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民宿

ペンションメッツァ,梅萨小馆,Pension Metsä

主演:小林聪美,役所广司,石桥静河,柳原晴郎,板谷由夏,山中崇,光石研,三浦透子,罇真佐子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森林民宿》剧照

森林民宿 剧照 NO.1森林民宿 剧照 NO.2森林民宿 剧照 NO.3森林民宿 剧照 NO.4森林民宿 剧照 NO.5森林民宿 剧照 NO.6森林民宿 剧照 NO.13森林民宿 剧照 NO.14森林民宿 剧照 NO.15森林民宿 剧照 NO.16森林民宿 剧照 NO.17森林民宿 剧照 NO.18森林民宿 剧照 NO.19森林民宿 剧照 NO.20

《森林民宿》长篇影评

 1 ) 向往简单生活的复杂人类

从食堂、度假、餐馆、山中生活再到现在的民宿,我的观影路上一直有小林聪美的陪伴,成了我心目中日式小清新治愈系电影的代表性人物,她参演的这些电影和剧集往往传递出在繁杂麻木的都市中生存的我们无限向往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话说每年日本都会拍一些类似的影视剧来抚慰人心,无论是荻上直子,还是大热的《小森林》,算是扎根于传统的日式文化与理念的延续;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融入自然,自给自足,慢节奏,恬淡而舒缓,顺带一些精神粮食,我将其统称为能静心安神的“茶泡饭电影”。

这次小林聪美则在森林里开起了民宿,房子是富有年代感的木质结构,温润舒适(家居风格深得我心),在悦耳优美的钢琴声中,伴随着葱郁静谧的森林美景和精致讲究的日式美食,立马让人心情舒畅而放松,而这剧更值得品味的是分六话记录下小林聪美遇到的不同人物。

看似日常平淡,但细想过后无论是他们的动机还是对话都很有意思和深意。

人之所以高级,很大程度上是有着更复杂的思考模式和情感层次。

在第一话中,小林聪美和役所广司聊到:“明明拥有在自己喜欢的黑暗森林里随意穿行的自由,却羡慕丛林间望去远处的万家灯火。

”“人真是复杂啊。

” 对这两句对话特别有感触。

以往看到这类电影时,常常会暗自下决心以后也要过上这种生活,无限美好自在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

现在却逐渐意识到是否真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和快乐?

如果繁重的生活令人窒息,像剧中的路人一样,来到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暂缓脚步舒缓心情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日子久了,或许又会觉得无聊或乏味,开始向往起城市的新鲜和便利。

这句话和最后一话“流浪”有点相呼应,最终小林聪美选择离开了民宿,无论是心境和想法,人更多的是变化而非专一,就像剧中提到的受四季影响,很多时候因为一个人或一件事就会让原本日复一日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长久和永恒在时间与无常面前不堪一击。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经历会变得停滞和单调,厌倦出现,不满现状,很自然地会想要体验更多,但到头来或许也会发觉曾经舍弃的和往后想要争取的实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并非人人都有能力、机会和时间去充分体验,这就赋予了旅行更多美好的意义,大部分人可能和剧中从城市来到这里做短暂停留的人更有共鸣,浅显点看人活着就是一种不断化解苦恼和克服无聊的过程。

剧中金句频出:“游手好闲才能体验更多。

”“人活着,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很多否定自己的时候,这也是做人的乐趣。

”这两句话不由得让我会心一笑,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是以什么角度和立场去理解了。

透过这剧,让我深觉因为缘分和偶然,你我可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段相遇和相识,即便只是匆匆过客,也会在彼此的内心和记忆中留下痕迹,山中绅士、背包女孩、摄影师、前男友、亲切的山彦,西瓜少女,还有神秘的蓝衣奶奶(罇真佐子熟悉的身影);即便想要更多的自由,甘愿与孤独为伴,也不可否认人始终难以脱离旁人而存在,父母、朋友和爱人…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一起经历、一起陪伴、一起交流…,串联起我们人生路上的点滴。

有不少像剧中提到的可以云淡风轻始终专心做一件事的人,但即便是持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并非易事(至少我没有这样的把握和信心),所以才会格外的令人佩服和敬仰。

表面看上去别人的生活总是令人羡慕,而自己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坦然地面对并承担,会有不断的烦恼,但期间制造和收获的小而真实的快乐也会显得格外的珍贵。

即便没有“走出去”的资本,看似每天都在重复,只要留心,也能在贫乏的生活中拥有自己的惊喜和乐趣。

比起如何规划憧憬实现这般生活的遥不可及,现在的我更愿意沉下心来享受剧中每一话不到半小时的美好时光,因为未知的将来便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欢迎关注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2 ) 山中民宿遇到怎样的你

总共六话,六个来客,前四个算朋友,后面两个带着更亲密的关系每个来客,身上都有一些故事,故事多是日常。

每个人还都有些奇怪,有一些怪异的行为,说一些不着调的话。

小林聪美 与 来客相会于自己的民宿,吃饭、喝酒、聊天,占据了电影的很大篇幅。

对话的内容有点像茶,多是平淡,却也回味良久,比如怎么与过去告别,怎么与他人相处,怎么和曾经的爱人相遇,甚至主角怎么和森民民宿告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为人之道”,无关对错,人如四季。

似乎有很多的道理,又似乎平淡如水。

真的很治愈,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当然,女主人的民宿令人向往,喝不同的酒,会用到不同的杯子,餐具也有巧思,是懂得生活的。

每次都吃的喝的好好啊。

最喜欢的,还是那辆柃木吉姆尼啦。

 3 ) 好治愈

真的好治愈,片子镜头一开始,就会让人感觉很安静,心也会静下来。

真佩服小日本可以拍出这种真正有心的剧,并且这种剧,感觉国人怎么也拍不出来的。

那房子也超赞的!

丛林中,外部环境很大自然,室内空间开阔、装修简约大气现代。

【第二集:搭帐篷】2021年牛年的除夕夜,静静地看完了第二集。

真的很舒服。

一个本来准备露营的姑娘,偶然与民宿老板娘相识,最终把帐篷搭进了民宿里……

【第三集:烧旧物】牛年的钟声刚过,深夜忍不住在写完豆瓣后接着看了第三集。

老客环球摄影师再次来到民宿,因为对于目前的摄影工作的倦怠,和老板娘一起在后院,篝火烧了过往存放在此的许多工作风景照片。

断舍离都可以那么唯美。

烧完旧物,夕阳西下,回到屋内,简单的啤酒和西式晚餐。

惬意!!

但凡客人来店,先倒上一杯凉开,我也要这么弄,柠檬水走起!!

开放式厨房背后的碗橱,居然也可以是货架那样的

断舍离烧旧物,篝火还有专门的水泥墩

烧完吃饭

啤酒加西餐,餐边还有杂物柜

 4 ) 【2023006森林民宿】

7.2分很喜欢剧中静谧的氛围感,镜头下无人的森林绿意盎然、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民宿酒店舒适惬意。

遵循了岛国治愈剧一贯的没有故事情节,流水账一般的讲述一日生活,但美食美景当头,当下的压力被一扫而光。

这也是治愈剧的神奇所在吧。

一共六集每一集老板都会招待一名客人,有老友熟客也有新朋友,在聊天中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卸下包袱重新出发,人生不就是一场走走停停的旅行嘛,这个民宿的存在更像大家旅途中转站。

意外的是电影里还有聊斋一样的人物情节,我刚开始看还不太适应(尤其是每集结尾必入的那个蓝衣老奶奶👵🏻),稍稍有点头皮发麻。

我也曾经想过一个人在偏远的林中小屋开家民宿,种地伐木,采摘食材后烹饪享用,结识有意思的旅行者,可就像剧中给我们的启示那样:一个地方待久了就需要换个地方,曾经那些不着边际的话、那些不切实际的事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发生的种种才成为今天的我们,不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就失去活着的意义了。

所以不去设定长期未来目标,顺其自然随心而动或许是最好的安排。

 5 ) 未被及时接收的爱——第5、6篇

豆瓣上和现实友人不会有交集对吧,所以请容我在这部影片下面放肆一回。

这部片子静静躺在我的观影清单里很久了,大约两年前尝试过,第一篇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一名女性怎么会邀请突如其来的男人到自己的居所来,即便是民宿,这可是在森林里啊,如果有什么意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没能继续看下去。

这和我当时的处境有关。

两年后偶然配着吃虾看,不知为何非常顺利地一口气看了4集,看到后来开始嗑瓜子,配上第5集的上半部分。

两人开始唱歌跳舞时,我忽然磕掉了一粒瓜子仁,低头在一堆瓜子壳里找了好久,那一刻是晃神的。

这瓜子,来自友人的回礼,背后却有着使我难以觉察的困惑并五味杂陈。

当我以为茫茫瓜子壳中再无法寻到那粒的时候,一枚完整的瓜子仁出现在视线中离我最近的地方。

它就静静地在那里,好像在等着我发现它。

我是一个对感情非常迟钝的人吧。

茫茫人海中,那些后来才明白的“特别”的好,我总以为是别人人好,从未考虑过自己是被特别对待的。

直到有一日终于伤了别人的心,才会依稀明白那是怎么回事。

即使是这样,也常常懵懂。

这懵懂和年龄太不相符了。

这样下去的话,可能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紧密的感情吧。

或者这样说,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感到疑惑,人们的关系只能存在于单一的层面吗?

我想人与人的关系,是疏松而流动的,时远时近也是常态,绝大部分时候的关系不能归于某一个类别内,就像一个大池子,在不同维度会有不同接触。

这池子里的水,有时会相互流通,有时就彼此独立。

这并不妨碍我们处在关系里。

但这个世界,总是要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被套在了一个又一个固定的圈内,只能做这个圈里应该做的事,绝不能超过规定丝毫。

如若不然,世道难容。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人的精神是自由的。

从《西瓜》到《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再到《森林民宿》,同一位演员扮演的不同角色,都在探索人的精神自由。

“自己变自由了,与他人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错过的事情不会回来。

错位的感情意味着什么,我还不知道。

世上很难再有如剧中一般的重逢吧,需要彼此都有自由的心。

前一阵与跨文化友人交流电影时,对方提到一个词unfullfilled love,翻译为“未被满足的爱”,我觉得很适用于这篇主题。

爱是一个个片段,爱不是永恒的,没能被在那一刻好好接收到的爱,就是unfullfilled love,是充满遗憾的。

但不知何故,我忽然觉得,除却遗憾,还有很深很深的力量。

正是这些未被好好接收却依旧要去表达的爱,证明着我们心中是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

怀着走向未知的力量,可以接受一切未完和待办,也可以接受茫然与无措吧。

所以我可能还是迟钝的?

对于来自别人的爱,我觉得平常。

对于自身有力量时勇敢传达的爱,也不计较结果。

这样才能愉快地嗑瓜子,怀抱着过去的温柔记忆,继续日复一日寻常而欢喜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本片想传达的意义之一吧。

我们的生命,就像一间会接待许多不同人的民宿,有时谈天,有时独处,有时欢歌,有时沉寂。

有人来,有人去。

有人留下什么,有人带走什么。

我们会有离开的一天,好在生命的承继与流转从未停止。

爱没有留存或消失,爱来去自由,好舒适啊。

最后,仅以此文,献与爱过我的人。

那份未能及时被接收到的爱,谢谢你们送它来过。

 6 ) 生活需要治愈系

想要认真生活在当下的时候,就看日剧。

小林聪美的治愈系又来了,开小餐馆(《海鸥食堂》、《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旅行(《眼镜》)之后,又来开民宿了,《森林民宿》,森林里,客人很少,安安静静的。

音乐超治愈,片尾默默的做了笔记,大贯妙子【空飛び猫】& Schroeder Headz的配乐,然而都搜索不出来。

一部电影时间可以追完的剧:小林聪美的一贯风格,浅浅淡淡的日子,漫不经心的闲聊总能戳中些许内心的徘徊,模棱两可的情愫就像生活本身的不可解,那就当下吧,认真的生活拍给你看,用心烹饪的美食,森系的美景,或散步,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没有答案又或答案从来都是左右摇摆只在个人选择,从心。

因缘际会的人:迷路的怕狗的男人,捡上的搭帐篷小姐姐,热爱摄影旅行的女子,送菜的小哥,与前男友浪漫的友谊,一期一会,或停留,或出发,都是中间状态。

不记得剧中人物有名字吗?

好像没有出现,也没有那么重要,轻描淡写,除了第一集。

治愈的台词,温柔的要命:“虽然喜欢在幽暗的森林里信步的自在感,但是远远看到林间小屋星星点点的光亮时又会很向往。

”想到孤独,第一次觉得孤独可以那么美是来自里尔克的《秋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可是孤独的自在感再美也会偶尔向往人群,“正因为有时想要独处,才会觉得与人相处也是快乐的吧”。

最喜欢第三集,旅行摄影,有些共鸣,即便跟随自己的内心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偶尔停下来还是会困惑会否定自己,这真的是想要的吗?

“想把自己觉得美好的有意思的东西展示给别人看”而拍下的许多的照片,却选择了盛夏的篝火,化为乌有,心疼吗?

想到薇薇安·迈尔,一生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意识不清甚至死后被广为流传,这是她要的吗,被所有人窥见隐私?

这么看来,盛夏篝火般消失也不错嘛 & 即便会消失,在这之前也还是想要看到更多的有意思的东西。

图文链接:治愈系一下 / 森林民宿 qq.com

 7 ) 想成为小林聪美的邻居

最近开心的事情之一,是看了小林聪美主演的新剧集《森林民宿》。

每集里,民宿女主人小林聪美都会接待一位新的客人。

印象中,影视作品中的小林聪美好像一直在开店。

最早那家,当然是2006年的《海鸥食堂》。

电影开头,在遥远的赫尔辛基,她开的那家海鸥食堂开业一个多月还没开张,过往路人只是好奇地从大玻璃窗里张望里面这个淡定的亚洲女人,直到某天,终于,第一个客人走了进来,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故事由此淡淡展开。

再往后,是2013年的《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在这部只有四集的短剧中,女主角经历了母亲突然过世,在公司被恶意调岗,辞职开店,被母亲的朋友告知从未见过的生父身份,以及自己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同父异母兄弟……列举下来连我自己都吃了一惊,这些情节放到韩国编剧手中,足以产出呼天抢地的三十集悲欢离合。

但《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是一部气氛多么平和的剧集啊,回想起来,只记得女主角一直在散步、做饭、开店,和客人邻居聊天,楼上的小猫咪蹲在窗口,像它的主人一样,安静,不动声色。

近来网上的热门讨论话题之一,是要不要走出舒适圈。

小林聪美主演的绝大部分剧集,其实却都能用“走进舒适圈”来形容,可以确定不会发生什么狗血剧情,即使有,也会处理得云淡风轻。

就像在《孤独的美食家》里,观众永远用不着担心井之头五郎先生进错了店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

这种安全感,该也是日式治愈系影视的魅力之一。

和之前两部略有差别的是,这部最新的《森林民宿》稍稍带上了一点奇幻色彩,第一集被狗叫声吓到半死的狐狸精先生,第五集穿着住院服忽然出现在民宿门口的前男友,虽未点明,但他蓦然消失后回想这集里他的言行,难免生出哀伤联想:“他只怕是已经不在了”。

还有每集都会在末尾出现却一言不发的樽真佐子,看似和剧情毫无关联,但就像诺兰电影里永远的迈克尔·凯恩一样,小林聪美身边少了这位老太太,观众如我真的会怅然若失。

这些影视剧中,小林聪美的典型形象总是相似的:她独立,身边并无家人。

她看似简单,安静不多话,总在整理房间擦拭碗碟,偶尔坐在廊下喝一杯茶。

但每个观众都明白这简单后面是沧桑过尽,就像《三体》中说的:一张空旷天空的照片包含的信息量,要比《清明上河图》的信息量大一到两个数量级。

谁会不想成为小林聪美的邻居呢?

在遥远的赫尔辛基,喝一杯她念着神秘咒语冲出来的咖啡配肉桂卷,在东京的小巷中拉开明亮的大玻璃门,永远有香喷喷的面包配蔬菜汤,在绿树参天的山林里,她的民宿可以在客厅里支起帐篷,可以在廊下和她共话当年,也可以把过往记忆付之一炬。

《森林民宿》的最后一集,小林聪美把民宿的钥匙慷慨地交给一位老客人的女儿,背着行囊又一次走向远方。

区区六集,真的意犹未尽。

相信她会走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放下行囊,开一家新店,开什么店都好,不能成为她的邻居,也愿意成为她的客人,至少,我们已经有幸成为她的观众,看她聊天,打扫卫生,做饭,微笑,安静地出神,看一百集都没有问题。

首发于GZ号【阿眉的诗书影话】

 8 ) 随缘相遇 随心而行

小林聪美的剧总是如山间清泉,沁人心脾。

比起深夜食堂的烟火气,森林民宿在温暖中自带一份若即若离的清冷,满屏幕的绿则让人不知不觉就从世俗中抽离出来,平静而喜悦。

不过比起汤和面包,这部的点到即止对我来说还是距离感略多了一分,最后和西瓜一样的独自出发也让我怅然若失。

就像典子和前男友对彼此的评价,一个是我行我素,另一个是多愁善感。

前者不执着于眼下,随心自由,后者珍视羁绊,成佛前还惦记着来拜访故人,所以注定不会在一起的吧(貌似偏题)。

总体还是表达了不要被自以为的困住,比如第二话“想要独处”是以两个人在帐篷里共饮来诠释的,第三话“燃烧”则在烧完旧作后发现当下的倦怠并不需要以彻底走上新道路来解决,第四话“山彦的休息日”发现了日复一日中时间所带来的不同,最后一话“流浪”倒是真的点题,但也是想走就走,去遇见未知的洒脱。

小林出演的主角常是这云淡风轻的模样。

与各式各样的人相遇,淡淡地倾谈,心怀喜悦地道别,独自漫步在人生路上。

不执着,不畏惧,理所当然地接纳着所有,并始终忠于自己。

可能是很多人想要成为的样子,虽然现实中如此通透毕竟罕见。

但我还是更贪恋人与人之间由岁月积淀起来的相守。

哪怕去到远方,也希望与知交同往,一起领略这沿途的风景。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在,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欢喜。

愿喜欢独处者有随性的自由,喜欢分享者有知己的相伴。

 9 ) 第三集

看完第三集的第二天早上读到这段话:『你要旅行么?

要旅行的话,你只需要存在就行。

在我身体的列车里,在我的命运旅行途中如同一站接一站的一日复一日里,我探出头去,看见了街道和广场,看见了姿势和面容,它们总是相同,一如它们总是相异。

说到底,命运是穿越所有景观的通道。

如果我想什么,我就能看见它。

如果我旅行的话,我会看得到更多的什么吗?

只有想象的极端贫弱,才能为意在感受的旅行提供辩解。

“通向N市的任何一条道路,都会把你引向世界的终点。

”(十九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语——译者注)但是,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了个透,世界的终点就与你出发时的N市没有什么两样。

事实上,世界的终点以及世界的起点,只不过是我们有关世界的概念。

仅仅是在我们的内心里,景观才成其为景观。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想象它们,我就是在创造它们。

如果我创造它们,它们就存在。

如果它们存在,那么我看见它们就像我看见别的景观。

所以干嘛要旅行呢?

在马德里,在柏林,在波斯,在中国,在南极和北极,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有异于内在的我?

可以感受到我特别不同的感受?

生活全看我们是如何把它造就。

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

』 ——费尔南多·佩索阿

 10 ) 森林、民宿与温柔絮语【全六话完结】

Pension metsa,本片的原名,直译就是梅萨旅馆的意思。

松本佳奈和小林聪美的又一合作,从之前的《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开轻食店,到现在开民宿,又是讲与人邂逅的淡淡故事。

而这样的故事总是看不厌。

依然是标配的班底,光石研还有罇真佐子如约而至,片尾曲则是熟悉的大贯妙子的声音。

在2021年开年,又迎来了老朋友的感觉。

看松本佳奈总会想到荻上直子,后来看松本佳奈的经历,发现之前确实参与过荻上直子电影(《眼镜》)的制作。

两位导演都很会聚焦“当下”,在她们的电影里,你会感觉时间流逝很慢,一切都在慢动作进行。

天空的颜色、风风吹来的触感、草的香气、食物的滋味都似乎能隔着屏幕真切地感受到。

她们的故事也总是淡淡的,淡淡的交谈、浅浅的幽默,保持一定距离感的交往,展现一种生活状态却也不会去评判其对立面。

=============================我是讲回本剧的分割线===============================第一话 山中绅士 拥有在黑暗森林中随意穿梭的自由,却也向往着从林间望过去的万家灯火。

正着念是常木,倒着念是狐狸的狐狸先生这次的故事发生在森林里,第一集的访客是役所广司。

顶着乱糟糟的头发还沾着树叶,怎么看怎么奇怪的他,入住了这间民宿。

谈话的过程里,也透露着神秘,感叹着实物好吃,却不知这就是汉堡肉;问从哪儿里来,登记时写的是东京,回答时又是另外的答案。

职业说是田野调查家,却像是生活在森林里很久的样子。

害怕狗,说到啄米鸟和果子狸的时候,吐槽的神色简直像是动物们的朋友。

看到这,已经能感觉到什么端倪,而看到第二天放到床上的松茸时,一切都有了解释。

喜欢在黑暗的森林里穿梭,却也向往着从林间望过去的灯火,原来是山里的狐狸先生。

在森林里,感觉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都可以相信呢。

PS:看第一话时,一直想到姆明的故事,这大概也是人类版的姆明谷物语吧。

PS2:边写边在听大贯妙子的歌,发现她还给动物之森的剧场版写过歌,好好听=。

================================我是第二话的分割线===============================第二话 想要独处

拥抱喧哗也可以拥抱独处第二集的客人是石桥静河。

她的气质非常适合松本佳奈的故事。

保育员的她,日常一直在和儿童打交道,虽也不是厌烦,但也偶然希望有独处的时刻。

这种心情太有体会。

背着帐篷穿梭在森林中,终于找到了一处可以搭帐篷的地儿。

看到已经有了一位大爷在那,想着说也没问题。

搭到一半,大爷就走了过来,开始了连环提问:-这个帐篷很容易搭呢-材料不够结实,太轻薄,是很时髦的款呢-你是第一次来露营吧。

一个人的话不可怕吗?

你的父母不担心么?

男朋友呢?

……是不是非常熟悉的话术,在坐火车、一个人的旅途中,邂逅到一些自来熟的陌生人,总会被提问。

那瞬间涌上来的烦躁还历历在目。

想着说够了,让我一个人静静。

后面和小林聪美的谈话里,她也说了她的困惑。

有关性格,有关独处。

一直觉得要做一个开朗的人,但偶尔也会疲惫,进而会怀疑自己的本性;虽然教导小朋友要体谅别人,要照顾他人的心情,但也会反问自己是否能这么做到。

这段看得我心有戚戚焉。

在某个阶段里,我也曾经对自己的性格有过质疑,觉得不够开朗,很想变得开朗。

在挣扎过一阵后,也最终释然。

人无法做到照顾每个人的心情,也无法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而每个人关心他人的方式又不尽相同,就像那个话痨大爷,其实也是在用他的方式在关心着人。

我又想到了曾经某次的旅途中,火车上,一开始觉得很喜欢问东问西的邻座姐姐,也是她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她的毯子盖在你身上。

===============================我是第三话的分割线===============================第三话 燃烧选择不合适自己的事情,也很有趣,只要那是你自己的决定。

烧掉过往,并非抹去,反而是一次对话这一话的氛围太舒适。

探讨的内容,对于我自己也很受用。

作为摄影师的朋友久违地来造访。

熟门熟路的她也留下了很多过往的照片及回忆在民宿。

可是她却仿若有心事。

去过很多国家的她,近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疲倦,这份曾今她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在开始自我怀疑是否真的适合。

周围的朋友,都有了新的人生际遇,而自己却一直围着同一件事情原地打转。

她问小林聪美的状态,小林聪美说:我一直在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民宿呢-在做民宿之前,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做民宿。

-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也很有趣么。

作为摄影师的朋友,无疑是很适合当前的工作。

可是所以的事情,一旦变成习惯,总会在某些时刻让人产生疲倦和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否定自己之前的工作,否定继续这么下去的自己。

这时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肯定。

肯定继续下去的意义,也肯定转变的勇气。

如果所有人都用“适合”二字捆绑自己,那恐怕就没有此刻开着民宿的小林的这段絮语了。

适不适合,自己说了算哦。

===============================我是第四话的分割线===============================第四话 山彦的休息日跟季节变换一样,人也会不断更替。

在这种交替变化中,自己也参与其中,很令人高兴呢。

送蔬菜的山彦也找到了他的人生火花这一集谈论的话题让我想到了《心灵奇旅》。

第一集里出现过的送蔬菜的山彦,迎来了他的休息日,以客人的身份来到了民宿里。

进到屋子里的他,对柱子、木材和粉刷都很有研究,在后来的谈话里才得知,原来他在这份工作之前原来做过很久的建筑工作。

轮换过很多城市和地方,因为手受伤停滞过一段时间的他,最终回到了早年来过的这个森林里。

运输蔬菜的工作,一做就是十五年。

他带着疑惑的笑容说着“我真的有在好好生活么?

有时不经会有这个疑问。

”山彦的工作日日是运送蔬菜,大体相同的路线,就这么运转了十五年。

我想到了《心灵奇旅》里的乔伊,在一开始回望自己的人生里,是一个个相似的、灰色的轨迹。

然而这样的人生真得就是没有在好好生活么?

山彦后面的一段话已经做了回应:虽然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季节不同,蔬菜种类也会改变,一直走同样的路,景色也会不一样。

哪家新添了孙子,哪家的奶奶最近见不到了,像这样有喜有悲,跟季节变换一样,人也会不断更替。

在这种交替变换中,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你看,今天和明天又怎会是一样的呢?

《心灵奇旅》里最后实现梦想的乔伊在那瞬间的感觉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不一样,而那些灰色的轨迹被擦亮后,跃然于心里的是海水盖过脚指的触感、是下班后热咖啡配甜甜圈的滋味……而对于山彦的,这份火花大概是森林里等待着送来新鲜蔬菜的各位友邻。

感受自然,品味它带来的馈赠,这一集充分传达了这一点。

就像是山彦走后,小林聪美独自吃着晚餐那段。

寻常的闲暇时刻的晚餐,许多个平常时刻的一瞬,也因美味的食物变得不寻常。

亦或者说,那些闪光一瞬正藏在这些寻常里,不是么。

=============================我是第五集的分割线===============================第五话 前男友因为过去发生的种种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人会有逝去的一天,但过往的经历不会消失终于迎来了光石研这一集。

和小林聪美合作多次,这次不常见的有了感情戏,虽然已是往昔的事。

在整理杂物的小林聪美,翻出了早年的照片,而照片里的人带着花久违地来了。

小林聪美的眼神里有着惊讶,随后的笑容散发出讯息:和眼前这人的故事大概不是朋友二字可以道尽。

随着两人的对话,过往被一点点描绘出。

三十年前曾经一同在咖啡馆兼职,一起唱K玩耍,有过一段快乐的,回想起来甚至有些傻气的时光。

两人唱起歌,歌词已道出两人过往的关系:-明明留下了如此美丽的回忆-那时看着同一朵花-赞叹其美丽的两人-心与心却不再相通随后的森林漫步里,两人谈起了现在的工作和状态。

他们说:未来有着很多不确定性,才更有意思。

松本佳奈的故事总在说着人生的意外/不确定造就的改变,就像是《面包与汤与猫咪好天气》里因为母亲逝世而改变工作,这部里的小林聪美在对方的描述中看得出是一直在变换地方和工作的人。

“不确定”这个在很多人眼里带有点负面意味的词却给了她面对纷扰的淡定。

再说回这集,后面聊到了曾经的感情。

关于当年的分手和离开,如今两人已经能气氛融洽地面对。

过去的遗憾、幼稚也已成为定格的旧照片,翻出时才会想起。

可以带着微笑说:因为过去发生的种种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我好爱这句话,否定过去就是在否定现在的自己。

就像她们唱的歌歌词里的最后一句:愿那美好的爱再次降临。

不论是否还是你我之间。

彼此的回忆里有着过往的快乐,就像最后那张光石研年轻时的照片。

就算已成过往,但曾经的爱又怎会假呢。

【第五话二刷后】在友邻的提示下,又重新看了遍第五集。

一些对话和设置原来已经暗藏着事实:眼前的这位往昔亲密的友人原来已在弥留之际,或者甚至说已不在。

在快要离开之前,突然造访典子。

拜访带来的那束紫色的花叫做紫苑,花语是回忆、真挚的爱。

传说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会在坟墓周围开出紫色的小花。

叫做紫苑的紫色小花=============================我是第六集的分割线===============================第六话 流浪

这一话的标题【流浪】一语双关。

曾经每年暑假都要来住上一段时间的女孩,因为母亲的逝去,时隔好几年才再次造访。

和典子的聊天,亲切得像典子的侄女(甚至一开始我在想会不会是女儿:)。

对话的过程中,典子突然问:要不要来这里住?

你想做民宿的吧?

典子的性格在前面几话中逐渐被丰满,于是到了尾声,这个离开森林的民宿的决定,突然却也不意外。

流浪的女孩找到了她下一个目的地——民宿,民宿里的典子却要开始她的下一趟流浪,目的地呢?

——待定。

看完最后一集,更能知道这部剧安排在森林进行的缘由。

森林和民宿,就如同自然和人,人在自然中生息,接力般交迭。

民宿的管理者从典子到了女孩,之后也会轮换到他人,民宿也有可能成为餐厅或者别的形式。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非永恒是个体的人要面对的终身话题,令人苦恼但也有趣。

而自然在四季变换中永续。

就像是那位穿着漂亮蓝色裙子的奶奶总是平和的注视着,贯穿全剧,如同森林的化身,在给与人类温柔的慰藉,就如同第二集里盖在露营老爷爷身上的毛毯。

最后一幕,典子离开后的民宿,蓝色裙子的奶奶坐在了屋里,让人想起了山彦第一集里说的森林趣闻。

大概民宿也会被奶奶悉心呵护吧。

不知是谁在屋里子,屋子反倒比之前更干净感谢2021年的冬天可以和这部有点不思议气息的剧相遇,下次再会。

《森林民宿》短评

最讨厌硬装出来的岁月静好了,音乐和演员的都刻意又做作,每集可能也就片尾的照片能打,拍出来的光影很美,一星送给剧照师。

5分钟前
  • 斋藤文太
  • 很差

为了三浦透子看完了整个剧集。和海鸥食堂差了好几个深夜食堂。空洞无聊的对话,让人无法抑制地走神。每集二三十分钟却让人觉得非常漫长。

9分钟前
  • 黔之
  • 较差

好想住山村独栋大别野啊……

11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向往的生活

1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不太合口味

16分钟前
  • Moore93
  • 较差

没意思

18分钟前
  • 外婆家的柿子树
  • 很差

小林聪美阿姨也老了啊

21分钟前
  • 红辣椒
  • 推荐

哇 如果每一话都是小动物化身的来访者那可真是太可爱了(21.3.31)过度解读了一下 还是觉得第五话是去世的老朋友来看她最后一眼

25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还行

小林聪美天选之人,银幕上演绎了多少静美的生活。

30分钟前
  • 湾的海风月亮
  • 力荐

这样简简单单的记录,每年至少看一部吧,虽然说这一部还是过于贪心,又想轻巧清新,又想讲一些大道理。不看也可以,看了也不亏,是很好的下饭剧。

31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3.5/5 摄影构图都很美,但我始终不知道蓝衣服老太是谁...

35分钟前
  • 五色石南叶
  • 推荐

就我本人而言尬出天际

40分钟前
  • ( ´・ᴗ・` )
  • 还行

熟悉的配方和味道,每集都有治愈的人物访谈录。最爱第五集和第一集,带着些超现实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41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推荐

看起来不像高野山,搜了一下是在长野的八岳。

45分钟前
  • hikari
  • 推荐

剧情寡淡又无聊,没《小森林》好看

46分钟前
  • XFire
  • 很差

🤢

47分钟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太恶心了!

51分钟前
  • 海上孤鸿
  • 很差

带一点点奇幻元素的慢生活治愈剧,这样的民宿住起来超舒服啊。

53分钟前
  • 林木暮
  • 还行

小林聪美真的好适合演这种剧。爱她!只有六集也太少了,我能看一百集。第一集结尾好惊喜但第二集实在好无聊,可能我和石桥静河无缘,看过的她的戏也不少都很不喜欢。。。重看第一集发现处处是伏笔,不愧是役所広司。三四集也不错哦。

57分钟前
  • 包女士
  • 推荐

78/100

58分钟前
  • ⓷ 𝐏𝐀𝐏𝐄𝐑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