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电影的名字《玛利&我》,电影说的其实是:“玛利即我”,而不是“玛利与我”。
而这微妙的区别,正是这一部电影的非凡之处。
所有的宠物电影,其实都是将宠物作为一个主人公,讲述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感天动地的伟大故事。
不知不觉,宠物就被神奇,被伟大,被英雄了,我们在银幕上看见了无数多的传奇狗:地震救出主人,雪地里拉出主人,车站前等着主人⋯⋯大多数电影都是降神运动,比如说,大多数爱情电影都是降完美男神运动,于是,大多数狗狗电影都是降神狗运动。
但是《玛利&我》并没有这么做。
狗狗其实只是故事的配角,一个参照物,它只是一条狗。
在岁月流逝,得到与失去,无数的琐碎消磨和梦想远离之时,男主角一次又一次的觉得:”其实我就是玛利啊!
“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追着美眉不放,反抗权威,现实面前,不得不被骟,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被骟。
人到中年,还一直拴着狗链,从来没有自由的跃进过大海——虽然大海一直如此之近,如此之易得。
公平的说,作为一个人类,男主角的觉悟是了不起的。
所以,当男主角松开了玛利的狗链时,电影达到了小高潮,不折不扣的高潮。
剧本写得扎扎实实。
玛利尽管不是主人公,但是它是每个事件打的那个”点儿“。
所有的事件,都扣在它身上写。
写得不吃力,也不较劲,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心态,看透了世事,但不看破,总还有一些温暖,于是人生的妥协和无奈也变得脉脉温情来了。
美国人总还是有美国派的那种劲头,苹果馅或许不够甜美,但是派皮一定是香甜可口的。
最后一说,我对男主角,一个写专栏多年的人,颇有同感。
从最初的机灵俏皮引人注意,到不得不一再重复自己的机灵和俏皮,到硬挤机灵俏皮让自己作呕,到竭尽全力的挣出一个真我。
即便已经年纪老大,即便已经重重束缚。
再老的狗,心里都有一头狼。
与拴着狗绳的诸位共勉。
这部电影不是关于一条狗,是关于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形成和发展:妈妈爸爸的婚姻,爸爸妈妈的事业,妈妈的流产,孩子的出生,妈妈繁忙的家务活,爸爸的中年危机,马利的离去。
这个家庭总是那么闹哄哄,暖烘烘,那么的实在和平凡,那里却是最动人的地方,是间full house。
马利是条狗狗,也是他们家的一员,夫妇两的第一个孩子。
外国很多夫妇在决定养育子女前都喜欢养狗,看看自己是否能承担起生儿育女的责任,所以狗狗就是他们的孩子。
马利是个有“小儿多动症”的可爱的孩子,他很爱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总是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众多难题,但大家总是宠着他,对他无限包容,尊重他的个性发展。
他也作为家庭的一员经历这个家庭的笑与泪,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静静地坐在车子里透过窗户看着自己温暖的家,影片透过这个窗户来展示每个阶段的主题,镜头十分动人:那里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狗狗和孩子们,那是一幅又一幅美丽和谐的画。
当然这幅画有时也会因为家庭遇到波折而变得冷清。
之前就一直打算力荐朋友们看这部电影,因为事忙没有时间写博,也没有时间跟别人聊天。
结果这个“推荐”一直悬在心里。
我只告诉了她们,我看了一些东西,改变了某些“人生观”。
并不言重,我看了《马利与我》后的的确确改变了对人生与婚姻的一些看法。
到了这个年龄开始经常和朋友们聊起一些婚姻的话题,其实很多都显得如此的荒诞,而且互相误导,那一切一切的条件很无力亦很没说服力,其实最幸福还是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婚姻其实是非常讲求义气的一件事,没有情何来义?
我们有时只是被短暂的不理想或困境蒙蔽双眼,我只想告诫姐妹们别无情无义地出嫁。
看完这部电影后心中忽然腾起一种想法: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组织一个家庭是比沐浴阳光更要温暖幸福的事。
(这句或许是我在公众场合说过的最肉麻的话)
宣扬family value的标准米国中产阶级家庭片. 所谓宣扬family value就是在告诉你你必须把你的家庭建设成这个歇斯底里、外人看着都烦、并且把你绑得死死的无聊的存在, 并且不断粗暴地给你洗脑说这个家是对你来说是异常珍贵的你要爱它珍惜它。
除了狗狗可爱以外一切都很无聊, 他们的家庭生活简直烦人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我大概在三十分钟以后就开始不断地想怎么还没完.还有小孩真是恐怖的东西.
其实我一直很关注这种题材的片子,因为喜欢动物。
可是老实说,这部片子真的抓不住我的心。
我承认到最后我是很敷衍的才把这个片好不容易看完的,所以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老年马利离开那段感情,和以前看导盲犬小Q 比起来,我的眼泪真的是不能比。
可见这是多么打了折扣的抒情,不地道的抒情。
本身我是一个养狗的人,我很喜欢狗还有其他很多动物。
我想一个爱动物的人一定会有个善良的心,但是这不应该是纵容。
片子中的马利其实是可悲的,作为一条宠物犬,他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
最起码我知道拉布拉多犬的性格一般会被说成是性情温和、聪明听话、容易训练、活泼好动、忠实主人、服从性高的狗狗,但是这些和这部片子中的马利却完全没有丝毫关联。
这是一个根本不会养狗的家庭,但是片子中却不站在这个角度叙述,而是将马利描绘成本身就是恶魔的形象,仿佛和教育无关。
这样的一条狗如何让人喜欢??
我家的任何一个宝宝和马利比起都是乖得不得了的天使。
爱狗的同学们可能看的时候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这分明是一直家养狗的悲剧。
这样一条宠物狗没有被抛弃或者什么的真的已经很奇迹了。
从这点来看,片中的夫妻俩是多么的不负责任,是你们把一条原本驯良的狗狗惯成现在这副恶魔的样子。
所以后面发生的那些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抛开这些,单纯来看这部片子,感觉画面很旧,安妮斯顿的演出也毫无闪亮之处。
真的很平淡。
开头算是轻喜剧吧,还不是特别喜人的那种。
后面对生活繁杂的刻画不够深入,滞留于角色的自导自演,而不能够将生活情节很好的烘托出来,好像只是两个人拌嘴,生气而已,没有什麽内容。
总之,我慕名而来,却非常失望。
这部片真的不怎么样,要看,去看小说好了。
任何一个家里养过狗的人,都会明白其中有关狗的故事。
但即使没养过狗的人,看到这些也会有共鸣:从新婚进入婚姻的过程,从有理想事业的青年到适应生活、适应环境要求的成熟人,从对家庭、宝宝的期盼、幻想到身在其中的快乐、无奈、努力以及主动、被动的适应。。。。。
最美的是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我突然想,事实上,我们的父母曾经也那么过来,生活对每一个都一样,不断给你制造麻烦、也不断给你惊喜,希望你能真正坚强,并感到快乐。
这部电影在线上时,我总是错过去看的机会。
另外也是知道,自己一定会在电影院里哭得很难看。
大部分时候还是觉得,作为一个感动点低的人,其实是幸福的事情。
时常被感动,可以让心保持住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加弥足珍贵的天真和纯洁。
心和感情,都是神奇的东西。
柔软和坚强在这里生长,像相辅相成的双胞胎,同生同死不离不弃。
从记事开始,就莫名地喜欢长毛的小东西。
毛绒玩具。
绒线大衣。
当然还有活蹦乱跳的动物们。
养遍了鸡鸭鼠兔,妈妈却禁止了小狗小猫。
我就怀着这样的遗憾长大了。
仍然会忽然在马路上蹲下身来,与奔向我的狗狗玩耍。
认真地思考过想要挑选的品种。
吉娃娃京巴与博美坚决排除,藏獒忍泪割舍,其余都好。
看电影电视翻书读报,会忽然想到一个极好的名字又添进了名单列表。
要努力赚钱不住高层亲近土地,保留着院子大树小草栅栏。
训练和教养一定要从小抓起。
不用识字数数,可是不能乱咬乱叫随地撒尿。
大概总是期许自家养出的狗,可以又漂亮又乖巧,人见人爱。
不过其实像marley一样也没什么不好。
鸡飞狗跳的生活里,我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和收获。
那个日子里发生的事情,终于慢慢开始平淡下来。
我已经不再数得清是五年前,还是六年前了。
除了我,也许不再有人记得这一切。
斑驳的院墙和杂草,也掩盖掉所有痕迹。
但是,那种心情,铭刻了下来。
毕竟是一个,甚至更多的生命。
生命存在过,就会被记得。
而它是以这种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人性的自私丑陋和残忍的姿态。
虽然不知道狗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亦或是所谓人类最好的朋友。
我却真的相信,它能懂得你所传递出的所有情感,并予以回报。
只是有时,是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出现。
有人曾做实验,认为天天聆听到赞美的植物会长得格外好。
其实我想都是一样。
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也许都可以感知爱。
于是,你付出了,就会得到。
交换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你一个人觉得寂寞。
养一条狗也许会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记得学会尊重和珍惜。
"与狗狗的十个约定"请抄下贴于墙上并默记。
相信终有一天。
会发现交换回来的爱让你幸福到此生难忘。
马利我们都可以养的很好,还怕养不了孩子吗?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如果我们不去太在意他,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分两天看完了Marley and me。
最初想看这个片子,仅仅因为Jennifer Aniston。
昨天看完上半部分,甚至都没有继续的欲望。
甚至再想,同样都经历了离婚的洗礼,Aniston为何依旧和从前一样,Nicole Kidman却是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看完了下半部分,也终于能够理解。
Aniston或许缺乏出类拔萃的天赋,适合本色出演,无论是《老友记》中的Rachel,还是《Marley and me》里面的Jenny,展示的感觉都是Aniston最真实的一面。
不过,这不重要。
这部电影就是要以这么没有节奏的节奏叙述生活。
新婚时的轻松、无虑、希望,增添家庭成员带来的失措、疲倦,人到中年婚姻的迷失与困境……这部片子只不过以很平和的调子给我们展开了生活的样子。
生活中的迷惘、厌倦,但基调依旧是温馨的。
生命中终有离别,但底色是爱的。
这或许应该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吧?
影片中有几句话,很喜欢:- Jenny的原话不记得了,但大意是:选择了,虽然比想象的艰难、或者更早,但选择了,所以不后悔。
- 婚姻是要来修补的,不是用来毁灭的。
- 我们的生活是在任何有我们在的地方。
Marley是贯穿故事或者家庭史的拉布拉多。
一只绝对不让人省心的狗狗。
在整部影片中,他似乎永远都是在搞各种破坏活动,咬一切存在的东西。
但这并不妨碍Marley成为这一家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就像小王子中的玫瑰和狐狸,驯服了我们的心,变得与众不同。
生命一定要学会离别。
从有记忆的那一刻起,生活中的人、物、事,会慢慢离开你的身体,抽取生命中的一根丝,但在心里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
借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不一定有多精彩,但依旧带来淡淡的感动。
你有可能没有过多的经历,没有去过各式各样的国家,没有品尝过千百种的滋味,甚至没有了解过成长,责任和感情。
但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播放一张DVD,选取你要的那颗阿斯匹林,一部电影,就带你去旅行。
我没有放弃过被任何事物感动的机会,尽管我知道我已经相当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再为小错小折而感觉世界末日,也不再为生活的改变而焦虑不安。
我甚至知道自己会有所动容却还义无返顾的看完了《Marley & Me》。
我甚至记得我是如何向别人表述我与狗的生活,我刻意轻描淡写的诉说着它们的烦扰和顽劣,我抱怨着它们的无知和不可操控,我就是不愿意承认我爱它深入骨髓。
我常有静闭的时刻,这个时刻是只有我的时刻。
我刻意对这些守口如瓶,在别人以为已经对我了如指掌。
在这个时刻里,堆积着所有关于美好的回忆。
我可以回忆我的童年时光,黄昏的阳光照耀在我的宠物身上,洁白的皮毛看起来毛绒绒的都要飞起来,跟我走完几条街,总会有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使你一跃而起,给我一个惊喜。
有时候,又是在晴朗的下午,我们都不愿意在烈日下玩游戏,你抓起我的娃娃就咬,而我懒得和你计较。
也会有伤心的时刻,爸爸要教训做错事情的我,而你却总有维护我的勇气。
总有一些短暂而美好的时刻是沉浸着你的样子和你的秉性,低矮的目光无法与人类持平,却总可以因为动物的本性而更显真诚,这让我对友谊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里的marley让我想起许多往事,搞笑的,痛快的,恶心的,愤怒的,在夜幕低垂里一边抱怨却一边给你洗澡,在寂静无声的午夜听你无休止的低吼,你永远是那么细敏和好动,灵性而温和,让人感觉糟糕和愉快。
是的,就是糟糕和愉快。
在所谓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将丢失一部分自己,约翰为了家庭失去一部分自由,珍妮为了孩子失去一部分自由,而marley为了不给邻里带来困扰失去一部分自由。
在天翻地覆的折腾里,他们一家所庆幸和感激的不过是一句“幸好你还在这里”。
这种紧密的感情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变得牢固,因为生活的真实而变得渗透,因为共同的记忆而变得密不可分。
他们成为了相互彼此记忆里永远磨灭不掉的一部分,生命不再延续的一种永恒的悼念。
正如每一个养狗者都要经历的一样,我经历过领养小狗的狂喜,照料小狗的烦躁,训练小狗的有趣,以及一起生活的幸福,甚至我也经历过失去小狗的焦急,安排葬礼的悲痛。
我像所有养狗者一样经历着这些美好而又悲伤的事,而我却一点也不想放弃每一次可以领养它们的机会。
有时候,当被认知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你走进房间,不再有东西冲过来,不再有东西粘着你的脚怀或者你的大腿,不再有东西发出吞咽的声音和低吼的叫声,你已觉生活改变,你已经开始怀念它了。
一切从这里开始:男人认为他是撞了大运才会娶到这样完美的老婆。
女人开着玩笑说,本来想找一个风度翩翩,性感幽默的型男,但却嫁给了他。
其实这样也很浪漫:车子在婚礼之夜抛了锚,外面风雪漫天,却依旧开开心心地,坐在家里的浴缸边上,双脚泡在热水中,和那个合法的另一半说着自己的人生计划。
女人说,如果我连一盆植物都养不活,怎么能养孩子呢?
“孩子”这两个字犹如一外星信号,定住了男人,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一脸的经典表情—意外,惊愕,还有惶恐。
于是,养狗吧。
这条世界上最坏的狗狗就是为了占用女人的时间,满足女人的母性而来的。
他调皮不着边际,胃口大的惊人,从不守规矩,他是纯洁的狗狗,也是惹祸捣蛋的噩梦。
生活一直继续,从二人世界到和调皮狗狗斗志斗勇,到一个和狗狗玩在一起的孩子,到两儿一女的队伍。
爸爸的压力也在飙升,他的梦想,好像一直实现在大学同窗身上;且不说深入哥伦比亚采访大毒枭的难得机会,就连他的单身公寓,都是那么的酷,没有孩子的哭闹声音,没有妻子的大发雷霆,没有狗狗的惹是生非;其实无数男人都希望一直来去自由,但是不知不觉间,下班回到家,进家门前要在车里坐一会,因为那短暂的几分钟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车子里面的那时那刻,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男人对于空间就是那么在意,那么变态地在意。
得到新的工作机会,搬进郊区的大房子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终于认清楚,原来写专栏,把自己融入其中,才是强项。
那个跑新闻的记者梦想,终于在生活马拉松面前,卸了面具,远去了。
我们是幸福生活的一家人。
除了,我们的狗狗已近年迈。
狗狗和他的爱,一直见证着这个普通家庭的成长,陪伴着他们经过很多波折,不离不弃。
“我永远都会想着你的,Marley。
这些都是送给你的吻”“他知道我想说什么”Patrick这个家里最大的孩子,在狗狗安乐死的晚上,一个人看着婴儿时期四个人的生活,看着Marley叼尿布,玩耍,上窜下跳的录影,笑着,含着眼泪笑着。
是我们家里的一员,就会一直在每个人的心里。
上当了 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
我很烦咬东西的狗 真的看不出多少感人。。。
狗和小孩一样,有养无教又吵又烦但爹妈还宠的不得了和别人说话也是十有八九关于它,很惹人嫌的,如果它年轻的时候就死掉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但它是老死,时间真可怕。
我的天,每次看狗狗的电影都被催泪。 要不是有一点点地方有点煽情的过头,我会给五星。
本来因为太爱狗狗而给了五星,但过了几个月觉得还是实在不值五星啊,又给了四星;过了两年觉得完全没印象啊,又给了三星……
一只狗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聪明还是愚笨,机智还是笨拙,你用你的真心去爱他,他也用真心予以回报
结尾比较出彩 晚上在被窝里流泪不止...还有 这根本不是什么喜剧!
1. “狗用不着名车,豪宅,或高级服务,它不会在乎你有没有钱,聪明还是笨。只要你爱它,它就会爱你。请问茫茫人海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2.For Rachel Green
【近些年让你憋着尿直到看完的十部电影】:1《七磅》;2《小情人》;3《返老还童》;4《一生的唯一》;5《无耻混蛋》;6《珍爱人生》;7《盗梦空间》;8《婚纱》;9《怒火攻心》;10《马利与我》
一部温馨可爱的萌宠片。让人看后不禁思考,认识的人越多,就越来越喜欢狗,即使他们调皮捣蛋,但贵在一个真字。
除了半跳出車外走走走有點爆笑外,實在毫無感動之處。
剧情太平淡。
每次都這樣,電影里死人的時候最多掉兩滴眼淚心疼一下,死狗的時候恨不得撕心裂肺地哭成傻叉...跟人家是同類嘛,沒辦法╮( ̄▽ ̄")╭
是宠物家庭片里好的那一挂,我对这部电影是跟哈里森·福特失忆的那部《意外的人生》同样的评价——按照这个评价我该给这部电影四星的,但是我又不可避免地把它和我这段时间看的其他电影进行比较——就只能是三星了。或许该折中一下打个三星半,但这就是豆瓣的问题了。
Marley.And.Me.DVDRip.XviD-ARiGOLD
爱人,孩子,事业,尊严,自由,青春,男人想要的已经够多了。忘记一个女人偶然的暴躁吧,和她为你默默铸就的伟大一生相比,那些糟糕的时刻实在太短暂了。马利从来就不是一只简单的狗,而是纯洁的家庭之爱。什么时候,你才能明白那句台词:你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
最后看的睡着了。。
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宠物电影还是日本拍的好啊
在hachi面前这只狗狗就是浮云啊浮云。但是挺可爱。不过如果我喂了只这种狗我要疯
安妮斯顿,您敢再老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