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影评人,我就一普通观众,我不高谈阔论,我就说说我的感受。
我很纳闷,电影上映才几天,评论就这么多五星,这么多叫好之声?
但为何那么多人叫好,我却被这部电影恶心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好吧,是我审美有问题。
我想把“二”锯开,因为它巨二!
我想把“二”推开,因为它忒二!
也许是对经典的期望值太高,结果看了这部片子与我想象中的样子相去甚远……整个看片过程就是各种摸不着头脑、抓狂、上吐下泻、无聊的蛋疼和想出去透透气。
整部电影感觉就是拼拼凑凑、弄点特技雷大家,毫不负责任地只为赚钱。
当祝无双一大段马踏飞燕似的飞檐走壁时,我觉得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当吕秀才对着大屏幕又开始自顾自子曰和秀英文的时候,我是感觉那么怪异;当用大字解释“杯具”的意思的时候,我不明白观众会有谁不知道这个快过时的词的含义;当裴志诚眼望茶杯若有所思时,这长达十几秒的特写,我完全不知道导演在表达什么;当裴志诚和迟迟在卡拉OK《传奇》生离死别的时候,全电影院的观众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而我早已抓狂……当迟迟临死前重复抖包袱,说照顾好自己的狗时,我觉得这种包袱在从《我爱我家》到《爱情公寓》这所有的情景喜剧中,都已经用烂了……当郭芙蓉和迟迟模仿“候总”的时候,当各种人说“打酱油”的时候……我觉得这应该是09年贺岁的元素吧??
而当闫妮一张大脸对着镜头疯狂讽刺房产开发商,为房奴出气的时候,我怎么觉得冯巩上了春晚?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等时间快点过完。
肥皂剧+恐怖片?
剧情严重不知所云,本来就是个“杀手+买房”的事儿……影射当下时局本是亮点,但就是感觉特别怪,怪异的怪……全剧被导演整的云里雾里,东一块西一块,毫无关联,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时,全剧充斥着月经的搞笑元素,电视剧中每个人物将经典口头语堆砌一遍,不断地各种矫情……说好听点是帮观众回顾经典,说难听就是实在没啥东西可拍了。
全片唯一有点亮点的角色是姬无力(姬无命一个扮演者);而老人里能坚持看下去的人物也就是大嘴(因为台词少)、老白和郭芙蓉;再看看双下巴的佟掌柜、圆润的吕秀才和小六……也许是我的审美问题,也许是穿越戏在2011年已经不吸引人了,那种将现代东西放到古代的方式达不到喜剧效果了……=》我发现我也实在不习惯把情景喜剧的一集拿出来放到电影院的大屏幕看……而我认为这电影连情景喜剧版中的一集都不如,尤其是台词不如!
宁财神和尚敬,您二位实在不适合拍摄电影,还是认认真真去做好情景喜剧吧;你们那些个包袱放到电视上还能博人一笑,但放大到电影院荧幕上,就只有“突兀”。
此外,豆瓣上评论一片叫好,短评却一片骂声……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我还是能看明白……制片方用钱了。
推荐一篇理性分析: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00713/不过这部片子至少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像《community》中troy和abed那个烂片吐槽游戏一样,大家围坐一圈看烂片,然后疯狂讽刺片中各种二的情节。
---长江日报 评论新旧笑料齐上 唯独缺少惊喜 电视版《武林外传》红遍大江南北,捧红姚晨、闫妮等演员无数,时隔四年,这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又被搬上大银幕,让影迷们集体找记忆。
昨日首映,本报观影团第一时间走进横店影城尝鲜。
动作、纯情、搞笑外加借古讽今,《武林外传》全都一锅端了,可群众反映却两极分化明显:有人爆笑,因为经典桥段不缺,还加入不少时下流行笑料;也有人不屑,觉得“一锅端”的电影版远不如电视版来得亲切自然。
动作加上煽情 有点不伦不类 既然搬上了大银幕,导演怎么也得整点“视觉奇观”。
比如郭芙蓉、吕秀才的超级“湖景牛棚”房和江边小镇上空绽放的绚丽烟花,好歹有了点“大场面”。
“排山倒海”和“葵花点穴手”在剧集里无非是搞笑的包袱,但到了电影里,都是拿真金白银的特效砸出来。
且全片死伤无数,仅杀手姬无力就不知拧断了多少脑袋,也让片子多了份血腥与惊悚。
有动作有血腥还不忘煽情。
片中,小六和无双、秀才和芙蓉、奸商裴志诚和“小三”迟迟都上演了“生死绝恋”。
多重元素混杂,却让观众觉得导演的电影梦造得太大,“有点不伦不类。
与其搞那么多花样,还不如好好做一个喜剧”。
借古讽今解气 现实话题沉重 借武林临摹时代生活是《武林外传》的长项,电影版也是借古讽今贯穿始终,尤其是佟湘玉暴跳如雷的一句“你们这些贼奸商,利用人的恐慌炒高房价、扰乱经济,简直就不是个人!
和你们这样的人生活在这个朝代,简直是悲哀、耻辱”,让不少观众拍手称快,“真给我们出气”。
只不过物价上涨、囤地、高房价……使得影片在搞笑之余又增添了几分社会现实的沉重。
“现实生活本就让人太累,结果想看出喜剧也不轻松”,读者方小姐认为这样的《武林外传》远不及电视版来得轻松自在。
何况结局也太不给力,“本期待着看一场《九品芝麻官》式的公堂过审好戏,结果奸商裴志诚和杀手姬无力都死了,终极大Boss潘公公逍遥法外,甚至连脸都没露”。
2006年,那天我生日,在教室里复习,等小周同学回来一起吃晚饭。
结果不小心就看到了一集50人歪传,那集讲的是郭芙蓉爱上了燕小六——那会儿我们总说盖饭长的像小六(盖饭你不小心看到的话不要介意啊,小六真的很可爱,我好想捏捏他那个气鼓鼓的脸)。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多迷茫啊,要找工作,又想念书,很努力,但是总碰壁,大家纷纷安慰,但听起来让人难过,动不动在食堂里坐着和小米张发呆,想象是不是10年后一切会更好。
反正就在我最混乱不堪的年代,我碰见了这些50中人,然后独自在没人的教室里笑成了个傻子。
那几年电视台也都很钟爱这个节目,一遍一遍的联播,但是我总是能够碰到没看过的故事,即便看过了,也还是要笑成个傻子。
有一年春节没有回家,和周一起包饺子过年,刚好看到同福客栈包饺子的坎坷辛酸历程,简直要笑shi了!!
而且电视台们也很不厚道,总是在午饭或者晚饭时间播出,没办法一边吃饭一边看,经常就要停下来笑够了才能继续坐回来吃。
一度很羡慕这个客栈和这些人,他们从各自乱七八糟的轨道上汇集到一起,像是占据了一个乌托邦,有吃有喝有房有钱,有事没事去十八里铺转转,爱看书看书,爱吹牛吹牛,爱吃糖葫芦吃糖葫芦,爱动刀动枪就动刀枪,爱看月亮就看月亮……虽然内部也经常打架斗殴,关键时刻也总是互相扶持相亲相爱。
有时候会想,人生追求这个追求那个,到头来还不是想和一群互相喜欢的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吗?
所以我想,如果圣诞节的时候,和喜欢50外传的人们一起去电影院,温故而知新,一起笑成傻子,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文/vince♫ 作为一个资深武林迷进影院看了3次我不得不说这次的电影版并不完美,很多地方可以提高大荧幕和大彩电始终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能再次看到老白掌柜小郭秀才大嘴聚首,这已经足够了这个卡司已经值回票价了 看了3遍,我还是觉得电影版是个悲剧就因为无双和小六危难时的话无双:“如果有来世,你一定要珍惜我,让我感受到做女人的幸福。
”
电影里同福客栈由关中迁至徽州,景色确实漂亮。
展侍卫提到过曹公公,明朝最有明的曹公公当属曹吉祥,是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是天顺年间的事,1457年左右(这与正德年间的井不合)。
至于电影里的潘公公就一笑了。
古井是正德年间的,故事就一定发生在正德年间之后。
佟湘玉和怡红楼竞争时提到过,恭祝同福客栈开张928天,恭祝皇上登基七年零八个月。
这里应是万历。
明万历登基的准确时间是公元1572年6月10日,但万历元年是1573年,所以佟掌柜是按哪一年计算还有疑问。
(如果按农历,那万历元年即1573年元月开始,七年零八个月当是万历七年八月?
没有具体到天,所以同福客栈具体哪一天正式开张便未知。
)(如果按公历)七年零八个月之后是公元1580年2月10日;而当时同福客栈开张928天,那么同福客栈开张的准确时间是公元1577年7月26日。
也就是说,佟湘玉是在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7月26日)沦落到七侠镇这个伤心的地方的。
(http://hi.baidu.com/psll/blog/item/235a1bf3d1532f50342acc54.html)邢捕头也是这一天捉到姬无命,下月初五上任为第三十七任缁衣捕头,十四集提到他上任两周年,故应是1579年。
第八集里提到,佟湘玉是在两年前嫁到七侠镇的,当时小郭被打晕后逃跑,一年后重出江湖却被扣在客栈。
故小郭来到同福客栈是1578年。
秀才墙上六人行字的落款是甲申万历,是万历十三年即1584年,这个很早就出现(其实是2004年之戏谑,所以这条不必认真)。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嘉靖四十三年,卒于万历四十四年,老白提到过与莎士比亚是同代人,可以认定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
秀才引用过哈姆雷特(三十四集),维基百科上说该剧写于1599/1601年,也就是明万历二十七/二十九年。
十三集大嘴拿出过一本书,叫《万国图志》,万历二十八年(1600)12月21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二次进京,向明神宗朱翊钧献自鸣钟、西洋琴、珍珠嵌十字架、天主像、圣母像、《万国图志》等贡物。
这和哈姆雷特基本吻合。
不过本集出现的《笑林广记》又是清代的书了。
二十集是第一集的半年之后,也即1578年六七月左右郭芙蓉来到同福客栈,过年是1579年。
七十九集里提到现在是明朝永历年间,永历年间是南明政权。
南明的政权范围只有两广和贵州,关中已经是满清的辖属,应是万历之误。
武林里时间混乱之处颇多,已有高人论证http://tieba.baidu.com/f?z=50252995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pn=0。
总的来说,80集的时间应该发生在三到五年之内。
引用过的书和段子,则不拘时代,自由穿越。
电影版里,有一段小郭说到七侠镇十年前和如今的房价,结合现实,电影应发生在电视五年之后。
所以用十年前和如今比较也合理,当时掌柜的刚接手客栈(当然随时都可能穿越到2010年)。
掌柜的用八百两买下客栈(估计还有剩余),十年后一个牛棚就要五十两,房价果然涨得快啊。
顺便再贴下万历年间的物价(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59781.shtml):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
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棉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 以上物价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故1两=1.75*377.6=660.8元,1钱=13.2*5=66元,可近似认为1两=10钱,1钱=100文老白的一双新鞋要50文,约33元。
十文钱够小贝打个驴的起价费,约6.6元。
小贝每个月有二十文的零花钱,约13.2元。
同福客栈的工资是每月二钱,约132元。
同福客栈估值大概两千两,约1321600元。
电影里掌柜抱怨这个月又赔了五两,那就是赔了3304元。
电影里的牛棚是五十两,约33040元。
其实看完没有什么大的感觉,拍的很雷人,就是期间充斥了对地产商对经济对政府以及房地产的讽刺,这片怎么过审核的啊。。。。
还有佟湘玉最后教育姬无力关于开钱庄的那段,简直跟现在的经济现状一样,都感叹自己宏经白学了。。。。
让我们先退回并不是很遥远的2006年,那时的日子一定比现在显得可爱。
西安的一碗堆满大块牛肉的拉面还只要四块钱,水果的价格还基本上是我们习惯的数字。
夏天,我去杭州上大学,学校身处的城乡结合部房价是8000——有点吓人,当然那时候我们的胆量和想象力都太有限。
武林外传应该就出现在这年的冬天。
对于这部典型挂羊头卖狗肉的情景喜剧,其实我并不是非常喜欢。
身为情景喜剧,它有着所有中国情景喜剧最大的弱点:编剧太少,导致笑点稀缺。
而武林外传的编剧甚至只有一个宁财神,单枪匹马撑起一个情景喜剧的不是没有,梁左就写出了堪称中国情景喜剧首秀兼绝唱的《我爱我家》,可人家是写相声写出来的语言大师,而且《我》真正出色的也仅限于前20集。
但宁财神其实也不错,他最大的优势在于善于吸取和杂糅:武林外传的渊源是武侠小说,而台词的魅力则来自于北方的相声。
宁财神本人毫不掩饰他是个friends迷,武林外传就很坦然地照抄了很多friends的情节。
再加上宁财神是最早玩网络文学的一批人,网上的各种语录更是信手拈来。
总之就是山寨加一锅烩。
难得的是,宁财神的兴趣点,恰好跟我无缝对接了:相声、friends、网络段子也都是我最喜欢的。
让武林外传高出其他情景喜剧如《爱情公寓》之流的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一众演员出色的表演:自然而精准,从一些主要演员之后的发展就可以侧面看出他们的功力。
说这么多电视剧版的优点,原因是,剧集的电影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原著精髓的传承。
武林外传的主题其实也是照搬friends的“成长”,但与其不同,武林外传基本上走的是小学课文的套路:每集最后佟湘玉和蔼可亲地教导一个犯了错的小朋友,教会他(她)一个人生的道理。
这当然会让小学课文一样让我们觉得宣教好烦啊,但也会让人觉得像小学课文一样简单而温暖。
我觉得这正是武林外传风靡一时的最大原因,不止一个家长跟孩子们看了以后,夸赞这个电视剧“有意义”。
当然对于电影版来说,传承是为了守住剧集的老观众,而成功的电影还要吸收更广泛的没看过剧集的观众。
最大难度有两点:第一,在摄影布景等技术上要比电视剧有大的飞跃,让人不会觉得是把电视剧剪了剪就完事了,跟CCTV6放过的《太极宗师》一样。
总之就是要像个电影。
第二,要把剧集缓慢的节奏不断放大的剧情弄得紧凑起来。
说到底,还是要像个电影。
时光流转,现在是不那么可爱的2011年,是一个罕见的寒冷的冬天。
现在我们买吃的要精打细算了,之前提到的8000的房子已经涨到30000了,我毕业了,《武林外传》的电影版来了。
五年前,它可以轻轻松松地胡闹,五年后,世界变了,我们变了。
武林外传会不会变呢?
一开场就是一连串浮夸的镜头和剪辑,慢镜快切房顶飞能用的都用上了。
这显示着电影版向着电影化的努力,尽管显得非常凌乱和不自信。
相似的努力还有把电视剧中浅尝辄止的武打场面重新编排,老白跟姬无力的两场打斗看得出来都是下了功夫的。
个人感觉武术的设计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还是镜头给的太乱,场景的调度也有很大的问题。
还有为啥给那么多的大仰角特写啊,你偶尔给一个显得这人阴险可以,但所有人80%的镜头都这么给我实在有点想不通。
这显示着尚敬作为电影导演的稚嫩。
可以说,在技术的电影化方面,主创们应该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出来的结果不能说根本不能看,但基本上失败了一半。
可喜的是情节上的电影化做的不错。
虽然单兵作战的宁财神依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商业片哪还有一个人写完的啊),基本上是老白佟掌柜一段,小六无双一段,秀才小郭一段,人物之间的剧情显得很分裂,根本没揉到一块。
大嘴很可怜地被遗忘了,就跟小郭吵了几句嘴,跟佟掌柜表了个忠心,最后大决战干脆没出现(我一直等着他提着御赐菜刀最后一刻力挽狂澜的),就因为他是唯一的单身?
不带这么歧视光棍的!
这样的失误,在一个成熟的剧本里绝不会出现。
可单兵作战也有好处,宁财神把个人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依然从网络上提取了大量的精华典故,而且融入的很自然,“杯具”一段就相当有意味,可以说抓住了这个网络流行词的精髓。
台词方面很有雕琢,演员们一脉相承驾轻就熟,再加上方言恰到好处的运用(看看我的ID就知道我听到”你咋才来嘞“时有多欢乐),显得流光溢彩,笑点不断——笑点多才是王道!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以电视节目为代表的流行文化的恶搞,是电视剧版的一大特色,相当好玩。
电影版来了两段:购物台和《传奇》MV,但感觉明显不够给力(这个词用滥了,幸好电影里没有),可以更搞笑的。
这是所谓的传承,轻松胡闹插科打诨沿袭了电视剧的特色,且更加紧凑。
这让电视剧粉丝很过瘾。
可当我们看到姬无力出场,他把一个女刺客的脖子扭断,发出清晰的骨头折断的声音时,分明感到武林外传还是不一样了。
一丝寒意,比起五年前,我们感受到的是戾气。
因为,比起五年前,现在的我们充满了戾气。
电影版的武林外传,赤裸裸的针砭时弊借古讽今。
这也就是戾气的来源:电影里的人们跟我们一样,面临着飞涨的物价,越来越不可能买起的房子,还有为了拆迁残忍毒辣的手段。
前路看起来似乎一片黑暗,利益连接起来了贪官和巨恶,玩弄着苦苦挣扎的小民,而小民们完全无力去反抗。
能没有戾气吗!
所以,一向虽然财迷但懂得很多人生道理的佟湘玉老师,放弃了谆谆教诲的风范,开始痛快淋漓地大骂,“和你们这些人生活在同一个朝代,简直是我们的悲哀”骂得人畅快无比。
但这不该是武林外传该做的。
如果说叶问这样的片子是刺激民族主义的G点,那仅仅让人们宣泄戾气就是刺激前列腺,一时间很爽,但无益无用。
幸好,武林外传电影版没有,它依然走着应该走的小学课文路线:温暖着坚守着。
佟湘玉依然是那个理想化的人格,面对世界的险恶和丑陋,她带领着这些年轻人,永不妥协。
当真相裹挟着冰冷的恐怖袭来时,每个人都没有退缩,每个人都在跟黑暗战斗。
这再一次证明了宁财神跟我们的合拍,我们在有着相同趣味的同时,还有着同样的坚守,那就是:“宁愿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死鬼,也不要害怕半夜鬼叫门。
“凭这一点,就该向武林外传致敬。
因为,它不但有勇气狠狠地把谎言遮掩着的事实扒光,还有情怀,去坚守着一切的温暖、美好和信念。
尽管作为电影的武林外传,有着太多太多的山寨和粗糙,但它饱含着诚意。
正如friends伴随数千万美国人一同成长一样,五年前,我们和武林外传一样没心没肺,五年后,有了更多经历,见识了生活的部分真相的我们,面对着一路的艰辛和黑暗,会忍不住破口大骂无耻,也学会了有限度地妥协,但始终坚守底线。
这个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山寨作品,该有的似乎都有,但其实相当廉价,一用就不灵光。
一切都显得很糟,一切都都似乎毫无希望。
但我们必须坚持住内心的底线,相信美好。
潘公公是我们无法撼动的,但也是我们绝不会投靠的。
在这个山寨时代,我们更加应该心怀诚意地生活。
世界这么乱,纯粹不用给任何人看,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坚信的,是光明和温暖。
Ps:写这篇评论的时候,耳边响起的是韩红的《深处》和那首经典的《茉莉花》的钢琴曲,多次写到哽咽,追忆这好久不见的五年。
在《武林外传》还未上映前,我就吵吵着一定要去电影院里看,于是今天拉着同是爱武林外传的表妹一起去看。
前两天,姚凌的离婚事件被吵闹的人尽皆知,不知秉承着怎样的一种心情,为小郭的遭遇而流下了眼泪。
小郭的一嗓子“排山倒海”揭开了影片的序幕,还是五年前那“冲动是魔鬼”的脾气,就连秀才也惧怕三分,但威力却比五年前翻了又翻。
“放着我来”的无双,高超的轻功不禁让人敬佩。
“中西合璧”的秀才也增添了岁月的洗刷,一摸小胡子让他还是子曰子曰的叨唠着。
佟掌柜明显的老了,再浓的脂粉也遮挡不住时光的“腐蚀”。
老白还是改不了“偷鸡摸狗”的盗圣习惯,结婚后的他不知道是否还会想起那些睡在桌子上的日子。
小六六,不知道这五年他有没有再遇上他心爱的123,他对无双的感情五年如一日,真让人感动。
大嘴,危险关头还吵吵着要用“降龙十巴掌”的绝杀,这么多年大概早已明白了鲁莽和勇敢的区别。
“百万富翁”的老邢,退休的日子真是惬意。
还有没有出场的小贝,五年了,不知道你是否还喜欢吃糖葫芦,你的武林盟主当的是否顺心。
还有很多很多七侠镇的人们,不知道这五年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否和五年前那些日日夜夜一样,活的喜剧但却有意义。
当那熟悉的背景音乐《茉莉花》的钢琴曲响起时,我流下了眼泪,时间是一把锋利的刀,它改变了很多,包括人的心。
五年的时光,从未成年到成年,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不知道你的心是否还和当年一样,是否还会被当年《武林外传》那单纯的快乐而感动。
五年了,“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还常常在嘴边挂着,经常自称“女侠”,也爱在发怒时吓唬人的说句“排山倒海”,也会在讲道理的同时加一句“子曾经曰过”,总会习惯时不时的说两句佟掌柜的家乡话,陕西方言,这些都是《武林外传》带给我的改变。
电影结束的时候,影院的灯光亮了,但大家久久都没有离去,直到最后片尾曲结束。
《武林外传》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直到现在,每次在电视里看到有播出就会不自主的停下来接着看,虽然每一集的内容早已看的滚瓜烂熟,可依旧还是坚持着。
好久不见,一眨眼就是五年,这五年你明白了江湖的意义么?
哪里是江湖?
其实江湖就在你心中。
我实在不理解本片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一直觉得喜欢这片子应该都是多少有点理性的成年人,NC偏少,所以会客观理性的分析。
好吧我错了,腐竹跟粉丝一样会因为热爱而变得盲目。
有多少人看武林外传是为了看动作场面?
我只是想要看他们吐槽臭贫而已。
40分钟两个故事的时候看不出来宁财神的贫弱,100分钟的时候逻辑经不得半点推敲。
很多时候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煽情而煽情,不管有多生硬。
作为一个但凡电视上重播就会跟着看的家伙,我想我是有资格表达我对电影版的强烈不满的。
大年初一和soda去看了《武林外传》,这是回家之前就约好的。
我没想着拿电影版和电视剧比较,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我们去电影院,就像去看一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去了一个多年的情结。
当初在电视机前面,一看就是几个月,笑的捶胸顿足,不可自已,有一次还从床上滚下来。
电影当然没有这么好笑,但是郭芙蓉和秀才婚了,老白和湘玉也婚了,小六终于向无双表白了,你们心里难道没有心愿已了的感觉吗?
有没有有没有?
娄知县终于露了面,一口粤语说的让人喷饭,他只会一句普通话“上夹,just do it”。
老板娘还是那样且雷且美,风情万种;老白有点居家男人的感觉了;秀才留了胡子,英语发音依旧是地道的牛津腔;还有郭芙蓉。
不知道是不是先知道姚晨离婚的消息,再看的电影,我总觉得她在戏里的别扭悲伤显的特别真实。
可能秀才只有戏里有,但是姚晨还是放肆大笑最好看,长着这样一张脸,快乐和好运肯定会眷顾,我看好你哟。
最喜欢的一段是郭芙蓉和秀才去买房,郭芙蓉插队被众人轰出来,秀才哄着她去排队。
两人拉着手默默往队尾走,最开始是绿水青山,绿瓦白墙,执子之手,闲庭漫步;后来队伍太长,房子建的太快,开始拥挤,开始狼狈,开始苦兮兮的往终点赶。
开始的是武林外传里的生活,后来的是现实中我们自己的生活,青山已不在,几度夕阳红。
老白长发显飘逸了,有侠范儿,衣裳也显得精致些。
以前是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一张小白脸粗衣布鞋的,现在怎看都是一个出来体验生活的公子/大侠/男主角。
无双有了正经的捕头服,不用穿老邢和小六穿剩的黄袍子了。
小六脸变嘟囔了,可以和原著诸葛孔方、大嘴一起排个队,形成“胖子等差数列”。
掌柜的还是很美(除了她回头率百分之三百的怪妆模式),但见一点老了。
大嘴和小郭还是老样子。
秀才像个居家男人了。
老邢没怎么露出眉目送情小龇牙的吃吃笑,华丽丽的手部动作也没怎么见。
我一直在等赤焰狂魔、衡山派掌门人、武林盟主、武林未来的接班人,以及她的小男朋友邱小冬登场,没见着。
平心而论,大反派一号也变胖了,有点儿绷,没当初那么喜感了。
平心而论,大反派二号岳跃利老师演得挺好。
岳老师当年给杨佩佩、琼瑶们拍片就特有功力。
这片里,猥琐和喜感兼具,邪恶和可怜并蓄,感觉就是降龙十巴掌第五代的大师和包大仁的合体,再搀一点点华山派岳掌门的聪明劲。
平心而论,女反派一号(如果她也算反派的话)在和小郭对广告词那场戏时,很有赛掌柜+小翠的劲儿。
但也仅此而已了。
平心而论,娄知县没负我所望。
他老人家出场时,我坐着喊出声来了,引得旁边几位都一愣。
隐藏的大BOSS啊,HOWARD老妈般伟大的存在啊,虽然比起当初想像中少了点智慧(看过掌柜的企图去匾额后盗玉牌那集的都知道娄知县智慧多可怕),但至少有范儿了。
平心而论,这一切都得看得过去,有包袱,有打戏,有特技,有好玩的动画制作插入。
有全景式描写,有更宽广的七侠镇(而不再单是那一条小米日常趴着的街)。
有好玩的新段子。
但是……用钱老板当年请大嘴做月饼的那句话:“但是我还是想说但是,可以吗?
”(财神答:顾客就是玉帝啊……)所以,但是……《武林外传》好看且耐看,不是某几句经典台词游戏文字。
包袱笑点都背熟笑烂之后,好看的是个劲儿:电影版有了更华丽的布置,有了光线色调更写实的画面,衣裳也鸟枪换炮了。
但是吧……电视剧版,场景很简陋,店堂、后院、客房、掌柜的卧室、门前,偶尔加个衙门牢房,没了,但是敞亮、干净、透人情味;衣服,小郭紫的绿的偶尔穿插黄的,老白黑白或灰跑堂,吕大侠偶尔换身袍子,掌柜的衣服也不出那几身,但都干净明快;打架基本就是排、点,最有技术含量的大概是小六保护好我七舅姥爷的舞刀……但是,电视剧版的妙处,就像每集幕间迷你剧完了之后淡墨山水的“武林外传”四字,是干净明亮的淡墨山水。
情节天马行空,讲究个点到为止,时不时还主动提间离效果,提醒大家这玩意是情景剧……电影版的“但是”点在于:剧情本身,你可以说有点重复包大仁+三大派追杀小郭的,但无所谓。
主要是气质。
它的气质有点儿《天下无双》的张震篇,有点儿《大电影》那种戏仿,但《武林外传》的轻逸剪纸画味道少了。
有人死了(原著里除了姬无命,基本没人当场死这儿。
上官云顿是带着蝎子冲出去挂掉的。
);光线变暗了;氛围变沉了。
于是,那种小贝去西凉河闹事追打邱小冬、掌柜抠门不发月钱、老白犯贫、吕大侠被郭侠女打、大嘴又贪小便宜交织起来的“生活化”感觉,也就是你每天重看一集,觉得“客栈就是咱的家”的恬淡感,没了。
(噢对了。
后院的石磨、莫、郭住的女寝和“六人行必有我师”的男寝也没见着)但是……(大嘴说:怎么还但是,一个破月饼你磨磨唧唧的……)末了,还是看到了一点动人的东西。
《武林外传》电视剧版当年的牛叉劲在于,什么都敢调戏,什么都敢拿来吐槽。
“第五代的大师,拍出了英雄的主题”;“崔大师不在,谁管你假唱啊。
”“我上面有人。
”以及“第一届鸡王争霸赛”。
这一次,侃房价。
总结下剧情,那就是,有人炒卖地皮,利用老百姓的恐慌抬高房价,借机发财;这班人为什么敢这么伤天害理?
因为“我上面有人”。
大反派一号说穿了就是拆房队,大反派二号说穿了就是房产商,而真正的大反派在上头。
虽然说有点取巧,但这股恶搞劲,就是《武林外传》当初的精神气。
所以,大概齐就是这么回事:《武林外传》电影版换了衣裳,从平易可爱的剪纸童话多少变世故变沧桑变远了一点点,那点子亲近温暖家常的味道流逝了,但嬉笑怒骂的风骨还在。
就是说,多年后重逢的人总会让你觉得不大习惯而且丢失了一些美好特质,但端详半天后,你还是把他/她给认出来了。
就跟老白在鸡王争霸赛上满脸红妆说的:“岁月如梭,造就了我们的勤劳和善良!
”岁月如梭,味道变了,但七侠镇收视率第一的古装综艺节目的风骨,到最后还是咂摸出来了。
人还是江湖中的那些人,外传也勉强还转得起来,可惜,武林不再是武林。
投票终于恢复正常了
这部电影是给没看过(或是说没全看过)武林外传(电视剧)的人拍的 看过的人请不要有太大的期待 但是同时这部片子真的不是烂片(跟片头预告的其他电影相比)尚敬很用心 宁财神也很用心 演员都很用心 工作人员更是用心 我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 也会再下载下来跟原来的那81集放在一起
有何意义?
想说的事又没敢说太清楚
用电影的手法拓展了空间和时间 不再拘束于一间客栈之内 笑点挺多 但人物塑造不够成功
比电视剧好
这两颗星是看在那熟悉的面孔上给的…
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姬无命、姬无病、姬无力。能有点别的创意不?
我呸 没看完
各种桥段绝对是中国的搞笑片里面最牛逼最不让人觉得烂梗的。可是啊,导演,大过年的你拿各种喷血各种cult凑剧情让人觉得不舒服是为了嫌片太好了嘛?
下午看的,本不想看,但看到豆瓣里打到7分以上,就去看了,节奏好,剧情有些牵强的地方,细节没处理恰当,总体还行吧,毕竟是爆米花电影。
笑点还蛮在的。
前面音乐一起的时候,真有想哭的冲动....
打开电视看电影,算是赚到了;坐进影院看电视剧,那就亏大了。其中一星给电视剧版的怀旧分。
烂
还能遇到更屎的电影么,最近他妈怎么了!
比起单纯的恶搞和所谓的无厘头,影射楼市和中国现在社会中浮躁的人稍微挽救了本片。
为什么有8.6分啊 我觉得我一直在挑战国产片坑爹的下限 可我发现这个真的无下限啊 ps:我的笑点是有多低啊 整个电影院都静悄悄的 就我一个人笑 问题是我没觉得它可笑啊
给五星,为的是支持这部国产电影里难得的针砭时事的同时能带给人欢笑的上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