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最近,国产名著改编剧集扎堆上映。
刚看完张一山出演的猴戏男人戏《鹿鼎记》,接着,又来了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网剧《情深缘起》。
听剧名,像是琼瑶最新力作,但翻看之前的定名才知道,本剧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2020年,也叫“爱玲”年,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
赶着这个档口,改编自张爱玲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许鞍华拍摄的《第一炉香》也引起一波话题讨论。
不过,最近这部《情深缘起》,倒是悄默默地上映,讨论也不热烈,为数不多的评论也都是一两星的吐槽。
被大家最为诟病的,首当其冲的要数选角。
几位演员的号召力,自不必说。
刘嘉玲与蒋欣饰演顾家姐妹,“江直树”郑元畅饰演金陵公子哥沈世钧,郭晓东饰演温顺如猫、奸滑如鼠的祝鸿才。
要论演技以及细节把控,剧主一点也不担心,可是这几位大佬的出演,总有种拿错剧本的感觉。
先来说说顾家双生姐妹花,55岁的刘嘉玲与37岁的蒋欣,非得出演二十多岁的两姐妹,怎么看怎么像娘儿俩。
再看演员所呈现出的气质。
蒋欣一直在拼尽全力地呈现一种叫“少女感”的东西,只可惜这不是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上所具备的。
一哭吧,眼袋不要太明显,配着白皙的脸,像包子上的褶印。
顾曼桢眼里时不时就散发着一丝天真烂漫,瞪大着双眼,没事儿往姐姐怀里一歪。
加上蒋欣体型肩膀比较宽硕,这种小鸟依人的动作反倒让角色看着像一个大龄巨婴。
感觉像是闺女陪伴着老来得女的妈这是在家里当二小姐时候的样子。
到了户外,蒋欣又拼命想展现曼桢作为女性果敢且温柔的一面。
于是我们看到,蒋欣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处于半闭不睁的状态。
还有化妆师为她量身打造的,以显示内心愁苦、百感交集的八字眉。
可能是想通过一些技巧性的面部表情,来呈现小女生的娇滴滴与羸弱感。
可惜这一切放在蒋欣身上,再怎么用装束补救,也不自然。
不信?
放一张吴倩莲当年在许鞍华版《半生缘》里的造型做比较。
吴版是天真烂漫,但嬉笑下是数不尽的愁苦。
蒋版是把内心的五味杂陈全部呈现到脸上,尽管如此明显,观众还是觉得演的成分多了。
顾曼桢的人物形象,是独立且软弱。
看姐姐在百乐门当交际花,赚来的都是幸苦钱,觉得自己要出去做工,为家里挣得一份口粮,不靠婚姻也能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是她独立的部分,但同时,她依旧是旧时代下的一个弱女子。
因为轻易地将戒指托付阿宝,然后才让曼璐将计就计,使沈世钧误会了她与祝鸿才之间的关系;因被孩子所累,曼桢回到祝鸿才身边,而不是毅然决然地独自过生活。
这是她形象上的悲剧性,也是她性格的矛盾凸显。
总之,在若隐若现的性格呈现上,蒋欣版顾曼桢,只见弱不惊风,不见独立随性。
在聊姐姐顾曼璐之前,先来看看网友对刘嘉玲这一角色形象的吐槽:
感觉这俩一出现,BGM应该是《上海滩》,而不是《茉莉花》。
刘嘉玲出生于苏州,苏州话本就比上海话稍稍硬一些,语调多落在重音上。
加之多年混迹香港影坛,身上那种霸气难以消除,再加上一个块头老大的妹妹。
刘嘉玲俨然将顾曼璐诠释成一位上海滩大姐大,而不是一位处于矛盾之中的女性。
原著中的顾曼璐属于典型的张爱玲式的女性,悲剧性中都透露着性格上的双重性,或者说矛盾性。
在顾曼璐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女性在男性文化或者男权社会中,所具备的两种身份:男性主流的破坏者,以及男权社会的同谋者。
许鞍华《半生缘》中的梅艳芳在形象上所赋予顾曼璐的复杂性看似飞扬跋扈的曼璐,实际上被囚禁于男权社会的镣铐之下。
原著中的她隐忍且自私,寄希望于孩子,以拴住自己与夫家那唯一的可怜的联系。
这就让这个出入舞厅的交际花,成了父权训唤下的牺牲品,自觉地沉湎于生育机器的功能化束缚中。
正是她对于男权的畏惧,触及了她内心的敬畏感,让她在意识到自己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把亲妹妹视为保全自己在男权社会地位的贡品。
一方面,曼璐痛恨十里洋场的歌舞升平,厌烦了成日里的勾心斗角;另一方面,为了保住身份,她让祝鸿才对曼桢行非礼之事。
破坏与合作,在此完成了统一。
梅艳芳版顾曼璐与葛优版祝鸿才但在《情深缘起》中,刘嘉玲这版顾曼璐,性格形象上有些不搭。
第一集就有一段,展现她强调女人要顶天立地过生活的姿态。
事实上,曼璐对百乐门的明争暗斗也是身不由己,而新版则把她奉为一个女战神,时不时来一句鸡血,颇有点对标当下职场女强人的味道。
为了讨好当下观众,或者强贴当今社会的标签,剧集失去了原有角色的复杂性,甚至与曼璐之后的行为不相符。
原著中顾曼璐的主动,源于她在男权社会下的被动;新版剧集中的主动,就只是主动,像极了21世纪的阿姨,穿越回民国时期,成天呼吁女性觉醒。
观众很难对她身上的双重身份产生同情与思考,更多的是对一个上位失败女人的叹息。
网友称这张剧照是暴发户大姐大去了趟海宁皮革城总感觉30+的姐姐不如去成团,去《乘风破浪的姐姐》散散心。
演技是有的,但岁月真的不饶人。
观众看刘嘉玲唱《茉莉花》会笑,就像一个阿姨发自内心地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你再怎么用心去诠释角色,只要形象不符,观众就不可能信服。
关于女性的心理活动,张爱玲就展现出了女性在时代下的悲剧根源,或者说矛盾心理。
但经过现代化的改编,爱玲剧硬生生被弄成了琼瑶剧。
琼瑶剧的情感内核,在于人物宣扬情感时是直白的,没有迂回婉转。
最直观的就是台词,《情深缘起》直接沿用了琼瑶式的“一意多句”法。
沈世钧带曼桢回南京看望母亲,而南京天冷,曼桢穿得单薄,于是被沈世钧用围巾包成了个粽子。
而这段台词也跟粽子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纠结的不过是同一个意思:这围巾,围还是不围?
颠三倒四的台词,还出现在绝对的情感抒发上。
家人逼迫沈世钧娶石家小姐石翠芝为妻,世钧不干,于是喝了点酒,跑到曼桢屋外耍酒疯。
尔康附体的沈世钧,跟曼桢说了一堆“你不要离开我”“我就要离开你”之类的话,都快赶上《还珠格格》的“你无理取闹”了。
再看郑元畅这段的表演,所有台词全靠吼。
用实力演绎什么叫“醉酒的探戈”。
还有马景涛的咆哮演技,也是信手拈来。
这真不像一个富家少爷,倒像是一个佣人家的傻儿子。
还有,剧中的语言体系极为混乱。
刘嘉玲说的是港普,时不时讲几句吴侬软语,但那也是苏州话,不是正儿八经的沪语。
蒋欣全程普通话,夹杂一两句简单的上海方言,也就那句“阿妈”最正宗。
郑元畅全然一股子浓浓的台湾腔,根本不是什么南京大少。
唯独饰演顾太太的吴冕,和一帮街头群演阿姨的上海话还算标准。
剧主在这里音译一下,大家听听味道。
侬哪能各个沈光回来了啦~侬作是作得嘞~更有趣的是说话的方式。
在上海,角色跟我们现代人说话没什么两样。
结果一到南京,语言体系立马有了股《红楼梦》的味道。
但那也仅仅是贾府中的腔调,并没有太多真正的南京方言。
导致跟之前的台词脱节得太厉害。
正是这样一部南腔北调的剧集,让观众不知以怎样的身份代入其中。
那么《情深缘起》的内容如何呢?
原著讲了女性在情爱中的复杂状态,而新版又讲回了现代女性的幻梦——嫁豪门。
《情深缘起》重点不是女性话题,而是借着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讲阶层。
沈家老爷为了扩大家业,不得不让沈世钧与石翠芝联姻。
自然,顾曼桢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作为上海亭子间出生的女孩子,自然是高攀不起金陵大少爷。
《情深缘起》的套路跟当下麻雀女巧遇霸道总裁的模版很像,不过是现代都市情爱剧的民国版变体罢了。
原本张爱玲在故事内核上,还加入了两性的思考。
现如今,精华部分被当下唾手可得的玛丽苏所取代,的确有些遗憾。
那么,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写的是什么?
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世钧、曼桢、叔惠、翠芝等一群年轻男女的爱而不得。
当时,这本《半生缘》是张爱玲仿袭美国作家马宽德的《普汉先生》。
原小说,本就是描述了亨利、比尔、玛文、凯四个青年人之间的四角恋。
但要剧主来说,她写的或许不仅仅是人之间的情爱,还有情爱背后的时间。
套用网络流行语来说:缘分来与不来,在与不在,你们俩都站在那里。
什么叫“缘”?
半点不由人的,才是缘。
它看不见摸不着,碰上了就是碰上了,碰不上也不好有一丝叹息。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那句名言: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这就是时间,而在漫长的历练中,世钧和曼桢也只能对着落叶叹息一声:“我们回不去了。
”爱情看似有选择,实则都已被时间选择好,或者又因彼此的性格,注定未来不可能在一起。
真正写情爱的大家,写的永远不会是情爱,而是窥探导致情爱悲剧的真相,以及人性的无奈。
虽说《情深缘起》才播放了16集,但也看到了名著改编的疲软:当下的观众,仿佛更能接受因门第而造成的爱情悲剧,而不能接受人性复杂所导致的分道扬镳。
另外,蒋欣与刘嘉玲的「少女感」的确很难让观众体会到妹妹的独立且软弱,以及姐姐的隐忍且自私。
而矫情的琼瑶式台词,以及不连贯的剪辑,更是把张爱玲的魅力削减大半。
还是希望之后的情节改动不要太大,毕竟像张爱玲这样的大家,若改编不好,那不如选择沉默。
不然的话,只是看一群30+姐姐吊着眼角冒充20岁少女,就问不尴尬吗?
处处站在道德制高点审视别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私欲搞得沈家乱七八糟,看不起自己的姐姐做舞女,看不起自己姐姐跟祝鸿才做生意,因为一个偷米的跟姐姐反目,是非不分,真是同情曼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家里一个绿茶婊妹妹,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奶奶,势利的妈妈,看完很希望顾曼桢被扔进水池那一集就死掉。
且不讲剧情,单说说选角,蒋欣演技没得说,但感觉形象不符合原著里的描绘,蒋欣就适合华妃啊樊胜美那样的角色。
刘嘉玲拿捏曼璐的气质神态都没问题,但年纪大了一点,蒋欣演曼璐还差不多,至于世均,不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家明吗?
怎么像个民国间谍片里存在模糊的一个小特务。
唯一合适点的应该是郭晓东的祝鸿才,所以看两眼就看不下去了,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不相信导演和制作方看不出来演员根本不适合,就是故意的!
要么是为了夕黒潜?
要么就是某些演员是投资方?
总之根本不是为了拍好剧。
就是大忽悠!
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不知道它们是沙子?
还是观众是沙子呢?
最近这几年,娱乐圈乱象丛生!
背后的猫腻怕是都见不得光吧?
是谁把内地娱乐圈搞乱了?
它们又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背后的黑手又是谁呢?
恐怕水太深了吧?
绝对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更不仅仅是为了夕黒潜吧?
《半生缘》原名《十八春》,是才女作家张爱玲的经典小说。
影视化有电影版《半生缘》和电视版,今年又播出了新拍的电视版,不过名字改了,叫《情深缘起》。
张爱玲的原著小说里面,顾曼璐和张豫瑾、顾曼桢和沈世钧、石翠芝和许淑惠,这三对CP,都是只有半生情缘,最终都是因为世俗所分开,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旧版的电视版和电影版都是忠于这个结局的,爱人的半生缘分,让人惋惜又回味无穷。
在新剧《情深缘起》里面,导演和编剧另辟蹊径,给了顾曼桢和沈世钧一个还算完满的结局,就像顾曼桢逆袭重生了,从一开始就强悍至极,到最终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01 沈世钧和顾曼桢一见钟情沈世钧依旧是南京的富二代,家里做着皮草生意。
他不喜欢继承家里的生意,跑到上海来打拼,靠着大学同学兼好友许淑惠的关系在厂里找到了工作。
许淑惠说需要派人去接新来的同事沈世钧,顾曼桢自告奋勇说她可以去接,然后这就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
接到沈世钧回来厂里,却发现一群工人吵吵闹闹,原来厂里的一个工人受了工伤,厂里还没及时处理,工人们聚集在一起要厂里负责,要厂里给钱,顾曼桢站出来,和工人们讲话。
顾曼桢说知道车间的工人不喜欢他们坐办公室的,但她却很喜欢去车间,因为她觉得那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就这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平息了这场风波,沈世钧因为这样,爱上了这个神奇的女子。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之后,沈世钧和顾曼桢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沈世钧的工位就在顾曼桢前面。
沈世钧上班的时候,就偷偷看顾曼桢,还找各种借口和顾曼桢说话。
沈世钧这个人的本色还是没变,就是一个软弱的富家子弟。
家里的皮草生意,本来父亲是要交给大哥的,可惜大哥离世了,沈世钧最终只能回家接手经营生意,可他不懂经营,无法挑起大梁,在新的版本里面,沈家和石家一起做生意,开着一家公司,事事都要靠石翠芝来打理,两家根本无法脱离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02 顾曼璐变成石翠芝父亲的情人顾曼璐在新剧情里面,是石翠芝的父亲石镜轩的情.妇。
石家是南京第一大世家,石镜轩在上海做生意,是商会会长。
石镜轩一直想要儿子,可惜原配给他生的是一个女儿,从小,石镜轩就让女儿打扮得跟个小子一样,遗憾不已的石镜轩养了一直黑猫做儿子,让下人叫那只黑猫做少爷。
顾曼璐在上海的百.乐.门跳舞,是三届花.魁,当然引起了石镜轩的注意。
如果顾曼璐身家清白,石镜轩还有可能娶她做姨太太,可惜顾曼璐是风.月.场.所.的女人,石镜轩醉心于她的美色,却不满她的身世。
在石镜轩和原配的婚姻中,顾曼璐成了一个插足者。
石太太当然容不下这个舞.女,自己的丈夫竟然养着这么一个身份低下的舞.女,更是觉得顾曼璐是自己的眼中钉。
顾曼璐的性格还是比较强悍的,内心脆弱,外在却非常坚强,刘嘉玲版本的顾曼璐比蒋勤勤版本的顾曼璐更为强势。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03 顾家和石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分割在旧版的电影和电视剧当中,顾曼璐和石家没有关系,和她有关系的是沈世钧的父亲沈啸桐。
旧版里面,沈家和石家并没有一起做生意,沈啸桐自己打理家业,时不时到上海,某一次,小舅子带着沈啸桐去风月场所,认识了“李璐”,也就是顾曼璐。
沈啸桐跟顾曼璐没有实质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顾曼璐陪他喝酒。
新剧里面,沈家的生意要靠石家,就像豪门之间的联姻一样,两个家族联姻联合,才能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沈世钧的父母都不同意沈世钧和顾曼桢在一起,逼着沈世钧娶石翠芝,而石镜轩这个利益至上的冷血商人更是毫无感情可言,非要沈世钧做自己的女婿。
在旧版当中,沈世钧是因为误会顾曼桢变心嫁给张豫瑾才死心去娶了石翠芝的。
而在《情深缘起》里面,沈世钧和顾曼桢两个人准备私奔那天,石翠芝的父亲绑架了顾曼桢收养在家里的孩子秋生,让顾曼桢和沈世钧折返然后找到石家,为了帮沈世钧,石翠芝失手开枪杀了父亲。
顾曼桢和沈世钧被石家告了,沈世钧为了顾曼桢,签了跟石翠芝的婚书,做了石家的女婿。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04 一个看似完满的结局剧情走到这里,沈世钧娶了石翠芝,在旧版里面,这四个人:沈世钧、顾曼桢、石翠芝和许淑惠都已经错过了彼此,沈世钧娶石翠芝,许淑惠远走南洋,顾曼桢被姐姐和姐夫合谋禁锢。
这四个人,在新版的剧情里面,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许淑惠从南洋回来,看到发疯的石翠芝,很愧疚,认为石翠芝是因为他才会变成这样,如果当初他敢爱敢当,也许石翠芝就不会发疯了,于是许淑惠提出带石翠芝去南洋看病,也就是说,他以后会负责石翠芝的生活,和石翠芝在一起。
石翠芝这个在沈世钧和顾曼桢之间的障碍消失,沈世钧和顾曼桢却没有痛痛快快地在一起,顾曼桢还是被祝鸿才给迷晕强bao了,可是顾曼桢并没有为祝鸿才生孩子,而是和祝鸿才的女儿一起,把祝鸿才给绑了起来,并用一把大火把祝鸿才的房子烧掉,就在此时,沈世钧来到了顾曼桢身边。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拼图,侵删)《情深缘起》这部剧和名字一样,是个全新的剧,除了人物的名字不变,多加了石家当家人石镜轩这个人物,来把全剧的人物串联起来,把每个人的性格都重新刻画了一遍,和旧版有很大区别。
在旧版里面,和原著作者张爱玲的表达一致:在那个让人无奈的封.建.社.会,女人是牺牲品,女人没有地位,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而全新版的《情深缘起》顾曼璐和顾曼桢这对悲情姐妹花就像重生了一般,在无奈的社会桎梏之下,凭实力扭转人生。
半生缘不再是半生缘,沈世钧也许会跟顾曼桢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没有看《情深缘起》,你会感觉这是一部烂剧。
如果你去真的去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部烂剧。
《情深缘起》改编自《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却洋溢着齁死人的琼瑶味儿。
什么是琼瑶味儿?
简单来讲,大概满足三点。
其一,女主必须爱哭,眼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其二,剧情通常是高富帅搭配灰姑娘,两人总会爱得死去活来。
其三,台词必须不说人话,文绉绉是标配。
《情深缘起》第一集完美地呈现了琼瑶剧的三板斧。
蒋欣扮演的曼桢哭了,富家少爷沈世钧拒绝继承家业,来上海当打工人。
高中没毕业的顾曼璐至少说了两次文绉绉的台词(这三点下文会详细点评)。
其实在开播前,我们就能从宣发物料中预测,它就是一部琼瑶剧。
新《半生缘》的制片人是何琇琼,琼瑶儿媳妇,一个能完美继承琼瑶精神的女人。
早在2002年,何琇琼就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那部剧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多半因为蒋勤勤和童年滤镜。
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林心如版《半生缘》,它不过披着张爱玲小说的外衣,却拍成了一部虚假失真琼瑶味儿的偶像剧。
曼桢坐公交车忘记带钱,售票员讥讽她像有钱人家的小姐,竟然想逃票。
穿一身粉色大衣的曼桢,确实像不差钱的白富美。
曼桢很尴尬,世钧仗义相助,帮她买车票。
这是曼桢世钧的初相遇,完全没有按照原著来。
我不认为影视改编必须要遵循原著,而是认为,改编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变差。
02版《半生缘》的改编搞砸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曼桢就不该穿得像富家小姐。
因为贫穷始终是顾家的生存焦虑。
为了养家糊口,曼璐辍学退婚下海一条龙,她失去了拥有爱情和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曼桢加班加点挣钱,不敢答应世钧的求婚,希望推迟两年谈婚论嫁。
张爱玲为了突出曼桢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甚至让世钧曼桢在一家苍蝇小馆相遇。
世钧叔惠没去常吃的馆子,因为春节关门。
叔惠进苍蝇小馆,直言餐馆脏,可以推测他们俩常去的馆子应该高档干净。
大家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曼桢叔惠和曼桢去不同的馆子吃午饭饭,这是民国版的上海折叠 。
曼桢世钧的初相遇,是张爱玲精心布局的结果。
02版没有遵循原著,我也勉强接受。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曼桢穿得像有钱人家的小姐。
她这样的穿衣打扮,摧毁了整个故事的根基。
看过《情深缘起》第一集,我发现曼桢穿得依旧很时尚。
和02版相比,她更加有钱了。
同一工厂的打工人讨薪,吐槽公司欠薪不给。
在公司担任会计的曼桢秒变和事佬,她主动掏钱让受伤的打工人治病,积极号召大家捐款,希望息事宁人。
打工人与公司不发工资的矛盾,因为曼桢三言两语,就变成了打工人捐款给伤者的慈善现场。
这惊人的主角光环,可以让讨薪的打工人变成傻子吧。
这次讨薪事件不过是机械降神,让男主沈世钧看到曼桢的善良光环,推动两人的感情。
看国产偶像剧的观众都老了,国产偶像剧的情感逻辑还没变,女主一定要散发着善良的光环,遇见一个发现“她好善良,然后爱上她”的男主角。
言归正传,《情深缘起》让我不满,她在第一集已经暴露了三大硬伤。
其一、没有姐妹相。
关于《情深缘起》的选角,网友已经多次吐槽了。
蒋欣刘嘉玲年龄太大,气质太悍,黑社会大姐姐的脸不适合演上海乱世飘零姐妹花。
对此,我不反对。
请允许我说一句,蒋欣嘉玲主演《半生缘》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根本不像两姐妹。
世钧叔惠去百乐门开花魁大赛,世钧没有看出曼璐和曼桢像姐妹。
曼桢去医院拿药,张豫瑾也没一眼认出已经长大的曼桢——在原著中,张豫瑾第一眼看到曼桢,还以为是曼璐。
这样的安排符合演员形象,违背故事逻辑。
张爱玲曾经给夏志清写信,将来《半生缘》影视化,建议曼桢曼璐由同一人饰演。
这个建议非常棒。
曼桢曼璐是一命两体的双生花。
因为相貌相似,曼桢不可避免地复制曼璐的命运,成为向原生家庭献祭的牺牲品。
曼桢得到过曼璐的恩惠,受过高等教育,变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有过相濡于沫的爱情。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是曼璐的妹妹,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职业遭人歧视的交际花。
当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想起多年前保养未遂的舞女曼璐,他从心里就抵触曼桢与世钧交往。
姐妹俩相貌相似 ,从这一刻变成了世钧曼桢爱情的最大负资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曼桢世钧的半生缘不仅他们两人的失败,更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抵触,两个阶层的不可调和。
曼璐成为舞女,用最高尚的初心干着让人歧视的工作。
在富有阶层沈家看来,这些人只配玩弄。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俩,沈啸桐将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嫌弃曼桢?
又有什么理由比姐妹俩更相似导致曼桢世钧分手更让人无力?
期待编剧给一个比原著更好的理由。
其二、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
“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
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情深缘起》的编剧是真勇敢,曼桢曼璐都是文艺腔达人。
我曾吐槽过,《情深缘起》预告片中,曼桢套用徐志摩的诗句诉说自己的爱情观,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尾的骚操作。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第一集中,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曼桢劝曼璐离开百乐门。
曼璐不同意,而是有感情地朗诵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这个编剧真有学问啊,竟然还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其三,巧合过多。
任何依靠巧合推动剧情的电影,都是耍流氓——这是罗伯特·麦基的名言。
如果他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
《情深缘起》在第一集用了大量巧合串联各色人物。
为了让世钧见识到曼桢是个善良的女孩纸,一群打工人来讨薪了。
为了让曼璐初恋张豫瑾出场,曼桢那位在第一集中始终没有露面的奶奶(原著里面是姥姥),哮喘病发作了。
为了让世钧与曼桢多次相遇 ,叔惠也开始带世钧去百乐门看花魁大赛了。
这些事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打工人要讨薪,曼桢用治病要紧号召捐款就顺利转移矛盾,打工人是任人摆布的傻子?
比如,曼桢给奶奶拿药,张豫瑾是一个县城医院院长,怎么在上海的医院像员工一样工作(剧中完全没有交代啊)?
比如,为了让世钧出现百乐门,许叔惠的高情商人设完全坍塌。
世钧第一天到上海上班,要在许叔惠家借宿。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去拜访许叔惠的父母。
就算世钧不懂人情世故,像叔惠这种高情商的人,在看到世钧不想去百乐门后,也会做别的选择。
叔惠本来就是苦出身,短短两年就成为科长,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乎常人。
第一集中的叔惠就是低声下气的社畜,完全没有展现他高情商的闪光点。
我这样分析《情深缘起》的剧情,或许有人说,这就是电视剧,没必要这样较真。
当然,大多数电视剧就是打发时光的东西。
但因为这是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对《情深缘起》的评论也会带着严肃的心态,不会因为它是电视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但不能说天天吃馒头咸菜就值得拥有。
看完这篇评论,或许有人说,看完第一集就下结论,太仓促。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你对《情深缘起》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我会继续追更。
我很想看看,这部让我看完第一集就像吃一坨翔的剧,能否吃出玫瑰花的香。
刚改名就注意到,这个新名字,情深缘起,怎么就那么怪呢?
缘起?
谁跟谁缘起?
祝鸿才和曼璐后续前缘,和好如初了?
祝鸿才qb曼桢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曼桢后来和沈世钧再见续前缘?
如果不是悲剧,该怎么解释剧名里缘起这俩字呢?
怎么看,剧名缘起这俩字,都看起来非常怪。
我突然有一种揣测,导演本来想改名,情深缘浅。
结果拼音输入法在最后一字的声母输入之后,自动机补情深缘起。
然后海报印刷了,通稿买起了,新闻发布了,等到发现字错的时候也来不及补救了。
结果就有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情深缘起
最糟糕的一个版本,简直毁了张爱玲的作品。
看了下演员,刘嘉玲、蒋欣,顿时没了兴趣。
刘嘉玲老了,保养过度的脸太僵硬,眉眼中尽是风情,却不得要领;蒋欣太圆润饱满,缺少灵气。
相比林忆莲、梅艳芳的版本,相去甚远甚远。
非常对不比张的作品!
最糟糕的一个版本,简直毁了张爱玲的作品。
看了下演员,刘嘉玲、蒋欣,顿时没了兴趣。
刘嘉玲老了,保养过度的脸太僵硬,眉眼中尽是风情,却不得要领;蒋欣太圆润饱满,缺少灵气。
相比林忆莲、梅艳芳的版本,相去甚远甚远。
非常对不比张的作品!
没看完不敢乱评分,简单说说和原著差距吧。
曼璐妈妈期盼女儿当花魁?
这从何说起。
原著中曼璐妈妈固然不是什么明智的母亲,但是也一直为女儿做舞女心存愧疚。
曼桢号召给工人捐款?
这段为了表现曼桢独立女性的人设么?
尴尬癌都出来了。
世钧更无语了,见了曼桢第一眼就化身男版湘琴了么?
世钧如果有这么主动,那么他们最后的结局未必如此。
祝鸿才第二集就试图对曼桢不轨了,不知道编剧准备怎么圆场曼璐还要嫁给他。
刘嘉玲太老了,和妈妈在一起像姐妹,和蒋欣在一起像母女。每次一出来,滤镜大开,可是还是遮不住老态,可是剧里居然让她得了花魁?蒋欣本身也壮,并且剧里各种服装都是各式毛衣显得她更壮了,这是得罪服装设计师了!?
还可以吧,怎么你们就说不好看耶。
剧情拖沓、琼瑶,结局突兀,白浪费什么多好演员了,两颗星给姐妹情
张爱玲气活过来了
从最开始就有很多不适,比如在想刘嘉玲50多了都演这个不太合适吧..刚开始人物演的 台词各个方面都觉得很生硬 然后拉着看到第11集了 慢慢发现里面的亮点 很多地方还是蛮搞笑的 刘嘉玲后面演的还是可以的 蒋欣最开始也没有符合我最初对曼桢这个角色的构想 但我觉得后面她很多颜色情感都控制的不错 慢慢看下去 可以走进这个故事的 感觉找到了
烂剧!都什么年代了,还拍那么俗的电视剧,真的找到好不到作品了吗?现在编剧怎么那么没有才华?就算玛丽苏也该有个性质吧,我觉得现在这个年代嘛,玛丽苏应该不吃香了。这编剧是有关系吗?这么个水平居然能当编剧。
1.这版曼璐竟然有种做花魁很爽很开心的样子2.刘嘉玲脸上的磨皮柔光已经开到了让她自带圣光的程度3.我竟然开始期待祝鸿才强暴蒋欣的戏码,一定很搞笑...
我全麻后收了两个亿看完了第一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吧,“我们回不去了。”物是人非不外乎如此。
姐姐杀伐果断,妹妹孔武有力。一文一武完美配合,上海滩这片江山注定是姐俩的。
不乌眼苍蝇似的成天盯着女演员的脸找茬的话,其实还是可以一看的,尤其适合全家人一起看。跟原著出入蛮大的,当新故事看好了。一边抗议资本不给年纪大了的女演员主演的机会,一边拒绝给她们主演的剧一个机会,大家还是宽容点吧。
已经算我能给的最高的了,就那样吧,蒋勤勤那个顾曼路挺喜欢的,
看到第六集了 感觉主角是顾曼桢 懒得看了惹
评分太低了吧,不至于那么难看啊,以前上海大佬斗争就是这样的,情情爱爱做牺牲的也太多,上海终究是大上海,从古至今就是最优秀却最残酷的。
婆婆在家里看这剧,我喵了几眼真的太辣眼睛了。这群人加起来年龄有300岁了吧? 蒋欣那个身材状如牛,刘嘉玲的脸僵的不能看。还有郑元畅,是被榨干了吗?台词剧情简直都烂到爆,编剧吃屎为什么还要喂观众吃?
还不错👍,蛮好看,演员演技很好
演员还是好演员,但是真的太出戏了,年龄都加了20+吧。。。这哪是半生缘,半生都已经或即将过去了吧。。。还好这剧改名了。。。
嘉玲姨的双马尾,以及蒋欣姨的豫瑾哥哥差点把我送走。
买个ip,拍成鸟样,然后改剧名淡化ip,真是来自利维坦的折腾
怎么说呢,我准备把这剧推荐给当年让我去看是,尚先生的人,咱们谁都别想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