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这不片的结尾不好,其实我反而觉得用佛来安抚这帮人非常合适,在大家各尽所能,山穷水尽之后,更盛大的力量出来告诉大家,别闹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使命而来,结束使命之后就该回到属于你们的地方去,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而且为了那些你们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杀戮之后,我得告诉你们,这一切基本都不重要。
让思念的人得到安宁,让残暴的人死于温婉之手,让算进机关的人死在即将成功之时,让可渡之人看到神迹。
这多好,挺感动的。
第一次尝试写这种东西……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别见怪……第一次看: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差。
怎么说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从片中刚开始都能看出了一丝指环王的味道。
还有开始的那个沙尘暴,特效做得很卡通。
这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中井贵一演的那个来栖大人很帅,姜文演的李校尉依旧是演出了自己的味道。
但是,说句实在话,两个人演的人放在那时候来看都不称职。
前者曾单人追捕李校尉,我不得不说一句,大人,你是钦差艾……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你武功再高强,也怕人多呀,你也不怕出事故啊!
这个就不说了,还和李校尉立下了“三招之约”,我不得不再说一句,你这不是违抗皇命么,你还想回日本看你的妈妈么??
还有李校尉,不杀人不是你的错,但你不要当了一名军人不杀人,尤其是古代的时候,妇人之仁会害死人的,尽管他们都是一些老幼妇孺。
后来明知道自己是个朝廷钦犯,还帮官府护送驼队,尽管领队的救了你,但是你还搭上了自己的就那么几个弟兄……我不得不说,你是不要命了是吧!
还有那个小孤城,城墙矮不说,建的那么偏僻,还没有人驻守……还有那个结局,我怀疑是导演的故事实在是没法子结尾了,用老湿的话说,那个结尾简直就是玄幻中带点奇幻,奇幻中带点魔幻,魔幻中带点悬疑……还有一些本来是小尼姑变成小和尚诸如此类的看不惯的地方我就不说了……但不可否认《天地英雄》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差很差……第二次看:刚开头还是那指环王似的构图和那很卡通的沙尘暴……但接下来,我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一种中国式的武士精神,一种带有“儒家”文化的武士精神……从李校尉不杀俘虏的一些外族的老弱妇孺,甚至为了维护自己这种“武士不滥杀,也从被不滥杀”原则。
宁愿带着兄弟抗命,成为朝廷钦犯,这便是“仁”。
李校尉因为倒在沙漠中,驼队的领头救了自己,为了报恩,便不记报酬,带上一票子弟兄护送去长安,并且未曾放弃。
要知道,长安是首都,而李校尉的身份是朝廷钦犯。
并且,来栖大人和李校尉的“三招之约”,来栖大人身为一个钦差不仅没有违反约定,反而还帮助李校尉。
这便是“信”李校尉对自己弟兄的和身边人的好,是无言的。
在沙漠中,宁愿口渴也要留下水。
老不死的也用自己的死证明了暗河的存在,几个弟兄为了护送驼队,为了其他人的活,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便是“义”本来独眼鹰几人在坟洞中,因为秃子的死。
产生了退却的想法,还因此对驼队的领头大打出手,在得知是护送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后……几人便一直未曾放弃过……他们都知道舍利对国家的重要性。
就算是几人最后全部牺牲了,也要保住舍利回长安……这便是“忠”“仁”、“信”、“义”、“忠”便是我能从影片中看到的武士精神。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那就有各位自己去慢慢探索了……我的能力有限。
第三次看:在机缘巧合下,我第三次观摩了这部影片《天地英雄》。
或许是因为看出感觉来了,当我自动选择过滤掉了我一看出来的瑕疵和武士精神时,我开始揪着角色的台词,以及表演来看……不得不说,除了看出,赵薇在这部男人戏中是一个打酱油的叙述者和王学圻演的安大人有所突破,让我感觉到演的真的很贱以外,我还真看到了一些东西……这些……都来源姜文扮演的李校尉的一句话……“有时候不杀人也是一种罪过”这句话出现在了两个地方,一句是在李校尉与文珠的对话当中……一句是出现在了文珠询问来栖大人能否不杀李校尉时的对话当中都出现过。
而跟这句话能联系上的恰恰是我最不看好的那个玄幻中带点奇幻,奇幻中带点魔幻,魔幻中带点悬疑……的结尾。
安大人在撂倒来栖大人和李校尉等众人……牛B哄哄的走向了舍利子,好吧,我原以为要么是李校尉大发神威,要么是舍利子来个群体传送或者是群体复活什么的,我万万么能想到的是,这么牛B的安大人被单独复活的小和尚干掉了,还是开了闪现击杀的……但过了几秒又死了……看着满眼充斥着欲望走向舍利子的突厥将军,突然后背不知怎的那个巨大版的“暴雨梨花针”射出一枝箭来将其射死……虽然说苦B的人各有各的苦B,但是一开始的确很难想象导演安排这股神秘的力量消灭反派角色干嘛?
……又不是不能搞悲剧结尾……后来联系了这句话我才看得稍微通透一点……如果,我们把剧中那个前期打酱油、后期牛B的小和尚看成是佛的化身,从一开始的不杀生……到怕血……到小孤城时主动要求帮助李校尉他们建筑防御工事时……我不得不感慨……连佛都看不过去了么?
在最后那个带有玄幻性质的结尾中,是否是释迦摩尼也对那些反派们产生了厌恶……?
这是可以考证的,若果仔细看的朋友,会发现在小和尚复活一只手捅死安达人之后,安大人在临死前惊诧的问道:“你是?
”这些是否有象征着,导演拍摄最后这段玄幻结尾是有其意图的……为了宣扬一种”恶有恶报“或者是”天理昭昭“的理念呢……这也只是我的揣测而已,做不得数的……PS:罗嗦这么多,到这里,就没有了……有不足或错别字的地方请谅解……
当年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没当回事,就像现在很多电影出来都不关心,我只听后续口碑再去考虑看与不看,不像很多人一出来就扎进影院看完喊冤……第一次看这部是在电视上cctv凌晨有放大片的习惯,但看了2-3次都是看到大半就升国旗了……这次放假因为不想去世博排队就在家里挑着看了几部电影,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我,还有我喜欢的 姜文和赵薇,哈哈总体上来说值这个名字——天地英雄,不想多说细节,有兴趣的自己看,看过的也可以再去细细品味一下音乐方面,原声有几首很喜欢听:Buddha’s Remains Warriors Of Heave推荐给大家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人,终日骂骂咧咧,在他们嘴里每个好电影,作为观众 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错了,毕竟众口难调,就算为一些细节争个你死我活制片方也不会给你什么大红包,不好看就别看,最近发现新片的托很多,所以拿老片来看总归没什么利益驱使吧,让我们让那些本来不错的电影慢慢为他翻案,恢复它本来面貌,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毕竟人心浮躁利益驱使的商业社会真的好的东西不一定就卖座,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早晚都会受到大众的认可,那些哗众取宠的玩艺重归逃不过华而不实的命运。
惊异于片子娴熟的技巧和节奏,矛盾的设置相当有设计感,各人物也相当富有层次感。
从这里就能隐约看出姜文以后片子的风格了,或者说姜文的风格。
一部相当优秀的西部片和史诗片(前),将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人物身上,集中在男人身上,大漠色彩相当强烈。
不喜欢旁白,和一众大老爷们的对手戏比起来显得格外稚嫩,这个女性角色我感觉有些多余,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女人的电影,但是也许就像一盘菜一样,盐放多了需要其他调味品作平衡。
就像女人一样,它不需要怪力乱神,不需要舍利的神奇力量,应该在最后高潮处将男性的魅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我接受戏剧的发展需要有死亡,需要有遗憾,只是他的死亡,本来是最为遗憾和悲壮的,却一笔带过。
想了一会,我自己改写一下结局,寡不敌众,来棲还是死在了大漠西域,他的遗物被李校尉送回家里,在镜头中,一双年迈的手轻轻抚摸着遗物包,门外是雪景。
船只渡东海向东去,李校尉乘马回到西域,在马背上转身望了东方的那片土地。
然后镜头拉高,突出西东的巨大距离。
屠城校尉李和来棲,两个有厚度的角色。
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上映之际,首映礼中周韵的高级美先是引爆网络,接下来影片两极分化的评分也引发了互联网大战,无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大众,对于这部电影都给出了自己的感受。
两级分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仅能激发每个人的表达欲,还能从中看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我不禁对于姜文和周韵的第一次合作产生了好奇,于是找到这部影片,看到评分之后犹豫了一下,但很庆幸我看完了这部大气厚重的佳作。
遂作浅析一篇,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影片伊始,姜文饰演的校尉李本是唐朝军队能征善战的将领,但由于不肯杀全是女人和孩子的俘虏营而违抗了军令,被皇帝下令追杀,后为了自保发起兵变,战胜后与部下告别,从此销声匿迹。
三条故事线第一条 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来西,自幼来到唐朝学习先进技艺,终于要回故土日本前收到皇帝密旨,得到除掉姜文饰演校尉李的命令,并赐予掌握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
萊栖到达西域后,由于他的朋友唐朝将军战死,他又受雇需要将朋友的女儿带回长安,女主角赵薇饰演的文姝出场,交代人物背景。
第二条 佛经护卫队(主线路)一批唐朝军队从印度驼着十万册经书来到了西域,周韵饰演的觉慧和尚亮相,并与十万册经书一同出发。
这里有一个伏笔个人很喜欢,请注意挥着旗帜喊 “起驼——” 的士兵。
十万佛经团队在沙漠遇到风暴,原本的大部队被风暴袭击,人员所剩无几,喊“起驼”的士兵醒来大喊“还有人活着吗?
” 此时他除了看到小和尚正稳坐在佛塔旁念经之外,还看到了一个从远方蹒跚走来的人影滚落沙漠,自此姜文饰演的校尉李大人出现。
此时,队伍只剩下校尉李、觉慧小和尚以及士兵三人。
第三条 佛经觊觎者王学圻饰演的反派安大人盘踞一方,与匈奴军队达成交易,既设法劫持佛经队伍中的佛塔。
佛经护卫队此时,由于护送人员不足,姜文来到从前的下属处寻找帮手,与独眼鹰及其他旧部下相遇。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姜文走向从前的部下时,其中一个部下并没有马上认出他就是从前的校尉李,但独眼鹰一只眼睛很远的地方就已经认出他来,这里间接说明亲密关系。
另外,这里的景色非常美。
插播周韵饰演的觉慧小和尚的盛世美颜,这里也几乎是他第一句话的台词,配音是个非常有磁性的男声,男声,,男声。。。
没错,真的是男声。
姜文与其中一名部下去驿站雇佣刀手,老不死的以及地虎小朋友亮相,此处有笑点。
同时,第一条故事线的遣唐使来西与主线路姜文第一次交手,道出当年违抗军令的原因。
二人定下三招之内若不能决出胜负便于长安城下一决生死的誓言。
这里的打戏俯瞰构图很美,与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中的打戏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文返回部下住处后随即出发,旧部四人纷纷表示要跟着大哥走,但姜不愿打破弟兄们安慰的生活,寥寥几句劝归,却字字如军令一般充满力量。
最终在姜的暴力不合作下,下属们未能如愿。
唯独子模跟着大哥出发。
这里士兵第二次喊了“起驼”。
姜文队伍上路,来西暗中跟随。
由于刀手不足,姜与“老不死的”来到城中再次寻找捕快,与第三条线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相遇,交手中寡不敌众,姜与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相遇,在其帮助下欲脱身。
安大人两名手下武将实力非凡,眼看姜文和“老不死的”命悬一线之时,来西欲出手相助,突然从前的下属集体出现,影片中第一次正式的报了自己的称号和名字。
四人分别是:长发蝎子巫老二、马掌匠白秃子、一盏灯麻棍、独眼鹰曹健、沙漠白狼燥子模。
姜文突出重围,临走时号召来西加入他的队伍并留下一句话:“早到长安,早绝生死。
”校尉李与旧部下们夕日英雄再聚首,这里几个策马奔腾的跟随镜头与音乐使人热血沸腾。
此时姜文团队,四位大将协助,再加上“老不死的”,士兵、地虎小朋友 以及觉慧小和尚,总共九人。
四场大战可汗与安大人的反派阵营确立,最开始的城镇已由匈奴掌管。
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与姜文的佛经护卫队开始了猫鼠游戏。
第一战 血染红石峡战马打戏精彩,来西与文姝加入姜文团队与之共同对抗安的响马子兵团,此战中马掌匠白秃子遭安暗算,战亡画面十分血腥。
敌方切断驼队绳索后依然紧追不舍,致使佛经护卫团队生疑,为佛塔中所藏宝物埋下伏笔。
姜文团队痛失爱将,于交锋后进入地宫。
在大家的狐疑下觉慧和尚第一次打开了驼队的真正宝物——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得之者便可以统治佛国。
亲眼见识到其威力后意识到这此护卫行动不再单纯,而是上升到国家命运的层面。
姜文这里的人物矛盾点得以体现:他自己本身是被朝廷通缉之人,在面对国家兴亡之时,他仍然选择了效忠自己的祖国,即便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姜文团队在意识到自身使命和真正的敌人是匈奴国家后,任务升级。
小朋友是不适合这样危险的任务的,于是姜文给了地虎银两,让其离开。
姜部署作战计划,但由于沙漠水资源枯竭犯难时,“老不死的”提出当年自己喝过的暗河水,暗河支线出现。
这里姜与周首次正面同框。
为了躲开安大人的埋伏,姜团队进入戈壁,并派遣“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去寻找暗河。
在戈壁途中英雄的感情线也有了新的进展,既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与姜文之间欲说还休的互有好感。
这里影片中表现更多的是文姝对于这位久有耳闻的大将军的好感,姜则是非常隐晦的表达,所以经常看到的画面就是文姝看到姜文脸红的低头,但姜则是一脸懵逼的既视感233。。
另一边,“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寻暗河未果,反派安大人又将附近的苦水井下毒(姜已料到),众人逐渐陷入缺水境地。
路途中,来西与姜文更多的交流了身世,离开故土多年的日本遣唐使与被朝廷通缉有家不能回的武士在大漠行走中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友情。
这里的几个长镜头很出彩。
暗河支线寻找未果,“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奔劳过度勉强回到阵营,此时安已经通过独门绝技发现了他们的位置并带兵来袭。
盾牌上的土颤动一细节表现敌军来袭好评。
第二战 大漠夺水安带着匈奴兵来袭,此时正值队伍中缺水的薄弱时期,此战中“老不死的”由于体力不支,在对抗敌军上处于弱势,中刀。
并且队伍中仅剩的水袋被扎破,团队彻底陷入无水境地。
第三战 予水杀人由于队伍彻底陷入无水境地,安在不远处与其对峙,等待对方彻底放弃。
安使出嘲讽伎俩,将两袋水扔在两军中间,巫老二移步上前,敌军副将一箭将其膝盖射穿。
巫老二上前拿水时被敌军连射三箭,拿到水后转过身依然笑着将水抛回的时候泪点。
这一幕让我想起《指环王》第一部中为了保护矮人而中箭倒地的Boromir,有些许同样的感动。
但安大人连最后这一袋水也一箭射穿,姜文团队再无顾忌,与安的殊死一战。
战斗中“老不死的”连中数刀,由他的视角看到了众人的屠杀,慢镜头的杀戮中,献血染红了守护佛塔的觉慧。
“老不死的”在乱战中倒地,剑指大地,此时在杀戮中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从老不死的刀下,迸发出了一股水流,这水流越来越大,老不死终于用自己的死证明了暗河的存在。
水危机解除,姜文团队向死而生,斗志进一步激发。
连安也感叹这是天意后,撤兵。
这一战客观的看有些鸡肋,巫老二的死渲染的有些刻意,不明白为什么姜团队不能出手相助,而且在事情逐渐走向于无法妥善完结之时编剧就直接拿天意来结束战斗,难以信服。
也许这是这片子在豆瓣这个资深影迷较多的平台分数走低的原因吧。
总之,第三战结束了。
第四战 孤城决战姜文团队赶往小孤城。
这里有一些武器,但仍如空城一般,只有寥寥几个唐朝士兵把守,突厥军队很有可能随时前来袭击,姜文团队再次陷入准备战斗的绝境。
而此时,人数已经骤减,只剩下独眼鹰,麻棍,子模,来西在战前与姜并肩出征。
“人在,城池在!
”傍晚,最后一战的傍晚战开始,与敌军的殊死搏斗中小孤城成了一座被火焰围绕的火城,非常悲壮。
在夜晚的战斗中,文姝也参加到战斗中,点燃火箭,神助攻队友们。
傍晚一战,沙漠白狼子模战死。
姜文,来西,独眼鹰,麻棍等退回最后的内城。
突厥兵进入外城,对内形成包围局势,战事暂歇。
当时看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个人,原来是一开始喊“起驼”的士兵。
第二天战事一开始,他在敌军将大门攻破冲进来的时候挥舞着旗帜出现,并用尽最后力气对着队友们喊出了“起驼!
”的口号后,被敌军乱剑刺杀。
士兵的三次“起驼”呐喊,完成了他的使命。
从第一次威风凛凛到最后一次的疯癫,他本是普通的掌驼士兵,牵系国家兴亡的责任却落在了他的肩膀。
从一开始的有些胆小怕事,到最后的勇敢赴死,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被这个团队中最普通的士兵诠释了。
敌军冲破内城,姜的队伍每个人都身负重伤。
他们被逼到最后的墙脚下,守护着佛塔。
殊死一搏。
觉慧身后出现了人们杀戮的慢动作镜头。
安和两名副将进入内城,麻棍与独眼鹰遭其毒手。
此时来西也已身中数刀。
姜救了文姝,来西却被安刺穿身体。
安欲拿佛塔时觉慧护法,与安正面接触。
有一刹那安被觉慧的眼神吓到了。
但还是将觉慧割喉。
能感觉到安是不愿杀觉慧的,也可能是那一秒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孽。
安回身劈开佛祖舍利塔的十八层套娃,佛光再次普照,战士的血被洁净。
来西最终找到归宿,说出“母亲,我回家了”后死去。
神来之笔出现了,觉慧被佛光复活,手刃安之后再次倒地长眠。
最终佛祖舍利如觉慧所说:“我看见了长安,看见了寺院,佛塔,就安放在地宫的莲花座上”此片的四场大战非常精彩,伏笔隐喻甚多,个人认为是豆瓣分数低于真实分数的佳作。
有很多镜头甚至看到了《权利的游戏》中临冬城的影子。
2003年的影片,为人诟病的奇幻之处我已经在前文写下,不多赘述,通片在如今看来也是大气厚重的佳作。
看这个片子的愿望来自于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以及对于周韵和姜文的初次合作的好奇,不得不感叹,姜文同志如果生在古代真的会是个兵点沙场的大将军吧!
以上。
黄沙漫漫的边关,热血铮铮的英雄,义不容辞的道义,波谲云诡的斗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不说时下流行的那部《让XX飞》从这部片子剽窃了许多元素,就算不说那是借鉴吧,也至少要算《天地英雄》的续写。
可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讽刺,《让XX飞》凭借虚无的英雄理想爆得票房和口碑,这部比他早八年的《天地英雄》当时却是“败也英雄”,因为和同年出产的大片《英雄》部分重名,而导致种种误会,只能叹生不逢时。
然而转念一想,就算换做现在,《天地英雄》这部有大美的作品,也许也无法被广大观众接受。
因为坏,就坏在大美上。
当年这部片子为人诟病的地方不止是名字,还有那暧昧不明的结局: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砍翻了中井贵一,撂倒了姜文,眼看就要得手,怎么会忽然被死而复生的小和尚给杀了呢?
中国传统看世界的眼光,我觉得有两点,一点是对时间的看法,这个主要在诗歌中表现;另一个就是关于拯救了,基本上大多数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罪的,但是关于如何赎罪,每个学说就各有不同了:基督教的作品大陆还基本没有涉及,不做讨论;儒家的观念是心怀天下以实现价值,结果就是导致了《英雄》中虚伪的天下观。
刺客为了天下大道,放弃刺杀秦王,这根本就是违背史实的,我们从《史记》《三国志》上看到的只是刺客们为了个人的“义”而杀身成仁,豫让,许贡门客的做法才更符合真实,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太史公还大笔称赞呢。
可是到了儒家的理想那里就虚伪地好像人人都有理想人格,心怀天下似地,骗了无涯过客。
当代的观众可不买账,市场经济早就普及国人心胸了,谁信呢?
所以当《天地英雄》也以大爱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特色XX主义时期的观众眼前的时候,被误解以致冷落就纯属正常了。
看出假大空的虚伪,这个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然而,以为“上帝已死”就代表着思维进化终结的观念却是浅薄而骄傲的,因为在原有观念崩塌的后面还有另一条路,通向大美的道路,这也就是《天地英雄》中为什么会出现神迹,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和尚结果掉不可一世的安大人的原因。
习惯于科学思维的人们常常不相信知识系统以外的现象,讥之为迷信或是幼稚天真的想象,然而我却愿意相信奇迹的存在。
因为人类真以为自己局限的思维能残破天地中所有的奥妙吗?
我们能把自己知识经验之外的东西全部斥之为不存在的神性吗?
太骄傲了!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像的,所以有姜文者,眼见《天地英雄》的成败,从里面去掉了“神性”,增加了人性,成就了《让XX飞》,与人斗,其乐无穷?
本不该将其与《英雄》进行对比,因为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发现两者的风格迥异。
简单说来,《英雄》在努力的向艺术靠近,而《天地英雄》则自觉的走入了商业片的领域,也就是何平说的:主流电影。
但在我看来,不论是画面、故事、对白亦或电影的意念都比《英雄》稍逊一筹。
相对于《英雄》,《天地英雄》的内涵显得空泛和飘渺。
都说《英雄》注重意念,也有人认为《英雄》毁于“意念”,但这种“意念”,这种“悟”是能够给大多数人留下许多感慨与思考的,可《天地英雄》呢?
当我走出电影院,“英雄”的概念在我的思想中惟独残留一片空白,内心很空虚,甚至找不到让自己回味这部电影的理由。
《天地英雄》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与遗憾。
台词苍白无力,缺乏张力,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生硬。
赵薇在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开始的她代表着观众的视点,在向观众讲述着这个“悲壮”的故事。
而在小孤城的赵薇身份发生了变化,她带领观众融入故事,而不再是旁观者的身份。
这个构思与安排是巧妙的,只可惜生硬的台词使这种巧妙无法散发它的生气。
赵薇的述说明显缺乏生气,不够精致没有触动感,她讲述故事的过程,除了让观众了解故事,就是将观众与影片割裂。
特别是“你是个好人”,这句话即不合适宜我看也没有必要,添置于此可说毫无美感可言。
除此外,剧中其他人物的台词也显得软弱无力,众英雄们的对话本该短促而有力度,一语中的。
但《天地英雄》中的英雄们的语言却缺乏这种力量,虽也有留下“有时杀人无罪,不杀人反而有罪”让人深思的话语,但总体而言并无太大可取之处,即使结合浩瀚的西域风景也无法给人以震撼。
纵观整部影片,不难发现导演在场景渲染上费尽心思。
导演用了大量的大远景镜头试图给观众呈现一片真实而壮阔的西域风景,并从中表现环境对人的压制,表现敌我的悬殊,从而突出“英雄”的主旨。
画面的连接还算流畅,但大远景镜头的连缀却依旧无法给人以心胸开阔之感,是场景还不够壮阔吗?
还是因为人物的肢体与语言的表达无法跟上?
亦或是看过《指环王》中与魔兵对决的场面的人再无法适怀于英雄们孤城中的殊死搏斗(虽然两者毫无可比性)!
但不管怎么解释,壮阔的单幅画面却无法给人带来壮阔的气势这是事实。
看得出导演在努力塑造他的壮阔美学,但却总是与目标存在距离,我认为这是可悲的,也是可惜的。
又或许这是我的要求太高了。
但是,《天地英雄》的败笔并不在此,而是在于被弱化的人物内心上,特别是对遣唐使来栖的内心刻画上,而失色于争议颇大的神话结局上。
来栖死前的一声“母亲”本应感人肺腑,对于家的渴望,相对于死的结局,在异乡的土地上,归期无望,这是怎样的悲壮!
但由于导演在整部戏中对于来栖内心的描述实在太不认真,对于来栖想家的刻画如蜻蜓点水,不加渲染,这就造成了人物此方面的形象异常单薄,不论是画面还是语言都无法深入人物的内心,自然而然,它调动的也只是观众的“知”,而并非“感”,来栖死前对家的向往也就自然平淡如水,无法触动观众的神经。
再来就是神话色彩的结局,更令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场戏,原想从戏中体会真实,感受英雄,但结局却落回了“虚”“空”的概念。
舍利子拯救了校蔚李,拯救了文珠,拯救了大唐?
如此结局也真够轻率,英雄们费尽周折,依靠信念的力量殊死搏斗到最后一刻,结局却还是要靠舍利子拯救苍生。
这让我想起关于“主”的 故事:两对脚印印在了我的人生路上,因为主永远与我同在,但当我走到人生最困难的荆棘路时,我旁边的脚印消失了,我对信仰,对主产生怀疑,我说:主啊,你不是说在任何时候你都会与我同在吗?
可是为什么,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舍弃了我?
主说:不是的,我从没有离开过你,是我抱着你走过了那段荆棘路。
《天地英雄》是在宣扬佛道,宣扬一种信念吗?
如果是这样,那是无可非议的。
英雄们的精神是应该得到佛光笼罩的,但是影片对于这种信念的坚持与佛光的渲染也还是太过轻描淡写,也有些过于夸大,缺乏于“主”的故事的真实与力量。
大家同是对于信念的概述,画面还不如几行文字,这是不和情理的,何平本有能力将其演绎得更好。
《天地英雄》虽称“史诗”,却缺乏史诗的力度,艺术的风骨,本该深邃的意义变得浅薄,顿悟无从说起,也无渐悟的可能。
给我留下的只是演员们还算不错的演技与姜文有些耍酷的印象,就如看完电影后留下的空空的暴米花桶,承载着满满的空虚,没有给我留下如《英雄》般太多值得的回忆。
03年10月
1.写意绝非写实。
很多人把这部片子与指环王作比较,我认为这没有任何可比性,一个主写意一个主写实,这其实也是东西方几千年对于艺术的不同感悟。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通过描写校尉李等人的遭遇,体现一种小人物的历史观,现实主义色彩浓重,而指环王则是一种西方古典式的浪漫主义色彩(正义最终打败邪恶,信念可以决定一切,从托尔金的其他评论和作品均可看出这一点)。
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无论是校尉李、武士来栖或是大反派安,他们最基础的目的都不是什么野心勃勃的大目标,校尉想要安稳的日子,武士想要回家,安只是想娶大汗的女儿,都是些小人物的小愿望。
但是在大环境下,一种普通人在困境之下的责任感或者是欲望,驱使他们走出了不属于小人物的一步:只想混饭吃的老不死为队伍送掉了命,安大人什么都没有得到却也送了命,来栖只能魂归故里。
小人物一般的出身,小人物一样的结局,却在小人物的人生里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这是我从何平的写意叙事里得到的东西,绝对不是指环王里那种浪漫的、英雄主义的风格。
2.悲壮却不悲伤。
正如上面所说,小人物的结局都有点惨,但这部片子绝对是哀而不伤。
同时写意风格的电影,与同期的张艺谋的英雄相比,这部片子绝对让人少了很多哀伤的感觉。
两部片子都是写意风格,但又大相径庭。
英雄总体上就注定是一种埃斯库德罗式的悲剧,英雄本事英雄,却因为命运而失败。
尽管张艺谋通过不一样的结局冲淡了悲剧色彩,但是英雄之死带来的悲伤感依旧强烈,而且由于受电影篇幅限制,一些人设或是导演所希望的背景并没有暗示或传达给观众。
而本片由于其以小人物为代入,使观众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和理解感,死亡所带来的悲壮感依旧强烈,却没有了英雄之死的失落之感。
3.镜头语言值得欣赏。
作为动作电影,天地英雄绝对值得一看(虽然我认为作为动作片绝对是浪费了)从影片的整体风格上来看,其中强烈的节奏感和打击感,非常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校尉李和来栖初战是木屋互刺,来栖出场时殴打小混混,缺水时被响马追击的遭遇战,都体现出了一种粗犷、磐拙的美感,与影片的主题和背景浑然一体,可以说是一种结构精巧的中式西部片的风格。
导演何平早年作品双旗镇刀客就显现出这一特点,绝不拖泥带水或是过分注意局部美感,这种动作片带来的打击快感要绝对大于那些“大战三百回合”的动作片。
而镜头语言的巧妙应用,是气氛得到很好地铺垫,使得武打戏成分虽然不多,但依然扣人心弦,节奏精悍。
4.结尾的特殊处理。
这部影片的结尾方式可能是争议最多的,而我认为这是导演的无奈之举,却又是传神的一笔。
正如之前所说,当一路的人死过来,造就了一种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的感觉和悲壮的观感时,你要如何结尾?
大决战时绝杀一切反派(没有舍利的情况下)?
只会造就另一个版本的指环王,而且由于没有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作为支撑,只会造成一种逻辑的不合理性和一种情感的极度空缺。
被反派全部歼灭?
会使之前苦心营造的小人物影响历史的思路尽数破坏。
更何况作为商业电影,像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结局,却又没有对方的浪漫主义色彩、历史依据和出名度,这样做无意是在票房上自寻死路。
无疑,导演需要在两者做出平衡,就出现了影片中的结尾。
这种结尾会使用心体会之前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的观众感受到一种升华式的死亡。
毫无疑问,这种“死亡"或是结尾方式,可以得到继承之前理念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一种快餐片的结局,是那两种结局之下一种无奈的妥协。
但毫无疑问,这却又可以升华影片的内涵。
6.突破点在2003年的电影市场,天地英雄绝对是异类。
受李安得了奥斯卡的影响,国内动作片都开始搞”飘飘然“、”慢悠悠“、衣袂飘飘和”合着音乐起舞“,同时又受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的影响,大家又开始搞人海战术(比如英雄),这种古朴而硬朗的动作片自然独树一帜。
如果这篇评论写在2003年,我绝对会不吝惜赞美之词(虽然何平的本意是模仿角斗士)。
5.瑕疵。
正如之前所说,这部影片的瑕疵也在于结尾,舍利子莫名其妙的功效使电影由写实的动作片变成了魔幻片(虽然这是何平的本意),之前的古朴的,写实的动作镜头与之冲突巨大,使很多注意动作片成分的观众收到了莫大的打击。
同时,影片的叙事结构有点杂乱,多线叙事的焦点不易找到(国内这方面的高手应该是宁浩),使人对情节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
但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值得你看它第二遍。
《天地英雄》上映于2003年,时值张艺谋《英雄》出世,整个环境对国产大片颇有微词和失望。
因此《天地英雄》受累没有获得与其本身品质相等的赞誉和票房。
作为一部03年的电影,特效方面自然没法与今时今日相比,但就其剧情和表现力,应该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
电影概要:时值盛唐,大唐与突厥交战,一只驼队从天竺往中土返回,这只驼队运送着十万册经书,在途期间遇上了大风暴,护送队全军覆灭,只剩下一个军官和一个和尚,就在迷惘之际,救下了姜文饰演李校尉。
校尉为了报答军官的救命之恩,决定肩负起护送驼队的重任。
校尉深知一路危险重生,需要另请帮手一同护送。
正当他找到他曾经参军时的手下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
此人名叫来栖,是一位东瀛武士,身份是遣唐使,兼任大唐皇帝的钦命,前往西域诸国抓捕朝廷要犯,由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饰演。
原来校尉曾经应不愿执行杀俘的命令,而反抗朝廷,正是东瀛武士要追捕的对象。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后,双方约定等将驼队护送到长安再决生死。
驼队继续往东,却被一群马贼盯上,为首的头目叫做安大人。
这群马贼背后的主谋是突厥,目的是劫掠驼队中一件无价之宝,佛门至尊圣物——释迦摩尼舍利。
西域大多是佛教国都,若舍利被突厥抢去,就可以以此来挟制西域各国,一同与大唐为敌。
马贼人多势众,在峡谷处拦截驼队。
李校尉一行势单力薄,此时东瀛武士与一位女子加入他们一同护送驼队。
女子由赵薇饰演,名文珠,是将军之女。
李校尉等虽然人少,但手下全是精英,尤其是东瀛武士的强力加盟,带领驼队成功突出重围。
为了摆脱马贼的追杀,绕过突厥的关卡,李校尉决定带领队伍走一片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
进入沙漠后,整个队伍严重缺水,祸不单行,马贼也跟随而来。
在惨烈的血战中,一条神奇的暗河喷涌而出,帮助李校尉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吓退了马贼。
精疲力竭的驼队终于抵达了大唐的边塞,但边塞中没有唐军驻守,只有几个看守军火库的唐兵。
李校尉顾不上休整,组织手下在边塞上设置各种防守,准备迎击突厥大军的追袭。
翌日,数以万骑的突厥大军抵达,随即开始攻城。
李校尉等利用防御工事,顽强的抵抗骑兵的冲击。
但是毕竟兵力悬殊,李校尉、东瀛武士等皆负伤,退守内城,突厥前锋部队伤亡惨重,也停止了攻击。
第二日,突厥大军再次攻击,城池被攻破了。
安大人等马贼入城,李校尉、东瀛武士与其短兵相接。
东瀛武士阵亡,李校尉也被打倒在地。
安大人一刀杀了守护舍利的和尚,并举刀劈开了盛放舍利的金塔。
神器的一幕出现,释迦摩尼舍利绽放出万丈光芒,照亮整个苍穹.......安大人死了,突厥将军也死了......李校尉、文珠出现在长安皇宫大殿之外,文珠手捧东瀛武士的佩剑和令牌缓缓走上大殿.....整部电影张力充足,叙事饱满,高潮迭起,为我们呈现出黄沙漫天、金戈铁马的大漠之旅。
姜维饰演的李校尉中规中矩,气概不凡,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身兼英姿和颜值。
值得称道的是,中井贵一饰演的东瀛武士,充满了神秘的魅力,让人倾倒,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阴险与狠辣演绎的入木三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结局三分钟,导演设计的过于玄幻,本是一部上乘的史诗电影,非加上一个魔幻的结局,把电影的整体档次拉下一大截。
我认为结局稍作调整:李校尉在防守边塞的同时,派一人求援,等突厥大军破城后,大唐援军赶到,击退突厥,最后舍利闪耀在长安佛寺。
这样结局才是合情合理,功德圆满。
但米已成饭、木已成舟,也就我随便一想罢了。
不管怎么样,《天地英雄》作为一部优秀华语的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观。
❶ 喜欢冰水混合悟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❷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秒懂王
2023年1月10日,著名导演何平因病去世,年仅65岁。
作为国内著名导演,但何平独立执导的影片数量不到10部,他生前最后独立执导的影片《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在2015年上映,不过票房很惨,仅有不足200万,这部电影也成为何平心中的一个遗憾。
其实何平也是有过壮志雄心的,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武侠大片《英雄》上映,全球狂揽1.75亿美元票房,开启了内地电影的大片时代。
在次年何平也推出了他的历史题材大片《天地英雄》。
该片由何平自编自导,姜文、赵薇、中井贵一和王学圻主演,王中军和陈国富担任制片人,董玮担任动作指导,在当时来看这般阵容很明显是冲着要挑战《英雄》去的。
影片故事背景为盛唐时期,姜文出演的戍守边境的校尉李因为不忍心屠杀被俘虏的突厥家眷而被朝廷通缉,中井贵一出演的日本遣唐使来栖因屡次提出要回国的请求而被朝廷贬到边疆负责追杀校尉李,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大战在即。
这部影片的风格很有西部片的感觉,那种大漠风沙的宏大场景确实很有画面感,董玮设计的动作戏也是可圈可点,刀剑之间的你来我往,真实感很强烈。
不过该片也有备受吐槽的地方,那就是片尾突然出现的玄幻段落,突兀感非常强烈,以至于形成与影片之前的部分不搭调的败笔之举。
极有可能是鉴于《英雄》的巨大成功,所以哥伦比亚也投资了这部影片,并且拿下该片的海外发行权,而国内的发行权则被华谊兄弟拿下。
《天地英雄》在当年制作成本高达900万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已经是超过7000万人民币,对于当时的内地电影来说绝对是大手笔。
就只这样一部巨制市场表现如何呢?
该片在当年国内票房4100万,据说发行方华谊兄弟赚了。
不过该片在海外的成绩很一般,北美票房不足10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也仅过600万美元,这般成绩让哥伦比亚大为光火,对导演何平极为不满。
其实之前的《英雄》能够风靡全球,当时在好莱坞正红的李连杰功不可没,反观这部《天地英雄》全片未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员,这也是该片海外不吃香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地英雄》的主题曲很意外的邀请当时红得发紫的蔡依林来演唱,这般操作估计也是奔着之前《英雄》邀请王菲演唱主题曲来的。
蔡依林为该片演唱的主题曲叫作《海市蜃楼》,这首歌曲一反蔡依林的演唱风格,李焯雄填的词气势磅礴,再加上蔡依林深情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非常契合影片风格,不失为一首佳作。
如今21年过去了,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而这首《海市蜃楼》却一直在传唱。
【END】
我操,这结局……除了姜文耍帅还能看神马。
最后大唐的军队怎么还没出现呢
我还以为赵薇用那样的眼神看姜文是已经芳心暗许了,末了居然说了那句--<加粗>大哥</加粗>,你是一个<加亮>好人</加亮>
我觉得不错啊!
很久以前看的,不错,姜文的造型挺酷
看到最后和尚放大招那段戏,才发现这是部神话剧。
场景和场面的确很精彩,有点徐克武侠片的感觉,大漠 战乱 美女 英雄,总觉得剧情还差点什么,观众感情投入不进去!
比瞎编烂造更瞎编烂造的故事。
确实,起码好过一些大片片。。。
结局太烂,全都死了,就剩下最开始就该死的校尉李
什么呀 还得找韩国人一起来演 没那帮杂种不信啊! 其实真不行! 没内涵的东西 很美国味 你们这帮电影人能行不 就不能把自己国家的东西弄好点啊1!!?!?!?
塞外,侠义,这种武侠电影挺有味道
初中集体看的。哈哈
套路的英雄描述,但我喜欢男人的友谊
中井贵一拍完这片子就骂姜文独断专横…………
真是越来越雷,赵薇和王学圻简直了。姜叔还行,日本子长的有点像明叔~
看了今天的verycd我才想起来我还没点过这个片儿,点一下吧。
可谓大杂烩。我揣测下,是不是何平想要拍自己的英雄,但这嫉妒心是不应该起的,没那能力
狂喷这部电影啊~
高二那年看的啊。2019年再看,赵薇演技太差。片中武打和攻城守城的片段似乎是《权力的游戏》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