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处女作的导演Macon Blair就是前两年名扬戛纳《蓝色废墟》的男主角,难怪两部片子都有类似的阴郁调子和让人捉摸不定的剧情走向。
上一刻还是让人贻笑大方的愚蠢喜剧套路,转眼间就陷入到血腥暴力的展示场面,甚至是两种元素的突兀混合(如女主角看到富翁被枪爆断手时忍不住在一旁呕吐),真不知让观众受惊还是狂笑。
导演乐于玩弄不同类型片的元素,令过山车般发展的情节较为生硬地衔接起来。
不过胜在人物刻画比较成功,尤其是女主角的演绎,令故事的可信度不至于大打折扣。
这表面上看像是一个荒诞不经的闹剧,实质应是描绘平凡人在逆来顺受与险恶不断的生活里拼命夺回尊严的现实困境。
片名与结局都值得深思,拿下今年圣丹斯大奖也算是替观众出了一口怨气。
评分还不错,看的人不多。
鲤鱼得到资源第一时间就看了,因为这部获得了今年2月份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鲤鱼对圣丹斯情有独钟,作为专门为独立电影人设立的电影节,看重的和名气,场面,投资,影响力统统没关系,这个电影节推崇的只有电影人的才华。
这部是导演梅肯·布莱尔导演处女作,梅肯·布莱尔主演的电影我倒是看过两部。
《蓝色废墟》和《绿色房间》,也都是独立制片,拍的也非常有水准。
这部里梅肯·布莱尔也客串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同时他也是这部的编剧,他的表演,编剧,导演能力都可圈可点,是个全能型的多面手。
作为独立制片,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牌明星,以李易峰或者吴亦凡的片酬,基本够拍这样的三五部了。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一线头牌被剧本打动自降身价的事也时有发生。
这部阵容还不算简陋到家,有位名人霍比特人伊利亚·伍德。
没有明星阵容,没有视觉特效,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
独立制片能依仗的往往是强大的剧本,这部也不例外。
故事的开始对于康复中心护士助理露丝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她负责照顾的一位老人,留下了一句“别让臭猴子的巨屌能脏我。
”的遗言安然辞世;在超市遇到碰掉货物就扬长而去的无良男子;在酒吧喝一杯遇到了和自己看同一系列魔幻小说的男子,还是个剧透党;回到家里在院子提示不要随地便溺的牌子看到了一滩狗屎;大事件是她的家被歹徒破门而入洗劫了一番。
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露丝,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在闺蜜的安慰中勉强坚持了一夜。
清晨从闺蜜家回到家时正好抓到每天让狗狗在自己院子方便的遛狗人托尼(伊利亚·伍德饰)。
一番理论后还是不了了之。
正在露丝郁闷之时,自己的手机追踪到了自己丢失的笔记本电脑。
警察却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出警。
无奈之下,露丝只好向托尼求助,托尼决定带上流星锤,忍者飞镖和露丝一同前往。
本来一桩小小的入室盗窃案,渐渐失控,发展到血流成河的暴力事件。
豆瓣为数不多的评论里有说这部剧情过于奇葩。
其实奇葩的不是剧情,奇葩的人设。
这部出场的所有人物,人肉布景不包括,全非正常人,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神经质,属于不同程度抑郁症。
露丝,托尼,办案警察,盗窃团伙,律师一家,观众看过之后只要回忆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一个正常人,所有的人物设定全员神经病。
这应该是导演要关注的第一个社会问题。
抑郁症这个词我第一次有深刻印象,是哥哥自杀,但是离我的生活很远,我认识的人里当时没有一个得这种病的。
之后的十几年里,身边多了很多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有些甚至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今年春节之前认识的一位老人患上老年抑郁症,从四楼跳了下去,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因抑郁症辞世的死者。
当然我们和美国所面临的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可结果大同小异,现在看似正常的人,可能正生活在别人所无法理解的痛苦之中。
电影有一个桥段,露丝为了找回失物,走访了几家邻居问询情况。
观众轻易可以感受到露丝生活的小镇破落而残败。
这种现象在鲤鱼去过的县级市或者更小的城镇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内地虽然没有到电影中美国的严重程度,但是肯定开始了,在东北尤其严重。
冷冷清清的街道上,擦肩而过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二十岁至四十岁的社会中坚力量大多数迁往了区域中心城市。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绝不是美国人面临的难题,未来的几十年里内地可能更加严重。
这部电影鲤鱼给8分,鲤鱼非常喜欢这种环环相扣,峰回路转的剧本。
事件由一个个巧合推动渐渐变成失控的高潮。
这部的编剧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稍有逊色,绝对不输于《微不足道》和《七个神经病》。
喜欢这几部的朋友,这部不能错过。
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电影,令人忍俊不止的桥段比比皆是,虽然影片最后还射入了一缕阳光,可是看着精神状态欠佳的角色们,在精神世界痛苦挣扎的同时上演的一幕幕喜剧,观众是快乐多些还是悲伤多些难以分清。
鲤鱼的微信关注公众号:lydysc2017,等着你来!
影片充满了很多喜剧,很淡,但到处存在,女主病房里的病人临死前还在说脏话,警察的官僚主义和不作为,男主对狗狗还会说安静之类的中国话,男主双截棍很差却误打误伤了一吸烟壮汉,偷老虎藤制品,被车撞的富二代小偷,掉假牙的老头,被蛇咬得老头,烟雾迷乱中的男主给人错觉好象男主死了,进了天堂,其实只不过男主在烧烤.大胸器的女主显得男主好矮好小.影片讲得是护士女主被偷了笔记本和一些银器,女主和邻居男主追踪到小偷集团:富二代小偷,混混女和老头.小偷集团想抢富二代父母家,但一无所获,反而损失巨大,女主拿回笔记本和银器,阴差阳错下消灭了小偷集团.电影挺一般的,7分是太高了.
导演把惊悚片、爱情片、轻喜剧、黑色幽默、犯罪片……一大堆类型电影全揉在一起,手法娴熟,各种花活炫技,搞得花里胡哨的,值得一提,整部电影的音乐用的实在是精彩,看来导演还是有点品味的 结尾追逐大乱杀的这种杀疯了的风格让我想起了2020年贼火的《The Hunt》,看了一下导演简历,《The Hunt》还真是他拍的……
该片的前半段符合大家对“文艺片”的想象,那种静默着让人压抑的“丧”和冷不丁的黑色幽默让影片看起来仿佛就在讲普通人日常的故事。
然而后半段画风陡然一变,成了《两杆大烟枪》那样的黑色幽默犯罪片。
该片并不是简单凭借着黑色幽默和荒诞不经的故事取胜,影片对美国南方小镇的生命力凋谢的状态描写得非常真实,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当代版的《喧哗与躁动》。
结局的反转也是影片最点题的地方。
这是一部开始以为看的是小清新的文艺电影,慢慢发现看的是悬疑片,然后以为开始看正经悬疑电影了,其实是看了一部神经病的逗逼没头脑电影,最后终于成功转型成笨贼一箩筐的搞笑喜剧片。
看完会心一笑,有种被耍了的快乐感。
一开始的各种忧伤的倒霉情绪到最后的欢快结局,过程很减压,生活往往不只是忧伤。
在2017年最负盛名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上,新片《无处为家》斩获评审团大奖,成为众多参赛的独立电影中的翘楚。
这是导演梅肯·布莱尔的处女作,之前他曾主演过《蓝色废墟》和《绿色房间》两部小成本佳作,人们对他的演技评价不俗,此次的新片与这两部作品的风格有些神似。
新片《无处为家》是一部充满荒诞意味的犯罪喜剧电影,看完此片的第一感觉是,我整个人都凌乱了,这首先是因为故事的不可捉摸,我完全无法想象故事的下一秒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电影故事以女主角露丝为中心,她经历了非常糟心的一天,先是在做护理工作时被一个将死之人调侃,然后又在超市购物时被别人插队,最后到酒吧喝酒又被别人剧透,看到这里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当露丝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剧情开始有了转变。
露丝发现被家中被盗,她丢失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些价值不菲的银器和些许抗抑郁药。
一开始她报警求助,但是警方不仅敷衍了事,还责怪她没有把门窗关好。
于是她请古怪的领居托尼帮忙,开始了一场追踪窃贼的故事。
到这里我以为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侦探类的悬疑电影了,但是结果又让我目瞪口呆。
没想到的是两人在追踪窃贼的过程中,竟然卷入了一个黑社会团伙的犯罪活动,双方先是在豪宅持枪对峙,随后又在树林里的进行火拼,而整个过程简直是莫名其妙。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竟然是一部黑色犯罪cut片,最后的结局更是让我几乎惊掉了下巴。
此等剧情可谓是峰回路转九曲回肠,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无处为家》作为一部独立电影算是把意料之外做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形式上与内容也做到了统一,无论是剪辑上的大幅度跳接,以此增加剧情的莫名其妙感觉,还是在配乐上一首接一首的歌曲加速影片剧情的节奏,这都像是在做一锅大杂烩,最终给我们来了一次歇斯底里式的情感宣泄。
初看这部电影人们很容易认为它有些不伦不类,像是导演初出茅庐以此炫耀才艺,而实际上当我们深入去思考就会发现,这是导演对当下整个社会人们普遍焦虑心里的集中表达,甚至可以说是对很多人厌世情怀的演绎。
你看整部电影所有的事件都是从露丝烦躁的一天开始的,人物的焦虑是故事的原发因素,而随后无论是盗窃还是抢劫,或者最后的火拼,都是这种焦虑的无限放大,露丝就像一堆干柴,只要遇到一丁点火星就会迅速燃烧,而且是越烧越旺。
我这样说你可能觉得导演是在小题大做,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样板,如今的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是巨大的,理性的人会合理寻找出口来宣泄情感,但是如果出口被堵塞那就要坏事了,一个人因为一时的情绪不稳定最后是可能引发成为无法挽回的血案的。
电影中女主露丝本来就很烦躁,她一开始是理性地向警察求助,只不过没有得到合理的回应,她就走向了狂暴的犯罪之路,所以这部电影只不过把这些现实中的案例集中起来做了戏剧化处理。
说道这里我想到去年很火的一部北美公路片《赴汤蹈火》,这部电影呈现的是后殖民时代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人们为了尊严的活着而不惜赴汤蹈火。
相比之下《无处为家》不再是个人反抗社会,它走的更远,是个人的或者是社会的自我反叛,形象一点说就像是人体新陈代谢,为了能够人体机能更好地运转需要进行一次细胞的更新换代,在电影结尾处露丝在经历了荒诞的一切后重新过上新生活就是印证。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荒诞的犯罪喜剧片,显然是会错过很多东西的,导演梅肯·布莱尔看穿了今天的这个世界也看透了我们,他是有野心的,他把这种野心缝合在了处女作之中,这不仅是一部荒诞的犯罪喜剧片,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焦虑的呈现。
这部独立电影,顶着2017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盛名。
作为一部由 Netflix (奈飞)投资的小成本独立制作影片,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奈飞、亚马逊这样多元化资金,注入北美电影市场后,都带来了哪些新气象。
除了2017年的几部奥斯卡大热均来自亚马逊工作室的投资外,更多独立作品,得到了奈飞的支持。
当然这部《无处为家》的导演,也不是无名之辈,他曾主演的《蓝色废墟》和《绿色房间》都是小成本的佳作。
相信这也令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右一为导演:麦肯.布莱尔)同时影片还请来了《指环王》系列中,需要改头换面的“伊利亚·伍德”,以及超自然演技派的新西兰女演员:梅兰妮·林斯基加盟,为这部高质量的犯罪喜剧电影,加上了演员的双保险。
故事从小人物展开这个女主角家被抢劫,从而逼得她踏上自己寻找暴徒之路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而剧情的设置,其实非常简单。
几件生活中的小事,工作上的不顺利、路人的没礼貌、读小说被人剧透等等糟心事后,回到家发现,自己的电脑和亲人的首饰都被人洗劫一空。
这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偏偏接二连三的一起发生了。
女主角:Ruth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她深深觉得,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是“混蛋”。
人们总是相互掠夺,令她气愤的无法呼吸。
那些我们在生活中亦能体会的小事,例如:被人插队、被人抢行等等,令观众很快就站在了偏向女主角的一边。
伤心的Ruth留宿朋友家,在次日清晨收到了小朋友的绘画礼物后,画中那个“骑着剑龙的Ruth”真的暴走了。
影片进入了第二幕展开,女主角要有所行动了。
有趣的人物不断出现Ruth第一个反击的,就是在她家草地上拉屎的遛狗小哥。
当然拉屎的是一只叫Kevin的狗,而它的主人就是伊利亚·伍德饰演的Tony。
影片对这位人物拍档的介绍,可谓是简明有趣。
Tony家后院里挂着中式灯笼,窗边是太极挂饰,而他总是穿着一双忍者鞋,练着双节棍,一头短发,脑袋后边却留着一个小辫。
他还对发疯的Kevin大叫:“安静!
”,可见他对东方文化的痴迷。
同时,Tony又是个基督徒。
在陪同Ruth寻找恶人、伸张正义的路上,他从不忘祈祷上帝的保佑。
整部电影首未呼应,强调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的主题,无论你是请求上帝的帮助,还是请求邻居的帮助,大家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电影的开篇,女主角Ruth一个人在寒冷的星空下叹气,而结尾时,温暖的夕阳下,是她与邻居们的烧烤派对。
当小人物有了大理想故事的戏剧冲突,从Ruth紧绷的生活状态,到她一点点从正义的还击中,找到了快感开始,一路走向高潮。
每当我们陷入传统犯罪电影的套路思维时,影片的情节,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无论是笔记本的找回,还是银器的抢夺战,观众始终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也正是犯罪剧情片的魅力之处。
93分钟的电影,在一小时后,正式走向了暴力高潮。
而Ruth这个角色,将不断打破观众的底线,一分部原因在于她的性格与行为反差,一分部原因也在于剧情化解问题的巧妙设置。
小成本的佳作参考这部小成本电影,主要人物就这么几个,主要场景,也就是居民区的几栋房子,外加一片丛林。
但是影片用镜头语言塑造的氛围,一点也不简陋。
加上声效的配合,在入室抢劫的现场与人物追逐的戏份上,即便在最简单的镜头晃动下,都感染力十足。
去年的《科洛弗道10号》,是个密室逃生的典型故事,有人评价其形式更像学生毕业作品。
而这部《无处为家》,同样也是小故事的惊艳,更难得的是,它不断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把平凡人逼得以牙还牙的故事,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2017年3月13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无处为家,因为这世界上到处都是混蛋。
杀害无辜的混蛋,污染环境的混蛋,种族歧视的混蛋,驾车不礼让行人的混蛋,超市里东西乱丢的混蛋,排队抢道的混蛋,得意地剧透的混蛋,让狗狗在别人的草坪上乱大便的混蛋,闯进家里翻箱倒柜偷东西的混蛋,不为人民服务的混蛋……无处为家,因为混蛋太多,而知己难觅。
唯一的闺蜜有自己的家庭。
难缠的小孩,白眼的丈夫,人家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老是打扰,随叫随到。
以为自己早已习惯,能够处之泰然,但真正发生事情的时候,更感觉孤单。
最后竟然要找一个陌生人帮忙,虽然他有点暴力有点疯狂,但至少他会为狗大便的事感到抱歉,找他的时候也没多说什么一口就答应了。
无处为家,祖母留下的银器被偷了。
她打了一个老头,老头折了她的手指。
无处为家,偷盗,嗑药,弱肉强食。
再干票大的。
无处为家,偌大的华丽的家,却不像个家。
老子是个混蛋,认为有钱就是硬道理,他可以为儿子提供一切,儿子不走正道并不是他的错。
继母“享受”着这个大屋子,和冒充警察上门的陌生人聊天,成了她难得的乐事。
她对家里两个男人在外的所作所为无能为力,也根本不在乎。
儿子,出走了,堕落了,当他要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将被彻底破坏。
无处为家,暴徒自生自灭。
无处为家,那个有些疯狂的家伙叫托尼。
他竟然和她在看一样的书,也讨厌被人剧透。
他竟然上教堂,是个虔诚的人,对她拿别人的东西很生气。
他竟然赶来救她,被人捅了好几刀。
无处为家,混蛋依然存在。
无处为家,大家说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明白说的什么,为什么要说。
无处为家,这不是她的世界,这又是她的世界。
无处为家,托尼就在她身旁。
无处为家,那就这样好了。
无处为家。
(首发于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
故事的开始对于康复中心护士助理露丝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在遇到了一连串的奇葩倒霉事之后,露丝回到家中,发现家被歹徒破门而入洗劫了一番。
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露丝,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在闺蜜的安慰中勉强坚持了一夜。
清晨从闺蜜家回到家时正好抓到每天让狗狗在自己院子方便的遛狗人托尼(伊利亚·伍德饰)。
一番理论后还是不了了之。
正在露丝郁闷之时,自己的手机追踪到了自己丢失的笔记本电脑。
警察却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出警。
无奈之下,露丝只好向托尼求助,托尼决定带上流星锤,忍者飞镖和露丝一同前往。
本来一桩小小的入室盗窃案,渐渐失控,发展到血流成河的暴力事件。
本片获得今年2月份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每一次的WTF都把观感推向新高度,以后就指着Elijah开年怪鸡了.......
Comedy turned unexpectedly violent. Great pacing and tonal control for a first time director. Reminds me of Jeremy Saulnier a lot
好喜欢这种丧片啊,最后的蛇可谓是魔幻主义了
什么东西,跟绿色房间太相似了
被英文名骗到的电影🙄
都能感觉到编剧因为要推进剧情必要以及无聊搞笑拼命写对话的场景,特别是警探,完全就是make-believe,看得我要炸毛。开头用了25min交代,还能更无效一点吗?到处都叫嚣着小成本,有些场景看上去就像学生作业。就跟那部小女生和大叔在美国开车到处开枪的片子一样。女主巨无能,全片无能以作为抗议,ew
单纯但笨拙的制造巧合和高潮,却不是靠巧妙的故事技巧,来将多线编织,转而靠有特点(或神经病)的角色来莫名奇妙地推动节奏,也就完全抵达不了能让人大呼过瘾的问题解决时刻。问题的产生,或许是因为太想揉入一对怪胎男女若有若无的爱情所致,让一部黑色电影的情绪不可避免出现了严重割裂。
对黑色幽默不大喜欢
死气沉沉的节奏
B级废柴血浆犯罪喜剧,类型杂糅的还不可以。
一部丧片。
黑色幽默还是无厘头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了,男主角的造型很讨喜,无法想象竟然就是那烦人的霍比特人同一个演员
哈哈哈,都市西部大逃杀风,怪异、荒诞、尴尬到飞起,就是节奏真是要命。会说中文会耍双节棍流星锤会玩飞镖小炮仗的小哥哥怎么就死了呢!
没什么意思的恶趣味,剧情奇葩到没有一点合情合理的成分,对这组不搭调到十分刻意的男女主人公也无爱
可爱到不行的一部片
3.5 以索尔尼尔为首的《蓝色废墟》《绿色房间》这帮人可以有个名号了
这算无厘头、冷幽默还是恶趣味搞怪?整体给人一种限于撩拨却远不过瘾的观感。
怪品味。坏品味。
这片子都有水军?
警察就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