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莉莉亚

Lilja 4-ever,永远的微笑,永远的莉亚

主演:奥莎娜·阿金什那,Artyom Bogucharsky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丹麦语言:俄语,瑞典语,英语,波兰语年份:2002

《永远的莉莉亚》剧照

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2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3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4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5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6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3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4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5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6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7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8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19永远的莉莉亚 剧照 NO.20

《永远的莉莉亚》剧情介绍

永远的莉莉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莫斯科街头,花季少女莉莉亚(奥莎娜·阿金什那 Oksana Akinshina饰)正向朋友吹嘘即将随母亲移居美国。可到家之后,母亲告诉她要留下来跟姑妈生活。而姑妈则趁机霸占她的房子,把她赶到一幢肮脏破旧的公寓去住。莉莉亚那童话般的幻想瞬间崩塌,此时她终于相信被母亲遗弃了。孤独无助的莉莉亚只能从她唯一的朋友男孩沃洛佳(波古查史基 Artyom Bogucharsky饰)那里得到一丝安慰。为了活下去,莉莉亚也被迫走上了靠出卖肉体为生的道路。当善良天真的莉莉亚以为遇到真爱的时候,便不顾一切的去了瑞典。可她又怎会知道,这地狱般的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 童星奥莎娜·阿金什那凭借这个角色获得200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搞姬日常非自然死亡侏罗纪星系娃娃脸第一季地狱里的天堂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少年歌德之烦恼野战惊魂2危险的恋情移动的枪口完美婚礼健听女孩咖啡间疯云第二季秦王李世民结婚才可以情非情失控记忆中国飞侠船政风云悲情红与黑青春之城小夫妻的火烤新婚生活〜交往0天从结婚开始恋爱吧〜四海梦境俏佳人你的错误红旗渠的儿女们猫姑娘达尔瓦超级马丽幽灵传说

《永远的莉莉亚》长篇影评

 1 ) 穷人的世界里没有天堂

被囚禁的莉莉亚在昏睡中梦到了沃罗亚 沃罗亚说要送她圣诞节礼物 莉莉亚说:是美国?

沃罗亚说:所有一切,整个世界,车子,风,树都是你的 你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莉莉亚看着街道,车辆,树后说:对不起!

我不知道是不是个好礼物,风很大,很冷有雾,并且这不 是一个好的世界,我想飞,想跳,我受够了,一切都很烂 沃罗亚说:可你唯一拥有的就是生命 莉莉亚说:我不想活了,没有意思 沃罗亚说:死是永恒,但生只是片刻 在这世界饱受折磨的莉莉亚再回头看这世界,当沃罗亚要当 礼物送她时都会惧怕 美丽的事物在她眼中已不美 世界给她留下的只有恐惧和失望 穷人的世界里没有天堂 活着是永恒的痛苦,何不享受刹那间的死亡

 2 ) 天使

这个世界太烂了,太肮脏了。

还是做天使👼,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活着。

干净纯粹。

若。

只有死才是解脱,那该是何等的绝望。

被母亲抛弃,朋友抛弃,姨母嫌弃抛弃,好不容易一点光,被男朋友欺骗,抛弃,堕入另一个深渊。

我不能以上帝视角来,评论。

毕竟莉莉亚是莉莉亚,任何人都不是。

虽然生活很烂,这一切很烂。

可死亡是永恒的,生命是片刻的,放弃就没有了,连他都不在了,不死又如何。

重来。

拒绝他,留在沃洛佳身边,他是朋友,是这世界唯一在乎自己的人。

虽然世界很烂,生活很烂。

至少我们拥有彼此。

活着太累了,做天使👼吧。

这个世界,你们不该流落至此颠沛流离。

没有假设,不会抱错,依旧只能在这个世界发霉腐烂的角落里挣扎。

 3 ) 天使莉莉娅

电影结束,眼前的映像有些朦胧。

安静的夜晚,辗转难眠。

一个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以一个16岁少女的人生经历,历经磨难,呈现出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下层小人物的人文景观。

冷酷的街道,冷酷的楼房,冷酷的人,冷酷的感情,镜头里的每一个景象都是冰冷的。

很多手摇镜头,一些变化焦距,直至人物脸部的特写,这些导演都试图用一种冷静的方式去处理这样一个被生活折磨的故事。

我能想象莉莉娅,以一只受伤小猫的姿态出现,安静的穿过一道又一道黑暗的大门,来到窗前,弯下身,直到一个优雅的弧度,小心的舔舐自己的伤口。

留在我眼前是一个美丽的剪影。

一股浓稠的悲伤溢满了所有。

窗外的初秋残留着夏天的尾巴,和那个悲伤的城市,拥有同一片天空。

天使莉莉娅和他的同伴沃罗亚,曾仰望着这片天空,让他们能逃离痛苦,天真的以为,另一片土地上有另一片的天空,没有灰色,没有雨水。

莉莉娅从被母亲抛弃,解救沃罗亚,和沃罗亚相依为命,再到抛弃沃罗亚,这一系列巧妙的剧情安排,使得莉莉娅对整个社会的绝望,痛恨,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导演卢卡斯用一把利剑,准确的刺到了俄罗斯社会里黑洞的心脏。

在莉莉娅心中有个天堂,那就是 美国。

历经长时间的折磨,莉莉娅明白自己永远永远不能逃离痛苦的宿命之后,看到天使送她圣诞礼物“美国”时,瞳孔里没有一丝喜悦。

“风很大,有雾,很冷,这里一点都不好。

”对莉莉娅和沃罗亚赋予天使的形象,其实电影开始早有交代,莉莉娅一直随身携带的宗教油画正是对莉莉娅和沃罗亚两人人物关系的暗示。

沃罗亚变成天使之后守候在莉莉娅身旁。

这样的用一些超现实手法出现在现实主义电影里并不多见。

这些在莉莉娅绝望的关头出现的“天使”,可以解读为莉莉娅对待生命的乐观态度。

每一次都是这些乐观的想法,挺过了一个有一个难关。

心里的沃罗亚天使在保护着自己。

成为了天使的沃罗亚对莉莉娅说:“你能永远死去,但只能短暂的活着。

” 开始她和沃罗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莉莉娅向往生存,而沃罗亚向往死亡,直到两个被抛弃的人相依为命时,成为了彼此的支撑点时,生活才能继续。

莉莉娅的离开破坏了平衡,所以沃罗亚毫不犹豫的选择死亡。

最后,莉莉娅也选择了死亡,就在她砸烂“愿景的油画”之后。

莉莉娅逃离痛苦之后,发觉,不知要该去何方。

当她看到死亡的时候,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两个天使永远永远离开了那里,身后已经是一片即将沉没的罪恶之城。

 4 ) 一点观察➕感想

1.首尾呼应2.每到要去夜店的路上镜头出现的窗外快速略过的景色配合鼓点急促声音嘈杂的背景音乐3.成群结队的男…轮J的感受好绝望啊4.莉莉娅第一次的呕吐🤮第二次的瘪嘴,无一不是在展露她其实厌恶这样5.公路🛣️的穿插景象(从男孩准备跳的地方,到莉莉娅和维克多晚上的公路飞驰,再到她落地瑞典以后的雾蒙蒙一片以及出台和后续看到警察跑…的那些…都是公路)可能公路的一望无际让人向往生,但是影片中我看到的感觉更多的是公路延展出去是茫然以及不知道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三个月的时间,从母亲身边离开后的三个月,就沦为了别人的赚钱机器以及自己由于逃跑失败所以心灰意冷只想从死得到救赎。

死是永恒,生是片刻。

真的很Σ_(꒪ཀ꒪」∠)呕

 5 ) 最残酷的青春

在观看《永远的莉亚》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绝对称不上惬意,在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我随片中的主人公一同梦碎,一同绝望,我似乎身临其境的亲眼目睹了一个时常露出无邪微笑的十六岁少女生命的凋零。

当莉亚在长凳上刻下“永远的莉亚”时,这句悼词一般的短句,是否已经预示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上天对莉亚是那么的残酷,这个俄罗斯小城的姑娘几乎经历了一个少女所可能遭受的一切不幸。

出生时,父亲就抛下她和母亲离去,而视她为多余的母亲与美国男友远赴美国,将她遗弃;冷酷的姑妈将她驱逐出住处,霸占她的房产;懦弱的“朋友”为求自保污蔑她为妓女;而当她已成社会意义上的孤儿时,为了生存,她又不得不从事她起初不齿的妓女职业。

当一个看上去心地善良的帅气小伙走入她的生活时,我以为一段爱情将温暖她的心扉,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她被人贩欺骗,贩至瑞典,当她在俄罗斯成为一名妓女时,她至少还有做与不做的自由,可是此时,她彻底成为了冷酷人贩的赚钱工具,不断的被带到一个又一个男人的面前,麻木的经受着他们的摧残,一个少女的不幸令人心酸。

最终,筋疲力尽的她选择了从天桥跳下,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成为了“永远”。

这是一部看着让人揪心的电影,导演用一种近乎记录片的拍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孩在生活中的挣扎。

片中另一个人物是那个有些早熟的小男孩,与莉亚一样,他孤独无助,于是他成为了同样孤独的莉亚的惟一朋友,只有莉亚与他在一起时才能体会到一点快乐和温馨。

莉亚和小男孩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美好梦想被社会残酷粉碎的故事,起初莉亚怀着同母亲去美国的美好梦想,但是迎来的确是被母亲留在家乡,此时的莉亚仍然在心中怀有母亲将会有一天回来,接她去美国的梦想,所以不断的去邮箱查看是否有母亲的来信。

终于,当她不得不面对母亲抛弃她的现实时,梦碎的她来到酒吧,成为了妓女。

接着是那个面善心恶的男孩的出现,她又在心中涌起了爱情的梦,充满了对在瑞典展开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但是,她所面对的却是成为人贩赚钱的性工具的绝望。

在绝望中,她的梦里不断出现了那个小男孩,而事实上那个男孩在她前往瑞典的那天,无力面对接下来的孤独生活而绝望的吞药自杀。

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导演近乎残忍的展示了一个女孩的悲惨生活,她的目光日渐无神,她的脸色日渐苍白,她的心灵日渐疲惫,终于,她彻底认识到“生活真的很烂”,在陌生的瑞典街头无助的一阵狂奔后,她选择了死亡。

在结尾,这部影片呈现了少有的一丝亮色,在一阵梦境中,女孩回到了过去,她识破了人贩的骗局,她留下与世上惟一在乎她的小男孩嘻笑打闹,最终,在天堂的阳光下,她和小男孩都成为了带着翅膀的天使,面露出灿烂笑容,却令我看了无限伤感。

莉亚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处青春期的少女,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梦想,她也同样的单纯、善良,虽然带着那个年龄惯有的叛逆,但是她不是露出的无邪微笑令人感到美好,她对孤独的小男孩的关心也十分纯真。

但是,她偏偏不幸的面对着这个社会最丑陋的一面,而她的年龄还无法使她应对这些残酷,社会的残酷不断将她挤压,以至于最终彻底将她毁灭,她经历了最残酷的青春,然后,生命戛然而止,令我看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永远的莉亚》就是这样一部残酷的电影,它残忍的将现实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但是,它不会让你看后消沉,它展示的是现实的一面,展示的是最弱势孤独的群体。

而在目睹了这一出悲剧后,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从心底涌现出一丝同情,在这个世界,还有多少如莉亚这样不幸的少女在倍受摧残,她们的生活愈见灰暗,她们的生命日渐凋零,她们势单力薄无力抗争,惟有忍受,而经受不住这种梦想被丑陋吞噬的少女们则只有带着悲哀与不甘,走入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安宁,而我们的社会不会为一些柔弱少女的死所改变,她们的死大多数不为人所知,即使知道,这个社会上的人也往往会带着不屑的语气说,“看,这些脆弱的人”,“看,这些自杀的懦夫”。

仿佛,我们的社会没有一丝值得反思的地方,那些少女只是弱肉强食的社会的祭品。

让我们对莉亚,对那个小男孩这样的孩子们多些爱吧,难道他们就只能在天堂里才能自由的奔跑,幸福的生活?

莉亚带着身体和心灵的痛楚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地球仍在运转,生活仍在继续,我知道,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不会因被它碾碎的两个年轻生命而停止前进......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0831.html

 6 ) 逼入绝境

把俄国表现的很破烂。

背景不时在不同地点出现夜场动感音乐和摇滚。

莉莉亚被母亲丢下,家被姨妈霸占,不想卖身但实在又饥又冷只好卖身。

小男孩在莉莉亚跟男友去瑞典后吃了一把药片死在大门楼梯口,老太婆经过看他倒着也不管他。

被专门拐卖女子的男友骗去瑞典卖淫,被打逃出来后却不知去哪只好跳下人行天桥死了。

在天堂里和小男孩在俄国家里楼顶快乐的打篮球。

她原本总抱着希望生活会好起来可是周围的人和事总逼她走入绝境。

才16岁,看了感到悲伤。

 7 ) 被政治强奸的女孩--莉莉亚RUN,RUN,RUN

莉莉亚追着妈妈的车子,跌倒在泥潭里,她知道妈妈是不会回来了,谁会呆着这个没有希望的土地上呢,16岁时她像个婴儿被丢弃在垃圾堆里。

莉莉亚开始成长,几天的时间就像过了几年,冷酷的寡妇舅妈无瑕顾及她,她不知道会怎么样,一个人生活?

学校的冷嘲热讽,朋友的背叛,没钱没电没有食物,但她有了瓦洛佳,一个唯一没想过从她那要好处的小男孩,他们开始相依为命。

为了食物她张开了双腿,这样的生活让她厌恶,但和瓦洛佳有食物一起嬉戏玩闹她觉得开始有了希望。

她依然祈祷,圣母像圣洁慈祥,就像真的妈妈,她相信总有一天会去美国。

直到遇到了安德烈,用爱情最为诈骗手段的骗子,他要比这个国家任何一个疯狂的男人要可恶,他用美好和希望将莉莉亚带入了恶魔的深渊。

只有却10多岁的瓦洛佳说“死是永恒的,但生是片刻的。

”一个被爸爸像狗一样赶出来的小男孩已经开始绝望,结果是莉莉亚离开他就像妈妈当时离开莉莉亚一样。

男孩累了,他想去看看天堂,可以在那打篮球,打的会比乔丹要好。

莉莉亚走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切的繁华与希望像是隔了层加了锁的毛玻璃,如此近却那么远,莉莉亚也累了,像机器一样,每天被人操作着,她也想睡了,睡在棺材里要比睡在沙发上有安全感,然而却没有力气逃跑了,梦中她看到了瓦洛佳,他有一双翅膀,他在天堂生活的很好。

她开始奔跑,没有目的地,只有满是伤痕的身体。

苏联的解体,一个被一些政治明星演砸的国家,她的名字依然是俄罗斯,寒冷,漫长,广袤,却依然物质贫乏。

俄语的性别色彩极其浓重,讲话者的性别,与事对象的性别甚至没有生命的物品都有性别。

放在时代背景下的莉莉亚是一个象征符号,她没有选择,只有接受,接受妈妈的离开,接受舅妈安排的地方,接受成为妓女,接受伪装的爱情,接受被锁在房子里……没有选择是最可怕的事,独裁就像一个中年的大肚秃顶男,最自己的经验充满自信,却急切想证明自己的性能力,所以他会选择无助而安静的妓女,不会抱怨,不会质疑,只能接受。

表面美好的政治则是皮条客,他囚禁人民的身体,然后是思想。

人民总是处于弱势的孩子,叛逆却没有实力叛逆。

无论是苏联时期给农民带来的饥荒与贫穷还是精神上的与世隔绝,还是解体后人民渴望希望却又得不到的心情。

天朝伟业的人民又是在那个阶段呢,我们的选择多么?

选择学校?

选择医院?

选择村长?

选择县长还是我们的主席?

还是只有接受,接受生几个孩子,接受鼓多少次掌?

抛开政治从女孩的角度看依然让我很触动。

很多女孩,也包括我,希望冲出层层保护的家庭寻找自己的自由,但如果没有了面包,我们又能否保护自己?

这是社会的责任,但我们又能期待社会多少呢?

福利和法规抵不过潜规则和传统的道德偏见。

我的答案就是每个女孩心理都有一个荒凉的国度,荒凉的让你在现实的世界充满恐惧,这是生理的劣势造成的精神劣势,或者精神的劣势让自己处于生理劣势。

所以女孩要离开这里,离开精神荒凉的国度,逃到阳光明媚的地方,让自己吸收阳光和养分,不要让自己精神荒芜也不能让生理虚弱。

多读书多读理性的书,多锻炼,多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样莉莉亚就会知道瑞典在哪,逃跑的时候也许有机会不被那个皮条客抓住。

我希望每个女孩,当然还有我自己能够得到瓦洛佳的礼物,拥有整个世界,房子,街道,风……不管这个世界好不好,只要自由开心的飞翔就是幸福。

 8 ) 02年的电影,20年的反思

看到影评区有一篇影评是写于5年前的。

还挺感慨的。

这5年,我们国家又发生了很多巨变。

那篇影评把政治意识形态融入到影片的理解中去,我非常赞同这种以小见大的欣赏方式。

但作者心向往之西方的民选制度,把电影里苏联的嫖客说成是代表了独裁,而我们“天朝伟业”的老百姓,也一样没什么选择。。。

不仅让我感慨良多。

想写一些东西出来供其他人一起思考。

如果要从政治方面去考虑,我觉得,顺便也要想一想,为什么最后这个女孩死在了瑞典,一个西方民主国家呢?

而且,还是个(相比苏联或者我们中国)永远不用去考虑战争的国家呢?

这个角度,可不可以理解为,无论一个国家的体制如何,底层人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

而共产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像影片里的小女孩一样,被所谓的“先进”西方文明洗脑,过度美化他们在世界上的存在,忘了他们那里也充满了黑暗和陷阱呢?

苏联的嫖客就是象征着独裁,那么瑞典的卖淫集团又象征了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否,到底是取决于体制,还是取决于执政党的执政方向呢?

中国,改革开放后40年,就让十亿人口不用再为了一口饭去担忧,开始去担忧买房买车,是不是可以过得更优渥,从对比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到南斯拉夫,到南美国家,到现在中国网上的喷子,已经习惯性把中国跟各种西方发达国家在对比了。

当然,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各种不好的地方,对比那几十个先进国家,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落后,不能同时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赢过他们每一个发达国家。

可是,这些对比的对象的改变,难道不也反证了我们一直在往前走,而且走得速度还相当之快,以及我们这一路走得还挺有模有样,值得肯定吗?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盲目自卑的跪拜,迷信西方就是千好百好,而我们的人民永远不可能活得像人的想法,是不是要稍微改变一下呢?

尤其是今年的疫情,今年的洪水,今年的森林大火,哪一样在西方国家没有发生?

他们如何处理的?

我们是如何处理的?

他们政府的执行力如何,重点放在哪儿,我们政府的执行力如何,重点放在哪儿,是不是也应该去对比一下呢?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美的,也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执政党是完美的,西方国家也一样,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有影片中的瑞典,这个永远中立,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战争,只需要安心发展经济的国家。

他们也不可能完美的,也会有苏联那样的嫖客,也会有黑暗的一面。

那么,短短四十年发展时间的中国,为什么要被那些,喷子都不舍得苛求西方先进国家的标准,来苛求呢?

作为经历了一百五十年战乱国家的国民,我们更应该懂得,国强则民安。

而作为一个中国人,眼界要放宽,脑子要运作,脊梁要挺起,这才是为人之道。

这或许,也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人生之道。

 9 ) 关于Lilja的一切

Lilya 4ever,瑞典诗人导演Lukas Moodysson在2002年的完成的写实电影,可算是近年来北欧电影中最揪心的一部。

无助的宿命感压抑着整整109分钟,结成一阵透骨悲凉。

配乐多用重金属摇滚,生活在一片迷狂中失去方向分崩离析。

片头片尾响彻德国战车的mein herz brennt(我的心在燃烧),再合适不过。

这支由东德地区一群厌倦了工厂生活的无产阶级组成的重金乐队,一直给人冰冷无情的感觉,正如从Lilya身边飞奔而逝的世界。

而Lilya是无处可逃,唯有通过死亡解脱,若非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死亡。

影片时而采用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观者仿若真实地置身其中,一同被羞辱,一同被晃动的镜头牵动慌乱的目光。

万念俱灰。

回过神来,透过Lilya以及千万个与之相似的命运来重释一些被世人赋予太多意义的语词,诸如永恒,青春,乐观,全球化,却是另一番神色。

有些生命未能绽放就无声凋零,地球依旧转动。

Lukas说拍这部影片就为了些许改变现状。

永恒。

Lilya对于生命意义的最主动的表达就在,不顾周围人的言语羞辱,坚持在木椅上刻完“lilya 4-ever”,才扬长而去。

这大概是导演的美好愿景,而同时也为了破灭一个大的虚幻。

对于常人,生命有意义的前提在于生活的延续性,怀着终将自我实现的盼望,每一个此刻的动机都指向未来。

而对某些弱势群体,被锁在密室里的性工作者,黑砖窑里不见天日的童工,长年战乱中颠沛流离的难民,当下是痛苦的,未来是对当下的永劫轮回。

固然对这悲剧的洞穿也是宗教的起源,佛家说一朝悟道超越六道轮回方可解脱,耶稣宣扬着超越之爱是唯一的出路。

Lilya十六岁,没读多少书,四围全是黑暗,最后一个圣诞夜把一直带在身边的圣母像摔得粉碎,是拒绝了当下,还是拒绝了永恒?

如此的生命真的只剩下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

弱势群体。

全球化带给弱势群体的影响在于越发残酷的生存竞争。

全球化是宽泛的概念,是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伴随着二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平坦了吗?

Thomas Friedman罗列了种种flatteners、leveling forces、triple convergence (真喜欢造词),讲了一个全球化从国家1.0到个人3.0的故事,总结说这将是世界各地都能参与的在个体之间竞争的时代,大家各自要抓紧准备。

而反全球化者驳斥说,上述种种只对享有资源的阶层有利,包括教育资源,通讯资源,否则就是在血汗工厂卖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影片主要涉及人口贩卖以及sex slave的问题,片中数次出现的麦当劳“意象”正是全球化的象征,也正是全球化通讯便捷更助长了不良趋势。

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报告过去几十年间人口贩卖数量前所未有,当今至少一千二百多万人处于被迫劳动,其中二百四十多万人口被贩卖,每年通过贩卖人口牟利总额逾三亿两千万美元。

这些真实的痛苦,一个人无可奈何的失语,可以被另一个人轻易忽略。

历史的进步固然是要以牺牲部分人为代价,而一路沉重地走来,最终又往何处去?

青春。

所以Lilya会冷冷地说,the world is a shit. 背景又响起重金属阵阵翻滚。

以前非常排斥重金一类风格,只是毁灭却不营造。

前不久看了一个纪录片,记录了伊拉克唯一一支重金乐队在2003-2006年间的故事,伴随着伊战的无休无止,乐队也被迫终止演出,简陋的工作室被夷为平地,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甚至流亡异国他乡。

当被问及为何重金属, 回以简单一句: We play heavy metal because we live in a heavy metal world. 些许理解了重金的无可奈何:当重金成为不可摆脱的生存状态,那就只有以更猛烈的姿态试着去征服。

当一片废墟中的生命不知何时就会消散,那么不在平庸中超越,就在平庸中灭亡。

这大概包含了青春的一切情结,摇滚的一切情结,纵然the world is a shit, 而mein herz brennt, 年轻的心还要燃烧。

配乐也用到了Alphaville的经典曲目Forever Young,一边是激励了一代西方青年的青春宣言,一边是东欧少女一步步走向深渊,时代与命运惊心动魄的交错,却可以悄无声息地逐渐淡去。

同是天涯沦落人,Volodja在Lidja被羞辱时无能为力的场景,像极了张楚的《姐姐》,流浪少年对爱与美化身的渴望和弱势群体“我要回家”的呼唤,构成了90年代特有的文化气质,十七年后,也逐渐淡去了吧。

 10 ) 220112:永远的莉莉娅(Lilija 4~ever)

瑞典版《盲山》,但也只是内容上的《盲山》。

少了平叙与黑现实,多了回环与温情奇幻。

两头重金属,中间vocal trance。

继《K星异客》之后第二能靠音乐抓住我的片子。

苏联解体前夕,充斥着抛弃、毒品、暴力、性交易,在这里发生了:母亲与男友去美国,丢下莉莉娅。

莉莉娅与大男友去瑞典,丢下小男友。

然而,却是被卖作妓女了。

不堪忍受,自杀。

(母亲可能也是被卖了。

母亲与莉莉娅都抛下自己的至亲,并在离去时被男友催促:“如果我们再晚点的话。

”)

《永远的莉莉亚》短评

看海报我tmd还以为是个战争片儿 2b剧情毁了一切

5分钟前
  • 林 沂 沐
  • 很差

沉重的让人绝望,莉莉娅,你不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你是来自地狱的哭泣。给三星不是因为片子不好,是因为不想让更多的人再看到你憔悴的十六岁,然后像我一样为你心碎。

10分钟前
  • 豆 子
  • 还行

这音乐配的...

12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我实在是觉得 。。。。

13分钟前
  • 三打乌骨鸡
  • 较差

上来就是狂躁的战车与晃动的镜头,让你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在手里压了N年的电影,终于看了,与期待一样硬气,虽然个别细节有点矫情,但仍不失为一部青春的佳作,Lukas_Moodysson ,果然还是拍青春给力啊。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快进看完的。遇人不淑。

22分钟前
  • 我也不想的
  • 还行

俄罗斯和东欧的边境依旧是如此惨淡,就像我的托福听力,没前途没后路,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主人公的梦,但生活总让人活的很惬意,那在贫穷和悲苦堆砌的脚下,是一条多么遥远的路,我们因此在追捧那些异教邪说,因此说那纯蓝的晴空是被倾覆成灰色的雾霭,让我们远离邪恶,为了你的疆域力量和荣耀

23分钟前
  • Brutal Ivan
  • 力荐

配乐狂暴有力,青春在此处是狂躁而糜烂的,怀抱着不合时宜的梦想,和燃着明灭微弱的希望。撕毁的再拼合,唾弃的再去翻找。残缺的脆弱的叛逆的,温情也只是几秒来的薄弱又短暂。然而最终也走向毁灭,绝望不仅仅是把你逼入绝境,直到肉体死亡的那一刻为止。画面极具感官冲击。

28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推荐

或许因为看过同题材的纪录片(列宁格勒的孩子们),觉得这份被风滚草的伤痛至少从服化上还不够触目惊心。死亡永恒而有生须臾,三段梦与首尾力道大为增色。导演Lukas Moodysson,一个瑞典人读苏俄之殇,各方面sense都不错。献给全世界从事性服务业的儿童。

31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被母亲弃养,被好友背叛,被大众冤枉,生活所迫卖淫,之后就是强奸轮奸,好不容易谈个恋爱以为要好起来了,结果是贩卖人口的,被卖到外国,好友自杀,被强奸被逼迫卖淫,最后逃出来了自己也选择了自杀。永远的莉莉娅,生是片刻,死亡才是永远。

36分钟前
  • 啦啦啦
  • 还行

垃圾心理阴暗的北欧狗导演的垃圾作品,毫无意义,满足内心丑陋的人的邪恶欲望。有一说一,北欧那几个出名的导演,没一个拍的电影是真正好看,邪恶的魔鬼。尽拍女性受虐的样子,消费女性苦难。搞男女对立的shit。老男人的最爱,拍女人被迫卖春受虐会让他们兴奋。这种垃圾电影就应该在粪坑里发烂发臭,永远小众,不被人看到,死在历史的尘埃里。推荐这部电影的导演们,㊗️你们拍的电影都扑街,这是对你们的美好祝福,希望你们的电影永远像这部电影一样小众,不为大众所知。永远做个小众导演,无法靠卖座电影被骂恰烂饭。

40分钟前
  • Eeeeelllwawawa
  • 很差

靠,那些混蛋男的!一切都很烂心灵重创··Lilja 4-ever··小男孩也是··

44分钟前
  • ミノムシ
  • 力荐

如果当年在医院被抱错,你就是小甜甜了

4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被朴实的翅膀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50分钟前
  • here
  • 较差

死是永恆,只有生才是片刻。

54分钟前
  • 力荐

绝望无助的情绪,不忍再看第二遍。无处安放的青春。

5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看点大都在其新闻纪实性上,回到2002可能还有点震撼。给二星是觉得目前的8.2有点高

60分钟前
  • Bruce-Q
  • 较差

相信上帝会掷骰子的人们 一会将神像高高挂起 一会又把祂们摔得粉碎了

1小时前
  • ququququququq
  • 很差

叛逆期少女一错再错。。。可悲啊

1小时前
  • Coffee
  • 还行

演的非常好,但现在已经无法看下去这种完全plot-driven,所有东西都是为plot服务, emotionally manipulative的电影了

1小时前
  • 37.2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