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生态箱其实电影一开始那几分钟鸠占鹊巢的故事就把整个电影讲完了吧如果有点疑惑又自我解释的话是这样吧:外星人房屋中介(姑且说是外星人吧真不知道是啥玩意儿也没解释蛤蟆精好像也行)是在中年的时候遇到这对夫妇,夫妇住没多久就养了孩子,孩子长到青年来代替老年房屋中介的位置成为下一个房屋中介,接着下一对房屋中介就遇到了下一对夫妇来看房,那他这时候是青年,那如何控制时间呢,控制在上一任房屋中介临死前来接替呢?
毕竟是直接把尸体都卷起直接传送走了吼。
那如果此时又有下一对夫妇呢?
那她们养的孩子又去哪接替?
所以脑补一下背后大概是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种房屋中介所遍布全世界,然后每一个房屋中介掌控多个维度的封闭世界,每介绍一对夫妇去的是不一样的封闭世界,但房屋中介可以自由穿梭于这多个维度之间。
嗯然后每对夫妇养的孩子要是长到青年了就有安排去快死的房屋中介那接替,这样就掌握得了时间了,但很神奇的是他们居然会在夫妇死当天准备裹尸袋,嗯,诡异吼。
虽然是惊悚片,但除了孩子少年时那烧开水般的叫声辣耳机和后面蛤蟆精原型暴露的时候有点恶心外其实也是很普通的那种惊悚套路啦。
稍微有点无聊这片子,因为就是如上鸠占鹊巢的故事嘛。
电影最后也没有给个什么庞大的设定,青年房屋中介还是去的一开始那个房屋中介所,所以就有一种似乎只有这一个轮回的样子,虽然之前女主穿越的时候也展示了确实不是只有一个,因为另外的孩子好像明显长得不一样。
那么要是最后再给出个什么多个中介所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展示的话惊悚感就增加了不少吧,就是细思极恐有种其实是在慢慢养殖,先从房屋中介做起,然后不知不觉在人类社会其他群体扩张,就有外星人入侵地球内味了(虽然也有点俗,但这样就不会只局限于这一个简单故事)所以这片对于惊悚kong来说还是少了点内味哈。
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片子,大概5月份就出了预告片,看预告片,你以为会是一对儿夫妻去看房,结果被房产经理忽悠以及诱拐进了一个鬼打墙别墅房区,他们被迫领养一个孩子并被告知,只要养大了孩子就能被释放。
这也是本片剧情的梗概。
相当吸引人,不是吗?
生态箱2019然而,这部却是那种不看到结尾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电影。
为了保持观影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我不会提前进行任何剧透。
想要看剧情分析的,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线以后,而首先来谈谈我所看到的,以及分析镜头语言。
这是一部很难用类型来界定的电影,说是爱情片,我信!
说是惊悚片,我信;说是恐怖片,我信;说是B级片虐杀电影,我信!
说是外星人题材电影,我还是信!
看完电影一时半会儿冷静不下来,大脑高速运转,有太多想说的了,连夜肝了这片影评!
显然可以猜到,导演之前一定看过很多电影,这部片子的想象力真的可谓是天马行空,鬼斧神工!
融合了太多的元素,看到了希区柯克的各种恐怖片的影子,数都数不清!
那么问题来了,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可以说基乎没有任何作品,这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怎么能拍出如此厉害的佳作,比《消失的爱人》更虐心!
更瘆人!
比诺兰电影更大脑洞!
让所有观众看到了父母养育孩子多么不易,尤其是还养了一个不人不鬼的没事儿就爱狮吼功的freak(怪胎)小孩!
或许,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孩子才是爱情的坟墓!
下面是镜头语言分析,涉及部分剧透,可自行决定阅读,谨慎食用。
首先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典型的鸠占鹊巢。
而它意味着“强占别人的住屋”,这也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镜头一转,卷西和伊莫珍普茨饰演的夫妻出场,他们是一对儿幼儿园工作的夫妻,卷西负责修建树木,伊莫珍饰演的幼儿园教师。
他们充当的依然是某种程度上养育的职业。
本片难得的温馨场景 卷西是养育树木,普茨则是养育孩子。
然而,当房地产经历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诡异气息,房地产商的面部表情僵硬,语气十分诡异,让人觉得他一定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甚至之后带夫妻看房时,房产经理问女主,“Do you have children?”,女主的一句“No, not yet.”也引来房产经理的怪异的复述嘲讽。
相当的诡异更诡异的是,这句话音刚落不久,正当夫妻二人要去寻找房东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之后便是预告片中展现的剧情,二人无论怎么开车,开了一天,从白天到夜晚,车都开没油了,一直回到了他们参观的房子-9号房。
为什么是9?
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呢?
6岂不是更好?
因为西方世界里6是不吉祥的意思。
实际上,经过查阅,我算是明白了,在西方,9代表着“美德”,是圆满“3”的圆满形式。
坨勒密天文学上有九重天,《圣经》里有九级天使。
“9”也是有德之人的灵魂之数。
多恩的《告别辞:莫伤悲》一诗包括九个诗节。
西方命离认为,生日带“9”的人,天分奇高,才华在很年轻时已得到肯定,同时通常还是一个博爱的人。
同时,塔罗牌里的9:隐士,塔罗牌大阿卡那的第9张是“隐士”,他提着一盏灯、拄着拐杖,代表冥想、孤立与寂静,象征智慧的结晶及绝对的纪律。
隐士是严厉的导师,他运用良心使人走上正途。
牌面正立时,代表有所坚持、有目标、深沉且专注。
牌面倒立表示专断、不易原谅他人、多疑以及气馁。
或许看到这里,你也该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是9了。
卷西和普茨这对夫妻看似吉祥如意的背后,实则面临的却是呕心沥血的悲惨人生。
他们不计辛劳不计烦恼不计吵闹的忍耐并且抚养着这个倒霉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和那个房东一模一样,阴阳怪气,穿着同样的白色衬衫,黑色长裤,竖着同样的油背头,当我再次想起这幅模样,我居然也大概猜到了结局。
我猜想的是,这个孩子长大注定会成为房产经理,代替年长的房产经理,去诱拐下一对夫妻,无限循环下去。
事实证明,我也是对的。
影片里有另外两个奇怪的点,让我觉得十分奇妙,却又感觉是埋下伏笔。
首先,便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云”。
和刚驾车驶入这里的时候不同,陷入鬼打墙状态后的夫妻二人看到的云是一朵朵如漫画里才会出现的的温馨的绵羊云。
而整部影片的基调实际上是黑暗甚至变态的,这样和谐而又温馨的云朵,与影片的色彩可谓是格格不入,违和感极强,不禁为影片沉重的基调奠定了一丝讽刺的意味。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些云是类似《黑客帝国》里的矩阵所设计的,是造物主对完美世界下孕育孩子所必备的童话世界的必需品。
甚至之后还出现了女主和年幼时期的小孩躺在自家9号房的草皮上欣赏云朵的场景。
另一个便是9号房的门。
影片的中段有一个短暂的长镜头记录了这个房子客厅的全貌。
(注意:女主也望向了这几扇门)
在这个短短的长镜头里,出现了四扇门,门意味这出或者入,是一种出入的工具,是一种出口,逃生的出路。
观看这部影片,门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镜头其实是想在告诉我们,整个房间是由门联通的,而联通意味着这是一个互动的、多次元的房子,一定有某一扇门会通往自由的现实世界。
而男主卷西从草皮可以被香烟点燃中也明白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卷西一直在挖地道,他一直用肢体语言直白的告诉我们,他想要寻找出路,他知道,哪怕这条路不在地上,也会在地下。
时光飞逝,俗话说,时间总能给人答案。
作为观众,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孩子长大了,一切也该如愿以偿。
在服侍完巨婴后,女主来到了卷西的房间,灯光由亮变暗。
这个镜头明显让灯光更加昏暗,给人一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氛围,留给观众更多的反应可能是,巨婴怪胎已经翅膀硬了,会不会对趁夫妻二人吃早餐去下毒手?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瘦弱不堪,蹒跚着关门的卷西,无时无刻不再告诉我们,卷西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
夫妻二人会成功被释放吗?
所有的疑问都指向这个问题。
然而,导演却并不领情。
夫妻二人的最后时光
竟是二人依偎在路边,卷西已没了力气
由普茨为他点上最后的已经所剩无几的香烟夕阳,落日,伴随着那一朵朵几乎一模一样的童话世界的云朵,夫妻二人依偎在自家的门口,此时的卷西已经没了丝毫的力气。
连最后一根不舍得抽完的所剩无几的香烟也是由女主普茨给点燃的。
抽了一口后,卷西离去了。
普茨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像失了魂一样。
而这时站在一旁的巨婴抱来了一如既往的纸盒子。
我们都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通往自由世界的钥匙。
而接下里的一幕,震撼了所有人。
巨婴带来了一个装尸体的真空袋。
此时的女主心理是,“我真tm该听我老公的,让你小时候就活活饿死在车里”女主仿佛丢了魂,比无助更无助,比绝望更绝望的哭泣。
这个演员真是绝了,把反派演活了而巨婴脸上却写满了看似高等文明实际确实低等文明的冷酷无情、不屑一顾。
将尸体装进真空袋后,卷西被扔进了自己挖的坑。
这大概就是宿命论吧。
女主开始在车上休息,同时谨慎的观察巨婴的一举一动。
女主伺机而动,准备用丈夫刨坑的锄头干掉巨婴,怎么也得为丈夫出一口气,也为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做一个交代。
车中伺机而动,全片达到了最高潮而接下来的一幕,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运作的真相!!!
原来地砖才是联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大门
巨婴抱头鼠窜
女主火力全开
用锄头及时顶住了出路
特意调了一下色,这一帧更是精彩至极,直接向我们交代了,这个房间奇妙而诡异的组成结构回想起来了吗?
之前我们提过的那一个长镜头里的四扇门,而上面这张图片的镜头里,也正是组成四扇门的客厅。
女主坠入了异世界,类似《盗梦空间》里阐述的最深沉的梦境,一旦陷入,将很难有纪律存活
镜头一直是红色,红色给人热烈和不安,往往意味着血光之灾
这个镜头里出现的女人暂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有懂的可以评论疯狂的坠落后,女主终于到了现实的房间里。
按理来说,她现在也该回到现实世界了。
结果没想到,她打开门口,面临的是真正悲剧的结局。
临死前,她依然对巨婴说的是,没错,我也想说,再加一句,GO FUCK YOURSELF.最后的最后,因果循环。
片头的房产经理老了,被巨婴装进了装尸袋
而巨婴,便名正言顺的代替了老头,成为了诱拐下一对夫妻的房产经理。
很快,镜头便转向了走进店铺的一堆新人夫妻。
全剧终。
貌似最近两年很难有电影能让我又如此多的感想,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人和我一样,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或许我收回开头的话,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孩子也可以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有那些一谓的充当圣母角色没有原则宽容他人最后引来杀身之祸的父母们才是最不值得同情的。
当然,话不能说死,善良是必定要存在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善,或许影片中段里卷西把孩子关进车里是正确的,女主普茨却没有真正理解。
直到最后一刻。
女主最后跟男主在一起吃饭时,女主问男主
这一句话是有双关的含义的,一层意思表明,女主心存善良,另一层意思表明,男主其实一直都理解女主,只是自己做不到,因为他很现实,他明白,自己养的不是孩子,而是一条蛇,一条虎。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养虎为患,农夫与蛇的故事,男主并非不明白女主的心意,相反,在女主拼死就下幼年时期孩子的那一刻,男主就知道,他们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男主宁愿相信自己杀了孩子获得自由,也不肯任由女主继续抚养孩子,是担心,是无奈!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被逼才使出浑身解数打击坏人的“坏”人,恶法非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Necessary Evil(必要的恶)。
而孩子的存在,就是恶的存在。
太多想说的了,一下说不完,连夜肝了这片影评,不求博得关注,只求自己明白或者让他人明白些普世的道理,各位晚安。
花絮,你知道吗?
这是杰西艾森伯格和伊莫珍普茨的第二次合作,2019年同年他们合作了《自卫艺术》(The Art of Self-Defense),随后便套拍了这部《生态箱》。
而严格意义上讲,二人的真正交锋实际上是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孤独的人》,尽管两人并非主演。
对未看本片的你的一点点小提示无论本片所表达的内容多么深刻多么引人深思,本片充斥着诡异的氛围与精神污染,每一次尖叫都引起我内心中的恐惧与生理上的不适,如果你不是此类电影的爱好者,请谨慎选择是否观看,对结局好奇心促使我选择坚持看完,而我现在十分后悔,心情一言难尽(以下仅为凑字数复制粘贴,请无视)无论本片所表达的内容多么深刻多么引人深思,本片充斥着诡异的氛围与精神污染,每一次尖叫都引起我内心中的恐惧与生理上的不适,如果你不是此类电影的爱好者,请谨慎选择是否观看,对结局好奇心促使我选择坚持看完,而我现在十分后悔,心情一言难尽
本片不同于《饥饿站台》那种高概念电影,其实要是认真的往高概念电影的方向再去偏会更好,隐喻和剧本主旨都还行。
只是后边的很多东西不够严谨,差了点意思。
电影的开始就是一段鸠占鹊巢,点明了全片的主旨,理解成外星人软性入侵地球也说得通,只是不严谨。
首先开始的时候男主女主发现死去的小鸟,埋了。
男主还撒上叶子,让女主尊重一些(这里的尊重明显是指对生命的尊重)结果他自己嘻哈了一波,这也暗示了男主的结局。
(他俩死也没得到任何尊重) 从见房产经纪马丁进到小镇开始,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这个出不去的鬼打墙小镇,有点五维空间的意思,找不到方法,是出不去的。
这里的漏洞是男主点燃房子,房子恢复了,而草坪因为烟头而退去了一块,那这个空间是怕火还是不怕火呢?
或者只有草坪怕。
于是他开始深挖,得了尘肺而死。
孩子的出场是重中之重,纸盒上写着抚养孩子获得自由。
谁能猜到自由是都给整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深深的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感谢养他的父母不是中国人,吃早饭要敢这么喊,三天打得你怀疑人生。
这里有很多的隐喻和映射,比如孩子完全的模仿父母,观察父母。
看到这里都还没有打破高概念电影的样子,直到女主骗出孩子不是人类的时候,整个电影有了一个分水岭。
往科幻的方向上挪了一大步。
自此之后,电影的部分细节不严谨就显露无疑了。
后来女主拿着搞头打他,他受伤害怕而跑,掀起了地面。
这些空间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看书看电视,出门学习得来的。
说明就算是外星人也怕菜刀。
要是人类持有武器,组织起来硬钢,输赢未可知。
貌似完善了这个物种软性入侵,鸠占鹊巢的原因,毕竟不抗揍,只能软性植入。
但是试想一个种族都掌握鬼打墙这种空间技术了,还用跟你费这个劲吗?
这里的BUG是说不通的。
需要养孩子是为了更像人类,再往里骗人,如果都是这样毫无情感,那不需要这么去培养吧,而且幼年被人类杀死的风险也是高了些。
不可想象如果错关了连环杀人狂夫妇呢?
孩子(幼崽)被杀怎么办,一家如果是多口人来看房怎么办?
租个大巴家族炒房团来看怎么办?
你培养的售楼员能胜任吗?
最后女主进入多维空间,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类版本。
就是人类没希望了。
危难之中除了纵欲就只能自杀。
很显然,这不是环保片,也不是教育片,更不够科幻片。
是偏了一点的高概念电影,试想如果那个孩子就是人类,吃人的是这个小镇,不是更有意思吗?
看了很多网友的影评,各种神评论,神映射,有牵扯到人文的,有牵扯到社会,考虑的良久决定写下这篇。
其实影片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通过镜头运用的隐喻,直白的叙述一个有些让人细思极恐的故事而已。
首先这部影片片名叫做生态箱,什么是生态箱,以人类的文化来说,生态箱是人为制造的封闭的生态环境,提供研究和观察的设备。
影片的开头是特写杜鹃鸟的成长过程,稍微懂一些生物学的网友都会知道,杜鹃鸟自己是不抚养幼鸟的,而是把蛋生在其他的鸟窝里,杜鹃鸟的幼鸟破蛋而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他的幼鸟和还没有孵化的鸟蛋挤出窝外,而被占巢的鸟仍然会一心一意的喂养杜鹃鸟,直到杜鹃鸟幼鸟体形大于了成鸟,也依然会喂养。
甚至会因为杜鹃鸟食量太大而造成喂养鸟食物不足而饿死。
(科普完毕,下面继续电影)。
值得注意的第二个画面就是,小女孩看着两只幼鸟的尸体时,女主说:“这就是自然规律,仅是有的时候看起来很可怕”。
就是说这个自然生态中的很普通的一环而已。
而第三个值得注意的电影画面,就是男女主角一起出现在画面里给两只鸟办葬礼,正映射了男女主角正是这自然生态的牺牲品,只是这次人类不再是在生态链的顶端。
而男女主角正像这两只鸟一样会被高等生物心不在焉的埋葬。
值得注意的第三个画面是男女主角从房子里出来,想开车离开小区(生态箱),影片中用的是垂直俯视角跟踪或者叫做上帝视角的方式。
(试想一下你在观察蚂蚁之家的时候,盯着一只蚂蚁看的时候,是不是不自觉的就会用这种视角观察)。
说明他们已经是生态箱中被观察的生物了。
同时平铺的画面和在被路牙线条的框定的路内行进就如同蚂蚁一样,也隐喻了他们是在被更高维的生物观察。
电影后来也有不少镜头隐喻这个生态箱是在更高维的空间。
然后就是平铺叙事,男女主本能的养了孩子,孩子异常快速的成长。
到孩子长大成人便抛弃养父母不让其进入房子,都呼应了影片开头杜鹃鸟的成长。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故事叙述的故事应该是,有一种类人的高维生物,他们的生态方式是类似于杜鹃鸟的,不自己抚养幼兽,而是通过软逼迫的方式让人类来进行抚养(后来男孩拿回来的书里特写的书页镜头也有这样的隐喻)。
而这种类人生物所建造的生态箱也不是只有这一个。
只是在高维形态下的三维展现只有这一个。
(影片后来女主追这种生物进入到高维空间,看到其他的夫妇即隐喻了其实使用很多这样的生态箱存在)而影片所带来的震撼只是以当局者的方式展现了生态中残酷的一面,而这次人类不再是生态链的顶端。
只是生态链的一环。
而电影的最后则是在告诉观众,人类并不是主角,生态循环仍在继续。
一个物种的繁衍必然要压缩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
轮回,虚无,我们都是被绑架到世上的所谓“人”,无奈的活下去,一代接一代,单调乏味。
男的推石上山,女的迫于责任,最后大家坟墓相见。
所以,罗马尼亚哲学家萧沆说,只有诗歌是唯一的救赎,自杀是个人权利。
这部电影和黑客帝国,革命之路说的一个意思,表现方式是抽象的,寓言式的。
(要求写140字,现在充数)
看得很郁闷,突然想到里边有个BUG。
既然,汤姆养子怕镐头打,那么那个世界还是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
所以,火是个好东西。
汤姆放了一把火,烧了9号房。
第二天,房子恢复如初。
汤姆就改自掘坟墓了。
其实,汤姆,应该继续烧下去,一栋接一栋的烧。
一路走,一路烧。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隔几栋烧一栋。
站在楼顶,看那个场景的广度,应该烧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烧到边际。
然后,自由了。
所以说,没有什么不是一把火不能解决的。
不能的话,就继续烧。
让火光成为指路地标。
让火烧光一个虚伪的世界。
不是能修复如初吗?
那就烧到他们能量不足,盖一个房子挺麻烦,烧一个房子,只需要一把火。
《生态箱》这部电影起始于一个有趣的想法,毫无疑问导演,编剧在一个初始的想法之上加入了很多细枝末节的设定与细节用以自圆其说这个本就有点玄幻的故事,也使得本来会是黑色幽默风格的设定逐渐发展成了怪异且惊悚的故事。
可惜影片并没有能挖掘出这个设定真正的深意,有些解读或许可行,但无法遮掩剧本的空洞和浅薄,《自卫艺术》后卷毛和伊莫琴的再次合作,虽然两个人依旧贡献了很好的表演,不过受到影片本身质量的拖累,《生态箱》绝无《自卫艺术》那般有趣。
1.鸠占鹊巢的故事导演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在暗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电影,一个异种的鸟占据了其它鸟的巢,挤出未孵化的蛋和刚生的宝贝,然后让鸟妈妈喂食自己,茁壮成长。
影片大略也是如此,汤姆和杰玛被开发商所蒙骗,去到了一个叫做yonder的社区,却被困在那些无数相同房子组成的死循环中无法离开,尝试一切无果之后,一个婴儿突然出生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喂食照料这个孩子,孩子也迅速成长,直到最后,两个人已无力抚养,或是消灭这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孩子,于是汤姆和杰玛相继死去,孩子则离开yonder社区,接替上一任房地产经纪人的位置,引诱下一对夫妇进入这个困局,替他们抚养下一代的生命。
异种的生物侵占了人类的世界,并让人类帮助抚养他们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看着和人类似乎并无两样,但是他表现出的怪异的行为举止,都在呐喊出这个生物的与众不同。
它观察汤姆和杰玛的生活,它几乎令人胆寒地模仿两人的声音,它成长得如此迅速,又用尖叫表示自己的不满,而最后,它的颈部鼓起两个发声的器官,打碎了杰玛最后一点侥幸的想法。
2.家庭与房屋的捆绑虽然整体上而言,电影借一个鸠占鹊巢的隐喻讲述了异种侵入人类家庭的故事,不过显然影片里关于家庭的部分可以有着更多的解读。
汤姆和杰玛属于那种经济并不充裕的家庭,他们想要着买一栋新房,但是看上去囊中羞涩,而在有那栋房子之后,他们也就再也离不开那里了。
这其实很像是房屋贷款对于年轻一代中低收入人群的一种束缚,当一对年轻的夫妇背上几十年的房屋贷款之后,他们之后的很长一段岁月之中,就必然与这栋房子建立起了某种联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开始看上去很满意的房屋,也会逐渐变得无趣,但是苦于经济压力,厌恶又不能离开,这就是很多年轻一代人的写照。
和这个类似的,就是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捆绑,照料孩子的负担显性地表示成孩子的尖叫和汤姆与杰玛对此应答式的照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照顾也愈发让人烦扰,只可惜这个孩子就像这个房屋一样,把两个人紧紧锁死在这么一方小小的空间之中,成为了不情愿,又不得不去承担的沉重包袱。
3.父性和母性的冲突除了聚焦家庭的困境,影片在汤姆和杰玛对于孩子不同的态度也反映出了父性和母性的区别。
汤姆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父亲角色,冷峻,言语不多,每天出去工作(挖坑),而在孩子大吵大闹时则会惩罚孩子,把孩子关起来,这就像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的行为。
而杰玛虽然口中一直说着她自己不是母亲,不过她给孩子讲故事哄睡觉,教导孩子,和孩子聊天(虽然是为了套信息),包括在“父亲”角色的汤姆惩罚孩子的时候救下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正好扮演了一个“母亲”的角色。
当然在影片中,两个人所扮演的父亲母亲都是虚假的,被迫的,就像是一个游戏一般,杰玛可能投入了一点点真实的情感,但是这一点真情也在她看清真相后被撕得粉碎。
4.那些徒增怪异感的设定如我开头所言,这样一个设定其实是很容易拍成一个“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但是导演显然志不在此,加入了很多很多奇异的小设定,让影片的风格变得离奇怪异。
最基础的设定比如走不出的社区,门牌号为9的房屋,没有手机信号,放火也无法奈何的房屋,每天不知是谁送来的补给,还有新生的婴儿。
这些基础的设定都是为了塑造出来这样一个看似没有围墙,却也无法逃脱的囚笼。
另一些设定则是为了“鸠占鹊巢”这个故事埋下伏笔,自然就是表现孩子的奇异,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模仿声音,快速成长,脖子的发声结构之外,孩子看的奇怪的电视节目,还有孩子拿来的那本奇异语言的书籍亦是做此作用。
而再其它的一些,有些是为了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有一些则只是徒增怪异了。
比如那些天上的假云,房间里浓烈的色彩,奇怪的土壤,还有睡觉时完全的寂静,包括那没有味道的草莓(可能后面的食物也都没有味道),这些零零散散的设定为本片蒙上了一层令人迷惑且诡谲的面纱。
虽然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5.自掘坟墓?
你挖得还是不够深影片中很让我们在意的一点,就是汤姆一直朝下的挖掘。
和杰玛照料孩子的任务不同,看穿照料孩子也无利可图的汤姆,给自己找了这样的一重使命,就是不断向下挖掘。
我一直在思考他的挖掘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或者说挖掘到下面会碰到什么。
因为片名vivarium的翻译是植物园或者生态缸,我就想说不定一直朝下挖,会挖到这个生态缸的边壁。
不过看来是我想多了,他挖到了前任户主的裹尸袋,而那个坑,最后也变成了他自己的坟墓。
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挖掘,也许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这种努力的虚无。
不过导演最终也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一部虚无,或者说,是一部无甚趣味,也没有深意的作品。
他本来可以将这个设定变得很有趣,很讽刺,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同样他也可以把里面的某些概念深挖细挖,表达出深邃的含义,不过影片依旧是浅尝辄止。
所以全片看罢,也没有太多的记忆点或是被震撼的感觉,整部电影似乎都在挖一个大坑,最后马马虎虎地填上。
要我说,既然打算挖坑,那就挖大一点,挖深一点。
片子告诫大家不要买房子,不然就是替房产中介养儿子。
房产中介是蛤蟆精。
要是我,老早和小蛤蟆精拼了,还等到片尾?
编剧是脑残!!!!!!!!!!!!!!!!!!!!!!!!!!!!!!!!!!!!!!!!!!!!!!!!!!!!!!!!!!!!!!!!!!!!!!!!!!!!!!!!!!!!!!!!!
这部电影其实如果当作人文向去审视其实非但本末倒置也Low了不少。
当然,本片存在关于两性、生命、家庭形态的探讨意味,但显然这些不过都是辅佐其科幻结构的添加剂。
本片逻辑上的处理算最大亮点,从两人最初走出房子还嬉嬉笑笑(虽然奇怪但还没必要神经兮兮)、发现女主一直开不出去的男主主动要求换位(人性原始的傲慢和自大)、爬上房顶(借助工具突破人之渺小),一直行走(求生本能),以太阳位置为参考(动用生活常识),更极端的烧掉房子(那我还能怎么样?
),这些渐进式的行为非常符合如果是你你所会想到的事,所以在代入感上导演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接下来就影片的表现已经非常明确,形似却无味的草莓,比云更像云的云,明显存在的多元空间控制,孩子生长速度告诉你它绝不是人类,数个土壤特写镜头关联男主的身体病症,孩子不知道从哪带来怪异文字内容包含对人类研究的书,藏在背后像呱呱呱的异形生物,反复对男女主提及“家”这个词的当下性,基本就是一个外星人试图伪装和渗入人类社会的初体计划,鉴于影片本身并没有更多展开则无法判断这个区域是地球还是早已位于外太空,所以你不知道外星人衰老过快是没法在人类能居住环境下存活很久还是其寿命本身不高,亦或者本身孩子就是杂交的物种,也不知道人类会死过快是没法在外星人同时能居住环境下存活很久还是挖了那些有毒的土,总之,它们认为完整的父母体系形式更有助于产生靠向心智“健全”的“孩子”,选择更优秀的“成熟体”继续派往人类社会面对面接触人类来骗至这个生态箱。
另外比如小男孩的蜜汁尖叫、迷幻循环画面这种,就像90年代的《异形基地》同款尖叫,典型“怪诞”艺术处理而已不用过分理解,看有的人说烦我觉得还挺爽的。。
反正越歇斯底里越诡异嘛,还有其实我挺喜欢最后大孩子挨打后掀开地皮这个桥段,不但解释了为什么它们能凭空消失,也用狗急跳墙使用时空缝隙的情节表现了这个地方的运行方式,很聪明。
最后,很不错的科幻片,但也没那么好看,新鲜感是有的大家看过算过。
最后的最后,I'M NOT YOUR FKING MOTHER!!!
幽灵小区、鬼打墙界限、被迫抚养拟人婴孩、像是云的云、挖坑挖出前任、钻入地底之后误入平行箱子或者说过去的箱子……看起来挺科幻其实并不sci-fi,而是属于完全的推想电影speculative-fi。这个片子被普适解读成现实生儿育女的直喻,我倒觉得有点狭义。导演由鸤鸠启发创作了一个潜入人类社会的新物种,披着人皮,超强模仿能力,有点天外魔花的意思,而且中间的那个极度诡异的【模仿片段】也相当body-horror,另外电视里的精神污染式教育片和未知文字的教材还挺克。选卷毛也选得挺好,怪咖一箩筐。
爱奇艺删掉了太多了,虎头蛇尾的,好多都没有交代清楚
房奴大战开发商(黑中介)。参考影片《心愿房间》
婚姻简写
驚悚的氣氛好棒,說是科幻其實更多些超現實,不過探究到底,這不過是人生
很诡异很有趣的故事,寓意很深刻,也可以说很多样,喜欢这样的风格。。。
太惊悚了,布谷鸟一样…
高概念片,置景道具执行不到位的尴尬。
一刷惊恐于异种世界的诡异,是《2001太空漫游》中David最后的房间,是《湮灭》中逐渐变成女主的人形金属,感谢导演把我最恐惧又着迷的科幻题材拍得这么详细;二刷却发现抚育后代的一切都是现实场景,意外到来的婴儿,尖叫的孩子,半夜还要看动画片,不停观察模仿父母,独自吃饭的父亲,母亲对父亲的固执和逃避失望,从和孩子的对话中得到慰藉(母性?),孩子的教材对父母来说宛如天书。。。小孩的表情无辜又单纯,但从身体到行为对父母而言都是mystery。。。
#Cannes# 7⃣️反生育教案,视觉奇观部分挺impressive,循环往复的设定简直就是对人类生养观念怪圈的最强投射。
惊为天人,不止鬼打墙,开创了一个清明梦新纪元。不去深究,单纯从生理上做到了好看,相当冷静的惊悚效果。完成度相当高的当代艺术,不说什么了,得去睡了。
又一部概念高于内容的电影比喻。
隐喻挺好,生育和买房都是被剥削,直至下一个轮回
没头没尾,故作深度的悬念还不如不悬念。
绝对是我今年看过最有想象力最creepy的恐怖片!!!盛赞
那个怪异boy每次一尖叫我就头皮发麻
《饥饿站台》之后又一部硬设定电影,但是寓言性质比《饥饿站台》清新了不少。开头的布谷鸟的段落已经把剧情概括的差不多了。几个暗喻也很好理解,社区就是逃不出的生态环境,故事的循环象征着生命永远的延续,满眼的绿色是生命力的体现,男主挖的坑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掘坟墓!
养儿防老,因为三十几岁就被折腾没了。
我操我有点儿害怕!为什么类型里没标注“恐怖or惊悚”提醒我一下?!😭
只够撑起二十分钟短片的体量。 非要拉长成长片还是有些勉强。 鸠占鹊巢+ 怪物创造的人工生活空间的想法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