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是男女换身,实际讲的是自我和解文/林间的猴子 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扫一眼故事梗概,《羞羞的铁拳》可能并不会给观众带来太高的期待。
一个职业打假拳的混混,加上一个视打假为人生己任,有着中学教导主任气质的女体育记者,这俩冤家对头居然互换了身体,性别身份全部反转。
这样的剧情设置并不算罕见,毕竟,这种不打不相识的故事,早就成了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都常用的设定。
然而,千万别因为换身的设定不新颖就直接否定《羞羞的铁拳》,想一想,马克吐温《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的背景就是穿越,照样经典。
更何况,麻花出品,必属精品。
《羞羞的铁拳》不但是开心麻花在剧场反复磨合过多年的年度大戏,里面的演员也几乎都是《夏洛特烦恼》的原班阵容。
所以,电影的质量根本无须担心,只要厨师合适、用料考究,宫保鸡丁一样能炒出米其林的水准。
而“男女换身”的设定,开心麻花也一定能玩出自己的花样。
作为一部喜剧,《羞羞的铁拳》的最佳调料当然非笑点莫属。
而《羞羞的铁拳》中男女主人公身体互换后所引出的各个包袱更是令人笑到喷饭。
尤其是当双方还琢磨着把身体换回来而顶着冤家对头的皮囊,做出的各个荒唐之事,真的令人忍俊不禁。
而换身之后产生的性别错乱更是笑点多多,比如附身到女记者身上的小混混虽是直男,却不得不面对女记者的追求者与男朋友,甚至是同时面对两个男人……各种情节的碰撞犹如满天的烟花,绚丽的同时让观众完全目不暇接。
当然,如果一部喜剧永远只停留在“闹腾”的层面上哗众取宠,那它就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是一部“作品”,好在,开心麻花的风格从来都不是这样的。
即便是在电影院全场毫无间隙的爆笑中,观众依然能找到剧本的内核所在:身份变了,看待世界的角度就会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身份、地位与他们的所需和所得息息相关,当地位突然变化,当他们顶着另一个人的身份,知道了很多原本不可能为从前的自己所知的事情时,所有的一切也会随之改变。
而女记者当年的那句“我从不出错”,最终也只不过被证明是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笑话。
每个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乃是因为环境的不同、际遇的相异,以及他所走过的每一条路,和遇到的每一个人。
而身份的改变所指向的全新的人生之路,既不同于身体的前主人的过往,也与灵魂的前主人的前半生相区别。
走上这条路,即便仍能实现身体的再度互换,未来的人生却也无法折返。
站在他者的立场上回头检视,两个原本的死对头才真正地理解了对方,或是说是理解了自己,理解了曾经的那个自己的执念,以及现在的自己真实的内心。
而与自身和解,才是男女主人公的真正结局。
而在演员的表现上来说,无论是薛皓文饰演大反派吴良,还是沈腾饰演的一心想做掌门的世外高人——“卷莲门”派副掌门张茱萸,还是门派中的几个戏份儿不多笑点多的弟子,甚至赛场上的解说员,《羞羞的铁拳》中的每个演员的表现都不俗。
当然,最让我佩服的还是男主角艾伦和女主角马丽,由于剧本的要求,他们不得不抛弃原本的性格,而是要通过一颦一笑,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表现出换身之后男人的娇羞和女人的糙汉子气这其实难度很高,但他们却表演却惟妙惟肖,令人惊喜。
可以预计的是,这个小长假,因为有了《羞羞的铁拳》,所以不会缺笑料了。
最近微博热推《羞羞的铁拳》,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影爱好者和半个开心麻花的路人粉,今天还是在人流大军中看了这部据说评分9.1的喜剧电影。
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失望。
底下影评有严重剧透,慎点。
整部电影尴尬到,我从头到尾嘴角都没动过一下,真的是看了开头大概就知道是个什么剧情走向,那些烂俗的点已经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了,周围妹子哈哈哈大笑的时候我都一阵蒙蔽?
是我笑点太高了么?
下面我来讲讲我觉得特别烂的地方。
好的地方可能因为我一时的愤慨,没想出来。
烂俗一:被雷劈,男女身体互换男女一开始冤家,结果男的追女的,掉的时候亲在一起了,雷劈了一下,然后掉进游泳池,然后就身体互换了。
男的对女的身体很好奇,女的对男的身体表示很嫌弃。
但是都有对各自第二性征的观察的描写。
这个梗用了多久了?
网剧有太多了,太子妃升职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姚笛很多年前拍过的电影也用过,国外许多电影也用过,居然还没用够?
或者你把场景换换,老被雷劈,掉进泳池;导演就不能有点创意么,怕不是也被雷劈了吧。
烂俗二:拜了一个很扯淡的师傅,但是练成了what?
这是什么,最近那么流行这种,拜了一个鬼扯的师傅,但是自己按照老师那种狗屁的训练方式,练成了绝世武功。。。。。。。。。。。。。
名师出高徒都是骗人的么?
沈腾身上的“卷”字,一直让我怀疑,他是做画卷的。
男女训练了三个月,主要训练情结三:一、高速公路发传单电影中的意思就是:练速度。
你可以躲过这些高速行驶的车,你的速度就无敌了,不怕人了。
所以,首先我们先探讨一下这个事情的公德心,高速公路发传单,首先会污染环境吧,你满大街的扔传单;其次,传单弄到前视窗上,司机看不见路,出车祸了算谁的?
再其次,我本身对于硬塞传单这种事非常反感。
再来我们讨论一下剧情设计:一开始出场的一个扫地的秀x师兄,在发传单的演示中,摆了一个很装逼的pose之后扑街了。。。。。。
所以想表达什么,很难么?
二、和傲鹰比赛瞪眼电影中的意思就是:练耐力。
你联系熬夜可以挑战身体极限,就无敌了。
所以呢?
呵呵,熬夜首先会猝死吧,你一直拍男女一起熬夜,熬出了感情呗。
那以后那些熬夜打游戏的都有借口了,练耐力呢。
三、红鲤鱼绿鲤鱼与驴电影的意思就是:练眼力。
首先这个名字很扯淡,我个人猜测这个剧情设计可能灵感来源是灰姑娘分豆子的情节。
反正最后就是在男女主打打闹闹中,练成了分鲤鱼的本领。
最后还忘了一个超级扯淡的东西,他的老师教他一阳指。
那个来啊的召唤狗的动作。
这个桥段的时候我周围又哈哈笑了一片。。。。。。。。
原谅我笑点高吧,我都觉得这个人怕是zz吧。
烂俗三:主角光环男女主就凭着上面这种扯淡的练习,三个月就出师了。
打倒了一系列厉害货色。
拿到了金腰带。
呵呵其实烂俗的点很多,我心情太累了,不想吐槽了。
大概100分钟的电影吧,从头到尾没笑过。
如果动嘴角也是因为觉得太可笑了,这个有什么好笑的。
对开心麻花的这个电影很失望,借用今天看的TED演讲中的一句话,多花点时间在学习区学习吧,别都用来展示了。
还有希望那些大咖们爱惜点自己的羽毛,别什么都推荐了。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北回归线(NonthStory )上一次去电影院看《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结束的时候全场鼓掌,《羞羞的铁拳》同样如此。
这一次,开心麻花带着观众,一起上了山,下了河,进了竹林,拜了师。
用一个个密集而精彩的笑点与包袱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且,更可贵的是,开心麻花的每一部作品在搞笑之余,似乎都保留那么一份初心。
从最初的寂寂无名,一场话剧台下寥寥几人观看却依然坚持演出,到而今声名远扬,票房过十几亿,却始终没有在几位主创的身上看到浮躁气。
开心麻花的喜剧抖笑料包袱当然驾轻就熟,每五分钟一个笑点抖的既不落俗套又相当叫人回味,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似乎渐渐走入正轨,经历了前几年资本侵入时的圈钱之作,能沉淀下来的都是好作品。
观众也越来越挑剔,浮于表层的喜剧很难让绝大多数观众买账。
而好的喜剧不仅对于“喜”的部分有着高要求,对于多层次的转换,亦同样标准甚高。
《羞羞的铁拳》里,艾伦饰演的艾迪生和马丽饰演的马小跌入泳池互换了身体,在最初的各自排斥和厌恶中,抖了不少笑话,比如艾迪生为了气马小,直播表演“铁锅炖自己”,在游泳比赛直播,扒掉参赛男选手的泳裤;比如沈腾饰演的“副掌门”,一副大师派头的腾空而起最后尴尬落地失误跪下的出场方式更是滑稽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互换身体”在很多电影题材中其实也都有表达,但是《羞羞的铁拳》仍然玩出了自己的花样。
马丽和艾伦话剧演员出身,也都多次演绎电影的话剧版,更是将互换性别后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情都表演得非常传神。
马丽甚至说,因为这个角色,自己彷佛重新活了一遍。
艾伦也似乎真的将一个女生装进了自己的身体里,表演很“娘”,也就超级贴近角色。
而我最钟爱的沈腾,虽然在《羞羞的铁拳》里不是男一号,但是他的每一个出场都太惊艳了,每一个出场都让人笑到喷饭,这大概也正是沈腾的天赋所在。
笑点太多,笑到腹痛。
而每一次看开心麻花的作品,都能感受到团队的用心,还有进步。
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再到这部《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的电影早已成为“麻花出品必属精品”的品牌。
而这些精心打磨的作品,正因为每一部的题材和立意都不同,才更棱角分明,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会记忆尤深。
而撇开这些笑点外的《羞羞的铁拳》,也相当有看点。
如果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以及对成功的统一标准常常让人焦虑和无所适从,《羞羞的铁拳》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现状的反思。
当得知影片中的大反派吴良才是操纵黑幕的最大黑手,马小和艾迪生开始了他们的“揭发计划”。
赢得比赛才能让吴良的赌局扑空,马小和艾迪生上山拜师学习技法,在正式比赛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场,马小和艾迪生的身体意外互换了回来,在观众都以为并未接受训练的艾迪生必败无疑时,导演则巧妙地安排了一场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拳法,最终用智慧打败了昔日的拳王吴良。
情节的设置巧具匠心,方寸不乱。
开心麻花的作品每部都追,团队不大,却从戏剧到小品到电影每年保持高产的输出,红了好多年之后的开心麻花,在原本坚持的风格上愈加打磨,每部都期待,每部都不失望。
段子不重复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加入反思。
如果说处处顺利的喜剧太过单一,那最初经历挫折、困惑甚至痛苦的开心麻花,则在此后的每一部喜剧中,都加入了多层次的元素和张力,跌宕起伏,余音绕梁。
女主在女澡堂里洗澡的其实灵魂是艾迪生那里。
我觉得实在演的传神,太喜欢了,从夏洛特开始 就有一种天然的接地气。
没办法说为什么从来不爱喜剧的我被这一部迷住了,但它的确精彩绝伦。
其实全程好笑的点不少,我几乎全程都在爆笑。
啊,对了,铁锅炖自己也让我印象深刻哈哈哈哈。
诚信推荐,是让不爱看喜剧的我都发自内心推荐的电影
真真懒的一个人,看完电影超超超级难的写影评最多评个分。
第一次想要写长评的欲望献给羞羞的铁拳。
去电影院看了这本电影我是震惊的,冲着开心麻花这个剧组去的,之前那本夏洛特烦恼很棒啊,还有驴得水也拍的很好啊,看了半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退场了,出来刷个影评一片叫好,我真的不能理解,到底好在哪里?
是我的笑点跟大家不一样吗?
想哭 一个人玩久了真的脱离大众了吗 太惨了真的没有人觉得电影刚出来就很尴尬吗。
现在想看了的半个小时的具体剧情记不起啥了,就记得尴尬了 😂 艾伦不是一个拳击手吗,为什么不练一下身材?
好吧,这是电影。
马丽演的不知道为什么各种让我出戏,整部电影就是让我各种出戏。
想记一下演了啥去微博搜了一下 满屏好评 笑到流泪笑到肚子痛呜呜呜 更郁闷了就当做树洞吧 随便来吐槽一下 我真的觉得这本电影不好看,不要来参考我的影评。
大家都觉得挺好看的,我觉得我妈应该会挺喜欢的,该看的还是要看啊,但我还是想再说一遍我个人觉得不好看,倔强!
哈哈哈哈哈 然后瞎jb吐槽了那么多心情还是没有好一点 一个悲伤的故事 顺便说一句记录片的排片太惨了
麻花团队出品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再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
现在很多报道都说,麻花团队出品必属精品。
避重就轻了哦。
诚然,麻花团队制作的电影,故事内容先经历了舞台的研磨,然后再打造成电影剧本。
这么做一来可以先从舞台戏剧上得到经验,二来收集了观众的情绪数据,这样打磨出来的电影剧本,更接地气,故事也更顺畅。
不过,严谨来说,麻花团队第三部电影,相较于之前的作品,只算是成品,精品有些过誉了。
《羞羞》不好不差,麻花团队第三。
不吹不黑,当初《夏洛特烦恼》一出来,油亮亮的一匹黑马,奔驰在整个电影圈,一时间感觉那段时间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而当一部电影成为现象级,就会有更多角度的声音发出,比如《夏洛特烦恼》有诋毁女性之嫌,屌丝心态当道等等。
虽然影片到后阶段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但这是一部热门现象级电影所要承担的必然,有褒奖,必然泛起质疑的涟漪。
就像《战狼2》。
到了第二部《驴得水》,影片带着反讽的隐喻,又一次跑在很多类型喜剧片的前头,成为了一种新颖的讽刺喜剧。
大聪也认为,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驴得水》不光是开心麻花团队,甚至在整个国产电影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它锋芒总有一天会必露,影片还能再有更多的回馈和反思。
再来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或许片如其名,影片过于羞涩,不想再有多大的野心。
野心不大到什么程度?
影片把沈腾这样麻花喜剧一哥,放在了一个配角的位置,没弄明白这么做的原因,是要扶持团队内的兄弟,还是沈腾价位太高。
不夸张的说,笑的最欢的,正是有沈腾的戏份。
其余的,都感觉只是在挠痒痒,可以笑,但不露齿。
把沈腾放在配角位置,实在可惜。
整个影片的节奏,仿佛感觉到麻花团队匆匆忙忙制作出来的电影,没来得及用匠心精神打磨。
影片中很多逻辑点没有严谨的考究,造成了故事线中途断点很多次。
情节转折直白粗暴,一幕承接到下一幕毫无逻辑可言。
另外尹正那一对夫妻的出现,虽然很多网友解读是回敬《夏洛特烦恼》,但从故事本身角度来说,其实是很没意义的。
为了出场而出场,为了播放一剪梅而播放。
或许吧,靠着无厘头的喜剧特点,确实可以这么简单粗暴,毕竟开心麻花这一次的野心和初衷已经表明不大,要的只求观众一笑,如果能笑到怀孕,那就最好。
那我们就来聊聊影片的笑点。
可以说,影片笑点十分密集,每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点蹦出。
但喜剧电影难就难在,要进入电影设定的情境,甚至,要自主进入导演包装好的喜剧风格中去。
在《羞羞》中,虽然影片在极力逗笑,但并不是每个笑点大聪都能开怀大笑。
这么评价,是不是对《羞羞》有点不公平,毕竟每个人的笑点程度都不一样,而且每部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一定能让人发笑。
没错,这也正是大聪要解释的地方。
每部经典的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都能让人发笑,甚至,有些人看喜剧片从来不笑。
但是,这并不影响那部喜剧片成为好看的,经典的电影。
大聪不会说《羞羞的铁拳》因为大部分时间没能让我笑,这部影片就不好看,这是非常个人感受点评方式。
往往电影评论和个人感受点评的区别,就在于此。
电影评论要更严肃,更真实,尽量抛开个人感受,获取更多经验感受。
前面我们提到,即使一些人看一部喜剧片笑不出声,但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这说明喜剧内核的重要性。
喜剧的内核是什么,是悲剧。
喜剧和悲剧,一直都像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着相同来源的精子,却又有本质不同的母亲。
不说远的,就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的内核都充满了一颗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
让人怜悯,让人同情,让人感动。
要说远的也有,卓别林,没有人会怀疑他喜剧大师的地位吧,他的默片电影,让人发笑的同时,也能让人潸然泪下。
或许《羞羞的铁拳》没办法突破这个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就在这里,影片的笑点虽然新鲜搞笑,但笑过之后看男女主角的悲,却没什么感触。
影片过于强化喜剧的效果,而忽视或摒弃喜剧的内核悲剧,这不光是《羞羞的铁拳》的问题,而是近些年来国产喜剧片的通病。
或许有人又说,我就是去电影院卖笑的,我就是进电影院图个痛快的。
何必这么较真。
当然可以这么理解,大聪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大聪更希望看到的是,笑过以后,这部电影还能在电影历史中,在类型片中有一席之地,不光靠着笑声,最好还能有沉默思考的声音,甚至有泪光闪现的时刻。
更多热门影评,请跳转时空门:《缝纫机乐队》《追龙》《英伦对决》《猩球崛起3》的一生《小丑回魂》《安娜贝尔2:诞生》《黑暗塔》《敦刻尔克》褒贬在哪里为什么这部是史上最棒的《蜘蛛侠》电影?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极盗车神》《海边的曼彻斯特》《银魂》真人版关注《大聪看电影》公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不得不说,开心麻花不愧是专业“搞笑”出身,在电影笑点的把控上做的非常到位,这一点很多喜剧导演都难以企及。
通常来说,在舞台剧中努力过数年的演员,虽然不一定能够成为表演的教科书式人物,但是演技达到及格线是没什么问题的,展现在电影里就会让我们观众看着舒服、不做作。
喜剧电影中表演夸张卖力一些没什么可诟病的,起码《羞羞的铁拳》中演员们没有让我感觉出戏,单就这一点已经比很多大热电视剧中的演员好了太多。
虽然电影中一些笑点的梗比较老,但是不可否认,《羞羞的铁拳》在笑点安排方面已经碾压了一部分国产喜剧电影。
例如艾伦反串的戏,无论是开始搞笑的穿女性衣服,打拳时小拳拳锤人肩膀,还是最后赛前更衣室激动的吐气,都比较完美的体现了人物鲜活的形象。
这部电影除了给观影的人们带来一阵阵开怀大笑,我想大家都学会了一个高难度的武功招式了吧你过来啊!
你过来啊!
你过来啊!
刚看过,是因为第一部夏洛特烦恼太精彩搞笑了。
但这部拳击的片子笑点少,尿点多。
演员很卖力,但隔靴搔痒,抓不住笑点。
沈腾胖了,马丽发福了,尹正和校花出场虽然是小惊喜,算是致敬第一部,但有消费观众之嫌。
就像第一部,票房好不是靠水军。
这一部,靠水军也不可能挽回颓势。
好好打磨剧本吧,少参加些综艺活动和真人秀,不然大家审美疲劳了。
这么好的团队,如果不再出几部精品,可惜了。
给两星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夏洛特我看了十遍,影院里笑到腮痛肚子痛。
这部后三十分钟我有退场的冲动。
补充与回应:有些朋友说我笑点高,我觉得全场笑点真不多。
首先男女互换身体这个梗太旧了,艾伦学娘娘腔和马丽扮女汉子,都是各自能胜任的角色,不算惊喜吧,然后性别互换后的一系列事故也都在可预期的范围。
和沈腾学艺那段,感觉几个徒弟很多余,戏过了,熬鹰的本领很牵强。
比较而言,虽然夏洛特穿越的梗也不新鲜,但是容易引起八零后的共鸣,细节和历史还原很到位,群演都很给力。
这一部定位拳击题材,与观众的距离感大。
全场我认为就那个救护车上做俯卧撑的桥段够得上麻花笑的级别。
前阵子看《战狼2》的时候前面广告时段一直在播的就是《羞羞的铁拳》预告片。
当时艾伦、马丽、沈腾三人在预告片里的表现就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短短的几十秒里笑点却密集的可怕。
期待了这么久,今天终于可以在电影院看上一眼。
开心麻花的片子,是在人群中欢乐感能自动发酵的那种。
自己在家躺在沙发上看太寂寞,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在电影院的黑暗里跟整屋子人一起笑才算没白白跑一趟。
看完《羞羞的铁拳》,只想说一句话:果然还是熟悉的开心麻花味。
【荒诞喜剧片+朦胧软科幻,还是熟悉的开心麻花味】开心麻花这些年做电影,从《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以及现在的《羞羞的铁拳》,几乎已经形成了自有的风格,但每一部又在风格内有自己的特色。
《夏洛特烦恼》重返青春,笑中带泪,《驴得水》则讽刺意味浓重,引人思考,而《羞羞的铁拳》,则有一种以暴制暴的反套路,用整部戏来讨论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界。
做喜剧,开心麻花有着自己的坚持。
《夏洛特烦恼》票房的低开高走就已经看到了他们靠口碑走红的实力,那么高的成绩摆在那里,大家都在观望着,一下子步子迈这么大,看看他们往后还怎么拍?
后来《驴得水》出来,大家惊呼,哎哟,悲剧还能当成喜剧来拍?
开心麻花做到了。
《羞羞的铁拳》一开场密集的笑料蜂拥而上,癫狂夸张但让人心生喜欢,就知道跟上老司机的车一准没有错。
没有必要担心话剧改成电影是不是没看点,有激情,有热血,有落水还有男女换身,这部电影的门票买的可以说是很值了,就是吃爆米花的时候小心点,没准笑过头手抖撒到前排去。
【铁拳们最后都砸在了什么地方】虽然说男女换身是个老梗,但是厉害的人就是能把老梗玩出新花样。
之前看《你的名字》,新海诚就让男女换身多了点青春年少的活力与一点无法触摸的感情,充满细腻的悲情气息。
《羞羞的铁拳》则根据两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来塑造主线矛盾,在戏剧冲突下又增添密集的笑点与新鲜的包袱。
在表现了正义的同时又带给观众十足的笑果。
男女换身,这个设定本身够荒诞,也让观众有了足够的幻想空间。
《夏洛特烦恼》里的大春和马冬梅,终于在这一部电影里又续上了姻缘。
(被男主帅到圈粉)只是这样的设定如何表达,从国内电影来说,对于演员的演技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这个难关,艾伦和马丽可以说是给了个标准答案。
小眼神、紧张的姿态,甚至是手在腰上摆放的位置日常生活的习惯,艾伦的娘气和马丽的汉子感,一出场就让人高兴的想要拍手。
夸张的程度刚好,舞台艺术放在电影里,也不觉得太跳。
拳击现在算是个当下流行的运动,有几个比赛的场景,演员们打的确实是蛮专业的。
剧情中一直在用打假拳一事来往后推动,反派虽然有些过于脸谱化,但在本身有些童话般的情境里面,这样纯粹的黑暗角色做调味刚刚好。
值得一说的是,艾伦的“女性派”打法看上去无招胜有招,可以说是拳王们的噩梦了。
总的来说,《羞羞的铁拳》就是典型的“开心麻花式”喜剧,笑点密集且足够好笑、演员表现真实而收放自如,这与开心麻花再将作品搬上荧幕之前几百几千场话剧的排练与表演是分不开的。
至于故事剧情,看似荒诞但恰恰反映着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这也是开心麻花做喜剧一直以来的坚持。
故事的最后,爱迪生逆袭成功,走上人生巅峰。
观众们也笑够离场,压力一扫而空,实在不失为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还记得2015年年底,电影界突然窜出来的那匹黑马吗?
刚开始它是一部无人问津的冷门电影,不料凭借不俗的口碑硬生生地席卷14.5亿票房,至今仍然排在国产片票房榜的第8名。
它叫《夏洛特烦恼》。
还记得2016年年底,有一部电影同样是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因为如潮好评使得收益率大赚476%,成为2016年年度“赚钱王”。
它叫《驴得水》。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特点都是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上映当天票房惨淡,后来又口碑相传,无数观众自愿充当“自来水”推荐给亲朋好友,从而刷爆所有社交网络。
同时,它们还有一个特点是——都出自开心麻花影业。
如今,开心麻花影业的第三部电影上映了——《羞羞的铁拳》。
截止9月30日,《羞羞的铁拳》口碑、票房都在同档期的电影中遥遥领先。
9月30日的单日票房,《羞羞的铁拳》单日票房几乎是其它电影的总和。
开心麻花影业终于靠口碑打造了属于自己IP,终于可以在上映第一天就成为热议话题,而不必靠忠实影迷来奔走相告,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无数粉丝。
身为开心麻花的忠实粉丝,我很高兴看见开心麻花终于火了。
电影主演是《夏洛特烦恼》原班人马,马丽、沈腾、艾伦一个都没少,
出场自带BGM的袁华同学的扮演者尹正、校花秋雅的扮演者王智也有惊喜客串。
这次,沈腾甘愿做绿叶,把主演的机会给了马丽和艾伦。
其中艾伦饰演的是拳击手艾迪生,他靠打假拳为生。
马丽饰演的是记者马小,身为记者的她专门打假,只说真话,她也坚信自己的报道从来都没出过问题。
三年前,艾迪生想贿赂拳王吴良,正是一名记者将真相公之于众,才使得艾迪生的地位一落千丈,选择在今后打假拳,因此艾迪生对记者都充满仇恨心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导演埋的一个小小的伏笔,事实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一天,艾迪生和马小在天台发生争执,不料一道闪电使他们互换了身体,艾迪生变成了马小,而马小变成了艾迪生。
变成艾迪生的马小无法再打拳了,于是,变成了马小的艾迪生带着她去山上向武林高手张茱萸(沈腾 饰)求助。
他们学习的内容相当荒诞,比如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贴小广告,
比如和猫头鹰比谁更能熬夜……这几年来,开心麻花一直在进步,《夏洛特烦恼》的笑点是足够了,但有不少观众认为电影三观不正。
《羞羞的铁拳》可以说是“痛改前非”,三观极其正直,不仅充满正能量,同时还对体育行业造假、记者说假话等话题进行了批判。
而《驴得水》口碑爆棚,却又太像舞台剧了,还有很多低俗的段子。
《羞羞的铁拳》与之相比,显得更像电影了,并且荤段子很少,低俗的段子更是几乎没有,所以老少咸宜,即便是和家人一起观看也不会觉得尴尬。
总的来说,《羞羞的铁拳》改进了前两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几乎没什么大的缺点。
虽然《羞羞的铁拳》剧本、内涵、解读空间不如《驴得水》,但笑果方面可以说是大幅提升,丝毫不亚于《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
电影以“男女交换身体”为设定贯穿全片,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再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你的名字。
》,可能观众最担心的就是《羞羞的铁拳》会不会太老套?
其实这点完全不必担心,首先《你的名字。
》并不是喜剧片,在笑果方面完全不是《羞羞的铁拳》的对手。
而且马丽此前在《夏洛特烦恼》中就是女汉子的人设,艾伦又多次扮演“娘炮”,让他俩演绎交换身体的桥段堪称天作之合、浑然天成。
换言之,这部电影中就是要让马丽演女汉子,让艾伦演娘炮,这对其它演员来说可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对他俩而言并不是太困难。
艾伦把女生扭扭捏捏、撒娇、公主病等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仿佛他的身体里真的是马丽;而马丽又把男生大大咧咧、五大三粗的特点拿捏得非常到位,似乎她的身体里真的是艾伦。
马小变成艾迪生后,和别人打拳像是在撒娇、洗澡的时候不好意思看自己的身体;而艾迪生变成马小之后,去女生澡堂玩耍、直播水煮自己、把游泳运动员的裤子扒掉……这些桥段都让人捧腹大笑。
而最有趣的片段可能是他俩去“卷莲门”向沈腾饰演的张茱萸拜师学艺了。
开心麻花的电影非常擅长玩梗,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如果这一句不好笑,那一定是为下一句做铺垫。
你以为猜到了结局,结果它给你一个反转。
你以为张茱萸会飞檐走壁,结果他直接就跪在了地上;你以为卷莲门的弟子是个大姐,结果是个男的;你以为马小的领导不行了,结果他又做起了俯卧撑;你以为卷莲门的弟子会轻功,结果他下一秒就被撞死了;你以为张茱萸把一阳指和狮吼功融为了一招,结果他就说了一句:“你过来啊。
”
你以为张茱萸在电视上看拳击的直播,结果电视机连台都搜不到……你以为吴良听到艾迪生说“你全身都小”的时候会反驳,结果他说“不是说好的不提这件事吗?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像是在看悬疑片,导演相当反套路,他喜欢先假装拍一个老套的桥段,然后见招拆招,这样一来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完全可以笑出腹肌。
值得表扬的是,马小和艾迪生在卷莲门学到的4项技能看似荒诞无厘头,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但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为笑点本身服务,而是真正做到了为剧情服务,单凭这点就足以称作优秀喜剧片。
毕竟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笑点只为笑点服务,而和剧情没有丝毫关联,那么这个笑点就应该去掉,否则就会变成一堆段子胡乱拼凑的大乱炖。
《夏洛特烦恼》讲的是中年危机,《驴得水》又有社会阴暗面的隐喻。
开心麻花的电影从来都不只是喜剧片,否则也不会像现在那样拥有不俗的口碑和众多的粉丝。
《羞羞的铁拳》也是如此,马小作为一名记者,尽管她致力于揭秘真相,但有时也会被蒙蔽双眼。
她写错一篇报道对自己可能没有多大损失,但是可能会毁掉别人的一生。
这样的设定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每当有什么事情发生,就会有媒体为了蹭热点采用极端手段来博取眼球,偏激言论、个人情绪、虚假新闻、主观判断等元素充斥着现在的网络。
然而事实就是像《羞羞的铁拳》那样,人们随便写的的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说不定就会使当事人多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而艾迪生身为一名拳击手,他曾经因为无良媒体的诋毁导致身败名裂,迫不得已走上了打假拳的道路。
后来,马小对他说:“不要总是觉得是媒体害了你,最后选择不站起来的是你自己。
”当年的确是媒体害了他,但打假拳并不是媒体逼迫他做的,而是他自己的决定。
他逐渐发现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决定凭真实实力打败吴良。
许多时候,我们也会因为生活的打击而选择逃避;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挫折会选择忍辱负重、坚持到底,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就像评委对艾迪生说的:“我不知道他重新站起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他做到了。
”
整体效果不错,熬鹰的段子非常有趣
男主演的很好,不过我又忘了他叫啥了,很搞笑,还二刷了,觉得比夏洛特好。
大失所望,连这种身份互置喜剧的平均水准都达不到,所谓演过好几百场、千锤百炼的笑点全都是廉价无聊老掉牙的性笑话和周星驰。亏得马丽和艾伦老师的演技撑场啊,否则就是一星的货。对了,再重申一遍,驴得水不是开心麻花的作品。
从头笑到尾,合格了。不需要给我讲道理我就是去开心的
笑点比较尬,尤其去上山学武的时候,互换灵魂很老套,电影最后一段还可以,希望开心麻花越做越好。
性别互换已是老梗 不得不赞叹两位主演的精湛演技 让电影不入俗套 期待开心麻花接下来的作品
第三部了,开心麻花用实力证明他们的电影都值得上电影院一睹,因为整个电影院的人都真的笑得很开心,尽管和《夏洛特烦恼》一样,很多笑点都恶俗,剧情经不起推敲,但是能让人在电影院笑得这么开心的就是一部出色的喜剧。
回国按就近场次先补了《羞羞的铁拳》,和那一场的身边观众基本同步着,除了沈腾出现的段落外,全程其余部分都没笑。沈腾段落其实基本算是在故事之外跳跃出来的一个好看小品吧,而整个故事很多时间我甚至觉得尴尬。
好看好看 今年最好笑的喜剧片
其实还是觉得开心麻花很了不起,毕竟大家都真真实实坐在电影院里笑着,比那些无比尴尬的喜剧强得多。
喜剧版《激战》。除了对白有趣,整体无比粗糙,俨如经过一轮锻炼后的艾迪生腹肌一般不靠谱。
看完只能说预告片剪得不错,把笑点一个不落全放进去了!那正片其余的部分呢?无聊到爆炸。
从一开始就困扰我的问题,拳王的臀竟然一点都不翘!不应该!太不应该!前半段笑点更加集中,虽然俗套的交换身体,但还是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哈
个人感觉真的没有夸的那么好啊。。。是那种笑完之后也没留下些什么的感觉。
土鳖钢铁直男审美
如预期地不太喜欢,这种为了情节桥段搞笑而各种不要逻辑的故事真是让我全程吐槽无力,不过没有《夏洛特烦恼》三观过于不正的嫌弃、也没有《驴得水》高口碑高失望的落差,《羞羞的铁拳》第一遍整体观感倒算是三部开心麻花作品里比较好的一部!「秀念给行驶车辆贴广告却被车给撞死」的情节真是笑到我了!
只有羞羞没有铁拳,人家《缝纫机》好歹还有流行歌和美女,这片的动作戏跟艾那谁的身板儿一样松弛。通篇都在打软色情擦边球,包袱既不塑造人物也不推动剧情,就是纯咯吱人,好玩的几个笑点都在预告片里了。只有三人喝粥一场还算有点戏味儿。
马小演男人还真的九分神似了,故事本身不那么搞笑,但配上马小的表演就非常搞笑了,就象是同一个笑话,让本身没笑点的人来讲,可能就不好笑了,这剧演员是关键。
相比驴得水,这才是最不像电影的作品。段子老梗堆砌,动作表情浮夸用力,某几处确实好笑,可是没有留下像马冬梅之类的深刻桥段。惯用停格后的转场制造笑话,上山学艺把剧情引向更无逻辑的梦幻童话,完全不用猜的一路到底大欢乐。一剪梅出场被滥用,感觉再次被消费,还能有一点点深意吗?还不如缝纫机呢
没有搞笑只有可笑,史上最差拳击题材电影。艾伦一身赘肉也能当拳王,上错身男女性格反差立不住脚,黄色笑话擦边球,怎一个“尬”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