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鬼域有的时候人们选择遗忘,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遗弃的东西,遗忘的人,都在哪里。
我们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别人编撰的。
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结果。
女主是作家,写了鬼域一书。
可能从开头的某个地方开始,故事已经是小说了,而我们还不自知。
就像最后戴眼镜的女主说的一样,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太像自己了,所以删掉重新写了。
我们遗忘了一些东西,创造了一些东西,又丢弃了她们。
那些很久没有人去拜祭的逝者,只要一朵花就可以让路,也可以为一朵花掠夺。
看的时候这里让我很悲伤,一个人有好几重死亡,完全被人遗忘可能是最让人心凉的一种。
我好奇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也好奇被遗忘的世界又是怎样。
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配乐,所有的场景,色彩都很棒。
让我不觉的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包含所有所有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经常有电影里写,人们死亡之后不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觉得自己还活着。
需要身边其他已经死去并知晓的人慢慢提示他们。
人死后刚开始不会记得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或者宠物。
而这部电影里,也用同样的感觉,写了被遗弃的世界里的老伯,是女主不记得了的爷爷。
你才记起来爷爷啊,总是被这种台词感动。
我最最怕的,就是遗忘曾经心中的美好,亲人和挚爱。
其实导演想说的,大概是,鬼不只是死的东西,被遗弃的(包括思想)也是鬼。
所以这套电影叫鬼域是成立的。
导演只有“被遗弃也是鬼”一个很表面的诠释,根本做不到深入的探讨。
心洁还没进入鬼域时,气氛和故事都好。
一进入鬼域,我还被那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吸引了。
但故事越进入主题,就越觉得啼笑皆非。
这里就暴露了导演对主题的缺乏深入。
看到所谓的花摘之,冥钱路可走,我就很想爆笑。
整套电影的budget放在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了?
鬼的造型真的马虎的可以。
我还想问:如果被忘了的思想也是在鬼域,那我在鬼域不是一个有钱人了吗?
或者我在鬼域是精神分裂的?
拍太多的鬼戏了是不?
导演开始有有心无力的感觉,还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但心洁的表现还是值得一赞。
故事以女作家徐寻在白板上整理小说《鬼域开始》,在这一幕里白板上出现很多关键词,诸如渣男的名字国荣以及堕胎等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了电影往后的细节。
当徐寻开始写起笔小说的时候,她对女主角有了一个大概的描述,个子高的不自然,一头长发,具有冒险精神,但并未具体写出五官长相,在写完这一段之后,徐寻再无灵感所幸弃稿扔废纸篓,这个没有描述五官的角色后来就成为了遗弃世界里追杀女主角的高个女鬼,因为徐寻没有写五官,所以高个女鬼没有面容,但高个女鬼已经触及真实世界恐吓徐寻。
徐寻在弃稿后重新开篇写小说,她以自己的个人映射创造了新的女主角定言,并且在被高个女鬼恐吓的情况下写了不少精彩的段落,直到某天她和渣男见面回家以后,她写了一段女主角进电梯的诡异经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发现这段她不是很满意的故事无法被删除,甚至无故进入了昏迷状态,注意,故事在这里有了分线,电影的视角转入了她所写的文字里,电影的主角变成徐寻笔下的女主角定言,这段从电梯开始的故事与徐寻小说描述至电梯的文字几乎一至,接下来,就是定言在遗忘世界的奇妙冒险,注意,这段奇异冒险其实是徐寻在现实世界里正在写的,属于电影没拍的暗线,她写了很多,从游乐场到无名碑,但是她并没有写结局,这也就是电影最后,小女孩告诉女主角,她的结局什么的,那个她指的就是作家定言,因为定言临近大结局觉得主角过于像自己所以弃稿了,写了另外一个轮回的故事,因为她的小说没写完,所以高个女鬼没法伤害到女主角,一切的一切都在她定稿的时候被置于永恒并且化为了碎片。
然而诡异的是,如同高个女鬼出现在现实世界,被抛弃的女主角定言也出现在了现实世界,她出现在现实世界的时候,正巧是徐寻快写完另一本小说的时候,同时电话里出现了被堕胎孩子的不甘哭声,要我看,我就支持定言弄死这个每次写小说挖坑不写完的作家,就像死侍屠杀漫威宇宙那样的剧情。
关于定言与徐寻:定言可能是徐寻弃用的一个名字,在电影的开始,渣男曾经叫徐寻为定言,这表明徐寻从前曾用过定言这个名字,后来可能是分手伤心欲绝改名徐寻,又或者徐寻是笔名。
关于渣男怎么渣,两种思路,其一是渣男婚内出轨和徐寻好上,承诺和原配离婚,再和徐寻结婚,这一承诺有了八年。
第二是渣男脚踩两条船,渣男选了先说自己怀孕的那个女人。
关于电影:电影的特效在当年毫无疑问是满分级别,甚至赶超好莱坞大片,电影的剧情甚至对不住特效,恐怖片愣是被拍成奇幻片,其实它可以被拍成潘神迷宫那样的电影。
韩国有部下地狱旅游的电影与这部电影类似,其实并不比这部电影优秀多少。
现在是2021年,荧幕上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出现港澳台的鬼片了,李心如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年代所谓鬼片的记忆之一,害,那时候咱也不兴叫什么惊悚片,或许所谓鬼片已经彻底断绝了。
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彭氏兄弟的鬼片质量一向很好。
我是出名怕看鬼片的人,曾经看《午夜凶铃》,一到贞子爬行的紧要关头就只会低下头、紧紧抓住身边人的衣襟。
饶是这样,之后还吓得半个月不敢关灯睡觉。
《见鬼》、《双瞳》,都把我唬得不轻。
但这部《鬼域》,我却从头看至尾,且一脸云淡风轻。
鬼片不恐怖,并不说明它就不好。
《鬼域》,很好很好。
“李心洁饰演的女作家徐寻,首次出版爱情小说便一举成名,成为当红作家,她在小说里描述的浪漫爱情,感动了每一位读者。
在一次书展中,她宣布了想撰写一部探讨灵异世界的小说的创作计划,书名为《鬼域》。
鉴于第一部爱情小说的影响,所有读者都相信徐寻一定能够凭借她的文笔和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如幻如真的诡异空间,再次让读者投入引人入胜的“凶间”。
书展过后,徐寻开始着手构思撰写《鬼域》,但反反复复几次构想出来的故事情节都差强人意,徐寻陷入了创作困境。
恰在此时,昔日旧情人又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更是令她思绪万千,没了一点创作状态,一怒之下,她将存在计算机上的《鬼域》初稿删去,怪事就此发生,徐寻开始产生不同寻常的幻觉,更开始看见不能解释的现象!
仿佛自己小说中所虚构的一切,都走到现实中!
房间内似有神秘物体出现,断了的长发散落在地上,徐寻感觉室内并不只她一个人!
神秘黑影再三出现令她更加恐惧,一些恐怖现象仿佛就是因她删除电脑里的草稿而产生,她在小说中描述的诡异事件在现实里重现。
一天晚上,一人乘坐电梯的徐寻在电梯间惊遇诡异婆婆,并牵引她进入了另一个离奇空间——一个不可思议的鬼域!
在离奇空间里,徐寻与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打掉的女儿相遇,两人闯入满是野鬼的坟地,成群的孤魂野鬼在那里游荡,既恐怖又诡异。
历经重重危险,徐寻终于才又回到了自己的空间,但她发现……”几乎每个导演在将类型片拍成行业泰斗之后,都会想向言之有物的艺术片进发。
或许彭氏兄弟也是如此。
《鬼域》,用某些杂志的话来说,是宣扬了环保的主题:不要浪费纸张及所有事物,不要随便丢弃你厌倦的东西……但,这电影所包含的东西原比“环保”二字更多。
当看到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吊死鬼从树上爬下,当看到被打掉的婴胎在肉红色的迷宫畸形成长,当看到被后辈遗忘的亡魂疯狂地争抢一片片冥纸,当看到被女主角创造而又舍弃的书中人物狰狞着想向她索命……我毫不害怕,只觉得悲哀。
人类天生害怕寂寞,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爱。
当获得认可与关爱的希望落空时,爱即成恨。
女主角打掉的女儿也曾在婴胎迷宫中长大,也曾是一个面目扭曲的怪胎。
她这么对她的妈妈说:“那里好恐怖。
”但现在,她眉目秀丽、坚强可爱,只不过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妈妈是爱她的。
她的心没有扭曲。
日本民间也有类似的传说:被人们抛弃的事物都会产生灵魂、变成妖怪。
它们会呆在自己的国度里,默默看着自己以前的主人。
当主人遭遇危险时,它们会施用法术,帮助主人。
该传说与《鬼域》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宣扬以德报怨。
是,我们曾经都是被别人舍弃过的东西,但,千万不要怨愆。
看完《鬼域》,很容易让人心生畏惧。
是是,我们再也不敢堕胎、再也不敢自杀、再也不敢浪费……再也不敢抛弃与被抛弃……但,很多时候,是否抛弃或被抛弃,并不是我们自己就能主宰的。
如果你爱的人一句话也不说地离开你,你是否会仇恨?
如果你将已残破不堪的玩具扔进垃圾堆,你是否会心悸?
正如电影快结束时,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会不要我?
老爷爷回答:每个人都总会有他想忘记、或不能要的东西。
是,每一次抛弃都会难舍,每一次被抛弃都会心痛。
我们,就活在抛弃与被抛弃的轮回之中。
我们,人人都身陷鬼域之中。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抛弃时心存眷念,在被抛弃时心怀慈悲。
电影的结尾有点蛇足之嫌。
徐寻自鬼域回到家中,正筋疲力尽、待要喘息,突然发现房中另有他人。
她慢慢走出来一看,另一个徐寻正安坐着讲电话。
原来,这个空间中的徐寻已经将《鬼域》一书的情节改过,而我们的女主角,也已成为了一个被抛弃的故事角色……可以说,这个结尾很明显是在模仿《寂静岭》。
想得俗气一点,也许导演还指望拍几部续集呢。
事实上,《鬼域》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寂静岭》的影子,但相比《寂静岭》奢扬妖娆的视觉效果,我更喜欢《鬼域》略带中国风的画面,许多镜头都有歌特式油画的感觉。
尤其片子快结束时的高潮戏段,画面轻雅灵动,又隐有一份“众生皆得救赎”的庄严,平和中见绚烂,没有为炫特技而做特技,最最值得表扬。
《鬼域》,李心洁,2006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影片。
很久没看鬼片,于是找了这个来看。
出乎意料,我觉得这个片子基本上已经不能算是恐怖片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被称为单薄。
一个当红女作家着手写一部新的灵异小说,却迟迟找不到灵感,涂涂改改,一张纸上常常只写了几行字就被丢进了废纸篓。
混乱的思绪中,她出现了种种幻觉,水池边的长发、莫明其妙多出来的身影、浴室莲蓬头自己放水、自己开启的电视……似乎她的生活跟她笔下的故事重叠了。
前部分的片子还算是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片,直到她被两婆孙引导着进入鬼域。
密集林立陈旧的楼宇,模糊不清不断从高处跌落的人,灰褐色的调子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往前找不到方向,往后又找不到退路,狭小的空间,戴着苍白面具穿着红裙的女孩,只有跑只有跑,连爬带跑才瞬间开朗。
楼房天井间来回晃动的巨大的海盗床,吱吱嘎嘎响着满是铁锈的摩天轮,一个废弃的游乐场。
完全不可思议的场景,不得不感叹CG效果做得不错、导演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不过,从这里开始,我就一点都不觉得恐怖了。
“这是一个被遗弃的空间,创造出来的东西被遗弃了,就会在这里出现,但也都会随时消失,一切只不过是个循环,我们只所以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被遗弃的一群。
”这个空间里面唯二正常的两个人就是那个老头和那个小女孩,后来知道是她的爷爷和孩子。
老人和孩子的出现让她有了依赖,她甚至希望能跟那个小女孩一起回去正常的世界。
当她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的时候,当她意识到他们都是被她亲自遗弃了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也许是悔不该当初吧,也许是勾起了当时的伤痛吧,也许是不舍吧。
小女孩最后慢慢消失的场景让我心痛,可是的确很无奈,毕竟那是真实经历过的事情,就像小女孩说的,是她亲手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她无可逃避。
人生就是一次单程旅行,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东西,我们在路上也会创造很多东西。
然后,当我们走到下一段旅程时,自然而然的,我们会一点一点的遗弃。
我们遗弃忘却的如此轻松自然,从未想过将来有一天这些东西会带给我们什么。
他们散落在道路的两旁,他们在另外一个属于他们的空间恣意生长,直到有一天,我们无意中闯进了那个空间,回忆中的种种才会扑面而来,我们开始记起,我们开始伤痛,在那些被遗弃的事物背面我们都已经忘却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看到那些被自己遗忘的曾经,也许真的会心生恐怖吧。
直面自己的过往,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记住与遗忘或许只在一线之间,曾经以为记得很深的东西,在回忆的那一刻却突然变的很陌生,好象遗忘了一样.记得在哪儿看过: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不见的,看到了;遗忘的,记住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几米的一段话。
很好的电影注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鬼域,那些被遗忘的曾经存放在那个空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不小心闯进去,遍体鳞伤的回来。
《鬼域》算得上是一部比较干净的恐怖片。
没有露骨的血腥暴力情节,没有会让人毛骨悚然的鬼脸突然出现。
扣动心弦,会有点提心掉胆的感觉,都要归功于李心洁的演技,急促的音乐节奏,以及那个诡异的充满死亡气息的场景。
节奏和音乐配合的恰如其分,场景和角度体现出的感觉,既是恐怖的又是神秘的。
稀区柯克说:“惊悚片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杀人那一刻,而是在杀人之前凶手所营造出来的气氛。
”同样,《鬼域》里,李心洁在逃跑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起伏不定的音乐伴奏,不停转换着的场景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紧张的感觉,时不时的还会被吓一跳。
恐怖片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片段,就是主角们进入一扇门,或推开一扇门后,背对着的门会马上自动关上,门在闭合时所发出的沉重声音,常常会吓我们一大跳。
主角在惊吓中回望的时候,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揣着一颗惊恐的心,缓缓向前探去。
最后母女相认的情节,大大的赚了我一把眼泪。
在去往中介站的路上,那些变幻着颜色的天地、草地很是唯美,让人误以为那是一张PS后的图片。
相比较于以往的恐怖片风格,《鬼域》的主题也算得上新颖,具有创意。
它也是近几个月来,唯一部我看着不会打瞌睡,不会无聊得直想拉过去的恐怖片。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结尾,但其实结尾和开头是一个完整的呼应,如果不清楚就不明白全片的意旨了。
其实鬼域是在讲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
玩具娃娃,弃婴。。。
只有被遗忘的人和物,才有资格进入到鬼域。
其实定言亦是女作家创作的角色,因为太像作家本人,所以女作家在电话里对朋友说她准备放弃定言这个角色重新创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鬼域,那么这部片子就成功了。
不管是剧情片也好(女作家写书,为写活角色表达了希望能身临其境的观点,最后果然见到被自己遗弃的角色——基本就是她自己的定言;其间有个局中局,就是写作的定言家中一系列怪事的出现,包括一直追她的恐怖女鬼-剧情是圆形结构,所以是“RE-CYCLE轮回”),再不然是解析其恐怖片元素也好,从弃婴的元素解释为伦理片也好,鬼域 始终是一部带给我们鲜有震撼的影片。
其实我倒宁愿把它读成一页温情脉脉的,充满彭氏兄弟美学与哲学态度的注解。
不同时期褐色或灰色的基调,奔跑的红裙子,破败的城市景观与悬崖上行将腐朽的城市,童话故事与木马,这一切美得凄迷而泛起紫色雾气。
关于废弃世界的探讨。
有人说,人类的忘记是最深刻的背叛,对于去世的亲人,分手的恋人,我们选择遗忘当下的痛苦,从而背对“记忆”,永远关上了感情的大门。
面对定言妈妈的失声痛哭,我所能体会的,是当现世的荒草再一次缠绕上我们的记忆,我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追悔。
关于玩具娃娃和旧书。
不管是堆积如山的生锈玩具,不断生长的的旧书山,还是从天而降的尸体,他们都会在我们背转身时分别去往属于他们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不稳定的,随时准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灰飞烟灭,轮回发生。
也许他们只是少了一个零件,或者只是在复杂的人类感情判断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别忘了鬼域中也包括我们的构思但从未变为现实的事件),他们的命运,由我们主宰的命运,便要经历漫长而无之境的荒凉洗礼了。
动物植物,有机无机,在彭氏兄弟的哲学下也许都是平等的。
(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了这样的情怀,起码推行环保观念不会像现在这么难了。
外卖的一次性筷子,从洗脸池水管汩汩流走的净水,为各种电器保持随时待机的电离子。。。
每次我在不同的家庭里看到这样相同的现象,心里就有藏不住的焦虑)其实不管定言和定如母女是否真实活在女作家的笔下,她们始终是彭氏兄弟创作的主体。
我们可以为精致而颓迷的灰色城市图景所蛊惑,对可怕的弃婴洞感觉到恐惧颤栗,更可以被定如的乖巧勇敢、对亲情的向往所打动。
至于结局的意义,又有什么紧要呢。
有个忘了出处的老段子,当你死了下葬后埋进棺材还不算死了,当你完全从所有知道你的人的记忆消失,你才算真的死了,用一个并不适用又适用的词来说叫“社死”。
一个人最害怕是什么,人还活着,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
或是,人活着,却已经被所有人遗忘。
我想着有些浪迹天涯的逃犯可能陷入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既希望所有人都忘了他,却又怕因被所有人遗忘导致做人的存在感丢失。
被遗忘被遗弃有多可怕?
就是你能呼唤到它的名字,就能拿住它的命脉,让其就范。
魔鬼数量众多,当你拿着十字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它就狂啸着脱离附身跑回地狱。
妈呀,终于有人知道我是谁了,太激动了,老子威名不减,高兴死了,放过你们吧,我回地狱闭关500年后再出来测试!
白白了伙计们。
被遗弃遗忘的,就是断了线的牵线木偶,变成行尸走肉,入狱变成号码,走入人群变成之一,一旦这个群体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的时候,个体的意识被削弱,而当这个整体共同无归宿漫游时,个体意识觉醒。
妈的我是谁啊我为啥在这,哦原来我是被遗忘遗弃了,跟着一群无主之魂在这枯萎飘呢。
中国的人情社会里对此更加看重,比如东北人中总爱说,你认识那谁谁不,那是我哥,昨天我俩还一起喝酒呢,我那谁,你不记得了?
艹,你可真不够意思!
咋地,认不认识你能咋地,你是个吊啊。
啥玩意楞?
艹!
噼啪。
呯XXXXXXX
大家都已经评价了,电影不是光看特效的,我们要故事故事故事!!!
前半部分我完全不知道它在讲什么,看到最后,哦,原来写的是这样这样的东西,想表达这样这样的意思。
那干吗非得有房间里面随时出现地鬼影呢?
干吗要来个什么鬼婆婆牵着一个鬼小孩呢?
再说说逻辑联系,这写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既然连那个女儿和爷爷最后都不可能到阳界(姑且说成是阳界吧,但是怎么又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呢?
有时候它有变成是一个遗弃的世界,一个字:乱)这些人又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编剧看来也是发现自己漏洞百出,于是把所有的不合理归结为一个梦,你能说梦是合理的么?
我想编剧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太多,想象力也很丰富,不过思维太过于跳跃,无法连贯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于是就这样,出来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异域》(这个名字还好点,大陆版叫《鬼蜮》,英文叫《RE-CYCLING》都乱七八糟的)。
故事不能吸引观者,于是想从视觉效果上给以震撼,很可惜,我是那种认为心里恐怖片才恐怖的观者,于是觉得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失败。
唯一的可取之处是小女孩,真叫可爱!
PS.李心洁现在代替林嘉欣成了恐怖片专业户了么?
可是我还是喜欢林嘉欣。。。
女主小李是一位作家,在写完一部新的小说之后,准备挑战自己从来没有挑战过的领域恐怖小说,决定写一部恐怖小说叫《鬼域》,不料 ,负责小李的经纪人为了保持她的热度,把这个事情爆料了出去,小李只是处于构思阶段,如果读者知道了肯定会摧更的,这天,办完记者招待会,小李的渣男前男友从国外长的回来,想要跟小李再续前缘,不过小李当时忙给读者签名,也没机会理他,等到晚上,小李在家里写作,感觉家里像是进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前男友的妹妹打电话给小李,约她出来,其实前男友的妹妹是想创造机会让小李跟前男友相处。
女主回到家中,家里的脏东西变得越发活跃,不仅如此,电话中也传来了怪声,见到这样的情景,小李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将这些场面都写进了恐怖小说,果然,艺术源于生活,而且小李惊奇地发现,家中发生的怪象跟她原来扔掉的一张草稿有关系,也就是说小李写的东西都会变成现实,这边渣男又把小李约了出来 ,原来当年小李是小三,因为妻子怀孕加上岳父去世,所以渣男并没有兑现跟妻子离婚的承诺,小李这一等就是八年,已经死心了,所以小李拒绝了渣男复合的请求。
回家途中,女主看到了天空中异象的情况,到家,小李立刻将天空中的意象也写到了《鬼域》当中,写着写着女主突然就晕倒了,醒来之后,女主又想到了《鬼域》当中的剧情,立刻起身出了家门,乘着电梯下楼,电梯行至半途,上来了一对很诡异的婆孙,等到女主都坐电梯到最后一层了,他们还在往下坐,小李这才发现自己来到了真正的鬼域,突然就出现了几个鬼要袭击女主,女主立刻跑,却跑到了鬼域的边界,可是鬼还在追,女主只能继续跑,跑到了无尽楼梯,然后又跑到了贫民窟,接着女主继续跑跑到了一个小区,小区中间有个游乐场,有个老伯叫住了女主,跟女主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被人遗弃的世界,所有被遗弃的东西都会来到这儿。
老伯还告诉小李,这个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清理一次,这里的一部分也是被女主创造出来的,然后女主就看到了被清理的画面 ,女主只能接着跑,跑到了丧尸森林,遇到了一个戴鬼面具的红衣小女孩,红衣小女孩告诉了关于女主更多的这个世界的事情,她带着女主来到了这个世界的图书馆,告诉女主这个世界图书馆的馆长知道如何去中介站,只要通过了中介站就可以回到现实世界,图书馆的管理员就是女主之前在那个中间有游乐场的小区遇到的老伯,老伯不仅很热心肠地给女主指了路线,还让她带些纸钱,说路上用得上。
在通过一座要憋气才能通过的桥时,女主憋气失败,无可奈何跳进了一旁的井里,红衣小女孩也紧跟随着她,结果这个井通向这个世界的子宫,在这里面有很多弃婴,看到女主之后却全都苏醒了,女主在红衣小女孩的指引下,闭着眼睛一口气冲了过去,这样子,两个人就更加接近中介站了,因为更加接近中介站,所以阳气更重,红衣小女孩快支撑不住,但是她保证一定要帮助女主重返人间,二人按照之前老伯的吩咐收集了一些花,可是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收集地也不多,来到一片坟区,无数的尸体伸手向两个人要花,小李把花都分了出去,但是尸体实在太多,那些拿不到花的“伸手党”开始暴走,女主无奈只能把纸钱撒了出去,趁着那些尸体在争夺值钱的时候趁乱通过,快接近中介站,红衣小女孩已经完全动不了,这个时候一大批的丧尸又向女主冲了过来,他们都是女主作品中的人物,写了又被删了,可是因为女主的故事就写到了这儿,所以所有的丧尸都不动弹了,因为故事到这儿中断了。
就在这个时候,红衣小女孩也表明了身份,她就是女主之前堕胎堕掉的婴儿,当年,女主和渣男的妻子都怀孕了,但是渣男选择了妻子,女主一气之下就去堕了胎,而之前帮助女主的老伯其实是女主的爷爷,本来红衣小女孩非常恨女主,但是还是忍不住去帮了女主,回到现实世界中以后,女主发现一切都是一场梦,但是等她出门的时候,却发现有另一个自己正在写《鬼域》这本小说,原来是小李打算写《鬼域》这本小说,但是写到一半又放弃了,小李本来就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也就是说,是小李的故事中又虚构了一个自己,然后这个自己也来到了现实中,就在这个时候,电话中传来了怪声,故事到此结束。
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最后,虚拟来到了现实 ,而现实似乎也成了虚拟,到底是故事,还是真实,似乎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一样相互缠绕在了一起,非常棒的一部恐怖电影,而且 ,还阐述了一个道理,挖的“坑”,一定要填。
看完“奥雷卡尔克斯”剧透而来的,下面附上链接:https://b23.tv/h20mEF。
完。
这个片我实在没看出来到底那点恐怖了,倒有种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感觉
支持一下
搞笑么。。
摩天轮印象深刻
看来恐怖片就得是低成本的,搞那么多“大场面”太破坏气氛了,而且这片也没有悬疑,没有悬疑的恐怖片太无聊了
到现在还记得其中的片段,这也算一部电影的成功吧,谁会娶李心洁呢
我怎么觉得像是魔幻咧
李心洁很好看 电影很不好看
看过,忘了
郁闷,前面还不错,怎么中间就。。最后也不够温情。。最后竟然还是有合写的注释。。。我我。。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实话,很失望
实在是烂啊。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异域,我们又会有多少被遗忘、遗弃、错过的东西呢?鬼域其实并没有鬼的,小女孩说:你曾经有机会和我一起生活的,可是是你自己放弃了呀~~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可以让我们少错过一些,多珍惜一点么~
奇幻片吧。还是关于母爱的。
香港鬼片只有彭氏兄弟的尚能一看,这个金字招牌倒掉了,也差不多意味着香港鬼片的落幕。这部片子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错,一个是画面,一个是天马行空的构思。因写鬼故事而将想象投影至现实,多么不错的构思。可实际呈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徐莫名其妙的掉入鬼域,创造鬼域不是她一个的错,为什么要缠着她
说实话,很难看到结局。哪怕它的寓意挺好,不要随便抛弃任何事物,尤其是生命。重点针对弃婴打胎。特效做的也不错。可就是故事看着不吸引人。1.5倍速都感觉慢。。。倒是片头的国荣与咏麟这俩名字给的印象挺深。给全片唯一的幽默。。女人打胎绝大部分都是因为遇到渣男。但真的希望女人不要总认为是给男人生孩子,孩子也可以为自己生。
请勿堕胎的宣传片
彭氏兄弟近些年来怎么了?!
三星都是给视觉效果
想像的世界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