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鸡三观,女主和老宋生活那么多年,老宋和维卡打完架“他去哪了?
他走了吗?
他被你打的重不重?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打完一炮就对女主不管不顾,回家另娶妻子的人叫男人?
无论是对文艺秋,还是对自己的妻子,他做到了自己身为男人的责任了吗?
你们管一个为了“爱情”就去打一炮,打完就玩命作死作妖的人叫女人?
她教育好自己的女儿了吗?
让自己女儿和养育她那么多年的养父那个态度说话?
天天睡觉时候想着另一个男人,你是一个妻子吗?
老宋做错了什么?
维卡的妻子做错了什么?
你们俩要是一个未娶,一个未嫁,20多年,重逢爱情,我祝福你俩,你俩是真爱情!!
我为你们歌唱!
但是你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到底伤害了多少人?
你们的人生是人生,别人的人生是白菜想拱就拱?
为这部戏点赞的人,虽然咱们意见不同,我也为你们祝福,如果你是男性,我祝你像老宋一样娶一个女主一样的女人。
如果你是女性,我愿你像维卡的妻子,嫁给维卡这样的男人。
口区!
我再补充一下,我实在不想看,我妈天天晚上非要看,维卡生病女主不顾一切跨江去看他,聊到两个男人打架那一段。
维卡:“我把他下巴打掉了”女主:“咯咯咯”我真是!
啊啊啊要疯了,那是你丈夫啊,和你同床共枕几十年,生了孩子,养了你没人要的女儿的丈夫啊!
你听他被人下巴打掉了,和行凶的人聊的有说有笑的!?
编剧,你牛!
偶然看了几集,妥妥的“真香”效应。
剧情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起伏,却也时不时虐心,维卡和文艺秋的相遇,错过,等待,不放弃,就像贝加尔湖畔吹过来的冬天的风,虽然美,却也很冷。
特定的年代背景,让这段爱情带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当两个人分别都回到电波里传出自己的声音并且听到对方的声音后,跑到了隔着的那条江,大声呼喊,那个瞬间我是被感动的,无论政治,战争还是特定的年代,都无法阻挡我对你的爱,即使全世界都在说不,不可以,不可能,不要等,不要想,忘了吧。。。
都改变不了我对你的爱,说的俗点,沧海桑田,海枯石烂,都不能让我改变主意,我爱你,至死方休。
导演很厉害,感觉是一股清流涌向观众,在一众的流量明星,偶像剧情中脱颖而出,殷桃的演技我是佩服和欣赏的,说真的,如果不是她,不会停下来看看,期待结局,别太虐。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爱情更加奢侈而神圣。
在动荡的时期往往有很多无奈,于是反抗和挣扎相继而生,胜者被称为斗士,败者走向偏执。
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如历史一样,光辉的总是胜者。
处于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总会觉得爱情悲剧里的执着要比有情人终得眷属的执着傻一些。
可正在执着的人又怎么知道结果是什么。
爱一个人,不爱一个人都不是可以用结果判断对错的。
文艺秋爱维卡,即便不能在一起也是爱他,即便有万声的追求也依旧爱他,即便先认识了万声,即便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也还是爱他。
同样的,维卡,万声,宋绍山亦然 。
不是因为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爱,而是因为我希望我的结局和你关,所以再也无法放手,于是执拗的相信,虽然现在我们没在一起,但这一定不是结局。
爱情向来难得。
剧中的主角幸运的遇见了一生所爱,然而却又被时代拆散。
可即便被时代所阻,也依然义无反顾。
记得大概有这么一句话,说如果还有一分钟就要进地铁站与恋人分别那我还可以再和他相拥五十六秒。
电波传递的声音,黑龙江两岸的瞭望,冰面上的相逢,包括义肢,饺子,枕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甚至是文文,也许就是他们的五十六秒。
还有句叫穷山恶水出刁民,我是不赞成这句话的。
它太绝对,太苛厉,太伤人。
但是险恶的环境却的确会让人渐渐的不择手段。
于是文艺秋也很难再文艺了,好像是变成了个无赖,但她不过是被生活难为是千千万人之一。
这样说,当然不是觉得因为她经受了苦难就无所谓甚至是应该变得不择手段,这是时代的错,但又不只是时代的错,这是她的错,当然也不只是她的错。
文艺秋显然不是傻白甜,好像也不是白月光,非要说的话,她从前是个姑娘,后来是个妇人,再后来垂垂老矣。
边疆上也有的爱情,但爱情是没有边疆的。
对待爱情,文艺秋,维卡,宋绍山,华敏,包括万声,他们的方式态度好像都不是标答。
大约爱情根本就没有标答。
就只是爱咯。
《爱情的边疆》,是一部有问题的文艺作品,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编剧并没有处理好一些很重要的细节,并且没有真正把文艺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我就不说前面几集的事了。
我个人觉得文艺秋在对待自己的爱情方面,是自私和无脑的。
她可以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维卡结婚,以至于后来两人分离,我认为她就应当为自己冲动的爱情负责。
崇尚英雄我不反对,她如果真正热爱播音,那也是好事。
既然是真爱,要么就一直等下去,等到文艺秋和维卡几十年后能真正在一起的那一天,文艺秋干嘛要和老宋结婚呢?文艺秋结婚了之后为什么又不能好好的和老宋一起生活呢?
女主的观念太超前了吧!
因为爱情奋不顾身,到最后向现实妥协,却仍然不好好过日子,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儿女。
老宋他容易吗?
老宋凭什么又要将自己的媳妇拱手相让给维卡,仅仅是被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感动到了?我们常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事。
在那个年代,父母供子女上大学也很不容易。
身为子女,无论父母再怎么样,也要为他们考虑吧。
况且我觉得她父母挺明智的,女主为什么还要那么执迷不悟。
我真的很想问该剧想宣扬的正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像这样的女主,也太好骗,太自私了吧。
我完全不为女主和维卡的爱情所感动,相反,我特别心疼老宋,还有万声。
真替这两个男的感到不值。
真同情女主和老宋他们的子女。
爱情的边疆,不应该是这样的吧!
那怕最后的结局是两人相聚,双方有了家庭之后,过了很多年重逢了,却可以很平静的面对当初的爱情,我觉得这就够了。
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但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生活。
宣扬爱情可以,但如果爱情就像剧中女主的那样所作所为,对不起,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一点都不感动,编剧价值观有问题啊。
果断弃剧,小说好看也不看。
爱情,或许真的可以自私一点,但婚姻绝对是两家人的事。
女主要么终身未嫁,最后等来幸福,要么就平静的看待这份感情,认真的去体会生活的味道。
这部剧,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是编剧有点烂,导演也想多挣几个钱吧,拍那么多集,讲清楚了吗?
有意思吗?
这么理想化,怕是不好。
不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我想是不会成为经典,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至于豆瓣评分,不吐槽。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再见……
《爱情是边疆》观后感: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0年的春节,正好赶上了疫情期,在家闲居,偶尔看到了央视戏曲频道连播《爱情的边疆》,从而开始了四天的追剧。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不谈现实,只说戏剧。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本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故事发展,又牵扯出了身边的爱人,同事,同学,子女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本作品的所有脉络。
大女主就不说了,本片是中方制作,所以剧集宣传把中方的主演王雷和李乃文排在前面,但是无论是剧情(维卡被删掉很多戏分:维卡第一次牵手文艺秋去看电影、两人一起滚下山后文艺秋不顾危险抱着维卡的假肢不放、维卡冲破阻拦要去见文艺秋、 维卡游过黑龙江后在文艺秋的住处遇到华敏、维卡睡在文的下铺用手拉住她、维卡抱着文艺秋到边境、以及文文出生后,维卡冒险去医院抱走文文等情节应该是都被删掉了,反正我是没看过完整片段,只有几个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来看,维卡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而不是他人。
在故事的结局,维卡所说的一句话,可谓是全剧的戏眼:“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里,历史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指男女主人公),但是我们也同样伤害了别人...”他指的别人,有万声、有宋绍山、有加莉娜、有柳芭、更有他的女儿文文,甚至是他的儿子彼得...这就是本剧所讲述的爱与忠贞、守护与失落、陪伴与渴望的故事。
他们相爱之初的很多情节片段被删,所以看起来这样执拗的坚守爱有点理想化,也有点不可理解。
其实维卡曾经对加利娜解释过原因,因为他感觉文艺秋所给予他的温暖一直包围着他,无处不在;他也对文艺秋说过原因,因为她不顾生命危险也不放手扔掉他的假肢,从此让维卡下定决心终身与她相伴。
文艺秋也对自己的父母说过原因,温柔绅士、深情英俊的维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男女主人公的坚守,还有一份旧时代的爱情观念在其中,爱情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爱情是有先来后到的,从一而终,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被迫分离后的异国夫妻,十年里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团聚。
为了相聚,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当时两国的情况来看,文艺秋的牺牲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后来文艺秋为了成全维卡和加莉娜,选择夫妻分手。
之后两人苦恋的情节被删除大半,所以维卡和文艺秋各自再婚后,对对方的怀念让人觉得很不可理解。
其实不然。
维卡知道文艺秋生产的时间,再次冒险越境想要带走女儿。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文文从小被父亲带在苏联抚养,那她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当老年维卡病重在床重遇女儿后,才会对文文说,我一直都很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用过各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维卡没有如愿带走刚出生的文文,他没有对不起女儿,反倒是文艺秋,不该感情用事把枕头换成女儿留下,她应该让女儿去苏联生活。
维卡去医院探望妻女后由于非法越境,被苏方警察带走,他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
当他重新恢复自由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江边喝着闷酒,遥望着对岸的妻女....他也根本不知道,在他从广播电台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文艺秋把孩子托付给了华敏,差一点就要独自划着竹排跨过黑龙江去找他。
最终还是宋绍山及时阻止了文艺秋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和身边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是在对现实做着妥协。
文艺秋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她最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万声,万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懂她的同行人,她和老宋,其实一开始就是两路人;从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我最希望她选择的是宋绍山,李乃文演的太接地气、太牛掰了;从女主角自己的真心来说,她当然会选择维卡。
维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文艺秋,加利娜,柳芭,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最适合他的其实是加莉娜,而不是柳芭,加莉娜更温柔温情,是比柳芭更加适合他的妻子。
柳芭年轻漂亮,身材也是一流,她与维卡无论在年龄还是阅历,心智、心灵沟通方面的差异都比加莉娜要大许多。
除了文艺秋,维卡对加莉娜的感情是要高于柳芭的,他曾经在醉酒后,把柳芭误唤做了加利娜...但要论维卡自己的真心,他当然会选择文艺秋。
文艺秋对维卡的不舍深情,让万声终于决定知难而退的放手了。
维卡对文艺秋的执着追寻,也让加莉娜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等到宋绍山出现在文艺秋生命里的时候,她已经被现实逼到死角,再没力气坚持内心,因此选择了妥协,所以与文艺秋相守的是宋绍山而不是万声。
等到柳芭出现在维卡身边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乐观无畏的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那个面对加利娜的表白,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我结过婚了,我有妻子”的维卡了。
多年的独自生活,让他更加需要陪伴和家庭生活。
此时的文艺秋和维卡,需要的都再不是爱人,而是生活中的伴侣。
维卡从未对柳芭谈起过自己在中国有妻女的事情。
这也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隐患。
文艺秋曾与两个男人同床共枕过。
她在维卡身边,望着身边睡熟的丈夫她一直舍不得闭眼,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他高挺的鼻翼,深情凝望着他的睡容微笑...而后来和老宋在一起讨论生子话题的时候,她还在缝补着维卡的枕头,多年来,只有这个枕头才能让她感受到维卡的气息,才能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的心理安慰...这就是她和老宋多年的婚姻状态,同床异梦。
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文艺秋做到了极致。
反观维卡的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维卡对年轻美丽的妻子柳芭下意识的冷落,让柳芭与文艺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同床异梦”这几个字眼。
现实安稳的婚姻生活与心底的牵挂和伤疤,让维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眉头深锁,时常独饮闷酒的中老年人。
他们为了爱情,一生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出于女性缜密而又敏感的心思,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一定都对文艺秋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她们的维卡如此念念不忘?
这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到底是有多美丽动人,有多气质出众?
同样的,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在看到文艺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当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就是你这样平凡平庸的女人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这里想说,东西方的语言表达风格确实很不一样,西方热烈奔放,很直接,东方含蓄内敛。
维卡对文艺秋的情话绵绵,是万声和宋都没有过的。
加莉娜和柳芭对维卡主动直接的表露情意,也是深爱维卡的文艺秋所没有过的)介于当时七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一个长年生活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中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莫斯科女郎更时髦美丽、更有魅力和异性吸引力的。
所以加利娜和柳芭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维卡曾经和加利娜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在我眼里,她就是最好最美丽的。
她所给予我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
这就是爱情,从来只与两个人有关。
不被理解,却深受感动。
文艺秋被现实折磨,被环境所染,磨出了一身的老茧。
她和万声一起共事的时候,尚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但在和老宋一起生活的时候,却充满了中年女人的麻木和对世俗的无奈。
只有在维卡面前,无论是青春年少时,还是过江相聚时,还是后来中老年重逢时,她都变回那个温柔得体、大气婉约的女人。
在维卡面前的文艺秋,才是她真正的样子、不被生活所累的样子,或者说,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对女儿付出的不同,中青年时候的文艺秋,出于对爱情的坚守,比维卡遇到了更加巨大的生活磨难。
但是到了晚年,文艺秋却比维卡更加幸运幸福。
中西方不同的观念,在男女主人公的晚年体现出了差异。
西方人不会理解,守着一个长年来,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环境与传统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柳芭和老宋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柳芭选择了扔下年迈病重的维卡离开,这是典型的西方做法。
而老宋却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典型的东方做法。
老宋很熟,他或许就在你我身边。
维卡却很远,他或许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里想说下老年后的部分,维卡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这是西方人常见的情况。
但却令文艺秋担心不已,她想方设法想要医治好维卡。
维卡一开始果断拒绝,他直接对文艺秋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安静一点吧,不要互相过多打扰了。
但是最后让他服软的不是文艺秋,而是女儿文文。
按照维卡的本意,根本不会拖着病重之身跑到异国他乡医治,是女儿文文说希望有机会与他相处,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他还是答应了。
维卡住在宋绍山家中的戏,虽然影视剧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是中医医治、最后维卡病重后返回俄国,这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别扭至极,不够真实可信。
故事接近了尾声,维卡决定离开中俄边境,选择同儿子一起移民德国终老,临行前,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文艺秋的家中想做远行前,或许是今生最后的道别。
他们一起在江边漫步,像极了一对暮年老夫妇。
原著小说中,此刻的文艺秋有一句心理描写:有那么一瞬间,文艺秋想要这样永远的走下去...他一直没有和她说起他的远行,他此次是来做最后的道别。
边境入关处,她把代替他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枕头还给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此时的维卡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伴侣,但是自己还是不能撤下老宋,她亏欠老宋的实在太多了。
她还是要陪着老宋。
维卡是明白文艺秋的,她的心虽然一直都在他的身上,甚至几乎一生都只在他的身上,但是今生却也已经永远失去了携手相守的最后机会。
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情节,如果戏中此时的文艺秋选择暮年之际扔下老宋,再与维卡相守,才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才是胡编乱造的。
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此时此刻,无论是维卡还是文艺秋,心中都已对这段改变一生、坚守了一生的情缘做了最后的告别。
情意从未逝去,生活仍在继续。
和宋绍山一起安度晚年的文艺秋,精心照顾着老宋,这是老宋自己换来的幸福晚年,最后在老伴和子女的陪伴下,安然逝去。
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
临终前,宋绍山最后和文艺秋告别的内容,居然不是说子女,也不是说他们老两口,不是说其他人,而是说起了维卡。
我的理解,老宋最后提及维卡,还是想要告诉文艺秋,我要是走了,就让维卡陪着你吧,你去看看他吧。
老宋牵挂了一辈子的,还是文艺秋。
无论是万声,还是老宋,文艺秋对他们的感情,都是感激他们真心付出后的真情,或友谊,或亲情。
但是唯有对维卡,她永远都是那个主动付出、主动牵挂的人。
她算过万声对她的付出,算过自己亏欠老宋的情义,可就是从来不算她和维卡之间到底是谁欠了谁,谁负了谁。
真正的爱情就是算不来的,就是不自觉的总想要靠近那个人,想要为他付出,想要牵挂他。
即使对方什么都没为你做过,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想着他,为着他。
文艺秋因为终身牵挂着维卡,让不同时期在她身边爱着她、关心着她的人一起为她的这份执着牵挂付出,万声陪着她从首都来到边境,因为这是离维卡最近的地方;老宋和女儿文文都陪着她照顾着、担心着年老体弱的维卡…老宋走后,抑郁昏迷的文艺秋,牵挂的人还是维卡。
纵观她的一生,维卡一直都是她的良药,也是她的心病。
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文艺秋,她的良药也还是维卡。
片尾的视频会面,作为观众真是哭到不行。
(多说一句,剧中穿帮处也不少哈,维卡儿子的电脑上面显示的视频连接中,为啥是中文?
还有维卡在俄罗斯手术的医院,背景墙上和医疗器械屏幕上也出现了中文)唯一可惜的是,重逢后的文艺秋和维卡,没能有机会再次携手相守,历史欠他们的,编剧还是没有给予最后的温暖。
尽管真心从未变过,但岁月已负有情人。
维卡得知宋绍山已经去世后,便没再顾忌的拿出了文艺秋的画册与她一起回忆相爱时光。
文艺秋也不再有所顾忌,羞涩的拿出来珍藏了一生的结婚证书(殷桃和男主角晚年的戏都不错,神形兼备。
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当时真实的年龄还不到30岁,却能演出耄耋老者的神态,不错)。
电脑这边,维卡也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
他们都在告诉对方,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们才是最初的爱人、是真正的合法夫妻。
最后这段听从了内心、毫无顾忌的相互表白,或许是上天对维卡和文艺秋相爱一生,却始终没有机会厮守在一起所做的最后一点补偿吧。
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让观众看了一段人间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从一而终、不轻言放弃的旧时代爱情观念,深深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爱情。
宋绍山爱得太深沉,文艺秋不值得他这样爱。
文艺秋还是个二婚还生了一个二毛孑有什么值得这样爱宋绍山很可伶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二毛孑对他从不叫爹二毛孑还横行霸道这是我们中国李乃文表演太到位了樱桃表演一般和你宋绍山结婚后还在和维卡联系对宋绍山不公平这叫爱情扯淡总之樱桃一开始对她就沒好感明明万声就在她身边非要嫁个老毛子不是一个好女人宋绍山太傻!
文艺秋贱!
支持李乃文!
樱桃演技太差一样表情。
文艺秋和二毛子今常期负宋绍山!
可怜!
记得以前年代剧很多 虽然未曾在那段岁月里生活过 但过去的力量却很震撼人心 近几年来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慢慢的变少了 很惊喜的发现这一部 金牌编剧高满堂执笔 殷桃王雷李乃文几位老戏骨外加软萌俄罗斯小哥领衔 人物刻画很到位 时代还原很到位 感情抒发很到位 真的良心剧 大结局泪目 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也许为了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回忆 他们也是曾经的热血少年❤️
看完这部电视已有三个月,因为不敢随意写下这篇影评所以拖沓至今,今天终于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拾起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动,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留作记录。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部影片,我喜欢它带给我关于对美好爱情持有的憧憬、坚守以及始终有的纯粹涵义。
虽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种种不同,却因有高度契合的精神信仰而彼此吸引,以至于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后愈显感情的弥足珍贵。
第一次维卡为她游泳过来, 她煮了他最爱吃的饺子 看电视时我也问过自己文艺秋和维卡的爱自私吗?
很明显我认为不是,他们从没有想过伤害任何一个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人与人习惯被建立联系,并习惯受道德约束建立责任对应机制,以至太多的人只看到了在这场感情中受伤的人们,却轻视这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对抗纷乱嘈杂外界所做的努力和渴求,这其中有来自多少的生活和精神压力、社会舆论,以及被家人朋友不理解的处境,鲜有人看到这份孤傲“做作”下坚守如此不易的真心。
同时,我认为在这场你我相遇的感情宿命里不光有爱着文艺秋的男人同样还有文艺秋本人,他们都一样愿意为爱人付出所有,包括痛苦与快乐,时光与青春,所以他们甘愿承受。
在这场感情的成人游戏里从没有强迫,正因为坚信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这两个人感情的宝贵,正是因为牵扯了太多人的情绪而越让人觉得这段牛郎织女般的恋情在面对重重考验前是多么的沉甸甸和光芒万丈。
文艺秋看望万声,在猪场煮了面
老宋煮好面后,文艺秋答应老宋 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青藤也愿随她远行。
当青春长眠千唤不醒,闻他而来叮当起舞尽兴。
一箭穿心,你可知道它的滋味, 青春约定,各枕冬雪度黎明。
圆满落幕,那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思念终生,那才叫人心疼。
等着我,亲爱的,等着你,亲爱的。
在你满头的白发里,有一根是我青春的错误。
在你每一根白发里,都是我青春的长梦。
--万声《当秋风卷走我的秋叶》
相爱起点
不珍惜身边人,一味的追求云端得亏豆瓣没开评分(看了好几天了,都是各种吹感人的),开了肯定被喷死(补充,5月25日,豆瓣开了评分,7.5分,我*了狗)尼玛感人的鬼,用现在的话万声你再特么暖男,人家眼里你连备胎都不是绍山你再好,你也只是个接锅的还是洋鬼子好,老娘就愿意给他生猴子在这个片子看不到一点历史的厚重感,套着所谓的年代感,说着自己都不信的爱情观。
《爱情的边疆》全片最不受人欢迎的就是女主角,其次是她的老公,这能叫好的爱情片么?
我看不到爱情的伟大,我只看到脑残的可怕为了所谓爱情不要父母,可谓不孝,利用朋友(两个sb备胎以及那些关心她的朋友),可谓不义,文艺秋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像现在的脑残粉,天天收听当时敌对国广播,偷渡国境,可谓不忠,像这样不忠不义不孝的sb的爱情还值得讴歌?
7.5的评分很难相信是正常起来的,更像是水军刷起来的
故事内容挺曲折的,我看故事的经过也很曲折,开头说过,我用了三个阶段看完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时期的故事,感觉自己跟着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成长。
第一阶段,是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期,每天等着毕业,日子虽然无聊但是特别有盼头,盼毕业嘛。
那时,我正看到万声和文艺秋在155工作的故事。
那个时候很有意思,我已经很有代入感了,万声和文艺秋偷偷养了一头猪,我总是怕被发现,所以一集电视剧总要暂停好多次,总是不敢继续看下去。
当时,室友还笑我,干嘛代入感那么强,把自己想象成那头猪?
要杀的是猪,又不是你,紧张什么?
我想了想,有道理。
紧张什么,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
第二阶段,是我暑假回家的时候。
那几天经历了好多事,心情不太好,正看到万声结婚,文艺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工作了。
一直看到了大结局。
其实,到今天上午我看完最后结局的时候,感触特别多。
让自己冷静了好久,才开始动笔的。
我想详细说说:首先,是一个情感倾向问题。
我开始喜欢文艺秋,后来不再喜欢,到后来讨厌文艺秋。
维卡也是,男女主角到后来,我都不喜欢。
从我写的故事梗概中也能看出来。
其次,我想说说细节。
第一,是当文艺秋决定离开北京,去边疆工作的时候,万声苦口婆心的劝她,文艺秋是这样说的: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虽然看不见他的人,看是能听到他的声音,也很好啊。
为了声音,文艺秋去了黑河。
为了文艺秋,万声也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挺浪漫,两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爱情,奋不顾身,毕竟,一个属于北京一个属于上海,都是天之骄子。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一起养猪,养了整整2年,每天朝夕相处,文艺秋还是忘不了维卡,万声还是在默默为文艺秋付出着。
这个时候,不是浪漫,是感动了。
当文艺秋决定嫁给万声的时候,万声却一个人回上海了。
我那时不太理解,坚持了那么久,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放弃了。
后来假期过后,一下子明白了:万声要的是一份纯粹的爱情,他也是天之骄子,也是非常优秀的男人,他喜欢文艺秋就去努力追求,但是如果得不到百分百的回馈,就会放弃。
事实上,之前有女孩追万声,回上海不久万声结婚,都证明他是优质的男人。
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万声都是最成功的人。
优秀的人当然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要求很高,爱情方面当然不能含糊。
万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文艺秋答应自己了还惦念着维卡。
这一点上,宋绍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绍山用一辈子去爱文艺秋,去感动她,去爱护文文,尽管他一直知道文艺秋的心结,也抗争过,可是他依旧默认了这一切,全盘接受。
甚至临终前,把望远镜还给文艺秋。
可能,我觉得是因为他天然在心里存在着一个落差,认为自己天然比文艺秋低一个档次吧。
第二,是嘉利娜离开维卡。
维卡那次偷偷跑到江边,举着望远镜望向对岸,嘉利娜过来,对他说,维卡,我这次真的对你死心了。
我追了你十年,文艺秋在你心里十年。
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已经这么久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早就弄不明白,就是追你,是喜欢你,还是在和自己赌气。
后来,文艺秋把你托付给我,我以为自己终于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却发现一切都很无聊,连你也很平常,我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
所以,今天你又偷偷离开,我再也没有力气接着等你了。
维卡,再见。
这段道别我挺喜欢,也挺心疼。
爱情电影里,主角的生活就是为了爱情,可是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也应该想主角一样,有自己的爱情,不是吗?
万声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最早的跟自己和解,最早离开,也成了剧中最幸福的一个人。
套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与维卡和文艺秋纠纠缠缠的关系不同,万声没有再次联系过文艺秋,除非路过,或是永别的时候。
后来改革开放,他连电话都不留一个。
其实,放到生活中,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也要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觉得,有一天,因为喜欢某个人,成了她生活中的配角,万事以她为中心,迷失自我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可悲的时候,应该及时扭转自己的身份,当自己生活的男一号。
再抄袭一句话,对自己好点,人间不值得。
第三,是文艺秋嫁给宋绍山的时机。
宋绍山一直在帮助文艺秋和文文,她们娘俩特别不容易,总被欺负。
可是文艺秋一直一方面接受着这些帮助,一方面对宋绍山的心意装不知道。
直到一个契机,文艺秋病了,起不来床。
她病倒了,文文还小,这个家就倒了。
宋绍山把她送去医院,自己照顾文文的起居,还给文艺秋送饭,去医院照顾她。
也就是这个事情之后,文艺秋决定嫁给的宋绍山。
老套的剧情,生病时被照顾了,所以感动了。
可是这一段真的触动我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病了一场,一个人。
大半夜热醒了,特别困,但是又渴又热,咬着牙起来,开开空调,给自己倒一杯水,然后再去睡觉。
过一会,又冻醒了,把身上的毛巾被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行,只能起身关空调。
白天,一个人去医院,几离地的距离打车不合适,可是走路又实在是没力气,加上迷路,那种情况下,真的挺难熬,挺脆弱的。
特别希望有人在身边帮忙,不过所幸体质好,自己熬过来了,一切都好了。
这样会变得坚强,也会变得冷漠。
第四,是那次痛哭。
文文被人欺负,因为长相不被社会认可,孩子长大了特备孤僻,不喜欢宋绍山。
宋绍山掏心掏肺的对她,到头来还是埋怨自己。
终于有一天,宋绍山难过的躺在文艺秋腿上,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她好了,她就是不接受我。
这个时候,文艺秋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孩子,就可以好聚好散,大家都不必这么难受。
宋绍山说,不,我不难受了。
他还在哭,眼泪还在流,却什么也不说了。
屏幕外头,我心里头难受了。
宋绍山活成这个样子,多累啊,比身上更累的,是心里。
身上累了那么久,安慰过文艺秋那么多次,可是到头来,文艺秋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初,为了追到文艺秋,宋绍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真心,还要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该是多难过啊。
我偷偷的算了一下,如果宋绍山离开文艺秋,其实只要把文艺秋的记忆都忘了,把文艺秋送的礼物都扔了,一切重新开始,就好了。
可是突然发现,好像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宋绍山送给过文艺秋许多礼物,比如棉被、脸盆、野兔、狍子,总之,那个年代最好的东西都送过。
可是,文艺秋好像一样礼物都没有给过宋绍山,想扔都没得仍。
礼物都没有,就不要说具体做过哪些事了。
再往前追溯,在155的时候,宋绍山没事干就去养猪场看望文艺秋,可是文艺秋从来不会主动找宋绍山。
每次找宋绍山,都是有事,要么出门请宋绍山帮忙用马车拉东西,要么请宋绍山帮忙找人、办事,嘴上一口一个“宋大哥”、“宋大哥”的叫着。
被爱的,真的是有恃无恐。
可是,如果人家认识到这些,不再爱你了呢?
就像嘉利娜之于维卡,就像万声之于文艺秋,说离开就真的永远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会有惋惜吗。
应该会吧,但是电视里没有体现,我只能自己想象了。
第五,是那场打架。
维卡回来看望文艺秋,那时宋绍山已经和文艺秋结婚,宋绍山的自卑导致他有很强的敌视心理,所以不愿意文艺秋与维卡见面,二人才会打架。
下一个镜头,文艺秋从派出所拉着受伤的宋绍山回家,问他,“你把维卡打成什么样子了?
”宋绍山会特别难过,“你怎么不问,我被打成什么样子了?
”文艺秋说,你的样子我看得见。
那个时候,都改革开放了,文文也已经长大了。
我替宋绍山难过。
因为这件事,宋绍山只是表达了自己吧不满,文艺秋扭脸去了朋友家住。
宋绍山怎么求她回家都不回,甚至说,“你一定要我去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吗?
”后来,宋绍山哭了,他妥协了,文艺秋回家了。
第六,是转变。
维卡家和文艺秋家隔着黑龙江,彼此用望远镜能够互相看见。
文艺秋每天用望远镜看对面,宋绍山很不高兴,把望远镜扔了,处理了。
文艺秋的枕头,多少年都留着,宝贝着,宋绍山悄悄调查,发现是维卡送给她的。
宋绍山真的愤怒了,可是文艺秋没有妥协,结局是宋绍山妥协了。
后来,宋绍山帮忙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事情,再也不提枕头的事了。
甚至宋绍山临终前,已经是2015年,已经老年痴呆的宋绍山,愣是一个从大连人跑回老家,从某个土地下面,把当时埋的望远镜取出来,还给文艺秋。
做完这件事,他就去世了。
也是这件事,我没绷住,一下子哭了,是哇哇的哭,眼泪止不住,甚至哭声都止不住。
还好一个人。
微博上说,我们都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哭着自己的心事。
我挺奇怪,哭的时候心里特别空,什么也没有想,没有对剧中人的怜悯,我觉得他们活该。
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心事,每天那么累,哪有心事。
我只是单纯的想哭,好像把之前的眼泪都补上了——日子匆匆忙忙的过着,一天接着一天,好像很紧张,紧张到我不敢有自己的情绪。
笑,没时间笑,哭,更没时间哭。
哭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需要触动情愫,还需要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合,很难同时满足,所以每次难过都选择漠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都忘了。
不但忘了难过的事,也忘了哭。
所以今天哭的时候才会奇怪,怎么莫名其妙的流了那么多的泪水。
我只是把之前欠自己的,补上罢了。
有一个细节,宋绍山打扫卫生,发现钟表后头是文艺秋和维卡的结婚证。
他没有发脾气,而是算了一下日期,选择在纪念日前几天离开,去了儿子家。
果然,维卡来了中国,和文艺秋一起,逛了一天。
后来,维卡走了,宋绍山又回来,全程没有解释是跟秋生气离开的,儿子哪儿不舒服回来的。
很佩服宋绍山的胸怀。
之前我觉得这是他自卑的表现,后来明白了,不是自卑,这是跟自己和解后的自信。
第七,就是这种自信的来源。
维卡病重,文艺秋执意去苏联看望他,见到了柳芭。
柳芭告诉文艺秋,她之前以为自己丈夫心心念的人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仙女,原来不过是一个中年女子,没有任何特色,语气中满是不屑。
回来后,文艺秋反思自己,开始打扮自己,同时给宋绍山买新衣服,给宋绍山拔白头发。
不曾想,这一细节让宋绍山自信回归。
细节,宋绍山缺乏的,就是细节。
这种细节不是努力想才能发现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细节,是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细节。
也正是这件事之后,宋绍山对维卡的态度180°大转变。
其实想想,很好理解,男人为女人付出了那么多,从最开始想要的是女人接受,到后来,希望能有一些反馈。
而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一点点就够了。
屏幕外头的我想笑,但是心酸的笑不出来。
写了不少了,说说结局吧。
宋绍山去世了,第二年,文艺秋也病重,神通广大的万声帮她联系到了在德国的维卡,二人得以视频聊天:维卡说,秋,在这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一辈子的酸甜苦辣。
豆瓣上有句话说的不错,文艺秋把爱情给了维卡,把友情给了万声,把亲情给了宋绍山。
可是,她随意送出的感情,是他们最宝贵的。
不论是万声的青春,还是嘉利娜的十年,都浪费在了日后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许不值得,但是我相信,如果历史重新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这样选择。
《爱情的边疆》,即使发生在祖国边疆的爱情故事,又是人类爱情伟大的极限,到达了爱情所能承受的边疆。
爱过,就没什么后悔的。
故事到了最后,孩子们都结婚生子,日子很平淡。
那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这一代,很难再遇到父辈他们那时的社会变化,也很难遇到他们那时那种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的边疆了吧。
套一句结局的旁白:隔着一眼就能望到边的黑龙江,他们等了将近30年。
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么多年的牵挂,有多少人能把感情埋藏这么多,又有多少人有胆子在30年后,再脸对脸,眼对眼?
终究结束了。
导演说,他要借这个片子,让现在年轻的人们相信爱情。
对,就是让我这种人相信爱情。
看完了,我相信爱情,只不过对自己的爱情,有点不敢相信了。
这个故事值得但看第二遍,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重头代入一次了。
毕业了,时间和在校园里的时间不一样了,心境也不一样了。
与其说长大了,不如说更加脆弱敏感经不起挫折了,只想要小心翼翼的美好。
随意,欢迎推荐一些好看的美好的电视剧。
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宋绍山去世后,文艺秋面无表情,直到看到那个望远镜才哭了。
镜头直接第二年,二人视频,视频前,文艺秋小心翼翼的涂红嘴唇,维卡整理头发。。。。。。
《如何与母亲共度黄金档》技术太差。
怎样的年代剧也不能掩盖女主“恋爱脑”人设的事实……她的人生除了恋爱就没别的事情了吗?可以不顾其他的任何人?
年代剧,挺好看的!殷桃实力派。
刚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但经过了20多集,有点审美疲劳了,扯了五六十集,真的就是剧情拖沓了。
动不动就是两句诗,鸡皮疙瘩一地
电视剧还不错,就是万声同学太讨厌了。
女主角真是烦到让人发疯
剧情极其拖沓,编剧可能是想让观众多体验体验剧中女主和男主的痛苦。女主的人设太变态了,极其自私!
我就喜欢看年代剧,而且男女主我都喜欢
【D】
这种变着法儿适应广大中年妇女“恶趣味”的大女主中心主义国产剧,真的是太令人尴尬了,三个男人不顾一切围绕着一个女人转,故事发生在东北却看不出演员能演出个什么东北味儿,俄国演员也跟着拘谨着演,不入戏。
初期给四星,期待后续剧情发展
看得气死了,这剧里面的爱情真的太丑陋了,让人几生几世不想触碰爱情这狗逼玩意儿。宋的爱情,委屈受伤,根本不是爱情,就是单相思吧。樱桃和威卡的爱情太病态了,伤人伤自己。另外,这个狗逼文文有一点点人性吗?
这不是爱情,这编剧太胡扯。
因为李乃文的老宋我想多打两颗星。
高满堂也不是每部戏的剧本都好,看不下去,弃剧!
断断续续看到三十集,看不下去了,文艺秋那么明显的三观不正,放着身边那么几个好男人不要,非要给自己添堵,还赌上女儿的人生,真是不负责任。虽然时事命也,但她其实有选择。弃剧了。
挺好看的,维卡挺帅的,怪不得女主念念不忘,女儿长大的演员演的还可以就是嘴型对不上有点怪。
意外的好看!外国小哥颜值好能打
在深爱的两个人心里,其他人都只能放在情感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