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表明我是一路跳播过去的,总体来说都是帅哥美女,特别是第一个故事和最后一个故事的女主角真的很漂亮。
然后关于这部片子的评论,就完了。
我在ftp下载了这部片纯粹是因为他的产地泰国,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泰国电影抱有一种好感,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看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泰国电影《下一站,爱情》。
泰语的发音很圆润听起来很舒服。
那个小眼睛的大龄女青年很悲情,她嬉皮滑稽的生活让人觉得可笑的同时也有一点点羡慕。
说不清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这样的吸引我,他不是那种剧情极具张力的文艺作品,也不是那种镜头层层设计的技术表现作品,但是就是有一点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内心,我并不是指他的故事讲的如何的好,的确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但这不是关键,我也不是指他有什么特殊的镜头布景光,对电影我还没有敏感到那种程度,而是说他可以影响到我,可能用“进入内心”这样的词语太过矫情,我想表达的是它是拥有什么东西的,致使我到现在仍有些念念不忘,很多脑海里的片段仍然能带给我一种感觉,一种真实的感觉。
有些电影是因为某一个细节而让人着迷,有些电影则是因为他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前者一如《转转》中的卷发青年夸张地假装加了沙拉酱的饭很难吃,就像他所说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装出十分难吃的样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赋予了这样一个细节对于我极强的感染力;后者一如《金色梦想》,我不确定别人会怎样评价这部片表现了什么,但是在我看完它之后,对于导演运用电影表达感觉的能力表示极大的佩服,当然坂伊幸太郎的原作也功不可没。
很有意思的是当我去回想,回想它们是怎样让我感觉到的时候,我得不到任何结论,我无法从对这些曾经令我有所感觉的电影的分析中再现他所发挥出的魔力,或许这就是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了。
我猜想在文学艺术的领域,理性的分析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那么艺术或文学作品的创作就是基于创作者本身的观察和感受,不论是作家画家音乐家,他们可能并不能通过层层的逻辑推导来完成一部成熟的作品,但是他们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感受,怎样才能更敏感怎样才能从每个人都会过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感受。
对我来说艺术就是表达感受的过程,无论是文学的小说诗歌还是画作音乐,他们本身只是在使用不同途径来表达感受。
那么是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使得艺术家可以更深入的走进感受并且表达。
那些他们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是别人的外在的还是自己的?
我记得非常清楚在上一次参加戏剧表演工作坊的时候,导师说到:我们的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模仿者。
从那时开始我突然意识到艺术家这三个其实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身份的认同是给局外的第三者看的,而对于局内的人它意味着一种使命,很有神秘的宗教味道。
在understanding uncertainty中有这样一句话:science is method,他只是一种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他不是世界的全部。
那么art是不是也只是一种方法,通过它我们试图去发现和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在这里他们就想通了。
那么每天我们起床刷牙洗脸,读书学习,吃饭睡觉,这些所有都是在一个对探索生命的过程之中,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感觉。
第一段 总觉得学姐是故意的 后来果然是故意的...大概青春期的男生脑子里充斥的是sex吧..第二段 女生不漂亮 男生帅帅的 姐妹两个跳舞的时候感觉很棒 青春很近的感觉。
一直想会不会有波折的情节为男生推脱责任 比如那个人不是他是他弟弟而已。
很可惜不是。
总觉得这个故事后面还有故事。
第三段 我的爱不是用来开玩笑的。
男生太小气 女生太淘气。
两个人跳舞的时候演的很棒。
眼镜妹很不错啊 像个爱情专家 出谋划策帮忙揣测对方的心思。
闺蜜。
第四段 我觉得这段真让我很失望 没明白他们俩到底怎么想的。
简单看一下还好 不是特别深刻的片子 青春 爱情 还有眼泪。
电影里的爱情很青涩,很理想。
就算是小时候,我也不大有可能希望这些故事会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啊。
梦很大,像耳光一样落在我脸上,好像有些东西我该抓紧却放手了。
四个小故事,谈谈我喜欢的两个。
第二个,异地恋,一个时间与距离的故事。
发生在义无反顾,懵懂、青涩交织的十几岁青春,先有初恋作为点缀,再然后有笑,有泪,有感动,有伤痛。
心疼在等待和放弃里挣扎的小鱼,她执着,勇敢,绝决。
即使到了最后还是选择放手,但爱过了,痛过了,也就不留遗憾。
青春不就是要这么肆无忌惮一番,才不负了美好光阴。
至于伤痛,时间会是最好的良药。
第四个,完整诠释了青春的懵懂。
从一个不懂爱到懂爱的阶段,脆弱、敏感,无从适应。
这样的爱情一旦发生,好朋友之间的简单,心照不宣就发酵成了另一种复杂情愫。
其中会产生磨擦,误解。
但因为有爱,一切都会变的完美起来。
即使,路还长。
他不会是你的归人,你不是他唯一的过客。
总之,爱过就好。
看这个影片是冲着它的广告语——继《初恋》又一清新小爱情看完后感觉没有当初的那种深沉感动,但是还是很有感触第二个故事。
异地恋,无数人困惑的爱恋,不被众人所看好的感情总是说,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且更多的距离或者小三我承认当我看到男主角拿着小熊逗他新女友的时候,我还抱着也许是长的相同的人或者误会罢了。
结果,还是那样不欢而散。
当小鱼抱着她妈妈哭的时候,眼泪还是止不住流下来了。
多么无奈的决定,无数个日日夜夜守候在电脑旁边,憧憬着你回来,我们可以一起经历之前缺失的美好。
还要好多好多的事没做,我还要依偎着你为你弹唱最动听的歌曲,还想要牵着你的手走好长好长的路。
只是,你我的感情终敌不过时间和空间缔造的距离。
嗯,我还在原地,而你,早已远去了。
或者,大多数女生都在这个年纪义无反顾的爱过那么一个人吧。
曾经那么美好,过去那么幸福,以至于分开那么疼。
第四个故事。
赚足了我的眼泪。
刚开始的时候,气氛还是很美好的。
“我对你,不仅是好朋友的感觉哦。
”“那,就男女朋友好了。
”多么羞涩和单纯的爱恋,于是就在一起了。
之后的吵吵闹闹随之出现,终是因为关系的变化,两人之间那种不适应。
小娥总觉得小宥不在乎她的感受,小宥觉得小娥有点抽离这份感情“我想,是没救了吧。
我们的感情”然后就分手了眼泪停留在两人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舍还有太多复杂的情绪。
而当两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想观众内心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我和我男友也是这样,从朋友到恋人,很短的时间来适应。
刚开始总是很多数不尽的甜蜜,两人总是对未来抱有无尽的幻想。
之后的之后,无数的问题出现了。
依赖与反依赖同时存在,矛盾升级到不能自持。
哭哭笑笑,呵呵,自己都变得不像自己。
记得有次闹矛盾,之后我站在他面前,问他,我们就这样分手了么他望着我,很久没说话。
然后拉着我说,还是在一起吧。
当时抱着他就哭的不行,心里无数个声音在说,不分开了不分开了就是不分开了。
呵呵,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矫情。
青春里加演的爱恋总是让人动容。
第一次写影评,呵呵 有点粗糙呢。
四个短短的青春爱情故事。
像带着霜的冰冻柠檬汽水,哔哔啵啵冒着泡~~打上爱的标签,各人青春爱情的味道,不尽相同~~却都只适合夏天饮用~
泰式一贯的四段式剧情、就像第二段故事中女主角最后那句“等爱,或者等分手”一样,全篇弥漫着细微的悲伤氛围。
四个故事中,我喜欢第二段故事、我更喜欢第二段故事的结局、庆幸的是小鱼最后终于释怀了、
懵懂的年龄初次体验甜涩的爱之味,爱的单纯,却不知道什么是爱,又该怎么爱。
迷恋你的颜,迷恋你的看我的眼神,迷恋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我们是仅仅属于彼此的,会因为你和别人暧昧而嫉妒生气。
但你还是不懂我,你学会了欺骗我,你的举动尽是自以为是,比起恋人的我们可能更适合做朋友。
大家都还太小,不知道什么才是对方想要的,不懂得爱对方的方式,此时说爱对我们来说都太沉重。
都是伤不起的孩子,爱的疼痛深深地扎进年幼的心灵。
不管是结束,还是继续,选择一种最适合彼此的生活方式吧。
最早接触泰国电影,当然是因为《暹罗之恋》,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
作为一名资深腐女,在耽美界没爬打滚了多年,《暹罗之恋》真的算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淡淡的感情,纯纯的爱,还有两个不分攻受都很养眼的小正太。
之后便是也在中国掀起一阵收视狂潮的《初恋这件小事》了,当然应该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冲着男主角去的。
后来,经同学介绍,又看了《你好,陌生人》,然后是一部很让我心动的女同电影《yes or no》。
到这里,我对泰国电影的感觉都还很好,小清新的路子,轻松搞笑的风格,偶尔还能出现几个相当养眼的小帅哥。
所以,时不时的,自己也会去找几部泰国电影看看。
看着看着,我就崩溃了。
《悲恋三人行》因为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子,就不说了;《变鬼》,是冲着介绍去的,《暹罗之恋》男主角演的,介绍说是最搞笑的恐怖片,看完后只想问问那介绍的人,笑点是有多低,不过鉴于此影片的卖点不在爱情也不说了。
那就先讲讲《荷尔蒙》吧,因为和《爱很大》一样,都用了用多条主线凑时长的伎俩。
《荷尔蒙》里有四条主线——男友伪出轨,两基友同追一女,疯狂女粉丝仰慕男偶像,宅男追美女。
这四段都很纯,将小清新三字贯彻了个彻彻底底,可是硬是将它们拼凑在一块,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都像一段话只挑几个字说,不要告诉我这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泰国电影还没这水准。
所以,这部电影如果说还能忍受的话,那就只能是因为里面还有几个小正太了。
好了,继《荷尔蒙》之后,又一部大同小异的神作很空出世,那便是让我对泰国电影彻底失望的《爱很大》。
也是四条主线,总结一下就是——学弟想搞学姐却被反搞,一对情侣因男生出国产生误会分手,一对情侣因男生不接电话产生误会闹别扭分手,一对情侣因为男生不该吻女生分手。
好吧,就是这四段故事,即使我是刚刚看完就来吐槽,也还是忘记了,为此还特意去回看了一下。
先说第一条。
尼玛导演你还敢把剧情变得更弱智一点吗?
你让女生把想上她的男生带到山上,设计使他裸着全身出现一群大妈面前,这到底想表达什么啊?
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部电影中的一个小桥段或许还可以接受,毕竟很多电影都这么干过,你也不是原创,但是你将这样一个桥段如此郑重其事地独立出来,实在有够单薄。
第二条。
剧情很俗就不说了,尼玛女主角看到男主角在本国和别的女生在一起上去问一声会死啊?
还弄什么等待,是等待爱情还是等待分手。
说实话,这一段,很像这样,一个快满十岁的孩子记日记:在秋风萧瑟的黄昏,我站在铺满落叶的林荫小道上,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作为一个即将十岁的老男人,心莫名得苍凉,爱无力了。
深沉吗?
装逼未遂吧。
第三条。
女主角典型的没事找抽型,男主角典型的小肚鸡肠型。
既然他们泰国导演觉得他们泰国的年轻人谈恋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实在不敢妄加评论。
第四条。
看完后只想说一句,女主角有病吧,男主角找虐吧。
最后,导演为了将这四个小故事有点联系,还弄了个什么演唱会。
好像是想以它为中心,引申出四段不同的爱情,最后再九九归真,表达出爱情的真谛。
导演成功的将四段小清新拼凑成了一部87分钟的超油腻,也成功的将没事找事发挥到了极致。
善于表现细节,这是泰国电影的优势,可是故事性弱这也是泰国电影的致命的缺陷。
他们的导演似乎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于是便用多条线索凑时长的方法。
但是,这还是电影吗?
确定不是短片大联盟吗?
你以为写中国散文呢,讲究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泰国电影还需要在剧本这个方面多下点功夫,毕竟泰国的某些帅哥还是满养眼的。
千万不要东拼西凑,这种补丁一样的东西一次两次还好,用多了肯定会让人厌烦。
你演员再漂亮,再英俊,把孙悟空、咸蛋超人、擎天柱、阿凡达弄一块,然后说自己想表达强者拯救世界这一主题还是不可取的。
87分钟的电影,从近12点的时间点开始观看。
虽然是泰式一贯的四段式剧情,但是这一部并不像介绍的那样是喜剧片,反而让我觉得全篇弥漫着细微的悲伤氛围。
可能这就是初恋,青涩,不够完美。
第一个故事,有些不知所云吧。
就算是年上年下,也可以表现的很理想吧。
完全没有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放在这部电影里的意义。
只是一开始觉得小波很可恶,恶作剧的开头总是那么不讨好的,最后被小雨学姐耍时又觉得可怜。
——2星。
第二个故事,远距离恋爱的题材。
相识是童话般的开始,所以内心一直觉得结局也应该是童话般的。
以至于最后看到小柏和新女友一起时,还一直相信他是有双胞胎兄弟的。
一直靠聊天的恋爱,除了要足够的信任,还要有足够的痴迷。
就像那句“等爱,或者等分手”一样,有些遗憾电影太短。
——4星。
第三个故事,女主角太任性。
男主也有他自己的坚持,想认真恋爱,只是女主玩心太重,所幸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3星。
第四个故事,最喜欢的一个。
两个人从好朋友变成情侣,即使身份改变了,在对待很多事情上还是存有从前的习惯。
比如乒乓桌上的对打,完全是两个好胜的小孩比赛;比如三个人骑车时,小宥都没有意识到电灯泡的存在。
好朋友的时候无话不讲,变成男女朋友后尴尬异常,这是现实中也会存在的问题呀。
只是影片最后两个人又成为了好朋友,或者是恋人未满,这是现实中能继续维持的少部分。
——4星。
正是因为有了不完美,才显得初恋弥足珍贵。
一般般
第二段那对男女是反串的吗
第二个姑娘挺美眉的啊为毛你们都觉得她丑。。。。
为了mario看的 但是剧情很无聊
我觉得我老了
又看了一部青春电影。。。嗷嗷嗷。。我的十八岁怎么就那么的干巴巴
剧情有点乱
难道又是一部小清新?不好看
男主都很帅~所以特别推荐容易花痴的人可以看看。剧情一般~。
sucks
小清新的电影呐,歌曲很不错的。
段落式的青春愛情片 “有些时候,如果选择爱上朋友,就必须接受失去……真心朋友”“很多时候,要爱就要等待”“有时候,爱要……说……清楚”“有时候,真爱与辈分无关”
因為我的愛 是件大事
结构有点松散,不过青少年的爱情么,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我看过最囧的泰国片咯,还是年老的我已经看不懂这种小清新了啊…啊…啊~
一颗星给帅哥美女。作为一个青春偶像爱情片,还算合格。
最后一段女主可爱又漂亮,男主也帅哦~~~
怎么能和初恋小事比啊。。。
这样的电影,总能让你找到自己的影子。
喜欢最后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