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还是不错的,同作为一代移民能感受到想融入的心酸和努力。
对中国人的勤与俭以及特有的文化特征描述的很到位。
其实移民家庭真正能融入更多的都是从二代开始,毕竟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
美剧让你笑的都是把一种普遍东西做了夸张点的喜剧处理,让你觉得确实是这样但又觉得稍微有点过。
电视剧而已不要太当真。
另外觉得说Chinese是政治正确的有点想多了,二代移民自称Chinese表达的更多是华人华裔。
第一集与《人人都恨克里斯》一样,都是以有色人种在美国生活遇到的困难为底色,甚至人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主角处处碰壁,妈妈对钱很敏感,弟弟桃花运很旺。
不同的是,本剧亚裔一家人虽然不断遭遇严重的文化冲突,但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意愿很强。
埃迪以黑人歌手作为偶像并非偶然,黑人歌手在抗争过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让他感同身受。
“一个白人和一个亚裔,因为一个黑人而成为朋友”。
这就是文化的渗透力,不得不感叹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为什么没有女生给我带汽水呢?
”“因为你太过渴求了。
”————看吧,就是这么荒谬,对埃迪来说需要“制定一个大计划”都未必实现的愿望,弟弟唾手可得。
你越想融入,就越难融入。
嗐,顺其自然吧。
埃迪打架事件是本集的高潮。
父母对生活可以委曲求全,对种族歧视却毫不示弱。
处理结果虽然足够积极向上主旋律,但生活还要继续。
所以融入美国社会,曲意逢迎不是好办法,做你自己就好。
第三集(1)本集最搞笑的桥段就是埃迪想让妈妈买鞋。
埃迪一回家就连珠炮,妈妈一头雾水根本没反应过来埃迪就上楼去了。
(2)当然,歧视依然根深蒂固。
第五集这可能是很多华人家长的观点吧。
(未完待续)
表面看huang家族是典型的华人家庭来自华盛顿的华人社区,经济上和姐夫一家抱团,黄先生和黄太太都给姐夫打工,孩儿爱学习懂事平时上补习班,黄太太和所有华人一样痴迷于打折,精打细算 good deal 的信仰烙在血液里 。
黄家和亲戚表面和谐 暗地里攀比互晒,死要面子不惜打肿脸充胖子,黄太太两姐妹就是典型中国式塑料花姐妹。
搬到奥兰多之后,黄家住进了白人社区 ,保守的华人文化与美国文化正面冲击,带来的各类矛盾正是这个戏剧的看点。
黄家不仅经受住了考验,严然实现了美国梦,并全家进化成了美式精英家庭!
黄太太 明明是强悍的美剧大女主,追车堵吃霸王餐的小流氓 ,能厚皮厚脸蹭冷气,扣门小气却器重金兰姐妹,杀伐决断恕撕支票,爱看美国晚间电视,注重契约精神,diss不守信用的犹太家庭华人小孩。
进取心强成为成功的房产经纪人。
黄先生 友善幽默 工作勤劳,作为黄种人成功在白人社区经营了一家西餐厅,注意团队合作,不惜在儿子篮球赛上,通过集体犯规打人教会孩子们团队精神,荒诞得太美国了黄老大,听最潮的黑人嘻哈,泡妞,被歧视马上用拳头说话,因此在学校打架还得到父母的支持,为获取认可计划偷小黄片,在篮球赛关键时刻变成Leader 给白人喂鸡汤永不言败,后来成为学生会主席黄老二老三的情商智商更是完全美式的黄老太除了说中文,行径鬼异,虽坐轮椅,个人生活丰富,对孙子儿子只有剥削嘲讽,从来不溺爱,绝不是一般中国老太太最后这家子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乡村俱乐部,再次印证了这个精英美式家庭。
作为为数不多的并且拍了六季的亚裔美剧,其实非常不容易了。
其实,六季里面的核心还是美好的美国梦,不断地引诱着观者,所谓的亚裔文化更多的是幌子、刻板印象,比如强势、贪财而且只知道工作的妈妈等等,不过这些设定也营造了很大的喜剧效果。
爸爸怯懦并善良、妈妈强势且务实、老大调皮、老二帅气、老三聪明,全家居住奥兰多开了牛排餐厅,完美家庭人设。
用和稀泥的剧情向我们传递着美国移民沃土文化,看了有点生气的不错喜剧。
p.s. 第一季到第六季的海报做的非常成功,剽窃与时代文化相符的名画或艺术作品,整理送给大家。
第一季——《美国哥特式》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第二季——《夜游者》爱德华·霍普的代表作,描绘人们坐在城里的餐厅吃晚餐。
画作创作于珍珠港事件之后,有孤独、禁锢、苦闷之意。
第三季——《去与回》诺曼·洛克威尔 ,美国黄金时代画家,理想化的美国生活和家庭。
第四季——《灰与黑的协奏曲:画家母亲肖像》惠斯勒,作者以满腔热忱与崇敬之情塑造了一个严肃虔敬、质朴无华的典型的美国母亲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
该画称得上是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
第五季——《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最著名波普主义艺术作品。
这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企图用无限复制代替原作。
第六季——《摩天楼顶上的午餐》查尔斯·克莱德·艾伯茨,1932年9月29日,11名建筑工人在施工中的通用电气洛克菲勒中心大楼顶上吃午餐,他们脚下800英尺下就是车来车往的纽约街头。
摄影师查尔斯·艾伯茨在69层拍摄到了这张照片,当年10月2日该照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
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因此这样一张特殊的照片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代表性成为一个不朽的符号。
有很多搞笑和温暖的情节,看到第二季后还是慢慢弃剧了。
其实整体而言还是不错,适合下饭和打发时间,下面只是吹毛求疵的吐槽。
剧情中很多梗是建立在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上,所以作为土生土长大陆人,不觉得新奇有趣,也没有反感,但就是有一点点厌倦和无奈。
因为我莫名觉得以编剧的能力是可以不落入这种俗套的。
还有就是男女主的英语过于流利(虽然我理解他们完全可以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s 的水平),很多对于美国生活的不适应看起来表现得略刻意,这样所谓的“初来乍到”就失去了一些接地气的真实感。
爸爸妈妈大儿子,都很有魅力并不觉得有多么讽刺中国人感觉更是群嘲哈哈哈,就是把自己对中国人的刻板形象明明白白的摆出来说,我不知道有人能明白我意思吗反正就是,大大方方的感觉我感觉真的不错,每一集也都有笑,爸爸妈妈大儿子都很有魅力我看到的是妻子的自信 爱国 积极向上父亲的乐观 善良 等等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那就是事实非常真实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无意中看了这部剧,发现剧情非常的新颖有趣。
跟以往的电视剧叙述视角不同,他是从剧中一个小主人公的视角出发,就可以在他眼中了解他的家庭关系、友谊……配乐也非常的好,非常符合这个小主人公的音乐审美,就很有意思。
剧中融入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创业困惑与趣事、邻里关系……我们在这部剧里不仅可以看到家庭,还可以看到创业自强的故事。
主旋律是有趣生动的。
起初非常不理解妈妈,总觉得她会把事情变得糟糕。
但是,她的闪光点总是在关键时刻乍现,也是一位可敬的人。
《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首播于2015年,距今已播出六季,据传是美国第一部以华人亚裔家庭为主角的播出剧集。
妈妈扮演者是《Crazy Rich Asian》的女主吴恬敏
爸爸扮演者是华裔演员Randall Park最近还有跟毒舌黄暴的stand-up comdian黄阿丽Ali Wong合作了由Netflix制作的爱情喜剧电影
这部剧根据华裔美国厨师黄颐铭(Eddie Huang)的回忆录《初来乍到》改编,围绕着一个来自台湾的移民家庭从华盛顿搬到哥伦比亚的故事展开。
本来只是随便点开看看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没想到出奇的可爱。
喜欢Rap的鬼马大儿子跟两个乖巧可爱的弟弟形成魔鬼反差吴恬敏在这里的人设比crazy rich aisan里更讨喜可爱,既能在家里压住三个儿子包括最活宝的Eddie,又在外能slay一切,正义感爆棚不怕跟白人硬刚。
(超喜欢她的bitch face!
)
剧情虽然有些地方有些cheesy和cliché但是剧本真的很不错啊!
有很多台词写的超棒会让人会心一笑就不剧透太多了总之可以总结为asia版的辛普森一家或者搞笑版的This is US但是今天的重点不在剧情而在于海报!!
起因是看到了第四季的海报就是这张
觉得hmm...很好看啊想到荷兰画派的某些作品了于是又仔细看了下其他季的海报
第二季的海报嗯?
这不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吗?
继续翻第五季是安迪沃霍尔?
其他几季的海报觉得很眼熟于是上网查了半天终于把原型作品全都找到啦~总结如下
第一季
Grant Wood's
Rockwell’s
Andy Warhol‘s
wx号:jupiteronfire
看得出来这部剧在很努力地“反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了,虽然还是表现出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理解的一些片面。
我是从什么时候入坑的呢?
大概还是在微博上看到平时都用英文交流的黄家人突然battle起了中国对话。
然而这几个主演很明显就是香蕉人,说起中文来生硬得不行,除了全剧一直在说中文的黄奶奶之外,中文听起来最舒服的竟然是扮演爸爸的韩国人兰道尔朴…这部片的女主角是最近大热的《摘金奇缘》的吴恬敏,这个神奇的女子演得了虎妈也能演知性大学教师,关键唱歌还很好听,在剧里面还露了几手。
这部片的孩子主演们在这五季里面疯狂长大,老大长得跟这部剧的原型越来越像(黑黑胖胖的),进入青春期开始变声的老二越来越帅气(快要俘虏本阿姨粉的心了),老三也有了黑化的势头。
有时候还会幻想,这部片会不会也能成为长寿剧集,一直拍到三个小孩结婚生子什么的。
大概是因为我太喜欢《少年时代》这部电影所以才会有这种执念吧,那种同一拨演员一起经历人生的各个重要阶段,看着妈妈长皱纹,看着孩子长残(呸呸呸!
)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被推荐的视频我很喜欢就特意如搜索这个电视去看看,好喜欢这一家人的相处方式好喜欢这个妈妈爸爸相处模式还有孩子们的性格也特别的好啊,我尤其喜欢妈妈的教育方式特别的棒虽然在国外但是并没有把中国人的文化丢掉反而时刻的提醒着教育着孩子们,不管身在什么地方中国的文化礼仪和一些传承是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深刻骨髓,
你们理解的mandarin就是“这个女人疯狂的”这种诡异的表达方式吗?你见过中国人这样吃鸡爪吗?中国人进门都脱鞋吗?整天吹什么全华裔阵容,结果连一句标准的普通话都没听到,最标准的一位还被恶俗地加上京剧腔,当然这也难怪,毕竟女主只是华裔美国人,而男主是个 韩 裔美国人,可是全季的中文台词加起来有20句吗?这么点台词随便找个中国人请教一下很难吗?或许你说我小题大做,但是“难得看到中国人”这种言论能够出现还上了热评,说明很多观众不会像我一样计较这么多,但这是你消费他们民族情怀的理由吗?既然你扯到Racism这个层面的话题,然而自己演绎出来的却又是老美对华裔的刻板印象,连当事群体都难以认同,你又说服得了谁?就好比我从安哥拉找几个黑人哥们,操着一口葡萄牙口音的English来给你演《亚特兰大》,给你讲嘻哈文化,你什么感觉?
抓狂中随便抓来看,一刷就是一季,很舒服的节奏,轻喜剧,虽然很多点有点搞笑,但更多的是心酸和同情吧。。。。妈妈是那种典型的“吃屎都要吃屎尖儿”的人,有时候刻意渲染的抠搜和爱占小便宜,让人不得不同情她的童年,所谓美国梦,有时候一点都不美好。
有几集还不错,慢热剧。话说中国人也不会天天吃臭豆腐和鸡爪啊。
总有些看不下去
无聊,就满足了美国人心目中的二代移民形象吧
真的很刻板印象,尬死个人
有这样的题材很值得开心,最后一集很棒。说真的,里面的人说中文永远是最好的笑点。
美国人YY中的中华文化,只是为美国观众服务吧
最贴近传记的一季
油管一直给我推荐fresh off the boat的视频,大概是想让我快快融入当地生活......
好多梗都不懂,但也不妨碍看这搞笑的一家子!这样的妈妈超酷!喜欢女主和她的两个小儿子,老二老三真是天才级别!
???
2015.2.8 E01 - 4.24 E13 http://tieba.baidu.com/p/3575300145 还行的喜剧,毕竟讲中国人在美国的故事,有些笑点中国人能get到,有些stereotype看了也是心累。因为刚开播的时候在微博首页很火就看了新剧,这一周一周地追下来,时间也过得真快
走的不是现实主义路线,但会闪现一些犀利台词,中和了情节上的用力过猛&僵硬感,整体还不错,散发着冷面笑匠的气息 / 这种没什么建设性的sassy轻喜剧white community其实经常拍,所有人都有从小视角记录自己鸡毛生活的权利,没理由亚裔不能拍,但正因为亚裔不是mainstream voice,所以当他们第一次发声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expect sth more,this is of course not fair but it is how it is / If Modern Family gets a 4 this gets a 4. / 无罐
如果它一直这么不温不火下去,很担心没有第二季
为什么有这么多好评?完全充斥着对中国人的固有歧视。说话象吵架,女人要裹脚等等。
想融进去而进不去的时候难过,融进去了又怕忘记老祖宗的时候也难过。我的答案是,也不用太过纠结,接受这个四不像的自己,这或许才是未来人类的样子。
season finale 的春丽还蛮赞的。
虽然里面的中文用的一塌糊涂,但是政治敏感问题处理的绝对到位。自称台湾移民,又不时亮出五星红旗,
看到四五集就看不下去了, 太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