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金鸡SSS》的优先场,套路接近《金鸡2》,前半段比较零碎但有出彩人物(王菀之演得出色),后半段则变成“金鸡之恋”,当年是张学友,现在是张家辉,故意的吧?
主题仍是“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出狱老大一心想重振声威却难掩过时,连马仔都不认同他,幸终得金鸡仗义实现梦想,这种剧情当然老土,只能过年图一乐,而且大唱《锦绣前程》给港人打气的安排,无论怎样用心良苦,我看着只觉得扯淡,特别是那个结局,由于太乐观几乎沦为自我反讽,有点悲哀。
惊喜嘛,除了三姑那对巨乳(但她演的没前两部好,前半部尤其被王菀之压住),陈冠希演东洋大茶壶“根本岸九”兼露两点简直豁出去了,可谓从影以来除”艳照门“外的最大尺度,黄伟文也是破格级演出,还有黄子华演”十三哥“都很惹笑,最后”突然出演“的彩蛋不用猜了,想想谁在第一集开头和第二集结尾都露了脸吧,猜不到只能证明你没看过《金鸡》。
至于有些对白,比如”你做回自己吧,我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没了自己“,”古惑仔一辈子只跟一个大佬,就是钱,没人记得你这些“等,可以从香港电影角度理解也可以从香港回归后的境况变迁思考,但嫌说得太多反倒变得生硬,加上早就不新鲜了,也只能听完就算。
总之,身兼编导的邹凯光算是合格,但别指望有赵良骏的水准。
其实想想,邹凯光过往参与编剧的影片中常有别具一格的人物,如《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古惑仔们,《爆裂刑警》的吴镇宇,《三更之回家》的黎明,《朱丽叶与梁山伯》的吴君如,《狗咬狗》的李灿森等,都有港片中不多见的神来之笔,但或许其驾驭整个结构和剧情的功力不足,《金鸡SSS》整体就有些平庸,前半段许多关于鸡鸭北姑的成人段子加上拿口音开玩笑的桥段,显然都是从肥彭那偷来的,但到了后半段的时候又有些急急乱乱(三姑和张家辉擦不出火花无意跟这个有关),何况前两集都有香港大事件,第三集却只是搞一些不文俗套的东西,涉及的社会事件反属隔靴搔痒、东拉西扯,自然缺乏情怀和共鸣,至少曾经的感动没剩多少了。
娱人愚己也许是因为小学在广州呆过几年,所以对香港电影,港剧一向抱有好感,雨天呆在寝室的下午看了《金鸡sss》,并不是因为之前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与“最佳女配角”,以及众多明星大腕的噱头,而仅仅是因为主演名单里有张家辉。
尤其喜欢的是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和陈奕迅客串的Jackie仔对戏的那一段,昔日的哥顿哥刑满出狱,而今日的香港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在新世界面前,哥顿哥早已过气,风光不在,虽然吵着要打回尖东但终究是有心无力,只能是以一句“世界变了样”结束一场争执,无论如何头破血流依然改变不了的是这变局。
在这个世界有人在演戏,有人在看戏,有人登场,有人谢幕,演的人如痴如醉,看的人隔岸观火,始终信奉的是一句“努力一定揾到食”,颇有些麦兜精神。
前面看着是一场风生水起的喜剧,各种段子大杂烩,叶问,许鞍华,《一代宗师》,《胭脂扣》之类,可越到后面分明是赤裸裸的悲剧,尽管在我看来结局过于滥俗,但似乎这才是现实,许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在怀旧,这些年的电影或者文学总爱打些怀旧牌,想要触动人们心里曾经的记忆,怀旧必然少不了伤感,而不能带出更多与当下契合的因子,在我看来那种怀旧情绪的背后更多的恐怕是彷徨与踌躇,所以才会在自娱和被娱间跌跌撞撞,诚如波兹曼所言“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仿佛走在路上,却又不知走向何方。
但最后也只好干了那碗鸡汤,再好好上路,煽情时也可唱一句《美丽新香港》里的“这香港已不是我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
”
今晚看了《金鸡sss》,其实一开始是奔着张家辉去的,因为个人很喜欢张家辉演的喜剧,在喜剧里他比在警匪剧之类的正剧演型男还要帅。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除了依旧很帅的张家辉,还有很多惊喜。
刚开始对鸡的介绍,让我相信这真的是一部讲鸡的影片,自己从来没看过这种敏感题材的片子,还是喜剧。
香港电影人总是能用喜剧的方式去演绎小人物的悲惨人生。
这种喜剧我特别爱看,其中以周星驰的为代表。
在看到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用乐观的精神生活着的时候经常会特别为他们感动。
刚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只觉得很好笑,虽然笑点比较黄,但也能接受。
但是晚上躺下来的时候,回想起来,搞笑的片段已经记不起多少,重复出现在脑海竟全是满满的感动。
为生活在最底层却依然自强不息的人们感动,更为那出现在妓女身上的真情感动。
阿金会为了等哥顿出来一直不嫁,甚至在他出狱后拿上棺材本给他做生意,只因当年那一句“以后谁不要阿金,我哥顿哥要她”的承诺;璐璐可以为了钱做什么都可以,但还是会喜欢做鸭的鸭皇;跟阿金去日本的另一个女生,明明知道坐在自己旁边的是鸭,也还是会在对方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感动不已。
其实她们也只是普通的女人,她们最渴望的只是能有一个男人能为她们遮风挡雨,为了一句承诺可以等几十年。
这是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很喜欢喜剧的泪点,不会太难过,因为你知道最后一定可以大团圆结局。
笑中带泪,是我最喜欢的形式这部影片各种明星的客串惊喜不断。
特别是古天乐,我是真的在他摘下墨镜的时候才知道 真的是古天乐本人来演的。
哈哈
金鸡SSS 当然是一部很好很好的电影,港人的豁达/坚韧精神在里面隐现.冠希/天乐,自踩自嘲,郑中基,王苑之真的是很贴地气,没有内地演员那种端着的话剧腔,君如姐在剧中本色出演,窃以为,金鸡系列算得上是君如从影以来最好的电影.家辉哥唔使讲了.时代一直在变化,有可能往前走,也可能往后,比如伊朗,南非.不管环境怎么变化,美好的人性仍会引起人的共鸣.电影是媒介,承载的是一种精神,肉身易老,精神不灭.
导演大概想表达的意思太多,短短1个半小时,想表达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想讽刺香港言论自由收窄的政治黑化,想暗喻香港小市民以香港人自尊的思想大江东去,我想,导演是有太多的想法,每个想法反应在电影里也都有亮点,但一个个的亮点总串不成宏大的篇幅,这就是港式的小情怀,我却真的独独喜欢这种味道。
看完电影,闭上眼睛,我记得两幕戏,第一幕,是郑中基饰演的鸭王,为取悦客人,表演爆啤酒瓶,爆得鼻青脸肿的,两行鲜血顺着鼻唇沟滑下,表情却依然滑稽,嘴角还带着傻笑,这是小人物为了生活无奈的写照,这种细节经常会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星斗市民为了两顿饭抛弃自尊,放下身段,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细节描写,在我看来,真的是只有港产片才能拍出来。
第二幕是饰演老大的张家辉出狱后,发现香港的时代变了,与自己的身份格格不入的经历,描写的一种英雄迟暮,时不与我的情怀,香港人好像对这种情怀特别有感觉,可能与整个香港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看到这里,我想到,英雄本色狄龙说的”我已经不当老大很久了“,慢慢的就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最后,结尾的那段突如其来的歌舞,放过我吧,为什么贺岁片一定要这样呢?
如果看过前两部《金鸡》的话,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很怀旧很有情怀的系列,通过吴君如饰演的阿金这个底层妓女贯通了香港的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展现了各个时期香港的现实状况以及各式各样的香港人物,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是难得的文艺佳作。
可是这部可以算作是第三集的《金鸡SSS》与前两部却大有不同。
影片的前半段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几无差别,所有的笑料几乎都是围绕着下半身展开,尤其以吴君如等三人到日本观摩学习那一段为甚,部分段落实在太恶俗,欣赏不了;再间或开一些关于大陆人的玩笑,比如王苑之半粤半普的口音和故意夸张动作,比如陈总的海天寿宴,比如古天乐自降身份出演的山寨版“江门古天乐”,都是在刻意迎合香港本土观众的口味,有些地方实在太过,比如阿金接到“江门古天乐”的那段对话,其实就是在拿江门的粤语发音与肛门一样来说事,很令人生厌。
到后半段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出场,影片才算回归《金鸡》系列前两部的情怀。
哥顿哥是一个活在过去年代的黑帮老大,他对现实的香港世界不了解,不能接受,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选择远走,最终被阿金感动留了下来。
这个人物的设置虽然也是在迎合现在港人怀念过往的心态,但是在影片中的表现还是很动人的,即使是跳出这个现实背景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前两部《金鸡》都是以吴君如饰演的阿金为主,所有参演的男演员都是绿叶陪衬,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没有哪一个算得上是男主角,即便当年张学友以《金鸡2》提名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但是在此片里张家辉饰演的哥顿哥绝对是男主角,有足够多的戏份空间,其他如梁家辉刘德华甄子丹黄秋生黄子华等都是只有一场戏的过场人物。
哥顿哥承担了本片最大的情怀,甚至超过了吴君如饰演的阿金,阿金在前半段像是一个向观众介绍香港现代色情业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被薛凯琪饰演的后辈妈妈桑挤兑那两场外看不到任何情感,后半段则完全依托在哥顿哥的身上。
在情绪基调上,本片也较前两部《金鸡》悲观,前两部中阿金不论是处在何种逆境总是积极乐观面对,而本片中虽然最后哥顿哥还是留在了香港,算是大团圆结局,但是显得比较刻意,而前面的情节中所流露出来的悲观情绪却是掩饰不住的,比如插曲里唱的“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外地旅游”,比如哥顿哥摔得头破血流。
<金鸡三>观影有感,2017-10-5 这部剧拍摄于2013年下半年,上映于2014年春节,作为开年贺岁片登录荧屏。
我之前没有看过金鸡一和金鸡二,截止到看完3来写影评时依旧没有来得及看,很是可惜。
金鸡三无可置疑的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而且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在香港电影史以及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名字。
我为什么会觉得它会留下名字呢?
我想从电影想切入的四个维度来谈一下,第一个是性,第二个是钱,第三个是情,第四个是变。
其实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最后的那个“变”的维度,为什么会被吴君如导演硬加进去。
或许在等到我写完这些文字后我会稍微明白一点,当然也可能更不明白甚至于批评吴君如。
我觉得这个电影比较直击灵魂,即使是还没有击中灵魂,那也是有相当的深度了。
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唯一路径,也是弗洛伊德所言的欲望的源泉,更是文明社会中无法断绝的羞耻。
理论上说,每个人都会有对于性的渴望,每个人也都会体验性的快乐。
可能本来性的快感是作为人类繁衍的诱饵或者说是附属品的,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的性事与繁衍无关,只是为了追求快感。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是想讲各种人追求快感达到高潮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很容易落入庸俗;在开场的时候,导演可能确实是制造了几幕这样的剧情来以较低的门槛引入观众。
而且为了提高可看性,电影还从原始人的性开始引入,第一幕里原始人的性也并不是自然的性生活,不是夫妻或者情侣因为生理冲动或者基于繁衍的使命什么的而来的性;电影中性的居然是基于一次意外,男性原始人在女原始人身上获得了性快感,而且为了维持这个快感,男原始人答应女原始人的谈判条件,放弃驱逐女原始人并送给女原始人肉吃。
这个谈判就是议价,一方要得到性满足就必须要通过给出条件让另一方接受以配合,在这个情形下,没有强权,而充斥着公平与理性。
在电影接下来的与性有关的一幕幕剧情里,其实都充斥着谈判,一方给条件,另一方满足条件。
双方都有一个议价的过程,并且在议价的过程中,双方是平等的关系。
谈判,就是议价;钱,就是理性。
嫖妓的人是理性的,他们要尽量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要求姿色、技巧、态度、谈吐、性格。
卖淫的人也是理性的,他们要用最精确的投入获得最高效的回报,他们要练习技巧、控制时间、凸显特色、八面玲珑。
由于这部电影是讲“鸡”的,也就是主讲性工作者的理性,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可能被惊的目瞪口呆。
我们对于嫖客的熟悉度可能要远远高于性工作者。
其实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卖点。
电影就应该记录和展现这些真实的形形色色的大众的真实生态。
性工作者的理性,电影里是这样讲故事的,女主角阿金一出场就是“妈妈鸡”,她手下有一个妓女团队,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很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戏份最多的是那个“吴略”,吴略的口头禅是“只要给够钱,什么都可以做”甚至于说自己在灵车上都可以做。
阿金除了要正常接单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之外,还要管理团队,其实在这个目的非常明确的团队里,作为头领的阿金是不用怎么管理的,她主要做的是找客户,维护客户,提醒众妓女如何搞定这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及维护妓女团队的人数等等。
电影在团队管理这一块里,提醒观众说维护妓女团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头领要不断吸引新人,甚至于要疯狂吸引新人,但是其实从头到尾,阿金手下抛头露面的妓女就是那几个,这可能是电影的一个bug吧,不过这点不影响故事的进行。
阿金在进行团队人员维护和扩张时遇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鏬妈,鏬妈这个人曾是阿金的徒弟,后来自立门户了,以至于经常与阿金抢客户和“员工”。
为这事阿金非常生气,明争暗斗持续不断。
但是有两件事情使得阿金和鏬妈的矛盾消失了,第一件是阿金向鏬妈借两个人救急,鏬妈在一番冷嘲热讽之后还是借给她了,这次阿金虽然借到人了却也气得不轻;然后没过多久等他们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鏬妈说不用还人了,说自己已经结婚了,说自己不会一直做这行,并劝阿金也早日结婚。
阿金听到之后迟疑了几秒钟,就岔开话题走开了。
其实,电影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观众应该也会想到阿金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导致自己一直未结婚。
再其实,在电影开头没有多久的地方,阿金被骗,名贵包包被偷,遍寻周围可以帮自己找回物品的古惑仔无果,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找了哥顿哥的手下帮忙,结果没过多久包包就被这个手下送回来了。
哥顿哥,应该是阿金之所爱,而且哥顿哥还没有出狱,阿金也一直未嫁,那么这二者应该是有关系的。
在阿金经营“性”事业的时候,中间插入了两个长一点的故事,第一个是“鸭头”邀约,阿金趁机犒劳手下,让众鸡享受众鸭,在这个故事里面,有至少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其中一个是一个阿金的手下遇到一个说自己腿粗的鸭,这个手下很生气(被一只鸭说腿粗!
),结果那鸭说“即使你腿再粗,我都喜欢你”,结果这个手下立刻泪奔了,并且失态的抱住这个鸭说“带我远走高飞”。
说实话,我也很感动。
人就怕被冷不丁的一下子击中内心深处。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妓女吴略遇见鸭霸,鸭霸出场时,真的是特别拼命的那种。
吴略一直以为自己足够拼命了,以为自己的准则是只要钱给够,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但是当她看见鸭霸用真啤酒瓶疯狂砸自己头的时候,尤其是她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她自己被惊到说不出话来,原来世界上比自己更拼命的人还真的有,而且是真的是拿命在拼。
而后吴略在幕后正好遇见鸭霸唱伤感孤独的歌,又再一次触发自己的同感,于是二人抛开各自面具,深情对吻。
截止此刻,我们发现,原来之前鸭王说的可以给每一个妓女满足这句话是真的,连一直油盐不进的吴略都被深深的打动了并且得到满足了。
所以鸭王的能力不可谓不深。
但是,此时电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刚才让众妓女满足的到底是鸭们的真性情还是高技巧?
这个问题真是无解啊。
只要你有需求,就有人可以想方设法满足你的需求。
这种将性情通过理性管理来达成明确目的的办法,真的是人类的灵气所在。
在鸭王一幕之后,还有一幕就是阿金团队去拜师学艺。
这又是让观众眼界大开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其实还是如何通过高效的理性的管理操作,快速的达到目的,同时这里面也遇到了挑战理性的极限的事情,就是男人给男人口交,并且妓女们还要向男人学习口交技术,最狗血的是这个男的还非常享受,其实我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更多的是人文的包容,这一段故事还起到了挑战以及纠正观众固有偏见的作用。
如果说前边这些都是在讲性、钱、以及情的话,那么最后这个故事其实也是在讲情。
讲的是阿金于哥顿之间的情深似海之爱情。
而且故事在情之下还加了一层香港社会变迁,使得这段故事完全可以拿出来当做社会心理学老师的讲课视频了。
说实话,这段加的过于生硬,而且过于长了,这段故事与前边的可谓完全没有关系。
但是,我此刻忽然想到了一层关系,前边讲的那么多理性化操作化的故事,都少了一个更深刻的支撑。
现在,我们再回到电影开头,那个女原始人为什么要吃饭?
她首先要活着啊,在那个极端的情况下,活着不饿死就是大事。
而到了21世纪的香港,妓女为什么卖淫?
或者说妓女们为什么挑战卖淫这个事情的极限?
在自己已经不需要以卖淫得到食物存活的情况下,她们做着许多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或许,每一个妓女的人生故事里,都有一个让自己尽最大限度赚最多钱的理由。
这个理由可能很丰富动人,也可能非常心酸,也可能非常变态,也可能非常伟大。
在面具背后,那张动人的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刚毅和动容,是理性的全部支撑。
影评写到这里,基本上可以收工了。
电影把变迁的故事拉的很长,我的影评里却写得很短,不矛盾啊。
在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拼命的灵魂,他们都是在建造一个安息之处啊。
愿天下灵魂都能自得其所。
金鸡3终于出来了,真地等了很久,看这部电影只有两个原因:1.张家辉;2.岁月。
其实意思都是一样,也许文章前的你并没有安安静静过,只有安安静静方可以有更多机会回望过去。
张家辉真地不容易,第二次拿影帝,一晃,47岁了吧,几乎他所有的电影,我都看过,而且不止一次,爱他就好比爱张国荣。
当陈惠敏和周星驰还在那个旧的香港时代背景下,拍着风雨同路,张家辉仅仅就是出现了那么一个开警车的跑龙套角色,或许你会说明星哪个没跑过龙套,但我想说不是每个跑龙套的都能坚持着,直到像周星驰那样,大家都叫他爷。
张家辉直到21世纪初还在饰演配角,《千王之王》、《黑马王子》,要不是给刘德华提鞋,就是给周星驰舔鞋,但他基本算是熬出了头,08年的时候凭借《证人》拿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帝,自从那以后,张家辉仍然低调,仍然努力演戏,很多人不知道张家辉其实唱歌很好听,但是大陆人认识他,只是停留在那个给周星驰舔鞋的印象。
金鸡第一部、第二部都是以饰演妓女的吴君如诸多经历为主线,伴随着香港从旧到新的时间线,又到了这次金鸡3中整个世界都变了。
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在电影后半段,并不是单纯的恶搞了。
那个从90年代末被关进监狱的哥顿哥(张家辉饰演)在这个新时代出狱后,常常用非常搞笑的老大姿态,对自己的闺蜜吴君如、小弟陈奕迅说道:“让我们打回尖东,到时候给你几条街管。
”说罢,哈哈大笑,非常帅气地抽着烟。
而后,王杰的浪子心响起,张家辉唱起这首歌,陈奕迅几次都被张家辉抢麦,这时候,你突然会觉得歌神都被抢麦了,只是此时此刻,我已经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去在意,张家辉唱的岁月,无论是戏内戏外。
也许当他在饰演这部戏的时候,依然会找到当年的那种豪气壮志,戏外看似功成名就,但皱纹越来越多,并不是什么肉毒杆菌能遮掩的,世界变得真得很快!
后来,哥顿哥被陈奕迅所饰演的小弟一句话给沉默了,“我不是你小弟很久了。
”对,茫茫十多年,世界变了。
大家联系都是whatapp,都是低头对着手机,赚钱不再是用杀牛刀,义气?
那只是对钱而讲的。
即便是真心,依然抗不过这现实。
不管结局如何,每个人仔细回想,工作了,忙碌了,适当地停留一下,回头一想,过去的日子真好,回到现在,即便你成熟了,又如何?
前面依然是你抵不过的岁月蹉跎,名声?
钱财?
后代?
都与你无关,好好站在那里回味一下吧!
只能说算是蹉跎。
茶餐廳只換了老闆,不換招牌,出品或許仍會有不同。
香港換了老闆,又換了招牌,出品水準見仁見智。
金雞換了導演,攬實塊招牌,而出品就.......................肚餓,落街吃嘢...................
其实一开始想看这部片子,纯粹是为了搞笑以及打发无聊的时间。
所以,一开始对于这部片子的定位就是低俗的喜剧。
而事实上,这部片子前面大部分的确都是一些低俗的笑料。
可是后来看到哥顿哥出场,以及后面的情节发展,有一种看着便觉得很心酸的感受。
于是搜了一下百度,才发现原来金鸡是一个系列的,而似乎大部分人都评论到前两部比起SSS更好看,更有思想,并且强调了情怀两个字。
里面让我很深刻的地方是,JACKIE仔对哥顿哥说的话,你不要总是说以前,世界已经变了,我们现在就是这么赚钱的。
而哥顿哥就好似被人当头一棒,他仍旧想坚持他过去的辉煌,他执着于过去,认不清现在这一刻。
看到这里,真的不能不称赞张家辉的演技,真的是演得好好,表情动作,想要表达的人物的不甘、失落以及挫败感,全都表现得很到位。
我不了解香港过去的几十年的变化,有人说电影要从草根阶层这种小人物身上以小见大,来反映香港的发展以及港人的坚持。
而我从哥顿哥这个角色上看到的是,世界在变化,人为了生存下去,除了同步变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子。
拒绝去承认、接受,拒绝改变,故步自封,其实是走向绝路,哪里看得到希望。
其实不管过去如何如何,有些东西就是该留在曾经的。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感触,毕竟还是将这部片子归类为喜剧片。
小小抒发一下不成熟的小感受。
薛凱琪的嘴和聲線太有戲啦!!!從陳奕迅出來以後眼前一亮 張家輝出來以後整個世界都好了 梁家輝出來簡直不可思議!!
笑过就好。
今年看的最开心的港片,客串的明星也太多了吧。感觉到有一种香港精神吗,最后的刘德华真是惊喜彩蛋哇
无论张家辉在《激战》中如何健身,无论张家辉在《金鸡SSS》里如何扮嘢,也看不出他有大佬的任何气质!
名副其实香港人的春晚,在低俗热闹中来点人情味和社会正能量,再翻出几首集体回忆的金曲……这样的“电影”,可以拍一万部。
我係都要俾四星,吹呀?
古天乐牺牲好大哈哈哈
轻松 喜庆哈哈
不烂,不好。
我更宁愿这是一部纯粹的喜剧不表达什么。王宛之演技超棒
大牌们依然很加分!金鸡已变老鸡,不过依然一鸣惊人。有感动到。
亮瞎眼的阵容!金鸡精神永存!!!
这个串烧串的好
金鸡1和2留下的印象太好,对这第三部非常失望。整部片分裂成上下半场,上半场各种低俗到令人发指,下半场不过是味如嚼蜡的黑社会大哥回归。吴君如自己做制片人,给自己做了个38G的假胸还找来众多一线帅哥明星客串,金鸡精神倘然无存。
古惑仔只有一個大哥,那就是錢。世界變了樣,香港已經沒救了,是電影人難捱的無奈。大波的吳君如、齙牙的王菀之,是卑微命運下仍堅強勇敢的港女形象。電影的最終依舊給了香港無線的期望,如同這部影片依然請來了那麼多星光熠熠的大明星。P.S 王菀之的戲劇天賦真的不錯.
香港精神终结
爆笑抵死與浪漫感傷、灘式gag(&#34;士歷萍&#34;、盧覓雪...)、MLA新歌、舊時情懷與當下見招拆招的生存之道同在的精神...處處都是灘叔痕跡,point太多一時無法全部憶起,腦殘粉表示好滿足TT。片頭子華足夠花癡三日,片尾Nicole歌聲響起我內心啊啊啊淚奔了三千圈!!! ——【舊史(屎)已經沖走咗啦,move on啦!】
好多明星看得眼花,各种港式喜剧无厘头元素,笑点密集,王菀之的搞笑天赋颇有吴君如的风采。
一片热闹的气氛是香港现实的写照吗?
Wyman为什么还能买到designer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