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恐怖片爱好者,这部电影给了我很惊艳的感觉。
其他的大家也说的差不多了,这里我想提及一下花钱打小人打富婆。
起初看到富婆为了打小人不仅打自己儿子打老婆,也打其他的二奶,甚至连别人肚子里打孩子都不放过。
看到这里,我原以为阿婆会因为肚子里孩子的无辜而进行劝阻,没想到只要加钱照打不误。
其实这里的富婆其实和打小人的阿婆也有互相镜像的作用。
富婆作为一个婆婆,对自己的儿媳不满,对勾引儿子的情妇不满,她因为爱儿子而将一腔怒火迁怒到儿子身边的女人身上,全然没有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同样犯了错误。
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儿子的富婆和纵容自己儿子行凶的阿婆如此的相似。
她们作为母亲,爱儿子是没有错的。
但是她们始终不会从儿子身上找错误。
自己的儿子永远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其他的狐狸精。
打小人的阿婆为了维护自己的儿子,哪怕他杀人放火也要保护他,哪怕自己死亡也要留他一条性命。
看到这里,实在是觉得可怜可笑。
还好,女鬼还是把儿子弄死了,要是留他一条狗命,岂不成圣母。
最后那句复仇完只剩下虚无我觉得加的有点强行了。
就算只剩下虚无,该复仇还是得复仇。
不过个人觉得,如果结尾再加点富婆被溺爱反噬的情节,或许更能加深剧情的效果。
在中国恐怖电影最低迷的谷底;这影片的出现其实对希望做出了诠释;中国恐怖电影发展历程上需要这样的电影;当你看中国恐怖电影时,其实很难找到像这部电影这样尊重“恐怖”的电影了;中国恐怖电影分数上不去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不尊重恐怖”大量的伪恐怖片;几乎把恐怖片带入了一个偏激的异端;就好像恐怖片不去揉一些低俗的幽默进去就没法拍;就好像四川厨子不放辣椒就不会做饭;大量的评论者会赞许那些伪恐怖片里面的传统元素;简直是助纣为虐!
因为中国恐怖片本身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精粹那部分;用恐怖题材塑形去隐喻人性和说理的文学作品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比如聊斋;一部以传统民间文化为媒介基础,用生活中的角色塑造,并以恐怖元素引导剧情,同时表现,叙述都能够通顺的影视作品的制作难度本身就很高;然而这部影片都做到了啊;影片的带入、阐述、结论、说理、叙事、都很到位;逻辑清晰;对鬼的质问折射人性;三段式叙事内容饱满;然后说,制作团队:任华达在此之前,我怎么不记得他导电影?
这很可能是他第一步导演作品吧?
陈慧琳我是不记得在此之前还在中国哪部恐怖片出现过?
第一次拍恐怖片吧?
姑且说他们都是第一次;那我更要给5星了;这片子真的很好;没有造作,没有浮夸;没有虚伪;是我看到少数没有传销元素的中国恐怖片;这就是一部恐怖片;而且看后引人回味;恐怖片并不一定要恐怖;但一定要尊重恐怖;爱情片不一定有爱情;但一定要尊重爱情;好的团队不一定之前干过;但一定要尊重自己在做的事情;5星给摄制组对中国恐怖片的尊重;以及这部电影给中国恐怖片带来的希望;最终评价:纯度很高的大片级恐怖片;
(歡迎引用, 如蒙引用, 無言感激.)迷離夜中同樣是拍片最多的李志毅那段最好看最好笑, 好看并不因為他好笑, 是真拍的好.放手-故事完整, 題材寫實, 每個校園可能都有孽緣(言重嗎-不是吧), 只不過搞到後果這麼大的少, 梁家輝擔綱, 新慧星顏卓靈小姐在狂舞派後再挑大梁, 因此片上映反在狂片之前, 變相代狂片宣傳, 結局正面和狂舞派正能量相得益璋.任達華新導演一段最慘(有人會說陳果更慘), 因我本人跟任的角色一般獨居, 疑神疑鬼, 總感家里朋友衆多, 我也窮過, 身同感受, 這部則找來我很喜歡的駱應鈞先生 (多年前在廣州戲院全家看他做反派的<<情義兩心知>>)邵美琪小姐 (銀河愛將) 兩大實力派相助, 總算在最後給出一點溫暖.陳果導演名頭很大, 但復出拍這部戲聚焦則去了盧海鵬老師角色名字上, 費事跟風講,戲現下畫, 焦點再變, 變成陳靜小姐的退出前最後一作(她已拍的曼珠莎華不知何時上), 電影公司聰明的話應借此宣傳, 重新上映. 陳導潛伏多時, 一旦出山, 當然要語不驚人誓不休, 此作乘機推廣聞名的"打小人"文化, 不厭其煩地由顧美華小姐口中道出其前世種種, 今世如何, 大長見識. 這部可說是金像獎配角得主云集, 邵音音小姐和梁家輝都各拿過2次, 加上陳靜.盧大師, 未拿的駱老師邵老師也有此實力, 華哥未做影帝前, 金牌配角也當之無愧.差點忘了, 李碧華小姐確是鬼片第一高手.
《赃物》无感,唯一觉得分镜很中意:将要遇到的接触的伤害的人,从来都在某个转角相遇过。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一代宗师)——————————————————————————《放手》演女学生的颜卓灵有点汤唯和薛凯琪的味道有木有!!!
看好她!!!
演男老师的李雨阳,阳光帅气各种既视感……(其实莫名想起来柯震东……)结尾喜感轻松~另,在此询问《放手》的原篇……——————————————————————————《惊蛰》觉得《惊蛰》是这系列里拍的最好的故事,改编很圆满。
在看电影之前补了几篇短故事正好看过惊蛰,阅原篇的时候就觉得女鬼为什么没有计较朱婆婆没帮她(但凡惨死,在事发之初还被袖手旁观无论对方是老弱病残,怨怼之心不能避免吧),后来想来朱婆婆留着那只鞋也是为了见证因果有报。
故事前部分就让人觉得朱婆婆高还原。
后面结局改的非常棒!!!
重点提一些细节:在原篇里伤害少女的是四个古惑仔,朱婆婆保留鞋子出自善和愧,女鬼对朱婆婆还鞋一举是感激的(女鬼向她深深的鞠个躬)。
而在电影改编的剧情里,结局更为丰满无遗漏↓↓↓伤害少女的人是三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为朱婆婆和她的儿子(太妙了这点),特意比较了原篇与电影的细节,原篇里朱婆婆打累后把鞋递给少女让她自己打,而电影里女鬼首先提出了自己打,朱婆婆听到“一女”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我看不出什么),如果自知的话怕是女鬼也不放心她自打吧……(总之这个情节是为了附和结局)原篇里朱婆婆“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电影里朱婆婆目睹此事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开车了,于是朱婆婆袖手旁观没敢做声不止因为胆小怕事,还因为看到车座上还有她的儿子,震惊之余各种懦弱心虚和挣扎,加上护子之心,因此在警察询问的时候有心隐瞒,无形中成为帮凶,将“小人”坐实。
朱婆婆思及此处心虚或愧疚的看着女鬼,担忧起了儿子安仔,安仔的死也触发结局的G点,大家了然剩下的两个遭报复的小人是谁。
当朱婆婆为儿子求女鬼的时候,女鬼怕也在想“我帮你的儿子,谁来帮我呢”也许是念及朱婆婆还鞋之愧,女鬼让最后一只代表朱婆婆的香灭而复燃,也算是恩怨分明,非一味的报复,真真是因果有道,善恶到头终有报。
还有其它一些小细节呐,比如赔给阿婆20块(原篇为50块);打小人的梁震婴(小改动应和时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55176dd0101e1s3.html);最后纷飞的纸片中被阔太太掐掉的(儿子的头像)照片一角一晃而过,接着画面是阔太太慰藉(?
)的笑意与箴言结合有隐喻。
故事最后的箴言是→“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虚空。
”另,也很看好演女鬼的陈静~——————————————————————————配乐:川井宪次总结一句忠告:路边摊少吃啊,小心跳楼者的头弹到你锅里来~
原著没看过。
HK好久没出这种怪力乱神的电影了,感情上至少也得四颗星对吧?
97之后的港鬼萎靡不振,不知道是不是有只是合拍片才能在大陆影院上映的政策拉低了港片水准,区别于美欧日韩泰,70-90年代的30年里港鬼独有的幽默感也消失贻尽了。
任达华的头炮最差劲,摇来摇去的镜头、大面积无聊的近距离特写、和主题没一毛钱关系的抢镜小女鬼白白浪费了大部分胶卷。
演的不错,导演梦什么的就歇了吧,别整些没用的,还是羔羊医生适合你。
不过我喜欢缝纫机的母女鬼和“好饱”的林雪的造型,好帅气,麦克法兰若做成玩偶,我一定会买!
李志毅的第二个事儿算是是讲清楚了,有头有尾头脑清晰,可是没有平仄,流水账一个,留不下印象。
陈果的打小人最佳,老年邵音音演技非常好,有传统有节气有怨灵,大迷信又回来了。
但女鬼太偷懒,脸都涂白了,干嘛不多用些粉把手臂也涂了呢,看着碍眼唉
我因为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有第一集和第二集之分 而是先看完了奇幻夜 在看的迷离夜 关于奇幻夜我就不过多的评论了 但是我发现了 怎么奇幻夜中的妖枕里的大夫姓关 迷离夜里第一个故事里任达华也姓关呢!!
貌似我们关姓很火哈哈 开玩笑看完赃物 然后看看大家的影评 发现很多都说任达华的新手作品漏洞百出 说无关情节太多 饱死鬼 敲门求收留!!
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观点 其实任达华和那个小姑娘其实是一样的 敲门求收留就象任达华找工作的时候被人歧视 被人炒鱿鱼 一样 ,而饱死鬼(最后说是李老板)也是象征着富人宁可撑到吐 也不施舍 还用破瓶子赶走穷人!
而元秋最后施舍布娃娃就像任达华在叉烧店得到一点工资一样!!
无论是人是鬼 他们都面对一样的社会 一样的世态炎凉 所以说 作品还是不错的 没有说的这么差哦
《迷离夜》与《奇幻夜》,我连续两天晚上看了。
《迷》中任达华打前战,《赃物》,其实内容很接地气。
讲的是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都想有个归宿的故事。
死人要“灵位”、活人要地位。
里面有一个小鬼女孩,一直在大街上跑,遇到林雪那个好吃鬼,还有等等白脸鬼,其实都是想找个归宿啊。
归宿,就是一个睡觉待着的地方。
可惜这样的地方,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北京上海广州,都是一个奢侈的要求。
无论是死人还是活人。
其实这部呢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任达华的表演很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故事。
好多人都觉得这部没意思,那个小鬼跟主题没关系,其实都是没有好好看。
小鬼和那些人一样,都是苦苦寻找一个归宿,一个灵位,一个能够收留自己的地方。
《赃物》的片名应该改叫《归宿》《放手》,故事比较老套,一个婚外恋的故事。
不过呢,还是有点感受的。
《惊蛰》,打鬼。
《奇幻夜》中,第一部《妖枕》,印象深的是最后一句话,“沉迷在梦中的人,都是逃避现实,不愿接受现实。
”《迷藏》,印象深的是校园里的那些画,最后那些人都成了画上的人。
《伞魔》,还好。
此电影应该系唔会进入内地,算系本土化作品渗入了不少港人自嘲的风格,其中有比较多的内容系有讽刺时弊的内容,或者比较熟悉香港环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穿个中的奥妙,但系本意都系导人向善的。
影片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好多大家都觉得无聊的镜头,其中周围走没人收留的小女孩的鬼魂,有个阿婆做衫给一个小女孩的鬼魂,以及餐厅里面一边吃一边吐的饱死鬼(林雪),呢三个角色已经代表了香港社会的现状。
由于香港土地贵,寸金尺土,一个墓地,甚至一个骨灰格都系非常贵的,(一个电影里面的骨灰格估计都要7-8万),所以就造成了,有钱人死得起,没钱人自然连死了都没地方放骨灰的情况。
这里周围走求收留的女孩代表的就是没地方安放骨灰的灵魂,而有人做衣服的女孩就是有地方安放骨灰的灵魂。
而(林雪)的出现跟这段小故事结尾部分是有联系的,容后再解释。
整个小故事一直都在贯穿的棺材房,正在起的地盘,就系香港这地方的贫富悬殊。
当任达华穷途末路的时候翻开报纸,看到一则新闻《富商老婆骨灰被盗遭勒索》其实是真有其事的,那个富商就是李嘉诚。
结尾使元秋在掌刮林雪,其实林雪这个角色是含沙射影李嘉诚的。
香港导演的讽刺手法也只能在电影里面小露一手,确实系值得深思这是本人对第一个故事的小小理解,文笔较差,请勿见怪。
惊蛰那天,又看到这个系列片的推荐,于是翻出来看了《奇幻夜》和《迷离夜》,两部电影,六个短故事,看的很过瘾,是熟悉的香港鬼片的配方。
六个故事各有优缺点,演的是鬼,其实讲的都是人的事情,所有故事都发生在鬼魂出没的夜里,忽然觉得像极了鬼片版的《深夜食堂》。
本篇文字主要想说说任达华导演并主演的《脏物》: 任达华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印象中都是演阿sir之类的精英居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他塑造的几个普通人。
一个是《岁月神偷》中的鞋匠,一个是《全职杀手》中被折磨的神经兮兮的转行当作家的阿sir,还有一个就是《脏物》中的 关富强 。
三个角色各不相同,但却各有相似之处,比如鞋匠和关富强都属于港岛的底层人民,阿sir和关富强都有点神经兮兮,鞋匠和阿sir都很执着(前者对生活不放弃,后者对真相不放弃),而这三个角色之所以让我念念不忘,我想是任达华在角色中倾注的个人感情,他是认真琢磨过,所以诠释出来的角色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演,而是觉得,这个人就是你身边存在的万千小人物中的一个。
依次是鞋匠、阿sir,老关 《脏物》中的老关,工作中处处碰壁失业只能租住在“棺材盒”隔断房子中的loser,“盖楼的住不上楼,切叉烧的没叉烧吃”,过得人不人鬼不鬼,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个人充满了负能量,就容易招来鬼,老关不仅有招鬼体质,还铤而走险去做“鬼"的生意,最后也算是因果报应,做人无家可归,做鬼也到处流浪。
任达华把老关那种邋里邋遢,神不聚焦、魂不守舍的劲儿诠释的淋漓极致!
相比演员,作为导演的他还是有欠缺的,拍的线索太多,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太少,除了开头目睹的车祸和后边盗骨灰有所呼应,其他的线索就显得支离破碎。
不过多少还是能看出他想要表达的一些内容: 林雪演的整天吃个不停的鬼喊着我好饱啊搞笑中透了一丝讽刺,有些人撑死,有些人却没饭吃!
现在大胃王吃播盛行,一群瘦骨嶙峋的小姑娘吃完再吐掉,挣的盆满钵满还好,多少人却是吃垮了身体,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贫困儿童吃不上饭上不起学。
人间有流浪汉,阴间有孤魂野鬼,一群孤魂野鬼游荡在迷离的夜里,无处可去!
现如今可不也如此,房价高的离谱,买了房子被绑住,还有很多人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一拆,也是无处可去 被盗骨灰的儿子,听到勒索电话高兴地说再也不用去给老爸祭拜了,骨灰随便扔掉就好,而另一厢丈夫惨死的女人却把电话放进骨灰中夜夜等候死去的丈夫给自己打电话 老关盗骨灰的时候说,生前住豪宅,死后也要住这么好的陵园,实力吐槽!
新闻还有人因为买不起京城的墓穴而在周边城市买了便宜的房子放骨灰盒呢!
真是阴间新闻啊!
还有一开始到处找人收留的小女鬼,寄居到布娃娃中以后和老关相依为命一直到老关变成鬼,这背后又有一些什么故事呢!
还有元秋饰演的老板娘,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若是篇幅再长一些,还是有的发挥的!
《脏物》讲的是穷人,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们叫穷人为穷鬼,可不是嘛,人穷了,和鬼有什么区别!
虽然是2013年拍的,却仍旧反应我们当下的情况。
现在影视剧多演一些浮华不真实的“精英”,大明星小明星也都愿意去演一些光鲜亮丽的角色或身世离奇坎坷的英雄美女,除了不真实,还加速了现代年轻人的焦虑,仿佛过了30不当精英就得去死一样,可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芸芸众生,都不过想在这浮华尘世中,找寻一个跻身之所、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生计,一个温暖的拥抱罢了。
何谓善?
何谓慈悲?
—— 观电影《李碧华鬼魅系列:迷离夜》后感 2013年7月17日晚,朋友下课后,我们便就近前往又一城看电影。
有四部电影上演,我们各自选了一部,居然都选了《迷离夜》。
本文分为三部分:一,电影与灵界的差别;二,何谓善;三,何谓慈悲。
一、电影与灵界的差别 影片其实不太吓人。
妆容和特效略假;对话比较无厘头,以至于引发了无数次笑场。
情节上尚且合理,有感动之处。
比较突出的是,类似泰国鬼片《死神的十字路口》,影片分成了三个小故事,分别用一句道理结尾。
且不谈论这些道理,反倒是影片中有不少灵异知识,和个人所认知的有所出入,以下列出几个例子: 1,片中提及,灵体可以大力敲门、移动物体(第一和第二个故事)。
在我目前的知识中,这必须拥有十分强大的灵力才能做到。
因此,一般的灵没有此能力。
此外,因灵体是类似于电磁波的存在,因此它们是有能力影响电视机、电灯等事物。
举个例子,灵体既没有肉体限制,找人还需要通过打电话、敲门吗?
直接进来影响对方不是更容易,还不需要消耗灵力去移动物体。
那么,为何影片中的当事人可以听到灵体的敲门声、可以接到灵界的电话呢?
一般来说,灵体并没有真正的敲门、或打电话,而是通过影响人类的大脑使其产生幻觉。
这样一来,便可以解释为何被灵体控制的人会傻傻地去跳楼(第三个故事的坏蛋之一),甚至被火烧身都不自觉(比如第一个故事主角)。
相似的情况是,人不可能触摸到灵(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灵体想实体化了);若有感觉,皆是灵体创造幻象给予当事人的。
2,片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中,主角都尝试用“自制”的法器(画了驱邪符咒的锤子和红水晶)去驱邪。
在通常情况下,若此人没有法力,或者“自制”法器并无注入法力,那么此人是无法驱邪,法器也是没有效用的。
当然,有种情况例外,便是没有法力却有信仰的人,通过念颂所信仰教派的经咒,来保护自己、驱赶邪灵。
这种情况是有效的。
虔诚者自有神庇佑。
当然,平时没信仰却念经咒是没有效果的。
有句话叫做“平时不上香,临急抱佛脚”,大家认为佛祖会理睬那个抱佛脚的人吗?
还有一种更例外的情况,比如遇邪却平安度过。
原因或是命不该有,或是有报恩灵、守护神相助;因果复杂,原因众多,不可一概而论。
二、何谓善 电影讲完了,现在说说为何这部电影给我那么大感触。
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真正为善者,并不是为了善果;为善(不为恶)的原因,应该是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不愿看到他人受苦受难。
在此,我将“为善”和“不为恶”的定义等同了起来。
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从小到大,不少人成长在教人为善的环境里。
不管是身边人,还是教科书,都教导我们要为善。
然而,在我的理解里,课本传递给我们的更多是善果是什么,进而促使我们做出善的行动。
常见的善果有帮助人所得的愉悦之心,受人尊敬,得到回报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不过,有了得到善果之念,而施展的善行,此心是否纯粹呢?
这点便见仁见智了。
在我看来,真正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者,为心善。
为何不求回报呢?
因为没有得到善果之念。
为何施展善行呢?
因为不愿看到他人痛苦。
为何对于他人的痛苦看不下去?
因为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感同身受此事说来容易做来难。
不见棺材不掉泪,割的不是自己的肉又怎么知道痛。
有过伤痛经历之人,或许更懂得感同身受。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伤痛经历。
为善并非必须始于感同身受。
若有不愿看到他人痛苦之心,若能对于他人痛苦感同身受,试问我们还会去作恶吗?
因此,在于个人理解,我才会将为善与不做恶等同起来。
三、何谓慈悲 说起为善,不禁想起了佛家所说的慈悲。
此处,便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何谓慈悲?
慈者,令众生欢乐;悲者,使众生离苦。
在我看来,慈悲的本意是对于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不愿看到他人受苦受难,若有能力还可令他人快乐;而不是教导人们一味地去忍让、“放下”。
举个例子,我们常看到冤魂索命这样的情节。
其实,相当部分的冤魂是被上天准许来复仇的。
冤有头,债有主;因果有书,逃躲无门。
否则,冤魂的怨气无处疏解,便迟迟不肯离去了。
作为在世的人类,道理也是相似的。
对我们不好的人,没必要对其客气;若受到伤害,通过法律处置,也可使得害人者得到惩罚。
不过,我们为何要复仇呢?
仅仅因为我们心中一股怨恨,而要以牙还牙吗?
我们明知复仇会使他人痛苦,他人让我们痛苦了,我们难道要做出同样的行为令他人痛苦吗?
首先,复仇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人来到世上,是为了学会做人,也可说是一场修行。
被害者若将自己束缚在一件事里,走不出来,便无法快乐或淡然,无法感受生活,无法达到通透。
复仇只能让仇恨与痛苦延续,倒不如给自己一条生路,继续修行。
没有复仇,伤害他人者莫非逍遥法外了吗?
若是相信因果,便会相信,一切都有记录,冥冥中自有安排。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以上便是一些小小的感悟。
朋友提到,“因果”这个主题贯穿了整部电影。
个人对于灵界、善、慈悲的认识尚且拙劣,然相信通过努力,未来会有进步。
之前看过一个问题:修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个人的答案是,修心是没有止境的。
若求最高境界,便是给自己下了限定。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碧华。
2.5 李志毅已经完全不会拍电影了。。。
一般港片
2013-112
很有HK feel的片子:逼仄又烟火气十足。放手很舒服,多亏梁家辉。邵音音的和打儿媳的女人那段表演真没得说(另:陈果英文就叫Fruit Chan啊)
李志毅再简单也是李志毅,任达华的部分像一出主题摄影展。
不错
赃物、简直就成了任达华的独角戏,故事阅读性不高,林雪吃货的存在也没必要。放手、能被抱住的鬼,倒是别出创意,手心中的爱更是独特。惊蛰、打小人,这是喜剧,没错的
中规中矩吧
第一部不错,后两部温情。。很久没看港式恐怖片,看完还会咀嚼的片子
这些鬼片故事真心烂
借用鬼来讲故事的小片子 感觉很好
陈果那段还行,陈静和邵音音演技很强......
哇第一个完全不知讲紧乜嘢,第二个以为自己是圣母再世,第三个陈果果然节奏调调都起来啦但是故事不怎么样啊~sigh~
后两个故事精彩\华哥初次导演还是有待提高啊\不过演技真是没的挑!
1、完全沒看懂;2、又溫馨又搞笑;3、悲傷的故事。迷離夜比奇幻夜來得傷感又悲情。
3&gt;2&gt;1,陈果的《惊蛰》看得好凄凉!“打爆你个死人头”,邵音音演神婆太有戏,念念有词,比彭氏那边稳多了。李志毅的《放手》更像爱情+喜剧,尤其是陈慧琳,带美瞳会看到鬼……任达华在搞什么我也不知道,iPhone的软广告?
观影@NYAFF开幕影片:非常风格化的作品。果然还是老导演比较有,2段3段是比1段高出几个段位的。李志毅的《放手》完成度最高,梁家辉陈慧琳合作卖萌~陈果的第三段故事最好,有回味~任达华表演没得说,导演嘛,还是新人常犯的错来着。没想到是都市怪谈类的作品,香港能一直拍酱紫的小故事也不错~
这几个故事都挺棒的
《放手》算是在故事上让我最认同的一个。《惊蛰》陈果的剧本,特别是台词很有趣。颜卓灵确实有点宅男女神的模样,不知道那颗虎牙会否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