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的梗:芬兰的森林公园护林员,有75%的工作都是在茫茫林海中搜救因拍专辑封面而迷路的金属乐队。
芬兰某小镇的某影音借阅室,萌妹子顾客来前台问道:“有贾斯汀·比伯吗?
”“推荐你听这个,乌拉圭碾核金属。
”一脸酷酷、长发及腰的某不知名乐队贝斯手温柔又诚挚地推荐道。
几天后,人家还了来,“听起来像杀猪叫一样”。
此刻当然要一脸认真的纠正“不是杀猪,杀得是山羊”。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段怪有趣的剧情,出自最近欧盟影展的芬兰小片[重金属囧途]。
四个怀揣重金属梦的小镇青年,在地下室苦练12年,才写了一首原创,这么多年都还没有登台机会。
这次,终于有一个隔壁挪威的金属音乐节演出机会摆在眼前,他们当然要开上破货车,越过警戒线,甩掉臭警察,一路杀到音乐节现场了。
只是,有欢乐也有杯具的这趟信仰之旅,还真如片名般精准——一趟囧途。
©[重金属囧途],大巴跳海又渡船,一路火花带闪电[重金属囧途]让人想起芬兰导演阿基[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式的冷幽默,还很有些当年[摇滚万万岁]的意思。
这片子真不仅是好玩,看后还能让人对芬兰这个神奇的重金属国度充满了无数好奇和乐趣。
芬兰人爱重金属。
06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在一众甜腻的流行曲风包围中,一个面带魔兽面具的重金属5人乐队一路杀到了决赛,并一举夺冠。
这是来自芬兰的乐队Lordi。
他们第一次让欧洲人见识到,芬兰人对重金属的迷恋和痴狂程度。
©06年夺得欧洲歌唱大赛冠军的Lordi去年,芬兰官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纪念邮票,Nightwish、Children of Bodom、HIM等乐队名字赫然在列。
显然已被当成“国宝”级别的国民老艺术家。
事实上,如果你打开芬兰旅游局或政府网站,你都能看到介绍他们本国重金属文化的大篇幅文章。
像Nightwish、Children of Bodom这样的金属乐队不仅多张专辑在国内登上排行榜首位,而且享誉世界。
Nightwish在全世界的唱片销量已经超过了8百万张,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并非主流的金属音乐风格,这一成绩堪称巨大。
©Nightwish(夜愿)乐队所以,也难怪重金属成为芬兰一个引以为豪的重要名片。
提及芬兰,除了冰天雪地的气候、纯良害羞的国民、高福利和高幸福度的传统印象,他们也乐于让全世界知道——他们爱金属乐。
电影[重金属囧途]里的乡下小镇,本来人们很瞧不上这四个金属党小孩,觉得他们就是瞎胡闹的不成气候。
结果一听说他们要去挪威音乐节演出,整个小镇都充斥着对英雄般的顶礼赞扬。
©[重金属囧途]里的乐队重金属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国粹”,不再是一种音乐风格或亚文化,它们甚至代表了芬兰本身。
什么厄运金属、死亡金属、碾核金属、黑金属各类分支百花齐放、风格复杂,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重金属囧途]中还对此狠狠吐槽了一把。
每当有人问到主角四人们玩得什么金属风格时,吉他手帕西总是骄傲地自报家门:我们玩的是“交响后启示录碾压驯鹿亵渎基督极端战争异教徒芬诺斯堪迪亚”重金属。
囧。
而在他们的首都赫尔辛基,还有着整个北欧最大的重金属音乐节——TUSKA。
©TUSKA音乐节每年夏天,会有超过3万人的金属党聚集在这里,彻夜狂欢三天。
要知道,整个赫尔辛基的人口也不过60万而已。
另外,在一个知名的重金属热点统计中,芬兰是地图上唯一的红色地点,达到了平均每10万人口就有53.2个金属乐队的数量。
即使在乐队总量上没办法跟英美等大国比,但论人均重金属乐队数,谁都得喊句“爸爸”。
©世界重金属热点统计图,红色的是芬兰不仅是乐队数量,他们还有这种无处不在的金属文化——金属乐队定期在商业广播中播放;喜欢流行音乐被改成金属乐版本;酒吧和节日中,金属元素比比皆是,比如教堂定期举行的重金属弥撒;甚至就连10岁以下的儿童市场,都有Hevisaurus这样的乐队将儿歌和重金属来结合传唱。
芬兰第一支获得国际成功的金属乐队大概要数Hanoi Rocks了。
Hanoi Rocks活跃的80年代初期,在英国、日本等地的排行榜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七、八十年代的芬兰,金属乐听众仍非常少。
那时,在世界范围内,黑色安息日、深紫、铁娘子等金属乐队已经掀起了金属乐狂潮。
他们既能在主流音乐排行榜上占据一个位置,还能吸引到广泛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
但在芬兰,金属乐仍然是地下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切在1997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一支名叫Children of Bodom的乐队横空出世。
©Children of Bodom(博多之子)他们的首张专辑《Something Wild》甫一亮相,便获得国内外关注。
在附随的MTV中,乐队成员在零下15度的室外雪地上疯狂演奏,给这张专更增添了激情和病态。
《Something Wild》不仅在芬兰拿到排行榜第一,还在英美等金属大国的圈子里变得家喻户晓。
Children of Bodom,博多之子,名字来源于芬兰历史上最大的谋杀案发生地博多。
一如名字本身的黑暗风格,他们将部分黑金属和古典音乐的元素杂糅进金属氛围里。
激进,生动,爆发力十足。
接下来,是Nightwish,夜愿,他们也在世纪末开始走红,把歌剧院的高音女声加入到金属乐中。
©Nightwish(夜愿)live图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流电台开始播放他们,夜愿的音乐也传到了芬兰的每个地方。
到现在,夜愿几乎算得上是整个芬兰的国民乐队。
这些不断兴起、取得成功的金属乐队又鼓舞着后面新的一波年轻人拿起乐器,开始做金属乐。
HIM的现代哥特式风格有着些许黑色安息日的气息,Nightwish的浪漫幻想金又有些来自英国迷幻摇滚的灵感;Children of Bodom的风格甚至可以找到美国Metallica的影子。
但更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大多数旋律异常优美的芬兰金属,受到北欧的古典音乐影响更深。
比如芬兰的古典乐名家西贝柳斯,他从芬兰东部乡村的民乐中大量采风,还把芬兰民族史诗写进作品中。
©古典乐名家西贝柳斯,对北欧重金属影响深远这种带有民族风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很多金属乐队风格灵感的一部分。
很多乐队会研究北欧的古风传统,甚至音乐人本身就是古典音乐背景出身,这自然成了芬兰金属或者说北欧金属的特质。
Tyrantti主唱在采访里说:我们金属党都很欢乐和友善。
每每聊及芬兰,人们似乎总会想起芬兰那广阔的森林与湖泊,有着漫漫长夜的严寒冬季,以及冷酷气候下的“忧郁”曲风。
倒也没错,但这种“忧郁”却是重金属式的。
芬兰人性格其实很害羞,有一个芬兰笑话是说:一个内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时看着自己的鞋子,一个外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时看着你的鞋子。
©关于芬兰人的性格,著名的芬兰式排队[重金属囧途]里的金属党少年也很害羞,他总喜欢骑着单车、戴上耳机,享受一片自己的思想小天地。
和乡邻、和其他坏孩子,他都处不来,面对喜欢的女孩支支吾吾,到电影结束才鼓起勇气告白。
但这样的少年一站到舞台,就是可以爆发出惊人小宇宙的黑嗓主唱,他那般癫狂、激情、富有感染力。
©[重金属囧途]里的舞台演出有人说,芬兰人可能就是这样有些“分裂”的。
虽然在联合国的幸福度排名里,芬兰连续多年位居前列,但芬兰也是抑郁症发病率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实,不仅是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这些北欧国家都是如此。
这里的冬天很漫长,高纬度的地区甚至一天天都是黑的,纬度低一点的也是下午三四点天就黑了。
很难见到太阳的他们,所以爱酒,冬天总是醉醺醺的,另外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重金属。
重金属是一种避世音乐,是释放,是解压,也是逃离。
©又一个著名的梗“芬兰的森林公园护林员有75%的工作都是在茫茫林海中搜救因拍专辑封面而迷路的金属乐队”他们歌唱欧洲史诗,歌颂黑暗和死亡,他们幻想浪漫幻境,以一种激烈的、浓重的、沉溺的形式。
它总能触及到那些人们不愿去正视的事,那些人们害怕的、讨厌的、否定的东西。
这些反而是重金属歌颂的对象。
所以,它可能永远是一种边缘人的文化,但至少可以让那些人不用假装用快乐的音乐来麻痹生活。
金属党也可以欢乐而友善,可以温暖而幸福。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四个长发披肩的小城重金属摇滚音乐边缘人,地下室苦练12载,备受小城其他人嘲讽,但是一个机缘巧合,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录音带交到了国际知名重金属音乐节的主办人手里,去国际重金属音乐节的消息不胫而走,四个边缘人居然备受人崇拜尊敬,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在本市最好的吧里演唱机会,但是主唱一个史诗级呕吐不仅把自己吐懵了,而且也得知自己并没有获得去音乐会的机会。
于是大家又开始嘲讽这四个执念于重金属摇滚的音乐人了。
但是死过2次的好友意外离世还是让主唱斗志昂扬。
于是大家偷车、盗墓(重金属摇滚乐队就是要整整齐齐的,哪怕队友去世,也要以棺材形式出现)、带了一个精神病患者(需要一个鼓手,这哥们儿打鼓非常好)、战战兢兢过边境线(被一群cos阿拉伯人的傻娃们给救了,边防小哥萌萌哒还有担当,边防老大简直战争狂人)、坠崖跳崖漂到主办国(芬兰人和维京海盗cos们用英语对话,你们都好棒)。
最后主唱又一次史诗级呕吐,但是主唱吐完清醒了,非常好地完成了表演,也最后被抓起来了!
但是主唱觉得拉裤子总好过便秘。
笑点密集,很多小心思啊,就跟重金属摇滚音乐一样,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觉得是噪音。
反正大家疯起来,都蛮可爱的。
“这音乐太糟糕了,就像在杀猪。
”这是《重金属囧途》的一句台词,也是像我这种小白第一次听重金属音乐的感受。
战争、死亡、反基督、撒旦崇拜、后启示录......听上去就中二无比的主题,配上噪音一般的音乐,让外行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何在。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才发现重金属乐队虽然造型奇异、离经叛道,却也有着普适性的内核:自由、不屈、友谊、爱情。
影片的主人公是四名生活在芬兰小镇的年轻人,他们组建了一个重金属乐队,练习了12年却从未获得过登台演出的机会,还经常被其他人嘲笑是基佬、娘炮。
主唱的职业是疗养院护工,工作内容是清洗瘫痪病人衣物上的粪便。
他暗恋花店里的女招待,却眼睁睁看着对方被更具人气的酒吧歌手泡走。
乐队其他成员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吉他手是一名屠夫,贝斯手是图书管理员,两任鼓手一个是贪吃的胖子,另一个是精神病人。
由一群loser组成的乐队,自然闹出了不少傻吊笑话:主唱严重怯场,第一次公开演出,还没开口,就吐了台下的市长一脸。
(真·呕吐唱法)挪威的知名音乐人到访,本来是乐队遇到伯乐的良机,吉他手却误把一桶鹿血浇到对方头上。
鼓手演出自带酷炫的火焰特效,可惜帅不过三秒,就把袖子点着了。
为了赢得小镇居民对乐队的尊重,主唱谎称乐队受到挪威音乐人的赏识,被邀请到挪威的“北诅咒音乐节”演出,还将登上国家电视台。
可惜这个谎言就像他们做过的所有事情一样,最终都会弄巧成拙。
谎言被戳穿后,居民们对乐队更加鄙视,乐队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分歧,第一任鼓手又死于一场交通意外,可谓祸不单行。
不过就像所有励志故事的套路一样,低谷过后,就是逆袭的来临。
既然没有受到邀请,那就自己开车去音乐节,哪怕在停车场表演一次也好。
于是他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决定:刨开坟墓,偷一辆车,带着伙伴的棺材去音乐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写出了乐队的第一首原创歌曲;给乐队起了一个粗暴的名字——插入直肠;用测速摄像头拍摄一张宣传照,并且把照片从警局里偷了出来。
尤其这张超速掠过的乐队宣传照,还真拍出了一种亡灵般的感觉。
多少重金属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让这群loser全都做出来了。
虽然名字有“囧途”两个字,其实影片只算是半部公路片。
前面主要讲乐队在小镇被歧视、被边缘化,直到进度条最后的三分之一,乐队的挪威之旅才真正开始。
旅途中,虽有警方和边防围追堵截,乐队成员们也要追随自由的脚步。
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勇敢的从悬崖边纵身一跃,简直帅炸!
(请忽略最右的半个屁股)
和棺材一起漂浮到岸边,又遇到了玩cosplay的“北欧战士”,于是乐队乘着原始风味儿十足的木帆船,来到了音乐节的举办地。
乐队离奇的旅行经历打动了音乐节举办人,于是特准他们上台演出。
演出自然引起了一场狂欢,台上是乐队发泄般的嘶吼,台下是歌迷们自发的挡住警察,在人浪中传递棺材。
等到演出结束,一边是观众不断欢呼乐队的名字,一边是乐队成员们被警方拷住带走,还有什么比这种离场方式更适合一个重金属乐队呢?
据说芬兰是世界上重金属乐队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多山多湖的静谧之地,却让狂躁、叛逆的金属乐生根发芽,也许正是这里的年轻人厌倦了生活的一成不变,渴望那份热血与自由吧。
这种反差也是本片的一个独特之处,虽然背景是秀丽宁静的森林湖泊,主人公们外放着金属乐呼啸而过时,不仅没有煞风景,反而让人感到了生机和活力。
如果没有金属乐,也许他们永远不敢向爱的女孩表白,不敢向嘲笑他们的人竖起中指。
枯燥沉闷的生活,就需要这样大闹一场。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乐迷逐梦热泪盈眶——《重金属囧途》
今天介绍一部芬兰/挪威电影《重金属囧途》。
片名A Band Called Impaled Rektum / Heavy Trip(2018)。
别名重金属之旅/沉重的旅行。
这是一部有关金属乐的喜剧电影。
强烈推荐给喜欢金属乐的同好。
喜爱喜剧电影的人可以看看本片,喜爱金属乐的人一定要看看本片。
影片关于芬兰某个村子里的底下金属乐队,乐队由四名年轻小伙子组成,他们留着长发,曲风走的极端死亡金属路线。
他们窝在地下室排练了12年,一直在翻唱扒带,却没有自己的作品,因为曲风过于极端,村子里的其他人也不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留着长发都是同性恋。
四名年轻人玩乐队全凭一腔热血,完全是兴趣使然,平时他们也有正经工作,男主角也是主唱,他是疗养院清洁员,金发吉他手是驯鹿屠夫,贝斯手是图书馆管理员,记忆力超群,听歌过耳不忘,堪称金属活字典,胖胖的鼓手最富有激情,不遗余力地向外推荐乐队。
就是在这么一个略显废柴的设定下,这个芬兰村里的地下小乐队想要跨国演出,他们要以“插爆直肠”作为自己的乐队名,踏上挪威金属演唱会的舞台,向世界金属乐迷证明自己。
在他们往目标前进的途中,爆发出各种各样啼笑皆非的事件。
看完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真正懂金属乐迷内心的电影。
金属乐迷绝对不是怪物,也绝对不是小众,喜欢金属就像喜欢古典流行一样,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爱好罢了。
本片通过几名玩金属乐队的年轻人,展现了金属乐迷这个略显神秘的群体,也只有真的喜爱金属乐、真的了解金属乐的人才能拍出一部如此贴近真实的电影。
整部影片完全为金属乐迷量身定做,从剧情的转折到细节的呈现,都是为金属乐迷服务,如果按照一般影片的标准来看,影片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喜剧电影,而如果按照金属乐迷的标准来看,本片就是一部专门为自己打造、为金属乐迷发声的佳作。
金属乐给人的感觉肯定是十分嘈杂、十分喧嚣,不了解的人肯定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同样金属乐迷给人的感觉也是长发烟熏铆钉装,一派招摇嚣张的样子,其实这些就像是一种仪式一样,乐迷在朝圣时的装扮,只有在演唱会现场乐迷们才会跟着发出嘶吼,事后大家都是温顺的不得了。
就像片中的乐队几人一样,他们对重金属绝对是真爱,平日也和我们普通人无异。
主唱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平日里只是一名人畜无害的护工,面对暗恋的女孩子说话都不利索;主音吉他在屠宰厂工作,外表张扬,而在父母面前却十分乖巧;贝斯手记忆力超群,能记住所有听过的歌曲,平时在图书馆工作都不忘导出推荐极端金属乐,当听众向他反馈“像杀猪一样”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在杀羊”,反差萌,可爱爆了;鼓手因为身体健康问题,死过两次,真的在用生命践行死亡金属,拿起鼓槌他是死亡金属鼓手,放下鼓槌他是一个热心可爱小胖子。
金属乐因为小众而不被了解,本片正好可以为金属乐正名。
并不能因为金属乐的表演形式,就认为从事金属乐、爱好金属乐的人都是异类,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只是喜爱的东西有所不同罢了。
片中还出现了中世纪战争爱好者,一群年纪也不小的老小子们,在大玩特玩中世纪战争。
同样的,这些人穿上cosplay的衣服像是中二宅男,而脱下服饰,大家都是一样的普通人而已。
有一个不是玩笑的段子,就是说在北欧,每个村子都有一个重金属乐队。
北欧算是金属乐、特别是极端金属的天堂,旋律金属、死亡金属、力量金属层出不穷,殿堂级的金属乐队更是数不胜数,像片中提到的Children of Bodom(博得之子)都是在我们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旋死。
北欧金属发达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高度发达,人们有钱有闲,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发展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影片将这个不算是刻板印象的事实变得铁板钉钉,就连一家屠宰厂的地下室,都可以走出一支令人痴狂的极端金属乐队。
影片的喜剧戏份中规中矩,将无厘头内容无限扩大,让大家见识到一本正经的芬兰人玩起幽默也丝毫不落下风,不少桥段都能让人哈哈大笑一场。
原本以为芬兰人都不苟言笑,那么本片就给刻板印象正名。
影片最令人感动的其实还是为理想不遗余力,很多地方都让人热泪盈眶。
爱过、付出过,才会感动。
都知道知音难觅,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何其幸哉。
玩金属的人本来就不算多,而在一小小村庄里就能够凑起四人组成乐队,大家志同道合,更是幸运值爆表。
没有场地没有关系,开发自己地下室作为排量场所,没有汽车没有关系,找一辆老掉牙的破卡车一样能够开上路,没有经费没有关系,哪怕穷的叮当响,需要依靠测速摄像头拍摄宣传照,乐队还是坚定团结在一起。
人生得一知己已然不易,一下子得到四个,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前进,共同经历共享甘苦,其中点点滴滴令人感动的地方更是不计其数了。
Rock’n’Roll不是仅仅比出一个Love & Peace的手势,更多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兄弟出了意外不能参加演唱会了,剩下的人带着兄弟的棺材前往演唱会演出,完成兄弟的遗愿,同时也奉献了一场最为纯正的死亡金属。
喜欢金属的人自然会带有一种激情,那么想做就去大胆地做,有些事情还是留在事后考虑比较好。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没有疯狂过,就没有年轻过,也没有活过。
乐迷逐梦尽显知己,人生值了,嬉笑之间热泪盈眶,金属永存。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一开始是闷骚萌萌的金属乐手,其实很真实,现实中的摇滚乐手很可能是个社恐。
整个电影的节奏也是蔫蔫的……但是没想到这电影后劲十足!
最后的棺材跳水可太棒了!
鹿血,狼獾,超速记录仪,照片,死亡,边境枪战,呕吐,疯子,养老院……这些元素产生的化学反应太有趣了!
男主多洛很帅,乐队的整体感很强,爱情线很甜,这才是青春励志电影啊!
剧本充满惊喜又荒诞,但是放在金属乐上又很顺理成章。
那个一贯愤怒但插上耳机就瞬间回魂的“疯子”,不就是摇滚乐迷的夸张演绎嘛~还有米娅,爱给人希望和勇气!
“有时候先做后想,勇于搞砸,结果更赞哦~”
不知道今天介绍的这部作品能够激起多少人的共鸣?
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人热衷于摇滚乐?
不知道在国内有多少人听过金属乐?
以三个疑问开场,为本篇影评定下来一个基调,那就是“此文仅献给那些读得懂摇滚乐/金属乐内在美的哥们/姐们!
”芬兰电影《重金属囧途》作品类型:音乐、喜剧主要演员:Johannes Holopainen...故事概述:讲述四个痴迷“重金属”的青年(后来鼓手挂了),为了理想(登台演出)不断努力、不断奋进的故事上映时间:2018年3月9日在芬兰上映
出品于“北欧重金盛产国度”芬兰的“音乐影片”,淋漓尽致呈现了金属乐的激情、魅力、气势,牛逼!
作为一部纯粹的斯堪的纳维亚音乐类喜剧作品,本片剧情简单、轻快、通俗,一目了然,简而言之,就是“金属猛男追梦之旅”。
基于此,笔者在接下来的点评中将不会涉及过多剧情方面的内容/解析,而是将精力放在影片所隐射的诸多思考点。
(特此告知)剧情简要四名金属党踏上以“登台为目标”的金属音乐之旅。
主唱:Turo(疗养院清洁员),暗恋Miia,特技“黑嗓”
吉他:Lotvonen(屠夫),特技“速弹”、演奏特色偏“重金属”,类似:美国的Metallica...
贝斯:Pasi(图书馆管理员),“黑金”痴迷者,影片下半段,致敬“Immortal”的装束,一看便知。
鼓手:Jynkky(职业不详),疯狂鼓手(有点X-Japan队长Yoshiki的味道)。
后来在开车途中为了避开麋鹿、撞车挂了。
其接替者是“病人”Oula。
思考浓缩进入影评的正题了。
思考...一,傲慢与偏见a,对于男人留长发的偏见留长发的男人,有问题!
这个观点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
至于这个论调对不对?
至少,在下不敢苟同。
仅凭一个人的外貌(头发长短)来判断此人的好坏、优劣,未免有失公允,难以服众。
更何况短发、长发,只是造型上的区别(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为宣泄情绪),与人品关联起来,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b,对于传统观点的傲慢维护人们反对男性留长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传统思维的搅扰”,因为在传统理念中“女性留长发是荣耀;男人留长发则是羞辱。
”所以呢,长此以往,短发成了男性的标配与标志。
(这难道不是变相的性别歧视?
)
二,做自己这个时代,成为“自己”越来越难,许多人的日常都是在扮演“别人眼中的你”,你的和善、你的低调、你的从容、你的忍耐、你的所有表象,都在“演”,人人都是演技派,人人隐藏真实的自我,为的是什么?
能够从容的在这个物质世界(人际关系复杂的年代)生活下去。
但是,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论哪个年代,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走寻常路,他们有个性、真自我,坚持做自己,就像剧中的那几个金属党,十年如一日,做自己想做的,轻蔑周边那些无聊的杂音。
这样的人生或许得不到赞誉,也难免受困于现实压力,但,这才是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所应该拥有的独立人生。
三,中东移民问题影片下半场有这么一段插曲,“边防受命拦下Turo一行,结果却误打误撞抓捕了一批中东模样的过境人员”,这个桥段安排在这里,有其搞笑的成分存在(一笑而过),但最根本的意图,是在讽刺“北欧国家对于中东难民所执行的一系列偏颇政策”(深思熟虑)。
四,摇滚精神什么是摇滚精神?
中国教父级摇滚歌手崔健诠释:摇滚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强调摇滚这两个字...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实际上,这个解释还是“云山雾罩”。
要理解“摇滚精神”,首先要理清“精神”两字的意义。
精神是什么?
举个通俗的例子:人饿了要吃饭,吃饱了就满足。
这个由“吃饱”导致的“满足”,就是一种“物质上的饱足”。
而“精神”呢?
说得抽象些,就是物质的“虚无化”。
说的具体些,同样以上面的“因果关系”为例,人饿了,没有吃的(物质上无法供给),然后呢,人只能借助“幻觉”(脑中臆想,吃了美味佳肴),好了,实际上吃饱了没有?
当然没有,但心理上有没有饱足?
有。
这就像进入梦境一般,在睡梦中,你吃香的喝辣的,不要太惬意,心里美滋滋,而实际状况却是“黄粱一梦”。
“精神”就是这样,让你“补脑”,却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帮助”。
搞懂了“精神”,再来看“摇滚精神”,对于老崔的这句话“摇滚是面对着生活的不服”,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真正的摇滚乐,特真实、特感人、特生活,那真的是“有感而发”,不像流行乐,满口“之乎者也”,实则“空洞无聊”,这种“小清新”都是给人洗脑用的,而“摇滚”是让人看清现实,看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美丽还是丑陋!
总之,“摇滚精神”不是让人们安于现状,而是“居安思危”,“摇滚精神”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对于生命、对于现状的那一声不屈的呐喊。
终。
抱歉,写这篇影评时,笔者的身体略有小恙,如果措辞、文理有所欠缺,还请担待。
编剧★★★★☆(故事干练、台词精炼、设定老练)导演★★★★☆(芬兰人执导这类音乐作品,十拿九稳)演员★★★★★(完全看不出在演戏,太真实了)剧情★★★☆☆(故事单薄了些,笑料扎实、饱满)视效★★★★★(北欧风情,这景色令人流连忘返)音效★★★★★(死金、黑金、旋死,听者热血澎湃)推荐度★★★★★(金属党不容错过)
灵魂照片这是一部即使不懂重金属音乐也值得看的电影。
首先本人是一个对于音乐剧完全不感兴趣的人,起初看到重金属,音乐剧,芬兰语,我的兴趣度就已经下降到了极点,然后我还是拿起炸鸡,和一罐82年的冰镇可乐,准备用批判的眼睛去看这部电影,才发现这一部非常好看的励志搞笑的电影。
宣传海报首先进入剧情:芬兰乡下金属乐队4人组,一起排练12年,竟然没有一场原创歌曲,长发主唱骑着28小破自行车,被村里人嘲笑成基佬,他是一名疗养院的员工,长发吉他手家里是开屠宰场的,明显是一个富二代,鬼脸贝斯手长发男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有些博学多才,长发鼓手吃货男,就是混吃混吃。。。
4个人在一起创作终于创作出了第一首原创歌曲,想要参加音乐节,正好一位挪威音乐节主创来到 屠宰场买鹿血,机缘巧合之下终于可以去音乐节的机会,
然而因为一些意外,导致长发鼓手身亡,长发主唱在女友的鼓励下,偷了汽车,拖着长发鼓手的棺材,抢了疗养院的秃子老黑鼓手,带着剩下的2个兄弟飞奔挪威音乐节
在经历了与偷渡边防军对决,跳崖,维京人COS等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后,终于来到了音乐节
5个人同时登场(长发鼓手连人带棺材一起)由于长发主唱的紧张,再次以核弹喷射呕吐作为开场,把场音乐节带向了高潮,最后演唱结束,全员在发烧友们的欢呼声中被警察抓走,脸上露出了开心笑容这是一部非常欢快诙谐幽默的励志音乐电影,片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那就是与其便秘,不如失禁来的痛快,主角们中二,又有理想有梦想,我不懂重金属音乐但是我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什么是我理解的重金属音乐,没有国界,没有死亡,伟大的友情,疯狂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搏何时搏。
希望看过此片的人,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是音乐还是任何其他事情,当你决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本片评分8分,强烈推荐观看
文 | 姚欣我们已经翻阅过不少欧洲青年图鉴:“伟大的艺术家都得离开这座岛,剩下都抑郁,成了酒鬼”,《初恋这首情歌》中在残酷发芽的少年与音乐;《奥斯陆,8月31日》中的Anders身陷后青春期的迷惘;同样来自芬兰,《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里癫狂而执着,让人忍俊不禁的摇滚青年……欧洲青年们在旖旎风光中酝酿出的性格气质总能让人怦然心动,而他们的处境,似乎也总能让我们惺惺相惜:不愿和大家打成一片,你反而享受待在自己的房间,为了和摇滚明星的精神更加靠近,你留长头发,又或者借年少轻狂组建乐队,沉迷黑白电影,但一路上禹禹独行。
但你看见你的执着与小小的梦想,在时间的吹拂下被风蚀磨平,在黑夜般的成人世界散做一颗颗燃烧殆尽火星,你止不住追问:那些我所追逐的,我所热爱的,于我而言,真的有意义吗?
《重金属囧途》的主角带着这样的疑惑,骑着小单车从北欧风情画中向我们走来。
而片中的第一支听起来如英雄已逝般适合收尾的配乐,就奠定了本片的“非主流”路线。
称之非主流不是说它因重金属乐题材而与主流人群划清界限,而是从剧情到人物,都和观众默识的饱含黑暗与暴力,痛苦与死亡的重金属音乐存在偏差:Turo,高大威武,却撩得一手齐腰秀发,是个暗恋花店女孩却为人腼腆的男护工,工作之余在重金属乐队担任主唱;吉他手,驯鹿屠宰场的继承人,胡须茂密,却有一头“性感”波浪金发;贝斯手,堪比重金属届Sheldon,从形象到艺名,一心履行重金属精神,却只能在图书馆工作的时间里花样安利金属乐;以及渴望登台表演,死亡体验极为丰富的鼓手,听起来到像是个 “身体力行”的极端重金属乐手,可“死因”似乎只是鲁莽贪杯粗心大意。
囿于一个从未正眼看待他们的芬兰小镇,囿于小镇上颇受欢迎的芬兰流行乐之下,囿于地下室,排练12年,翻唱12年,他们从未登上舞台表演,从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
虽继承一身重金属衣钵,却畏畏缩缩,不曾勇敢表达。
导演镜头下的这四位重金属乐手,不像是束之高阁的重金属狂热者,反倒像些热爱重金属音乐却无比小清新的青春期中二少年。
重金属乐之于这四位青年,显然不仅仅只是让他们与众不同,格格不入的因素。
一个阴错阳差的灵感闪现,乐队的第一支单曲诞生,同样降临的还有他们期待许久,可贵的挪威重金属音乐节演出机会。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小镇,居民们的冷眼变成了热捧,嘲笑化成了厚望。
他们将乐队命名「直捣直肠」,借超速违章拍乐队宣传照,更像淘宝卖家通过带搜索量和曝光一般为自己的商品添上标签,夸张地自豪地将乐队的风格矫饰为「交响后启示录碾压驯鹿亵渎基督极端战争异教徒芬诺斯堪迪亚重金属」,备好车准备癫狂无畏上路。
这趟能让乐队爆红,能为自己正名的重金属之旅本该顺利出征,不负众望而归,可事实却不是如此。
镇内首演的严重怯场,队友离散,支持与认可再度回归冷漠与耻笑,那些疑虑又一次涌进脑中,振聋发聩:那些我所追逐的,我所热爱的,于我而言,真的有意义吗?
作为重金属乐队数量排名世界第一的芬兰,不断地向全球进行着重金属文化的输出。
就像片中的主角,重金属之于芬兰的年轻人,不仅是广受欢迎,拥有主导地位的音乐类型,也是他们走出小镇的机会。
在花店女孩的鼓动下,掘墓,航海,宗教信仰,武装冲突在重金属乐的引领之中,以一种戏谑而暴力的方式悉数出现,重金属精神也终于正式登场了。
于此,《重金属囧途》中,重金属音乐的主题不再是对死亡和痛苦的过度沉迷,不再是喧闹、暴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而是生活的出口与对纠葛的宣泄,是放出皮肉下的野兽,是不畏结果的不断试错。
如同我们心中的共识:音乐是全世界的语言,它没有交流障碍,没有文化成本。
在《重金属囧途》里,重金属音乐、态度与精神和少数派的逐梦故事默契融合,以芬兰式的喜剧张力,以嬉笑怒骂的形式,将另类文化流行化呈现,一并消弭了音乐的流派界线。
而正如我们在片中所见,吉他手在面对卡进绞肉机的驯鹿呈现出了所有人理解的手足无措与怒吼,Turo上演动物园版《荒野猎人》的场面,以及“哪怕拉肚子也不要永生便秘”,哪怕搞砸也不憋着,与团名「直捣直肠」相呼应的人生信条,我们与重金属好像更加亲近了:这些原始的,暴力的,似乎过激的反应与行为,这些借释放而收获灵感,或聚拢信念的重金属场景与时刻,怎么与生活这趟旅程也如此相似呢?
手动金属礼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部电影,实在是太好看了,不光我这么说,好多看过的人都称它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在今年的欧盟影展上也是重点抢票对象。
它就是《重金属囧途》。
《重金属囧途》
看到这个片名是不是觉得不是金属党的自己被抛弃了,先不要皱眉,这绝对是一部老少咸宜的沙雕励志喜剧片。
重金属看不懂,囧途都明白吧,这就够了,影片虽然很套路,但能先把你笑出泪,最后又热血到让你哭出声。
并且,请带上你从前对“重金属”的那些偏见和刻板印象,你将会发现他们看上去就是你想的那样,甚至更加脏脏的、垮垮的、拽拽的,但看完,你会“真香”。
影片讲述了芬兰小镇4个重金属青年的故事,他们分别是主唱图罗、鼓手扬克、贝斯帕西和吉他手洛特福纳。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他们无法被忽视的外形,两个黑长直,两个金发朋克,皮衣从来不换,上面一堆铆钉。
其次是他们的爱好,一支练习了12年的地下乐队,没有名字,没有演出,没有原创,只是因为热爱重金属,所以从小就在一起训练。
主唱的黑嗓十分惊人,玩到High处四人一起甩头发画面也非常美轮美奂。
再次是他们的现状,虽然玩的音乐是硬核,但他们的真实生活除了长发飘飘,都没什么出格的,甚至要对个别人提出过于本分的批评。
比如拉风的主唱图罗只是一个疗养院清洁员,性格很怂很面,每天被街上的小混混骂“基佬”从不反驳,被疗养院的同事各种使唤毫无怨言,在喜欢的女孩面前被情敌各种嘲讽也绝不吭声。
再说贝斯手帕西,他是一个图书管理员,聪明得有点不正常,对听过的歌过耳不忘,面对来店询问贾斯汀·比伯专辑的妹子,他总是在赞赏别人“完美的选择”之后,拿出一张“乌拉圭硬核金属”递给客人……客人???
接下来是吉他手洛特福纳,子承父业,是一个驯鹿屠夫,每天面对着一群待宰的驯鹿,在血浆和碎肉机巨大的轰响中度日。
最后是鼓手扬克,被图罗称为乐队最硬的硬汉,天不怕地不怕,但因太过投入,曾两次突然倒地休克,直接死过去,醒来后爬起来继续干。
他也是乐队中对走出地下,走向舞台兴致最高的人。
就是这么几个人,12年来都在洛特福纳家屠宰场的地下室训练,可能是屠宰场可以盖过他们巨大的动静,但还是每天可以听到来自洛特福纳父亲的吐槽:你们的表演让驯鹿都想自杀。
这位父亲还贡献了不少车技很好的“人生格言”,我就不说出来了,大家看看图就好了▽
被老婆直怼:你没有。
哈哈哈哈哈在这样被各种嫌弃的生活中,4人每天正常工作,没事撩撩头发,靠着重金属乐吊命,也用音乐来屏蔽来自外界的一些不友好的声音。
但他们也突然觉得这样不行,要有一些动作了,于是开始写原创歌曲。
他们让吉他手先弹一段riff(即兴演奏重复段),这当然难不倒经验丰富的洛特福纳,很溜地弹了一首又一首,但全被贝斯手这个人肉曲库识别出了年份、乐队与歌名。
吉他手直接摔吉他走人,但灵感这东西,说来就来。
一天吉他手在屠宰场工作,不小心将一只插着刀的驯鹿送进了碎肉机,不料机器卡壳,发出有节奏的金属声,常年泡在音乐里的孩子的敏感和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大惊,这就是我们的riff啊!
在经过贝斯手的审核之后,确认这是一段原创的riff,于是主唱图罗将他的糟心日常填成了歌词。
第一首原创很快出了demo,大家都很兴奋,正商量着要把它送去谁的手里,有一天,屠宰场来了一个来买鹿血的外国人,他是挪威北部最大的金属音乐节“北诅咒”的主办人。
好死不死他们还得罪了这位主办人,鼓手扬克当即猛追,递上了乐队的demo,希望可以获得一个在音乐节上的演出机会。
这件事就这么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就变成了乐队要出国演出了,而实际上主办人的电话迟迟没有打来。
但因为这件事,他们成了全村的希望,周围的人对图罗的态度开始大改观——小混混们开始向他致敬,同事变得轻声细语,情敌尤尼对他也有所忌惮,就连市长也为他们颁发了小锦旗,他们还获得了在当地著名酒吧表演的机会。
图罗陷入到了这种虚幻的美好之中,他只能将这个谎越撒越大,他告诉伙伴们,他们不光被邀请了,还是主舞台。
几人越想越兴奋,他们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死亡货车”。
这辆车杀死了三只大型动物和一个人,被埋进过沼泽,在瑞典一起银行抢劫案被使用过,一个马戏团小丑曾在副驾驶自杀。
简直没有比这更重金属的车了!
当然他们还差一个乐队名字,最后定为又污又脏的“插爆直肠”,由贝斯手从别人对他们的骂声中提炼出来。
关于他们的风格,贝斯手还有一段非常不明觉厉的贯口——交响,后启示录,驯鹿磨盘,反基督教,极端异教芬诺斯堪的纳维亚金属!
最后他们还需要一张乐队的封面照。
于是他们来到了经常被拍的公路测速摄像头前,由鼓手扬克将车高速开过,在经过摄像头的一瞬间所有人摆出造型,照片直达警察局。
不得不说,这个操作又沙雕又流弊,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并且最终照片的效果简直一流。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登台演出了。
挪威音乐节前哨站——当地酒吧。
当天晚上人满为患,各种大爷大妈和小年轻们。
主唱图罗对此一直有所犹豫,他没什么自信,也不愿面对,但他想改变。
因为听了一个关于非洲人从狮子嘴里直接抢食物的故事,受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要面对的狮子”这句话的激励,他还专门跑到动物园从凶残狼獾的嘴里抢了一大块肉。
狮子咆哮了!
终于,他们站上了舞台,灯光、舞美,吉他响起,贝斯进,鼓进,主唱没进去,哇地一声吐了一地,以及前排市长一身。
人生第一次登台,垮了。
音乐节主办人的电话也打来了,没位置给他们了。
大家灰心丧气,主唱更是要退团,扬克为了挽救局面,立了一个“死也要去挪威”的flag,然后就真的死了。
他独闯警察局,偷回了被扣押的货车和乐队封面照,路过测速摄像头时太过兴奋,为了躲避一头鹿,出了车祸,一点没带犹豫地死了。
他的死让乐队濒临解散,但图罗在被喜欢的女孩一顿训斥后,内心的狮子再次咆哮,他抓来了疗养院会打鼓的病人,开走了情敌的奔驰车,接上了两个剩下的同伴,挖出了扬克的棺材。
一路开去挪威,一路啼笑皆非。
警察局长给挪威边境打电话,希望堵截他们这帮“恐怖分子”,不料前面还有一群阿拉伯人开着车,谁更像“恐怖分子”?
他们躲过一劫,却被追兵赶下了悬崖,大难不死停在了一大块岩石上。
后有追兵,前是悬崖,无路可走,但他们突然听到音乐的召唤,棺材先跳进了大海,几人纷纷加入。
再次大难不死,被冲到了一个岛上,遇到一群在玩维京cosplay的奇葩,他们用船将乐队送到了音乐节。
遇到了主办人,图罗向他争取演出机会,但面对一个躁狂症病人,一口棺材,他还能说什么呢?
终于登了台,主唱又是一泻千里,比上次还狠……
还好这次心态调整得及时,黑嗓一开,棺材率先跳水,现场沸腾了。
最终警察们还是扑了上去,虽然被逮捕了,但人们在为他们欢呼,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是无怨无悔的笑。
人生就是这样,闹点笑话再直面它然后爬起来似乎更值得赞颂,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励志吧,因为那需要超越自己的勇气,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乐队虽然中二、无知,但梦想这件事,先了解完阻碍就不会有力气去实现了。
图罗说:有时候,最好是事后思考,要敢于搞砸。
疗养院的另一病人说:拉在自己身上总比便秘好。
这是一支被边缘化的小众乐队,但他们照进现实,就是一开始弱小怯懦的我们自己。
手动金属礼。
-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很喜欢那个小姐姐包扎的那束花,好像很凌乱,去真的很好看,不过搜不到照片,看来得自己动手去截屏。
留着长发的不一定是不良少年,反而是温顺的小弟弟,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或者嘲笑他们,也从不反驳,带上耳机又是沉浸在那个重金属的快乐世界里。
单纯而美好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嘲笑,因为这些不同道的人的看法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的,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这些才是值得自己花上大把时间和精力的。
笑出眼泪哈哈哈···
社恐的芬兰人搞笑起来真是太劲爆了!梗也多,屎也多。纯开心的一部片。
#2018歐盟影展#這是一部即使對重金屬音樂不太了解,但看完後絕對會喜歡上的電影,全程笑到快斷氣,挖朋友墳並把棺材帶到演唱會現場,路遇一群cosplay北歐精靈的小孩等橋段真的太帶感了。
剧情随意糟糕也无脑,添加的喜剧因素有那么好笑吗我怀疑。看得出来的导演把控度的不足和随意。我左边女孩子全程大笑不停且聊微信,右边女孩子不停拍屏幕,已经能够想象她发朋友圈的样子了。挺差的观影体验。
一个人传统的小乐队故事.
合格
若是在欧盟影展氛围上可能还会想给到3分,但客观来说观影感受非常非常一般。重金属音乐虽不是我听得来的一个类别,但也不排斥去了解,然而影片与其说是在表现音乐精神,不如说就是一部普通的励志片(有的处理还很尴尬)。作为全世界重金属音乐最厉害的北欧国家给出这样一部表现重金属音乐精神的电影,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虽然有点套路,但听着金属真的很过瘾呀
开头还有些笑料,后面感觉节奏线索凌乱,撑不起我持续的兴趣了
“拉在自己身上,总好过便秘。”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狮子,或者小白兔。Rock & Roll long live🤘
四个业余乐队手加一具棺材的音乐节荒诞追梦之旅,重金属还是有些接受不能,特别是结尾这就是撒旦教邪教现场啊
最后摇滚还有些意思,其他就马马虎虎了!
插爆直肠是一支交响后启示录驯鹿磨具反基督极端战争异教芬诺斯坎迪亚金属乐队!PS:《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音乐救赎者》
歌不错 电影差点意思
终于领略了到外国人的烂演技。
评分偏高了
除了语言,其它各方各面都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尽得美式无厘头和后青春喜剧特色。好看是好看,结构里却是精巧的造作,点题不透有点可惜
看不下去
演得还行,编剧拍摄还是显得比较业余吧;芬兰话不难听,有种古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