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给7.2分???
是拿菊花审核的?
影片中的细节展现,还有逻辑推理,还有情节的反转和剧情的起伏也是很有代入性的,凭什么给的7.2???
是因为国内电影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准差距的,让你们无法感受到这部剧要呈现的效果和魅力?
抗日神剧看多了,脑子里装的全是手撕小日子这种情节才觉得配的上高分?
韩国电影的制作和编剧在亚洲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准。
抵御文化入侵也不是这样搞,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在国内真的太难了。
等国内什么能拍出这种剧,然后你就有资本去藐视一切了🤣
最后一枪才是蜕变完成。
自杀报告怎么写?
击毙才是王道。
事办完了还等着升官发财,在家自杀你是给谁看呢。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呀!
跟你讲利弊,你跟我玩纯情?
不上道还添堵。
想死?
那就不能白死,得死的有点价值。
-个人观点:结局可以在黑暗点。
十分制的话我会给6.5+1,加的那分给最后一枪。
人生总是会有那么一个我们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我们化学老师考试时跟我们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我觉得这的命是我们心中那道评判标准指引着我们决定,在此的天是在危急情况下人们做出的选择与方向。
看完后我有种静默感不知要怎么样表达,如同那平静的水面深处却暗流汹涌。
同样的出身最终确实不同的走向,我想说即便是警察也可是以正义之名胡作非为的人,即便是黑帮却也存在着不可断绝的情意,是非对错在心在天道也在霸道。
1、男主开枪打死男二,是因为男主知道男二是基督教徒,不希望他自杀入地狱(最后墓碑有十字架特写),同时也不想女主因为男二自杀愧疚,男主承担所有一切(男主电话报告男二落网时有他戒指特写代表对女主感情,有他手表特写代表对男二友情),男主为人有情有义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来(诸如最后不和检察长握手、朝牺牲的好友照片敬礼、还有在码头放男二一马等)。
2、男主和女主授勋时,男主看了女主后离开,他是放下女主了,但女主一直看着男主(最后墓碑前一幕也证明了)。
3、最后男二墓前,女主把十字架放下代表女主对男二放下了,男主把戒指放下代表男主对女主放下了,又点了一支烟放在墓碑前,代表男主对男二的友情。
(最后彩蛋男主和男二走在街头也证明了这一点)
1,打斗确实是唯一的看点,然而第一集中本以为开始经营酒吧遇到的吸毒富二代那么嚣张,主角会狠狠教育他们,结果,结果,结果镜头一转用一段对话表示教训过了。。。。。。
这也太敷衍了吧!!!
2,第一集灭张哥,那么多人不懂擒贼擒王道理???
在那里糊打一通小弟有啥用!
然后又胡编一个小虎被带着铐子的张哥拿剪刀刺的情节,简直就是编剧没有智商。
看的观众起火。
3,第二集中男二村警既然打算去卧底,那不是一天两天,不大概告诉老婆,怎么隐瞒呀?!
编剧在这里脑短路。
然后又编出村警老婆和男一是同学的无聊构设,还让男一无意间碰到村警和还不知老公是卧底的媳妇在一起,然后展现村警编瞎话的急智!!
简直是糊弄观众。
4,目前看到第7集,3-7集这剧中人物智商之低,真让人恨不能砸了电视!!!!!
智商为0的地方数不胜数,让人尴尬难受。
先发泄一下,我知道豆瓣沦落了,还真真是想不到豆瓣已经沦落到此了,Peaky blinders第三季的剧本还不如此剧,居然9分以上,此剧没几个人看完,就被打一星二星,豆瓣评论彻底沦为垃圾场,不看也罢了。
作为《当男人恋爱时》的导演韩东旭显然更擅长拍人物内心和复杂人物关系,他也在采访中提到他其实更重视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需要强烈的动机,如果从这一点上看剧本开篇是合格的,男主强烈的野心使得他接受卧底的任务,女主对丈夫的保护使得她想要接触老大,老大对过去的恋恋不舍使得他冒着风险和女主见面。
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剧本出现了通常最大的问题,情节为了人物而服务,为了表现人物和推进人物关系,强加某些情节,使得某些剧情极其不自然,比如老大见到男主和女主吃饭。
人物性格确立了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也就确立了,但伦理片的不确定性和黑帮片的确定性产生的矛盾,使得这个片子看起来没有了黑帮片的狠辣,也缺少了伦理片的深度。
从剧本上来看男主的线写的很是不错的,人物的矛盾发展结局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比如私家侦探的死和她老婆的卷入,使得男主为了尽快结案,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后期道亨的死,使得男主没有越走越黑,不能回头。
最后男主放了老大,编剧是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的,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最后一场戏,最后一场男主女主和老大的戏可以说是整个戏的戏眼,也就是点题的戏,最恶之恶就是对信任和人心的背叛。
这场戏的张力是够的,但是不够完美和有深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女主的矛盾在这场戏中被弱化了,在都是男人戏的黑帮片中,女主应该是人物悲剧性的爆发点,女主应该是既可以站在两人枪口间保护丈夫,又能在老大初恋死后痛不欲生,女主对两个男人的爱都在最后一枪中结束了,所有人物的悲剧和复杂才能被推倒极致,女主这个人物也才能因为一场戏stand out出来,每个人物也因为彼此的关系更加完整。
如果从演员的角度来说,必须说池昌旭事实上更适合男二的角色,如果是他演男二,编剧可以写成像ATV那种双男主,那样的话老大的戏份内心冲突比男主更有层次,更复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人物关系更有表演空间,可惜呀,编剧和导演只看过无间道,没看过银狐。
其实配角们还真没让我眼前一亮,但尹敬浩(黄旻久)和池昌旭的chemistry也太棒了吧,吊打戏里池昌旭和所有人的对戏,真是玄学
你说他恋爱脑吧,可他也顺着正培的思路派侦探去原州调查女主,侦探挂了后他也知道安排其他小弟跟着查,有意识避开男一。
你说他有脑子吧,他竟然就这么把女主介绍给所有小弟,那一幕我都惊呆了。
大哥,女主是警察啊,你如果不信任她,这等于把你帮派所有成员暴露给对方!
如果你信任她,拜托!
她是你的宝贵资源,你就这么大剌剌的告诉所有小弟,怕不是第二天警察局就传开了。
两个恋爱脑为肃清贩 链条做出了突出贡献。
男主骨子里有点偏执的存在,的确与跟刚出来闯荡的男二有些相似。
任务受阻时控制不住加快的语速和不安的动作,冲进办公室当着老婆的面砍人,直勾勾的眼神中带着一些狠戾,发泄着内心积郁的阴暗。
但是男主又是善良的,感受到的真心一一回馈,不出意外的收获两个恋爱脑助攻。
海莲送来了表现机会,男主抓住,海莲勾引,男主痛苦拥吻,海莲违背父命,男主舍身陪酒。
来来回回石头都捂热了,海莲攥着点男主给的好,毫不犹豫的割了黑警的脖子,带着男主送出的期许离去。
男二的恋爱脑长在女主身上,选择性屏蔽男主的一切不合理行为,昔日兄弟的提醒,私家侦探的意外身亡,男女主之前意味不明的眼神都抵不过兄弟替我挨刀,兄弟替我顶缸,兄弟替我帮腔。
最后被兄弟背叛了,死也要死在他和他老婆的面前,让两个人一辈子愧疚,一辈子饱受折磨,恋爱脑极致的由爱生恨,赶不上与初恋约定的婚礼,就去赴初恋最后给予的拥抱。
男主眼睁睁看着他自杀不好吗?
坚持要送他一程,只是坚持要背负这份恶离开,离开变质的爱情,离开辜负的友情。
这尺度,广电总局看了都沉默:比《狂飙》还上头黑帮题材、双雄对决、暗黑风格、生猛剧情……韩国犯罪题材剧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字,狠!
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社会现实揭露,都做到了商业片的极致。
开场便是暴力血腥的修罗场,拳拳见血,棍棍致命,瞬间抓住观众眼球。
这部由迪士尼出品,《新世界》导演韩东旭执导,池昌旭、魏嘏隽主演的《恶中之恶》,剧情张力拉满。
主角郑企铁原本是个打碟DJ,却摇身一变成为江南区的黑帮老大。
上任后,他开始大肆贩卖毒品,获利颇丰,然而,有人因吸食过量从夜店高台坠落身亡。
这起自杀事件惊动了警方,郑企铁立刻成为头号嫌疑人。
但想从他身上找到贩毒证据,简直难如登天。
郑企铁为人低调谨慎,帮会内部团结紧密,背后还有日本黑帮大佬撑腰。
无奈之下,警方决定派出卧底潜入帮会,寻找罪证,这个任务落到了朴俊默(池昌旭 饰)身上。
在警方的精心安排下,朴俊默伪装成郑企铁死去发小的堂弟。
他没有直接去拜码头,而是先在郑企铁的饭店大闹一场,声称要为堂哥报仇,随后又在郑企铁的大本营与小弟们真刀真枪干架,展示出超强“动手能力”,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人设,引起郑企铁的注意。
尽管郑企铁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堂弟充满怀疑,但朴俊默在警方协助下通过了调查,顺利加入帮会。
不过,他一开始只能在底层巡街,难以获取关键信息。
为了赢得信任,他与警方合演了一出好戏:让警方假扮敌对势力刺杀郑企铁,自己关键时刻上演“英雄救英雄”,成功成为郑企铁的贴身保镖。
成为保镖后,朴俊默偷拍办公室、翻阅文件档案,却始终找不到贩毒证据。
作为一部黑帮题材剧集,《恶中之恶》情节虽有些老套,但各种元素应有尽有。
卧底、黑帮、械斗、谋杀、毒品交易……剧情环环相扣,构建出一个黑暗至极的地下世界。
剧中黑帮看似风光无限、横行霸道,可实际上,就像他们所处的大本营,被栅栏、霓虹和暗色镜头笼罩,永远是城市中见不得光的阴暗角落,是社会动荡与不公滋生出的毒瘤。
血肉横飞、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带来强烈的心理和视觉冲击。
总体而言,《恶中之恶》动作戏精彩刺激,两位男主颜值在线,还有少见的“黑帮三角恋”题材,当作下饭的电子榨菜倒也不错。
这部片子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角色是好下场,所有人都迷失,所有人都知行不合一,所有人都在践行那句话:存在大于更先于合理。
所以,这个片子里,警察不像警察,妻子不像妻子,恋人不像恋人,毒贩不像毒贩,黑帮老大不像黑帮老大,所有人物角色都似乎不合理,都在做不符合自己身份和利益的事情,都在不停的制造‘昂贵’的例外。
黑与白,善与恶之间的界限突然被人之本性踩来踩去而显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越界。
我们与恶的距离,也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正义里面,确实有回答不了的问题。
企铁最后没有选择独自一人出走他乡,而是出乎意料的找到了宜贞家里。
他的初衷是什么?
又是何时发现宜贞和承佑的夫妻关系?
也许企铁以为这样的脱身,虽然失去了一切金钱财产,投资的项目也全部流产,但毕竟被承佑放过,他获得了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本可以自己一人逃亡的企铁还是在躲藏了几天后,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再次找到宜贞,打算和宜贞一起开始新生活,因为正是有宜贞这个奔头,企铁才有从善的想法,才有在失去一切之后还有活下来的念头。
甚至在这一刻,他对承佑也没有背叛后的绝望和恨意。
而正是因为这个是警察卧底的承佑放过自己的这一次契机,他才鼓起新生的勇气,他唯一的生存希望来自承佑,也来自宜贞。
也许他自己心里也有疑虑,也知道自己和宜贞的未来也只是自己虚妄的幻想,可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一线可以做一个普通人的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命运倒回到中学那个不辞而别的夏天。
然而讽刺的是,企铁意外发现了承佑和宜贞是夫妻的事实,虽然他心里应该早就知道宜贞和承佑是警方配合的关系,但二人的夫妻关系,摧毁了企铁最后一点儿向善的意头。
这是一次命运对他彻头彻尾的背叛。
一个几乎是镜像孪生的自己,在平行世界里竟然实实在在地过着自己憧憬的未来生活,这一切竟然已经是事实发生的。
真相的这一刻,无论是谁,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自己的未来已经是过去式了,这对企铁是一次堙灭,似乎他这个灵魂的另一种命运轨迹已经在这个世界发生了,那他的存在则变得彻头彻尾的没有意义了。
因为这个是宜贞丈夫的俊末的存在,使得郑企铁的存在变成了类似黑客帝国里面的‘déjà vu’的bug。
他们的相互存在是绝对二元对立的,是在这个世界,在可知的线性历史时间里,不能同时成立的。
这才是他举枪自尽的原因:已经存在过的我,还有什么再存在一遍的意义呢?
然而放过了一次企铁的俊末还是抢先了一步击毙了他。
俊末可不可以放由企铁自己结束自己的命运,可以的,让他体面的选择自己的结局,他和宜贞依旧可以无辜的‘袖手旁观’;他可不可以再放过他一次,可以的,打伤他的手臂就可以阻止他自杀。
可他是一枪毙命的,千钧一发之际,俊末果断的决定杀死他,打中了他的心脏。
郑企铁终究是要死的,为什么俊末一定要选择让他死在自己的抢下?
看到这一幕时,我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段话:若是一个人真的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如同见到知己朋友的兴奋,而是杀死对方。
是谁让郑企铁慢慢的意识到像权承佑,是俊末。
是谁让郑企铁想要变成朴俊末的,也是俊末。
但谁又是俊末?
是权承佑,还是郑企铁。
我是谁?
这个问题应该是俊末卧底到最后已经开始恍惚时不停询问自己的问题。
直到郑企铁闯进家门的时候,俊末在朴俊末、权承佑和郑企铁之中选中了最前者。
他告诉企铁他从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因为同样出身的俊末并没有流落城街头混混,反而成了代表正义的警察。
他的权承佑再怎样的成功,也不是真实的。
虽然俊末有很多次在迷失和滑坡的边缘,但他都顶住了,他都让自己走回了正道。
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是他积极的选择了自己的存在状态。
原生家庭和出身环境确实无法逆转,但人生依旧可以有自己选择的空间和余地。
俊末在客观世界巨大的不可改变下还是在尽力做改变,而不是放由自己堕落。
这其中需要多少勇气和坚韧,是郑企铁不能简单地用自怜自艾的宿命二字抹去的。
在现实世界里,他可以和宜贞相知相爱组成家庭,可以有为了掩护自己而丧命的胜似兄弟的上司同事,是俊末积极努力的生命观成就的,这一切完全来自于俊末的主观能动,他是值得命运如此厚待的。
射杀郑企铁后,俊末冷静的拨通了电话。
那不是一个急救的电话,他在宜贞充满期待和求救的眼神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手和郑企铁的命运。
电话接通后,俊末一字一句的说到:我是朴俊末。
虽然他的面部肌肉在抽动,他的嗓音里有不易察觉的哽咽,他的手腕上有那块金表,但他知道,他是朴俊末。
就算是改变了回不到过去的朴俊末,也依旧是朴俊末。
他是个警察,他击毙了犯罪分子。
同时他也击毙了那个对命运懦弱,让恶念占据上风的自己。
不得不说池昌旭在这一段戏里的表现,他开枪时被枪的后坐力震到了自己,因为他知道一切结束了。
有那么一瞬间惊愕,可转瞬神态又是如此笃定冷静,这段复杂的感情在一两秒内被他演绎的丝丝入扣。
郑企铁倒地后,他看向宜贞和企铁的眼神中有一种蓦然回首的味道,有些许悲悯但更多的一切都回不去的漠然。
他打电话说的每句台词,都有不一样的感情在里面,微微抽动的嘴角肌肉,喑哑的嗓音,这样自然带入的演技,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甚至担心演员本身会不会因此投入过度而感到痛苦。
英国湖区派诗人柯勒律治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怀疑暂停(suspension of disbelief)’,大意指的是人们因为虚拟的文艺作品过于真实而暂时忘掉这个是个虚构的故事而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如同相信魔术师真的有魔法一样。
在剧集看到这一幕时,作为观众,深切体会到了暂停怀疑的感受。
这部剧的导演应该受了很多港片的风格影响,很多人物气质都很港式,故事也有点儿那个味道。
但有趣的是,同样是猫捉老鼠的故事,一个黑道老大的兴衰史,一个卧底警察的惊心动魄,却处理的很反直觉,没有正义昭雪的畅快,也没有大厦倾于面前的震撼,三个人的命运收束在一个狭窄的私人空间里,憋闷且沉重。
和中国观众熟悉的同时代背景下的《黑冰》《黑洞》里对反派大佬的刻画方式很不一样,郑企铁即没有黑洞里陈道明的儒雅气派,也没有黑冰里王志文最后那段关于自我宿命和社会论的通透独白。
他更像个不成熟的毛头小子,在大部分中国观众眼里,也许他根本配不上一个大哥的资质。
中式审美中的一个境界是超越善恶的英雄论:你是赤胆英雄也好,一代枭雄也罢,重要的是得有一个英雄本色。
而郑企铁最后的结局得到的更多是怜悯同情,而不是对一个反派英雄的唏嘘慨叹,一定意义上似乎是同类角色的’耻辱‘。
同时,作为警匪片里的正面角色,邪不压正的正,权承佑/朴俊末最后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憋着一口气黯然离场,他的人格变得阴湿,潜意识里的一切恶念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见了踪影并付诸行动,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和岳母说说笑笑吃着便当变成一家人的乡下小警察。
片子里所有人物都过于贴近人性了,像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长,性识不定。
观众从正派角色上看不到理想光辉,从负面角色上看不到杀伐决断。
人物对立弱,美媸难辩,善恶难别。
虽然有情义,但到不了义薄云天的彻底;即便有坚守,但做不到不忘初心的绝对。
一切模棱两可,温温吞吞,人性所有漏洞、不堪全填满了人物的性格,甚至看到最后,我对角色命运的痛楚都变得过于切肤,这完全就是同类对同类的物伤其类,是最实实在在的共情。
这是一个没有神的故事。
它不是一个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反而是一个存在主义充斥着角角落落的彻头彻尾的物种悲剧。
然而对于警匪片,似乎前两种类型才是常见的打开方式,后一种就如《我的解放日记》里的一句台词说的那样:主角为了达成目标而竭尽所能,最后以失败告终⋯⋯那种和人生一样的东西写了要干嘛?
多无聊啊。
无聊吗,我觉得是因为无助。
无助导致的无解,几乎是这个片子的所有人物的死结。
观众看完一点都不爽快,反而跟着主角们一起觉得憋屈。
人们搞不明白到底哪步错了,导致了所有人这样的结局。
正是这种反直觉、反脸谱化、反合理化的故事走向,才使得我觉得这部剧的剧本虽然在卧底剧情线上的种种细节漏洞百出,但却在人物内核上有很出挑的地方。
首先是俊末,宜贞和企铁三个人的关系的设置--我找不到任何文艺作品中有类似的如此微妙的身份设计了,连几位主演在采访中都连连称叹人物关系的微妙难以捉摸。
以至于男女主角都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控制不住的拿捏不好角色的心理活动,而正是这份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才慢慢刮开了人们苦心经营的表层皮囊,让灵魂和肉体一起面对一次非此即彼的抉择煎熬。
剧情邋遢,似乎模仿的香港黑帮电影。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无聊
剧情有点扯,但发现池昌旭真经得住怼脸拍啊。有些特色有黄金年代港片那味。weihejun也是新晋喜欢的男演员。
小池小魏配一脸!
整体剧情有反转,有推进,给四星,要是没有过多感情戏就更好了,你说是不是徐哥。 豆瓣演员介绍都不能介绍下我徐哥吗?
这个真的不是两个男主在do的时候cosplay搞出来的剧吗,剧情真离谱,还硬拉女的做镶边更离谱
只有中方贩毒女让人喜欢
古惑仔➕无间道?
狗剧情,还是海莲好。
牛逼啊V,我第一次见当卧底当的这么容易的,哄大哥相信自己不是警察,比哄小孩还容易,哈哈哈。
卧底卧到老婆的初恋我笑了吗
9……弃
质感是有了,但是厌蠢症犯了....这让人无语的卧底剧情,编剧不能写就别写了😅
7分,这剧主打的就一亦正亦邪,黑老大凄惨原生家庭,靠智慧和兄弟拼出一番黑事业后“只想做个好人”;警领导为得功绩不择手段;别系警员靠清除黑帮对手又捞功劳又捞黑钱;卧底警察潜伏久了对罪犯产生情感;唯一无他念的正义警察前辈石道亨最终集殉职了。恋爱脑死的早,毒贩李海莲对(知道自己不会被抓所以打警察保护任务的)卧底权承昊一见倾心令家人被抓自己远走他乡;黑老大郑企铁对初恋(卧底老婆)刘宜贞再见倾心不顾出生入死兄弟劝阻执意相信卧底令帮派四分五裂。到最后都有点可怜企铁了,想洗白可黑白两道都逼他一条道走到黑,结尾兄弟爱人都是假的,想自杀都不成,还是被击毙了,太惨了,南韩许光汉。P.S. BIBI超美,太有味道了P.S. 缉毒科给犯罪暴力科打个电话吧,配合一下这么难吗?黄一直在中间搅和
烂尾
确实最后磕到了兄弟情!!!
一般般..
大体上是能看的,虽然确实很抓马、让人失笑。卧底的身份要么是一黑到底,要么是把资料制作得明明白白,这里面倒好,选了个家世显赫的公众人物,服了。生意方面,就这出货量,别说完全够不上粉白二人组,连TVB都差一大截。中间的许多破绽,都靠着“爱情”给遮掩了过去,呵,盲目的、瞎了眼的爱情。小弟们倒是忠心耿耿想干大事,这大哥是真扶不上道啊。交易一点都不严谨,帮派、社团没规没矩,说造反就造反,说换人就换人。最有看点的,是夫妻双方在彼此眼皮子底下逢场作戏。
这结尾好恶心
我靠 有点炸裂
最后两集屎一样的剧情 不过前面对于卧底变成混混那种人性的刻画还是很棒的……韩国真是小 逮着两口子嚯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