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杏是个大号的吴彦祖fan,这两天给我灌输不少吴彦祖的好处。
如果吴彦祖去参加加油好男儿一类的节目,想必她会是个“燕子”,“燕窝”,“燕麦”whatever的小头目。
没耐住她花痴式的宣传攻势,今天看了吴彦祖的一部电影。
没有选小杏最推荐的《美少年之恋》,因为是我向来不感冒的同志题材。
选的是据说是正剧的《公主复仇记》。
片子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说乏善可陈,故事其实还是满有新意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展开得有点沉闷,给人一种可看可不看的鸡肋感。
年轻演员担纲,三个人的表演还算可以,但是还远说不上可圈可点。
还好撑到了电影的结尾。
到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集中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倒不是说最后的剧情象《第六感》那样玩弄了一把观众,而是这个结尾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倏地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原本以为导演只是想讽刺一把男人或者讽刺一把女人,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所有人都讽刺了,两不耽误。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王子,只有些王八蛋和扮王子的王八蛋。
”“同样,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真深刻啊,光是为了这两句话,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了。
结尾的时候,陶红问钟欣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阿娇说:“因为我不开心。
我不开心为什么每次不开心的都是我。
我不开心你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开心。
”一副咬牙切齿装狠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其实这个理由蛮不讲理吗?
一点都不,这世上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这世界上充斥着扮王子的王八蛋,是因为还有很多相信和期待王子的巫婆。
同样,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是因为很多王八蛋还憧憬和妄想着公主的出现。
大家你骗骗我,我骗骗你,日子不也这么开开心心地过去了么?
这么一个即食的时代,有保质期的东西,早已经不吃香了。
还沉浸在这个结尾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原创故事,编剧,导演:彭浩翔原来如此。
PS:看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我在QQ上跟小杏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啊”,结果她回我一句:“也要是吴彦祖才行。
”TMD,我今天怎么听到这么多有道理的话。
“这个世界没有王子,有的只是扮王子的扑街。
这个世界也没有公主,有的只是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这一次彭浩翔视角转向男女情爱关系上,电影节奏也变得没那么紧凑,而是徐徐铺展,充满很浓的个人情调。
这一点可以从配乐上极大的反映。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里的配乐,甚至为了听片尾那首曲子而迟迟没有停止电影。
片尾曲简直就像是巫婆之歌,诡异魅惑。
我喜欢片子里的三个段落:台阶上阿娇落寞的身影;巴士上的两个女人像两只寂寞的鱼;两个女人在堤岸边沉浸在音乐中。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三段的配乐十分出味,把那种悠悠的感觉都烘托出来了。
这部片子不像前几部充满了很多tricks,不过倒是有几个surprises。
警察在路边拦下几个乱闯马路的市民,其中一个就是林一峰。
呵呵。
他们两个还真是老友鬼鬼。
然后最大的surprises是当她们两个在cafe里消磨时光时,cafe里播的音乐正是MLA的《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多大的surprise啊。
彭浩翔,难怪我喜欢你,原来我们有这样的交集。
阿娇在里面的演出也不错。
这个角色很适合她。
她拍出了那种内敛,隐忍,孤绝之感,即使在知道那些照片都是她自己post上网的,我还是可以理解她。
《公主复仇记》不同于彭浩翔其他三部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很多喜欢他黑色电影风格的影迷不喜欢他这部作品。
我认为这部几乎没有任何笑料的电影,用最黑色的结局颠覆了所有用任何词汇都难以表达出赞美的爱情。
阿ken说:真正的王子不会让公主伤心。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同时,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自认为是公主的巫婆。
当然,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公主,那么也就没有真正的王子。
如果自己认为是王子,那么你也难觅心中的公主。
《公主复仇记》中的原声音乐(OST)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香港电影原声音乐之一。
遗憾的是,在网上没有找到全部的OST。
这部电影的结尾,应该是字幕全部打出后,有一段摘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二部分的文字:Only by renouncing our claim to discern a purpose immediately intelligible tous, and admitting the ultimate purpose to be beyond our ken, may we discern beyond our ken, many we discern the sequence of experiences in the lives of historic characters and perceive the cause of the effect the produce (incommensurable with ordinary human capabilities),and then the words chance and genius become superfluous.Tolstoy Leo – War and Peace只有不再执著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明解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命运或天才这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彭浩翔在DVD的评论音轨中有很多对这部电影的表达:周筱兰和陈惠贞在名字上是一个对比,兰花有一种姊妹花叫惠,兰花与惠花外表很相似,但惠花的叶较粗,不及兰花漂亮,有人分不清这两种花,有人拿这两种花做比较。
陈惠贞明白,她什么都不如周筱兰。
两人的关系有四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一般的聊天,并排在按摩脚,拥抱,共同用一个耳机听莫扎特。
钥匙代表了男性的阳具, 陈惠贞偷配了阿ken的钥匙,代表着她想进入阿ken的生活,同时也是对阿ken的阉割。
理想与现实总是莫名地纠缠在一起,当感性的夕阳和倒垃圾的场面连接在一起,是本片最大的黑色幽默。
在陈惠贞的眼里,衣柜是自己的棺木,是自己和阿ken感情的棺木,埋葬了她的人生,她的感情,这个场景用的音乐是莫扎特的《弥撒曲》,以表达陈惠贞此刻的心情,一场感情结束的弥撒仪式。
“这世界本无公主,只有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这世界也没有王子,只有假扮王子的王八蛋。
” 电影有时与生活是惊人的巧合。
有人说无极预言了了五年后的cgx事件。
那么,公主复仇记呢?
也许彭浩翔也正躲在背地里偷笑呢。
彭浩翔对于都市男女情感的拿捏,犀利至极。
从一开始,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场典型的两女一男的纠葛。
可是,应了那句话,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相比很傻很天真的阿gil,这两个女人显然要高明的多,至少她们自恃如此。
爱过同一个男人的女人们,也许真的可以成为朋友。
她们有共同的话题,相似的经历,同仇敌忾。
打小人。
偷钥匙。
她们真的笑的如此的舒心。
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对于爱情或者说男人的无奈,更让她们相依相惜。
但是,女人天生就是记仇的,爱比较的。
她丢了她买的玩偶,而她一直对躲在床底耿耿于怀。
房门的钥匙,电脑的密码,即使爱情不复存在,这样的比较也没有结束。
“为什么只有我不快乐,你们却可以”于是她亲手毁掉了他们的爱情。
这是她的报复方式。
“其实一直是你不明白。
”于是她帮她,配合她,同时也是帮自己。
但是,她不会忘了那一次“surprise”,她让她在门后静静的看,静静的流泪,甚至不忘在最后摧毁她的骄傲。
“0308”这是她的报复方式。
都以为置身戏外,偏偏又入戏太深,以至于这场战争中,注定不会有赢家。
原来爱情可以这么伤:为了一个不爱的负心人,用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彼此伤害。
说什么鸳鸯比翼,说什么执子之手,说什么与子偕老,到头不过是一句谎言,人生不过是一次次的欺骗加上又一次次的欺骗……
我不推荐任何人去看,也不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看完了以后,碎碎念叨着我喜欢这样的电影,我喜欢她的音乐,我还喜欢导演的品位,喜欢音乐监制的品位……就是喜欢,不要求任何人苟同……
整部片子看完,印象最深的是阿娇跑过一条条街道。
甚至在心里变成一个色彩鲜亮的慢镜头:她跑下街道,外套的下摆飞起来,包包飞起来,黑黑而且光泽很好的头发飞起来。
再配点舒缓的配乐,简直就是又一部岩井俊二。
从大丈夫,到公主复仇记,再到出埃及记。
女生看彭浩翔类似题材的电影总是很能够很爽,一方面糟糕的男人得到尴尬的下场,另一方面又能处处感受到导演从男性角度对女生特有的任性与小心眼的包容——比如“公主复仇记”里吧,应该是黑暗的复仇主题配乐却多是轻快跳跃的,影片色彩也是轻松明快。
使人在这复仇的主题里居然不觉得讨厌,甚至还会觉得两个女生复仇的小动作居然有点可爱。
是不是只有怪咖才能理解怪咖呢?
怕老婆的中年秃顶杀手、长相猥琐的AV片助理、身无长物的大学生、处心积虑报复前男友的小学教师、妓女、大龄发福剩女推销员……导演的镜头没有歧视没有鄙视,只是平等又充满理解的展示他们的生活,然后让观众为他们落泪。
其实上一句话挺扯的,为他们落泪,有两个原因,一为同情,一为同感。
同情更是扯淡,有什么资格同情人家,我们就一定比他们更聪明和高尚吗?
就好像看《复仇记》的时候,想想那句“谁年轻时没有爱过个把傻逼”,还是会心有戚戚的露出不知包含什么内容的苦笑。
那么就是同感吗。
是身无长物,总希望能做些大事的大学生;或者被前任伤害过;是大龄发福工资微薄还希冀着一套昂贵房子的小市民;或者像秃顶杀手和AV片助理一样有一个一直想达到的梦想的标杆……我有时候总会在彭浩翔的片子里隐约看见自己,恋爱失恋、亲吻拥抱、哭哭笑笑,然后全剧终,灯亮起。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王子,只有装扮成王子的扑街,世界上从来也没有公主,只有装扮成公主的巫婆。
虽然这样说,可是如果下一次,遇到一个像吴彦祖那样的消防队员,对我说那一句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的烂情话,我想我还是会心动。
一直执着于自己无可救药的傻气。
被拍过照片,被伤害过,被劈腿过,失望过,就不再爱了吗?
擦干眼泪,在看清对方不是王子的同时,想想自己其实也只是个巫婆而已。
扑街和巫婆,或许恰好是很适合的呢。
04年的阿娇很美,10年的她还是那么美。
希望她得到幸福。
希望阿sa也得到幸福。
所有的搭讪帖都要得到幸福。
所有的推倒帖都要得到幸福。
所有的表白帖都要得到幸福。
所有真心爱的人,都要得到幸福。
我已经看完了彭浩翔的所有作品,好多还看了两遍以上(买凶拍人、大丈夫、AV都看了超过两遍)终于可以很负责滴说,彭浩翔是个好导演。
在《破事儿》的拍摄花絮里,林海峰说彭浩翔平时就喜欢编咸湿故事,是个非常好玩的人,《公主复仇记》的花絮里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在东京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略胖的壮汉推门而入,步履匆忙一脸假正经又憋不住的坏笑,此人正是导演彭浩翔本人。
关于彭导全部电影的观后感,日后抽个大块儿时间慢慢写来---因为的确有好多想写的方面。
单说《公主复仇记》,充满了彭浩翔式的黑色幽默,也令人想起《手机》里费老那句名言:当今滴事情啊,怕结盟,两个女人结盟搞一个男的,确实能把它玩的团团转。
詹瑞文的演出仍是非常闪亮的观看点,在几乎每一部彭浩翔电影里他都会出来现上一段儿(通常不超过5分钟),据说这个龙套很贵,每次要价都是10W以上。
看完电影我想,要是现实也真如此该多好啊,阿娇演的那个艳照被摆上网的惠珍,面对现实如此冷静,当同事们围在电脑前看艳照时,她还走过去说:我现在是不是比那时瘦多了?
而现实中却只有璩美凤摆脱了大众强加于身的『悲伤模式』,大家认为,你出这样的事儿了,就该羞愤致死赶紧去自杀才符合大多数人的思考逻辑。
而不是选择坚强面对。
在电影里惠珍不仅直面现实,而且费尽心机的报复前男友(虽然结构需要剧情在最后五分钟急转直下),事实证明,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人性就是那么会事儿,所谓的众人口水淹死人也就那么回事儿,一群乌合之众,你真不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很好玩的道具:自动猜枚笔,是支大头圆珠笔的样子,像普通的电子表,按上一下,液晶屏幕上出剪刀、石头或者布,可以在人少时充当假人参与猜枚,实在是寂寞的单身男女必备用品啊。
还有个很好玩的发现:芭比娃娃的男朋友阿Ken是没有鸡鸡的,据说是某女生小时候拆开邻居小朋友的玩具后发现的。
這世上沒有王子,只有扮演王子的仆街。
這世上沒有公主,只有自以為是公主的巫婆。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是童話,公主與王子都只是故事中的陳設,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曾經有人問過,為甚麼童話故事的結局永遠都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因為真正的幸福快樂並不存在,再寫下去,所謂婚姻,所謂愛情,都只是一種互相傷害,彼此消磨的過程。
在《公主復仇記》中沒有真正的公主,也沒有真正的王子。
Ken在追求貞時,跟她說:「真正的王子不會令公主傷心。
」然而,他其實也不是真正的王子。
他在追求貞的同時也追求蘭。
無論是蘭也好,是貞也好,又或是其他的女性也好,對他而言,不過是性交對象。
她們在他心目中,除了性慾的滿足,就別無意義。
他看不到每個女人身上的獨特性。
他喜歡的不過是在不同的女性之間周遊,在她們身上得到所需。
至於她們的內心,她們的真正想法,他一概沒有興趣知道。
貞在與Ken分手之後,一直對對方念念不忘。
她不甘心,為甚麼每次受傷的人也是自己。
為了傷害對方,她不惜把自己與對方一起合攝的裸照放在網上,偽裝是對方所為,從而得到Ken現任女友蘭的信任。
「為甚麼當兩個人相愛時連照片也可以拍下,但當分手以後卻要傷害對方?
」甚至為了傷害對方,連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
傷害了Ken,貞又得到甚麼?
對於風流成性的Ken,與蘭分手之後,大抵只會另找一個(或多個)女友吧?
這樣做,對Ken造成的傷害難道會比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多嗎?
貞不肯去面對問題的所在。
Ken與貞的分手,一方面故然與Ken的生性風流有關,另一方面亦在於Ken對貞侵入其空間感到不滿。
然而,貞卻沒有反省自己的所為,也不企圖重新站起。
她所在意的,只是Ken對他的捨棄,以及該如何才能對Ken造成傷害。
蘭與Ken的交往差不多和貞與Ken的交往同期進行。
蘭一直知道貞的存在,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與Ken分手,反而一直與他交往下去。
就像跟她的雙子座男友交往一樣,蘭明知自己不是對方的唯一,卻對此並不在意。
後來,貞前來找蘭,要求蘭幫她Delete裸照,蘭假裝不認識對方,與她一起尋找潛入Ken家的方法。
她把自己與貞的合照傳給Ken,向對方宣示「其實我只是與你的前女友一起『玩』你。
」,又跟Ken在貞面前作愛,對貞作出報復。
人們總是不肯視蘭為唯一,但蘭其實並非真的「毫不在意」,其實她也有著自己的佔有慾,希望成為對方的唯一。
所以,在Ken與貞分手後,蘭要求ken買一張新的床,以防有另一個女生躲在床下。
對於Ken、蘭及貞三人而言,愛情其實都不是純粹無私的感情,而是互相算計,每個人都只希望自己好過。
或許這世上真的有太多的仆街,要對付這批仆街,女生們都只好變身成為巫婆,才能與對方天生一對。
又或許這世上真的有太多巫婆,只有仆街才能在巫婆堆中找到生存之道。
其實這世上真的有很多仆街。
http://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p=162
也算是比较接近黑色幽默讽刺片,但显得文艺了点。
10年前的算是老电影,只能找到坑爹的国语版,严重影响观影情绪,觉得没了韵味。
简单的故事以及其缓慢的节奏展开,大量的纯镜头,唉,虽然配乐再牛,但还是觉得乏味啊,更何况我是跳着看。
演员演技又不是很出彩。
阿娇本就不是靠演技的啦,当时的吴彦祖又显得稚嫩,至于小陶红相对好一点,但跟港星合作还是显得有点不自在。
但是,以现在的时间来看这部电影,就觉得奇葩了,因为影片里的故事在4年后,就是2008年,出现了惊人相似的现实版——陈冠希事件。
看此片在艳照门出来之前,看过后即对一向以清纯示众的阿娇产生质疑。镜头一直晃啊晃啊真头晕,因为这部,对彭先生的《志明与春娇》也并不看好,史上最纯情三级片?确定?
配乐很不错,女人实在太可怕了
很不错的结构。肥彭当时一定知道些什么。
现在回头看看这部电影阿娇本色演出啊,她其实很爱陈冠希。
阿娇是真正的实践家。
这是一部预言片,预言了阿娇的艳照门。这是一部黑双子座的腹黑片,表明了双子座的花心,按影片说,尤其是太双月双上天平金星天蝎的男人。
之前看过,事件发生后又看了一遍,真的很有预见性啊。
结局是什么意思,仇恨女人吗?
预言了艳照门。看的蛮难过。。阿gia真作孽...她在衣橱里看到ex跟现任FUCK背景音乐是歌剧。。我想到发条橙了= = 小陶虹也太老了吧= =
女生之所以成为“人渣摄石”完全因为男人大多是“人渣”。
还有什么好说呢?
惹 接受不了这剧情 最后的反转也不爽快 陶红一下白话一下普通话想怎样 阿娇那时候超漂亮 over
感觉好早好早,这事彭浩翔的水平吗
彭胖子把结局搞整得还8错,这是部预言片么~
彭胖子比较无聊的一部电影,普通话跟粤语交叉听的我蛋疼。
"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和假装王子的王八蛋."OST不错,应该也是金培达的.
胖子开始更专著于电影的形 可惜阿娇第一重的结局转折太明显 很早就被猜出来 所以震撼不大 主要是因为吴彦祖的戏份剪辑点可以商榷 陶虹演的完全太差 最后就是这是本土最牛逼的电影OST之一
陶虹演的那个人为啥要报复男友这个理由实在交待得不够充分,难道是因为对男友的爱比不上对男友ex的恨?男人都让你抢了,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故事STAFF的字幕完了后才出现的这个故事英文名的由来,公主复仇记超越一般的恋爱戏是因为它的配乐它叙述故事的方式,这让它在这么一个相当俗套的题材中又加进去了王子是不是王八蛋公主是不是巫婆这样的哲学辩证。
有点诡异的商业风格片,参杂了个人风格,却有点不伦不类,平衡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