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作为美国电影最主要主题之一——总是被一遍遍叙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然而,当梦想遇上种族的偏见,这条路就会变得尤为崎岖,而难以前进。
《怒海潜将》在这一点上,算得上可以一看的电影,将缠绕于种族歧视的梦想之路描写得如此催人泪下;一部本来发生在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军士长),Carl Brashear身上的故事,被放大到美国梦的光环之下,并加以时代的烙印,给予一个故事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信念。
还记得马丁•路德•金高昂的说出那伟大的句子:“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而Carl的梦想却并不仅仅是一个诗意的图景,也不仅仅要求走出农庄,改变父亲那作为一个佃农的身份;他要得更多,也更实际——海军潜水军士长,这是从童年便开始酝酿的梦想。
对于一个群体,抗争或许是残酷的,但由于这样的痛被分散到了每一个人身上,其真切的感觉不论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会减轻很多;而对于一个人,抗争一个群体那种痛却是不可分担的,唯一抵抗的办法就是将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于是,抗争在Carl身上化成了与自己的对抗,而Carl所做的,就是不惧得努力、前进并最终得到成功,成为美国的英雄!
然而,单纯从故事本身而言,《怒海潜将》是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影。
它没有任何异于同类电影之处。
将其放到美国电影大集合中,有无数的类似电影,2003年的Radio,或是早一些的Rudy,都是这个类型。
《怒海潜将》不知是出于将主人公放到了军营的氛围,或是刻意的将笔墨仅仅围绕到其执着的描写方式,使得Carl缺少了很多作为荧幕人物的饱满感。
再加上其本身就是在对于单一事件的叙述,使得情节多少有些单一。
导演仅仅在将Sunday的低迷生活与Carl串联起来讲的时候给电影添了几笔看点,但两者从电影初始就牵扯不断的关联让人看起来毫无悬念,目的显表如昭。
总而言之,在整部影片中,人物被塑造成了他们应当是的样子——Carl是勇往直前的,不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一样会继续为了梦想奋斗,甚至没有过丝毫的迟疑;Sunday是不断被降职、不满于对待的二战英雄,一次次上军事法庭但依然我行我素;Hanks是最令人厌恶的上司,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只会不断说NO;Jo和 Gwen则是期待自己创造自己小小幸福,抱有女人的小小期望的好女人。
仅此而已。
难道这些如此单面的,或者说单向度的,人真的能够在现实中存在?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电影并未对他们做出饱满的描绘。
这一点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部影片仅仅局域“一般般”行列的很大原因。
在此尤为想要一提的地方在于,导演想将本片作为一种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承受歧视对待的人——通过努力也能实现梦想,他却忘记了作为普通的任何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感。
Carl毕竟不是一个偏执狂啊!
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丝毫不怀疑,尽管当他获得了成功,他的路会被人美化到“英雄”的作为。
然而这些路上的苦痛对于那个人自身是不会鲜见而难以遗忘的。
而正是这些犹豫、伤感、失意、退缩的负能量体现了一个普通人走向“英雄”的路。
而如果说这样的励志片的最终目的是教化,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让观众感同身受,并触动人们的心。
但这一点却正是在《怒海潜将》中难以找到的。
再此,还有另一个原因,对于主题的界定。
这部片之所以被归于一部励志片,的原因就在于其将爱情、种族、英雄等等主题作为情节或是前提出现在影片里面。
笔者并非期望一部电影应当阐述所有的话题——这必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样的主题植入使得本片显得有些破碎。
在农场的Carl和作为厨师的Carl是种族主义压迫下的Carl;而在水下的Carl则瞬间变为了英雄的Carl;而只有当Jo出现的时候,Carl身上才会显示出关于爱情的感情。
这些在Carl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贯穿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使得Carl并非生活在电影所铺陈出的故事里,而是仅仅生活在舞台上。
当情节要求他成为“谁”的时候,他周围的人就配合着抱以什么样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本身是根本上断裂的。
尽管或许导演认为主人公的努力可以串联起这些断裂的态度,而使之成为合情合理的剧情。
然而在反复观看全片之后,更多的确实断裂感——而这样的断裂在本片中是不适宜出现的。
最后想说的是,本片在笔者来,普通,普通,还是普通,仅仅是可以一看而已了。
当生活当中遭遇了各种不公平还有歧视的时候,去想想电影中的这个黑人和他天生的肤色相比,工作生活中遭受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拿自己的努力来和他对比自己的努力,是否到他这样的境界。
当然社会还是要讲究公平的,讲究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然而并非处处都能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所以要拿这样的主人公来激励自己。
整部电影本质上是男权主义的,歌颂白人社会的鸡汤,是资产阶级白人拍给底层人民的安慰剂,是满足白人上层特别是男性观众一点同情心和道德优越感的用于自我感动的电影。
第一,整部剧的女性角色完全被他者化、脸谱化,只是男性的陪衬,充当温柔贤惠的妻子形象。
第二,男主的一切努力表面上是实现理想,改变命运,但本质只是为了融入白人社会,获得白人认同。
男主面对白人给予的不公没有丝毫怨言,仿佛是理所应当的。
而纵观每个男主经历的困难,表面上是男主克服的,但实质上没有白人的网开一面,卡尔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例如卡尔能进学校需要白人教官开门,卡尔能毕业需要白人教官同意,卡尔想要复员需要白人考核通过。
卡尔的一切努力都是做给白人看的,都是博取白人的同情和认可。
连卡尔的退受伤都是为了保护白人。
而教官后期成为卡尔父亲般的存在更是在暗示白人才能指引黑人,白人在精神上是黑人的支柱。
结合第一点不难发现,前期黑人男人和白人女人的夫妻组合看似是在说黑人和白人能和平相处,实际上是在说黑人男人和白人女人相对平等,黑人和女人都是低白男一等的。
这部电影表面上谴责种族歧视,呼吁和平和友爱,实质上却是赞颂白人的男权社会。
表面上提倡努力改变命运,实际上是说黑人拼命努力才能换来白人轻松就具有的权利。
电影用“努力改变命运,努力能改变歧视”的漂亮话,掩盖了真实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阶级矛盾,观众在感动的同时不自觉的被洗脑,相信了白人资产阶级的一套价值观,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而不自知,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白人社会,哪怕是被白人歧视和剥削,也只是怪自己不够努力,最终只能成为白人资产阶级的韭菜。
这样的电影在懒惰的时候看看激励一下自己就好,不要轻易相信,否则百害而无一利。
Men of Honor是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讲述了美国第一个黑人深海潜水员卡尔传奇经历:卡尔,一个来自农村的黑人青年,应征加入了美国海军。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后,卡尔非凡地成为了一名具有较高军衔的军官。
这当然得益他优秀的潜水天赋,但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卡尔的力量之源——意志,非凡的意志。
卡尔在军队中受到白种军人的种族歧视,在毕业考试时受到军官的刁难,但是他没有放弃成为军人的梦想,没有放弃对荣誉的追求。
一切耻辱他都忍受下来了;一切困难和折磨他都挺过去了。
电影非常成功地表现了卡尔强大的意志力。
这一方面当然得益于这个故事极具感染力的情节。
说实话,仅仅这个故事本身——一个关于在逆境之中奋斗的故事,便已包含了意志能改变命运的古老传说;便能唤醒人们对意志美好的想象。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极其出色地处理了一些细节才是在这些细节中,卡尔强大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非常精彩地表现了这点,这两个片段,一个次是在他毕业考试的时候,在冰冷的海水中一直坚持到底,终于完成任务。
出水之时,几乎已被冻僵。
另一个是片段是,卡尔截肢后仍然想要留在海军中,继续执行潜水任务。
而在这一次测试中,他穿上重达290磅的潜水服走完了艰难的12步。
第一个片段解说:卡尔从水中出来,在同事的帮助下颤抖而艰难地移动至椅子上。
同事取下了他的头盔。
特写:卡尔被冻得发抖的黑色的脸,因寒冷而粘着冰凉的水珠。
镜头转向卡尔的眼睛。
卡尔的眼神极其坚定,毫不因疲劳和寒冷而显萎靡。
这眼神似在默默地向观众诉说着无尽慷慨昂扬由深切的肺腑之言。
观众从这眼神中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在影片所制造的气氛中充满了斗志。
从这眼神中,观众领会了作为男人的意义,领会到了男人的荣誉,领会到了意志的力量。
第二个片段解说:卡尔穿着沉重的潜水服,在辛迪士官的鼓励声中迈着沉重的步伐。
“one, two ”。
“eleven, twelve ”。
在这一片段当中,卡尔沉重的脚步首先体现在当他每向前一步,潜水鞋撞击地板发出的沉重声音。
卡尔沉重的脚步回应着心中意志力的召唤,而潜水鞋撞击地板的声音也在回应着卡尔沉重的脚步。
在这个情景中,在电影画面上,我们看到卡尔艰难缓慢的动作。
但是,我们看到的绝不只是卡尔的动作,电影的艺术已成功地营造了这样一个气氛——我们直接看到的,直接感受到的还有卡尔的内心世界,卡尔的意志、荣誉和梦想。
说实在的,这部电影仅仅以这两个极具感染力的情境,便无愧是一部杰出作品。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卡尔——一个男人——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极其容易被这种情境所感染,至少我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电影一个令我感动的高潮在于卡尔戴着义肢身负290磅的潜水服走十二步,在第九步坚持不下去时,上司的鼓励激起了他的信念,上司在此时又讲起了他们潜水军校第一次潜水课上所讲的话。
“伙夫,迈开步伐。
你欠我十二步!
海军潜水员不是战斗人员,他是就难专家。
遗失在海底的,他负责寻获。
沉下去的,他负责捞起。
挡在途中的,他负责移开。
好运的话,他能死在200英尺深的海底。
因为这是成为英雄的最低标准,搞不懂为什么有人想当潜水员。
到这条线来向我报道,伙夫!
”运用这样一种回环的艺术手法将此处的氛围烘托至最高潮。
这样一种艺术手法所达到的目的在于,在卡尔最后通向成功的一十二步里,编导通过向我们回环展示这样一些在卡尔刚踏上旅途时教官所说的话,便可以瞬间将影片中卡尔在追寻理想过程中的所有艰辛的缩影凝聚在这一十二步中,抓紧观众的感观,体现有限而无尽的艺术美感。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较为经典的励志片。
但我欣赏它更多的地方在于它对于一个人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的心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它表达的不同于一般励志片在结尾上成功的大肆渲染,强调努力就有成功这种思想,而是教会了我们面对失败,挫折,得不到承认时该去如何面对,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该如何继续追逐梦想。
在我们当前的社会压力过大,而正如林夕所讲,“结局必胜的励志片,麻醉了我们的神经,亢奋的忘了为失败做好准备,忘了钢铁意志的极限,需以柔性的力量去互补”。
《怒海潜将》这部影片在最终还是让卡尔复员了,结局并不出人意料,这也是励志片的结局。
但在此之后屏幕上滚动的字幕却表明卡尔复员后工作了八年下岗,这些语句才让人思索更久,对于卡尔而言,多工作八年比生命还要重要,这也就是他不懈努力并得到别人认可的原因,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呢,有些时候人们往往看不清一个成果有多么重要而被人教唆鼓吹的去加足干劲,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再加油,最终得到的并非期望,失去的高乎所有,后悔终生。
这些追求的得失很值得深思。
另外影片对于卡尔在追寻理想时,也从侧面刻画了作为卡尔妻子,面对丈夫对事业的追求而不顾自己与家庭,自己的那样一种无奈与承担整个家庭的重担。
也许我们应该也如卡尔一样想想,自己的人生是否只能考虑自己,追求成功注定比一切都重要?
是的,在最后关头卡尔妻子都在场而且展现的比谁都高兴,但是卡尔依旧是只追求自己,自己的家庭他又何曾管过。
诚然,人生不是一场计较得失的游戏,但是我们应该要考虑着很多东西,不能一味的去学习励志片主角,这大概也就是理想与现实,艺术与实在间的差距了吧。
这不是一篇影评,也不有趣。
对于这部电影,我只想讲一个故事,讲一个人。
高二时课很紧,压力很大。
我们班级的成绩稳居下游,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老师没问题,学生没问题。
但是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就会看出来,这个班级缺乏一种集体的意志。
说起这个,应该是与班长出国有关。
一下子缺失了一个自律而能律人的领头羊,班级成了一盘散沙。
但是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毅然承担起了精神领袖的责任。
说起张老师之为人,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称得上是质朴的人,也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无条件热爱生活的人,这种性格,我只能用明亮来概括。
王开岭先生提倡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这里的明亮包涵很多层意思。
张老师的经历颇有点美国梦那种味道,教书十几年,从刚毕业的小伙子到现在的满脸沧桑。
跟这部电影有关的回忆定格在某次考试之后,他没有讲错题,而是带这我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当时我连名字也没听清就看完了,如今回想起来,印象较深的就个场景有一个潜水比赛的场景,有一个在船上腿被砸断的场景,还有一个最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法庭的场景,主角脸上的坚定是难忘的。
看完后,老师说他很喜欢这部电影。
他说他看了多少遍了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他说每次他失落时绝望时就会重温一遍,流泪一遍。
他分享了他刚工作时的经历,说那年毕业时被分配到一个乡镇小中学教英语,学生很少,学校很简陋,宿舍条件很差。
有一天夜里,半夜惊醒,不知道是什么冰凉粘乎乎的东西从房顶落在脸上,醒了之后就一夜没睡。
记不清他说的他流没流泪,总之从那时开始,他就决定一步一步往上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再坚持,咬牙再咬牙。
我无法想象这样一段说起来寥寥数语,走起来举步维艰的路途。
可是他就这样平平凡凡地站在我们的面前,声音中带着些许激动。
他喜欢这部电影,或许就是因为主角和他太像了吧。
或许你会嘲笑这种奋斗的卑微,但是又有多少人的生活过得比这精彩呢。
人这一生无非就活两个字“无悔”,其他什么伟大啦卑微啦都不如这两字来得实在。
有些人反对鸡汤,我也是这样。
这一类的励志电影常常就被贴上鸡汤的标签。
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碗鸡汤了。
我会把它当成一段人生的经历,主角就是我的高二老师。
高二升高三升得匆忙,张老师因为家里的事不得不转回原来的学校,我连一声道别都来不及说,连一声感谢都来不及说。
这样一部老电影估计也没多少人会再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写这些段落,我姑且把它当成一个时间胶囊吧。
但是,如果哪一天,老师你看到了这些,我想对你说,那些年你带给我的感动和勇气我都还记得。
广阔的大海上,桑提亚哥举着船桨,拖着一具马林鱼残骨,背后是血色苍茫以及不落的太阳。
片子真是经典,老美真可以!
方方面面都很饱满的一部片子。
想写点什么但无话可写。
片子里已经把方方面面都讲的很清楚。
中英文的片名都很棒,Men of Honor,怒海潜将。
罗伯特德尼罗和小库珀·古丁,分别是白人男演员和黑人男演员中很代表性的两位,由他们分别来饰演各自种族的英雄,非常到位。
海洋、海军、海洋文化、海军文化,是十分特别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海军电影很多让人印象深刻。
国产电影《蓝鲸紧急出动 》中有一句台词,十分经典,至今念念不忘:士兵的心像大海一样,我们又潜下去多深呢。
前一段时间培训课上观看了这部电影,以前从没注意到的老片子,情节脉络相对单一,讲述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潜水员辉煌又不屈的人生,但着实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和很多思考。
第一,关于梦想的力量,梦想对于我本人来说有点缥缈,说白了就是我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我却感受到了卡尔梦想的力量,支撑他一路前行,不屈不挠,誓不罢休。
第二,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如果他没有及时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能一辈子也就是个炊事员而已。
第三,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影片不仅展示了他坚持的一生,也和他的教练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对比来说,教练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跌落谷底,难得的是在卡尔的经历的感化下重新崛起,和卡尔一起迎接挑战。
在卡尔的身上,几乎可以看到所有成功人士成功的特质,但是成功的人少,不成功的人却多。
也许人都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欠缺了什么,却只在幻想中改变,在现实中安逸,可以预见一生的悲哀与遗憾。
一直以来,黑人青年卡尔都将成为美国海军中的一员当做自己的毕生理想,然而,当他真的加入到了海军队伍中去之后,卡尔才发现,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
在种族歧视之风盛行的军队里,卡尔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人伤害和排挤的对象,但个性坚韧的卡尔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和气馁,正相反,他通过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和出色的成绩证明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与肤色无关。
比尔的出现让卡尔坚定了想要进入潜水艇搜救队的信念,然而,这支秉性白人至上主义的团队中,还未曾有过黑人加入的先例。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卡尔终于加入了潜艇队的训练计划之中并最终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同时,他和比尔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而产生了质的改变。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一部触动我内心的电影了!很庆幸能在自己刚刚踏入工作不久的时候看到了一部能给我以力量 或者坚持的理由的电影.主人翁 卡尔 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男人的荣誉、信念、信条、理想……他的成功,即使用“ 努力 坚持 奋斗” 来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
卡尔坚毅的眼神,纵使上帝看到也会妥协...我想这就是他,征服歧视、征服传统、征服教条、征服命运的最大资本吧!
爱上卡尔的眼神,就这么简单!
感谢卡尔!!!
主旋律
真人传记,三观正确,对不起sir!我要的不是career!是Honor!好奇怪当年看片的印象只留在主角考试通过成为潜水员的阶段了,其实截肢部分和受训一样精彩,老罗最后在court的台词简直要帅毙!Goddammit Cookie, move your ass, I want my TWELVE!
励志。那八步。还是看国光帮帮忙节目里面推荐的。
内容一般
不是很戳我可能因为主角真的不帅…看到他和女生调情感觉好油腻…德尼罗演技在线
比较差的一部。故事过于读者文摘。制作水准当然是合格的,但不吸引人。
7.套路,娴熟,工整。不会令你失望,观感也很不错,可就是缺乏惊喜。在卡尔恢复训练的那一段,应该是戏眼,可惜潦草带过,该煽情的时候就要煽嘛。多拍点素材,用一点剪辑手法,配上蓬勃的音乐,评价嗷呜一下就上去了。
很励志,在种族歧视环境下依旧坚定的坚持本心很不容易。最后的12步,他取得的成就让我泪目。
演员可以,故事太差。冲着塞隆来看的。失望。
坚持梦想就没有人能阻碍 而且又是真人真事
美國特色,是挖掘種族問題的政治正確電影,這類電影在好萊塢早已不勝枚舉,但是這算是比較不令人感到肉麻的一部。
A S N F
劳拔达尼洛风头劲
看看douyin上 现在正在闹的 种族问题一点点都没变 。 美国也许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因为白人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的优势, 以及背后的资本的移民和对原住民和少数族群的侵略的历史, 以及现在毫无改变的全盘碾压的状态。 从电影角度看, 典型的老套手法, 没有新意。 德尼诺的表演也许是唯一亮点。
还不错的励志片,很好的故事。只是主角气场有点弱,另外其他角色非黑即白太典型化,刻意为之的痕迹略重。p.s.老唐尼饰演的老硬汉和娇妻太抢镜。
一辈子坚持梦想的人,内在有十分可怕的力量,我们跟Carl们的区别就在于怎么对待不停遇到的困难。我不赞成搏命,也不赞成牺牲亲人的感受,但是整部电影我流了好几次泪,因为世上有这么搏的人,我们才会在追寻自己方向的时候看到希望的灯塔。PS:德尼罗真他妈帅呆了!
给五星!人生需要有一个激励的人,就是人生的灯塔,有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一个完全相信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已经成功。剧中的主人公,凭借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赢得了不可能被接受的人生,bravo!掌声献给他。也许人生没有那么多波澜,但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有何意义?最后,德尼罗的演技十分赞,最后太燃了!!!
虽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是仍旧励志的有些过分,卡尔虽说有坚强的意志,令人敬佩,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惜放弃妻子孩子,这太自私了,人生不止是一个人的事儿,既然把所爱的人牵扯进来,就不要再让她痛苦。
2019-01-04 48年美军才消除种族隔离
很感人,非常好的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