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喜欢这部剧,磨磨蹭蹭舍不得看了快一个月才看完。
看剧的时候,最大的心里感受就是:好幸福,青春的气息像灿烂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充满了畅快的氧气感。
但是不知为何,又感觉好遗憾,还有点难过,就像是四五月,淅淅沥沥的小雨,把一切都淋得透透的,然后便是绿意涌动,万物从青涩走向成熟。
感到幸福是因为,这部剧的很多部分和情节是理想主义的狂欢。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希望拥有陈欢尔的钝感和景栖迟的臭屁以及他们的乐观,希望拥有欢尔妈妈(丽娜阿姨)那样开明的家长,希望拥有ABC这样的铁三角发小,希望有一群毕业很久但是能相谈甚欢的老同学,希望有互帮互助的室友,希望能遇见自己的景栖迟、陈欢尔、宋丛等等,希望能拥有这样肆意的高中和大学生活。
零几年和一零年初那段时间,总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经济危机过后的重新上行,也让一切焕发无限生机与可能。
那时候,还没有“内卷”这个词,总感觉那时候的人,是真正有过青春的,当然,也是在那个时候,各种青春伤痛文学井喷式涌现。
不管怎么说,感觉剧里的主角团的人们,虽然经历了各种波折,但也许是这部剧在叙述上尽量简化了波折情节的缘故(这一部分稍后还会详细解释),确实让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会被其中的各种真情所打动和治愈,并且毫不犹豫地相信,所有人都将迎来一个好的结局。
这种“年轻真好、未来真好”的幸福,让我感觉像阳光洒在身上一样,暖洋洋的。
但让我感到遗憾和难过的,恰好也是和上面相同的一些点。
剧中人物的人生,往往让我回想自己的高中和大学时代,虽然其中不乏很多欢声笑语、鲜花掌声,但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暗无天日的“内卷”蒙上了一层灰。
即使我现在已经几乎感受不到当时的痛苦,具体的事情也都记不清了,但这些占据我青春80%的冗长乏味的日子确没有给我留下哪怕是10%有关“青春”二字的回忆,感觉我们这一代(00后)很多人的青春,就像一阵细雨一样急急忙忙、无声无息地飘过了。
前几天看学校的公众号文章,里面很多学长学姐都一致认为,现在和18年以前的校园生活真的太不一样了,很多东西(例如一些活动、习俗)在20年中断后,就遗憾地再也没有接上;相反,20年后,也滋生了很多新东西,但更加遗憾的是,这些“新东西”可能恰好是让我们缺乏青春的感知力和体验感的根源。
诸此种种,都让我在对比剧中的理想化世界后,感到些许“缺失感”。
但带给我遗憾和难过的,远不止这些。
剧中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部分,也就是主角团遇到的各种波折,更是成长阵痛的具象化写照。
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真的很擅长写感情,虽然他们把每个波折点都尽量简化,没有刻意打造“虐点”,但很多地方都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与共鸣。
宋丛妈妈(郝梅)遭遇工伤近乎瘫痪,宋丛在权衡下短暂离开了铁三角,担当起学业与照顾母亲的双重责任;栖迟父亲(景叔)的突然离开,让那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小狗景栖迟仿佛在一夜间突然成长,他收敛了活泼,眼神比以前似乎多了些忧郁;欢尔妈妈长了肿瘤,虽然最后只是虚惊一场,但明显可以感觉到,欢尔那么其乐融融和开朗的一家人,每个人变得慌乱而脆弱。
这些事情虽然占的篇幅不多,但寥寥几笔就渲染了浓烈的感情色彩,并且,在每件事的前后,你都能看到主角团有了明显的成长,而你会不禁思索,这种“快速成长”的背后,其实充满了成长的苦涩和很多难以言喻的痛苦,也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生长期阵痛。
其实,我多么想不要让他们经历这些成长痛,而是让他们缓慢但是幸福快乐地成长呀,但那毕竟是理想,现实中的成长阵痛,只会比剧里来得更多,更猛烈。
虽然人们总说“好事多磨”,但我却更羡慕少年眼中的天真与赤诚,那些藏匿起锋芒的“成熟”,总会让我想起背后的那些成长痛而感到难过。
除此之外,打动我的还有剧里关于梦想和现实平衡的讨论。
从在宋丛家补课时,陈欢尔问出的那句“这样规划好的人生,真的会快乐吗?
”开始,所有人都在理想和现实的平衡中磕磕碰碰地前行。
谁都不曾想到,一心想进入皇家马德里的景栖迟,放弃了体特儿路线,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程序员;而对未来迷茫的陈欢尔,最终潜心药学研究;而学霸宋丛“跌落神坛”,承认了自己的普通与平凡;只有祁琪,最终是真的进入了自己最初热爱的文学领域。
果真,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有资格谈“干自己喜欢的事”。
因此,最后一集当祁琪问出“所以,你们现在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吗?
”大家一开始一片沉默,面面相觑了好一会,然后一个个不果断地承认自己现在的人生也挺好。
确实,成年人的充满无奈,不求最好,但求满意,这才是过好当下的最优解。
但回想起当年的梦想,那个青涩的自己曾经口口声声说要成为的模样,已是与现在的自己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这些遗憾,终究会在你某时某刻发呆时想起,但是只是你愣了愣,便继续忙活手中的事。
但当现在的主角团与vcr中曾经的自己对话时,我看出来的,更多是一种释怀,而这也是所有人为自己的青春交上的最后一份答卷,告诉从前的自己,我真的做到了,即使没有,我现在也无比自洽,过着满意的人生。
这一段真的拍得特别好。
无论青春如何,当下又如何;理想如何。
现实又如何,请记住葱葱郁郁的树林下的那片红房子,记住那些淅淅沥沥的雨季,和那个正青春而炙热的自己。
真实走心,演员适配,演技在线,音乐好听。
看前演员一个都不认识,没想到同时get了内娱两个男idol的演技。
高中重头戏时期每个角色都立住了。
景栖迟的开朗得瑟(哥可是体特儿,各种语气眼神台词就像是高中班里真实的男同学),宋丛的沉稳优秀(欢尔猝不及防蹦到他面前时初见的心动、告白失败后的无措,都值得反复观看),欢尔的可爱阳光(不是一眼美女,但耐看讨喜),杜漫的理性直接(喜欢,私心希望故事的未来能和老宋走到一起),李天的大智若愚(ABC的故事助攻笑死),祁淇的骄傲功利(虽然不喜欢但真实存在)。
进入大学和社会经历成长以后,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也许没有,但选择接受,现在的生活也挺好的。
这就是现实中大部分人的生活,犀利又普通。
家属院父母辈的友情亲情爱情也没落下,爱看。
不得不说导演非常有才,原创OST全是导演自己写的,自己还唱了一首,我收藏了三首;买版权的插曲也都是一些小众独立音乐人的曲目,仙品。
想首先分析一下这部剧的人设出彩的地方。
个人认为这部剧塑造的非常成功的是女主。
她和很多的校园剧女主不同点在于,她钝感,但不愚蠢,相反她很聪明。
(其实个人觉得她并不钝)在这里我说的是她不会做很多俗套的蠢事。
并且我觉得她并不是大家想象中很钝很晚才意识到自己的心意,相反,我认为她很早之前就发觉了自己对景是有好感的,但在这个非常真实的青春大背景下,情感是相对模糊的,只是行动会不自觉表现。
(比如,她发现景拿了祁的书,知道他对她有好感之后的眼神;她在遇到混混时候第一反应是抓住景跑……)女主这个角色非常可爱,可爱之处就在于她对于所有人都很聪明,并且是不带有攻击性质的聪明。
她其实是很明白很多人心里的感情的,或者说她其实共情力不错,说话很讨人喜欢而且很有分寸感(从她不管多久都把祁当最好的朋友其实可以看出来她是能拎的清和别的朋友距离感的)。
其次网上有个蛮有争议的点,为什么女主知道祁喜欢宋之后会突然和宋避嫌,是不是没把宋当朋友。
这一点我有自己的一个看法,其实女主在高一的时候就对景有好感,另外我估计祁是能感觉到景对她有好感的,并且明显看出来祁在很多情况不领景的示好,祁也从来没在女主面前表现出察觉到景对她的好感的样子。
这个在她的印象里,就会不自觉有一种,我的闺蜜真好,她跟我喜欢的人这样的避嫌。
那我在发现我闺蜜喜欢谁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何况那个人还总跟我有绯闻,那我就避嫌。
并且后面女主是问过是不是因为宋疏远她的,当时祁也没有回答女主到底是不是和她再也不一起玩了,所以她其实心里很大程度是可能会觉得,如果我跟宋减少交往是不是这份友谊就能回来。
(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去表述这个意思,就是那种青春期的小心思)女主我认为是非常高质量的一个角色,她给人很明确的樱花树下站谁都美的感觉。
全程传递的感觉是,她很好,这个女孩值得所有的爱。
让观众会觉得很开心,有一种幸福感。
接着分析景栖迟。
这个男主的人设非常巧妙,你可以从他身上看见很多青春时代的男孩的影子,但是他永远是个变量。
为什么说他是变量呢,他永远没办法让你完全对应上青春里哪个具体的人,但有这些特质的升华。
(这个剧本的主角都有这种特征,我认为这也是口碑好的原因之一)他的性格其实高中挺明显的,欢脱耍宝,但是高情商。
这种特质一般是别的剧的男二拥有的,套在男主身上居然毫无违和感,甚至在发展到大学阶段他的和高中不一样的沉稳气质让人更喜欢,觉得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为什么呢?
如同我所说,他是一个变量。
他每个阶段在变,但是依旧你能看见少年的原本的样子。
我今晚刷到的一个分析红房子的微博我觉得说的很正确很有意思,大意是说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宋丛呢?
因为觉得他有能力去爱人,很沉稳如何如何。
觉得男主那种是少女,小姑娘才会喜欢的,但很巧的就是,女主本身那个阶段就是少女,也许她以后青年阶段某天会喜欢成熟的,但那个时候男主也在那个阶段过渡,所以其实不管她什么阶段都会喜欢景栖迟。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变量,一个未知的让人心动的变量。
我觉得这两个人为什么会给人一种很幸福的感受呢,大概因为都是传递一种,我爱,我在爱,我在流动的人生和情感里坚守爱。
这部剧真的是我近期看的最喜欢的一部剧了,首运镜取景都非常高级唯美,小演员们颜值高,演技也在线。
男主真是天选快乐小狗,演技非常灵动,没有表演痕迹。
但我想重点说的还是还是这部剧的编剧导演是懂青春的,那个你喜欢的在上课时趴着睡觉的男生突然睁开眼看了你一眼。
图书漂流,手里拿着喜欢的人的书时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还有祁琪暗恋宋丛时努力学习考了文科第一就为了和他的名字紧紧相连。
还有那时女主并不懂什么是喜欢却能独白出“我只知道景栖迟对我非常重要,他开心我就开心,他难过我就会跟着难过”以及别的异性触碰到自己下意识的弹开,可对男主各种肢体接触都非常自然。
这些都是我们切实经历过的青春。
我最喜欢的两个片段,第一女主说喊着男主名字说睡不着,男主陪她趴着把耳机藏在袖中放入她的耳中,女主静静的看着男主侧脸。
也让我想到年少时也曾只是这么的静静看着喜欢的人的侧脸,内心却汹涌澎湃。
这是未来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情景了。
第二个就是女主为了验证自己是否喜欢男主趁他睡着轻轻的摩挲着他的手指最后握住男主的手。
我觉得这段比什么真正的牵手啊或者拥抱亲吻都来得动人。
所以说这剧的导演是懂青春懂爱情的。
让人看完无比心动记忆一下子拉回青葱年代。
到上了大学情节就是为了男女主在一起而推动剧情了,再到后面工作我相信很多人不爱看,其实我也不爱看,因为它最趋近于我现在的生活,是我不喜欢的长大后的生活,现实生活。
所以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它不只是个爱情童话故事,它也是个现实故事,主角们没有光环,男主也会就业失败,然而我认为处理最好的就是宋丛,宋丛其实才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的天之骄子长大后发现人外有人,继而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和普通。
经历了爱而不得,经历了互相喜欢却彼此不适合。
这不正是千千万万的我们吗,甚至我们曾经连天之骄子都不是,一直都是平凡普通的那个。
我看网评有说编剧不爱宋丛我并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认为编剧爱宋丛所以让他这个“天仙”下凡了,成为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试问谁又能永远是天子骄子呢,谁又能一生顺风顺水呢?
最后结尾更是封神了,以时空对话的方式结束了这段有笑有泪的青春岁月,然而人生还在继续前进没有标准模式……也突显了它并不只是个单纯的爱情剧
影剧锐评 | 《树下有片红房子》:纯真岁月里的清澈交响曲 原创 曹子仪 沁墨时光斋 2025年03月24日 22:08 河北 听全文 开春没什么电视剧,有点剧慌的情况下,点开了这部剧。
本来看介绍以为是流水线作品,结果出奇好看,还有前作小说。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部剧算是这两三年以来为数不多的青春群像剧。
而且是能够让人有共鸣点的那种。
《小巷人家》、《曾少年》都是青春剧,但是落点都是长大后的主角们,但是《树下有片红房子》是着眼于高中的特殊时期的主角,把青春的暗恋烦恼,家庭变故都纳入主线。
潜滋暗长的少女心事和少年烦恼,青春之间特殊微妙的互动让人难以忘怀。
这部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非常接地气,青春剧有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造作或者模式化的讲述,让人感觉疏离或者脱节,亦或是剧情狗血,但是红房子走的就是真实和主打一个贴切,基本上完美复刻了高中生的生活和个性,而且是群像描摹,有一心学习的学霸,有踢足球的体育生,也有叽叽喳喳的女同学,还有只做自己不跟别人交流的完美女生。
无论是哪个,都可以或多或少看到自己青春里的影子。
如果你看过《匆匆那年》充满戏剧性的青春片,也看过《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童话一般的小甜剧,《树下有片红房子》会告诉你普通人的青春会是什么样,真实就是它的王牌,人物塑造是它的杀手锏,一句“哥,体特!
”让人一下子记住了景栖迟,一直觉得口头禅是最直观也最深入人心的塑造人物的方式,三个字就让人物有了灵魂。
它有比传统现代偶像剧更现实的章法,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描绘,是脱离偶像剧式的关系模式,所以在一些内心剖白戏的场面里也不会让人觉得空洞而矫情。
里面的人物都在爱与梦想中变化和成长,看似关系线复杂,实则是对真实的人生有更深刻更普世的理解。
宋丛跟祁琪在一起时,是赤诚的,而悬殊的家庭背景,似乎也预示了两个人注定的分离,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办法在亲密关系中做自己,失去自我的爱情注定不长久,这让我们明白爱存续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人。
人物关系的发展具有清晰深刻的线索,才会更有说服力,也会更加动人。
如果说宋丛跟祁琪是“不合适”的关系模式,那么景栖迟和陈欢尔就是“异地恋”的成功版,因为距离与忙碌而让矛盾堆积,缺少陪伴和沟通而为关系埋下隐患,这是现实中大部分异地恋都会面对的问题,只是在故事里,总有一个契机能让两个人破冰,在现实中也许就没那么好运了,但谁能说这不是真爱的一种呢?
真爱总是稀有且珍贵的。
除去感情戏,人物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又有各自的成长,学霸会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学渣会在父亲去世后一夜长大,初出茅庐者会与大厂理念硬碰硬,因为病痛放弃的体育梦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没有梦想的小镇姑娘也渐渐找到自己想学的专业,不过虽然人总要长大,有些东西却没有消逝,正如故事结尾说的那句,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而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这是景栖迟的相信,也是一种开放式的理解,毕竟,人生还长。
看了3号厅推荐来的。
自认看过很多青春剧,已经对这个题材脱敏,还是被涓涓细流般展开的故事吸引,一口气追完了。
真实贴地是吸引我看下去的最大原因。
一开始听说食物链般的爱情线,我还以为是狗血片。
看完觉得很真实,青春期经常一块玩的少男少女就是很容易互相产生朦胧的好感,人多起来关系就会显得很复杂。
ABC那段特别好看,大家各有各的心思,很好玩。
景栖迟因为觉得祁琪很有个性而欣赏她,不是因为她又美又有气质,所谓的很容易刻板的女神光环。
祁琪喜欢宋丛是因为觉得他懂自己的表达,而不是单纯因为是帅气学神。
有些木讷的宋丛被小太阳女主吸引,活泼的班长喜欢运动型男孩景栖迟。
每个人的喜欢都合情合理。
虽然整个感情关系大乱炖,表白被拒绝,谈恋爱分手,过几年就翻篇了,大家见面还是能一块聊天做朋友,没有谁非谁不可,失去爱情就要死去活来。
编导给主角的光环也比较克制,主角会失败,宋丛不再考第一,景栖迟球队选拔会落选,创业方案没通过,平凡人哪那么容易创造奇迹。
家属院的感情很让人羡慕,互相帮衬互相理解,这样的邻居感情在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家庭关系上,有欢尔、栖迟宋丛这种父母能够跟孩子平等沟通交流的,也有祁琪这种强势可以给子女安排最好一切的,有杜漫妈妈这种二十年不管有事才来亲近的,也有慧欣那种要女儿毕业早点回家分担的。
能感觉编导在塑造每个人物都尽力地有血有肉。
虽然也有一些校园造谣绯闻的老套情节,总体上瑕不掩瑜。
几乎看过市面上大部分的青春校园剧很神奇 明明每部剧要传递的东西大同小异但还是每隔一段时间都很想看青春校园剧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剧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吧甚至不一定从主演们身上红房子真的很不一样其他校园剧大部分聚焦感情 友情爱情亲情但红房子写的是青春 (不知道有没有表达清楚在最后一集之前 我打四星剧情衔接不够好 现挂台词冲撞不够完美但是最后一集 我真的是觉得封神围坐回忆青春 大家对于“你现在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吗”的答案都是是 但每个人传递出来的都不一样 是千千万万的你我和十年前的自己对话 每个人都有一条不一样的路 是千千万万的你我的路 那没有标准的路最后几个家的镜头 我都忘了景栖迟最初的理想是足球 每个人都在变 身边的过客成为我的一部分 构成了我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剧,本来只是打发时间才点开,甚至在想多角恋也太乱了。
可越往后看越发现,这剧特别可爱,没有什么drama的修罗场,能看到的只是每个人可爱的小心思。
感情发展很自然,一点也不drama。
有时候还能从剧里一些画面看到自己的中学时代。
导演把少年人懵懂的心动拍得特别可爱动人,球场欢尔笨拙地安慰栖迟、少年给睡不着的欢尔戴上藏在校服里的耳机、秘密基地里分享的那块红丝绒蛋糕。
青春的细腻情感藏在这些小细节里。
男女主的感情线是细水长流慢慢发展都,一切都非常地自然合理。
不止是爱情,关于女主和女二的友情也很真实。
我第一次见青春剧把友情的占有欲刻画得那么好。
从班长和女二偷偷抢着和女主玩,再到女主和女二决裂,女二说出那句:“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我想要做的是唯一的朋友,可你总有很多朋友。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吃醋的事情吧,不管是作为友情中的“欢尔”还是“祁琪”。
看到大学毕业以后,每个主角都走入社会,逐渐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那段特别真实,曾经高中的学神永远也比不过少年天才、男主的项目也不会奇迹地通过、女主读研遇到刁难自己的学长。
这一切多真实呀。
每个人都被生活改变了不少,有人说结局太仓促了,但这就是现实呀。
现实中成长就是来得让人毫无防备的。
最后一集大家坐在那回忆高中的时候,那种自然又生活的对话,让我相信了他们好像就是活生生的人。
甚至也有点怀念他们的高中时期了哈哈哈哈。
最后一集后半段每个人看着自己高中时给未来自己录下的视频,回应高中的自己。
你现在实现年少那个你的愿望了吗?
或许实现了吧,也或许没实现,但现在的生活就很好了。
每个角色都学会了释怀和爱上当下。
还有!
整部剧的画面和颜色很舒服,蛮有质感的。
女主的演技很加分,很灵动。
女主的人设塑造得特别成功,我很喜欢这样的女主。
(结尾每个人和镜头告别、镜头定格在红房子里一个个生活细节。
哇,好像参与了他们的人生一样。
)
我其实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接受最亲近的人离世这种噩耗,因为没经历过也因为不敢想象。
但我看了这么多电视剧电影什么的,挺少见到作者花这么大篇幅去描述这个过程。
很多作品里亲人死亡被当成主角成长的重要情节,但是这种描述总是很短暂,我虽然跟着难过结果过几集也会因为其他剧情就没心没肺的忘掉这个已经死掉的角色。
但是红房子里,作者给足了空间让演员去表演思考和成长的状态,父亲离世后,景栖迟会在每一个与父亲有关的时刻想起他,安静地坐在运动场边或者抚摸一颗树的伤痕。
因为最痛苦最无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们重新接受了生活,回到这条洪流里,但伤口还会隐隐作痛。
反复思念一个人,很少是惊天泣地的冲动,我猜这种感觉应该会跟我被那些糟糕情绪反复拖入崩溃类似。
因为是同龄人,我会对角色经历的死亡教育更加共情。
我反复回忆你,你就不会离开。
角色像一颗小芽,从土里冒出来,淋着雨,每一次回想都让我觉得这颗小芽在安静地坚强的生长着。
这才是成长。
好的作品是关于这些二维人物的每一句描写都能时刻牵动你的心,于是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又重新体会一遍自己某个平行世界的人生,又重新被天真的热血打动,并再一次向内心叩问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从我的理想问起,在不断重复的最后一句再见里结束,然后,我们会大步朝前走下去吗?
也许不会,但恭喜我们,又有了一点希望和勇气,即使步子再小或者只是站在原地向前看,却已经足够有价值。
爱这片红房子里的每一个小孩儿和妈妈,爱每一个爱的瞬间,或许我不会再回看你们,但我总能记起我感受到的那些瞬间,它们会在某个时刻降临,于是这些故事们又回到我的身边,让我又找回了一份安全感。
其实还可以,但太糊了,青春剧的确不是当前市场的主流类型
四郊五县?天河市?作者是天津人嘛?
第六集开始落入俗套,不看也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家属院,这个医生家属院背景设置蛮新颖的。女主很可爱,但貌似开头就嗑错了CP,感觉和男二更有CP感,如果三个人只是单纯的革命友谊就好了,最不想让男女主在一起的一部剧。父母们简单的几句加班,发发牢骚也非常接地气,整体非常有烟火气息,看的乐呵呵的。
下下饭还凑合。
最近发现的小众黑马青春剧!好久没看校园剧以为自己已经不是受众了,没想到25年第一部红房子就带来这么大惊喜!男女主是双快乐小狗人设看着就让人开心,演员表现都蛮自然的,剧情搞笑点很多我乐个不停。第6集少男少女的暗恋心事导演的镜头语言特别好,画面滤镜舒服,ost也都好听!期待后续维持住这个水准!
看了三集,太琐碎了,不好看,弃了
女主好灵动🥺翟潇闻和周柯宇演技都在线,剧情也很有趣。很久没有对这种校园群像剧有看下去的欲望了
越来越嗑欢尔和杜漫了,两个人都是很好的女孩子,真心换真心的情谊羡慕住了
一场雨、一首歌的时间,交代了三对父母爱情,也暗示了男女主的情愫…每一帧都在书写着浪漫,这一段我就看了亿遍罢了
高中时期的独白特别矫情无共鸣,从左到右没一个人能说清楚台词,想不通用长辈的悲剧刺激孩子成长的意义
青春校园篇,少年少女的情感是非常纯真的,新搬来的陈欢尔和红房子家属院的宋丛、景栖迟成为了三剑客,充实且充满变数的度过了高中三年的难忘时光,情感方面是学霸宋丛对陈欢尔一见钟情,欢尔的同桌富家女小姐姐喜欢宋丛,女班长喜欢景栖迟,毕业旅行时的三对男女们向喜欢的人表白,都是以拒绝告终;大学及步入社会让大家都变得成熟,离开了象牙塔需要面对孤独及复杂的社会,这群同班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所在,结局时他们看着高中时候稚嫩的自己对未来的自己的梦想,现在的自己在告别过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景栖迟和陈欢尔在一起了,虽有异地恋的风险,但二人还是化解了;富家女和宋丛有缘无分,分开了,门当户对在这一对上有了实质的表现。。
校园青春就得让年轻人来演,导演的镜头极美且舒服。13,14集封神加一星,小太阳一般的景栖迟一夜之间被迫长大,人设太戳我。翟潇闻自带波浪号的台词好可爱,男女主和一众配角都演的好好,有笑有泪就是青春的回忆唉。
这个导演的剧都是高中好看,大学了就开始没意思也是挺奇怪的
群像很青春
狗拉个扯 最大的问题是生活化的场景为演戏而演
很好看的校园剧,剧情流畅,演技生动自然,画面舒服有审美,音乐也好听
平平淡淡 感觉已经过了看校园剧的年纪了景栖迟像白敬亭 宋丛像林一 男主演的还行 男主这种性格确实招人喜欢 四角恋 人物名字取的不好听也不符合人物 男主这名字不顺嘴 男二好好一个姓非取这么难听一个名字 3
翟潇闻第一次现偶男主角,好喜欢,虽然臭屁嘴毒,但内心很细腻,保护朋友,情商特别高,和父母朋友都相处的很好 我的受伤小乖狗,希望越多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小闻,一个很棒的想成为更好的演员,多看看我们红房子,非常值得看!!
剧情冗长杂糅,第13集父母与子女的交替拍得不错,第22集听诊器的罗曼蒂克如果是原创的就太牛了!!好喜欢女主大学时期的朋友们,啊啊啊友情线太爱了!翟潇闻口齿不清,不看字幕不知道他在讲啥,演的不出戏。小太阳女主很灵动,演员做到能让观众专门去搜索她名字里的生僻字就是成功了。女二白富美,好漂亮。班长的对话超级职业女性!好飒!一众配角的颜值都蛮高的,无论男女。再说亿次,好爱女主和女主的女宝朋友们🥰🥰🥰家属院的苦难太刻意,人均发刀,瘫痪火灾肿瘤也是稀奇,全是为了成长定制的。男二女二线太不搭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没铺垫过,并不觉得男二喜欢女二,演技也是个问题,女二的几次变化都难评,还是老话,铺垫不够,突然有聚不完的会,不是没朋友吗…… 又想起一个点,男主的学业线也很潦草,突然就一飞冲天专业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