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寒冷的秋冬,当时的心情也像气温一样寒冷忧郁。
谢谢这部剧温暖了我。
帮助了我。
现在2022年的秋冬,心情和处境已经比当时好了很多。
虽然2022年的大环境比2020年更加恶劣动荡不确定 令人不安,但我却感到比2020年时温暖安全了一些。
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只要像韩瑞雨一样 温暖又努力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度过每一天,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温暖的。
好些人太依赖视觉,看到相似的发型和衣装,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
其实不是的。
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也不是丁海寅本身,虽然他曾在宣传里说过这个角色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
我更愿意相信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
《春夜》和《半之半》或许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被赋予了类同的季节背景(有趣的是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
同一个演员、差不多的发型、相似的穿衣风格,然而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
复习的时候看到刘志浩不自觉地形容自己:好欺负。
你能拿这个词去比文河源吗?
必然是不恰当的。
刘志浩说完这个词以后,被恋人的直白戳到了一直以来的委屈和小心翼翼,躲到一边直接哭了出来。
河源呢?
骄傲说自己从来不哭,结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翻船了,被捉到马脚也会慌张不好意思,想通了就从容笃定地重复“留在我身边”。
不一样的戳人。
因为收视率不高、被嫌弃节奏慢而砍掉四集真的无处说理,这剧明明就好在画面和情绪的留白、呼应。
谢谢编剧、演员和团队选择并制作了这个剧,且在被砍掉了“半之半”以后,仍然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这在遍地烂尾的情况下多么难能可贵。
希望看剧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个剧的美好,包括所有角色的复杂性和各自的取舍得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细腻幽微、无法简单归类定义的情感。
p. s有人知道韩剧播完后会发行套装碟或者剧本吗?
这剧太上头了,以至于想收碟、收剧本、收OST,河源、瑞雨在配送地(好喜欢那栋房子和院子)的日常生活我能捧脸傻笑看一百集。
原文是剧刚完结的那两天,看到有评价说丁海寅在重复自己,一时气愤下抱着手机硬打字写的(我那么怕麻烦、不肯多花力气的人,为他写了一千来字短评和近万字长评,单方面宣布是真爱,不接受反驳),来不及展开就有点仓促。
感谢豆瓣可以编辑,重新补充下细节,叙述两个角色的不同。
连续拍了《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和《半之半》,好多人说起丁海寅就是慢节奏文艺剧专业户。
在《半之半》收视不好、被砍掉四集后,这一评价又滑落成“丁海寅再慢吞吞不转型就来不及了!
”让我一个旁观的人都觉得焦躁。
(对这些评价焦躁,而非对丁海寅和他接演的剧本、角色。
我觉得他挑本子的眼光很好,目前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以及所谓的“演员转型”,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这种观点默认他有个类型,且单一重复不好,所以要拓展或者转变类型。
但实际能做到适配每个剧的气质就很不错了,没必要局限于这个“型”。
或许这个问题替换成广泛考虑不同题材的影、剧比较合适,挖掘演技的可能性。
)实际要评价一个演员,尤其评价他演绎的角色,是要放到具体的作品里去说的。
因为人物要靠他的性格设定、身处环境和际遇中的行为反应,以及与周边角色的相处和衬托来成形。
单一靠剧的风格和角色乍一眼的观感来谈论,是无根之木,失去了比较的情境和评说的依据。
加上好多人依赖视觉,因为是同一个演员、发型衣装相似,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有了他在重复自己的错觉。
其实不是的。
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
只说一个细节:《春夜》第9集,刘志浩给自己下了个定语:好欺负。
而同一场景下,李静仁对他的描述则是“舒服”,像恰好服帖的枕头。
在此之前,两个人一直在为能否走到一起纠结,又担心在一起了能否处理好他们周边已经有的问题。
在遇到李静仁之前,刘志浩是个有五岁孩子的单亲爸爸,随遇而安,不奢求其他。
即便是希望他拥有家庭的父母,也是退而求其次地要求他找个人就好,所以在最初听到李静仁未婚而表现出反对的态度。
男二也因为他有个孩子,觉得自己稳操胜券。
👈这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对单亲家庭的有色眼光。
剧里从刘志浩的体态动作、语言和旁人的话里,勾勒出了这个一直以来带着小心翼翼、委屈来生活的老好人角色。
他鼓起勇气走向李静仁,给出了他的承诺,然后突然被她的告白戳破,一个人躲到屋外,在街边直接哭了出来。
同样的哭的场景,《半之半》第6集。
在久等智秀未至的前提下,忽然被老板的话和现实刺痛:那个人不会出现,见不到了,他等的人不在了。
骄傲地说自己从来不哭的文河源摒不住了,当着外人的面失态地流下泪水,独自在门外平复心情。
或许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约定的地点,他才不得不接受智秀的死亡。
后一场河源、瑞雨的戏也很有趣。
河源一直不好意思,避开瑞雨探究的目光。
瑞雨取笑他,请问你是那位从来不哭的先生吗。
河源窘迫又更不好意思,原来会哭啊,我今天才知道。
接着瑞雨又追着打趣,你不是担心我才来的吗。
河源忍不住摸着脖子又擦鼻子地尴尬回应,本来没想这样的。
然后对着空气叫出租车,掩饰意想不到哭了翻船的羞涩,被捉到马脚的慌张。
而后就是这集结尾从容笃定地宣告:希望你来来回回地出现在我面前,我需要你,留在我身边吧。
两个角色,细品之下,不一样的戳人。
韩剧常能描绘出理想的情感关系,尤其擅长写出普通人之间的适配感情模式,比如《春夜》里的李静仁、刘志浩,再比如《半之半》里的文河源、韩瑞雨。
剧的风格类似,也有不同。
《春夜》和《半之半》虽然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也被赋予了相近的季节背景,但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
都是丁海寅,也不全然是丁海寅。
虽然他在《半之半》的宣传里说过文河源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
另外闲扯一句,我觉得刘志浩、文河源的“锅盖头”是能最大程度发挥出他温柔包容气质的造型,所以相连的三部剧,我更倾向于后两部。
漂亮姐姐里当然也有亮点,比如他们在饭馆桌下握手戳破窗户纸前的所有暧昧试探戏份。
但真的,我喜欢锅盖头造型,眼镜更加分,再加上漂亮姐姐更偏现实的女主性格设定和由此引发的故事线和行动线,导致我没看完它,让我讲,我是讲不出一二三的。
(飞速逃跑)期待下一部作品里的丁海寅。
截图来源:《春夜》出自小玩剧字幕组,《半之半》出自神叨字幕组。
大概我还是没法爱上这样意识流的文艺片。
评分很高,画面很美。
从一些博主的解析看,导演和主角对细节的塑造花了很多心思,表情能解读出很多情感变化,剧中 AI 设备的“反应点”也有编剧意味深长的误导。
只是对我来说剧情还是太破碎了,像是早上睡眼惺忪被拽起来念了一个故事,频繁的疑问盖过了我沉下去细细打量的耐心。
比如为什么女三长得像男主他妈但是居然是男主侄女而且叽叽喳喳逼话这么多?
为什么男主和女二青梅竹马的画面分明暧昧暗涌,但是莫名其妙杀出程咬金截胡而且毫无铺垫?
为什么要给女主在父母双亡后塑造那么复杂的家庭,四个乍看说陌生不陌生说熟悉不熟悉的人同住屋檐,里面还有一对乍看隔代的男女在谈恋爱?
我知道我关注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肤浅小事,但我就是无法按捺住这种脑残而频繁的质疑。
毕竟这部剧和那些上来就明牌意淫的霸总追妻爽剧不一样,这是部想认真记录情感流淌的散文。
那我觉得它就应该更真一点,或者说假得更自然一点,娓娓道来去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青梅竹马?
可以的,但是你要解释为什么女生在没有外力裹挟的条件下突兀地另选他人。
复杂的配角?
可以的,但是应该是为从侧面刻画主角交代背景或者推动剧情而服务,而不是阿巴阿巴一群人嘈杂。
两段单恋究竟能不能换来一段成全?
卑微着只求对方一半的一半,在看到那仅剩百分之一的可能也破碎后该如何回头?
夹在沉重的两份历史当中,该如何坚定坦然地正视自己所求?
这些都是要回答的问题。
而如果只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那故事显然可以更真一点。
比如女主是以陌生人的身份被推到男主和女二当中却意外成了两人的桥梁,那如果直接以女主回国后认识的朋友的角色出现会不会更好呢?
因为好奇朋友的过去,于是了解到男主的痴情,并由此暗生情愫,岂不是更加自然?
另外女二的死也太刻意了。
是的,男主爱她爱到了恐怖的地步,需要一个契机来让男主转变。
但这个契机必须是女二的死吗?
痴狂到对方结婚了也没法收敛的爱会因为对方的死而更改吗?
如果会,那说明好像没痴狂到那份田地,而如果没痴狂到那份田地,那好像转心也不用靠死来推动。
如果偏是要死,感觉也可以换一种死法。
漫天的大雪,铺满画面的清冷,凋亡的凄凉。
这样的死法确实是有诗意的,但诗意里又摁塞了刻意的戏剧感。
从女主决定回到那个地方开始,你就知道女主肯定要死了,但导演就是要让她死在和男主有最多回忆的地方,死在儿时为两人遮风避雨的小木屋里。
死的时候女二还 TM 在和女主打电话。
这种让人唏嘘的宿命感我觉得是拙劣的,因为命运之神如果存在也绝对不敢写这么张狂暴露的剧本。
而且为什么要让女主见证死亡的发生呢,埋下更多的阻力是在暗示 BE 的结局吗?
能不能搞点甜头俺吃吃,不能那能不能虐得更真更有代入感?
好像都只做了一半的一半。
目前第二集 看不懂中…但是是我很喜欢的节奏和调调 可能等后面看懂之后会疯狂爱上蔡秀彬好美好会穿🥺🥺🥺第三集 瑞雨躲在夏园背后的时候 第一次激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会喜欢🤤🤤隔了好久继续来看 感觉是一部情感非常细腻的剧 所以连着看会更好一点 因为断了太久了有点前后接不起来但是夏园跟着瑞雨第一次回襄阳 然后在车上说一个人搬沙发好累的时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爱丁海寅😭他好适合这种角色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爱疯了快点从1%变成100%吧天呐第九集我尖叫清晨起床发现下雪了 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白茫茫的院子 女生蹑手蹑脚的走近但是早已经被发现了 男生拍拍身边 抬起毯子将女生包进来 我晕了 我做八百年美梦啊啊啊啊亲嘴那里我鸡叫啊啊啊啊夏园问瑞雨要不要一起住那一段我真的爱疯了 怎么那么温柔5555“下班后可以回的地方 有人在等你”555555夏园和瑞雨是相互的救赎文顺昊怎么回事😅😅😅😅明明一开始以为夏园对他多重要嘞 结果一知道钢琴家是智秀的老公就整个转变 啊啊啊气死我了 明明失去母亲的痛苦那么漫长 就因为钢琴家能够重新演奏所以这样吗 那夏园怎么办啊啊啊夏园和瑞雨都好坚定啊55555永远不会将情绪带给对方的 即使发生了难过的事情 但是也能够想见就去见 不谈别的 只是在一起看完了。
好喜欢好喜欢啊,虽然剧里有些镜头拍的有点漫长而尴尬,让人脚趾抓地,但是不妨碍我爱死这种慢悠悠的爱情片了😭整部剧就有一种悲伤而又温暖的感觉。
陷入母亲离世阴影的夏园,为了寻找真相而痛苦九年,还错以为自己爱着一起长大的女孩。
遇见的瑞雨虽然开朗但是也内心有一大片阴霾。
两个人就是相互救赎,陪着彼此寻找真相,而且从到到尾没什么冲突,都特别勇敢,想见就去见,喜欢就会拥抱😭😭而且最后说的夏园设备的反应点是妈妈不是智秀的时候,本纯爱战士哭晕😭😭好喜欢好喜欢这部丁海寅真的好帅噢噢
村上春树在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挪威的森林》里写过一段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你无法到达的森林。
我想,编剧将河源和智秀年少时一同成长的地方放在挪威,大概也有这层寓意在里面了吧。
即使他们曾经亲密无间,即使他们现在仍视对方为最特别的人,但河源和智秀的心里,同样存在一片对方无法到达的森林。
河源,八年前只因为智秀想见他,下课就直接坐飞机来首尔见智秀。
然而却突然听见智秀说“我要结婚了”,年少的爱恋没有等来圆满的结局,反而戛然而止让感情找不到出口,他就此深陷其中。
智秀,因为自己的爱人对自己生命中最特别的人做了错事,她爱自己的丈夫,又觉得愧对河源,这让她处于两难之中,所以只能躲起来逃避。
剧中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森林”。
瑞雨,父母在山火中去世,居住在半地下室中,做着无定职的录音师,去过精神科。
一家三口的合照上,她贴掉自己的脸。
智秀的丈夫,从第二集中可以推测,他应该是意外造成了河源母亲的死亡。
但为何他哪怕造成夫妻隔阂,也不愿向河源道歉。
毕竟听两人目前唯一的一次交流,智秀应该是只要他愿意向河源道歉,就可以原谅他。
但他却说,那也是在折磨我的事。
就连大大咧咧的顺好,可能也有自己的故事。
毕竟她提到过,她只认河源是她的家人,因为曾经有过一段美丽的故事。
河源安静沉默地守望着智秀,说自己只想要智秀“一半的一半”,然而正如冰山在海面下潜藏着更大的体积,只想要“一半的一半”的背后,是他对智秀愈来愈深的执念。
即使公司同伴一直不看好,他也不愿意轻易放弃智能语音系统的研发,其中其实隐藏着他的私心。
毕竟语音AI研发柳暗花明后,他第一时间就想要找人去录下智秀的声音。
若只是单纯想要扩大实验对象,并不需要如此曲折地去获得智秀的声音。
瑞雨对河源的特别关注,或许是因为河源是“尚有希望”的他。
他们同样是通过声音来慰藉思念的人。
不同的是,瑞雨的父母已经死去,她只能靠重复播放一段十几秒的录音来寄托哀思。
但河源不同,毕竟智秀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生活。
所以瑞雨稍稍了解两人的过往后,就算被说不识趣没眼色没有界线感,她也想要促成河源和智秀的重逢。
因为如果河源的思念能够得到出口,那么对于瑞雨来说也是一种补偿和安慰。
实际上她真的差点成功了。
借着瑞雨在其中的沟通,河源和智秀恢复了联系,智秀脸上的笑容多了,也开始主动提出跟河源见面了。
应该说,即使自己心中存在着“森林”,河源、智秀和瑞雨也是尽力给周围人带去温暖的人,这也为他们带来走出伤痛的可能性。
河源总是耐心地听瑞雨的絮絮叨叨,让瑞雨留在录音室,让瑞雨感受自己被需要。
瑞雨剥开自己的伤口去安慰他人。
智秀在瑞雨鲁莽揭开她的伤口时也并未责怪她,在得知瑞雨已和河源见过面时,她甚至微笑起来,瑞雨引导她逐渐走出伤痛,那么,瑞雨一定也可以引导河源走出来。
这也许就是她在命运的指示下径直前往挪威,从年少的时光中重新获得力量,而让瑞雨去见河源的原因。
然而,大自然也会有失误。
瑞雨本意是想以此开导智秀,但没想到一语成谶,智秀也死在了大自然的失误之下。
坦白说,过往不咸不淡的问候,简单的交谈,只能堆砌起朦胧的好感,只有由此,河源和瑞雨的生命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从此他们将彼此舐舔伤口,互相慰藉。
智秀不幸迷失在森林里了,但河源和瑞雨,是幸运的相逢的人,他们可以牵手,一起走出森林。
====================3-6集分割线=======================当AI智秀被瑞雨触发后,很多人都会觉得,AI智秀实在太智能了。
其实我也这么觉得。
即使明白这只是一种情节设置,但看瑞雨和AI智秀的每次交流,总会有一种智秀就躲在设备里的感觉,以至于有点影响了我对剧情的投入度。
不过也因此带来了新的期待,到底要怎么借助AI,来治愈伤痛?
毕竟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河源真的在这份情感里陷得太深了。
钟仁路的房子,不装暖气,不挂窗帘,一切都在努力重现着曾经在挪威的生活环境。
河源更多地出现在这处房子,而不是名义上自己的家里。
瑞雨偶然来到河源的家里,无意的感慨,却触发了河源家中所有智能家电的口令——一声声的“智秀”。
那一刻不止她,连在屏幕面前的我也是震惊,甚至是恐惧的。
不难想象,河源日常就一个人站在屋里一声声呼唤“智秀”的场景,将卷起的窗帘,播放的音响当做智秀对他的回应。
我完全可以肯定,如果AI真的能完美复刻智秀的人格,那么河源真的就会守着AI过一辈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瑞雨近乎歇斯底里地要河源放弃智秀的原因。
瑞雨的父母死于山火,这种意外真的是无可奈何,冷酷点甚至只能说“这就是命”吧,但饶是如此,瑞雨也很难走出伤痛。
睡觉时开着台灯,到半夜2点和4点一定会醒来,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骇人的症状,但她也还没能彻底走出。
相比之下,河源对于智秀的执着可以说已经近乎病态了。
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他会被自己过重的情感所吞噬的。
河源旁听瑞雨和AI智秀的一次次对话,在得知AI智秀的触发点其实是自己后,他十分开心。
然后,在瑞雨的帮助下,河源和AI智秀终于展开了一次对话。
但是这次对话,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因对话带来的温馨,或者倾诉产生的悲伤,而是很奇怪,甚至,很尴尬。
河源和AI智秀对话了几句后,AI智秀就要河源去找瑞雨。
接下来的情节,AI智秀仿佛是一名殷勤的红娘,在努力拉近河源和瑞雨的距离,要河源买瑞雨喜欢的香薰,要河源和瑞雨一起带着耳机,一起看夕阳。
至于河源在想什么,要跟她说什么,对她这种指示是否有想法,她并不在意。
只给河源一次对话的机会,也是假的,只是好奇只有一次机会的话,河源会和她说什么。
答案昭然若揭。
即使AI再像智秀,它也不是智秀。
河源无法通过它找到智秀为何不幸的原因。
AI对河源和智秀的过往知之甚少,无法对两人之间的默契做出河源希望的回应。
河源轻声连续不断地呼唤智秀的名字,是在重现小时候因智秀哭泣时自己呼唤她的名字来安慰她的行为,但AI智秀却问,“是要叫一整天吗?
”。
甚至,它只能“看到”通过照片传输给它的风景,而不知道近在咫尺的高中。
所以在这次对话后,河源的表情并没有舒展,反而更加沉重。
河源抗拒,但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智秀,真的不在这个世界了。
从前还有1%的可能性在给他希望,如今,连1%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所以,他删掉了AI智秀的资料,废弃了设备,换掉了指示口令。
在科技愈加发达,可以代替人完成许多事情的今天,人依然拥有他最无可替代之处。
人可与他人共情,可以察觉情绪的微妙变化,可以带来带有体温的拥抱,关心、担忧、责怪、埋怨,人在人与人的感情之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这也是瑞雨为什么一直住在合宿家庭的原因。
毕竟她夜不归宿,那里会有人担心她是不是出事了。
没有继续眷恋那个虚幻的“智秀”,河源的心门终于打开了。
他开始读文奶奶资助的人寄来的感谢信来排解,会突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心痛而跌倒,也终于,哭了出来。
河源说,他终于明白瑞雨说的“只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了。
”凝视是一种发现,发现这世界的美好,纸张的翻动也可以让你感受到世界在生息;是一种寄托,将自己的情感适当地宣泄出来;是一种吸纳,充实自己。
《茜茜公主》里就有一句台词:“当你遥望大自然时,你就会感受到力量。
”“只是看着,就觉得很幸福了。
”这句话其实也是剧名“一半的一半”的另一种诠释。
河源过去想要太多,因为眷恋着过去和智秀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所以不停地想要重现,以至于将自己困在里面。
瑞雨则懂得知足,看着背影,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会计较1%的可能性到底是多还是少,让自己的单恋自由发展。
美好的事物,我们只要拥有一半的一半就够了。
第六集,在两人激烈争吵后,“凌晨先生”悄然闪现。
相比河源的封闭、执拗,做“凌晨先生”时的河源是相对柔软、开放的。
瑞雨和“凌晨先生”的相处要更加舒服自然。
相比瑞源单向关心河源,瑞雨和“凌晨先生”的交流虽然不够深入,却是双向流动的。
得到瑞雨的拥抱和感谢,是河源目前为止表露出触动最明显的一刻。
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
瑞雨就是这样,一步步关心河源的过程,就是她一步步疗愈自己的过程。
为数不多表达对瑞雨关心的河源,也是更加有生气的。
关心瑞雨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呵护瑞雨那1%可能性的单恋。
毕竟河源自己曾经也是靠1%可能性的单恋活着的人。
而且正如瑞雨当初推动河源和智秀见面一样,河源也想要看看,到底1%的可能性,能够成长到什么样。
作为戏剧,通常需要给人一个明确的节点来指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很多爱情剧的名场面就来源于此。
但是,在这部剧中,却很难说清河源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智秀的。
不过我想也没有必要去确认。
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本来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而且,作为一个单恋十级学者,感情的萌生,有的时候真的就是看一眼,再看一眼。
突然某一天,就已经排山倒海了。
更新评论的时候,刚好看到了因为收视率不佳的原因,《半之半》将被砍剩12集的新闻,心里还是觉得很遗憾的。
《半之半》这种缺乏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升级打怪目标的电视剧,大量的日常戏份写作,情绪的轻微波动,对于编导来说是难度非常大的挑战,而目前的呈现是让我惊喜的。
《半之半》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是不够友好的。
它需要耐心,甚至需要有共鸣的契机。
其实,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冬天,有些人不幸经历了伤痛,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的呼吸经常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得舒缓、平静。
很遗憾它不能完整呈现,也惋惜它的好不能为更多人所知,不过,正如标题所言,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们与此剧,也是一种相逢。
=======完结========看到评论里有豆友期待我写后面六集的评论,很抱歉要让你失望了。
因为被砍掉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剧情从第七集开始明显加速。
而且估计是为了收视率着想,剧情重心稍稍往爱情方向偏移了。
编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完整了故事,许多在开头的细节在结尾都得到了呼应,矛盾基本都得到了解决,各人的情感也找到了归宿。
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篇幅深入展开细节,以致于主角走出伤痛的过程,不似前六集那么细腻。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去抒发发表个人的见解感想,就要较比之前加入更多个人发挥的想象,输出更多个人的观点。
这么做不仅是班门弄斧,也破坏了该剧意涵的无限性。
不过,在如此仓促的写作中,我认为编剧始终在传达人之于人的不可替代性。
后六集恩珠寄宿几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或者就是看看风景,互相分享伤口或者美好。
河源在敏静学生痛哭的时候向她伸出了手。
更让我惊喜的是,编剧也没单纯让男二处于单纯被原谅被救赎的位置,而是在河源,瑞雨和姜仁旭之间形成相互救赎的闭环,过往并不是完全无用的,人也不单纯只有一个面向。
编剧也给“一半的一半”做出了新的解释:人生中最宝贵的支撑着你的最珍贵的记忆。
希望大家都拥有自己的“半之半”,感恩与各位在此相逢。
之前看了一遍看的有些快,后来又重刷了几遍,越看越感动了。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治愈的剧,很多地方超乎的的意料。
我以前看的剧那些老套路,这部剧都没有。
我们瑞雨真的是小天使呀,这种性格的女孩子,很难不喜欢吧。
她总是为别人着想,很少因为自己的事情,对别人发脾气,共情能力真的超级强。
和姜仁哲约好了合作,他却自己带录音师,瑞雨明明觉得很委屈,仍然没有发脾气。
对纯好说,是工作都会失误的是吧。
为了不让秀智经历想起去挪威之后的不幸事情,再次经历同样的痛苦。
也让男主能走出过去,重新生活。
说要给河源示范怎么放弃单恋。
我还以为会像别的剧一样,女主极力躲男主,男主厚着脸皮,不管女主说什么都要跟她一起。
但是我们瑞雨,虽然说要放弃,却在男主来录音室之前的时候,悄悄放好音乐,铺好毯子,调好音乐。
细节之处都是满满的关心。
没有跟自己闹脾气,也没有对河源刻意的疏离。
当听到河源说“我需要你,你能在我身边吗?
”,我们瑞雨就认真研究怎么陪在河源身边。
瑞雨第一鼓起勇气想回一次老家的时候,走到客运站却不敢买票。
她在“寄件地址”门口坐着等河源回家,看到河源,笑意盈盈“我应该要陪着你的”。
我看剧的时候,当瑞雨看到河源家里都是秀智的语音系统时候,当河源对秀智语音智慧仪说一直叫秀智,秀智,秀智就会有拥抱她的感觉的时候。
这时候弹幕就在弹来个男二来虐男主,但这部剧一直都没这样的安排。
所以这部剧我看到的一直是我们小太阳瑞雨充满能量去治愈自己,去治愈男主的故事。
“首先,我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我很注重自己的感受。
首先,早上要很早才行,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打开门,让房间通风,一边泡咖啡,一边放前一天录好的音乐,然后拿着咖啡,在窗边喝下一口咖啡,真的很棒。
”“该怎么做才会开心,要好好研究才行,好好努力才行,不认真想,是不会知道的,你好好想想。
”“在回家的路上,往后一看,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晚霞”“明明是在同样的时间出门,昨天外面很暗,今天却很亮”“不同季节,世界就会有不同变化,我喜欢观察那些变化,一定会有些微的变化的差异”“一定会好起来的,世界会自己改变嘛,把这个当做支柱吧。
今天是12度,明天是17度,我会好起来的。
今天很冷,明天却很温暖,我会好起来的。
我最喜欢17度了,很适合去散步,那是最适合重振自己的天气。
”瑞雨真的是很细心温暖的人,有让自己的有快乐能力的人,也会带给别人温暖和支持。
她让河源把世界会改变当做支柱,那些曾经拯救过她生活的小细节,现在她告诉河源。
希望河源的心情能变好。
她总是一句话就可以哄好,或者重振信心。
得到心里一点指示就开始行动,完全不拖泥带水。
“中途相遇之后”,抱着红薯来,最后忘了吃,想直接晚安真是太可爱了。
还智秀智慧仪碰到男主在屋里。
河源说“会想瑞雨,会想和她见面,会想和她牵手。
”瑞雨信号接收器,马上晚上带平底锅来陪伴河源。
河源问瑞雨要不要搬过来住,河源认真解释过原因后,瑞雨表示马上就可以搬过去。
“今天天气很棒,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我需要一股强烈疗愈,你现在可以中途相会吗?",“短暂,且依依不舍。
”“似乎就是因为这样,我最近感受到自己非常强大,似乎是有人陪在身边,所以坚强起来了。
”是相互治愈温暖的神仙爱情了。
瑞雨对秀智,有非常强的同理心。
认为秀智是她的朋友,并没有因为河源的关系,对她有任何的误解和偏见。
“她说了很多次他很痛苦,你都当没听见,现在你来想听什么,你没那种资格。
”“我没有自以为是,我看到的,听到的,我相信的,那些感受都是真真切切的,我不会像你,用自身的想法曲解他们,我不是你。
”瑞雨就算是难过抑郁或是混乱,她都非常的懂事和温暖。
“我无法在这样下去了,不,我的意思是,我没有办法见你。
我现在,没有办法见你,再见。
”一直往前跑,最后却乖乖坐在楼梯等河源。
“你很高兴见到我吧,非常高兴吧。
”瑞雨乖乖点头。
我很喜欢这部剧故事线能这样发展,它时时刻刻充满着温暖着治愈。
没有推动男女主爱情前进的工具人男二,没有男女主之间解不开的误会,也没有互相因为要分手或者离开而说的狠话。
故事的进度很自然很舒服,我看到两个人共同进步,相互成长。
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故事了。
二刷了呢,去年的这个时候看的这部剧,今年又是这个时候,依然很喜欢。
这部剧的一切都很治愈啊,画面,配乐,剧情,主人公,很容易让人共情。
相比于紧张刺激的剧,更喜欢这种淡淡的像在诉说一样的剧。
文河源就是丁海寅本人吧,他真的演出了他自己的感觉,他真的很适合这样的剧情啊,就算转型了也再演一下这样的剧吧,看了之后感觉压力都减轻了好多,又有动力做事情了。
河源和智秀之间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在挪威,只有两人是韩国人日出在一起 日落分开一起学韩文、一起念诗父母去世的时候,智秀陪着他不是爱情、亲情、友情中的一种是这三种的结合 复杂的感情是这世界上最了解对方的人所以即使智秀结婚 河源说我还是会一直爱着你 不幸福的时候要联系我这不完全是爱情可以达到的境界不幸福随时联系我 什么时候都可以这个时候更像是亲哥哥或者弟弟让瑞雨去接触智秀感觉智秀会喜欢她知道瑞雨见过河源 太好了河源应该喜欢瑞雨 瑞雨也能治愈河源对吧 智秀是这样的心情吗在挪威抱着墓碑 说阿源的情况 道歉走小时候一起走的路这么多年压抑在心中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最后没有给河源打电话 没有给老公打电话智秀给瑞雨打电话了要和河源说的话太多了吗 不知道从哪里说吗 要怎么将这一切呢 河源应该都会明白 智秀也知道河源会明白 告诉瑞雨吧 瑞雨也会告诉河源看这几集会很好奇智秀是什么样的女人能够让河源暗恋十年看完之后 这个人值得他喜欢十年而刚好是他 才能喜欢这么久智秀和河源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美好 才让人更悲伤想哭 又想笑大自然也会失误智秀走的很突然幸好 走之前 她想通了谢谢你来过 这样 走的时候 我也觉得是快乐的半之半 有位置就好 这样就好
真的有被视频网站的弹幕烦到,如果只是不能忍受剧情节奏缓慢尚可理解,但绝大部分都只是在追求简单无脑的爽感剧情(只能说这部剧并不适合短视频爱好者)——只想看男女主感情戏,不仅是对配角的工具化,事实上男女主在他们眼里也是“只能谈恋爱”的工具。
女二作为录音室社长招揽业务被冠以“对有妇之夫谄媚”,认为男女主的进度条理所应当有一个喜欢女主的“情敌”空降才能扳回一城?
完全是对剧本的亵渎,拜托请回去看你30秒一个反转短平快的爽剧去吧。
丁海寅一如既往地会挑剧本(当然《妈朋儿》不算),并且发出暴言——这部剧也远比蔡秀彬正在热播的那部厚重得多。
2020年初任谁也不会想到人工智能已经发展至此——chatGPT等一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被普遍用于陪伴。
何为melo?
难道就是简单粗暴的玛丽苏剧情叠加霸总爽文吗?
各种标签和符号就能概括的人物注定悬浮了——无法接受角色的复杂性导致故事只能流于表面对人类情感的解读不及1%。
同时,把这部剧归结为“文艺片”也是缺乏思考的。
再一次与现实生活出现巧妙的重叠:“通过文字传播的亲吻是不会到达其目的地的,它们在路上就成为鬼魂们彼此酬酢的酒醴。
”语言使人类成为人类,déjàvu,人们如何通过音节、音符、旋律联结在一起?
那种日常中的怦然心动是如何被诠释的?
真的需要耐心体会。
西园和瑞雨真的好善良好可爱呀,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俩都是设身处地会为其他人着想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互相吸引,互相温暖对方、陪伴。
剧中有些台词特别治愈,比如“你只是暂时跌落低谷呀而已”,失去女儿的金敏静和AI的对话,“金敏静,你为什么这么开朗?
为什么丝毫没有担忧负担的语气?
”当时看到这儿,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自己已经缠绵病榻快一个月,身体的脆弱每每刷新了我对自己的认知。
我已经沉郁了好久,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成了可望而不及的想象,真的感觉跌落到了谷底,像西园、瑞雨、姜老师、金敏静他们一样。
“你要努力研究自己怎么做才会开心,这可不是白白能得到答案的事。
每个季节世界都会改变,世界里好像笼罩了云一般灰濛濛的,会好起来的。
世界会自己改变啊,依靠那个吧。
今天12度,明天17度,我会好起来的。
今天很冷,明天会变暖和,我会好起来的。
”这是瑞雨安慰西园的话(他饱受母亲逝世之痛和失恋之苦的折磨),现在我也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我们的心中饱含伤痛,唯有爱能治愈,不要奢求很多,一半的一半就够了。
不要着急,慢慢来;不要害怕,不要慌张,慢慢来;不要担忧,慢慢来;我会好起来的。
又来了 装神弄鬼 莫名其妙 最后三集扣分扣分扣分/刚知道被砍了 难怪
我终于看进去这剧了,还是很好看的。丁海寅的剧果然没有不好看的,这个女主也好可爱啊。是很暖的治愈故事。
不喜欢这种节奏
编剧有问题
非常喜欢这部剧的节奏,就像BGM的钢琴曲一样舒缓。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反而更能细腻地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心思。因为情绪铺垫得恰到好处,所以可以理解每一个人的悲伤、痛苦、安慰与治愈,就会深受感动。在茫茫人海的大城市里,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不光是男女主,还有男二女二、以及恩珠民宿里的所有人)的情感真好啊……【另外,丁海寅真的太可以了呜呜呜呜~~~~
我的疑问是 什么样的ai可以突然想起一个人前半生所有的记忆跟情绪…假设这个设定是成立的,剧情讲的太弱了,不吸引人呀。角色演的都行,剧情太平了,还是说描写不到位呢。跟春夜都是文艺类型的,这个就不吸引人呢。只能说还行吧…
不是一个甜蜜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极致的单恋故事,是一个从束缚中解脱,终于可以放下一切的释怀,逝者已矣,生者自由吧!
真的好温暖,是那种悲伤与痛心中带来的治愈的温暖,拥抱真的让人感觉到好大的力量啊
真的超级不喜欢,小丁的几部剧这部太烂了。
有什么好说的呢,这样的剧情当然看啊
那些能在悲伤时,让你坚强、给你安慰、帮你复活的回忆、风景、人,是生活中最难得的相遇。德国刚开始的秋季,微凉的风,连绵的雨,配上一杯暖姜茶,半之半,刚刚好。ps丁海寅在这部的穿搭也太好看了吧,怎么这么好看。
最终还是弃了对不起
确实看不懂,节奏有点乱!
编剧把男二女二甚至是女N号的故事线都想得稳稳当当,却唯独忘了男女主,被砍四集是真的活该。丁海寅都32岁了,还是嫩到一摆委屈脸就让人想把全世界都给他,很好奇今后的发展啊
丁海寅好像红了以后陷入了一类高深莫测,看也看不懂的假高级文艺剧里面。。。看了大半集,不知所云。。。。颜真的是我爱的颜。。。可惜了可惜了。
太平谈了
看完11集完全没有看大结局的想法…怎么说…看完好像能明白这剧为啥收视不高被砍四集了…12集都有些太长了…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太单薄了…用不到这么长的篇幅去详细的表达出来…造成了整体拖拉的感觉…而且核心故事并不那么的让观众舒服…刚开始追的时候觉得好治愈啊…看着看着觉得越看越烦了…一点都不治愈…唉…丁海寅演技其实还不错…但他表达悲伤气愤的眼神…每一部里都是一模一样…像同一个人…真的要考虑换个戏路了…裴秀彬的表情也是…每一部都差不多…小姐姐考虑下走恶女路线其实还容易火一些…就这样吧…这部剧要是能压缩成部电影倒还不错…
好無聊🥱
头两集确实没处理好,才致收视扑街吧。但是恋爱细节及寄宿家庭美好到我。就是女二的处理有点迷。因为砍了4集的原因也不能这样。导演还是拍电影吧。电视剧不能这么来
节奏有点慢,剧情不知道讲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