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外网的一位影评写的 其中有一段可以说非常经典了It is not that Caótica Ana lacks ideas – it positively brims with them – but they are all treated with a shallow desultoriness that brings little satisfaction, while their seriousness is undermined by the broad-strokes tone, better suited to a fey fairytale than to the acute allegory this evidently sets out to be. Worst of all, the eroticism that was so integral and so appealing in Medem's earlier films has here, as in Sex And Lucia, given way to a cringe-making brand of gratuitousness that will leave viewers (and not just the British ones) feeling not a little embarrassed.第一部密谭失望透顶 希望下一部能稍微讲点道理
10、9、8、7、6、5、4、3、2、1 出于对早逝妹妹的怀念和无法释然而塑造的安娜的这个角色,加之异常自我迷恋的影像、情绪创造,如果你是胡里奥·密谭 Julio Medem的影迷或者是个足够多愁善感的人,一定会非常享受其中,并能深切的感同身受。
如果不是,你也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做作的故弄玄虚。
2008-07-19
电影中很喜欢的一些细节:1. 安娜的旅途——她自己的旅途,和她承载的回到过去轮回的旅途,当这两个旅途交会而行,她和我们一样在一次次的反复和体验下寻找和迷茫。
2. 安娜的衣服——从洞穴走向都市着装繁复,十分贴切3. 安娜的手——在人群中穿梭,在镜头前触摸4. 安娜的画——“我画画为了忘了自己,逃离自我,我不需要深刻。
”可事实上她逃不出忘不了。
另一方面,作者的姐姐/妹妹安娜的那些刻在洞穴墙上的画,又是开启每一个故事的门。
5. 安娜或者说许多安娜的语言6. 安娜的寓意——鸽子,女性。
对立面:鹰和男性。
这点上,密谭一开始就将这两种动物强者和弱者摆着明显的位置,至于最后安娜的那个身份和在政权者脸上撒的屎,为了补充和应验两者的强弱,作为最后的结局有些突兀,但也许,将一切都又拉回现实,安娜做回了另一个自己。
说说由影片引发的一些东西。
我看过两遍的《北极圈恋人》(两年前的字),由此得出一个推论,密谭很善于制造宿命的悲剧,然而他的其他作品却无一是纯粹的悲剧。
《乱世安娜》故事过半程,有些预感它会以悲剧收场。
穿越时空,安娜面对不同年代、众多女性的混沌记忆,那些女子无一例外是以死亡告终,无论是出现画中还是配乐基调,惨象骇人。
影片结尾呼应了开头,却稍加改动,总之安娜作为一种不屈抗争、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继续存在。
考虑过多不见得是件好事,越庖代俎往往会生出许多情况。
往前回顾,在《牛》的结尾时候,Peru将被枪决,居然也想像出两种结局,一是常规结局,Peru跟他爷爷一样,怕死,侥幸地躲过一劫。
另一边,想着是不是Peru灵魂出窍,后面的对白太暧昧了,这又是一对姐弟(同父异母)。
密谭每一部影片都有独特的故事环境,《牛》是一片充满魔幻的森林,《红松鼠》里是远离城市的野营地,《人间昆虫记》是闹虫患的葡萄种植地,《北极圈恋人》是芬兰的北极村(ana和otto自我封闭的小世界),《露西亚情人》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海岛。
《乱世安娜》是什么?
诡异的岩石洞穴或是安娜的想像空间?
对应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直接说就是谁能告诉我《露西亚情人》里到底有没出现过与剧情有重大关联的动物。
话说,我的记忆错觉当然是蓝色月光下的海豚(《碧海蓝天》……)。
如果两两结对,《牛》跟《北极圈恋人》会是一组(引入的家族和演员的套用),《红松鼠》跟《露西亚情人》又是一组(个人化的叙事方式)。
精神层面上的分析涉及,《乱世安娜》比较接近《人间昆虫记》,但效果似乎截然相反。
密谭的“安娜情结”终于在《乱世安娜》中爆发,对于妹妹的复杂情感固然值得八卦(对不住啊,如果是姐姐就更无语了,可惜sister这词没有语境分不出姐妹,google半天没个结果),联系前作中献给这位、献给那位的致敬字幕,密谭的家族观念远比想像中的严重。
既便如此,还是觉得造化弄人。
如果密谭不安排《北极圈恋人》安娜的那个结局,是不是大家都会好受一些。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335452/
安娜的笑很朴实,很真挚. 很喜欢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好像能让人感觉到她的心她的想法她的快乐和痛苦.片子很美,引人入胜.具体为什么那个男的没有和安娜在一起呢? 倒数第二节,他出现了,把戒指送给了安娜,(那可是安娜一直期待的戒指阿).然后对她说:"她是他妈妈的转世." 第二天就又悄无生息的离开了.之前安娜看到龙虾看到小孩被抓走的那次昏倒,催眠的时候说了阿拉伯语,但是那个男的拒绝给其他人翻译,可能就说明了,他知道她是他妈. 因为不能忍受乱伦,所以他匆忙逃走. 也许这是我给他逃走找的借口也许这就是真实.我也不吃海鲜,因为我看到了它们的眼睛,看到了它们临死前的绝望和痛苦,虾阿鱼阿,能看到眼睛的,太小看不到眼睛的,是海鲜我都不吃. 和别人说,没人能理解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下次你去看看被煮熟了的虾那双黑色的绝望的痛苦的眼睛,仔细体会一下吧,你要是它,你临死前的感受.安娜的笑很朴实,很真挚. 让我想起了谁.
昨晚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很政治,我觉得政治只是表象,男性与女性之间厮缠才是影片的内核。
电影里有说,男性代表侵略者和强暴者,女性代表诱惑和欲望。
安娜的父亲说: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充满暴力的过程。
战争是男人的游戏,是侵略者的游戏。
影片中特别用帕帕尔这个母系氏族来引出整个故事,我觉得也是有寓意的。
帕帕尔族因为实行一夫一妻制,由代表生命之初的女性来统管部族而遭受阿拉伯人的痛恨,被摩洛哥驱逐,在地狱一样的岩漠生活。
前面三分之二的影片铺垫都很奇异梦幻,以至于对后面的结尾抱有太大希望了,看到最后不免失望。
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我能理解在安娜被所谓挑起伊拉克战争的政客暴打的时候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但这种表现形式有点太落俗啦,而且很容易被表象地理解成是一个反战影片或政治电影,而很难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其实关乎整个人类。
政客对正脱衣的安娜说:女人都是娼妓。
安娜被打的时候画面不断切换至她被催眠时所说的印弟安生命女神被自己深爱的男人毁灭时的情景,交错出现三个场景的画面。
台词是:你毁灭我两千遍,我要两千遍地重生,并且生下一群孩子……安娜的父亲说:爱是最古老的宝藏。
女性是生命的孕育者,也是受难者。
影片中所有安娜的画作皆来自于导演已经去世的亲生妹妹安娜。
那段进入山洞中打开一扇扇彩色的门的动画,也是用安娜的画作来制作的。
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受难的女性:被吊死的,被砍头的,被捆缚的……结尾字幕:献给我亲爱的妹妹安娜,献给我来到人世的女儿安娜。
PS:我不是女权主义者。
<乱世安娜>是部超越现实的电影,关于一个少女的前世今生.在一次次催眠中,安娜打开记忆之门,走访自己的前世,前前世,前前前世.每一次人生,她都在年纪轻轻时死于非命,死状各不相同但都足够悲惨.贯穿安娜生生世世的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执念,这种执念表面上和政治时局有关,而深层次来探究,是一种女性的独立精神.这种精神,决定了她永远的宿命,是她一切动荡悲苦的根源.活在现世的安娜,从最初感到恐惧想要寻求庇护的小女孩,成长为勇于面对淋漓鲜血和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如果让日本人来拍这种题材,绝对赶超贞子,但被西班牙人演绎到最后竟然生机盎然,实在很有趣. 小美女玛努艾拉·维丝是一个新人,凭借着纯真自然的气质和青春健美的身材让人眼前一亮.鬼才导演胡里奥·密谭激发了她的潜力,让她的表演有血有肉. 这部片子的剧本灵感来自导演胡里奥·密谭英年早逝的妹妹,她的名字是安娜.片中出现的那些才华横溢的画作就是出自安娜之手.胡里奥·密谭把这部电影献给他去世的妹妹安娜,同时也献给他即将出世的女儿安娜.可见,他相信妹妹会转世投胎成为他的女儿,或者说,这是他的美好愿望.说到宗教,我应该不属于任何教派.虽然很想亲近佛教,但对深奥的佛经望而却步.只能说我相信轮回,相信生命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的,或者说,这是我的美好愿望.我想,胡里奥在失去安娜之后一定悲伤得无法自拔,或许这就是他也相信轮回的原因.我相信轮回是从爱上hide之后开始的.因为无法接受他的生命已经结束,而我的生命还在继续,彼此的生命毫无交集的事实,时常感到痛苦.直到看了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清显的三度转世让我看淡了很多东西,生与死之间其实并非泾渭分明.死,并不是一切的终结.我想,相信轮回的,都是心中有执念的人,却也都是可以豁达放手的人吧!
这是一部充满异色的电影。
之前对西班牙电影一直没有什么了解,但这部『混沌的安娜』实在让我惊艳。
伴随着催眠的倒数,导演巧妙运用主视角镜头的腾挪婉转,把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呓语的梦幻世界。
故事的基本世界观涉及到了欧洲千古以来的魔女(Witch)传说,以及转世的记忆。
然而故事的终点并不在于此,也不在于其充满艺术感的场面和桥段,甚至不在于其最终的结局——抛掉所有的形式,这个故事的躯壳其实只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即歌颂那顽强不息、即使时空流转也不会止歇的『生命』本身。
而间或夹杂的各种对现世的思考与批判,也是为了这个核心主题而埋下的精致注脚。
据说这部电影是导演为了其逝去的妹妹所作。
片中出现的相当一部分绘画作品,即是从她妹妹生前的画作中精选并改良而成。
而我相信导演安排出这样充满魔力的作品,并不仅仅是为了这难以忘却的记念——因为关于『生命』的话题是具有普适性的,不仅能感动所有人,也能给任何人以坚定的力量。
---http://www.leeforce.com
人是万物里的轮回还是万物里的昙花一艳?
肯恩•威尔伯的《万法简史》里提到一个概念“全子”,意指任何一事一物都是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也就是自己本身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另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将时间幻化成生命之线,我们第属生命的某个瞬间同时也一直存在于生命线上。
《乱世安娜》中的安娜就是每个瞬间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生命集合体。
导演运用催眠穿插其间,10至0,每向前减1时,数字背后的片段就导出安娜的一段生命之瞬,同时当数字至0时也意味着结局的呈现。
安娜将屎拉于男子头像上时,我们又回到了电影之初。
本片旨在强调安娜悲情的前世今生,通过催眠师之手揭真相于众,控诉安娜背后的命运玩家,导演是这场SHOW TIME的主导,而殊不知展示之后的结局该如何收场。
电影是美的并将艺术生活化,可我并不喜欢这个有点无厘头的结局,甚至是多余的,或着安娜应该死掉,像片初的鸽子一样。
进入下次轮回的开始,同时灭掉这个悲情的一瞬。
一坨屎,能代表什么,幼稚的报复还不如优雅的死去。
《乱世安娜》●导演:胡里奥·密谭●主演:玛努艾拉·维丝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使观影者一直渴望知道影片的下一个转折点是什么。
整部影片都很吸引人,即使它的片长将近两个小时,你也会毫不疲倦。
———Graham Keeley(《好莱坞报道》)对年轻的女主角来说,个人经历变成惊险旅行是那么令人窒息。
密谭展示了气氛紧张、抽象或曝光的画面,如此炫目、视觉化又概念化,这比密谭以前的作品都要出彩,遗憾的是没有将混沌的疑惑渗入后半程。
———Jonathan Holland(《综艺》)密谭的电影充满臆想的梦幻场景,美感十足的风光和画面,魅力惊人的女主角。
《乱世安娜》也不例外。
一些影迷记不住西班牙导演胡里奥·密谭(Julio Medem)的名字,提起他的作品大家却耳熟能详,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露西亚的情人》和《北极圈恋人》,适合入门级的推荐,也适合反复观摩。
跟阿尔莫多瓦有所不同,密谭的电影能让你在邂逅时一见如故:充满臆想的梦幻场景,美感十足的画面和风光,魅力惊人的女主角,被宿命纠缠的人物。
他喜欢尝试不太规则、带有悬念的讲述形式,此外每部电影都会拿一种动物作为主题进行阐释。
《乱世安娜》(Chaotic Ana)也不例外,如同之前的牛、红松鼠、潮虫、驯鹿,这次他在开头就摆放了鹰与鸽,两种性情相反的动物和它们的关系在最后得到呼应,这也是密谭常用的编剧手法。
但正因结尾涉及的政治意图过于直白,大大弱化了《乱世安娜》的艺术成色。
影片讲述安娜与父亲在西班牙伊比萨岛上过着“穴居生活”,一次她被艺术赞助家邀至马德里,获得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有朋友有恋人,但可怕的情绪冲击随之而来,安娜仿佛与前世的人有记忆关联。
10、9、8、7的数字倒数,正是片中安娜遭遇催眠、释放记忆的行为,它也将故事拆分成不同段落。
电影色香味俱全,散发着伊比利亚半岛的独特风情,密谭的个人特征更是随处可见:他偏爱展示女性的胴体,突然惊现血腥残酷,喜欢从水底往上拍摄镜头。
安娜在马德里和纽约的街头漫步,伸着手渴望与不同的人相触,几组短而碎的镜头极具美感。
女主角玛努艾拉·维丝(Manuela Velles)刚出道,经密谭的打造,散发出异样的能量。
片中安娜完成的画作出自密谭的妹妹安娜之手,她在2001年死于车祸。
片尾用字幕说明影片不仅献给导演死去的妹妹安娜,同时献给他未来的女儿安娜。
名为安娜的人物是密谭多部作品的女主角,她们的结局却各不相同:《北极圈恋人》里的安娜有着宿命的悲剧结局,观众强烈抗议,结果密谭只好在《露西亚的情人》里替安娜安排了个happyending。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343862/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8-07/26/content_526542.htm
片尾字幕出來之前一直同意這個應該給洋灰老師來研究,後來我想不用了。安娜會做煎餅果子... ...
好吧……在季风书园……我也算看过了……其实一直在逗小猫玩~~~@还是老脸 ~
我最爱的西班牙导演的新作哦译为“安娜,床上之岛”,挺莫名其妙的~蜜导偏离了一贯的主题,玩儿宏大来着,于是有点败~爱情多好,谈什么政治?~该片的美术很棒,原来蜜导全家搞艺术的...还有,为什么蜜导的女主角都那么美,身材也好呢?~近日淘得蜜导92年作品一部,就是红松鼠前一年的,
煎饼果子只摊皮儿不刷酱都要5美元呢阿!
耀眼的爱
真的很烂!画还行
【肉体的消亡是结束,但灵魂是另一种生命。】林奕含的最爱电影之二(另一部是钢琴教师)。也许这句台词是适合她的,和电影里的安娜一样,她们都是聪慧美丽的女子,却在世世代代的轮回中和男权的压迫下承受了那么多的不幸,听到那句“所有的男人都是强奸犯而女人是妓女”时好心痛!现在你可以安息了,好好睡一觉吧,愿主保佑你。
中世紀說 身體是靈魂的監獄傅柯說靈魂是身體的監梏
波西米亚般的少女几心承载着不同女人的千年轮回乱世人生
为她而看 但我不喜欢
怎么办我真的好喜欢。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至少它值得思考,电影到三分之一处一度会觉得胡里奥的做作又出现而令人生倦,可随着影片的对于轮回和转世的命脉不断推进,觉得说人的轮回圈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归宿,而或许确实我们每天在面对的臆想真也许是前世的暗喻。胡里奥的作品似乎一直有一种关于出生与轮回轮。
唉,反正自己是看晕了去了
前半段恐怖 后半段色情喜剧/出马仙与煎饼果子
大意是一个学艺术的纯天然女子通过催眠不断感受到自己悲痛的前世。有点神秘色彩,意识流化,剧情连接度很弱,喜欢的人会有感触,不喜欢的人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讲什么。
永恒之女性,引领人类上升。千秋万世,轮回不息。
结尾啊结尾。谁能像侯麦呢
后半段的确不好...
越来越妖 了
女权主义色彩严重了一些,女主角各种被虐的宿命看得毛孔悚然,导演叙述的方式有点乱,不过符合西班牙电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