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校园

The School of Rock,摇滚教室(台),阿sir嚟自乐人谷(港),摇滚学校

主演: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萨拉·西尔弗曼,麦克·怀特,卢卡斯·巴宾,琼·库萨克,乔丹-克莱尔·格林,维罗妮卡·阿夫勒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摇滚校园》剧照

摇滚校园 剧照 NO.1摇滚校园 剧照 NO.2摇滚校园 剧照 NO.3摇滚校园 剧照 NO.4摇滚校园 剧照 NO.5摇滚校园 剧照 NO.6摇滚校园 剧照 NO.13摇滚校园 剧照 NO.14摇滚校园 剧照 NO.15摇滚校园 剧照 NO.16摇滚校园 剧照 NO.17摇滚校园 剧照 NO.18摇滚校园 剧照 NO.19摇滚校园 剧照 NO.20

《摇滚校园》剧情介绍

摇滚校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威•费恩(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 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 White 麦克•怀特 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及代课老师。杜威闲赋家中时,偶然接到一通来自某中学的招聘电话,对方邀请内德迅速来学校代课。穷极无聊兼为生计所迫的杜威偷梁换柱,以内德的身份进入这所校风极为严谨的名门中学教学。学生们的死气沉沉一度让他倍感无聊,某天,杜威无意中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于是,他瞒天过海,带领这群只知道读书的孩子们进入一个全新且乐趣无穷的摇滚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兄弟恰似爱人金钱伙伴幸福城市淡蓝之眸岸边露伴一动不动决战洛城狮子今夜死亡另一只羔羊暗金烂狗4夺命微笑2开膛手的复仇米奇米妮的圣诞星愿非常杀手查干淖尔姑娘秋潮向晚天深水迷案第一季兽娘动物园表参道高中合唱部!创圣大天使LOGOS团团奇米莫特务生涯球咏家有圆圆?!我家的圆圆你知道吗?龙吟诏三生缘起是清欢时尚的未来第二季太空小子杰特之太空营地反黑行动组俊俏媳妇开明婆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摇滚校园》长篇影评

 1 ) 生机勃勃

  这部有趣的美国式喜剧因为牵扯了摇滚乐而显得生机勃勃,导演Richard linklate在108min的时间里妥帖地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影片的主演Jack Black作为最大亮点,出色地演绎了“摇滚老师”的喜剧角色。

  影片从Jack Black所出演的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威尔的生活开始,描述了他倒霉的生活现状:被乐队开除,又因为房租而被死党女友嫌弃。

随后威尔冒名顶替死党去了一个学校任教,偶然间发现了班级里的孩子们身上有着极佳的音乐天分。

他决定组成一支少年乐队参加摇滚乐演出,并最终获得乐迷的认同。

  影片透着对坚持理想之人的由衷赞许。

威尔混迹地下音乐圈多年却得不到好的发展,都源于对摇滚乐的一种质朴热爱与抗争情结。

这种对摇滚乐鼎盛期的膜拜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影片的各个部分,尤其是教授“摇滚乐史”的部分,看录影带学习乐手动作的场景,着实有趣至极。

  《School of Rock》是一部喜剧片,因此希图从中获得有深层次的感悟并无必要,影片并没有向深处去挖掘一个教育体制外来者(威尔)对被教育者(孩子们)以及教育载体(学校)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想法并对摇滚乐做了正面的介绍。

影片摈弃了摇滚乐手的恶劣生活习惯(威尔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这一点相当讨好,也令人更接受这部影片。

  影片内小演员的演出相当棒,展露出的音乐天分也让人惊艳。

他们从各个侧面展现了十岁小孩的生活群像,搭配着Jack Black与自身经历相仿的本色演出,让电影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活泼向上的气氛之中,着实是上佳的娱乐电影。

 2 ) 不是摇滚迷也爱的电影

一开始也会用古板的思维看待这个Mr.S上课的方式,会在想他是不是在误人子弟,只想利用学生完成自己的摇滚梦,但看到他后面一直给孩子传授的是真正的摇滚精神,发现每个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

当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时,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孩子们表演的时候,自己也就像他们的家长一样,超级骄傲🤘

 3 ) 好教师养成记

好教师养成记,刚好男主也叫杜威真是绝了~这部片子再次说明了,不一定是学了专业考取资格的人才懂得如何当一个老师。

1.一个好老师,最起码的是对自己专业的狂热,那份喜爱是真的是或多或少能够传染给学生的。

学生都感受不到你对音乐的喜爱,你凭什么叫他们喜欢你都不喜欢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嘛2.突破等级评分。

这个很难,尤其是在一个等级非常明显的学校文化里,让学生不以这个为标准真的很难,因为就算这一科老师不做,其他老师也会做,他们只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奇怪。

当然杜威很聪明,从来不模棱两可,他真的不喜欢评等级他就把评分表撕掉,对不反抗的学生视为理解战线,对于一直反抗的学生就用等级评分对待他们,当然是悄悄说。

3.总是发现学生的优点。

杜威在里面简直就是变着花样夸学生,这一点真的是太强了!

不自信的、胆怯的、很少表达的学生全部夸个不重样,用自己的经验类比,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逗乐他们,再表达对他们的肯定,以及对他们鼓起信心去做这些事情的感谢。

4.安排合理的职务。

从观察其它课程中挑选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当乐手和和声,其他人组成小组去完成其他任务,例如舞台灯光、服装化妆、队名口号、安全监督等等。

总之从学生的外表、气质去安排适合的工作,精致带有点女性气息的男孩子做服装化妆,表现普通却漂亮的女孩子想队名口号,总是想着评分拿好成绩爱出风头的班长来当乐团经理,看上去文弱戴眼镜的男孩子做舞台技术。

而且不是只有在台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杜威眼里所有职位都很重要,一视同仁,并且从一开始就准确表达每个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想换岗的学生,尊重她的想法,并要求表达其换岗的理由和展示胜任的才能,在进行换岗,留意她在岗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支持。

5.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

承接4——合理安排职务的前提以及后续工作,就是一直培养“We're a team”。

团队意识特别强,这也决定了班风。

首先每个人都很重要,他真的是对每个人他都特别上心、负责,听每个人的意见,赞同每个人的贡献。

再到杜威的意识灌输特别强,从一开始学生不了解摇滚🤘🏻,世俗观念认为摇滚不是要学的高雅音乐,到后来所有学生“违抗老大”,非rock不可的状态,可见老师的感染力和带来的知识技能是多么丰富,才让大家进入同一个科目/专业气氛中,这对团队意识更加强烈,每个人都相信摇滚精神,不断从各个方面理解和给予自己的付出。

6.强大的知识技能库。

承接1,既然对此狂热,那一定会去投入吸取这方面所有的一切。

杜威热爱摇滚,音乐是灵魂,他不会出卖灵魂去写破歌,也不会因为商业利益而组队,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决定他的教学动机是真的很淳朴——我很爱音乐,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它、珍爱它。

每个乐手的安排,每个旋律的走向、节奏点、交汇的设计,舞台风格的出位展现,黑板画上摇滚乐史结构图,还有大量的乐器和光盘库存。

(真的是太富有了,物质&精神)除了知识技能,最重要是摇滚的精神是从一而终地表达——违抗老大做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摇滚不是代表完全的叛逆,至少它不等同无节制的生活恶习、吃喝嫖赌,树立正确的纯爱摇滚的理念,不去从其他渠道靠近摇滚。

这个特别好!

说明三观是正的,同时不让脑袋还简单、没啥鉴别力的孩子误入歧途。

7.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虽然片子里展现的少,但是例如现场练习合奏、展示结构图、录像带、针对听曲目聆听模仿解决某一个技能表现等。

其实方法是很多种,但全服务教师想教的内容而已。

有些老师到现在还弄不明白,总是去抄课例。

唔,花哨的教学法是表面,一个课不可能总在热闹中进行,到底课堂/科目的魂在哪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些老师要治也很简单,就是重新找回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就好。

8.教学相长。

这个是一直特别有趣的现象,我也有过和总是特别期待这种现象,这意味着你可以从你身边的学生就能学到些东西,更多时候是悟到的,这说明自己在长智慧,而且我会为我的学生骄傲的。

当杜威打算放弃比赛到最后没有评上大奖,孩子们的表现简直太棒,真的违抗老大,还真的不去看重成绩,而是看重在舞台全心全意投入、无所保留的表演。

全部实现了杜威所说的摇滚精神。

有时候大人也很容易在一些关键时刻丢了信念,但孩子并不是,或许在你彻底激发他心底的一刻,他反而会简单又坚定地不走回头路了。

9.专属手势。

我感觉这个点太棒了,就是跟学生有专属的握手游戏。

我觉得教师跟学生有这种趣味性的、简单的、有着鼓励默契等正面涵义的肢体接触,真的是增进师生友好关系的一把可爱钥匙。

10.及时与学生承认错误。

这是一个心胸宽广,并且珍惜彼此关系的人的一个正确做法。

无论位置高低,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很简单的,但是就是有人做不到。

11.教师需要的是提供支持的脚手架。

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只要你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现在科技发达学生在网络都可以学习到所有知识,甚至比书本的多,那么教师的其他方面的作用就突出了。

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这涉及到对专业的深度了解以及经验之谈,例如杜威,关于哪个技能突破、哪个风格展现,就听哪个专辑的哪个乐手、看哪个现场录像,这未必是网络技术能够涉及到的,吧。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育人”功能,这涉及到如何组织团队分组学习、对专业精神的理解表达以及一些长远眼光等。

片子理想化,但是里面的一些关于教学的点是真的很赞,光凭印象就可以列举一些,何况再细看呢。

BTW,里面的音乐是真的赞的没话说!

 4 ) 用摇滚的方式质问“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为了长时间航班随意挑的电影,看完有被惊喜了。

这部电影不是像标题一样,只是一部关于摇滚的音乐电影,更是一部教育主题的佳片。

它用摇滚乐的方式大声质问“只知成绩,压抑天性,忽视个性的教育难道真的是好的教育吗?

”通过音乐,假冒教师的杜威和孩子们以平等尊重方式连结,相互共振,并激励了彼此。

他教会孩子们的当然不是语文数学天文地理,也不只是演奏方式舞台表演,而是勇气自信,不畏强权,创新求变,遵从内心。

还有什么比这更摇滚?

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教育?

固然情节有些老套,就像弹幕所说“又是一部乌托邦电影”,但电影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又有什么问题呢?

毕竟现实已经如此沉重。

当杜威和孩子们终于站上舞台完成属于他们的表演时,每一个荧幕前的观众都会像台下曾经压抑古板的校长,曾经只知成绩的家长们一样,为他们感动欢呼吧!

 5 ) 我是杰克,但不是布莱克。因为我不是PG

一部爱不释手到看了八年的电影,一本hardcore摇滚的入门教材,一首孤独心灵的史诗,一段愤怒与冷静的内心独白。

千万不要被杰克布莱克的插科打诨所麻痹,其实他很懂。

我被这样一句台词所震撼。

“There used to be a way to stick to it,It was called rockin'roll.But guess what? The man ruined that too with a little thing call MTV!”.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的老大(The man)。

他们在哪里呢?

谁也没法具体的说出来。

但是他们可以把警察打死,可以撞人后再来个大招,可以泯灭司法正义,可以导演人间悲剧。

甚至,他们都不让我文艺一下,关闭VC,紧映电影,伪造排行榜,其实,我不过就是想听首歌。

我不是PG,我无法控制所有我想得到的事情。

 6 ) With guitar on our hand and rock in our hearts, we rock today.

想不到林克莱特2003年拍了这部电影,在我搜寻他的影片时没发现。

这是我看过的拍的非常好的关于摇滚乐的电影,导演和演员生动,准确的解释了摇滚精神的内核。

落魄的摇滚乐手杜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混进名校做了代课老师,本意想混几个代课工资交房租,却一不小心把这个名校班级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成功的摇滚乐队。

这是个简单,理想,大团圆的故事,情节也难免落入俗套,但通往结果的过程中,杜威生动的,身体力行的阐释了摇滚精神,摇滚精神包括:1.反抗大人物,反抗强权;2.真诚,直抒胸臆,表达你生活中的愤怒。

他一直在践行这些摇滚价值观,和人(也是以前一起玩音乐的朋友,但已经“改邪归正”)合租的狭小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摇滚唱片,他熟知地上地下,古往今来的知名摇滚乐队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角色,贝斯手怎么耍酷,主音吉他如何疯狂的摇动胳膊,每个摇滚乐队的闪光点以及每首歌曲的特点(你学习一下这首歌里的鼓点,你去好好听听这首了的solo,这首歌里的和声唱的最好你学习一下),但同时,他不名一文,已经欠租半年,还被自己创建的乐队踢出局。

他被自己组建的乐队踢出局是因为其它队友更想达到的目标是比赛获奖,成名在望,飞黄腾达。

而他还是理想主义的摇滚客,骂队友的歌词虚情假意简直就是垃圾。

“你们都是垃圾,我找你们来是你们的幸运,你们竟然把我踢出局,傻逼,你们会后悔的!

”他又成了光杆儿司令,但头脑中关于摇滚乐的理想与被踢出局的愤怒让他快要爆炸了,他迅速写出了一首表达自己愤怒的歌,非常带劲儿,他开始四处找人组建新的乐队。

这时他和合租室友女友关于欠租的矛盾也大爆发了,他不得不弄到一笔钱交租,合租友人是代课老师,这天他收到电话找代课老师,于是走投无路的杜威,灵机一动接下了这个活儿。

这个小学是当地知名私校,家长对学校要求很高,学费也很高,他只是想混混工资,所以什么都不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学生上音乐课--众所周知,名校的音乐课就是交响乐团,有人弹钢琴,大提琴,古典吉他,吹管儿。

他看了之后又灵机一动,何不就地取材,组个摇滚乐队,于是他把古典吉他手叫上来,递给他一把电吉他,很快他就上手了。

把弹钢琴的孩子(亚裔)叫上来让他负责keyboard,拉大提琴的负责贝司,随便试了几个唱歌的弄上来做和声,一个乐队就这么组成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迅速给学生普及了摇滚乐知识,排练了几首歌。

去参加了比赛,最后他们的乐队没有获奖,但得到了观众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是杜威对摇滚精神的践行,他教给学生,摇滚精神就是反抗大人物,反抗主流的胆量,讲完对学生说,我对你们而言就是大人物,来,试试反抗我。

于是班上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率先开始:你是个混蛋。

接着别的同学也陆续骂出来直到最内向的亚裔同学骂:你又胖又丑,是个loser。

他大鼓掌,对了,同学们,记住这种感觉,这就是摇滚精神。

接下来他告诉学生,摇滚乐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怒,来,说出令你们愤怒的事,一个同学说:做家务,他马上拨动和弦唱出几句:我讨厌做家务,那让我疯狂。

另一个说:bully,他也立刻唱出来。

这正是摇滚乐的精神。

摇滚乐一定要看着像二逼吗?

其实并不是,一个学生在参加彩排时看到一堆纹身夹克的乐手被深深的吸引了,乐手带他到车上打牌。

杜威找到他告诉他,那些不是真正的摇滚乐手,他们只是装模做样。

杜威是个胖子,没有纹身,也不穿夹克,但他玩起音乐来那种激情无人能及,他的创作能力也是。

同时,他尊重乐队里的每个人,他真诚的问一个学生:我能不能在这儿加段SOLO,我感觉来了。

这就是他教给学生的摇滚精神:反抗大人物,反抗主流,表达你的愤怒,同时,真诚,不要装模做样,尊重每一个乐队成员的意见。

我觉得年轻人对摇滚乐会有天生的热爱,因为你在那青春的年纪,已经长大成人,但世界不属于你这个校园里的青头仔,世界属于那些已经工作的人,你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你空有一腔抱负却毫无机会实现,你愤世嫉俗,对一个理想的,平等公正友爱的美好世界充满了向往。

但身边全是假恶丑各种装模做样,小人步步高升,君子默默无闻。

又或者,你爱的姑娘不爱你,姑娘爱的是傻逼。

这时,摇滚乐给你你要的一切。

抚慰你青春热血的心意难平。

这种精神会渗入你的血液,你未必会成为摇滚乐手,但你可以终生保有这种难得的精神,它在你血液里流淌,当你人到中年,被生活的重担操的万念俱灰,对什么都不再有兴趣,摇滚精神让你重新回到那叛逆的岁月,虽然你不会再叛逆,但它能擦去生活的锈迹,让人再次闪亮。

 7 ) 一场纯粹的、失真的 理想主义幻梦

是一个很神奇的,纯粹失真的理想幻梦。

从「杜威冒名顶替Mr.S(。

我也不会拼,感谢杜威起的这个昵称)」开始写了一场大梦,我无数次的觉得这个世界会像《死亡诗社》一样被推门而入,但一直没有。

所以我一直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也无法共情杜威这个人。

在前一个半小时里他就是一个冒名顶替好友,去一个管理森严的小学里破坏教学规则的人。

他仿佛一个「摇滚纳粹」,向小学生脑袋里灌输「推翻The man」的摇滚思想和摇滚传统。

所以当真的Ned收到代表「现实」的支票的时候,我是有一点希望他被戳破的,我想知道他会怎样抗争现实。

但他做的选择是「祈求再多一天的时间,然后去自首认罪」。

在那一刻我仍然希望他是可以被制裁的,因为直至此刻,他仍然是一个用自我意识扰乱了身边所有人人生轨迹的「独裁人物」。

是从Ned女友逼迫Ned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内心开始偏向了杜威。

也有可能是前面不断地铺垫铺垫从「I'm not cool」变成「the coolest」的华裔键盘手小孩从「对任何事情都say I don't know」到大喊「step off」再到写出「Baby we was making straight A's(我们的成绩全都是甲等) but we are stuck in a dumb daze(但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懦弱吉他手从「放弃摇滚梦走向正常工作」,到坦白自己放弃其实并不容易,真正的放弃原因是因为「知道我没有那么有天赋」(某种意义上是无法再毫无希望的路上继续坚持)的室友。

这是「一意孤行的独裁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当然他也在被他们影响,杜威应该也在小朋友们身上找到了真正的乐队影子——是不欺骗,是evrybody vote,是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权利。

重要的事情不是推翻The man,而是意识到在你自己的人生里没有永恒权威永恒正确的The man。

在校园里随时有可能「被听到」、「被高发」的,毫不牢固的故事前提;男主角身边巧合的「爱摇滚女歌手的校长」、「有摇滚梦的教师室友」;还有男主角本身过分浮夸的表演风格。

一切都好像是过分理想主义的一场幻梦,在最后整个场馆内大喊「school of rock」的时候达到理想主义的顶峰。

「一意孤行的理想主义」被大众认可了。

祝大家都有机会做这样的一场幻梦。

 8 ) 理想,坚持或者其他

这是第一次在长篇评论超过5坨的电影里写字。

我把这视为堕落的开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05年,那时候我他妈单纯的可以。

按照分类标准,我觉得这是一部励志片。

讲的就是一个人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懈追求,总有一天,你会在舞台上跳水成功。

即使胖的有他妈二百多斤,也一样会有无数的傻逼在台下准备接你。

再一次看是前几天的电影频道。

四年后的今天。

我发现原来这就是讲一个傻逼撞上狗屎运的故事。

一个没什么才华的摇青(应该是摇中了),碰上一堆才华横溢的孩子,于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把孩子们组成了一个乐队,上台演出,获得成功。

并且大俗套的在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公司。

不厚道的想,这厮终于可以靠着这帮孩子住上大房子,开上大车子,搂上大胸脯了。

以上的百十来字说明,电影没变,是老子的心态变了。

我有一同学,外号毛驴。

从初中开始一起听摇滚。

去年丫辞掉工作,追求着自己摇滚的理想去了北京。

三个月后铩羽而归。

到现在还在家坐着。

三十岁的男人,没了工作,没有老婆,爹娘下岗,没事了就到处蹭饭。

话说丫当年抄起吉他,也迷倒过校花呢。

另一个朋友的故事也一样,丫毕业就留在北京。

信誓旦旦的说三年后请我们在北京饭店狂high一周,住总统间,吃九头鲍。

一直到我在网上看到鲍鱼娇,对鲍鱼彻底没了兴趣,丫依然住在北京的小平房里。

每个月不到两千的工资。

做着扯淡的工作。

其实所谓理想,有时候根本比不过眼前一碗热乎的牛肉面。

我用轻蔑的口气说着这些事情,轻蔑的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理想。

电影中的杰克同学为了自己的理想,没有工作,住在朋友家,被朋友的女朋友蔑视,还好丫有一根粗壮的神经,还好丫最后居然成功了。

可是这是电影,丫能不能成功取决于编剧和制片,和自己是不是奋斗过毫无关系。

说起奋斗,佟大为同学再牛逼,再坚持,再信誓旦旦,还不是得有个有钱的老爹。

现在我都把这类坚持理想,最后成功的电影电视剧,归类到魔幻题材了。

现实其实很简单。

现实就是首先要喂饱肚子,在这个前提下,您有理想,可以考虑去实现。

我现在最烦的就是那些没事他妈坐那和我憧憬未来,讲着自己的理想多牛逼,多远大,比远大中央空调还远大,结账的时候站起来往厕所跑的傻逼。

老子没理想了。

老子的人生比你们都猥琐。

老子在你们眼里堕落的可以。

可老子现在住着150平米的大房子,老子的银行账户已经过了六位数并且即将迈向七位,老子是堕落了。

老子向这个社会屈服了。

老子跪在现实面前,有错吗?

十年前我还在秦皇岛上学。

快毕业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当地乐队的贝司。

他们缺主唱。

我就去玩。

每天在一个废弃办公楼的楼梯间里排练。

那么小的一件房子。

每天出来后耳朵哄哄乱响。

院子里的几只鸡看到我就扑上来咬。

玩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创作。

每天扒着几个乐队的歌。

后来我写了几首歌,当年老子也是才华横溢呢。

唱给他们,丫们认为太鸡巴清淡了。

一致鄙视。

继续着他们的金属梦。

那几首歌放到现在,应该算是小清新了吧。

说起小清新,前几天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苏打绿的MV,那个什么情歌,分析了半天,原来他妈主唱是一男的。

以前听声音,一直以为是女主唱呢。

后来我毕业了。

就回村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贝司,聊了几句,贝司现在卖手机呢。

至于琴,早就不知道是转了几手儿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点什么。

关于一篇文字应该有中心思想这个道理,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

可现在越老,越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只是不断的废话,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暗自佩服自己,靠着当年聊QQ练出来的打字,如今真他妈的娴熟。

去张北的草原音乐节,一开始我觉得我会心潮澎湃,会找到当年摇滚的心态。

可抗猫跳水的时候,我依然远远的看着。

猥琐的想着抗猫正面朝下,便宜了多少人啊。

回来看到网上N多人在骂,一边看一边笑。

您平时在家啃馒头就着榨菜,出个门就他妈想着住五星酒店,抬腿能吃饭,蹲下就能拉,凭什么啊。

好吧,其实就他妈是我心态变了。

一开始敲字的时候,我就明白了。

我本来想骂人的。

可是敲着敲着我就明白了。

我没资格骂那些坚持着理想的人。

只要您能坚持着,只要您能在坚持的同时,不去怨天尤人,不去仇视那些不愿坚持的人,那,您有什么错呢??

其实大家都是傻逼。

对吧。

 9 ) rock the world

超搞笑的电影搞摇滚要从娃娃抓起,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男主角挺强的,虽然很胖,但唱歌唱的蛮好的一定要看哦呵呵

 10 ) You touched me.

okokokok,难以抑制的冲动,让我先把感动触动激动震动的眼泪流干再开始说话。

且不说一群十岁的孩子做到这些是如何的振奋人心的rock ‘n’ roll,我的感动源于激荡的回忆。

18岁的时候,我有一支乐队。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强制执行着应征入伍的,但是这场演出给我的回忆却是无尽的兴奋。

跟这群孩子一样我也是古典音乐出身,本身是跟摇滚很不搭边的一个很不rock的女生。

那年夏天的时候我爱上了在我接受范围以内的摇滚,我爱上了摇滚时候的激情。

看到已过而立之年还未放弃对摇滚执着追逐的杜威,还有同样已过而立之年已经被现实打败却把摇滚深深藏进心底一经触动还是会惊起波澜的内德和校长,不免让我对摇滚给人带来的影响有了新的感应。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摇滚是一段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到灵魂深处的青春时光,就是我18岁那年的夏天一样。

那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懂,那时候我还以为两个月的排练对于演出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我还以为我们那根本不能称之为乐队根本不能称之为演出。

现在终于明白了hansen和chenhao对于摇滚的那份执着,终于明白了他们对于他们的鼓和吉他永远不能放弃的热情。

灌注进这里面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不仅仅是先天的才情和后天的勤奋,是热爱,是纯粹的热爱的推着他向前向前。

hansen的节奏感可以说是不太好的,这对于一个鼓手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如今他新的乐队已经在成都赛区小有名气了。

chenhao的乐队也已经在上海像模像样的开始混了。

半路出家,依然被小小感动。

我不能深入进摇滚深处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但我能站在摇滚旁边去体会他们的热爱。

时常还是会翻出两年前的那张碟,看看我也曾经rock 'n' roll的夏天。

http://veraissinging.blogbus.com/logs/45659158.html

《摇滚校园》短评

完全不喜欢

9分钟前
  • YinAi
  • 较差

Richard Linklater终于遇到了一个真正喜欢聊摇滚的话痨

13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大英帝国就是牛逼啊!我初二的时候历史老师懒得上课就给我们放这个电影说受受真正的教育!她还说她最喜欢的乐队是Nightwish,当年作为一个清新朋克脑残粉我就沸腾了…………

14分钟前
  • 爆小炸
  • 还行

无懈可击呀.....

17分钟前
  • 北京黑眼圈
  • 力荐

NND 我也要摇滚!!!!

21分钟前
  • roro520121
  • 推荐

小孩子还真是不适合学摇滚啊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看着玩着摇滚的娃娃们,竟然意外地流泪。我们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the man”,但是总会有一条发泄出路,那便是每个人心中的神。AC/DC的那句名言太好了,OST各种好听。但和《Velvet Goldmine》还是不能比。

25分钟前
  • Thè
  • 推荐

你知道梦想的味道么?

27分钟前
  • 咖喱咖喱饭❤
  • 推荐

rock 'n' roll!!!

30分钟前
  • Broderick
  • 推荐

喜欢校乐队

32分钟前
  • RexIgnis14
  • 还行

2009-09-07 胖子特别闹腾

33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还行

喜欢女贝司和鼓手,那鼓手第一眼看到就偷着股摇滚范儿,那个吉他手不愧是学古典出身,至始至终都觉得很绅士

34分钟前
  • 池鱼沐水
  • 推荐

太傻了实在。不过校长是亮点啊!

37分钟前
  • 蜘蛛独舞
  • 较差

林克莱特最可爱的片子,杰克·布莱克最棒的表演,琼·库萨克太萌,孩子们帅爆!摇滚科普班,金曲大集成,看得好欢乐,何必以高深姿态解析所谓“摇滚精神”在其中的阐述程度呢,何必追究现实考量的必要性呢,何必谈论此片的教育意义呢,难道我们的教育理论裹脚布还不够长吗?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巨冷

44分钟前
  • 信仰者城堡
  • 较差

影片结束后真是一点也不浪费啊...

46分钟前
  • BIGD
  • 较差

昨夜CCTV6的晚餐,还是有点意思的

51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还行

男人当loser当的理直气壮,还竟然能写一个这样的主角。破败的人生也有贴光环。孩子们浪费生命给一个不真诚的人当工具,满口音乐摇滚反叛,强迫一些自我意识还没成型的孩子。整个电影都一股男味,男主演和杰克尼克尔森很像,面相令人害怕。又一部意淫之作。死亡诗社我也讨厌,但这部男主更丑。最后演出小小感动一下,但这个故事开始的动机我实在无法接受。校长演员气质佳

55分钟前
  • 昶秦颂
  • 较差

又见死胖子

59分钟前
  • Lucifer
  • 还行

标准的外国人的青春

1小时前
  • 安氏甜品旗舰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