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片侧重精神刺激,但看了一遍后确实没被吓到什么。
根据背景音乐都能想到那个满脸疤痕的爱丽丝即将出现,而且更郁闷的是她还真的出现了...并没有怎么看过精神分裂类的电影,但是看下来感觉情节挺简单的,不同人格的对战,完成自我救赎。
就是结尾有些看不懂,怎么那个克里斯汀又回来了,难道就因为她没有被杀死吗?
仔细的看了一遍电影,难免不感觉桥段老套,对于看惯了这类电影的人来说,演员的演技,道具和服装都算不上上乘,就我个人而言,对于片中鬼的扮相和那双不停晃来晃去的脚,还有脚上那个不停变换的鞋来说简直是想掐死演员和导演,剧中女鬼第一次躲开了攻击,第二次却承受伤害和女主PK的时候我差点儿没笑出来,让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女主角怒扇某傻缺。
剧情中期还算能够自圆其说,一个精神病人在意象中不停地自我折磨,但最后的镜子面前那种悬念结尾,实在是令人不能忍受,当看到还有这么长结尾的时候,恐怕所有人都在想,肯定最后还有鬼出现,这种老套的手段难道就不能换种方式么,难道说影片还想有一种拍续集的渴望么,其实导演完全可以不设置悬念照样拍摄续集,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用这种方式结尾简直就是不和时宜。
整体来看简直是照着禁闭岛的思路来自圆其说(再次说下禁闭岛就是一种结局,阴谋论的人不是没看懂,就是没看过原著)一个沉迷于自己幻想的人,把医生当成坏人,自己要寻找真相,医生在最后关头,说出了实情,除了自残之外,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东西。
影片中最大的败笔就是导演不停地想用别的思路来影响观众的想象来达到恐怖效果,以至于影片不但没有充实起来,反而是变的有点儿古怪了,几次没用的大楼外部特写,开始时的女鬼和闪电,并且无聊的拽动毯子,用工作人员的方式在走廊瞎晃悠,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东西加起来感觉影片好像是拼凑而成,简直一点儿看头都没有。
诚然对于恐怖片来说,现在已经不是它的黄金时代了,并且越来越难满足观众的胃口了,可用的道具用的差不多了,可怕的扮相也扮的差不多了,恶鬼,恶灵,装神弄鬼,精神分裂,变态,外星人,寄生虫,吃人的动物植物,人吃人,超能力,忘记了还有好鬼,好灵魂(觉醒)。
一个个观众已经太熟悉了,以至于终于有业界的人看不下去了,拍出了林中小屋来讽刺。
以至于用另一种话来说现在拍恐怖片不是英雄,就是白痴。
看了这个影片之后观众自然有了是英雄还是白痴的定论,让我们各抒己见。
一打开恐怖片的影评页面,常常是各种喷,而分数也大多惨不忍睹,仔细看一下喷的原因,大概就是两种:1.它不够吓人;2.它吓着我了。
恐怖片的观众实在是太难伺候了,怎么拍都不讨好。
本来一些自命不凡的喷子就喜欢借贬低别人的作品来彰显自己品味多高,而恐怖片正好提供了绝佳的靶子,毕竟这类片子本身内容就不和谐,而且不好拍,确实是十部有九部是烂片,就算拍好了,也未必能赢得那些被吓得屁滚尿流的观众的好感。
观众喷恐怖片,还有个目的就是发泄和报复,毕竟自己在观影中被森森的伤害了一把,不把导演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岂能消这口恶气?
烂片固然恶心,但是更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是的观众。
每部电影各有优劣,如果要评价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就说自己不喜欢就好,想再多说点什么,就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一下为啥这片不招人喜欢。
限于自己的水平,不能沉下心去看一部电影,只会满嘴喷粪的观众才是最恶心的。
说回《病房》这部电影,老套归老套,但我觉得吓人的效果很不错,基本上每次我都知道什么地方那个恶心巴拉的反派要跳出来吓人了,可是几秒之后还是会吓一跳,也许是我心理素质不行,但这起码说明了导演拍恐怖片的技术是相当过硬的,懂得怎么制造惊悚的效果。
影片的音效也不错。
以下开始剧透:关于剧情,我觉得这个故事虽然不够新奇,但起码逻辑清晰,能够自圆其说,而且恐怖场景和故事情节结合的也很好。
缺点就是悬念不够强,人格分裂这个主题在现在电影里用的已经很多了。
想把这个作为一个悬疑点来运用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比如像《致命ID》那样,真相揭示的一刻观众恍然大悟,而本片的失误就在马脚漏的太早,让人一早就猜到是关于人格分裂的。
还好故事设置了两个悬念,出了人格分裂之外,还有恶魔爱丽丝的身份。
有的朋友认为那个恶魔爱丽丝也是分裂出的一个人格,这我不能苟同。
最后的时候,医生说了这是在通过清除多余的人格进行治疗,而且他一催眠,恶魔爱丽丝就出现了,说明那不是主角自己生成的,是医生“召唤”出来的。
这个悬念的设置还是不错的。
不少朋友提到了《美少女特工队》,我也觉得有些相像,比如女主角精神失常的起因都是源于某个变态的大叔,而两部影片最能相互对应的一点就是女一号了,都是分裂出来承担保护责任的人格,都有坚强的意志,都是金发,等等。
感觉《美少女特工队》有可能借鉴了本片。
而两部影片最大的不同恐怕就在于对精神病院的表现了,本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那会儿的精神病院应该没这么人性化,从医生到护工都对主角关怀备至。
尤其那个一开始很凶悍的护工最后温柔的把女主角的东西送到病床边的时候,感觉特别别扭。
当然,可能是因为女主角爸妈在身边,装装样子。
本片的终极主题不是表现反抗强权和反抗迫害等,所以为了剧情需要做出这些安排也可以接受。
但总是有点不习惯,毕竟自《飞越疯人院》以来,已经看惯了精神病院作为反派的丑恶嘴脸。
还想提的一部影片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禁闭岛》,二者同样顶着“悬疑”这个标签,但个人感觉味道都有点不对。
本片是悬念不够强,马脚漏太多了,而《禁闭岛》则是另一个极端,前面给出的线索不足以支持最后颠覆性的结局,所以让人觉得震撼有余,却难自圆其说,也就导致了对影片结局的两种争议(阴毛论和有病论),有趣的是大家貌似还很推崇这种所谓“开放式结局”,毕竟《禁闭岛》是大师的作品嘛对大师表现出狂热的喜欢和对“非经典、非大师出品”的疯狂挞伐在一些观众眼里是同样能提高自身身价的。
《病房》这部影片可能不会是一些爱好罗列各种“XX必看的X部电影”的网友青睐的对象,但是你花一个半小时看这部影片却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
先说八卦,一看演员表觉得女主的名字咋那么眼熟呢完了忽然想起,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强尼·德普和交往14年女友分手事件中,德普叔新的绯闻女友不就是这女的么!
随便摘抄几段网上的新闻——“约翰尼·德普与法国女星凡妮莎·帕拉迪丝同居逾14年,生育1女1子。
德普当年对凡妮莎一见钟情,为她学法语、迁居南法乡下,但近几个月来两人的爱情出现危机,分手传言不断。
上周五双性恋女星艾梅柏·希尔德被拍到搭德普的私人专机,与他一起飞往巴哈马小岛,让14年情宣告玩完的传闻甚嚣尘上。
”“Johnny Depp和相恋14年的伴侣Vanessa Paradis分手后,‘船长’的新绯闻女友开始引发人们猜测。
报道称德普最近打得火热的对象不是别人,就是一起和他出演电影《朗姆酒日记》的女演员Amber Heard!
26岁的Amber曾经高调承认自己是双性恋者,公开和女摄影师Tasya拍拖,又曾公开对德普示爱:‘他是我的性幻想对象,我愿为他抛弃女友。
’”。。。
看片的时候真心没觉得女主角有多美。。。
不过年轻点腿长点罢了难道德普叔也逃不过男人的俗套吗。。。
导演的名字一看也觉得眼熟,一搜发现是《怪形》的导演,真心推荐,比本片好看多了,看了绝对不会有浪费时间的赶脚地!
2011还出了个《怪形前传》,不是卡朋特导演的,但也挺好看两部连看应该挺过瘾最后唠叨句情节稍微有点剧透的分割线---我知道最后肯定要留点伏笔吓吓人的,不会一家欢聚一堂小爱丽丝走出阴影恢复健康就完了的不过我本以为是克里斯汀假扮成爱丽丝本人,潜伏在她身体里,假装自己康复了,这样就能实现她的心愿——逃出精神病院了没想到导演噶没创意,安排个克里斯汀躲在镜子里突然跳出来吓吓人就完了
二刷,就是为女主的颜值而看的,故事的很一般,很俗套精神分离的梗已经被用烂了。
女主被关进精神病院,遇到一系列的怪事,甚至遭到女鬼的骚扰,女主很奇怪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事情,问了病友她们也支支吾吾眼神闪躲,原来这些病友曾经合伙起来攻击了另一个女病人,噶了她后回来复仇了。
女鬼分别噶了其他病友只剩女主和小美后,对女主展开攻击,女主逃到主治医生办公室,医生给她道出了原委:女主其实是爱丽丝不是克里斯丁,在11岁时被人绑架在房子的地下室了,关了2个月。
逃出后放火烧了房子,就是开头的那幕烧房子。
为了抚平创伤女主患上了多重人格障碍症,剧里的每一个病友甚至那个女鬼都是女主精神分裂产生的。
经过多年的治疗女主已经可以将她们分离,马上要成功时就是通过电击疗法驱逐人格时女主克里斯汀的人格出现了。
最终女主被分裂出的女鬼吓到跳楼,女主痊愈了。
最后一幕是正常的爱丽丝开橱柜被里面的克里斯汀张牙舞爪的攻击了。
再看欣赏一下女主的颜值:
这么严重的no鼻音是米国片?
开头感觉是女版的飞跃疯人院中间以为是变态医生大boss,后来揭盅只能给个还行,不知道是不是开的版本是阉割版但是最后那个镜头纯粹是老套路,毫无节操。。
人格分裂的老梗。。
虽然这是老片。。
一、最先死的爱丽丝(尼玛,另外一个是艾莉丝,这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吐槽了。。
打酱油的Tammy估计也是无节操产物)知性、会画画的乖乖懂事女,这个估计是女主很向往的人格,但是错就错在催眠中看到了过去死于插眼后来女主耿耿于怀多次想要找回爱丽丝,直到一次出逃失败,才终于愿意承认这个人格已经不在二、Sarah爱美,高傲的存在,死于电击,容貌人格的自我毁灭?
这个人格是女主潜意识既爱又恨的,死得最悲剧策划杀死艾莉丝的也是她三、Emily比较复杂的存在,冲动易怒但又脆弱,半属于自我毁灭(对Christina说“我没有你那么坚强”)四、佐伊胆小脆弱的存在,比较真实的人格,一直停留在小时候;所以导演也没忍心真刀真枪的弄死。。
随便洒了点血代表消亡五、Christina代表的坚强VS化身梦魇报复社会的艾莉丝艾莉丝是不曾实际存在的人格,只是化作屠刀杀死一个个想要毁灭的人格。。。
最后恢复正常的艾莉丝本屌丝表示看不懂。。
代表本我?
其他的消亡之后留下的是什么?
另外,为毛坚强的Christina要死?
还要在剧末跳出来搞搞阵?
导演编的时候角色没严格分清。。
归类很难的好不好!
魂淡!
看这种片很闷的好不好!
比起《神探》弱爆了有木有!
还有。。
电击这种玩意在我朝是用来治疗网瘾少年的。。
米国你们技术弱爆了啊!
以为能比较紧张,或者少许香艳,结果什么都没有。
背景是60年代的美国,所以胶片调色也泛黄,看不出美感。
相对那些经典的精神病院或者人格分裂电影,毫无特色。
当成悬疑片看的话,那个一脸疤痕的爱丽丝实在没有创意,几个配角的表现也没有亮点。
当成心理片看的话,分裂出那么多人格,最后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都是自己分裂的。
90分钟的心理电影,能通过剧情触动观众确实比较难,特别只给最后分析留了短短10分钟,前面也没悬念,让人提不起兴趣再看一遍。
这个题材以后没有好剧本就算了吧。
某篇影评说的好,某些观众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恐怖片,要的就是恐怖镜头,一惊一乍的吓人,“草,太垃圾了,就知道吓人”,太过深奥的心理恐怖,“妈的,什么意思,看不懂,垃圾!
”除了喷还是喷,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人!
我喜欢一惊一乍说实话,我喜欢被吓,这部电影的惊吓镜头确实不少,做的虽然有些俗套,气氛做还不错,但是我不在乎,我看恐怖片就是为了找刺激,就是为了被吓!
那么这么片子已经满足我了!
如果我是为了升华我的灵魂,或者学习社会知识,或者是去感受什么内涵,我就去看文艺片、科教片和爱情动作片了!
(下面含剧透部分)但是这部电影的剧情我不得不吐槽一下!
首先,精神分裂类的电影很多,经典的我就看过《禁闭岛》和《致命ID》!
这部电影是有点《致命ID》的意思,多重人格分裂。
我可以接受“这里出现的所有人都是女主角幻想出来的角色”这样的设定!
但是能否把结局拍的精彩一点呢?
这个明显是个烂尾啊!
这种恐怖悬疑电影,结局揭晓谜底的那一刻本应该是很震撼的才对啊,看看《电锯惊魂1》,看看《致命ID》,这些结局能让我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为什么本应该让我目瞪口呆的谜底,就让那个苦逼脸医生一句“你有多重人格分裂”,就揭晓完了?
然后女主角刷牙,打开镜子后面的柜子,女主角的另一个人格呲牙咧嘴的呼啸而来,估计是想说,女主没有治好,全片结束!
非常谢谢你最后还吓我一跳,让我感觉,没有在那个苦逼脸医生说完之后就关掉,是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是来看恐怖片的,这部电影吓到我,我已经很知足了,我就不企图这部电影像那些经典影片一样,给我带来更多的震撼了!
可是为什么不能把结局拍的更精彩一点呢?
这电影要是给詹姆斯·温拍,绝对不会是这样!
绝对是又吓人又震撼!
总体来说,我给6.8分!
原以为这片是老电影,如果是老电影我就要给它打9分了。
后来发现是2010年的电影,依然觉得值8分。
这片的精彩之处是在于它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拍出了人格分裂患者眼中的世界,同时囊括了真实世界与心理世界。
它不像致命ID,只有病患的世界,不像飞越疯人院,主要表现客观世界,它是两者的结合。
比禁闭岛少了商业的悬疑,更多了一丝对病患副人格本身的关怀,虽然结局是那样的…好片,推荐!!!
惊悚片侧重精神刺激,但看了一遍后确实没被吓到什么。
根据背景音乐都能想到那个满脸疤痕的爱丽丝即将出现,而且更郁闷的是她还真的出现了...并没有怎么看过精神分裂类的电影,但是看下来感觉情节挺简单的,不同人格的对战,完成自我救赎。
就是结尾有些看不懂,怎么那个克里斯汀又回来了,难道就因为她没有被杀死吗?
这种结局是我喜欢的风格
卡朋特电影的配音都是吓死人不偿命的...
节奏感混乱,结尾很牵强。
有两个镜头被吓到了
手法太复古,全靠一惊一乍,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效果还不错。
声音敢再tmd爆裂一点么,没意思
看到大半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部惊吓片呢
多重人格的優美
心理学电影,确实挺恐怖的。
剧情一般了点
演员都挺美 画质也不错 恩恩~~~
其实还不错,和致命ID是同一类型的影片,全片复古简洁优雅,多加一颗星
人格分裂的看得也不少,但这部得主线条还是显得单薄,尽管后来的反转,也摆脱不了。
很多惊悚都喜欢用人格分裂这个原因来解释疑团,本片也不例外,新意不足,还算凑合,真正最后的惊喜居然如我所料
精神分裂的老把戏。
看完这部,我突然发现自己理解透彻《美少女特工队》了。
喷子骂的多,却大多主观,此片唯一感觉不好的地方是老套,但是情节布置悬念设置之类的做得还是很好啊,我是被吓到了⋯⋯
烂片
没猜到结局 拍得不错
草莓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