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被《釜山行》疯狂刷屏,没敢在朋友圈发话。
豆瓣上,观后评论上悄悄写着“是不是最近电影看得多了,怎么无感?
”没隔几天,看了《追凶者也》,底气足了些。
没错,《釜山行》好看,但绝对没大家伙说的那么好看。
我觉得最恰当的评论就应该是“丧失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配合着导演的镜头,感官体验淋漓尽致。
”但关于“人性”这事儿,我就不同意,怎么就赤裸裸的展现人性了。
人性体现在“因为着急回家见母亲,在大众面前表现的极为丑陋的那位官员么?
”“体现在父亲被救立马变得不自私么?
”。
至少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人物的动作,都有其发生的原因。
最喜欢电影中的那种感觉,导演一点一点的给你线索,电影中的人物一点一点的被逼上绝路,他的下一个选择、判断都是逼不得已,没办法,不这么做他就不是这么一个人。
反观追凶者也,导演车头彻底地做到了这点,宋老二追凶是因为怕儿子“涛哥”被说闲话,王子文帮王友全是因为作为一个小镇女青年就是那么热烈的爱上了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追凶者也的人物自然于、丰富于釜山行。
犯罪题材自由其引人入胜的方法,曹导在此基础上继续玩了些花样,通过不同视角,节制的还原着故事的全貌。
但不得不说,这也导致了影片前后半段调子不一样。
张译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饱满度,甚至有喧宾夺主的味道,让扮演主线人物的宋老二只留言空洞的眼睛和蹩脚的方言。
但我需要重申一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节奏的玩起环形叙事的。
虽然大家对这个一手法并不陌生,但对于这个剧本来说,环形叙事绝对增加了他的精彩程度。
这就是彰显导演的想法与功力的时候。
有人吐槽结尾,个人认为那是黑色幽默体现的顶峰。
一个不相信GONGAN体制决定自己追凶的环境下,一群特警、武警围着一个憨贼,一位警察手抖了一下…… 这不是黑色幽默是什么?
追凶者也,只是缺少一个G点。
缺少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场景,一个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爆发点。
说白了,追凶者也让部分记忆力短暂的观众,缺少一个朋友圈发观后感的“话题”。
当然在,追凶者也没有到5星的程度,但无论如何,支持曹导。
给你一个《辩护人》中的宋康昊,再给我们一个惊喜怎么样?
P.S.(想去睡觉了,写的粗糙,凑合看)章回体这事儿,值得讨论一下。
关于模仿,不予置评。
小凤河边杀人那段,流畅的要命。
希区柯克不愧是经典,刀起刀落的,让人不敢盯着屏幕看。
张译在长途车上扇邻座的那段,没笑死我。
纯主观个人感受。
围笑。
我很少有看关于云南的电影,也很少有看到关于云南的优秀作品。
上半年我也看了《米花之味》,先不随便评价了。
《追凶者也》我不知道云南之外的人对彩云之南这一片土地的刻板印象,我本人也是除了滇东北这一块之外,也只是苍山洱海玉龙雪山的游客。
影片取景主要是我不太了解的东川和会泽,东川是个产铜的地方,会泽是个卖洋芋的地方,这是我的刻板印象。
黑色幽默的魅力在于看的时候不自觉发笑,看完反倒笑不出来了。
影片中成片成片的黄土地山地,老旧款式的服饰,吃米线,方言都是我见过的云南的农村,直到今天,许多这样小小的村落仍然是存在于中国的西南边陲。
这可能是我感到有些沉重的地方。
刘烨,他饰演了很多底层的小人物,修车工,满身的汽油的出场方式。
有一技之长在一个小地方安家立业的老实人,穷山恶水也有很多良民想要好好过日子。
普通人只有和同一层级的人交流才会感受到平等自然,凡是有阶级感的人谈话都会生出不自然感。
我不喜欢傻人有傻福,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定义的。
不喜欢看到老实人受欺负之后的无力感,宋老二只想安生过日子,愤怒而又只能压抑。
第二个想提的是小凤。
集中了很多的搞笑元素,是所谓“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中介人物,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全身干净整齐的西装和身后的黄土地面前的修车工都不搭,而体态却不是与之相符的大方端庄,我很喜欢这种格格不入的画风。
得到了生活保障的村民也不会变成刁民,比如修车工对陌生人的善良。
一边骂人一边把西服外套绑在车后座。
假的宋老二遭到杀害,在利益面前永远窥探不到人性丑恶的底线。
被偷的摩托车和绑在车上的西服外套,充满戏剧性而又合理得不刻意。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在这里这句话得到了应证,逐渐走下坡路的小凤,妆容表情开始变得落魄。
加上街边云南特色的米线,小凤并不是一个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甚至会让人心生悲悯。
小凤永远回不了家了。
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在无尽的黑夜中失去了生命。
王子文青涩好看的样子,好像所有的西南特色都有好看的小姑娘和“非主流”青年走上不归路的桥段。
讽刺的“上流社会”灯红酒绿,这种阶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可悲的是在贫穷偏远的地方总是会有这样的富人。
云南的蓝天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缺席过。
每一秒的蓝天都可以截成一幅画,独特的云南之美。
圆满的中国式ending,集中了宋老二和队长握手言和,王友全和女友和好如初,宋老二给老人家送猪,我不太喜欢不出人意料的结局。
做人嘛,最重要的除了要开心还要讲诚信咯。
(免费获取资源请关注公众号 打胡乱说怪 ID:dafuluansuo 多谢关照)
可能在曹保平导演的眼中,云南是一个极其边缘的地方。
《李米的猜想》已经把云南表现得够穷困了,而在《追凶者也》中,曹保平导演直接把镜头对准了云南的农村,用荒诞又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个简单的凶杀故事。
没有周密的计划,也没有高科技的作案方式,在那个只有泥泞公路的地方,杀人只需要两个条件:没人看见和一把刀。
这是电影的第一个矛盾。
在落后的云南农村,案件侦破的关键性一环竟是因为一个“偷车贼”。
没有道路摄像头,也没有指纹识别之类的探案老手段。
大案的证据来自于素质低劣的乡村混混,不知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不过电影的矛盾并止于此,这个乡村混混王友全在答应宋老二后,对西装的事情守口如瓶,骨子里是有几分硬汉味的。
反衬那个倒霉的“五星”杀手董小凤,被好兄弟出卖后又被无量开发商所骗,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才起了歹心。
在小区被捕时,绝望的董小凤谈起坎坷人生路,显得有些无奈。
而年轻、稳不住的警察在他说到尽兴处开了枪,致使到死他也没把自己这口恶气倾吐出去。
到这里,社长忽然觉得这个角色竟有几分可怜的意思。
而借此条线,导演在片尾用了王友全口中一句很明显的台词来表达“诚信”主旨:“我爸从小就教我做人要诚信,但他死得早,我都快忘光了。
”可这部近两小时的电影,仅仅只想借这些社会边缘人物来揭发一个诚信的主题吗?
并没有那么简单。
片中的矛盾其实还很多。
比如刘烨饰演的宋老二因为名声开始了“追凶”之途:“我儿子马上上高中了,我不能让他被乡里人看不起。
”但他却又仅仅因为一辆摩托车简单断定杀人凶手,让王友全在全村眼中沦为杀人犯,蒙上不白之冤。
更有甚者,强行带走别人的猪,强行卖了赔偿猫哥的母亲,而这样的事,却无人过问。
因为我被冤枉了,所以他一定是杀人犯,所以他所有的赔偿好像都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
另外的,有酒桌上称兄道弟,内心都是利益关系这样的小矛盾。
具体表现在宋老二的朋友在提供王友全线索时的第一句话是:“宋哥,上次说提供王友全的线索有现金奖励,是不是真的?
”还有类似“钉子户”这样的社会矛盾写照:宋老二不迁坟,在和王砚辉对峙的时候,被王砚辉强行灌输“牺牲主义”的价值观,而宋老二并不对这种“暴君”理论感到愤怒。
相反的,他表现出的更多是愧疚、甚至自责,边缘农村的老百姓都是善良的,但这种善良很容易就变成了愚昧。
而在这些所有大大小小的矛盾背后,在整个观看完整部电影过后,令社长思前想后、辗转反侧的是这样一个原因:马家兄弟,他们没有归案。
是的,在董小凤被击毙后,这个案子好像就皆大欢喜般的“被结束”了:宋老二买了猪,携同王友全一同回村。
看似完美,但真正被利益唆使的幕后黑手却未落网。
而这样的故事发展只会有两种局面:一是马家兄弟采取正当路径与宋老二周旋,迫使他迁坟;二是马家兄弟继续雇凶杀人,顺利成章的迁坟。
显然,第二种局面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宋老二依然面临着潜在的生命危险,并且接下来的杀手可能较之董小凤更加专业。
利字当头,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比生命和名誉更宝贵些吧。
片中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一是电影开始,宋老二进入村庄,被团结的村民举着棍棒,当作人贩子抓了起来。
二是气急败坏的董小凤在县城的大街上遇到王友全,用米线罐砸晕了他,还叫了三轮摩托把他们一起送到了河边。
村里的穷人热心肠,县城里稍微富有的人却十分冷漠、甚至为了几分车钱做了“帮凶”,有这样的对比之后,再反观马家兄弟,他们冷血的形象就更加深刻。
因此,在网上大多数人都在探讨《追凶者也》带来的“诚信”拷问时,社长更加焦虑的是那些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但却依然逍遥法外,任意妄为的人。
追凶者也,该追的凶应该是马家兄弟,而该追的人呢?
是你?
还是我?
大概是三四年前,河南籍的本科舍友告诉我,你应该去看看《追凶者也》。
理由我已经忘记了。
周末翻出这部电影,和女朋友一起边吃饭边看,饭吃完了,电影没完。
我俩没有犹豫,继续浪费下午时光,把电影看完了。
《追凶者也》大概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完全以云南为叙事空间拍摄的院线电影。
偏向昆明口音的云南方言,略带夸张的云南警察,云南村寨,云南县城,云南米线,特别是云南公路上那种灰扑扑的杂草荒芜的氛围,让我倍感熟悉。
不用说,电影里的云南人,几乎没有什么正面形象。
警察在本该出场的时候缺席,矿场开发商和黑社会混在一起,社会青年在路上顺走别人的摩托车还满口谎话,作为主角的宋老二不由分说强抢别人家的猪,杀手在路上打晕了王友全,一条街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报警。
半无政府状态的背景设定,当然是类型片的一种元素。
但将这个背景空间选在云南,也折射了在大众文化里的某种“云南印象”。
女朋友一边看一边开玩笑说,哇你们云南就是这样的,我以后不敢去了。
我才想起来,本科舍友让我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大概也是出于他当时的云南印象。
云南,在作为文化中心的东部地区看来,一直有着两种形象。
其一是想象中的“自然状态”。
作为中间阶级休憩的消费空间,云南充满了美丽的风景与脱离俗世生活的神圣“自然”。
其二便是想象中的蛮荒与愚昧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危险与诱惑。
在这个意义上,云南才会作为《追凶者也》这类悬疑片的发生地,才会作为凶杀案件类型片的空间背景。
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形象,其实都暗含了云南作为“文明”中心的附属品的角色。
由这两种形象出发,云南成为一个需要开发旅游市场、迎接外来游客的地方,也是一个需要被开化、被文明化的空间。
有趣的是,越是长期居住在云南本地的知识分子,越是容易陷入主流文化为云南塑造和规定的文化身份中。
大概是因为他们较少看到整个现代文明演进的轨迹,较少看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版图与资源流动状况。
但实际上,被这两种形象所掩盖的最重要的云南印象,是作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输出地的云南。
《追凶者也》的凶杀动机,源于开矿与不愿开矿的矛盾。
开矿,这大概是近代以来中原政权进入云南最重要的动机。
而在改革开放后,云南又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劳动力输出省份。
深入挖掘被常见的云南印象所掩盖的这两重云南身份,才有可能揭示云南在中国版图中的真正地位。
或许也只有从这两重身份出发,才能够真正考虑云南未来的发展道路问题。
从云南进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时起,云南这块土地,就从来没有摆脱过作为“边疆”的文化定位。
有关云南的研究课题,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状况、脱贫攻坚、政治改革、基础设施修建等等这些硬核的政治经济问题,但最受关注的、最常见的研究课题,却是关注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之类的研究。
提到云南最好的几所大学,也往往以民族学等研究出彩。
这些知识形态和知识传承的深层逻辑,都在于云南的“边疆”定位。
既然以“边疆”身份出现,那这块土地的社会重心就落在了国家治理,落在民族统一,而非落在本土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但事实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并没有那么多,他们并没有那么关心民族关系、民族融合问题,他们和其他的中国人一样,首先关心自己的经济收入,关心美好生活如何实现。
当我看到云南本土的研究密切关注民族学时,我总感到很疑惑。
难道这块地区的民众最需要的不是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尽快实现现代化、早日摆脱贫困这些问题吗?
村寨里的少数民族,对民族史、民族融合问题真的有那么在意吗?
云南,作为地理意义上的边疆,的确无法反驳。
但文化意义上,边疆之名是以中原政权的视角建构而成的结果。
从云南民众的角度出发,边疆地位不应该被过分强调,反而应该强调云南作为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大省的经济位置。
当然,国家政权的实质性统一对于云南这样的地区来说自然是值得追求的,但与此同时,云南也需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本土的工业化与现代化问题。
云南的知识分子,不能局限在主流文化给云南所设定的框架之中,而要主动探讨云南自身的工业化路径。
我始终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地区会希望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前现代社会。
另一方面,也只有让全国各个地区都较为同步地进入现代化,进入全面小康,国家所希望的长治久安才能真正达成。
因此,作为一个长期被视为“边疆”,被“边疆化”的省份,应该在新的发展周期里,重审自己的原料产地与劳动力输出地的经济身份,跳出外部对云南身份的不恰当设定,聚焦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云南的知识分子,应该对此做出贡献。
首先应该跳出云南,从近代历史和全球视野出发,重审云南发展的可能性。
2020年11月23日 中午
文/梦里诗书黑色幽默与写实手法的糅合,使《追凶者也》作为曹保平的犯罪悬疑新作,展现了一种全然不同于《烈日灼心》的另类风格,但其在着重营造喜剧氛围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度的把控,使本当耐人寻味的幽默变成了喧宾夺主的刻意。
这一次的曹保平将镜头聚焦于了云南一个西部村寨的凶杀案,以三人不同视角分段式的展开,使观众俨然成为了能洞悉所有的上帝,但深陷于这起凶杀案或无辜或有罪的三人,却并不可能如观众这样一明剧情的脉络,由此方才诱发了诸多带有暗黑色彩的包袱,这种因剧情而起的幽默远比诸多滥竽充数的闹剧,来的更为真实,同也成为了电影能引人入胜的匠心所在。
刘烨与张译在这部有着较高完成度的作品中一如《烈日灼心》中的邓超,其演技也得到了出色的迸发,刘烨饰演的汽修工宋老二,作为贯穿全片的核心角色,被认为是凶杀案犯罪嫌疑人的他将这一人物的耿直倔强而又憨厚的性格得以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张译作为电影中另一关键性的人物,在此虽不做过多剧透,但其也将明是夜总会领班暗下却阴狠冷酷与的董小凤有着很好的演绎。
对于首次尝试黑色幽默的曹保平来说,这部电影虽有着一个中肯的构思,却没有真正的深入,电影只是将黑色幽默的运用停留在了娱乐这一层级间,随着电影的展开发酵,写实的风格与黑色幽默开始出现了断层,一再的包袱虽能为人开怀,却使电影变的过于戏谑刻意,无法去与本当深刻的命题形成完美的统一,终使结局的升华变的牵强尴尬,缺少了悬疑故事当以缜密细节为凭的惊艳。
一个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导演,总归要好过墨守陈规,从成片来说曹保平完成了一次差强人意的转型试水,而《追凶者也》也至少是一部能忍俊不禁的黑色喜剧。
这段时间终于有好片可以看了,并且我终于发现,经典不一定只属于过去!
从这个电影开始 ,我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导演曹保平,一个是演员张译。
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刘影帝,我一定会大喊:这个演员是哪里找来的,太会抢戏了!
OMG!这个电影用很多网友的话来说,叫做中国侦察片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影片的叙事手法倒不新鲜,从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到保罗·哈吉斯《撞车》,甚至到前几年的《全民目击》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手法,即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同一时段发生的故事,在最后汇集到一起走向结尾。
从故事逻辑上来讲 《追凶者也》这个故事的逻辑是,一开篇就死了人,于是我们的视线从第一嫌疑人,转向第二嫌疑人,转向凶手和买凶的人;接着我们的视线又从买凶的人,转向杀手、转向第二嫌疑人,最后转回到第一嫌疑人。
最大的高潮之处在于,原来第一嫌疑人才是杀手真正的目标。
从演员的表演上来讲 我本来以为自己是去看刘烨的,正打算对他发生改观,因为《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刘烨和两个超级戏霸周润发及巩俐的对手戏,让我一直觉得这个演员很呆,根本不会表演,后来,因为喜欢《血色浪漫》的钟跃民,去看了电视剧版的《血色浪漫》,因为刘烨的非北京胡同话以及很明显的装出来的“京痞”味道(京痞味道我个人认为冯小刚、王朔才深得其中三味)而分分中出神,因此在心中留下了这个人演戏不咋地的印象。
本以为这次终于对刘影帝的演技可以正确认识了,谁知道,半途杀出个陈咬金,这个演员抢走了我的所有关注。
从控制笑点的人来讲 凭良心说,刘烨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从初进警局的慌张变成愤怒地失控表现的相当有张力,被跟踪的时候深巷里神经兮兮的不断回头的心理戏也相当精彩,王子文扮演的小女友也把那种热恋、担心又怯懦的初恋感觉刻画得入木三分。
但在现场,让我感到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一次又一次地哑然失笑的,却是那个时而凶狠、时而深情、时而迷糊、时而伤感的“五星杀手”张译。
张译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坏人,但他最大的愿望是带自己的女友去省城过上美好生活。
他很讲义气不怕死,却又是一个另人啼笑皆非的蠢贼(不但杀错人,还错手杀了他的雇主——钱老板豆哥)。
当我们发现他弄丢照片,杀错人的时候;当我们看见他杀人还害怕弄脏自己的白西装的时候(导致西装转了一圈回到被害人——刘烨手中,还拿去质问买凶的人——豆哥);当我们看见他因为道义,几乎忘了自己是杀人犯,满街跟着线索疯狂找回西服的时候;当我们看见他跟踪别第二嫌疑人上了大巴车却因为睡着而弄丢对方的时候;当我们看见他错手杀害他的雇主——买凶者豆哥的时候;当我们看见他为了女友,举手投降的时候;当我们发现,他即使认罪了,任然絮絮叨叨地向大家表述他的经历,向这个世界说明他的这样疯狂的原因的时候…… 枪,响了…… “五星杀手”生命和电影都走向了终结…… 这一次我决定不谈意义,因为意义在这个电影里面不重要,它背后的社会现象以及反映的真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个控制全场的人,让我记住了他的表演,并且确定以后会追着他的剧,向下走…… 这个五星杀手,是个戴眼镜的有点娘的男人,他叫做凤儿,他最恨的是奸商,从买房到抢劫金铺都“被”奸商所害……他活得很可悲,却活得精彩,因为他相信爱情,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这个电影里面的大家也都很悲,包括莫名被杀死的猫哥,包括因为不肯迁坟被人买凶杀害(未遂)的宋老二,包括二流子王友全,但他们居然因为这一出杀人的闹剧,变得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又互相体谅。
影片的最后,王友全说:我真的没有告诉他西装的事(尽管被人追杀、绑架、踢打、灌水),我爸从小就对我说,人最终重要的是诚信,可惜,他死得早……我想说的是:这个电影很好看,可惜,结束得太快!
它是不同于周星驰的另一种喜剧,没有夸张的剧情和表情,没有剧中人物的狂笑大笑,却让在场的观众时时爆笑……如果你还熟悉云南话,那么你一定会更喜欢这个电影。
说起来,这次在上影节看[追凶者也]是个意外。
本来卯足了劲是要抢伍迪·艾伦老爷子的[咖啡公社]的,结果放票一分钟就被全部秒完,原价60元的票子更是被黄牛炒到了500元一张,只好忍痛放弃。
临时调整看片计划时,看到曹保平的这部新片刚好有空看,于是安排进了计划中。
由于本片是参加上影节的竞赛单元,正式的上映定在9月15日,连海报等物料都还没放出,更别提宣传了。
所以,除了模糊的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追查杀人凶手的故事,关于这部电影的其他我一无所知。
在映前的主创见面会中,几位演员和导演亦卖足了关子,让我不禁对这部悬疑犯罪电影究竟会如何发展充满了好奇。
就跟每一集[名侦探柯南]一样,故事以一场谋杀开场。
云南某小镇中一个叫猫哥的男人惨死在河边,因为不久前刚刚与猫哥发生过过节扬言要杀死猫哥,刘烨饰演的宋老二首先进入了警方调查的视野。
虽然没有正式调查结论,但小镇中的风言风语显然打扰了宋老二本就不怎么顺心的生活。
憨厚耿直的宋老二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己走上了调查的道路,于是牵扯出真真假假的荒诞追凶故事。
刘烨的角色是全片的线索人物。
看到故事的结尾你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因为宋老二而起,也因为他的纯天然土法追凶,让几位人物纠缠在了一起。
而面对那个冷血无情的真正凶手时,拯救他的正是他一手造就的混乱局面。
当局面变得无比混乱时,原本“专业”的杀手也变得无所适从,被折磨得狼狈不堪。
这种狼狈造就了电影荒诞搞笑的气质。
在一个失控的局面中,反倒是一无所知的宋老二在无意中逐渐掌控了局面。
当电影行进到中段,张译饰演的杀手登场时,“追凶”的悬疑已然完结,观众对于剧情的发展基本上都能心中有数了。
此时,导演的任务从“讲怎样的故事”转变为“怎样讲故事”,而荒诞也从此时接管了影片的主要基调。
如同[疯狂的石头]里的专业小偷一样,当杀手越是用专业的手段试图挽回失控的局面时,事态就会更进一步地滑向不可控制的深渊。
意图亡羊补牢的张译,却在面对刘烨时束手无策,越是用力想攥紧手中的肥皂,滑腻的肥皂就越是会失控的滑出手心。
此时,两人的身份被倒置,思维缜密冷酷无情的杀手的所有行为都被宋老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一消解,在了解所有情况的观众看来,杀手越是挣扎就越是可笑。
这种矛盾成了影片后半段的核心。
张译很好的诠释了杀手董小凤这个角色,这也是电影中最具深度,也最立体的一个角色。
在电影中,他以一个夜总会领班的身份出场,穿着西服,戴着眼镜,显得非常斯文。
从一开始,导演通过他要给女朋友买房子的情节,迅速建立了一个有担当、立志为自己的女人提供好条件的“好男人”形象;他在夜总会中八面玲珑,礼貌得体,这些都与他杀人时的凶相毕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为难得的是,导演将杀人一段拍得很冷血,虽然没有过多的血腥渲染,但力度却很到位。
电影在诠释杀手的冷血时,不是靠演员摆几个冷酷的表情,相反,董小凤在杀人时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与态度,而这更让我不寒而栗。
他操着一口东北话,一边讲述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困惑,一边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匕首,显然,此刻他自诩为社会秩序的纠正者。
当人们稍有不满就利用私刑来解决问题时,这种原生态的“正义”观念正是我国某些地区法制崩溃的写照,这种对秩序的蔑视也是董小凤这个角色最令我胆寒的地方。
在混乱的荒诞语境中,董小凤逐渐变成了一个小丑般的人物,他的每一步行为都遭到了观众的嘲笑,在一幕戏中,他受伤的鼻子被他的大哥揪住不放,董小凤像是被捏住了尾巴的小狗般不住挣扎,张译用夸张的表演让影院充满了阵阵笑声,就在欢乐的气氛达到最高潮时,他一挥手割破了大哥的气管,献血喷涌而出。
刚刚还在欢笑的全场观众立即鸦雀无声,被这突如其来的杀人行为惊呆。
这一段是全片我最欣赏的段落,它完美地塑造了董小凤的那种癫狂与不可预知的残忍,也将导演和演员们对电影的掌控力显露无疑。
稍显无聊的是,当一切看上去无法收场,结局似乎要生出意外变化时,我国电影审查语境下无所不能的人民警察再度神兵天降,杀死了故事向罪犯伏法之外发展的任何可能性。
[追凶者也]的故事情节和曹保平的上一部作品[烈日灼心]有相通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处理的手段大异其趣,这部作品的完成度也更高,没有了类似[烈日灼心]中那个有头无尾的说书人的明显缺陷。
电影的结构很像十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疯狂的石头],从三个主角的角度去叙述故事,当这三个部分讲完的时候,观众被赋予了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但影片中的各位主角认知仍有局限。
所以,当最后三条线索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站在全知的高度去看片中人物的种种行为,就产生了无数荒诞搞笑的情节。
好比牌桌上你已经知道了所有人的底牌,然后静静地看他们怎样出牌,自然乐在其中。
当采用了这种结构时,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重点落在了“荒诞”而非“悬疑”上。
我倒是很欣赏这种变化,抛弃了[烈日灼心]那种苦大仇深的使命感后,曹保平的这部作品更加商业化、可看性也更高了。
就像我在上文提到的,重要的从来不是讲怎样的故事,而是怎样讲故事。
本片将于2016年9月15日正式上映
年后基本上没怎么进过电影院,一直在等曹保平导演的这部追凶者也,终于在中秋节前一天上映了!
第一时间买票去看,看完禁不住大呼过瘾,关注刘烨没多久,老实说这确实是他近年来发挥最好的一部电影了……也难怪会拿下国际A类电影节金爵影帝。
电影首先从一桩看似普通的杀人案现场开始,有点奇怪的是一位鬼鬼祟祟的胖子在警察、法医旁边转来转去,现场的人们都说着云南话(写到这里突然想到,看到很多评论都说刘烨的云南话出戏,本人有点十分不理解,难道评论的人都是云南本地人不成?
那么多演员,怎么就认为刘烨的方言不对,是不是因为大家都太熟悉他平常的样子所有才不习惯?
有点扯远了2333)。
后面镜头一转,就是我们的主角宋老二亮相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瓮声瓮气的短短几句话交代了宋老二最近的小烦恼,接着社长就贡献了电影的第一个笑点,几分钟的时间刘烨正脸都没露就刻画出了宋老二的大体轮廓:憨、轴、要强,年纪不轻,不善言辞(被胖子叫走前叮嘱儿子继续完成自己的修理工作说的也太笼统了,估计换成别人肯定无法领会他的指示)。
后续刘烨的每一步言行都在不断的丰富宋老二这个人物,曾经为护儿子不惜大打出手,但是面对死者家属的痛哭流涕他又表现出性格中柔软的一面……无论是面对冤枉他的死者妻子还是死者老母亲,甚至在把费劲吧啦抢来的猪卖掉后还对它有一点点愧疚之情……这一切都让人不难理解电影的结尾怎么会有还猪那一幕。
之所以说刘烨演得好就是能够从他的表演里读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表达。
正如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所说:一个好的演员会会释放一种特别的存在感,即使没有台词,也一样有张力,刘烨做到了!
社长平常的画风是这样的👇
而在追凶者也里却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说完刘烨,再来看饰演王友全的段博文,这位年轻演员也一样让人惊喜,虽然年龄属于鲜肉级别,演技却是相当优秀,电影市场应该给这样的青年演员更多机会才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而不是一波又一波的粉丝片烂片……“五星杀手“的张译也算是演艺界的老前辈了,在本片中的表现也很不错,当初可是很喜欢他的史今班长呢。
不过个人认为他并没有很好地演出那种杀手的凶悍气质,不太像他自述的早在东北就有过抢劫杀人的经历,另外最后董小凤被击毙也叫人疑惑,警察难道不知道他压根没枪?
或者根本就是杀人灭口???
看完内心很惆怅啊。
扫了豆瓣好几篇热门影评,都没有我想说的,就拿手机随手打几点抒发一下感情吧。
豆瓣的热门影评都在关注所谓“类型片”拍摄手法啊,什么犯罪片啊三段式啊科恩宁浩啊新迷宫烈日灼心,要不就是说犯罪凶手low的,还有“诚信”的。
啊喂,如果是这么单纯干嘛放五个章节啊。
(怪不得最后两章,电影院里就有人开始说“还有啊?
”“怎么还没完啊?
”。
)就是因为后两章,这部片,明明就是社会片,还是细思极恐的那种。
(我一定不是一个人!
)导演编剧辛苦了,过审上院线也是不容易啊。
1. 所谓“官商勾结”。
小凤拿到王友全和女友合照的复印件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贵哥马老板他们有这个?
某警察在王友全家里搜出来以后,直接给了刘队,刘队都不肯给宋老二看一眼,就给了年轻警察。
影片全部没有解释,一直到结尾,神兵天降,年轻警察“失手”打死了小凤,哪里是手抖的厉害,明明精准干脆。
刘队看了年轻警察一眼。
意味深长啊。
2. 乡镇和农村人民还是“朴实”啊。
然而这“朴实”这的是好的么?
最近看了冯骥才的《一百人的十年》。
“朴实”犯下的恶是“无知”的人,是对别人人生产生毁灭型的恶啊。
这些人,因为相信,所以忠诚。
可是无知的忠诚是不是会带来毁灭?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使徒受骗”。
3. 舆论。
农村,才有以讹传讹和武断推断产生的舆论压力?
这是因为落后,封闭和无知?
呵,那现在的网络暴力怎么说?
这明明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知人不评人,何况不知。
这个技能,好难解锁。
4.贵哥关于迁坟的“道德”说教。
“乍听有道理,好像又有哪里不对,但有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系列。
别说宋老二要自我怀疑了。
差点我都要相信了。
苍蝇的背景声好评。
云南山歌“老司机带带我”好评。
5. 小人物的悲剧往往是在故事结束以后。
贵哥一死,小凤一死。
老板们还是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结尾是个喜剧?
宋老二呢?
他不会再受到死亡威胁?
他家祖坟呢?
这明明就是一个悲剧。
可以,这很中国。
最后,看有些人说到床戏。
王友全和小凤和他们的女朋友们的床戏一点也不突兀啊。
“我什么也没有,我能表达我爱你就只有把自己给你了”。
于是,一个在以为自己男友是杀人凶手的时候还能出钱让他去广州哪怕再也不会回来,一个在神兵天降的时候死撑还让男友快跑。
爱的不深,怎么会这么无私地放手。
全程逻辑合理,人设不崩。
整个影片,贵哥死的那一刀,受到了惊吓。
倒吸一口凉气,迟迟缓不过来。
那个切口,干净利落。
演员的戏都挺好,尤其是主要角色老二和杀手,演技口音都特别到位,河边杀人那场戏真实感贼强,还有杀手当街砸晕黄毛然后一个GTA5行为上车把人拖走的那段也很讽刺且真实,因为小时候见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至今也会想当时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不会没命了吧 。
没对比就没伤害,正好我觉得特别烂的也是2个场景,1个是抓住金毛时绑住了他手还追不上,拿着钢管伦人伦好几下轮不上就算了,最后还把武器扔了,就tm很瞎。
还有老二拿着枪来了对方拿刀逼着他儿子他还耸的一批,刚开始我也以为枪里没子弹在那吓唬人他在不敢直接开枪救人,结果真的有,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禁枪这么厉害为啥他家里有枪还装着子弹??
还有拿着枪,开着小卡车被一个拿着刀的小摩托追着跑,最后还慌不择路的开翻了我就tm很想笑,大哥体积优势小破摩托你上去贴他一下他就人仰马翻了。
四处场景,正反两两对比差距太明显了。
故事会即视感……
可以省下一张电影票系列
4.5。也許不是一部很耐看的電影,但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曹保平以一種平整的手段來穩定喜劇表達,又以一種不同凡響的結構來凸顯戲劇衝突。但一切的手段都增添了影片的娛樂屬性,很舒服,很自由。在觀看的過程中情緒不會被人物背後的身世所打斷,電影沒有刻意描繪人物。但走出影院又能回憶勾連起種種。
三星半吧,为张译加半星。。比不了科恩盖里奇,和宁浩的水平也没法比。。虽然肯定不是烂片。。但是找不到曹保平的特点。。感觉狗13上映不了。。可能就死心塌地慢慢走娱乐片的路子了吧
把王子文意淫成papi酱……
从《寻枪》到《疯狂的石头》与《火锅英雄》,再到这部,大西南神秘的自然人文加上易懂的方言,将逐渐成为类型甚至非类型片的新舞台。有趣的是,这几部都在说,大西南贫穷落后刁民多,但小老百姓却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与正义,能浑噩甚至嬉闹着把搞砸的事圆回去。三线叙事比较简朴,剧情依旧黑色幽默。
剧作结构上的张牙舞爪,很难填补内核的苍白。大概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讲,曹保平就是内地版的陈可辛。过重倚赖编剧,又被编剧拖了后腿。
五星杀手,拆迁红皮书
败给了方言,搞笑的粗口,荒诞的故事!张译的演技真是没什么内涵可以评价了,刘烨更是不如张译。但是剧中的方言成片成片的对话,这个还是给予肯定的!电影为了剧本而表演,总体很失望。
邓超、段奕宏、张译、刘烨、郭涛、王宝强...内地优秀的中生代男演员曹保平都合作过了,个个都卖力浮夸外强中干,曹保平电影里唯一的永远的演技男神,只有王砚辉。
戏谑类型,但分量过轻,看着玩,不过心。段博文真好玩!
不至于看个丧尸列车就觉得落后韩国几十年
这是一部阐述水逆到乱逼麻麻的电影。虽然刻意,但张译塑造了中国影史上史无前例的杀手形象,这是有价值的。可惜只停在了娱乐层面没能深挖,始终差了点意思。老曹的最佳仍是烂尾的“光荣的愤怒”,又见段博文真是一大惊喜。
2.5
轻松幽默好玩的片子,看的挺开心的
张译演技不错
从一开始的悬疑逐渐过渡到最后的黑色幽默,影片的重点也从揭露真相转移到了凶手的下场,总之感觉导演就是在逗你玩儿。片中的云南风光荒凉而壮丽。
很棒的叙事,搞笑→_→
补标,这个杀手不太行
多线索叙事,当事人环环展开,首尾相扣,阴谋嫁接偶然,虽然有些地方太过刻意和值得推敲,但故事逻辑上也并无太大问题,类型方面玩的很溜。虽然整体片子给人的感觉总是太过似曾相识,但能这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改造确实不错。张译的悲喜交加五星杀手这一角色不比宋老二差。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