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是思考的,标题就是思考的,本来未知的世界就只能想想罢了。
最近一个叫戴建业的大学教授火了,在网上听了几节他的课,他评论大唐文学,评论李白,李白和他的诗都是张扬的,为何?
因为李白的思想是自由的。
中国最牛逼的大学西南联大出了无数大师,为何?
因为西南联大的治学是自由的。
现代人对未知的感受是什么?
是恐惧!
最近追完谍战片《红色》,有人说它不属于谍战,因为共48集的剧情前46集都是在讲上海那个时期的柴米油盐、邻里家常,难能可贵的岁月静好不是谍战胜似谍战,充满恐惧的下我们应该怎么生活?
这一集的一开始,夏雨来到日本东京的防灾公园,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未知的地震,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安,从而引出这一集的主题《未知世界》。
这一期的三本书: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物哀文化《雪国》。
片中随着这三书一点点展开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
《雪国》西川,他来到日本的柳之御所,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址遗迹,被干净的雪盖得严严实实的柳之御所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可是这美丽的雪国如同此地千年前的王朝一般会陨落会消亡,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就是物哀文化。
接着西川来到春花园,一个盆栽花园,这里跟柳之御所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一个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盆栽仍然在延续它们的生命,展现它们的艺术。
恒久远的物体在生活中多的是价格不菲的金银和钻石,金银钻石是死的,盆栽却是活的。
对于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做唯有延续它。
物哀文化是日本人劫后余生的定心丸,是心理无法承载的自我救赎。
《嫌疑人X的献身》夏雨,在谍战片《红色》里,男主的好朋友铁林是一个巡捕,对于查案还尚未娴熟,于是求助于擅长痕迹学的男主,男主在教导铁林的时候说了一段经典的话:“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一定有迹可循,如果问心无愧,就不需要掩盖也就没有迹象了;如果问心有愧,就必然需要掩盖,那就一定会有迹象,迹象越多就越容易顺藤而上,这就是推理的途径。
顺着这条途径顺流而下就是犯罪,逆流而上,就是真相。
”好的推理故事会给读者很多错误引导或用很多障眼法,于是又引出一个关于人生的思考,开始就说了这集是关于思考的。
生在纷乱的时代,我们要怎么错开假象看清人性,这是无解的,因为绝大部分我们错不开,或者就算错开了,我们也看不到真相,这样一解释感觉生而为人真的好悲哀。
于是产生了推理小说,推理小说可以给我们明确的答案,可以给我们一些慰藉。
无论是魔术还是推理游戏夏雨都乐在其中便是证明,节目里夏雨可能只是为了节目效果,可是他擅长魔术却是不争的事实。
《百鬼夜行》陈粒,节目里陈粒感受日本妖怪文化她分别到了:东京富士急鬼屋,境港和京都,东京生剥鬼餐厅。
这个顺序真真是极好的,先是感受未知世界里的恐惧,就如陈粒在鬼屋里大喊后说她害怕突然的东西,可我们生活里时时都会有突然的东西;面对突然的恐惧何以解忧唯有自圆其说,阿Q精神的另一个版本,因为害怕所以想象然后自我治愈。
日本的妖怪也是多啊,什么的都有,比如长时间不打扫都会有妖怪,这在日本动画片里也有呈现。
这也是告诫人们要好好的、积极的生活,要不然处处是妖怪。
陈粒在第一集里说过一句话:好好活着会有很多可能。
日本人在自我治愈方面真的是很厉害,一种精神成为一种文化传播出去。
看过日本电影《垫底辣妹》和韩剧《天空之城》,同样是望子成龙,同样是高价的高考辅导老师,同样是激将法,日本人就拍得清新脱俗,在辅导老师的激励之下认识到唯有努力才会有收获、开始享受考大学的这个过程、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考不上下次再考。
韩国人却拍得触目惊心,在辅导老师的激励之下考上韩国最好大学里最好的专业,考上后却马上逼死了母亲。
生活本苦,避不开,还是乐观向上一些吧。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说它是综艺真人秀,我觉得它仅仅是一部纪录片。
这样的节目,我在午餐摆在桌面时打开,在天晴时打开,在夜晚入睡前打开。
一看到这个剧名,它就像有深深的魔力将我吸引,让我情不自禁地爱上。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是一组短句,是三行情诗,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向往,用诗意,营造出了一种让人心之所往的意境和情趣。
我怎么会不迷恋它。
什么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原来是书啊。
不过,在这个提笔忘字的工业时代里,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好好读完一本书?
你有多久没有身心舒坦得将自己放空?
你有多久没有去关心粮食和蔬菜,去思考、去想象、去行走?
其实这部综艺节目真正吸引我的,不过是 “旅读”的定位。
带上一本书,去感受这个世间真实的温度,去理解一个有着相似根源,但是却和我们当代社会发展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
旅行和阅读,大概就是这繁杂世界中,唯二能够让人慢下来,去思量的事情了吧。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海报在这样的定位之下,以什么样的视角和层次去体验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
这里,不得不感叹节目的眼光真好。
电影、音乐、诗歌;演员、独立音乐人、诗人;夏雨、陈粒和西川,三个艺术领域,三个不同的职业。
这三个是我在一定程度上都认可的人,这样的综艺,我怎么会错过。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空镜影帝夏雨,迷茫时走弯路,沉迷魔术,一切坦然。
1976年出生的夏雨,在18岁时主演了姜文指导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举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等大奖。
年负盛名,现在看来,少年时期的夏雨,没有再攀高峰,也没有就此堕落。
在《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中的夏雨,坦言那时候没有先例,没有前辈,不知道要怎么做。
于是,迷茫的夏雨在现在看来,就像是“泯然众人矣”的仲永。
一整季节目中,我们能看到的夏雨是“玩物丧志”,偶尔迷茫发呆,更多的是坦然洒脱,心态平和。
漫画、滑雪、魔术……在日本,夏雨有一种从容和闲适,但是他所展现和表达出来的深度和气韵,仿佛不是演员,而是不谙世事的少年。
去捕杀鲸鱼的码头,行走在酿造清酒的小镇,在推理的世界中漫步,那个站在镜头前的夏雨,稍有情绪波动,这或许就是这些年的收获吧。
从《日本漫画60年》《设计与死》到《嫌疑人X的献身》再到和日本新时期导演岩井俊二对话。
关注无用和渴望内心宁和,甚至是到了四十多岁,对表演和电影依旧存在疑惑。
找寻自己内心答案的夏雨,或许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陈粒,突如其来的爆火,内心依然纯真。
大概是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总是听赵雷,所以网易云音乐给我推荐了陈粒的歌。
那时候,《奇妙能力歌》还没有在大街小巷播放,我却爱上了《祝星》。
所以对于陈粒,我从来不知道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或许,与我而言,她仅仅是个唱歌的人。
在这档节目播出之前,我其实看了陈粒很多的演出视频,印象最深刻的确实陈粒和姜思达的一场对话。
如果分别用五个字、四个字、三个字、两个字、一个字去形容你的人生,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
“闪闪惹人爱”“严肃活泼”“差一点”“孤独”“玩”。
这样的陈粒,我怎么可能不被她迷惑。
从音乐节到演唱会,从和好妹妹的鬼扯到综艺节目中的严肃,让我一度想到了“粒粒”,也许,一直以来,我眼中的陈粒是粒粒,是陈粒的部分我理想中的形象。
“人生于你而言是什么”截图在《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中的陈粒,漫步在“自杀圣地”东寻坊,找寻日本的便当文化,行走于白桦林中的美术馆。
从《任天堂哲学》《百鬼夜行》《持守小而美的一间咖啡馆》到《音乐即自由》,多样却随性的陈粒,有着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活力,亦有着不符合年纪的沉静。
在最后一站自由行中,不认识坂田一龙的我,却能听到佛经和摇滚的妙处,能够内心宁和。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剧照那关于西川呢,诗人,怎么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年代生活。
我眼中的诗人,是清代以前的文人,他们的诗歌造诣和艺术成就紧密地和政治抱负结合在一起,印在课本中“折磨”着我,或者,诗人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那群内心凄苦的朦胧派诗人。
西川,在我印象中,他的存在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这样的一个诗人,不是应该拳居在山水间吗?
他怎么可以行旅在日本街头。
他说,他要在日本找寻,那些从中国流入的文化,但是在中国已经消失而存在于日本的文化。
五十年代生的西川探访二次元,追问乌冬面中的乌冬是什么意思,在茶室喝抹茶喝得浑身不自在,但是还是谨慎地听着讲论,在山间追溯松尾芭蕉的《奥之细道》,解读日本俳句。
不拘于时代,接受新鲜事物,西川带着几分传统文人的笨拙,行走于日本,感受中日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这,或许就是诗人跟上时代的印记,是我们当代还有诗人的原因吧。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中的西川《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同一个主题下,三代人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日本文化,去感受在异国,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下人的生活,找寻自己内渴求的答案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这样的综艺,才是慢综艺,让嘉宾和观众一起静下来的慢综艺,引导人去阅读,去行走。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最后一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诚不欺我,行走和阅读的结合,人才能让人明白,阅读的真正目的,才能让行走的人抱着热烈的崇敬和敬畏之心,才能去期待明天,释然昨天。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一场旅读,在深析自我的过程中,找寻自己。
也许童年会时不时地与动漫/动画联系在一起,我小时候是先从看木偶剧开始的——大概在三四岁,我记得我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打开电视,看《红黄蓝》,里面印象最深的是木偶剧。
现在虽然记不起故事内容,但是木偶剧是我幼年时期的最爱吧!
慢慢地,到五六岁的时候,开始看动画片,我还记得大概是早上七八点,会有《花仙子》播出,我特别爱看《花仙子》,当时就想得到七色花,摘下一片花瓣,愿望是心想事成,然后就不需要余下的六片叶子了……
花仙子小培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而我们又在创造另一个世界——虚拟世界。
生活在东方的我从小被来自日本的动漫强烈影响着,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动漫自成一派,你会发现,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眼睛大大的,却不圆,头发五颜六色,也不黑,既不像东方人也不像西方人,是纯粹的另一个世界的人,人物形象特征统一,只要更换发型、服饰、身高等就会变换出数不清的角色,因此他们的动漫世界其实是一个人的天堂。
(是不是有点齐天大圣的味道,拔根汗毛生出无数只猴子,哈哈哈)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由三位嘉宾的旅行展开探索,挖掘一些我们常见的、固有的、好奇的认知。
比如——二次元。
三位旅行者的探索行动线:西川直奔“二次元”的显性世界出发
夏雨奔向动漫创作
陈粒解密游戏密码
三人行都与“二次元”相关,只不过领域不同。
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西川之旅。
他拜访了一位名叫近藤显彦的人。
就是那个和初音未来结婚的人。
近藤显彦说,他喜欢初音已经有十年了,是因为女上司欺负他,偶然间听到了初音未来的歌,于是被歌声治愈,进而喜欢上初音。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和虚拟人物结婚的近藤显彦,但是近藤显彦做了一项调查,就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和动漫人物谈过恋爱,调查结果是67%。
所以在他看来,这个数字是可以说明他自己并不属于少数人群。
对于和虚拟人物恋爱结婚的现象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虚拟人物按照其自身的程序运行,他/她不会对TA的恋爱对象有负面情绪,和TA谈柏拉图式恋爱的现实中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程序设定,就像机器人一般。
因此,一般情况下,吵架分手的几率为零。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人进入虚拟世界中,和虚拟伙伴们谈心、共处,可以一定程度上将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解脱和释放,自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逃避现象。
不过真的对很多人有治愈效果。
忽然让我想起两个故事,一个是1996年郭达蔡明的小品《机器人趣话》,一个是2013年美国电影《她》。
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和非现实人类恋爱,想来90年代的中国创作者真的是意识超前啊!
离开近藤显彦,西川来到三国街,原来日本人很着迷三国故事。
他们被“义”字打动,于是创作了他们的三国志故事,并产生了三国街。
由中国文化衍生的日本三国动漫,形成了一条有趣的商业链条。
随后,西川来到女仆咖啡屋,他不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么推崇少女文化,他提到了中国的《红楼梦》——典型的少女社会,但是中国并没有专属少女的文化圈。
而日本有,并且将少女文化圈发展成特色文化。
西川在面对咖啡屋里少女们热情的招待时,直呼“受不了受不了。
”当看到装扮成女仆的少女在舞台起舞,他竟然觉得像儿童节目——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也许这种文化还得在特定人群展开吧!
我其实有些不懂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我失去了对日本动漫的痴狂,小时候可是天天急着放学回家看柯南和美少女的。
而我对于阿童木的印象已经不那么深了,因为在我那个年代,阿童木更早一些。
夏雨拜访了手冢治虫的助手,漫画家渡部淳以及漫画家五十岚日向子,并和他们一起作画。
于我而言,一看到绘画原稿就超级兴奋,不管是何种题材,总会有马上拿笔的冲动。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二次元”的探索,并没有解开西川的疑惑。
西川试图请教三国街书店的老板,可惜的是,得到的回答是日本没有“二次元”的意识,只是称作动漫。
也就是说,“二次元”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衍生出的网络词汇,只有中国人这样用。
当西川听到这样的回答,他直呼不可思议,专属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居然日本本国人没有这样的概念。
我也是get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不过,想想也合理。
就好比世界上每一种不同语言,都不可能有一一对应的词汇相互应用,只有意思相近,然后让我们自行学习理解罢了……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知识是河流,是大海,是生命啊——水是曾经,是当下,是人生啊——经历……欢迎接力
我们日常生活为何去喝东西,是因为渴了!
馋了!
片中涉及的三种饮料茶、咖啡、酒都没有“好喝”的尺度,何以爱喝,因为想了!
片中所选三本书,《千利休 无言的前卫》、《操守一间小而美的咖啡店》、《诞生的苦恼》。
古人将喝茶的基调定得太高,高到一只杯子都惊艳四座,高到有人愿意为它坚持。
再回顾皆是不协调:西川在片中一头的汗、蜷缩在矮小的茶室里,会不会爱上喝抹茶,西川答“不会”。
个人推荐电影《寻访千利休》。
咖啡喝得不多,肃苦醒神,泡咖啡的人却愿意为喝的人的心提供栖身之所。
片中几个有特色的咖啡店也是日本旅游值得一去的。
酒,也不爱,却很多人喝。
小孩喝起来辛辣凛冽,大人喝得有滋有味,终究是给一天的辛劳找个出口罢了。
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在日本冲着门口的照片冲进一家酒馆,得知照片是酒馆老板娘40年前拍的,是一个道理。
夏雨拜访渔民,渔民不喝酒,却很多渔民喝。
最后夏雨约了酒,酒终究是可以让人放松精神,回归自我。
01.二次元我们构建起一个精神世界,置身其中。
以此来对抗现实世界中的不满和空虚。
总想去伸手抓到点什么,在现实与虚幻的缝隙里,二次元的空间在思想中诞生。
心灵需要慰籍,二次元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屋舍来疗愈自身。
在屋舍里,喜爱二次元的人找到了情感上的寄托,同文学、电影、诗歌、宠物一样,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需要一些时刻彻底抛开他人,与自身对话。
二次元是天堂的一个城市。
02.鲸•乌冬面•便当•鲸的体温和人相近。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禁止吃四条腿的动物,只能靠捕食鲸鱼,村落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鲸的味道也成了日本一代人的回忆。
鲸的数量直线下降的今天,过度的捕捞应该禁止。
海洋生物馆的动物表演,真的要继续吗?
•遣唐使来到唐朝,给日本带回了工艺、佛教与理念。
相传空海法师带回了制面技术,至今一碗物美价廉的乌冬面填饱了无数人的肚子。
现今的中国,中国人能带给世界些什么?
盛唐那个文化风暴的中心该如何找回?
如今的中国也该派人去到唐朝,汲取好的智慧,发现新的理念。
•一份充满爱意的便当,会令吃的人心情愉悦。
各式各样的人吃着各式各样的便当,在这个快餐时代,便当让我们知道食材的来源以及做食物的人。
或许我们的爱,会体现在一份精心做好的便当里面。
但愿我们都能吃上一份精心制作的便当,如果没人为你做,那就抽个时间自己做一份吧!
03.妖怪•推理•物哀•大雨里百鬼夜行。
惩罚邪恶、庇护善良、万物所化的妖怪,在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里。
我们应对自然存有敬畏,畏即恐惧,面对恐惧我们总有一种窥探欲。
像伸出黑暗里的手,即使战战兢兢也忍不住去触摸黑暗。
•亲眼所见也可能是欺骗。
从出生开始,我们被社会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所引导,一定程度上,成长环境欺骗了每个人。
悬疑推理,犯罪情节这种猎奇的心理,也正是冲破一些枷锁的源动力。
人生没有正确的答案,而充满正确答案的小说,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治愈。
•雪国的境内连时间都变得缓慢。
迈向死亡的途中去感知生命,得到一种绵柔沉细的状态。
宇宙之间,我们都是过客。
人和盆栽,不停地在发生改变,形态、思想、价值,不断进行着重塑。
白雪以一种静哀的优美覆盖了万物的灵魂。
在未知中,寻求生命的永恒,时过境迁,鸟的眼睛又看过多少路人?
04.消失的职业藏的艺术,在克制中追求生命的价值。
时代的变化,裹挟着身处那个时代的人。
每个时代成就了不同的职业,也消亡了一批又一批职业。
人活在社会中离不开对职业的追求,面对即将消亡的职业,最后一批从业者有他们的执念。
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两者与职业的关系,反过来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而人在社会中将继续走在追求职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
05.茶道•清酒•咖啡•茶道的仪式感,寻求内心的安静。
黏土需要沉睡一段时间,人也需要睡眠,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古老的制作茶碗的技术已失传,有人正在拾起,试图填补时间的鸿沟。
•酒的伟大之处,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的心灵。
浓郁的酒送入喉中,迷醉人的神经,结束掉一天的疲惫。
微醺的状态下,人会变得柔软起来。
•一杯手磨咖啡,喝下去制作者的温度。
滴泡、冷萃,不同的咖啡师撘配着口味不一的咖啡豆。
区别于商业化的连锁店,每家独立的咖啡室都有着属于它的故事。
人来人往,不知这一杯咖啡温暖过谁?
06.人类需要无用正如空气一般,无用之作,给了人喘息的机会。
有用的学识所做的是将前人的经验在个体的意识中唤醒。
无用的知识是纯粹的个体表达,所创造出来的物品或者个人的行动,充满着自由、原始与未来。
07.建筑被时间赋予的生命。
“死去便是消失,但也仅是消失而已,回响在世间的一点点余韵,便成了死去的证明,如果是有关于死的建筑,一定是留有余韵的建筑。
”人建造出建筑,建筑也影响着人类。
我们试图从建筑中找到人与死亡和自然的纽带。
08.自由的艺术,创造、自我、慰籍、表达。
保护好我们。。。
这片子有着一种简单、不够深刻又很悠闲的调调。
节奏不快,对于问题大多浅尝辄止,好在看的人可以自己体会和思考,有留白。
描写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纪录片很多,综艺节目却不太多。
对于一个宏大题目的叙事,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这个节目很聪明的用三个人作为线索,串起每一集的主题。
不过,在选择讲述人方面,估计是为了兼顾老中青三代,选了三位,各有特点,缺少令人难忘的评论,常有无病呻吟之感,不做太多的评论了。
只能说选一些有深度的演艺圈人士参与节目,恐怕很难。
也不必急着批评,各取所需即可。
在综艺中加入书籍语句的形式非常好,能够为有兴趣阅读的人留下一些线索。
适合喝茶吃水果的时候和家人一起看。
夏雨部分夏雨看的书是《四季和食》,夏雨去看日本人捕鲸吃鲸,而这部分夏雨只能作为一个观光客,就像屏幕前的我们。
那个没办法置身事外的吃鲸店老板把吃鲸的事情娓娓道来,说到那个为家人买鲸鱼皮的顾客时也颇有感触。
夏雨参观捕鲸的博物馆、看驯兽师训练海豚,却不是观光的心情,这种不是观光者心情就是说的人自热而然,听的人触目惊心。
在这期间夏雨说了一个他和一只小麻雀的故事,夏雨像孩童般讲述这个故事,做结论时无奈的情绪又恢复到一个成人。
捕猎和农耕一样可以成为文化,可是当这种“文化”是建立在马上猎绝一个物种时,还是不是一种要推而广之的文化?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和动物的关系,应该不仅仅是食物链的关系!
看完这部分,我们跟夏雨一样是无奈的,更无奈的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西川吃乌冬面,在吃食面前,大家都是孩童。
不同的是有的人吃了就是吃了,而有的人对这个食物会有一些执拗,哪怕是想知道它的名字。
用这样的一个前缀点开了日本与唐朝之间的关联,乌冬面→弘法大师→遣唐使→日本的发展,朴实而高级的抛砖引玉!
西川读的是《沙门空海》,继而西川引出空海大师的书《文镜秘府论》。
那些从唐朝到日本的东西在片中展示的方式遥远而实在,一池湖、一座庙、一棵树好像都能唐朝对话,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么跟唐朝对话!
陈粒读的书是《便当时间》,便当,精致而美好,吃好是对自己负责任,可正如陈粒所说的很多人不会这样爱自己。
《便当时间》讲述不同职业的人吃的便当,带着便当去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便当是生活的一个仪式,是自己给自己或别人给自己的爱和温暖的一个延续。
所以结尾陈粒给了自己一个便当,哪怕是买的!
说到日本就必须说说日本制造,同事到日本旅游买了一个电饭锅回来,但日本器物可不止电饭锅。
本期读的书《工匠自我修养》、《诚实的手艺》、《无用之用》
本期三个人的探索也很有意思,或者说很符合他们的心意。
西川追根溯源的是日本民艺,这很符合西川学者的身份。
从《工匠自我修养》开始,从柳宗悦开始,日本人对艺术的理解,有的设计者追求美、有的突出自我。
复兴信乐烧的神山清子:没有跟谁学过,也教不了别人什么,只有自己不断实践和体验。
普通的她烧制不普通的艺术品。
何以突出器物的美,因为大家富裕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陈粒探索的是日本民艺的日常实用,逛街添置物件太是女孩的偏爱了。
把每一个物件做到尽善尽美。
这一期夏雨就是玩,《无用之用》可不就是玩吗!
意识乐器、变形金刚、方便面从一个普通窑烧的匠人到制造业的工人再到“玩具”的发明者,日本人都匠心独具。
好久好久没碰到这么喜欢,可以看得这么入迷的综艺了 。
整个节目慢悠悠地跟着三人的脚步去探寻去了解去触摸我们印象之外的日本。
第一集是“一个人的天堂” 动漫少女游戏,阿童木初音未来和任天堂。
日本人到底为什么会创造出这些专属于自己的可沉浸世界呢?
外人无法理解但却又在其中感到真实的快乐,这是天堂啊,是千千万万人共享却又独占的天堂。
可在天堂之外又是居高不下的自杀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好矛盾哦。
第二集“吃的秘密” 里面提到了捕鲸,2019.7月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协会,重新开启已停止三十年的商业捕鲸。
在以前人们因为饥饿因为物资匮乏开始捕鲸,但现在又是为了什么呢?
单纯的娱乐还是传统的力量?
真是残忍。
可在长门县人们又会给每个死去的鲸鱼取法名立牌位放到寺庙里供奉,又是矛盾的日本人。
第三集“未知的世界”里讲妖怪讲百鬼夜行讲偷吃灯油的油赤子讲不洗抹布就会变成臭臭妖怪的传说,听上去都是很可爱的希望人类好好生活的妖怪。
我们中国人啊,经常提到“天人合一”提到“道”,但为什么我们每次对自然下起手来毫不怜惜?
日本,百分之七十的山地,四面环海的岛国,离自然那么近却又对她保持着敬畏与珍惜,为什么呢?
是因为人类砍伐多了树木森灵之神和山中精灵就会来惩罚你的传说吗?
还有“物哀”的文化的产生是对万物转瞬即逝自然瞬息万变而发出的感叹吗?
但若因其终会逝去,便否定其存在的美丽,这种态度是对是错?
若换成中国人,必定只争朝夕也要极尽欢乐。
真是矛盾的日本人。
剩下的还没看完 看完了再回来补。
【未知的世界】物哀、鬼怪、推理物哀:变迁与无常形成了物哀,物哀美学的典范川端康成的《雪国》。
具有某种恒久感的盆栽缓解了日本人对未知的焦虑,它是带有治愈性的艺术。
推理:万物皆有关联,由此可及彼,串点可成线,有效牵住一线,或可掌控全局推理价值的掌握可帮助你跳出来看这个世界。
以求知之心克服恐惧,以无常之心激发创作,以理性之心去体悟人性的复杂。
【消失的职业】忍者:是守护者,保护自己家人和当地居民,却常常是以窥探与隐蔽的形象出现。
现实生活中需要的存在吗?
是信念使然女将:继承日式旅馆的打理者。
克制这种品质似乎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基因,擅于忍耐循规蹈矩。
(住日式旅馆,茶点园景传统文化)能乐表演艺术家:傩文化的表达,输送上层特定人群而不是大众。
每一种职业都是某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可也正是时间的推移在侵蚀着这样的特定。
衍变和传承不应有束缚,但留念与尊重也应定格流芳。
【喝的好奇】抹茶:繁琐的程序被千利休所简化,他倡导了极简之美(影响无印良品和乔布斯)。
极安静的茶室似乎能够洗尽尘世的铅华。
朝日烧,茶碗的制作,穿越的泥土需要一个唤醒的过程。
清酒:武士道精神和二次元漫画诞生于同一个国家,一板一眼和放飞自我在这里相爱相杀。
国稀酒造和增毛町咖啡:想做美好的事,想过美好的日子,不必急,守得住寂静,耐得住烦,专注心力,一点一点,磨成一把好手艺,剩下的便只是水到渠成。
【无用的设计】Loft和Found MUJI:柳宗悦;信乐陶器;安藤百福与他发明的泡面…比起仅是外观的设计,作出能够治愈心灵的设计,也许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的O.S.】东大寺:全木造建筑;巨大的防洪工程+地震避难所的纸板…艺术其实就是创造一些空间和想象力给你,提供一个退一步看生活的机会。
【自由的艺术】音乐:唱波若心经的和尚,组建乐队的药师寺宽邦;下北泽,新宿和涩谷,日本三大音乐圣地魔术电影:FISM魔术届的奥林匹克诗人:到底什么是体面的生活?
很喜欢夏雨:表演,魔术,滑雪,滑板,绘画,英语…他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游刃有余,其实也是经历时光的打磨和蜕变,一直在尝试突破创新和学习,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才会有更多可能性啊
国内少有的小清新、有深度文化记录片啊,很细腻,很发人深省。陈粒去的那个低调的咖啡店,还有小津安二郎住过的旅店,想去~
其中一期未知的世界,剪辑逻辑的确很未知,剪辑和拍摄都很乱,让人看得很累。标题名字也仅仅是个标题,视频内容和标题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看不下去。
西川老师说:您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神是在您的身边的,您所看不到的,不理解的,神都帮您做到了。日本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国民的气质跟他们的生存环境,热情但刻板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在读懂日本文化的过程,其实也是读懂人的过程,十几年如一日做一件事的意义是什么,你的挣扎是什么,为此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一切都有来由,一切都有回响。
太细碎了,看到十分钟还觉得正片没开始,再往下看,还是这样,一个嘉宾的聊天另外一个嘉宾突然插入,就这么一直你插我,我插你,互相插来插去,还插不出高潮。
日本拼命想洗白捕鲸行为有些恶心。不管你对这个东西有多深的感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故意伤害就是故意伤害,而且伤害还在持续。
还阔以~ 也不是特别有意思
2019.10.19 旅行游记和纪录片的结合体,让三位不是日本爱好者来体验日本。各方面都充满着诱惑的地方,一旦去过日本,就会爱上这个地方。
……因为这个令人印象深刻又和节目气质完全符合的名字多加一星。但是前9分钟都是一个混乱的宣传片,让人心烦。设计痕迹又十分严重,不禁想问:十三邀的团队怎么了?
狗屎
看了第一期 观望中 就这一期来说 镜头质感 整个节目氛围调性做的挺好的 但是剪辑很乱 看不到重点 三个人分三条线来回切换互不相关 看完觉得太散了主题不清晰 而且下一期又换主题了 感觉每一期都没讲啥就结束了 个人认为三个线各自有一个固定主题比较好 可以随着后续 慢慢深入 PS 西川老师讲话还挺有意思的
挺惊喜的
轻轻得看了日本 总体结构还不错 并没太深入 有的地方也略显矫情
看完仍然不明白,为啥有些文化糟粕日本仍然保留并沾沾自喜引以为傲,可能就是民族不同其魂也不同吧。
挺好的,又深入了解了日本一点点
每一帧都挺美的,但是组合起来乱七八糟的,日本给大家的印象,是安静的,平和的,你强行灌输一个书的主题,姿势也是摆拍,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
喜欢这个名字也跟着喜欢它。
看完之后 种草了一片书单
看了大半年,週末早餐時間的良伴,可惜近期去不了日本,幸虧去年走了一趟,可堪回憶。
还是需要有一定采访知识的人才适合这种节目设定吧,不管是西川老师、陈粒还是夏雨,问的问题都很浅薄没有含量,不能够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文化,看了两集,不会再看。
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