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一段段的别离
在红色革命浪潮下,男主旷课画画搞校刊拍微电影,带小女友跟一群大龄愤青穷游意大利,回法国后又找ex开波西米亚party,烧画烧树烧车子烧学校,在作作作的途中发现朋友都脱离中二了,于是男主清醒了,在老爸牵线下开始从事cult片制作工作
3.5 故事和视角挺好 素材多的用不完
是在这一切动荡和迷茫之后,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就算是平庸的,它也是脚踏实地的;而过去做过的那些梦啊,亦也是永远不会遗忘的回忆。开头10分钟很像《梦想者四夜》。 Mai 68 观影计划 #3
由于我对当时法国状态的极度不了解,所以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确实是有很大的障碍。片中把几种理念也是都摆在了一起,他们可能信奉的都不是同一种主义,但斗争和运动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片中尽管是孩子,但是父母出镜次数极少,可能也体现出这场运动的某些特性。经过了一个暑假之后,片中结尾也是展现的,大家的生活都开始进入正常,开始工作了,也就意味着运动的无疾而终。 2022-5-31看
部分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传单,涂鸦,昏暗的放映室,吉他与火把,在火焰后奔跑的学生/没能让我共情的爱情故事/那个单纯的男生说,我们正相爱,什么都能等。一年后,他说,我们的生活不同,我还没想好/主席的新衣,青春的五月风暴/他们并不真的懂什么,他们只是在若有所思地狂欢。
太淡了
虽然画面是不错·····
6.5。在青年烏托邦和彼時政治觀念角力兩個著力點之間游移不定。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自传性质的电影,阿萨耶斯在五月风暴之后和自己的朋友们各奔东西的故事,平淡的伤感。其实何止70年代,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路这么多,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啊。摄影和调度都一流的漂亮,还是胶片的哦(有几处还有刺啦一道划痕。。
革命如火,青春如风,年轻人们都如灰,四处散落终不逢。
burning youth
当世界不再年轻。
-左派革命的剩余价值沉积
3.5
阿萨亚斯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无论对时代的描摹还是线索的提炼都很优秀,在五月风暴已成学术界电影圈“烂大街”的题材下,他对准了“之后”,用这部电影记录了一代进步青年走上街头之后各自的选择,让本片以五月风暴为界,绘制出70年代意识形态光谱的合流与分裂。编导先用男主的两名女友确立左右两极,追求绝对自由的劳拉,追求下一次革命的克里斯汀,好友阿兰与美国女友走上嬉皮之路,主角则在无政府主义的门前踌躇。也许从伤及保安那刻,也许从克里斯汀离开那刻,主角才寻到自我,他的画投影在乐队上,又是一次资本主义吸纳进步意识形态为商品的象征。阿萨亚斯还用电影与美术的分裂,勃氏与列宁的分裂来互文分裂的动作,最终克里斯汀走向女性主义,劳拉成了朱砂痣,又是一次两极的分道扬镳。真正优秀的青春片只有表皮是滥情,内里只关乎告别与选择。
欧洲青年真文艺,美术摄影玩爆炸偶尔打个文艺炮看个电影真美妙(不要在PPTV看删减很多只有85分钟)
对于精英阶层的孩子们来说,革命和造反只是叛逆的青春期的一部分,闹够了玩腻了还可以回到父辈们留给他们的资源和阶层的怀抱之中,待功成名就之后,再惬意地回望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赋予其丝丝浪漫的感伤
可惜现在这样的风格都要被加上小清新的标签,但当时青春热情确实如此
清新的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