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电影,都是告诉我,生活别折腾,因为很多事情,天注定。
尽人事,听天命。
华丽上班族,职场黑社会,有陈奕迅的电影,总觉得会有一些“神经质”值得人思考的东西在里面。
这部片子情节没有太复杂,可以不动脑子就看明白谁和谁之间有怎样的恩怨和纠葛。
其实,影射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幕又一幕。
生活、上班,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能做多少事情,吃几碗干饭。
很多事情,你努力到头,你也得不到,所以,人间繁华,影中一览即可,何必非要争个你死我破。
悠然心境,挣多少钱,住什么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理建设。
看一看这部片子吧,有钱是好,可是很多事情,是强扭的瓜不甜。
知足常乐,多买书看看,加强心理建设是重点。
文/梦见乌鸦提这部电影之前,先说银河映像的另一部电影,比较冷门的《辣手回春》,关于这部电影争议比较多,评价不一,但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辣手回春》是在一个行业剧的主流商业模式下,用银河映像或者韦家辉那种荒诞、黑色的模式进行从内到外的包裹,再加上那个令人脑洞大开的结尾,让这部疯狂的黑色电影显得比较另类,也就是cult,当然很多人不适应,但作为银河映像的死忠,则会对完全接受这种风格。
这部《华丽上班族》也是一样,在一个职场题材中,同样用了非常规的手段,去展示一个大众化的故事,这样的做法必定不是主流受众,但对于粉丝而言,起码个人很喜欢。
重回风格化追求的行列《华丽上班族》改编自张艾嘉编剧、林奕华执导的舞台剧《爱》。
其实之前对这部电影比较担心,因为并不是银河映像的原创,编剧栏里是原作者张艾嘉,没有韦家辉。
但我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感觉电影的故事和人物设定明明就是韦家辉的风格,也可能其没有挂名而已,香港电影经常干这样“欺世盗名”的事。
比如片中陈奕迅饰演的王大伟,其角色设定明明就是韦家辉那部TVB名剧《马场大亨》中的黄日华,除了结局不同以外,从故事设定与角色刻画完完全全的就是《马场大亨》中拆东墙补西墙的那位“商海赌徒高手”李大有(连名字都差不多)。
再加上电影的故事内核,也与《大时代》、《夺命金》等片中所描述的商海沉浮很类似。
因此,《华丽上班族》并不是杜琪峰的商业妥协之作,或许任何一部商业片也不敢向杜琪峰这样将一部职场电影用这种方式拍出来。
想必当年琪峰北上神州的时候一定是绝望的,然而在他“一手抓商业,一手追风格”的拍片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单身男女》这样的商业、《夺命金》《毒战》这样的风格追求,乃是风水轮流转的产物。
如今在为片商拍完纯商业且突破电影叙事一切不可能的一部爱情电影续集《单身男女2》,为boss赚够了钱,这部《华丽上班族》再度轮回道自己的风格化追求的模式之中。
当然,《华丽上班族》是一部不一样的杜氏作品,文艺情调格外浓重,用百老汇歌舞的方式展示人物内心,且电影本身就改编自舞台剧。
电影的叙事结构乍一看比较常规,但仔细分析电影的故事和人物,作为一部群戏作品,本片的格局同样是如《夺命金》那样的分段式,只不过将每个角色的故事交错打乱,放置在同一个大环境之下,甚至可以说放置在同一个透视大办公楼里。
根基延续,一直在变作为一位风格至上的导演,《华丽上班族》那些固有的个人元素也是重回大家视线,经历了《夺命金》、《毒战》等为首的电影之后,杜琪峰那种鲜明的个人影响风格正在逐渐减小,观众以为杜大炮要舍弃个人风格开辟一条新的路线。
然并卵的是在这部《华丽上班族》中,高反差的灯光和人物站位式调度、以及取景框镜头内外、远近的节奏的对比,统统有回来了。
当然这跟电影的布局有关。
电影美术总监的张叔平搭建起了三层楼的华丽写字楼派上大的用场,用透视的方式将大楼内部的百态展现的淋漓极致,加之荧光色建筑结构的搭建,观众对内部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戏剧中“第四墙”(戏剧中三面墙,第四墙墙就是观众)的特色。
也是介于此,电影采用了3D的格式,个人对这种做法不置评论,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纯商业的做法,跟电影创作者的理念毫无干系。
但还是要喷一下片方,没办法,俺海润和乐视双重黑。
值得一提的是,杜氏镜头语言和人物站位第一次在3D模式下的体现还是非常突出的。
比如张艾嘉在桌前办公的那场戏,其处在镜头前第一层位置。
在运用透视的结构,将其身后多层人物站位统统显示出来,这就是杜氏站位的立体效果,还是头一回见。
杜琪峰重拾昔日风格,但他对电影理念的追求变化一直都在体现。
本片中除了运用歌舞这个特殊的展示手法外,电影真正的求变之处还在于电影的故事性,不再强调影像氛围而突出多线叙事与环形结构,用写实的手法、歌舞的形式冷嘲热讽金钱帝国的世态炎凉,并不是如《辣手回春》那样的荒诞,大小人物悲凉遭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引起大家共鸣。
而《华丽上班族》也并非舍弃过往,杜氏电影的人物和故事特征已成印记,电影的故事开端波澜不惊,实则内部暗涌重重,命运相连。
正如电影的名称,“华丽”不仅代表了电影视觉风格展现,更代表了职场光鲜的外表,然而内部几位主要人物展现的特色,让“华丽”这个词真正的打上了引号。
与《夺命金》三段式对人物内心欲望的统一展现不同的是,片子不同角色对不同欲望和个性的追求也不尽相同,也是对“华丽”的另一层体现。
如周润发和张艾嘉这对的老辣的纠葛,陈奕迅与汤唯之间对欲望的真实描写,还有新人王紫逸和郎月婷在初入职场岁月里的历练,或而单纯或而自负,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百态,关于这方面的体现,让本片更像是《辣手回春》那样的荒诞众生相。
宿命论的坚持,探索类型片的边界然而杜氏电影对于宿命论的坚持,给整部影片打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烙印,无论几个主线人物的结局如何,他们最终走向的都脱离不开宿命。
周润发最终回到了结发妻子龚慈恩的床前,陈奕迅和汤唯在欲望面前收获了悲剧,在他们后方,天心的故事虽然没有展开,但从她的角色刻画和故事经历而言,同样也会走以上二者的老路。
而郎月婷与王紫逸结尾共舞的那段对话让人寻味,实际上又是周润发与张艾嘉故事的开端,职场宿命没人能够打破。
电影很写实,每一个人物都在追求普通,而每个角色从头到尾都经历了一场改变,因为在这个被丛林法则控制的社会,大环境即如此,为求生存的改变是必然的。
但可悲的是,当经历了这场改变之后,早已忘记自己姓甚名谁,淡忘了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只是为了金钱,那么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这就是《华丽上班族》在“华丽”表象下所阐述的观点。
回眸杜琪峰三十余年风雨飘摇,恰好印证了电影中所渗透的主题,正是一个人不断追求自己存在感的阶段,杜琪峰拍电影不按章法出牌,他拍的电影题材都是主流商业化的题材,但故事和展现方式都在打擦边球。
比如警匪题材的《PTU》《神探》、黑帮题材的《黑社会》、金融题材的《夺命金》,还有这部职场题材《华丽上班族》。
杜琪峰的电影其实就是一直在探索类型片的“边界”。
一部职场电影,在杜琪峰的手里,绝对不会是“聚焦爱情,风格小品”的既定模式,而是一种不拘泥于模式的新思路、新方向。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账号:dreamcrowfilm
《华丽上班族》,杜琪峰看来真的是黔驴技穷了,前脚拍了四六不通的爱情片,这次居然来尝试中国观众普遍不喜欢的歌舞片,看来真的是没啥可拍了。
片中的歌曲,只能是还可以,只是陈奕迅唱的再好也没有带入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场景的美术设计都很超现代化,算是这片唯一的亮点了。
总之,爱看不看。
看完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好香港、好类型化。
犹记得当年学镜头语言的时候,老师说的香港导演喜欢用从天台俯视维多利亚港来让画面呈现纵深,体现香港社会的工业化商业化所带来的现代丛林的压抑感。
还多喜欢用冷色调去呈现。
那么这部片子里,就更加强化了这个印象。
大片大片的规规矩矩横横竖竖的灯管所构成的那个丛林,带来的是更加压抑的背景。
而其中多为黑白灰的职场套装同样加强了这个感觉。
同时抽象化的布景,带来的现代大都市既熟悉又陌生的。
让人产生共鸣的同时,又逼你抽离出去,开上帝视角观看整个故事是多么可笑。
就连人物看上去也是那么的典型。
永远掌控一切的总裁,总裁一手培养的CEO,CEO一手培养的王副总,努力打拼却在家人与理想之间摇摆的财务总监,刚刚新进的愣头青,归国实习的总裁之女……以及颇有身材姿色的销售,爱八卦的CEO助理,普通打拼稍有官位的职员。
他们每一个,都是典型中的典型,在任何职场的故事中都能看到这类人物的身影。
要说不一样的,大概是其中通过表演所透露出的丰富的人物情感。
这要感谢偏舞台风格化的背景,在这样的抽象化环境下,不需要过多干扰,观众自然会将感情投注在几个人物身上,更加注重故事本身以及人物情感。
发哥和张导的演技不必说,主要人物带动整个故事走向。
而次要人物完善整个故事的气质。
最让我动容的是背井离乡独自打拼的财务苏菲。
大概是在她身上看到自己背井离乡的影子,这种强烈的异乡感,是在她和未婚夫闹不和之后一下子爆发的。
估计是从工作开始积攒了那么长时间的情绪,那种不被认可(家里人)、不甘、孤独……那个在老家工作的未婚夫是不会懂的。
精神上无法产生共鸣之后,(因为异地所以连肉体关系都没有)还要这段关系做什么呢?
然而这种如释重负的同时带来的深深无力感让苏菲痛哭,甚至开始怀疑在外打拼做这份工作的价值。
天台上的抽烟以及和大伟的对唱,让坐在影院的我没止住泪目了。
但是其后失去理智帮助大伟我还是无法理解,或许是人心总有那么个软弱的地方会被人戳痛又被另一个抚平吧。
她一个不小心丧失的理智,让她铸成了大错。
再有是颇有身材姿色的销售(不太清楚是不是这个职务,感觉是销售总监),有姿色不不代表没大脑。
她努力利用自己手头上仅有的资源(身材姿色)去获取她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错。
而且她的姿色也只对客户,并没有对同事做什么过分的事,也没有勾引她的上司,这是她的聪明。
而愣头青和总裁女儿这对处理的,不得不说总裁女儿相当有心计,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偶尔耍耍小姐性子。
而愣头青不知是会变成第二个总裁还是第二个王副总……总的说,这是一部特别无望的电影,导演用华丽的镜头让这部片子变得精美而具有欺骗性。
因为我也是从学生进入职场一年多了,因为也算是大公司,其中听到的看到的还真的是能在这部片子中找的到不少共鸣。
异性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异性的同事关系,往往都是那么的微妙暧昧但又是人之常情。
这真的不是狗血的在乱搞人物关系,在这个戏中,导演编剧很用心的留给观众时间,去告诉你他们之间这种微妙的情感的发生发展。
但这个片子又似乎给人一丝丝希望,最后张威的一袭红衣对比以往简直惊艳。
然而,似乎的那一点点希望,就像是娜拉出走给人的疑问:她,之后会做什么呢?
抱着较低的期望,看到一定的惊喜。
尤其是美术,这样舞台剧式具有现代感的场景布局在院线片中还是挺少见的。
舞美张叔平,看得出心意,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做到这一步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吧。
极简置景在话剧中并不少见,但在国内的院线片中我还真不记得之前看到过,倒是能让人想起类似调性的其他电影,比如塔蒂的《玩乐时间》和平克的《迷墙》。
打破常规的布局,将很多场景压缩在同一个大的空间,通过在地面设置条形灯管的方式在平面对立体空间进行区域分隔。
整体造型极具现代感,地铁内部、地铁站、电梯厅、梳妆台都是亮点。
就置景来说配得上片名的“华丽”二字了。
<图片1><图片2>办公室的布局是片中最复杂的:垂直方向上多重分层,灯管的线形通过规则排布构成多个平面,同时不同分层之间用管状结构的楼梯连接,于是直线和平面呈现出秩序感。
繁复而又规律,具有现代美却又透出一种如同当代人际关系一般的冷冰冰,似乎相互间刻意保持的距离正是维系这种有序美感的关键。
灯光是暖的,充盈整个空间显得到处都很明亮,但整体氛围又是冷的,丝毫没有回避布景的人工痕迹,甚至刻意强调这种“假”和“冷”。
几何造型的构图像牢笼一样,框住了里面的人,貌似自由貌似潇洒实则都被关在这样的大笼子里,无处逃遁,恐怕正是上班族的真实状态。
办公室里到处都是透明的,谁的小秘密都藏不住,在大家的闲言碎语中光速流转,同时还要遮遮掩掩,太明白了就没意思了,就跟每个空间似隔非离的暧昧一般。
由于打破了墙对我们视线的隔阂,剧情表现上便呈现出一定的同时性——我们在干这件事的时候,另一个空间的人在做什么。
比如陈奕迅带人请法国客户吃饭,张艾嘉请大陆高官和阔太吃饭,两桌在同一空间,其实表示的是不同空间的同时性;还有同空间的对比——张艾嘉去看审计报告和上市高管名单,大家在办公室外面唱歌表达各自的心理状态和对她的揣度;<图片3><图片4>还有李想舒舒服服地跳上床盖被睡觉,“一墙之隔”的夜色中拾荒老人正佝偻着踽踽前行——“对我而言充满希望,对她而言生活不过如此”<图片5>——这种同时性是对现实的模拟,在真实中也是存在的,我们都知道这种存在,只是生活习惯让我们不去关注,或者说不会刻意去从这个角度想,因此用影像呈现出来时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拉斯•冯•提尔的《狗镇》也是这样,只是艺术得更加决绝。
这样的形式似乎能启发观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同时将视线焦点更多地集中在表演上,只可惜的是这部影片的表演并不特别抓人。
一个有趣的设置是几乎每个场景中都有巨大的钟表,映射了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时间似乎成了城市人的一种自身属性,跟心脏脉搏、血液流动一样成为身体的一种持久的韵律,无处不在地提醒着我们,活着就要去拼去抢去争取。
<图片6><图片7><图片8>
<图片10>遗憾的是有了这么具有空间感的布景,却没有设计更多的拍摄手法去利用这种空间感。
镜头的剪切和移动都中规中矩,没有任何新意。
没有用镜头的位移来表述空间关系,缺乏纵深感,也没有在几个空间直接移动的机位,要是有几个在不同空间的游走的镜头来表现过场会有趣得多,这在摄影棚中应该并不难做到,所以主要是制作人员的选择问题。
复杂的人物关系,却只用情节来表现就显得单薄了一些。
近几年少见音乐歌舞片,总觉得这是个比较难把握的表现形式,杜sir也算是敢玩了。
有几首歌算是好听,词写得没那么俗烂——“有父母靠我们养老,有房子要养到老。
”“我们没打算勾心斗角,愿为一斗米折腰”“她这么酷,会不会很孤独”……还是挺有意思的。
不过作为音乐片,这部电影很多地方的录音太烂了,有时完全没有环境音,大陆演员粤语台词配音也假这是硬伤。
《我们的老地方》这首对唱编排还是很巧妙的,不是完全的对仗,而是运用对位,形成一种相互帮衬螺旋上升的互文,感情也达到了一种递进。
不难听。
但就全片的歌舞表演和通常歌舞片的表现手段来说,实在称不上“华丽”,更不能和大多数的好莱坞音乐电影或百老汇歌剧电影去比。
张艾嘉老师的剧本称不上写得好——剧情略零散,内衣成了终极“胸器”这样的梗也未免莫名其妙的——但故事的铺陈、编排比较有序,内容够复杂,叙述完整,高潮戏份也靠节奏和场面把紧张感推了上去。
她想写的不是多么跌宕的职场故事,而是一种当代人的状态,一种存在于职场的普遍焦虑感。
可能挖得不够深,但在大环境下聊胜于无。
设置了不同性格、不同出身的角色:为上位不择手段的女强人、老谋深算的幕后大boss、被贪欲腐蚀了心智的青年才俊、努力港漂异地恋失败的大陆女、外表单纯实则心机的职场新人……而且通过各种细节,多少能映射出一些职场问题——光鲜华丽的是面子,里子多么腐败破烂只有自知。
职场蛮忌讳撕破脸,圈子就这么大,城市就这么大,打交道的机会还有很多。
张艾嘉笑笑离去,电梯一起一落,演得风轻云淡,倒还是微微感动了那么一下。
是的,《华丽上班族》是一部以全程贯穿音乐歌唱的形式讲述职场欲望斗争的电影,具有强大的类型突破性。
除了在预告中出现过的公司准备上市时的大合唱,天台上的《老地方》,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对唱,都是其中我很喜欢的歌曲。
又有一首歌词实在戳心,勤劳的猪要活得美好,谈什么人道。
在电影中穿插众多歌曲,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或许会打断观影情绪的连贯度,然而曲调的轻重旋律,歌词的修辞引申,却又带来另一重的解读和体会。
因此看《华丽上班族》并不同于普通的叙事情节,需要新的适应,也能带来更丰富的感受。
歌词有直抒胸臆,有铿锵有力,还有诙谐吐槽,细细品味,颇有滋味。
电影以全景式的视角,巧妙地编织融合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位不同身份的上班族的故事,尽管歌词中对老板表决心时,大家唱的是,“我们不分老中青,高低上下一条心”,但显然在实际职场中,不同级别差异甚大,而从表演上,老中青却更是明显分出了高低上下。
老的一代,周润发、张艾嘉的确起到顶梁柱的作用,气场强大、细节处理精准,为全剧格局的铺开与最后强有力的收尾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坐我邻座的一对情侣,电影全程都在用花痴的态度在仰视发哥,一直感慨,有范儿的人在路边吃小面包,都是那么有范。
这里的周润发,阴郁沉着,老谋深算,即使是高大挺拔的背影慢慢远离,依然宣示着此人对全局强大的掌控力。
而张艾嘉身为公司的女高管,捉摸不透的情绪化、教训下属的刻薄尖锐、处理事务的坚定自信、对成为正室的内心渴望,以及终究惨败后的勉力强撑,都刻画得丝丝入扣。
两位影帝影后级人物与杜琪峰在《阿郎的故事》多年后再次合作,交出的表演答卷依然那么出色漂亮。
而董事长和CEO的人物形象,对于上班族来说,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场景,共鸣度极高。
中间一代,陈奕迅、汤唯,中规中矩,算是完成任务,特别是几场需要强大爆发力的重头戏,两人都完全投入了剧情,也颇富感染力。
然而遗憾的是,陈奕迅缺乏风流倜傥的外在,大头大眼袋短粗的身材,对于塑造风流意气,在公司平步青云后自我不断膨胀、欲望不断扩张的形象,具有先天的不足,那么对于其能赋予角色的吸引力,如何能令汤唯所饰苏菲为其铤而走险,总归显得说服力欠奉。
汤唯的角色难度不小,为了事业不断打拼却不为恋人所理解,却依然必须在工作中苦苦支撑,她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表演出为爱所受的内心煎熬,失去爱情的悲伤痛苦,反复的表达考验着她肢体语言与表情的丰富性,然而遗憾的是,始终略显单薄。
她为何会在极度苦闷中把情感转换投注到王大伟(陈奕迅)身上,突然抱住她这根心灵的救命稻草,陈奕迅的个人魅力不足支撑,汤唯的表演也遗憾未能填满。
有些观众认为该电影的情感走向略显突兀,中间一代有部分问题。
但更难堪的是年轻一代。
由郎月婷饰演的琪琪,与王紫逸饰演的李想,在职场中是新入职的“菜鸟”,遗憾的是,在整部电影的呈现方面,也仅仅是菜鸟级别。
李想,正如他的名字,李安的李,梦想的想,本应更传递出一种年轻朝气、积极奋斗、努力进取的阳光感,然而王紫逸面相老成,且时不常一脸沉重苦逼,很难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他作为新人新风的感染力。
李想与琪琪在工作中互相扶持,日渐生情,又需面对办公室恋情中的身份的猜忌与怨怼,或许这种略显复杂的感情走向对两个新人来说还太难掌控。
琪琪没能记住每位领导的口味,为张总端上一杯低因咖啡,李想义气之下挺身承担,一个成熟的演员,会用一点细微的表情来传递对自己犯错的惊恐,对李想的感激,以及感激之外的点点心动,如此丰富这样的细节,能让两个人的感情变得更圆融自然,但遗憾的是,这时的郎月婷,仍只是一张木然皱眉的脸。
然后再来聊聊天心的角色。
除了几位主角,天心的角色是最抢眼的,导演更是安排琪琪与李想聊天的时候,以模仿天心和张艾嘉来调侃取乐。
她身材傲人,穿着性感,总是蹬着高跟鞋巡视业务。
剧中专门用一首歌来表达她对名牌的追逐,其过分夸张的语调和肢体表达一时令剧院里传来观众低低的“我擦”声。
谈生意时,领导会放他与客户勾搭,生意失败时,她的资本又会成为领导直接讽刺谩骂的出口。
她一直这么摇曳着存在,只有坐在地铁里,她静静地把穿着丝袜的双脚从十厘米的高跟鞋中放出来,观众似乎能体会,欲望拜金的背后这一类上班族所选择的承受。
也许这样老中青三代的表演差距,也正是如今港片后继无人,新人乏力的现实反应。
不论如何,有杜琪峰娴熟的镜头与整体驾驭能力,有上千次话剧成功出演而后张艾嘉亲自改编的扎实剧本,有张叔平精心打造的全钢架结构的华丽布景,有罗大佑林夕合作贯穿全剧的众多歌曲音乐,《华丽上班族》或许对大众来说是全新的电影形式,然而总体质量在水准之上。
适应了其中的表达后来审视,这实在不失一部诚意之作。
《华丽上班族》是一部与舞台艺术联姻的电影,它的存在让“丢掉戏剧的拐杖”“电影与戏剧离婚”这样来自80年代的电影理论离坟墓更近了。
艺术的疆界,本就该以想象力和创造力铸就,而非在形式上画地为牢。
其实在《单身男女》里,观众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杜琪峰对“office”所作出的关于空间感的探索和尝试。
古天乐和高圆圆被关在遥遥相对的两个笼子里,每日在忙碌紧张的工作空隙,靠表情、肢体语言、便签条互通,竟也走到一起。
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玻璃,我们窥探到上班族不完整的人生。
到了《华丽上班族》,杜导彻底放弃实景,花4000多万在番禺搭建了一座360度全方位透明室内片场。
这个由张叔平亲自操刀,堪称电影置景史上最华丽的巨型写字楼,就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地方。
这样大胆的尝试,在华语电影中颇具开拓意义。
它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一样,都属于挑战传统观影习惯的作品。
老导演在年事渐高时,依然能够保持对创新的热情,实乃影迷们的一大幸事。
《华丽上班族》的整体观感,是流畅而紧张的。
除去“歌舞”“密闭空间”这样的形式元素,它依然保留着商业情节剧的内核。
2003年,丹麦电影旗手拉斯-冯-提尔的《狗镇》,也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
这部影片的置景充满着浓郁的北欧极简风格,一开场便将“狗镇”像一张平面设计图一样摊给观众。
然后,在这张图纸上,一场拷问人性的大戏徐徐上演。
拉斯-冯-提尔天然的实验性,在《狗镇》和观众之间营造出疏离感,它看起来像是一部关于舞台剧《狗镇》的纪录片。
显然,商业的杜琪峰不会这么做。
一方面,抽象的空间、具象的时间(那只硕大无比的钟表)在提醒观众保持旁观的状态,另一方面,戏剧性的镜头表现和剪辑手段,又帮助观众进入这个“场”。
比如两次给琪琪的名牌鞋子特写镜头,比如当大伟穷途末路,和张威在天台扭作一团,他差一点掉下去的霎那,仿佛不在这个透明的假房子里,而在幽暗的黑色深渊之上,属于电影的语法表达一下就出来了。
选择如此具有幽闭感的置景,来表现“欲望”主题,是贴切准确的。
坐在银幕前面的我们,目睹演员们被关在这样一个黑黢黢的、极有纵深感、华丽精致的笼子里,痛苦、疯狂、狂欢、发泄,却无处遁逃,也不免心有戚戚。
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成为“首富”,比如何成为“首善”有诱惑力得多。
老一代的何仲平、张威,少壮派的王大伟、苏菲,还有新人李安、何琪,没有一个人能逃出欲望魔咒。
何仲平为了欲望,迎娶富家女,却又几十年不放张威离开,利用情感与金钱的双重控制,把她训练成最具战斗力的棋子;张威为了欲望,甘愿任何仲平摆布,并将王大伟拉下水;王大伟的卑鄙,都写在脸上,对情欲、情感、金钱无比贪婪;苏菲为了欲望离开内地家乡,却在香港让欲望所耽;李安为了欲望进入游戏,半推半就一步步也走向彼岸;何琪呢,她是唯一一个可以选择离开欲望的人,但当最后的晚宴开席,她对李安说出:“我需要你,你得帮我”,并附送香吻一枚,这个关于欲望的轮回,完美闭合——李安其实不是年轻时的大伟,而是年轻时的何仲平。
从这点来看,老杜对人性依然是悲观的。
“勤劳的猪要活得美好,谈什么人道。
”这句电影里的歌词,绝望而真实。
如果说这些主角是欲望的不同化身,那“嘉玲”就是欲望本身。
台湾演员天心的表现令人惊喜。
在风格化强烈的电影之中,她略带夸张的气质反而最为妥当。
大胸、拜金、勾引犹太商人,出门调研之前,给每一个女同事发一张贴在高跟鞋上的创可贴就像即将奔赴战场。
哦对了!
她还有自己最爱的战靴。
这个女人似乎无所畏惧,强大到百毒不侵。
可当与犹太人云雨之后,她又不得不独自搭乘地铁回家,在冰冷的酒店门口,在深夜的地铁上,她终于还是溃不成军。
相比之下,“文艺女神”汤唯从演技到唱功,简直惨不忍睹。
这是汤唯在2015暑期档的第三部电影,《命中注定》《三城记》从票房到口碑都节节败退。
文艺女神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票房毒药。
而这一次,她饰演的“傻白苦”女会计,依然不讨好。
收放都太吃力,层次感不强。
和陈胖一起飙歌,也是恨不得让她闭嘴才好。
大概除了李安导演,没有人能调教得了这个气质独特的女演员吧。
最后,还是想要吐槽一下歌曲部分。
罗大佑+林夕,却没有一段让人走出影院之后依然能够回想起来,并能够传唱的。
诚然,歌舞电影当中的歌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抒发人物内心情绪,把说不出的话唱出来,从而达到“间离效果”,是电影的有效补充。
但在《华丽上班族》里,歌曲过于依赖电影,缺少了自主延展的空间,实在有些可惜。
《华丽上班族》,是杜琪峰和同伴们的一次试验,是机械复制和灵光在场的有趣碰撞。
它为“欲望”的电影表达开拓出一片新的疆域。
这或许不会成为众人模仿的样本,但却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毕竟,大概你上次在电影院看的“职场戏”,还是那部城乡结合部时装大片+植入广告合集即视感的《杜拉拉升职记》吧。
杜sir又出新作品了,是一部开拓创新挑战自我的歌舞片类型的电影,由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的经典‘铁三角’重聚,香港老中青演员主演。
提起香港电影的现状,在片子中张总对某老牌产品谋思变革和出路时所作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他的名气很大,但他的销量却一路下滑,现在外面的竞争好大,他又没有什么新的方向和产品,唯一值钱的只有它的名字”。
杜导是一个很出名的导演,拥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和魅力。
然现实大环境一如本片中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经济状况的糟糕显现着危机,不能顺利突围上市,便会从此一蹶不振。
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爱事业的大导,大约对此也是颇有忧心吧。
此片,便可视为一次的尝试。
张艾嘉的美背,时刻在提醒我们老一代的演员是多么的优秀,他们演技精湛,多才多艺,长袖善舞,但无论保养的多么精心和美丽,依然挡不住岁月流逝的消磨。
发哥的云淡风轻和对角色把握驾轻就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
如果倾发哥一人之力,能够带动几个优秀的年轻人,我相信发哥会不遗余力。
不上不下的中层如eason和美汤,一技傍身后再无突破,比下有余却比上严重不足。
提不起来的新人。
掌上明珠做新人从底层干起却漏洞百出,本该单纯拥有朝气向上的李想最终只是变得腹黑。
二人的演技基本如职场新手般生涩和小心翼翼。
张叔平、罗大佑、林夕、陈辉阳等幕后大咖各显千秋,几次合唱有望成为以后保险公司的励志歌曲和一般公司年会表演。
由此看来,此片所要表达的情怀:破旧立新,不分老中青,上下一条心。
的确杜导的殷殷期望。
票房和口碑却无情的彰显了事实:然并卵。
杜导惯会深刻剖析的人性,在影片的最后,也各自显出了嘴脸。
试图以隐藏内衣创意迟迟不签约要挟做着“何太太”梦的张总一败涂地轰然出局,你以为最后的赢家是李想那个拥有了直达71楼的又当又立的年轻人那就大错特错。
这里面的人物,没有真心,没有真爱,没有真情,他们所爱的,只是那个你爱上的自己。
这部打着歌舞片标签的新作,并没有视觉冲击很强烈恢弘歌舞呈现,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港片选人的尴尬。
看到杜导采访时说,我觉得她是最合适的。
细细想来,也的确是最合适的,就算换一个人,就算把港圈大家耳熟能详的挨个选一遍,你就会发现,杜导是对的,他的选人眼光依旧是那么准确,错的只是可供选择的人太少。
香港电影能否像华丽上班族的结局一样顺利的交替更新,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努力过,便无悔。
杜导加油。
《华丽上班族》是叫人充满联想的电影,这联想能跨越好多的时间和空间。
美国电影大制片厂时代,拍戏全在摄影棚里,如今来看,有几分封闭环境的不真实感,不过与老电影那略显舞台化文艺腔的表演十分匹配。
纯搭景放在今天多半行不通,因为表演方式趋于自然化,戏剧味道不再那么浓,再放进灯光考究见不到天空的“舞台”上,难免失于可信。
也许只有一种类型片是例外,那就是歌舞片。
歌舞片在华语电影圈是个异数。
虽然武侠片宗师张彻也好,江湖片巨匠吴宇森也好,都坦言从西方歌舞片汲取过动作设计的灵感,把纯暴力的武打和枪战附上了姿态优雅的美学属性。
然而,如果不算五六十年代香港风靡一时的黄梅戏电影,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歌舞片,屈指可数。
拍歌舞片的导演,不是特别钟情,就是异常无畏。
所以不得不赞老杜。
这位以黑帮、枪战的独特风格为人熟知的著名香港导演,同时也是华语影坛最著名的多面手之一,喜剧、武侠、文艺、爱情、魔幻、科幻等均有涉足。
在拍电影方面,他展现出不知餮足的创作动力。
以他今时今日的影坛地位,完全可以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像大多数导演一样按部就班拍些拿手的、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东西。
但他仍满怀勇气,不断尝试新的类型。
这位电影界的拿破仑,即便遇上过几次滑铁卢,也是不改初心。
更可喜的是,他并没有像许多大陆和香港的上一辈导演,创造力与日凋零,拍出脱轨时代审美的笑柄来。
通过他的几部近作中,我们仍看得出饱和的才华。
如今,他用一座重金搭建的写字楼,一组25年重聚的台前幕后卡司,一种华丽音乐剧的样式,来演绎一个似乎已被榨干潜力的职场故事,并且找到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表现样式,歌舞片。
一边是载歌载舞,拿腔拿调,一边是楼宇街景,亦幻亦真,讲的是跨国公司的高层权力斗争,这么多难接地气的元素缝合在一起,却能落回情感的立足点,颇为不易。
严格来看,很难说是歌舞片,唱词在对白中比例不高,即使职业唱将陈奕迅也仅仅贡献了两首完整的曲目。
除了一些拿腔作势的肢体动作,谁都没有太多的翩翩起舞,更接近MV拍摄。
追求形式的同时,不至于拉开与主流观众的距离——《悲惨世界》的故事多家喻户晓,狼叔猫女的人气多旺,前两年那部电影版不照样看闷了一大批文青。
杜sir走的,是有华语特色的歌舞片道路。
影片的开头令人非常不舒服,确切的说,是像银幕反派的恶行一样,唤起一种嫌恶感。
地铁到站,人人排队入司,活力的泯然与做作的亢奋构成荒诞的并置,会计精英出场那段更是极尽嘲讽,仿佛写字楼精英都在高度职业化的制度约束下成为丧失个性的工作机器。
反乌托邦电影,就常常用这种高度整齐划一的群体行为,来激发观众的反感。
这个华丽丽的人性地狱,跟《黑社会》开头的结拜仪式,人人循规蹈矩,仪态端庄,“不分老中青上下一心”的高度职业做派,就像帮派分子誓死效忠一样,充满了仪式感。
然而没多久,《黑社会》迅速开撕,《上班族》们作为生物人的私心和私情也冲破了职业人的高贵伪装,上演一出出涕泪交加的悲喜剧来。
哈哈,这种先建制后解构的戏码,真是老杜的拿手好戏。
网上评论,多将此片形容为“职场黑社会”。
两片有一样十分接近,就是不搞梗不惊人死不休的剧情波折。
这与老杜拍《单身男女》一定要奇遇巧合连环爆炸的路子,正好背道。
那些职场计谋,并没有悬疑电影出人意料的震惊时刻,有个朋友说略失望,没有想象中职场男女螳螂黄雀火花四溅的高智商撕逼。
就好比看了《黑社会》,也有很多自诩熟悉帮派生活的圈内人表示不屑,说香港黑帮哪是那个样子的。
但这恰恰是杜氏电影的专项和魅力,若仅仅复制现实,朝九晚五多的是,绯闻八卦勾心斗角,上班天天可见,何必花钱去影院看个仿制版本。
更何况,这个张艾嘉编剧的故事之所以耐看,不在于多么峰回路转,绝杀俗套,它赋予我们一个近乎全知的视角,通览一切。
那些打着小九九,在理智、情感、好奇与欲望之间挣扎的男女,是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一锤定音的结尾。
从角色唱唱跳跳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它是寓言也好,格言也好,反正不是写实的。
片中充满显而易见的象征意涵,比如那部直达71楼的电梯,不断成为陈奕迅梦中的杀人机器。
杜氏电影里,头脑冷静不感情用事者,笑到最后的机会总是更大,就像《黑社会》的阿乐,《以和为贵》的吉米仔,再早一点,还有《暗花》的洪先生。
影片结尾,胜者似乎倾尽了全部的智慧,才表现出并不算惊艳的城府,但我们愿意陶醉在那尘埃落定后昌亡骤分的情绪中。
现实里,我们的视角是狭窄的,想象是受限的,个人情感会干预判断,几乎没有可能领略这样大合唱式的华彩棋局。
企业高管被金融赌局逼得走投无路,那些股市大动荡的段落,有来自《夺命金》的亲切延续感。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句“我要报警”,瞬间想起当年的那些“我们去自首吧”,“火是警方卧底”等等。
经过《放逐》,《铁三角》,《夺命金》那些尴尬的蛇足后,老杜通过《毒战》证明自己捏实了审核门道,而《华丽上班族》告诉我们他进一步学会了与体制共舞。
北上的香港导演都有类似的诉求,考虑到题材的敏感性,几乎没人能比老杜做的更好,不信,比比前不久林岭东那部《谜城》。
作为银河映像的影迷,我们都对《大只佬2》、《黑社会3》翘首已久,也许,是时候了。
(文/方聿南)
作为职场电影,用3D效果,其实是蛮大手笔的。
看新闻也知道,片子里的办公室,是剧组花重金打造的。
很有现代感,够华丽。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简介里概括的差不多。
有点像音乐剧,中间穿插了很多对唱部分,唱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感慨。
题材时尚轻快。
很喜欢张艾嘉(张威),好有气质气场。
发哥(何仲平)也是霸道总裁即视感。
小清新小可怜汤唯(苏菲)。
心机男陈奕迅(大伟)。
无奈心酸女天心(嘉玲)。
电影里张威,何仲平,大伟,苏菲之间的情感纠葛,其实让我看的有点恶心。
尤其是大伟,机会男,倚靠张威,利用苏菲,真是让人倒胃。
而何仲平对张威的心狠手辣,也是让人唏嘘。
其实天心的角色有触动到我。
她作为一名绝色美女,身材火辣,也因此有她的心酸,被公司派去各种应酬,出卖色相,却被人看不起。
其实她很可怜,虽然很努力,却不被看到。
职场新人李想和琪琪,并没让我看到有多么励志。
其实,电影的负能量盖过了正能量。
各种机关算尽。
阵容豪华,的确是华丽上班族。
不过看的时候旁边观众看不下去离场了。
看完内心没有什么起伏。
比较有创意的就是华丽办公室及音乐剧穿插吧。
形势挺牛逼 内景也牛逼 故事太无聊了
两星,不想再多了。
3.5 “我们都是无心的。”舞台剧、歌舞片的元素以很强的形式感植入到当代职场的题材里,虚浮夸张的表演、人物书写,再加美术这边晃眼的线条和透明的墙、巨大的齿轮、无处不在的钟。叠加起来,还算是一次过得去的秀。
还是搞不懂点解扑街......不夸张的说老杜这三年最好的就是这部了
故事不錯,有的表演略有尷尬……
电影场景布置极其舞台风 大概是想延续舞台剧的风格 很有创意 看惯歌舞电影的人对无处不在的歌舞元素大概也不会陌生和尴尬 然而剧本烂是事实 歌有些也比较一般 最喜欢就是最后天台和最后那支舞那里 即使发哥是“特别出演” 一个背影都能掌控全场 一颗星闪闪亮给发哥
把如果爱拍成了夺命金,情感里有漩涡,经济大表盘上每个人都是棋子蝼蚁,最终暴露在华丽的外衣下。张艾嘉风韵真是惊艳,陈奕迅小短腿歌舞飞起来,在说话和唱歌的承转的新电影形式总觉得生硬。
我昨晚才看了,相当喜欢,这严重被低估啊
载歌载舞是舞台剧化的新尝试,说的还是杜sir当年的权益纷争;前半段职场众生相依稀看到《黑社会》,下雨一段后直线下滑,陈奕迅一线像老去的林岭东,李想一线难堪大任;吐槽归吐槽,银河映像标志一出,脑残粉早已热泪盈眶
最好的是陈奕迅
电影评分:73/100 极少的杜生出品而我却看不太下去的电影之一。找了一下原因,大概因为编剧是张艾嘉。仿佛斗地主四个二带俩王全是对子的一幅牌却因出了一个小对子+贪心而被大顺子一把通杀。
歌舞片包装下的职场戏,人物刻画浅了些,张艾嘉的气质绝了,年轻演员还是嫩了点,EASON唱得很好,整体上偏形式,多数观众不适应。特意等到片尾字幕全部播完,每一首歌的作词人都是林夕,佩服。
有人的地方就有勾心斗角~汤唯红唇,邻家而动人~一唱歌就想快进~
齿轮时钟叩响的商战浮沉,透明堡垒笼罩的职场风云。李想想要搭乘的直达电梯通往的是梦想的上层生态,只是人心叵测有心亦无心。非常钟爱搭建出来透明空间,苏菲与大伟在房间这样私密的空间里,透明墙外依然可以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配合节奏响起的音乐有种当年看《悲惨世界》的感觉,林夕的词依然精妙。
故事很一般,歌真的好难听!三颗星送给张叔平和陈奕迅。大银幕上陈奕迅好丑,歌唱得好好,演得也好好。对汤唯绝望了,她应该去演林道静的。
鉴于我是一个歌舞片迷:1.音乐,输《如果爱》以及《天台》,在国内数不出什么音乐片歌舞片的情况下;2.剪辑,音乐片按照音乐剪辑!不是按台词!杜佬不拉片吗?3.表演,没有舞台功底的中国演员,别说边演戏边唱歌了,光是形体姿态就泄;一星给陈奕迅,他确实是合适的音乐剧演员,声音可以震慑住一切。
暗黑的华丽啊 一点都不积极向上 but老有种TVB即视感 所长演技赞赞的
除了张艾嘉和发哥,其他就是一团渣,汤唯这么好的角色给演砸了,真是..............
抓马 so 抓马
陈奕迅的歌很好听,但故事就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