白,仍信,似乎又变成不求甚解,糊涂的信仰。
那一直寻求神,寻不见的,在哪里?
当一个人以理性自居,想要解构神,神不在。
神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不在哲学之中,不在字句之间。
犹如西奈山上,以利亚走了四十昼夜,到了神的山。
神在哪里?
烈风大作,崩山碎石,神却不在其中;风后地震,神也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神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以利亚出来,神在那里。
以利亚把心里的困惑大声说出来,他也不懂。
谁也不能全都明白。
无神论者说,没有人能证明神的存在。
但我说,也没有人能反驳神的存在是虚假。
以赛亚书55:9“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是什么?
物质何以成为物质?
斯蒂芬•霍金在《宏伟计划》中挑战基督徒牛顿,提出:“因为有重力,所以宇宙可以自发地形成,从无到有,世界和人类才会存在。
”宇宙的存在,是因为宇宙需要存在,因此它自我创造,然后提出关于它如何自我创造的原因。
如此,解释也可放在神身上。
神存在,是需要存在,是自我创造及如何存在、充满万有。
罗马书第一章: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宇宙之精密令人叹为观止,自然形成的机率何其低,并且至今尚无一人能解释“物质从何而来”。
八岁信主,十七年过去了,人越大越需要神。
原本小时候习惯上说的那句“感谢主”到今日,多半发自内心。
听过许多见证,体验许多恩典,看过许多书籍,最终回归HOLY BIBLE,内心的完全平静、相信、倚靠。
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不足以说明什么。
我问过一个朋友,当你每天结束,白天那些几近癫狂的疯玩真的快乐吗?
她确定地点点头。
是我错了,心里预备的答案无效。
如果她摇头,我想现在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先后离开教会。
神揭开一点,人就多明白一点。
真理虽一次交托,却是逐渐显明,所以仍有那么多不明白,用一生坚定。
那时候朋友诧异极了。
“我以为你信耶稣是追求心中的‘稻草’,真的相信天堂么?
”“是的,我信圣经的话。
”——From Duckling
《上帝未死》,花了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的看完了。
近期一部很对我胃口的欧美片,主要宣扬的是宗教,但我喜欢的是它传达的人性和思想自由的部分。
你会更理解西方国家为什么那么多的Christian,他们的信仰有思考而不盲目,信仰对于他们是另一完美的道德体系。
一部有深度的电影,中国拍不出也不允许的存在。
虽然我是无神主义者,不妨碍我给这部电影点赞。
——Jerry评
作为一名基督徒,这部电影我也给不出高分的,结局不够善良,教授的死好像是对反神论者进行报复一样,过于激进
作为一个基督徒我还是有被感动到- -想说男猪脚好帅~
音乐不错,剧情糟糕
福音摇滚很好听
Something worth fighting for.所以我没有带人归主是因为不够舍己吗?
歌不错 男主颜不错 然而觉得不好看 不能接受
伴随时态很好。Musik减一*
这种烂片竟然还有三颗星???一颗星给音乐
电影拍摄的像学生作品镜头略生硬,开头那段铺垫也太长了吧。但是辩论的部分相当精彩,真的是把最争议的一些问题都cover了,彼此都将事实摆道理很有说服力,牧师的话语也处处彰显了神的智慧和力量。'Gods not dead' is the answer for everything.
有点尴尬,尽量在圆这个剧本和人物,但是实在是太刻意了,主人公一边强调信仰与否是个自由意志,编导最后又安排教授被车撞死,临死皈依上帝?这片子里真的有不信教的自由吗?
总感觉是个讽刺剧 但人家其实拍的是正经剧你也没办法 最大的讽刺估计是 这个电影的很大一部分票房都是去看笑话的人贡献的
没逻辑不得点。作为新教徒的话,defend god这件事本身就没有道理啊。
这样安排人物和报应,可不好啊,基督徒的谦卑呢?
感觉像个洗脑片
男主好帅!仅此而已。
题材的完美毋庸置疑。不过,剧作太嫩,演技太嫩。
所有此类电影的诟病 过于理想化 让基督教的信仰显得更加虚幻
就有点生硬……如果我不是基督徒,我肯定不想看😂
是一部福音电影,可以给一些不信的人看看,原声不错。
人血馒头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