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有一部电影叫《人生开门红》,讲的是直播行业的阴暗内幕。
这部电影票房虽然一般,但却引起了一部分观众的共鸣,毕竟电商直播是目前的大热门,某抖某书甚至比某宝的销量还高,但直播买到的东西除了便宜以外,质量往往堪忧,并没有主播试用的那么好。
还有一个月就要618了,可能很多人又会冲动下单。
但是这个购物狂欢节的背后可能是——主播团队熬夜加班加点选品。
物流快递公司的员工没日没夜打包、发货。
是无数个打工牛马挂着两颗熊猫眼,耗干了所有元气,托举起购物狂欢节的盛景。
日本也同样有类似618这样的节日,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最后的里程》就是讲述“黑色星期五”带给物流牛马的精神压榨和肉体折磨,最终遭受了来自牛马的无力反击。
为什么说是无力?
因为这位牛马的报复方式除了伤害自己之外,就是恶作剧一样地发送了12个有炸弹的快递,炸弹的威力仅仅能够把人炸伤,甚至放入洗衣机中就能够缓解冲击力,根本无法致死。
我们先来看一下剧情解说,了解一下电影大体讲的是个什么事儿!
满岛光X冈田将生诠释牛马人生《最后的里程》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在日本本土票房大卖,同年引进了中国内地上映,却只获得了600多万的票房成绩。
评分从8.0掉到了7.2。
为什么在本土票房大卖的电影,到了内地却明显水土不服?
01会爆炸的快递影片开头,快递爆炸,炸了整栋房子,视觉冲击力已经将电影的悬疑性推向了高潮。
但此时已有观众有疑问,究竟快递里的是什么炸弹威力如此之大?
点燃了整个房子?
第二天,快递爆炸事件就登上了电视,民众对此的猜测说什么的都有。
但是一次爆炸只能说是偶然,直到很多个快递都发生了爆炸事件,而且都是“黑色星期五”的预售包裹,这不得不让人有所联想。
女主是新任物流公司的主管,负责处理物流这件事。
由于预售包裹并不属于同一家电商,那么问题很可能出现在物流上。
女主为了调查真相,还购买了许多电商公司的产品。
但她仍然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不会中招,结果也收到了炸弹快递。
所以,肇事者并不是有目的地报复某个人,而是无差别攻击。
在公司干久了,总是能听到很多八卦的,于是女主联想到了五年前一位快递员因为不堪黑色星期五的工作重压自杀的故事……
快递员自杀的事情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引起一定的共鸣,因为每个人都当过牛马,被公司压榨,被资本裹挟。
但之所以内地观众不是很买账,有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宣传问题,但看过的观众后来也开始骂影片“烂”,看了评论后发现,很多人不理解电影的逻辑。
开分8.0,不可能逻辑上出现问题。
但仔细琢磨,确实有一些bug。
比如幕后操盘者实际上是自杀牛马的女朋友,而她的方式是成为了出品人,就可以随意更换快递。
影片并没有展开详细描述这个大boss是怎么操作的,因为在影片开头,那个被快递炸死的焦尸就是她,所以她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她是没办法自己交代的。
唯一的作用,就是引起了悬念,也就是别人收到的快递怎么只是受了皮外伤,她却直接被炸死了?
后来法医的鉴定结果出来以后才知道,她是被煤气炸死的,也同样是自杀的。
而她这么做和死去的快递员山崎一样,都是为了引起公众的重视,都是为了控诉公司对员工的压榨。
02最后一公里山崎的柜子里留下了一组暗号:2.7km/h→0。
什么意思?
2.7km/h是传送带的平均配送速度。
它象征着快递员群体在高强度工作下的无奈与绝望,以及他们对系统的反抗。
为什么是2.7km/h→0?
因为不堪重压的山崎,想要用自己的身体阻止传送带运转。
那么这个公式就形成了一个暗示。
影片的名字叫《最后的里程》,其实就是对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深刻探讨。
影片通过快递箱爆炸事件,将镜头对准了物流行业中的快递员群体,揭示了他们在高强度工作、低报酬以及缺乏保障的现状下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物流行业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影片折射出来的是整个职场对牛马的压榨。
比如物流公司在明明知道快递爆炸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发货,根本没有把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眼里。
资本家的做法让人寒心,而山崎和其女朋友的做法似乎有些过于极端。
还有,山崎都已经被摔成了植物人,可他同样在物流公司工作的父亲却不让山崎的女朋友为其争取权益,这很让人费解。
后来评分滑铁卢,可能和剧情有太多让国内观众无法理解之处了吧?
还有一则评论说,“为了报复资本家而炸死买特价的无产阶级”。
对这也是让观众无法理解的。
山崎女友的做法未免太幼稚了一些,为了报复压榨廉价劳动力的资本家们,去报复社会有什么用?
那些买快递的不也是牛马吗?
这就和李佳琦在直播间里嘲笑买不起79块钱眉笔的打工人,而痛恨李佳琦的人把眉笔的包裹换成了炸弹……
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没啥卵用。
因此影片所批判的和人物的动机存在偏差,也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刚开始的高评分可能是因为戳中了打工人的痛点,但后来的高开低走,就是打工人后来想明白了,影片大boss的做法无关痛痒,反而伤害了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同类。
03日本人的精神状态本片在日本本土获得了巨大的好评和经济收益,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确反映了日本人的工作现状,引起了共鸣。
日本社会以其高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闻名,但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日本的工作是填鸭式的,这可能比国内的许多996的工作更加压榨人,尤其是“黑色星期五”到来之际,那么对于快递员来说可能是007,没日没夜工作,而且没有人权,工资微薄。
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快递没办法及时送达,还会面临客户的指责。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快递员们身心俱疲。
然而,他们却只能默默地承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影片不仅仅展现了日本打工人在高压下的无奈,更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比如快递公司的管理漏洞。
出品人可以轻而易举更换快递,不经过安检?
而麻木的民众们在快递频繁爆炸的时候也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厄运不会降临。
另外, 我一直觉得日本的影片极大反映出了这个民族的压力,因为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很极端。
比如《楢山节考》里年纪大的老人就要搬到山上自生自灭。
比如《杀手阿一》里的流氓动不动就自残和伤害他人。
整个社会似乎都弥漫在一种互相伤害的氛围中。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山崎对抗牛马生活的方式是跳到传送带上。
我能从屏幕里感受到无奈,但并不代表我会苟同这样的做法。
目前,这部影片的热度已经降下来了,但梗姐还是决定发送这篇文章。
只是因为当前的工作状态,对于这种顶级牛马生活感统深受。
只是,我不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抗生活。
我仍然热爱生活。
先说结论:《非自然死亡》蜂蜜蛋糕那集的加长低配版作品,完全可以做的更好,个人评分在7.0-7.5左右(含配乐摄影加成,不加成真的就五六分这样)。
推荐的观影人群是习惯了日式悬疑那一套故弄玄虚半天结尾轻拿轻放的观众和miu/udi粉丝,一般向路人去看可能会真的吐血。
再叠个甲,本人是miu与udi的铁血粉丝,野木的本子出名的都看过了,包括逃耻、野兽、miu和udi,总之这次我对剧本的设置是比较失望的,因为完全看不到新意,真的就是电视剧单集究极无敌加长版。
先从节奏来说,开头爆炸案夺人眼球,声势非常之浩大,但结局完全配不上开头的重量,连带着野木想要的那种讽刺循环感都是轻飘飘的。
影片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给爆炸案的受害者镜头,也可能是野木也意识到了这样做的问题吧,在后续几次爆炸中明显减轻了凶手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如说司机的儿子被炸但几乎毫发无损一次,后头救场扔洗衣机全员无事又一次。
我可以理解凶手有苦衷,她被指责被抹黑所以想要报社,但这样设置情节真的好吗?
她自己炸死了自己,然后,后续基本没有任何的提及了。
在野木自己以往的作品中对善恶的定性是非常明确的,即使是那种社会环境造成的恶,她也会给出结论:这是不对的,不应该这样做。
这次我没有看到,就使得凶手的塑造非常之单薄,完全沦为了后续所谓“升华”的牺牲品。
本作登场的其他新人物也有这样的问题,大量的无效塑造,故事线也是没头没尾的。
好,接下来引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物塑造问题。
剧中象征着“高位者”的人物一共四个,舟渡、山崎、五十岚和那个外国人领导莎拉,真正有意思的个人感觉只有莎拉,因为某种意义上她才是造成整个事件的最大推手,而她云淡风轻的表现也和她的行为态度是相符的。
而舟渡、五十岚都存在用力过猛的问题,两个人前期为了利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无视生命,采用各种各样的策略,然后还为了叙事诡计而叙事诡计,故意营造舟渡和山崎关系密切的假象,但实际上只是和他女朋友见了一面,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可怜人,人物的变化是折线型的,尖锐,没有任何的平滑过渡,最后还莫名其妙上演了一出野木版半泽直树,而我只想说:は?
个人觉得真正称得上优秀的处理方法就应该像蜂蜜蛋糕那集一样,车间的负责人嘴硬但已经能看出心虚了,最后自己累倒了而不是在逼问之下莫名其妙开始哭开始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同理的还有五十岚。
一个面对数十条重伤的人命还能风轻云淡地说搞促销的人,一个把锅转脸甩给下属的人,会因为几句话就想起山崎的死相然后心理阴影大爆发甚至是去重蹈山崎的覆辙吗?
我认为显然是不会的。
还不如安排他的家人之类的角色也卷入这场事件中,他因为家人的惨状想到山崎,进而崩溃,这还说得过去些。
至于山崎,这个人物创作的思路本身没啥问题,问题在于给的笔墨太少,不够饱满,还有中村伦也选得还挺适合的,看着就有那种窝囊劲(……)女朋友有效塑造约为0,梨村毫无铺垫莫名其妙蹦出的黑客设定更是吐槽不能……为啥不设定他也见惯了这种压榨所以来到一个好一点的公司后反而麻木了呢,这样跟主线的联系还高点。
btw说到压榨,山崎究竟为什么跳楼自杀舟渡为什么心理崩溃更是谜中谜,不是说我不能理解他们崩溃的原因,很明显了,压榨嘛,吃人的资本主义嘛,但野木偏偏选择最偷懒的一种手法,即,让观众自己去脑补。
其实只要多放几个镜头闪回就好了,比如说工人忙得吃不上饭啊,受了工伤却没有保障啊,全篇的“压榨”镜头都给了司机那边,然而司机那边的节奏又很缓慢,几乎没什么紧迫感。
(当然我蛮喜欢父子俩的塑造的)还有羊便宅(不记得是不是这么写了)的那个负责人,其实完全可以和山崎建立联系,通过他的压力他的崩溃来暗示山崎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也没有。
不是说野木做不到,纯粹是她偷懒啊,她在《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就很好地塑造了女主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到想要越轨的桥段。
我们加一段,让这个负责人崩溃到准备跳楼,被司机拉回来,消息传到舟渡那,舟渡醒悟过来发动罢工,这样故事不就好得多了吗?
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压缩掉的,虽然有趣,但和主线无关紧要。
路人角色的塑造就是野木的舒适区了,母女和父子都做得不错。
miu和udi客串个人感觉就是纯拉粉丝来用了,其实有没有是不是他们没有区别,不过能看到就很好了……(虽然我还是很想问六郎你不是做法医吗クソ!!!
) 其实野木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力过猛,这个问题体现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miu、野兽和逃耻,miu可以理解有一部分不可抗力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ep糖啊互联网这段啊收的不是很好,逃耻第十集男女主在吃饭的时候商量结婚也让人火大,野兽更是把老板压榨这个问题直接幽默化了,但电视剧有留给她充足的空间让她可以拉回来,电影没有,最终呈现出的就是这种充满遗憾的及格分作品。
配乐和摄影、演员们都很努力,但她的剧本没有,太保守太无趣太不愿意花心思了,那么多有意思的地方,那个“你想要什么”的广告词,那串神秘的字符,全都没有很好的回收。
这个结局本来也可以更震撼,我其实是遗憾大于失望的。
PS:而且立本人又暗戳戳地表现自己非常认真非常工匠的匠心精神了……当然这是霓虹电影所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我比较烦这点。
miu和udi的戏份都很萌,就是太少了,不如把这部分都替换成他们的剧情……全剧最惊喜的地方是白井和洗衣机……
2.7m/s传送带,70kg的限重,一个人的坠落到从传送带的撤下,也不过阻止了传送带上运动的几秒。
而在结尾,限重被抬高到90kg,一个人的坠落,也不过是提高了传送带的限重,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改变,果然“自己好像做了件蠢事”。
但这《坠落的审判》终将有其回响。
工业化的开端到现在我们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由此引发的“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互联网的发展更为我们的购物带来无限便利,也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
于是,物流中心以及由此衍生的物联网让人们体会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幸福生活。
但这幸福生活的便利背后,却似乎并不像人们想的一帆风顺。
高效率下,不设上限、责任以及客户为中心的主旨也在某一刻变了味道。
就像因为炸弹事件接受调查的daily fast公司,因为警察对快递的筛查,降低了配送效率,也导致医疗器材递送的不及时。
但为了保证不失去医疗器材订购订单,网站依旧将该类商品维持上架,同时对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进行新解:保证客户在本品牌的订阅,不让客户流失为中心,而手段则是在维持高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和对安全检查的风险漠视。
突然就想到了《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这部一样讲的是快递行业的故事,只不过这一部更加克制且讨论的更加深刻无奈。
尽管本片以炸弹快递事件作为悬疑电影的噱头,全片也是围绕着炸弹快递的调查,但却也为我们展示了快递行业的部分面貌。
以daily fast的武野配送中心、以羊力急货运公司和货运司机父子、以接受快递和客服电话的单亲妈妈一家,三/四条平行线最终因为最后的炸弹而汇总交织到一起,将这个行业串联到一起。
因为炸弹事件导致daily fast被调查,因为被调查导致快递无法及时送出,不断堆积且导致货运公司运力不足,而又因为运力不足导致客户的投诉,让女孩妈妈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家庭。
但讽刺的是,最后的那个藏于抱枕里的炸弹因为小女孩一家没有及时拿到,于是在最后一刻幸运地被发现并放入日本电机制造的洗衣机里,该说不说,这个儿子炫耀的自己原来厂子生产的洗衣机质量是真好,竟然能抗爆炸,这算是一种宣传日本工匠精神质量的价值观了吧。
在这次事件中,所有人都被迫陷入到高效率的漩涡,但似乎没有人是错误本身,包括那位凶手女友,而这场错误本身本可以在四年前那个跳楼自杀的青年事件下经过反思而避免,但公司本身的主旨,包括当时还不是社长的正在武野中心工作的中心长都按照着当时公司制度,以传送带不能停的规章继续运转,这次坠楼事件也以自杀的备忘录签字结束,但事件本身并没完,四年后的黑色星期五临近结束前,arina向五十岚呈递谈判合同时候,五十岚绝对不会忘记四年前的黑色星期五前一夜,那场事故如同炸弹一样,在四年倒计时后,在如今引爆,让他和daily fast的股价都遭受到巨大的回响。
但故事的结尾似乎还是留了点美好,至少罢工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股价受损的同时,每单价格涨了20日元,虽然不多。
但总会有后来者,在凸显高效率的如今的现代化生活中,你不去占领这个生态位,总会有其他后来者找到并尝试把你绞死。
所以整个故事还应该有条线应是美国总部,当然缺少的另一条更应该是日本政府机构的举措,行政手段的限制也是一种制约方式。
而说出电影外,故事中的日本是如此,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生活。
依赖进出口的制造业和极低的人力成本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迅速成长的原始积累,但自我剥削的背后则是牺牲了人民本身的幸福生活。
这在迅速扩张的高经济增长率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被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所补充,但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高效率下的问题也在暴露出来,996、奋斗逼以及各种打工人的情绪崩溃也浮出水面。
人们在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同时,这个问题的目的,幸福生活似乎也该打上一个问号?
电影中大家对于炸弹事件起初的不关心,是因为一般性心理作用,大家都将自己置身事外,但殊不知我们其实早已置身事内。
另一点,那个电影中黑色星期五的广告词,简短的视频内容中,反复提及的“what do you want”,从开头到结尾,你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当镜头拉远,从流水线的快递物流,转到商业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再到那一条条立交桥上的车水马龙,个体的人渐渐渺小,成为一个个点,成为数据流上的一条条信息,人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人,人也似乎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成为信息流里的一串二进制信息。
结尾这块可真是充满着一股《黑镜》的味道啊。
两个女人向这个不平等的物流制度宣战。
一个失去了工作 一个失去了生命,但是她们赢了。
满岛光饰演的艾蕾娜真的是电影屏幕上少见的类似“恶女”的主角——满面笑容地压迫别人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阻挠执法 执拗到就算所有人反对,到最后一刻依然不会放弃。
在我的印象中——尤其国产电影——这种生命力强韧且让别人束手无策的主角一般来说都是男的,所以艾蕾娜就很亮眼(相比起来冈田将生更像是传统大男主剧里那个除了好看之外作用不大的女主角,怎么不算一种性感台灯呢)。
这是我今年映入眼帘的第三部快递相关电影,这一部和《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的共同点是:看完之后觉得 徐峥去死吧,逆行人生去死吧。
同样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社会议题,至少我感受到这部里因角色而产生的愤怒和悲悯。
物流传送带只会为重伤员工停留30秒,就算五年后当事人依然记得,但是制度化的压力依然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来,从制度中、上司的态度中、同侪的口中告诉你“记得又怎么样我只是按照规定做了”。
所有人都是这样,物流员工和快递员就像传送带上的包裹,急迫、有序、毫不自省。
然后满岛光饰演的艾蕾娜来了。
可能是因为(剧透删除)知道她的元气,她的努力,她为了不被同化而不屈不挠,才会以身入局,在五年后让艾蕾娜在未知中和自己共同完成这出戏。
因为ta知道,艾蕾娜一定会这么做。
这是类似袭击的快递炸弹,我无意为凶手辩护,死伤者更是无辜,但是在这样把人异化成螺丝钉的、去人性化的工作中,确实需要艾蕾娜这样的人告诉自己“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对”。
同事眼中她的难搞、上司眼中她的“错误”、乃至她的伯乐眼中她的“不识时务”都在证明她鲜活的生命力,她会为自己觉得正确的地方努力,哪怕要付出很大代价。
虽然艾蕾娜付出了很重的代价,虽然压力还在、生活也要继续,但是至少不合理的地方被看见了。
至少用“我只是制度中的一环”做借口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的人能够因此付出代价。
而最终,艾蕾娜正如ta所预料的,完成了认识到了这“复仇的意义”,并和其他善良的人完成了一点小小的拯救。
这是她和ta的隔空击掌,也是艾蕾娜给自己的最好答复。
抱着本片今年在日本本土作为真人电影取得优秀票房成绩的期待值去的,不过当然,最主要还是抱着看看“日本拍的原创悬疑片到底怎么样“的好奇心去的,结果,完全没有失望。
如此高的期待值,收获不负期待的观影体验,实在是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一大幸事啊。
————关于电影联动彩蛋会有一点点剧透的分割线————星野源出场的时候我还没觉得有啥,只想到“不愧是全明星阵容出演”,石原里美的“非自然死亡”出现,我才意识到,哦哦哦哦哦,这不就是之前在哪里看到消息说,有一部日本电影巧妙融合了不同犯罪题材电视剧吗,原来这就是那部电影啊。
因为我没看过星野源,也没看过石原里美各自的电视剧,收获的惊喜还更小一点。
可以想象如果我在一部古代悬疑电影中,同时看到卢凌风苏无名和《御赐小仵作》里的角色(后者电视剧我没看过),想必真是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
而且这部电影将其他日剧的“关键人设”融合的也挺好的,我作为一个完全没看过那些彩蛋电视剧的观众,也从这部电影里他们出场的短暂片段里,get到他们电视剧的“卖点”。
尤其是《非自然死亡》的验尸情节,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反转。
这些联动客串对电影本身的主线故事既不多余,也不喧宾夺主,完全是锦上添花,厉害了。
————电影本身很多剧透的分割线————虽然电影海报是男女两个主角大头并列,不过这部电影最大的戏眼在女主身上,而且最后的呈现也很不错。
看前半段,作为观众会觉得摆出一副为资本主义卖命、嘴里各种诡辩标语的女主有点讨人厌,也有点不对劲,知道她肯定藏着什么关键秘密,等着看她什么时候暴露。
厉害的是片方猜到观众看到那张电梯监控照片,肯定先怀疑女主,居然真的找来了两位“独特的鼻子”形态几乎一模一样的女演员。
以及揭晓女主真实身份的节奏也非常棒,在男主拿出切实证据质疑女主删掉员工信息,以及观众几乎也要猜到什么的节骨眼,让女主自己摸到炸弹的方式,让她自曝身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虽然女主的真实身份真的有点“无聊”,但结合电影本身的主题,又确实没毛病。
而且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的时间,也是一年一度电商最大促销的日子,“困在系统里的人”放在这个我们这个环境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虽然现实是,这辆高速运转的火车已经开起来了,怎么都不可能变慢了,除非付出跳车摔的遍体鳞伤的代价,否则就只能成为维持这辆高速火车运转的一个零件。
本片还有一个处理很出色的,就是“无差别炸弹客”的犯罪者本身的结局。
从世俗价值观的角度,无论你自己有怎样的冤屈和愤怒要报复一个具体的对象,但当你选择用无差别犯罪的方式,将完全无辜的人们拖下水,那就是个死不足惜的恶人。
——这种价值观放在现实中,就是近几年的无差别恶性犯罪背后,深度报道的全然消失,大家总会说“不要告诉我这个人渣的故事,我只想看ta死!
”这里不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对恶性犯罪者深入挖掘和报道的“必要性”,只从虚构作品的创作角度,这部作品就做到了某种“平衡”。
总之,虽然现在几乎没有拍排片了,毕竟我早半个月看的时候排片就少的可怜,叙事方式和反转反转再反转的角度也没有《因果报应》那么“神”,但真的是一部很值得观看的电影呢。
另外,趁着我为了《双城之战》充的B站会员还有时间,我得赶紧把《非自然死亡》等剧集给看了。
怎么说,11月就把年过了算什么福利,把我最爱的MIU404和UDI两个神仙单位放进一部电影里已经很犯规了,还搭个光妹,啥条件啊搞的这么奢靡。
电影中期那个被我当年剪片反复横用的404BGM随着车里刚哥星野源猫狗队拌着嘴登场的时候,妈的整个头皮毛囊都在雀跃,差点起身领掌。
刚冷静下来,几年前那个嵌进脑子里的硬币声把十元和法医组duang出来的时候,整个人算是瘫椅子上了,冢原导演这波配享太庙。
光妹就没法评了,永远稳定的人物魅力和表演魅力,一句废话都不想说。
虽然被粉丝彩蛋冲昏了头脑,电影我也努力认真在看,真的,太他妈努力了这么一部悬疑片和那么多情感干扰。
悬疑节奏依然是冢原非常擅长的多线叙事,超细节伏笔悬疑和第三幕强反转。
话题探讨也是她很专注的社会性议题,不同于日剧,大银幕2个小时没有办法做到她更擅长的细腻情感,但是已经很极限了。
一本满足的时候,片尾曲八爷倾情亮嗓,还要啥自行车,啥都有了。
要是再贪一点,能不能去笨蛋节奏那再借一手重启人生的IP把东京上空巡逻的飞行员换成我樱姐。
失心疯的我要去四刷404,二刷UDI了
今天我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叫《最后的里程》,这是一部悬疑片,与著名日剧《非自然死亡》《机动搜查队404》共享一个宇宙。
可是看完之后,我所收获的决不止“破案了”而已。
电影里要侦破的是爆炸案。
一个类似于“淘宝”的日本电商平台,在“黑色星期五”大型折扣活动期间,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的“双11”活动期间,通过快递公司发出很多快递,结果有些快递里藏着炸弹,顾客刚一拆件,就被引爆。
顾客,会被瞬间炸成焦炭,周围的人也被纷纷波及。
经调查,这些爆炸都是有意为之。
凶于特意在一条地铁路线上投放商品打折的广告,吸引顾客。
并且在广告上发出杀人预告:炸弹,总共十二个。
首先,这个电商平台物流区的负责人忙疯了。
她整夜整夜地住在办公室里,思考炸弹如何被放进商品,思考如何避免在警察的调查拦截中还能做到高效发货……她绝对是女强人,考虑得面面俱到。
她未雨绸缪:先从人事科档案果删除嫌疑人的档案,以防警察以此为据,关停他们平台;然后又设计好方案 B ,果然嫌疑人的身份还是被确认了,警察要求扣留全部货物,她机制地请警方在自己货仓就地检查,查完一批,发一批,这样就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同时她又从外地网购十台检测仪,送去快递单位,加快他们的安检进度。
总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速度”,为了顾客能快速地收到商品。
因为: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为中心”法则是他们电商人的生命准测。
快递公司的负责人也忙疯了。
毕竟他们是最直接面对顾客们的前线群体,这边顾客投诉不断,那边电商平台又作为甲方频频催促。
就负责人吗?
那群打工人呢?
电影在一开头就呈现给观众:电商那么大的平台,正式员工就9人,其他几百几千人,每天忙忙碌碌,都不是正式员工,并没有劳动保障。
快递公司那边也是一样,送快递的员工在日本往往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的工资按件计算,每件快递单价很少,有时往往送到了却被退件而导致白忙一场。
靠这点辛苦钱,有的人甚至还不上房贷,有的人为了多送点件数而缩短自己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导致过劳死亡。
为什么要无差别引爆?
是恐怖袭击吗?
那个投放杀人广告的嫌疑人被找到了,他作为植物人躺在医院里已经整整五年了。
他原本是电商平台的员工,却在“双十一”的前一天选择跳楼自杀。
当他的身体重重砸在商品传送带上的时候,当他头上流出汩汩的鲜血的时候,当他再也无法开口的时候,世界就停止了几分钟,而已。
很快地,他就被抬下了传送带,在确保货品传输速度无碍后,公司才拔通急救电话。
因为他不是顾客,顾容是上帝,而他是匍匐在上帝脚下的打工——一只狗而已。
他的女友愤怒了,是她假借他的名义去复仇仇。
向谁?
她投放杀人预告,她买来炸弹,她购买特价商品,将商品内部换成炸弹。
她又应聘成电商平台货柜区未正式员工,将商品调换。
她要炸死——顾客。
她要害死男友的电商平台出来背锅,她要让传送带停止输送,她要那让男友望而怯步的“双十一”被取消。
她要让忙忙碌碌的打工人喘口气。
那么,她做到了吗?
是炸死、炸伤了几个无辜的顾客?
电商平台是出来负责了,但上级永远会把责任推给下级,尽营那个下级为了这桩事,忙的焦头烂额。
传送带终于停止了一天,因为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差点被炸弹炸死,他们以此为由终于罢工,可也只是申诉到了一点点工资的提升。
未来,依然是忙忙碌碌。
负责人辞职了,而下一个负责人即将上岗。
传送带又会恢复。
这个凶手用尽心机,甚至付出了生命,那么惨烈,其实只是跑了一个圆圈而已。
最后的里程,还在多远?
当然,永无尽头。
“顾客永远是上帝”,这句话是用来鞭打打工人的。
这句之于运动员,就是“冠军永远最伟大”。
之于教师,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之于学生,就是“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名列前茅”……于是,永远没在终点。
永远都在奔跑。
为了赢,在一群奔绝的人里,还得拼命。
“这城市在废墟中冉冉升起”“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这是打工人血和泪的诗句。
电影里,女主角的一句“我只是过于认真和努力”的台词直戳我心窝。
她一开始是一个“顾客为中心”思维的打工人,一切都从顾客角度出发,虐待自己和同事。
后来她终于站到了同事一方,为他们争取权益。
我觉得这是电影在呈现劳动者的悲苦之外,所给出的一种可能性,是不是我们可以不那么绝对,是不是可以多关注自己?
顾客他妈的就不是上帝,有的顾客根本就很无耻。
努力训练不一定要得冠军,不拿奖也很快乐。
很多学生都教不会,他们有的蠢且懒惰。
学生没必要全面发展,他们有一项能发展好也很棒,他们没必要总是名列前茅,有输有赢也很有趣。
何况世界是旷野,不是轨道。
……如果有一天社会跳脱出一直以来的那个既定思维,是否就能有解?
可这一天,会来吗?
报复资本家的方式居然是在特价商品里藏炸弹,去炸那些买特价商品的普通人,以此来达到损害资本利益的目的?
最后还安排一场孩子给妈妈买特价商品给单亲妈妈过生日里面有炸弹的戏来吊观众情绪。
编剧导演你们和你们要批判的资本家一样冷血伪善。
编剧似乎也意识到这样写有问题,最后偷奸耍滑一把,把唯一被炸死的人设计成案件的始作俑者,来了个以身殉道,试图消减这一问题。
“你看,炸弹又没有炸死无辜的人,最后一枚炸弹还可以设计成一个吊起观众紧张感的悬念。
资本家的血汗工厂损失了钱,底下的员工获得了赔偿和提薪,复仇者完成了复仇,参与者获得了回报,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看得我在电影院里生理性不适。
真的建议国内外导演别拿着这种社会议题来拍你的大团圆商业片了。
大结局给你爽一下,走出电影院细想一下剧情:传送带照样运行,资本家照样赚钱,快递员工资就涨了200日元,复仇者男友照样躺在病房,自己炸成一具焦炭,普通人被无辜炸成重伤,哦,还有电影院里的被恶心的我。
剧情方面已经是够吐槽一会了,剪辑和电视剧联动更是让你坐在电影院里尿点十足,感觉是把一个电视剧剪成了一部电影,一个接一个信息扑面而来,一个你还没有消化另一个消息已经过去了。
导演有这么多线要回收有这么多信息要交代,她还不忘生硬拖沓安排几场自己导演的电视剧角色联动,就这几个联动画面删掉换个更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完全没有问题,有可能自己也知道拍的烂不找点人站台吸引不到观众吧。
省流:不建议看。
燃点比白磷还低。
我和朋友出来从三点半喷到了五点半。
快逃!
如果是普通电影可以打三星,但是是野木亚纪子和冢原由里子的电影,只能打两星了。
到底在写什么!
你们俩把我们当傻子是吧!
剧情节奏很拖沓。
整个事件并不复杂,动机有点头脑简单,手法不好猜到但是很无趣。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往死里拖出两个小时。
相似的剧情明显在非自然死亡的蜂蜜蛋糕那一集写得更出彩。
朋友:明明是靠你们两个(编剧和导演)的作品活到今天的。
我:看完之后不想活了。
——————以下涉及剧透—————— 目前心情如下。
女主天选社畜,但是真的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在爆炸已经导致死亡之后居然还能为了公司的股价隐瞒嫌疑人社交账号。
问题是最后你也没瞒住啊。
男主主要是突出一个参与,但是具体他干什么了在看完电影之后只记得是个白帽黑客了。
这个白帽黑客也没做出什么作用,查到的东西没有提交给警方,但是警方最后也查出来了。
嫌疑人纯纯恋爱脑上头,但是姐姐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把这家公司搞垮呢,你直接恐怖袭击炸仓库都比炸无辜平民和炸死自己强吧。
日本这么小,仓库燃了也藏不住啊。
但是这个也不是重点,反正整个手法让人看完觉得很茫然。
此外,我不知道是不是想让久部强行出场。
一个医院怎么会把医疗用材用到最后一盒,才通过购物网站定一盒回来,怎么会出现这么不稳定的情况啊,这很容易出医疗事故。
一般都是医院会提前制定采购计划,通过厂家、供应商提前订购足货吧。
完全不理解。
还有那个储物柜里的“2.3m/s→0,70kg”,为什么一定要从三楼纵身一跃去凑够那70kg把那个传送带停掉呢,停掉然后呢,自己怎么样呢,这个公司都把你逼成这样了难道会良心发现吗。
而且那个炸弹的威力也时大时小,不知道是不是炸弹匠人手工制作的缘故。
威力大时,天上直升机能直接看见火焰。
威力小时(掉在地上爆炸),离它1m之内的人毫发无伤。
哭点莫名其妙,燃点也莫名其妙。
想喷的点太多了。
总之看完感觉辱脑。
特别是作为miu404和非自然死亡的粉丝,纯失望。
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气笑。
3.5左右吧,定档在双十一的黑色星期五炸弹案,联动了导演和编剧的两部作品《非自然死亡》和《机动搜查队404》,感觉分数偏高,但单独作为剧情片倒也还不错。
前面进度实在是缓慢,支线也太过冗杂,符合一贯的日剧特点,128分钟的体量还是宽裕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编剧电视剧拍多的后遗症,没有把握好电影的节拍表,不过后面剧情紧凑,节奏快起来了就足够精彩,比如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运用的就很娴熟得当,几次爆炸前的气氛都紧张的恰到好处。
伏笔处理也几近完美了,以为只是随口提的台词都圆上了,包括埃琳娜说装防护网防跳楼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那个耐高温的电机,是开头部分提到因为做的电机质量太好,所以倒闭的工厂生产的,简直和花十分钟吃饭但猝死的快递员遥相呼应啊。
总感觉和整部片立意很合,罢工后涨了20元工资的员工们,还要继续登上无法停止的传送带,迎接下一个黑色星期五。
虽然逻辑上略有瑕疵,看作剧场版的话也就可以原谅。
除了无可挑剔的视听,女主角色的塑造也很喜欢,满岛光本来就很契合这种狡黠的立场不明确的混乱中立角色,演绎更让片里角色魅力大溢出,小表情都非常生动可爱,果然还是要女导演和女编剧才行,这种很爽的感觉屈指可数,而且这个角色性转趣味会尽失...做事果断下达命令准确,遇到大事件冷静也能权衡利弊, 帅气干练的领导!
但后面又可以做到很有人情味儿(虽然这里转变生硬),理智应对危机,好灵好喜欢,拉踩一下人设没什么用演技也不咋地酷似黄晓明老师的冈田将生,以及除了快递员父子一众工具男角色。
只能说日影着实不大适合在影院看
个人与系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如运输带上停滞不前的包裹。应该是近期看过的最好的商业片…我光演得太好太好了😭😭一开始担心联动unnatural和miu404会影响节奏,但看完感觉比我想象中好点,野木和冢原的组合让人安心。那个男人出场的时候确实很惊喜,之前完全不知道他也有出演,官方太能瞒了😂
经常不知道莫名其妙的在燃个什么(?)这是粉丝向电影吗
一众熟脸拿着韩国工业片的本子,越到揭露真相就越显得叙事疲软。看到《非自然死亡》还是有点青春回来的感觉。
我为了绫野刚的五分钟愿意坐这两个小时……
降落的最后一步 (2020) by 郑源
因为我是外贸公司的员工,看到黑五我也沉默了。我也不喜欢黑色星期五,这是用爆炸案包裹的社会问题结构剖析,人如蝼蚁,感觉很无能为力的感觉,被系统困着的人类。好喜欢冈田将生啊,太可爱了。虽然大家都是为了UDI MIU404来的,但我看的时候发现已经忘了那些设定了,也可能当时只看了一次的关系。不过比例倒是觉得比一般客串的要多了···虽然大家都觉得是诈骗。
一坨屎装成电影
居然能拍的这么难看???
拍个sp差不多得了
有种过年了的感觉。逻辑不能深究,但觉得悬疑的每一块部分都做得挺好的,至少我看的时候是有捂着嘴屏住呼吸的时候的。冈田将生真的好适合大荧幕啊,男花瓶也是需要的OK?光妹演技真好,精灵
什么牌子的洗衣机
【2.5】
十元客串的戏份太少了。【CSC/11.14/¥36.9(30.9)/personne】
看的眉头紧皱,不太理解……复仇针对物流企业社长也行啊。我们黑五打折买东西的人有啥错……遭罪的都是苦命人……
好難看 除了聯動有驚喜 其他都很怪 一直在用音樂製造緊張氣氛 但緊張得莫名其妙 主線異常難看的演員大亂燉
好看的。可以看到充足的爆炸、爆炸和爆炸。看到人为制造的灾难和毁灭。复仇的决心压倒一切。看到不会停止的流水线。看到被无谓地摧折和消磨的职员。看见机动搜查队404和非自然死亡的熟面孔们。反转又反转,很喜欢满岛光的角色,她的脸多么适合银幕啊,闪闪发亮。定位也经过多重变幻,一开始像个为了公司股价不顾民众性命的冷血上司,后面的层层揭晓很有趣。此外还是个手段灵活,开着玩笑就把事儿办成,不计手段而又擅长变通地推动事情按照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个很有能力同时性格又很鬼马精灵的女性管理者。
你如果不打上悬疑标签的话我觉得勉强打4星但是带着有悬疑的期待去看几度昏昏欲睡无聊到极点明明就是一个偏立意的剧情片然后男主角真的太像黄晓明了每个角度都一模一样我真的全程都跳不出来
香港映后场。被无法停止的工作传送带裹狭,是牛马们的悲歌。UDI和MIU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激动,但是大家怎么都那么平静啊。其实打通宇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了。
强者对弱者才是威胁,弱者对强者只是谈判。大厂人的悲歌+平台企业的经济霸权+灵活用工的劳动权益保障+跨国企业的东亚管理文化+日本制造业最后的荣光+消费的社会价值。附带石原里美的非正常死亡客串,结合的蛮有趣的。极其标准化的商品社会,最后的里程也需要依赖“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