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借助宗教的幻想,来表现一个被霸凌者“最好”的结局。
学校里前半部分的故事都比较写实(美式霸凌基操),复仇的部分让我心情复杂,但确实感觉是比较高成本的cult片了,之前都没想到画质会这么精细。
只是不认同结尾还是落到宗教上,虽然这样符合世界观,但还是老套了一点,不过不这样做也没办法收场,毕竟世界观里月经是原罪,力量来自“上帝”。
ps:月经是力量的体现,有了力量嘉丽才开始勇敢起来。
所以,不要因为生育的能力而耻,这是远出于神的能力。
一个小细节:嘉莉不想杀人的时候只是掐脖子。
靠原来是翻拍的版本,怪不得清晰度那么高而且有手机(原片是六七十年代的吧)。
这样的落脚点放在21世纪而且是翻拍,还是过时了一些。
3.10 我又想了想不对啊,这部电影不就是相当于说月经是不对的爱美是不允许的,甚至最后母亲仿佛是在“救赎”凯莉一样,有点神金的。
结论:还行,与老版相比而言有亮点也有不足,但整体呈现效果还是不如老版(观影顺序先老后新)。
亮点:故事的剧情逻辑和叙事线相对更顺畅一些,前因后果铺垫地相对更好没那么突兀。
比如校园霸凌没有那么极端和无端,而是先以敏感的玩笑切入,再开始递进,而老版是赤裸裸的厌恶和直接霸凌;再比如新版故事设定在当代,有手机这种即时通讯工具,所以很多情节都需要适应时代,而本作的前后铺垫逻辑自洽,引入了网络媒体来渲染当代特有的霸凌形式——网暴,带领观众审视校园霸凌不断扩大的范畴和新方式;还有最后结局的处理(对邀请她去舞会的男生的死惋惜痛哭以及对苏和老师的放手救赎,老版除了苏侥幸逃过一劫其他人全死)也还是体现出女主内心的善意,相对老版多了一些人道主义少了一些极端。
不足:女主的演技稍微有点浮,太过于表现出被孤立的边缘感,但看上去有点用力过度显得特别胆小敏感而不是被孤立的自卑感,整体形象刻画不如老版女主演员;女主没有全心全意进入角色和演戏场景,因为我看到女主被刺伤后在地上和母亲近身生死搏斗的激烈过程中还不忘整理自己被对方不小心拉上去的的裙摆……看到这一动作我瞬间出戏,感觉女主只是怕走光而非真的融入角色——当你生死关头与敌人搏斗的时候应该无暇顾及走不走光这些无关小事。
两版电影的共同点之一都是女主作为魔女必死无疑,但是房子坍塌的原因也都没有详细交代。
最后,看完这部新版电影,我聚焦思考了这种魔力,这种特殊的能力和情绪直接挂钩:女主基本上都是在负面情绪上头时使用超能力,我觉得这部电影也在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魔女,如果我们不能合理控制和发泄我们的情绪而被情绪淹没甚至牵着走的话。
情绪稳定是一生的修行,共勉。
老师是AD的秘书啊,在这里倒是人设很好,就是跳舞的时候又变回神经质了。
x学院和霍格沃茨的招生办太不负责了,竟然漏掉这么一个种子选手。
看吧人间悲剧了。
物以类聚,什么样的女生就有什么样的男朋友。
女二腿也是长到没边际。
但是科洛这么好看的妹子会被排挤你也是在逗我。
仍然觉得女反派小贱人和她奸夫死得不够解气哼。
还以为全屏小哥是男主呢。
妈妈太恐怖了。
听说第一部更好看但是更压抑而且不解气所以算了...结局那只手真的吓die了。
所以我坚持不看恐怖片的原则是对的。
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妈妈QAQ。
母女,欺凌,恐惧社交,恐惧评价,妈妈让她知道这个世界是危险的,别人会伤害她,却没有告诉清晰的边界。
每个女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引路人。
对母亲想法的第一次抗议
参加舞会,得到中意的男孩子的夸奖大概是青春里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你信吗?
妈妈的咒语。
母亲的话会烙印在女儿的心中,用同样的轨迹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
不想重复,先毁灭,再搭建。
面对不安稳的家,面对被嘲笑的处境,那些岁月里如影随形的自我保护成为恐惧的能量。
恐惧会传递,也会自我痊愈。
我能够深切体会她内心的焦虑,如果她只是平凡女子,未来,恐惧焦虑如影随形。
我向往成为舞会皇后却害怕坐在聚光灯下,内心想着我不配那样的美好。
我向往和男孩子的约会,妈妈告诉我他们是危险的,他们会伤害我,却从不告诉我怎么保护自己。
我试图相信舞伴,我的头贴近他的胸口,最后我们一起被戏弄,我的愤怒积攒到顶点。
回到避难所,妈妈并不温暖体贴细心,我的需要得不到回应,我想挣脱却又无比依赖。
毁灭吧,连同我破烂不堪的心灵花园。
魔女嘉莉描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人性: 笃信上帝到变态程度,至生产前一刻还以为肚子大是得了癌症的Carrie之母。
到纸醉金迷自私残忍,以Chris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
而夹在两者间生存的Carrie自然是一个无处可逃的悲剧。
从《和莎莫的500天》里人小鬼大的小妹妹,到《海扁王》里迷倒众生无数的小萝莉,科洛莫瑞兹一直是我中意的菜,可惜小美女长大后鼻孔大身板粗的缺点越发明显,减分不少
一直没等到中文字幕所以用我蹩脚的英文水平对照英文字幕看完了。
相比较生活大爆炸之类的词汇量学校题材的影片果然好理解。
首先想说这真不怎么像是恐怖片,除了最后那个好同学生孩子那点,还有一丁点吓人外。
阴沉的天气,阴沉的背景音乐。
都试图营造一个恐怖片的氛围。
但这些都不及妈妈的古怪行为。
以至于影片最后让我怀疑这个电影完全是在谴责未婚先孕的行为?
小萝莉洗完澡遇到她妈妈的那段对白我仔细看了几遍,似乎是从未露面的爸爸强x的妈妈。
妈妈本来想在生下来的时候杀死这个“罪恶”。
但是出于怜悯和喜爱就没下去手。
但之前的经历也导致了妈妈有了变态的性格。
禁止小萝莉和同学交往,甚至都不告诉小萝莉什么是初潮(初潮代表什么大家都懂得)。
全篇的罪魁祸首都是妈妈,但妈妈背后又有什么遭遇我们就不知道了。
至于那些那些坏同学的行为,虽然可恨,但是全部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包括最后的泼猪血,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
试想我们生活中干过的一些蠢事情,不也是脑子一热吗。
我怀疑全片是在谴责未婚先孕是因为最后好学生做梦生孩子的时候tommy根本没在旁边,所以不太可能是结了婚的。
当然有人说tommy已经在舞会被桶砸死了。
我想一个空桶,从大概3,4米高的地方落下来不至于会砸死一个人吧。
最后呼应一下题目,我也是因为海扁王的小萝莉看的这个片子,当小萝莉穿上晚礼服的时候我内心惊呼了一声,这体型太丰腴了,那宽大的肩膀甚至有些健壮了。
我大胆的预测小萝莉再大些很可能是个胖妹纸一枚!
btw:除了carrie white和tommy rose这两个名字其他的一概没记住,所以上面的人物称呼请结合影片来看btw2:看了几段影评都没有讨论两个结尾的事情,你们看的都是公映版么?
这么强大的能力竟然是一种诅咒?
运用得当的话还是很不错的上个世纪的电影,坏蛋最后基本都挂了,主角追到最后,没有讲道理,没有纠结,一枪就把他们给嘣了。
后来,高大上渐渐成了主流,经常一路上杀过来,到最后却认为要是杀了坏蛋,自己也就和坏蛋没什么两样,便原谅了他们犯下的过错...虽然宣扬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人生观,但这对于观众来说实在是相当坑爹,另外还有所谓的”政治正确“也很是恼人,经常造成各种违和感在这一点上,《魔女嘉莉》就做得非常好。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美国校园文化实在是非常差,拉帮结派,欺负新生,尤其是什么兄弟会,要忍受诸多侮辱。
虽然中国也有,但情况哪有这么严重。
当多番忍让后那些渣渣学生还是咄咄逼人时,当然就要狠狠出手了,讲什么人生道理?
把那些毫无道德感的人毫不留情地甩到墙上去才是正确的做法,所以电影中能体会到那种复仇的快感,加上出色的特效设计,电影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商业大片当然了,喜欢儒家文化的同学没必要观看这部电影,免得心里不大舒服老实说想不懂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电影的那些宣传广告做得不错,在一间咖啡馆里搞的,吓到了不少顾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瞧瞧总体评分:3.9/5.0(没有说教,没有道理,有的只是一个孤立青少年的故事)娱乐指数:3.7/5.0(电影的复仇部分真的非常棒)票房表现:成本3000万,首周北美票房1610万,算是处于及格线,因为电影毫不留情地打青少年的脸,这可是观影的一个重要群体,所以最终北美票房只有3526万,但配合给力的海外票房,全球票房达到了8479万,已经赚不少啦汤米专职教你各种泡妞技巧,温柔得很啊,真是想不到啊。
另外体育老师也是相当有责任感,尽管教育的方式稍微有点问题嘉莉被泼猪血时的整个形象太差了,要给点气场,毕竟力量在手。
至于不会凝固的猪血...有抗凝剂就行了,当然那几个傻冒应该不会聪明到使用这种物质,但貌似距离舞会开始也不是隔了很久一直以来不是很满意法律的效力,为什么社会上的犯罪还是数也数不清,私法制裁还是很重要的,倘若身处正义能拥有这等能力,才懒得把犯人交给警察然后慢慢打官司。
虽然米国的各种侠也是这么做,但他们被捆绑的道德太多了,所以看到结尾还是有纠结的感觉
⭐ ◀ ▶ ⭐ ⭐ ⭐摒棄邪惡、妖嬈的復古風格魅力,進而陰郁而直白的敘事重述;經典但各方面皆趨於乏味的「經前綜合征」「高中復仇電影」;未能表達青少年成長期中對於「身體恐懼」的具象化深刻傳達和主題中象征性的「血」的詮釋,完全可預見的「第三幕」下悲劇性和諷刺意味的欠缺;整體進行了實質性的更符合現代背景的元素調整,將「互聯網社交媒體暴力」融入於「校園殘酷欺淩」之中作為手段利用;我很少詬病電影中角色的演技問題,但這次可要說說【科洛】的表演問題尤為糟糕!
對於一個獨來獨往、社交孤僻、內心惶恐且心理嚴重缺乏自信的「怪咖妹」來說,【科洛】的角色塑造實在夠嗆、夠空洞、夠滑稽;我喜歡「舞會巫術屠殺場景」中豬血滲入【Carrie】眼中的模樣;所謂「巫術」其實就是「心靈懸浮超能力」,【科洛】非要使用她那簡直白癡的手勢和表現她那簡直難堪的特寫憤怒表情是最搞笑地方;她就像一位絕地武士操控著原力,又或是像沒有特效未完成前的「漫威電影」一樣向空氣揮舞雙手,再搭配其蹩腳的特效場面簡直災難;理論上「心靈懸浮之術」的操控源來自大腦,所以「手」的揮舞動作毛用沒有,為了作為一個「視覺線索」的呈現?
為了更加集中註意力?
然而這般表現看著確實俗氣而別扭!
金伯莉·皮尔斯 ★ 女 🔥 46 R 🔴 2013 🔵 美國🟣 2023 ▲ 11月 🟣 ➊ 🟣 24 🟢 55 🟣 Ⅱ ≈ 102分鐘【未分級版】 🟣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 0 0 0 0 3 🍁
记得念高中的时候,身边有这么一位女生,性格内向,总是讷言少语,个子比寻常女生要略为大只些,穿着不太合体的衣服,深黑色的连男生都不会穿的老式裤子与皮鞋,有些怪怪的感觉。
现在回想,她的面容都算是清秀,不算漂亮,但绝对不难看。
她平日里也不做什么惹人讨厌的事情,可是不知道为何,就是没有什么朋友。
孤单单地缩在角落里,不顽皮不叛逆不高调,好像学习很用功,但成绩也是不好,并不是看上去就聪明的那种。
总之,她就是那种99%都正常,不过有一点轻微内向的类型。
未成年人的世界好像更像是原生态的动物世界,如果自身不够凶猛强势,又没有可以投靠依赖的族群,便容易被残忍的丛林法则所吞噬。
于是就有好事而顽皮的男孩子们传出关于她的坏话,比如喜欢在上课时候悄悄“放屁”,臭不可闻,还假装一脸事不关己的样子;或者每当课堂上老师点她答问时,便有人在下面挤眉弄眼做恶心表情,举止夸张,甚至惹得哄堂大笑,本来是有人哗众取宠,最后却又把难堪都算在她身上;到了换位子的时候,有人要去和她同桌,便有人鼓掌喧哗,大肆嘲笑,换位者无论是否真的厌恶,也总是眉头紧锁,一副好像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好像有很多,在紧张又枯燥的高中生活里仿佛成为了很多人赖以消遣的调剂。
而她,在面对这些的时候,脸上总是毫无表情,既不愤怒,也不悲伤。
这仿佛是恶性循环,孩子的话没有分寸,无聊吹牛变成了没有边际的恶意谣言,精力过剩的孩子以此打发无聊,更多关于她的故事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流言中她的形象也越发不堪入目。
如果有人与其接触,那些男孩便说这人也粘惹了霉运,臭不可闻,搞得人百口莫辩,也只有对她避之则吉。
始作俑者们仿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变本加厉,那些非好事之徒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她。
她越发孤僻,老师不明就里,还怪她不够合群。
直到毕业,我都没有跟她说过话,并不是刻意疏远,只是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再大一些,懂得更多,才知道那些人对她做的是多么残忍的事情,这比辱骂或是殴打更加能够伤害一个人。
虽然不是赤裸裸的霸凌,但这些软暴力,把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女孩放置在了那样一个孤苦无法倾诉的境地里。
而仿佛见惯了大场面的成年人,却又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
她甚至无法去解释那些听起来简直荒唐可笑的指摘,因为并没有人会蠢到把那些明知是瞎扯的谎言放到明面上来。
于是,就在这种无法回击的冷漠与恶意中,她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只是再想想,她一直安安静静的,从不和人争吵,也不做出格的事,只是因为老实,或者不那么开朗,再加上偶尔的一次失误的言语或穿着,便引来恶意,无法挣脱。
看《魔女嘉莉》的时候,我想起了她。
我并没有做过欺负她的事,也没有去传播过那些谣言,可是我无法确定我是否在某一次随着众人一起发出哄笑,又或者对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面前表现出愉悦去满足他们的虚荣。
由于这些不确定,我总是内心忐忑,想要对她说一声抱歉,或者想知道她现在是不是过得还好。
我想对她说,那些恶意,完全出于无知和愚蠢,以及懦弱和冷漠,希望这一切没有伤害和影响她,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人有时候真是天生残忍的物种,再小的孩子,也懂得拉帮结派,组小圈子,或者孤立某个伙伴。
无论是上学和工作,这些事情总是不断存在和发生。
电影中,少女嘉莉是天赋异禀的魔女,最后,她用强大的魔力血洗了嘲笑和整蛊她的人,让所有被压抑和积蓄的情绪得到了完整又充分的释放。
然而现实之中,那些人,她们只是嘉莉,却并非魔女,她们没有杀戮和报复的力量,脱胎换骨、凤凰涅槃也只会是极少数,忍受、逃离、遗忘或许是唯一方法。
再极端的,便成为了那个马姓少年手中滴血的锤子。
何其所幸,绝大多数的她们,最后没有成为魔女,没有在恶意中让自己变成恶人,去对其他人施以无可挽回的伤害。
我只能相信时间永远是最好的疗伤药,让他们在平静和成长中遗忘那些事情。
宽恕或许不该是那些施害者最好的归宿,然而对于嘉莉们,原谅与平息总会是更好的选择。
那些生命中我所遇见或未见的嘉莉,苦难也许是为了让她们更能敏感地体会和发掘善意与慈悲,让她们在恶意中锻铸坚强。
此生漫漫,唯愿他们可以快乐幸福。
话说回来,跑题这么远,除了勾起并不算愉快的回忆,以及心爱的莫瑞兹,翻拍版的2013《魔女嘉莉》还真是一无是处。
看了下影评,大部分都在借剧情抒发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看法, 对电影本身评价寥寥,正好我是老版新版连看的,很想吐点嘈首先对于两部都没看的人,建议先看老版,这么说吧,假设你先看老版再看新版,然后给出的分数是老版8分新版6分。
那么先看新版,因为新鲜你就会拉高一分给7分,再看老版,因为相同剧情就会拉低一分也是7分。
观感一个两极化一个趋同化,看你倾向哪一种了,我个人觉得第一种好,与其看两部中庸之作,不如看一部烂片加一部佳片,中庸片多得是,佳片可不多得,因为三流作品导致一流看成了二流,不值当。
废话太多了,回到电影本身。
老版是德帕尔玛的片,引用短评里桃姐的话,他”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这一点也使得老版显得和普通恐怖片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因为特殊的拍摄制作方式都会让人感到有别于常规的新鲜和特别,比如风格迥异的配乐,偶尔的另类幽默感,虐杀戏的分割镜头等。
最别出心裁的一点,是老版将校园青春生活文艺片和虐杀电影进行了混搭,使得它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很独特,既有着优秀恐怖片该有的氛围与惊悚成分,又有着一层别样的伤感气质,老版魔女嘉莉,所包含的的不止是恐怖和血腥,还有青春的思考与迷失。
但新版却走了另一条路,不在革新观众体验上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导演选择了在”情”上做文章,尤其是母女情。
导演想要把新版做成一部类似《孤堡惊情》那样以情动人的恐怖片,这个想法,其实是可以的,毕竟当下想拍的特殊风险太大也很难在这方面超越原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的电影成品却不理想。
首先是角色改的不好,新版人物远不如老版来的富有张力,老版的母亲,癫狂,变态,又隐含着一丝优雅。
新版摩尔的母亲却变得隐忍,神经质,沧桑,内敛。
这不仅使人物气场和吸引力少了很多,而且更始得后面杀女的剧情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毕竟一个嚣张的变态杀女儿,怎么都比一个弱妇女杀女儿更合理。
同样被改变了的人物还有女二和女三,老版里这俩人物,一个坏的一个好的,坏的那个漂亮迷人,好的那个则没存在感属于点缀,最重要的作用是结尾来点升华。
这俩也都算不上极好或者极坏。
新版把女二女三来了个回炉重造,邪恶的坏的都给女三,好的那部分甚至漂亮的外貌这点都给女二,以及增添了更多她帮助嘉莉的剧情,使得好的更好,坏得更坏,本来挺好的两个人物一下变得极其脸谱化。
虽然知道这么做能够借女二对嘉莉得同情增加”情”的成分,但这实在改的不好,真要改,倒不如添些男女主之间的戏,嘉莉对男主的爱也不会显得有些莫名,也更能达到触动观众的目的。
同时剧情也改了不少。
我觉得影响较大的两处,一处是舞会戏,原版所有人好的坏的几乎都死了,新版却愣是死了坏的,好的都活着(除了男主,他是引爆剧情的点,不死就没戏看了),妈蛋这是国产剧吗。
嘉莉里还有一个好人角色,就是她老师,在老版里正是因为她和其他人的死,加深了故事和主角的悲剧性和戏剧性,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到新版她活下来了,倒显得这个角色多余了,女二尚且可以负责”情”的部分和作为剧情延续,老师这个角色彻底变成了没用的酱油。
另一处就是母女关系,其实在老版里,是看不出母亲对女儿有什么母爱可言的,更多的倾向于占有,新版对于母爱这部分渲染多了很多。
比如送女儿上下学,对女儿说我爱你,陪着女儿睡觉等,结尾也特意将母亲直接死掉的剧情改为了苟延残喘复活了一阵,好多跟女儿谈情说爱一会儿,结果她复活的那刻,看到一个全身插满飞刀的中年妇女一边晃一边哼哼,把我给笑喷了,这母女情既不够深入又显得滑稽,本该是出彩的地方,却差点变成败笔。
然后便是演技问题,摩尔的演技个人认为并不逊色于老版,只是风格不同且角色发展空间要逊于老版罢了,更偏爱那种就看口味了。
至于科洛那就是真的不行了,其实她本来演技也不是很好,海扁王这种片她还能应付,一到真正需要演技的立刻暴露缺点,做作,不自然,个人特点太鲜明,比如雨果和魔女嘉莉都是这样,科洛本人是个较为强势气场较足的妹子,嘉莉的懦弱畏缩,被她演的像偷了别人东西的贼,什么柔弱惊慌的表情演戏痕迹不要更明显,只有发怒的时候还算可以,更重要的是, 茜茜·斯派塞克的老版嘉莉被演出了一种极其真实的freak感,就是你看到这个角色,你就会觉得她被排挤就是正常的,因为她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说话到行为到神态,都与常人有别,很显然的边缘人,而科洛在不刻意扮柔弱的时候,看起来和一个普通女生完全无异,这也是新版最被大众诟病的一点,最后的虐杀戏,完全要靠演技才能撑起高潮。
最后,我认为老版被改动的,最重要的,便是新版对老版的”反常规“丢弃。
就拿开始的月经洗澡戏说吧(这个词好像有点奇怪),老版用唯美的慢镜配上舒缓的音乐,不疾不徐的运镜,朦胧的画面,极富美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小清新电影,然后用一个带着明显性隐喻的大腿流血的镜头将气氛破坏,这就是老版的一个”反常规“之处,新版则顺着生育戏将这段拍的压抑,沉闷,摄影配乐无任何特殊之处,因为科洛年龄的原因也将那个性隐喻镜头也改成了更平和的方式。
这样倒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这年头恐怖片都是这么拍的,只是对于魔女嘉莉来说,如果要循规蹈矩的拍,那么在这个本身也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上,就更难有发挥,新版多处不如意,其实最重要的也多是这个原因。
新版校园戏拍的不够别致有风格,虐杀戏更是老套的完全没有老版来的刺激爽快,与如今好莱坞流水线的B级恐怖电影没有区别。
现在明白之前为什么我要扯这么多老版的东西了吧?
因为老版的成功就是在于它对于电影本身各种非套路化的大胆创新手法,注意是对电影的创新,不是对恐怖片的创新,两者有区别的,后者可以是将其他类型片元素搬到恐怖片上,前者则是直接对电影的一些基本准则作出挑战,是更具胆量也更能让人产生新体验的行为。
而新版从第一个开场镜头开始,就宣告了它对老版那些颇有新意的反常规元素的彻底丢弃,刻意添加的直接血腥镜头,规矩的摄影,规矩的配乐,剧情角色被改的缺乏特色,一切都是为了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之前所说的缺点都是源于此,不知道这样做是导演意向还是受制片商控制,我倾向于后者,但是无论什么原因,从一开始,新版魔女嘉莉就已经注定会输,因为在一个被各种框架框的死死的命题作文电影之下,枉导演再用心,也只能是无能为力。
三星只是给我的萝莉酱●ˍ●
其实也不是很差啦(好吧我是因为有漂亮妹妹才这么说的),就感觉是一般的校园片,青春肉体、没什么条理,耍帅至上,之类的。关于女主角能力怎么会这么强完全没有说明白,女主角样子实在不合适演这种角色嘛,另外那个结局就更加没必要了
比不上
【C】如果没有原作,算是一部还行的片,但也止步于还行了,老版所有颠覆反常规的元素在新版里全部取缔,变成了流水线的B级恐怖片。不能标新立异就母女情深吧,可母女情也差强人意,母亲复活那段笑喷了。摩尔的母亲不够变态但够神经质,科洛就不行了,受演技和长相所限,完全没有演出嘉莉的畏缩懦弱。
这部片就是个灾难,真不敢相信是Boys Don't Cry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另外Diane Young和Young Blood出场的时候严重出戏好嘛,真的二到爆
多尽职尽责的翻拍啊,可惜这个故事早就不那么新鲜了
这一版的Carrie很漂亮。感觉母亲这个角色没有原版的好,其他都不错。还有结局的梦中梦是什么意思啊?
刺激!!
她和杨幂越长越像。结尾不够爽。
女主母亲朱丽安摩尔太邪气,演的如火纯情!可超杀女实在……演的过了,不是很好。而且特效什么的实在没现代感。就是校园暴力和变态母亲逼死女巫的节奏,一好女孩就这么废了……里面的女二身材和长相真棒!178cm的身高真不是盖的!
看的时候无数次笑场。总的来说是没什么新意的翻拍,只是新版对母女间的纠结稍稍比旧版多一点笔墨,然后多一份简单的血腥。莫瑞兹的鼻孔真的太大了,关键是两只大小还不对称。。。
Sissy Spacek的Carrie妖气十足,而完全模仿的Chloë Moretz只剩下鬼气了。在76年版本的基础上基本一成不变(重拍添加的Carrie修炼和克丽丝布置陷阱的戏份完全画蛇添足),让老观众和新观众都觉得索然无味,在汤米和老师结局的柔性化处理上,也几乎与原作的风格相悖。
好久没看这么有创意的青春爱情片儿了= =
没那么难看啊,没看原版,这个也不错,小萝莉成长了。
呵呵,这种脸蛋怎么会被人排挤,开什么玩笑
朱丽安·摩尔的母亲演的不错,科洛·莫瑞兹变胖了。
没
wrong girl...
杀全校那真的太帅 女主选错了吧 她根本不适合演这种性格
再这么近乎原封不动的拍一遍有什么意思呀,结尾的大屠杀也没有了帕尔玛老爷子那版的坎普味。话说莫瑞兹妹子还真是热衷于R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