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没给烂尾剧写过剧评…但想想这是我忙碌的一年来追的第一部剧,也会是最后一部,想想我看第一集时有多么期待,现在就有多么郁闷,想想明天就跨年了,不该跟个烂尾剧较劲…总之,不吐不快,随便写点。
一开始得知是迷雾剧场出品,我是对这剧充满期待的,毕竟20年那两部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带来震撼和惊喜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但就在刚刚我查了一下迷雾剧场,发现它在那两部剧之后也播出了不少剧,不知道好不好看,但至少是没激起什么水花…好吧,也不能盲目地信出品方。
烂尾的剧那么多,怎么就不能多这么一部回来的女儿呢?
我的容忍度一向很高。
在精神病院之前,这部剧真的不错。
甚至在最后一集之前,我都觉得,虽然剧情人设漏洞百出,但,“还过得去吧,没那么糟”。
但看完最后一集,我的评价就只剩了一个垃圾,几位老戏骨再好的演技也改不了我对这部剧的定论。
其实在第十二集片名出来的时候,我看着那行副标题(变成蝴蝶什么的)就隐约感觉不太对劲,感觉这最后一集似乎要走温情的happy ending路线,然而我完全想不出按照前十一集的阴暗基调,这部剧该是怎么个he法子。
所以当我最后看到廖穗芳莫名其妙死了,程威莫名其妙结束刑期了,当我看到陈佑希和程威在有着温暖打光的理发店里微笑着,当我看到那只蝴蝶从李文文身上飞到廖穗芳坟前又飞到理发店里……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劫后重生的喜悦和释怀,以及对崭新未来的向往和期冀。
当然,这或许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
我只有满脑袋的问号,和一种“我看了半天看了个什么玩意儿”的被人耍了的愤怒。
我其实能感受到导演的意图,这个结局既能点题(回家的女儿,最后李文文化成蝴蝶回到了陈佑希和李文卓的新家了),又能呼应主线(陈佑希想找小秀,虽然小秀死了,但陈佑希按着她的愿望开了理发店,店名还带有“秀”字),还表达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只可惜,在稀烂的剧情逻辑之下,这种暗含巧思的结局就像是一个笑话。
所谓回家的女儿,“李文文之死”本应是“寻找小秀”之外第二重要的故事主线,结果这个铺垫了大半剧集的悬念,在第八集的开头让被抓的杂货店老板几句话就解释完了,说是被一个入室盗窃的狱友误杀的,直到最后也没有其他反转,也没有完整的回忆重现。
网友发现的警局档案和寻人启事上的细节差异,现在也只能解释为道具做得垃圾。
而且这老板被抓得莫名其妙,我甚至以为自己漏看了一集,返回上一集结尾重新看后确认这就是一段没头没脑的剧情。
我想过,或许李文文之死促使了李承天黑化,或者李承天借助李文文之死把愧疚的廖拴在身边,甚至于李文文也不是李承天亲生的,李承天只是想报复廖穗芳,而李承天不断念叨着把钱留给李文文只是因为执念太深。
结果,李承天在“李文文之死”中竟然完全是个局外人。
虽说这么处理在逻辑上没什么问题,也能对应上李承天让廖用洗衣机但廖不想用,廖一开始就对陈佑希扮演的李文文抱有敌意但李承天却很友善等细节对应上…但,那么大一个盗窃犯进出家里愣是没人发现,李承天这么精的人在十几年里一点线索也没察觉,这合理吗?
再说小秀之死,铺垫了大半天的所谓“发现了大秘密”,结果和李文文没半点关系。
陈佑希千辛万苦寻找小秀,在发现指甲后恨李承天一家恨得不行。
程威一开始大吼大叫着要查明真相,要给小秀报仇。
结果剧情后期这俩人都突然释怀了?
还有陈佑希通过十秒定律推断李文卓掐不死小秀,小秀之死和卓卓完全没干系。
但是李文卓确实是掐过小秀长达十秒,之后还给了抱抱。
问题是,为什么李文卓会去掐小秀?
如果是小秀说了廖的坏话激怒了卓卓,那生气的卓卓又怎么会那么听小秀的话,掐个十秒就放手?
还是说事先小秀就教过卓卓不能掐人超过十秒?
那么他们俩人为什么会闲得没事聊到掐人这个事儿啊?
再说十秒也够危险了,直接教他不要掐人不行吗?
完全想不通。
还有看到李承天拿刀和郑勇对峙的时候,我就想这年近半百的李承天不会把人高马大的郑勇给干翻了吧。
结果还真就郑勇躺地上了,这甚至都算不上工具人,因为没有他剧情还是会那么发展…又想到之前王重江强行让郑勇去广州,非要自己一人去找陈佑希和程威。
真的就差那么一个晚上吗,让郑勇迟一个晚上去广州又如何呢?
王重江之死就纯纯一个剧情杀。
再往前倒,那么长一段精神病院剧情的作用?
精神病院室友萌萌的作用,就是为了魔方大厦特工接头?
第一集猴子面具的作用,就是为了塑造悬疑氛围?
卓卓为什么突然神级降临般会背诗了?
廖在前几集里被塑造得城府极深,后几集却突然智商下线,被牵着鼻子走了?
陈佑希和程威的智商忽高忽低。
明明一个是孤儿院长大的,一个是在外头做生意的,心智应当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时候却幼稚又圣母。
越想bug越多,还有各种无聊的故弄玄虚。
这剧能夸的就只有几位老戏骨的演技了,尤其是王砚辉,我愿称这部剧为“无数顶绿帽引发的血案”。
还有“到底是谁杀的小秀”,这条主线剧情及反转还是很不错的。
就这样吧,over。
真的忍不了 我顶着要登录的烦躁也要来打个一星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这种剧总是要把观众当傻子??
好好做剧情不好吗???
为什么总是有降智行为和降智的人我真的服了,无fuck说😊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zs
从第六集开始就烂了。
概括一下就是:小威没头脑,陈佑希不高兴。
从第六集开始陈佑希和小威的智商就直线衰减,陈佑希各种不考虑后果的冲动骚操作,小威是自始至终的把每件事都搞砸。
就以这个智商怎么跟廖穗芳和王重江斗?
哦,对了,第十集她又投靠廖穗芳开始跟李承天斗了。
故事最大的bug是所有这些事其实跟陈佑希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她就一直在瞎搅和。
小秀的死她已经选择了原谅,理由是卓卓没人照顾了。
因为感受到了父女情,她选择了出卖小秀。
转过头来帮李承天去绑架卓卓,还差点要把卓卓掐死,又出卖了卓卓。
而王重江的死就更跟她八竿子打不着了。
小威失手捅了人,李承天去处理,怎么处理大概也能想出来吧?
结果她跑去跟廖穗芳出卖李承天。
王重江的死,只要李、廖、陈不说,根本没人会怀疑小威,陈佑希非得要逼李承天自首,变相出卖了小威。
搞笑的是后面她又打着保护小威的名义敲诈李承天。
陈佑希这个人形搅屎棍就是一天都不愿意让李家消停,买张长途车票就这么难吗?
她把所有人都出卖了一遍,唯独没有出卖的就是廖穗芳,在我看来所有悲剧都是廖穗芳这个恶人引发的。
故事开始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廖穗芳城府很深,廖穗芳和李承天的家里肉眼可见的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而年纪轻轻的陈佑希却能兵行险着,伪装成李文文与廖穗芳周旋的有来有回。
而后面的剧情陈佑希没有任何应对能力,再带着一个猪队友小威,被三个老油条轮番戏耍。
后面完全是靠着小警察对这一家子的莫名关注,死死不放的调查才让剧情没有彻底崩。
但是这与开头制造的悬念相比似乎太寡淡了一些,即便是最终真相大白,把前面挖的坑都填了,也不可能满足观众的胃口了。
---看完了大结局来更新:廖穗芳为什么女儿死了却要报失踪,为什么要隐瞒,还要和丈夫一起全国各地去找女儿?
小秀死了,既然李承天把责任推到了李文卓身上,为什么还要毁尸灭迹,卓卓又不用负法律责任。
是怕案子不够大是吧?
小秀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
就是廖穗芳和王重江偷情?
这种事需要写信通知自己的闺蜜?
但同时想去广州从来不跟闺蜜说,塑料姐妹花是吧?
李承天因为顶了绿所以弄傻了李文卓,杀了小秀、王重江、鱼店老板、廖穗芳、郑勇,这是有多深的仇恨啊,那当初为啥会当接盘侠呢,就纯粹是忠厚老实是吧?
猴脸男是谁?
知乎豆瓣一堆观众猜了半天,编剧完全不在乎是吧。
第八集开头的猥亵犯就是猴脸男,我开始还以为那是鱼店老板。
这个也是我吐槽的问题所在,悬疑剧错综复杂就像一张网,这样大家看起来才有意思,结果看完发现故事就一条主线,其他的线索都是编剧在故弄玄虚。
就像猴脸男,大家分析了半天,最后发现他是个过路的鱼店老板死了吗?
怎么处理的?
警察没发现是吧?
配角不配交代一下是吧?
DNA报告没有伏笔,是观众想多了是吧?
验DNA连男女都分不清是吧?
《魔方大厦》真的就是为了给两个精神病对暗号用的,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再补充一点:陈佑希绑架、过失致人死亡、敲诈勒索(两次)、盗窃,这几罪并罚应该判多少年?
程威绑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敲诈勒索、肇事逃逸,这几罪并罚应该判多少年?
九十年代赶上严打,这俩人不是枪毙也得把牢底坐穿了。
陈佑希未成年可能还会从轻,小威逃逸可是要从重的。
程威你一个派出所挂了号的小混混,老老实实给老板当司机不香吗?
编剧导演是一群法盲也就算了,这剧是怎么过审的?
今天终于追到结局了…我对结局的体验和我对整个剧的体验基本上差不多,喜忧参半,惊喜里面夹杂着失望。
整体来看还是觉得问题大过优点。
优点的话,前期故事刚播出的时候,豆友基本上整理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里还是主要聊聊问题。
声明一下,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基本看剧人的角度出发,自我分析一下为什么这部剧没有带给我太多感动。
首先先说第一点,这个剧的伦理观念和正邪冲突非常割裂。
一般看剧的时候,尤其是悬疑题材的剧,往往都有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
这个好人可以是警察,可以是隐秘的角落里普普的小分队,坏人需要和好人不断博弈彼此角逐,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最终邪不压正。
故事的爽感才得以体现,惊喜和感动才能暗藏其中。
类似的故事,可以参考夏日重现。
也是披着悬疑外衣的小镇故事,最后落点在了友情和羁绊上。
本作的开篇也是友情,主人公小陈,逃离福利院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小秀。
在过程中结识了视小秀为白月光的男孩程威,二人一起结伴去寻找小秀死亡的真相。
对友谊的忠诚,是贯彻全篇的一个重要主线,包括结尾,出狱的程威以及佑希和傻哥哥,三个人作为最后的幸存者,又走到了一起。
这个开头和结尾的呼应,也暗示了本作最重要的主题表达。
即少年人之间的羁绊,终将战胜一切邪恶。
从表面上看,这个主题没什么问题。
甚至还很戳我,毕竟我当初看夏日重现看的疯狂流泪。
可为什么,在回来的女儿这里,我只是稍微感动了一下,其余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呢。
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名字上。
回来的女儿,单从名字就能感觉到,这是一出华丽丽的家庭伦理戏。
不同于以往的小镇悬疑,将舞台放在整个小镇。
回来的女儿这个故事,他的舞台非常明确,就是梅婷老师和老李一家。
事实上,在故事的中期,这个家庭伦理的戏份非常强烈,毕竟中间有四五集都在交代梅婷老师的出轨和老李的窝囊。
也正因此,这个故事出现了一个天然的割裂。
即故事的重心,由少年少女的友情,转换到了家庭伦理。
这种重心的偏移,一下子就把正邪双方的力量变弱了。
以至于我们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子枫妹妹的心好像非常容易变化,她一伙全心全意的要为小秀复仇,一伙又开始同情老李,甚至把复仇放到了一边,甚至到了最后,她又开始感谢起梅婷老师。
当然我知道,这点在人物逻辑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主人公只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本身就容易感性,同时她还是个孤儿,这个角色似乎天然就渴望家庭。
不过虽然在人物逻辑上没问题,但是这种时常摇摆的心,真的会让故事本身的张力大大削弱。
以至于当我看到有人吐槽子枫妹妹的演技时,我都会有点替她难过。
毕竟换作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表演好,这样一个时时刻刻都在摇摆的主人公。
摇摆型的角色,放在文学作品里其实非常好看,因为文学涉及到大量的心理侧写,但是如果都在影视剧里,尤其还是这样一个主打悬疑的剧集,实在是让人有种力没用对的感觉。
所以子枫妹妹或许无意间替编剧背了个锅…再说回来,既然是家庭伦理剧,必然逃不开的两个字就是伦理。
所谓伦理观念,其实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大家默认遵守道德为正确,鼓励对于道德的遵守。
当这种伦理观念放进影视剧里,最基本的正邪双方就出现了。
即遵守道德(维护家庭稳定的老李)和不遵守道德(出轨的梅婷)大家不要小看伦理观念,伦理观念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天然的立场。
小到七大姑八大姨嚼舌根,大到谴责战争鄙视犯人。
这种约定俗成的伦理其实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这也是为什么,从头到尾,我都知道老李是那个坏人,但是我始终建立不起对于主角团,对于梅婷老师的共情。
因为在家庭这个舞台上,老李真的算得上是个“好人了”无论是帮着妻子养育不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前期对待佑希的慈爱。
甚至是最开始的时候,编剧一直营造的,是老李在替卓卓背锅这件事。
都让老李作为一个家庭中的“正义人”存在。
以至于当结尾的时候一切反转,是老李害了卓卓,老李侵害了小秀,老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没有那种被反转的惊喜感,反而一瞬间觉得人设有些崩塌。
就好像编剧在跟我说,哈哈,你看。
我一直让你以为这个人是为了家庭,实际上他是为了自己。
这种对于人物内在逻辑的反转,不仅构不成惊喜,然而会让人觉得有点无语。
毕竟谁不知道人性本就是自私的,这点不用编剧来告诉我。
作为观众,我真正想看到的,是一个从头到尾贯彻始终的人,毕竟只有这样的人,才真的能让人感到力量。
我想看到的,是一个真的愿意为了维护住家庭,维护住自己的女儿,而宁可犯下无法挽回错误的故事。
不是追了十二集,最后得到一个结论,老实人其实不老实,老实人也有阴暗面。
这个结论说真的,太无聊了。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更不要提,这种人物行为的混乱,给整部剧的故事张力带来了多大的负面作用。
所以我觉得,故事最后呈现出这样,我已经很惊喜了。
毕竟一个连坚定立场都没有的角色,能给我带来些许感慨,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初看故事的时候,我很好奇,叙事团队会如何处理故事的两大主题。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个家庭伦理剧和一个讲述少年羁绊的主题之间,其实天然就有点矛盾,处理不好到最后或许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虽然最后我整体的感受,应了那个不可兼得。
但是不得不说,其实还是有惊喜的。
我觉得对我而言,全篇最大的惊喜就是卓卓。
作为全剧最善良的人,卓卓拥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单纯。
这样的单纯,让卓卓成为了一种象征,卓卓所拥有的立场是雪白的。
和佑希以及程威所代表的青春期,那个灰色地带不同。
卓卓所代表的,是故事里的真善美。
这也是为什么,卓卓能看到那些离去的,变成蝴蝶飞走的人。
这也是为啥,整个故事里,真正决定结局的,其实是佑希刚从卓卓那里得知魔方大厦真相的那场戏。
毕竟那个时候,对于佑希而言。
杀了卓卓报仇和放过卓卓之间,其实就是她灰色走向黑色的一场抉择。
如果她选择了前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将自己的欲望凌驾到别人生命之上的人。
那时候的佑希,和廖,和李。
或许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不过还好,佑希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所以在最后,卓卓才会看见,象征着妹妹的蝴蝶落在了佑希的肩膀上。
因为在那个时候,她才真正成了,那个回来的妹妹。
1-7集五分,8.9集感觉就在拖剧情,完全没讲出任何东西,3分。
第10集彻底混乱了,完全不讲逻辑,人物行为根本讲不通,1分我都觉得高了。
陈佑希的反水根本讲不通,她是否把消息透露给廖,对于常威的结局没有任何影响,最多不过是常威自首与否的区别。
因为法医很容易就能判断,死者是死于刀伤还是窒息。
从陈角度来说,陈佑希反水可能不止牵扯常威,甚至因此可能把自己也牵连进去。
所以,陈佑希反水根本没有动机。
其次,陈先是最好的朋友被廖杀害,紧接着自己也被廖送进精神病院被电击,被关禁闭。
这是多大的仇恨?
我实在无法理解,陈出于怎样的想法才会跟仇人合作?
更何况,如果不是李承天帮忙,陈都无法出院。
李承天说是陈佑希恩人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要出于怎样的动机,才会做出以下行为:1.出卖朋友(常威)2.放下仇恨,并和仇人联手(廖穂芳)3.恩将仇报(出卖唯一一个给过她父爱,并从地狱就她出来的恩人)我猜导演编剧可能是为了人物形象上的反转做出的选择,但这种剧情,彻底将故事本身撕扯的七零八落。
前七集瑕不掩瑜,8-10集已是败笔无疑,后两集看导演编剧怎么亡羊补牢吧。
——————第11集故事的基础出问题了,推动陈佑希的动机,用陈佑希自己的话说,是保护常威,让李承天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问题在于,李承天处理王重江尸体这件事,从开始的确是想要帮常威的。
当李承天发现王重江没死的时候,他只有了两个选择1.救出王重江,报警,结果就是常威杀人未遂。
2.把王重江推下去,掩盖事实,只要陈佑希不反水,常威不自首,那么就没人知道是常威捅了那一刀。
所以,李承天其实保护了常威。
于是乎,陈佑希所有的行为,都站不住脚了。
陈佑希从一个为朋友复仇,赴汤蹈火的正面角色,转变为一个和所有人为敌,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
亲手把朋友送进监狱,反手打着救助老人旗号敲诈勒索加盗窃的人。
感觉导演和编剧,得了大病……
就是三观有问题啊,这部剧在讲什么,未成年犯罪?
整部剧里除了警察就没有好人,不是谁弱谁就正义。
但是编剧很明显在引导观众把正义的一方写成了女主陈佑希,别忘了女主最好的朋友小秀被害,她都可以对凶手一家说算了,原谅卓卓杀人。
好朋友小威捅了人,她可以帮忙收拾现场见死不救,同意抛尸。
发现老李抛尸时人还活着,他们反应过来要自首,这是找到背锅的了。
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老李没有帮他们处理尸体,他们会选择先救人吗?
很明显,并不会,还是选择跑路。
这不是坏,那这是什么?
女主没有过家庭的爱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再明知道假爸妈是凶手的前提下,还在感动他们对自己的那点爱吧,那是爱吗?
接下来第12集女主如果真的被卓卓掐死了,我觉得才是真真的反转,这不是活该吗?
预测第二季是《回来的小弟》,小弟:我回来了,我要替大哥夺回失去的一切。
好了,看完大结局,我收回我的预测全剧获利最大的人物:高梅-高主任廖主任死了,没人知道她拿了那么多金链子和三块劳力士,在家偷笑呢吧
《无证之罪》导演吕行的新剧《回来的女儿》,作为「迷雾剧场」第三季的首发剧突然空降。
「迷雾剧场」这个品牌火得很早,2020时,《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就接连爆红。
但非常可惜的是,随后它的剧目一直没能在口碑和热度上跑起来。
直到这些天,第三季“打头炮”的《回来的女儿》出场,热度意外“回魂”到了2020的那个状态。
1997年,张子枫饰演的孤儿陈佑希逃离介山县福利院,准备只身前往潭岭小镇如果用两句话概括《回来的女儿》的创作内核——编剧想要做的,就是在九十年代时代巨变的背景下,塑造出一个极度病态、怪事频出的凶案家庭。
通过家庭内部的悬疑戏码,同步带出时代症候下的人心耸动。
为了销毁不可告人的凶杀证据,梅婷饰演的廖穗芳咬着白毛巾,手起刀落,瞬间用菜刀削掉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指甲故事发生于1997年的潭岭。
这是一个信息闭塞、价值观念停滞的小镇。
陈佑希千辛万苦地赶到这里,为的就是找寻自己失联的闺蜜小秀。
两人都是福利院里的孤儿,约好了长大一起合伙去广州开美发店。
小秀在成年之后先行离开,第一站是在潭岭的李家做保姆积累南下的钱。
直到有一天,她在来信中提到自己“发现了这家人的秘密”,随后就失踪了。
李家的家庭结构非常简单,工厂里上班的李承天(王砚辉饰)与街道办副主任的廖穗芳,小时候发烧把脑子烧坏了的儿子李文卓,以及幼年时就失踪了的女儿李文文。
这样一目了然的体制内稳定家庭,还能藏有什么秘密?
但陈佑希却相信,小秀的失踪和李家脱不了干系。
于是她自称是“回来的女儿”李文文,主动成为这个家的闯入者。
李家夫妇来警局认领自称李文文的陈佑希,李承天特别惊喜,而廖穗芳却十分平静,她好像早就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不会回来的
回家后的第一分钟开始,廖穗芳就开启了对陈佑希的全方位试探:上一秒还叮嘱“在家里不用担心”,下一秒直接一把拉开帘子,想确认她有没有藏起来的东西即使陈佑希已经万分小心,但她还是在当晚就迅速被廖穗芳识破自己并不是李文文。
这对“散装母女”,就这样开启了“谍中谍”的家庭生活。
这是编剧和导演立刻对观众心理预期的第一轮打破。
一般来说,女主角假冒身份、佯装女儿,过往的剧集会将绝大部分的笔墨,放在这个假女儿是如何逃过家庭其他成员的审视和测验。
这种桥段甚至已经成为观众本能的心理。
但《回来的女儿》刚上来,就让廖穗芳识破骗局,并且不动声色地处事,玩一种深沉到极点的心机,根本不给陈佑希一点机会。
另一边,陈佑希也意外发现了闺蜜小秀的绿指甲,它被藏在李承天钓鱼的鱼饵盒子中。
很有可能,就是这家人合谋杀掉了自己的闺蜜。
惊恐之余,她鼓起勇气,不顾一切地将证据交给警察。
可就在程警官审问的过程中,廖穗芳却直接解开了手指,自证清白。
但仔细想想,李承天放在盒子里的小秀指甲,怎么会这么轻而易举地交给陈佑希看?
这不过是夫妻俩为了逼她“上钩”,精心做出的“鱼饵”。
廖穗芳表示所谓的证据,不过是自己处理鱼的时候意外受伤被砍下的。
在此之前,她狠心拿自己开刀,用假指甲误导陈佑希在前半部剧里,《回来的女儿》迅速用马不停蹄的情节密度,编织出了一个看似平稳的小家庭在关起门后的阴森恐怖。
而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老实夫妻,也总能做出观众意料不到的狠辣之举。
每次观众有了一部分心中答案时,这部剧就会立刻用新的疑点和反转,推翻掉之前的答案,从而引出新的剧情走向。
相比之下,以女儿身份潜入家庭中的闯入者陈佑希,反而成了全剧中最没有社会经验的“小白兔”。
她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行差踏错,成为任人宰割的被害者。
陈佑希发现自己踏入这个家庭后,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当中由此,《回来的女儿》成为了一部将家庭戏、悬疑戏与九十年代现实主义完全绑定的剧集。
危险和紧张的人物关系,被刻画在日常的生活流细节当中。
凶案与失踪案,婚外情与“塑料亲情”,包括九十年代的文化符号、时代政策导向与人们的精神状态,都让剧作在不见光的暗处,逐步展开它的核心表达。
九十年代的时代背景,直接决定了《回来的女儿》全剧的情绪氛围和表达内涵换言之,掰开《回来的女儿》,它其实是一部《秘密访客》“散装家庭”版的《八月》。
前者是它的剧情形式,后者是它的剧作内里。
正如导演吕行在自述中提到,他们将故事的发生地设计在这样一个以三线建设为基底的小县城,为的就是拍下岗潮,拍那时人们摇摇欲坠的生活状态。
由于厂区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没落,时代让那些原本体制内既定的命运变得渺茫。
经济上的差距,也让那些原本生活在同一阶层的朋友、工友,各自开启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了各异的阶层。
下岗潮来袭后,九十年代的工厂开始发不出工资,许多家庭在一夜之间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剧中,李承天和廖穗芳这对夫妻的关系,其实就是职工与工厂的关系,同时也是个体与时代浪潮的关系。
得知妻子出轨后自杀被抢救回来的李承天,趴在妻子的肚子上哭泣“在市场经济来临的那一刻,他们之间分道扬镳的结局是注定的。
李承天想要抓住妻子,想要保住工厂,想保住自己摇摇欲坠的人生,但他都无能为力。
”李承天不愿丢弃铁饭碗,导致了家庭出现裂缝。
这个裂缝越来越大,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导致了小秀的死亡,也导致了这对夫妻的婚姻走向末路。
与此同时,剧中有的情节也把九十年代人心躁动的时代特色直白地呈现出来。
比如廖穗芳拉着脑子被烧坏的李文卓,去接受气功大师的发功治疗。
气功热和人体特异功能,这些如今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物,在上世纪末风靡一时。
又比如陈祐希和小秀这两个年轻的女孩,都是一门心思想着南下,去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广州开美发店,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她们眼里,成为广州人就是成为了“人上人”,大城市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事在发生,而留在小镇则意味着葬送自己的人生。
这同样是九十年代的热门话题——小地方的人想要发财,要么去北上,要么去广深,只有这四个城市才能掘金。
福利院里,小秀与陈佑希的亲密的合照被挂在墙上,这一幕也构成了隐喻不过她们的幻想马上就遭到了现实的毒打。
南方的“掘金热”,在财富背后更是危险的、充满变数的人生际遇。
当她们还处在封闭破落的小福利院里时,即使举目无亲、生活贫苦,至少还能保有亲密无间的感情。
但她们一旦长大并决定南下,等待她们的,就是命运的钟声响起,社会立马露出了它的血色獠牙。
廖穗芳偷偷地拿到小秀与陈佑希的全部通信,并趁机把它们悉数烧毁另一方面,《回来的女儿》与《隐秘的角落》也有着鲜明的同构性。
这两部迷雾剧场目前口碑第一梯队的剧集,其实都有意识将“家庭与代际关系”的探讨,融入进悬疑类型当中。
在这两部剧里,成人社会都充满了算计、冷漠,以及对孩子相当自觉的利用。
当千奇百态的恶在排列组合后碰撞在一起,才会阴差阳错地构成悲剧——这是两部剧异曲同工想讲的主题。
陈佑希被夫妻俩送进精神病院的电疗室很可惜的是,在最后几集中,《回来的女儿》对几个关键真相的揭示,都没能给出足够大的信息量和足够精彩的处理。
剧的前半部悬念丛生,仿佛在下一盘错综复杂的大棋,但到了结局,编剧和导演却没能平衡好悬疑线索的揭秘设计。
撕下伪装、大开杀戒的李承天,反复横跳乃至作死的陈佑希…几个重要角色在人设塑造上的问题都比较大。
而过多的作案明牌和解释动机的戏份,也稀释了结局本该凝聚的戏剧张力。
相比之前浓墨重彩的细节塑造,收束不免显得无力乃至套路化。
这都让它被限制在“高开低走”的评价中,无法更上一层楼。
剧的后半部分将大量凶案线索都聚焦到李承天身上,缺乏悬念设计但纵观全剧,《回来的女儿》仍是2022年为数不多“能看”的国产悬疑剧。
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下,它的底色还是较为实际的,缩影着一户户九十年代处在崩溃边缘的家庭。
剧中层层加码的复杂人伦关系,也揭示出了人性与时代的巨大拉扯。
观众追剧时,表面上看的是一个问题家庭在危巢之下,那些隐秘的伤痛与尘封的秘密被逐步触发;其实与此同时,更是追忆起自己童年时,那些以爱为名、令人窒息的暗色噩梦。
希望这一次,「迷雾剧场」能继续支棱下去吧。
当最后一集,聪明的小警察,提出了一个恐怖的假想,李文文会不会假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是个傻逼,看这种剧。
全剧也就前面廖这个人设有点意思,当然后面就是个煞笔,李纯粹就是捡漏王,男主人设倒是没崩,从头到尾惹祸精,至于女主,能不能干点正常人干的事,精神病院是送对了,为啥要放出来。
女主的逻辑让人极度不适,她是以什么样的逼脸跳出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绑架,老王的死,不都跟他们有关吗,怎么就置身事外了?
怎么就老李一个坏人了?
还有张子枫不管是人设还是演技问题,不想在看到面瘫苦瓜脸了。
最后,这种打着悬疑的幌子的剧,没更完之前绝对不再看了。
王重江的家为什么谁都能进穗芳那个坦白录像,一般来说如此重要的东西1.王重江穿个裤衩出镜不太好吧2.为什么连着小秀的视频一起,假设穗芳真的打算离开了留下录像带她丈夫岂不是要先看一段小秀脱衣才能看到正题?
亲子鉴定随便修改,威哥视王重江家为自家大院这么黑精神病院呃呃,那个魔方大厦病人甚至有钥匙呃呃
1、勇哥输了就输了吧(虽然我也非常不乐意)但,警察来了,尼玛第一反应不是去救勇哥???直接开车走人???这尼玛廖中个毒都有警察,人家搁这生死决斗,不给个说法???12、女主全程是有多主角光环?绑架不算罪?王的死亡不算帮凶?逃屠不算罪?骗吃骗喝?恐吓威胁?最后变成了照顾哥哥的好人人设?参与过这么。
多事件最后全身而退?就这么普法的?3 、廖最后死了?莫名其妙吧你?尼玛医生吃屎的吗?医院里说的好好的没有生命危险,只是醒不。
来,尼玛最后结局为了给女主立人设就死了??4 、还说迷雾剧场,真的是拉低了所有迷雾剧场的评分,实在看过不少悬疑剧,这剧烂尾烂的我抓脑壳!为廖的演技打抱不平啊!这么好的演技,这么垃圾的剧情,真的是年末了还要来受罪!最后!豆瓣0分,不能再多了,太多Bug了!真不能忍!
怎么说呢 从所谓的唐人街探案最后“眼技惊人”的名不副实开始 张子枫女士已经享受了太多德不配位的荣光 希望她本人和团队冷静一点 不是所以苦大仇深就是演技很好 在真正的演员面前真的太露怯了 好像年轻一代的演员天赋已经不佳了 实在也确实没什么现实生活经验 导致“空中楼阁”的现象过于强烈
浪费我的时间,给自己提个醒,下次一定要等完结再看。白瞎这些老戏骨了。
和以往迷雾剧场作品不太一样,更侧重人物和人性的刻画,但也埋了很多吸引人的点,比较有兴趣,这班底必有反转
半部好剧?
人性的混乱
张子枫演技还不如个傻子……剧也有点烂
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了四颗星,故事是好故事,但就是差那么一点“气儿”,人物性格就像墙头草两边倒,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反转而刻意把人物性格反转。很多细节最后也没交代清楚,不知道是被删改了,还是就是让观众自己脑补。
虎头蛇尾的剧,前半段神秘感拉满,后半段两个小年轻谈恋爱,张子枫跟降了智一样各种离谱行为
评分大跳水你们值得的!怀疑编剧和导演都被送进精神病院电坏了,网友想的都比你们想的多,但是播出模式很友好,毕竟我的会员马上要过期了886迷雾剧场
子枫还是稳当!
包装华丽的依托答辩
还不错了,中生代演技真好,90年代的还原也好,打算补一下魔方大厦。
不难猜凶手,全靠中年组撑氛围。5集盲猜:真文文是大儿子误杀,母亲谎称文文失踪;小秀已死,是因为发现文文的秘密被廖杀害,小秀发现廖和王的私情应不至于惹来杀身之祸;李承天从头到尾是个求爱的可怜人,儿子是隔壁老王的,女儿年幼就没了,就只剩老婆了还心有别人,头上大草原,帮老婆毁尸留小秀指甲,就是为了拿住老婆的把柄。小秀和小希,小秀和老王,关系的暧昧只是为了烘托范围没啥实质性东西。亲子鉴定显示亲生是王把陈换成了儿子的血;猴子可能是李承天。
最后李承天掐陈佑希的时候我巴不得让他掐死她 实在太烦了这女的!!!!做了这么多烂事还不用蹲进去!sb编剧
看完大结局默默从4星打成1星。一开始以为神剧,后面拍的什么垃圾玩意。编剧真是垃圾,白瞎了这么好的演员
这真是我看过最高开低走的剧了,后半段简直不能更垮…以及陈佑希总是表情单一眼睛无神,老李和廖穗芳的戏是真好,又觉得陈被衬得更差了。
结局太潦草了。细想之下,很多细节都太潦草了。差点意思啊,如果不是各位演员演技在线的话,估计这个分数都拿不到。
看完第八集真的受不了了。剧情毫无逻辑,悬疑全靠元素堆砌,主角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不知道在做啥子。中年演员演的好,张子枫感觉有点太呆了 双眼无神………
看到送去电击就看不下去了,讲故事不等于天马行空胡编乱造
主角太多的操作太降智了,跑出精神病院的时候,就不能把那个女的手扒掉走?非要停车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