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故事好不好看,单凭剧中这些美丽的风景,我就有了兴趣。
电影版的还没看,因为有最爱的长泽雅美,我肯定会偏心,但电视剧版也的确很不错,如此就有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况,难以抉择。
又是一个老套的得了绝症的少女的励志故事,又是一个内向少年喜欢上开朗少女的爱情故事,又是一个男生帅气女孩可爱的青春故事。
但哪怕有再多的“又”,还是不能阻止这部剧成为经典。
这个在我们眼中有些偏执的民族,总能把一些洒狗血的情节讲诉的催人泪下。
看了很多日剧,发现那些美好的,单纯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或宁静或淳朴的乡下,也许只有那样的土壤,才能孕育那样纯洁的故事,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有几个还有那么淡泊的心情去关注身边的人?
去为一些事情不计后果的付出?
至少大部分时候,我已经不能了,或者说,我在所谓的大城市里做不到了。
爷爷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一个在心里放了一辈子的人,其实早早就已经离去。
到底是一起生活一生的人更幸福?
还是被放在心里一生的人更幸福?
记忆中经历生离死别的人和现实中一起生活的人,你更爱哪一个?
爷爷其实是个拥有丰富经历的大龄儿童。
他会在你夜晚骑自行车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跳上你的后座,然后叫你去他那里做夜宵吃。
他会在给你一些好处后再很不好意思的说其实是想请你帮个忙。
他会在你拒绝他的请求后还不气馁的拽着你的自行车不让你走。
他会在跟你讲他过去的故事的时候老泪纵横。
他会在你答应帮他忙的时候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谄媚”的夸你是个好司机。
他会在拿到初恋情人骨灰后的夜里独自喝酒,然后放开所有牵挂安静的离开这个世界。
他的心愿是死后把他和她的骨灰洒在那个他们最后一次分离的车站。
他用镜头记录别人的喜怒哀乐幸福悲伤,自己却从未成为镜头中的主角。
人一生中最难忘的会是什么呢?
第一次上中学,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反感父母,第一次得到别人的赞赏。
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
有人的初恋很短暂,有的人,却好象永远没有结束,比如你。
因为喜欢的人在你们最爱的时候就离开了,从此以后,无论多么热烈的感情,无论多么深切的怀念,她都感受不到了,但你却一直走不出来。
留在记忆中的事,如果忘不了,它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一如吸毒,戒不了,就会更深的沉沦。
你离开了那个伤心的地方,来到了大城市,每日忙碌的不让自己有丝毫机会去想别的。
你每天微笑面对工作和朋友,好象有些事从未发生过。
但你自己清楚,越是想逃避的东西,在心里留下的烙印就越深。
所以你那些放不下的过去,成了你不敢接受眼前的负担。
有的东西放的久了,会成为一种习惯,需要一些外力帮你打破渐渐牢固的枷锁。
图文原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478fa0100exuw.html
我是昨天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昨天就想写点什么,但我没有,我怕自己会陷得太深。
这么多年,我看了那么多关于爱情的影视作品。
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个爱能长久的样本,可是我失败了。
在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中途,我一直问自己,一份爱能有多久?在剧集的最后,我明白谁都不能让爱长久。
作品的确很煽情,可我的心却是麻木的。
也许是这类电影看得太多了。
在最后一集,我流泪了,但是很安静,我甚至不愿让人看到我的眼泪,哪怕只是一滴,一滴。
我不想说那是那一幕,若你也像我一样,我相信你会懂的。
还记得那句话吗?只要我们还活着,我和你会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我想说说我喜欢的东西:第五名是在章鱼烧小店前偷偷摸摸写明信片的松本朔太郎,第四名是被口香糖机关整到的烂好人松本朔太郎,第三名是总弄掉钥匙坐立不安的松本朔太郎,第二名是让我别演朱丽叶的松本朔太郎,第一名是那一天为我撑伞的松本朔太郎。
” 因为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勉强自己很正常,可无论如何,还是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遇到一个能告诉我“你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的人。
ep2 绣球花那一段真的太美了。
ep3 父母并肩坐在海边抽烟,侧影融入夕阳中,这种无需多言 能相互支持的感觉真好。
ep3 从突然变轻的自行车脚踏板想起初学会骑车那天和爷爷的约定,“失去一个人原来是这种感觉啊”,喜欢这样的镜头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谓的世界,就是愿意拥抱你的人。
在那个人的怀抱里,好温暖。
”那一天,我在你的怀抱里,感受到了整个世界。
ep4 “我本想一个人过完这一生,只要每天过得很忙碌,人生就会很快过去…当我发觉时 已经过了17年。
” “已经可以忘记了吗?
” “还是没办法。
” 在死之前,还有几个17年?
我还必须呼唤几次你的姓名呢?
我还要迎接几万次流泪醒来的早晨呢?
我已经 快要撑不下去了…一切都没有变,只有她缺席的世界,一片冰冷。
“我会记得你们两人的事,你就安心地忘了她吧,再载着某个人,往前走吧。
” ep7 失去的同时也代表着另一种获得。
ep8 “我讨厌的只有以上这些,剩下的都是我喜欢的,全部都喜欢。
” ep9 “人生本来就是由每一天堆积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情做现在能做的事。
” ep9 两位父亲的对话: “我的女儿…或许已经来日不多了,如果我是朔太郎的父母,一定会说不要拍这种照片,因为我觉得这对留下来的人来说会比较痛苦。
” “不是这样的。
我想…留下来的人一定希望能拥有此刻的幸福吧。
” ep11 不知道为啥,当看到和尚面对亚纪的遗体,哭着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的时候,才终于落泪。
(真觉得柄本佑演得很好!
“一想到这就是亚纪,我还是放不了手。
我想一直带着它。
” “因为你不想忘记你与她的一切吗?
” “不,是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亚纪已经死了。
” “我已经无法追上飞奔而去的亚纪,只要我还活着,你我的距离就会不断拉远吧,但是,我不会停止奔跑,因为我不断奔跑的脚印,就是你曾经活在世上的证明。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应该可以笑着见到你吧。
” 一部不仅有青涩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剧,对各种情感抽丝剥茧,以最适合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永远也忘不了21岁熊猫的侧脸。
最近倒是看了不少日剧,脑子里面都是日语,O(∩_∩)O哈哈说重点,这部电视剧盛名在外,也赚了我好多眼泪,虽然第十集的时候觉得很狗血,有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但是却也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
演员演技到位,不论是女主的开朗率真,还是男主的憨厚可爱;不得不提的是,超喜欢这部日剧的拍摄,真的好美爱情是用来期待的,显示说电影和电视都是虚假的,但不妨碍它给我们一个做梦的空间,至少可以让我想哭的时候哭出来,似乎某种悲伤的情绪能够宣泄出来总归是好的,人也舒畅不少。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 大概就可以笑着见到你吧”不知多少次反复地问自己:16岁就背负失去恋人的痛苦,在17年后还是无法将她忘怀,这不会太残酷了么?
直到朔手捧亚纪的骨灰奔跑时,看到他微微扬起的脸,那些迷惘都不复存在了。
他不过是不想亚纪被遗忘,想要记忆有关她的一切,否则那些曾经存在的都失仿佛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坚持。
也是一种刺骨凛冽的温柔。
对于遗忘一个往生者来说,17年真的太过长了。
长到即使听上去都觉得漫长难熬。
17年里,从梦中苏醒,都是一种煎熬。
从梦境到现实,从她真实的笑容,熟悉的温度到冰冷的灰烬,都是刺痛,俱是伤。
为了跨越这些,只能用无声的泪水释放。
那一刻,现实残酷的切割皮肤,时间毫不犹豫的的跨过那些它所不屑的悲伤。
只是,朔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了,那年他33岁。
而在记忆中,亚纪依旧活在17岁,依旧鲜活的存在于87年的那个炎热夏天。
那年山坡上的的粉色的紫阳花,连同亚纪有温度的笑颜一同消失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漫山遍野的蓝色花朵,依旧灿烂绽放,在血色夕阳的晕染下,没心没肺,如火如荼,不损冷艳。
景,也已经叛离;朔,你又何苦一直痴痴的驻足停留呢?
曾经困惑,爱到癫疯痴狂,还不能被周遭谅解的,那真的就是爱么?那是真正的为对方好么?
想要被需要,被重视,那算是自私任性么?
连回忆都变成一种痛,那样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真正的放下,忘却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沉重了?
可是,人却不是开关,想要打开就打开,想要关掉就能轻易的的关掉了。
世界中心也好,天堂也罢,不都是你温存的肩膀,坚定的双臂么?
即使被宣判了死期,也不想就此忘记你。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想放开手,离你而去。
“有时候,失去,也代表某种意义的获得。
”到那时,便可以笑着流泪了。
与其说影评。
不如说是一点碎碎念。
绫濑遥和山田孝之真是绝配。
我看完后并不觉得悲伤,因为逝去的亚纪是幸福的吧。
朔太郎将自己34年的人生全部交给了那个名为亚纪的女孩。
前17年的人生为的是遇见你爱你守护你,后17年的人生是为了追随你怀念你,在这之后的人生,我会努力奔跑来缩短我和你的距离,一切的一切都是极端的幸福的。
亚纪和朔太郎在一起的时间是幸福的,哪怕病痛袭来,她也是这么想的吧,真的好幸福!
朔太郎用尽全力去爱,最后又花了17年的时间,才能放手让亚纪随风而去,他松手的不仅是亚纪,而且是自己的34年人生,从今往后还有更加重要的人生吧。
这部剧充斥着好多的遗憾。
亚纪被强吻,亚纪和智世的比赛,亚纪没能去成乌鲁鲁,朔太郎没能见上亚纪最后一面,没能送亚纪最后一程,朔太郎将亚纪的骨灰摔碎在马路上被雨水冲走……个人很喜欢这些未能达成的故事,正因为人生和奇迹小说不一样,有太多太多的做不到,奇迹和巧合并不是每天都在发生,所以这些情节让我看来如此真实,如此感动。
总之,真心好看,记忆犹新。
希望最后牵手离去的少男少女就是全部!!!!
在B站看的时候一个弹幕说活着的人好痛苦。
恩,活着的人好痛苦。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同样的天人两隔,同样的对于青春时期的怀念…… 也许只有青春时期的感情与约定,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最纯洁的——没有沾染任何功利色彩, 很喜欢日本电影对于光影细节上的处理,当亚纪弹钢琴时流水般的影子在她的手臂上滑动,让人感到时空的错位。
成年的朔太郎站在当初的医院走廊,看到青春时期的自己从流光中匆匆跑过……这些镜头与视角,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情书》中的经典镜头:藤井树在飘动的窗帘与阳光中若隐若现…… 对于初恋的怀念,在照相馆的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要爱人的一点遗骸——让孩子们替他去偷,作为讲述的代价。
电影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怀旧感觉的八十年代青春。
少女时期的亚纪和朔太郎在无人岛上,她在布帘后换泳衣然后伸出一条腿做挑逗状的可爱模样;她穿着橙色的泳衣跑出来扑向蓝色海水中的朔太郎的青春洋溢……真的很美。
岛上废弃的大屋,从窗户中可以看到很多植被,色彩的错落,让人感到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你的生日是11月3日 ,我的生日是10月28日,这样自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便都在,如果我走了,你也一定可以好好的继续下去……”亚纪的话,伴着那些录音带,留在了世界上。
关于爱的感动,也许在俗套的白血病与死亡的剧情中渐渐削弱,但唯一清晰的,就是美丽的少女亚纪与怀旧的八十年代青春。
后记,看完电影,才看到关于影片的一些介绍: 导演:行定勋的爱情小品 本片导演行定勋曾担任岩井俊二的副导演,那段时光无疑对他的导演生涯至关重要。
他曾经跟岩井俊二一起制作了《情书》、《烟花》、《燕尾蝶》和《四月物语》,在此前他独立拍摄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大暴走》。
而在集结日本当代电影精英的《果酱短片集》中,他拍摄的《Justice》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令人感到十分惊喜。
行定勋对此片的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小说以“曾经甜美珍贵的爱情”为核心,在朔太郎于初恋的回忆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时就结束了;而电影中加重了律子这一角色的戏份,将长大成人的朔太郎作为主人公,使故事在“过去爱的消逝”与“现在爱的勇气”的对峙与交错中显得更富有层次和张力。
摄影:筱田升最后的影像 担任本片摄影监督的筱田升是岩井俊二的御用摄影师,岩井俊二所有作品都出自他镜下,虽然后期担任摄影监督,不再亲自掌镜,但他浓烈的个人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日式青春电影的标准色调。
在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留下《情书》之茫茫雪原、《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之青青麦田那样的纯美影像之后,于6月22日因为癌症去世,《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成为了筱田升真正意义上的封镜之作。
所以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对这位美学大师的缅怀和致敬。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导演:行定勋 主演:大氵尺高雄、柴崎幸 摄影:筱田升 电影从朔太郎的未婚妻律子(柴崎幸)的失踪开始。
朔太郎追寻着律子来到四国,而这里正是长眠着他初恋的记忆。
朔太郎再次闯入了回忆之门…… 高中时代的朔太郎与明的初恋清淡甜美--二人一同向广播节目投稿,用Walkman记录交换日记,去无人岛旅行……对他们而言,每个瞬间似乎都能成为永远。
但当明被发现患上了白血病,命运急转直下,虽然她竭尽全力的想要活下去,但现实无法逃避。
朔决定带明去她一直憧憬着的澳大利亚。
二人溜出医院,赶到机场,但明终究还是没能登上飞往澳大利亚的班机,倒在了候机大厅冰冷的地板上。
徘徊在回忆迷宫中的朔太郎渐渐找到了被埋藏的过去,曾经未能传达的口信,穿越十几年的时光来到朔太郎身旁。
不愧是日剧的经典作品,的确是部很棒的剧集,同时这也是部让我感觉很压抑的片子,甚至有种压抑到窒息的感觉。
很多爱情悲剧让人感动流泪之后情绪也就得到释放了,可是该剧完全不同,看完已经一周了,可是当剧中画面出现在脑海时,依然有欲哭无泪的感觉,就像朔太郎无法接受爷爷已经离开的那种心境。
整个故事是在讲述那段被迫中止的初恋,以及男主角在多年后慢慢尝试走出那段心理阴影迎接新生活,可是导演的处理方式却随着剧情的推进让人越来越深陷17年前的悲剧。
该片每一集都有感人催泪的桥段,即使是在描述两人最美好的那段日子,可是画面突然一转,中年大叔出现了,一脸的茫然不知人生的前进方向,各种行为都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不断重复亚纪已经离去,让人心情始终是灰蒙蒙的。
虽然最后朔太郎放下了,可能因为镜头太少,至少我是越来越放不下。
其实这样结束的初恋才也许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没有了成人之后的诸多顾虑,朔太郎才可能做出那些幼稚但百分百真心的行动,如果有着理性的思维是绝不可能就这样带着结婚登记证书来签名,更无法想象带着如此虚弱的亚纪前往世界中心,只有想到就马上去做,没有更多考虑的少年才会无此无畏。
如果他们二人真的后来慢慢长大,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让他们越来越远,像《花水木》这样分离再重新相会的桥段更多只存在于想象中。
其实今天刚看完该剧当年的电影版,当“信使”小女孩出现,亚纪弹奏钢琴时惊觉原来自己是看过电影的,可是早已忘却。
相同的故事最后呈现出的感觉竟然会大相径庭,看完电影甚至都没有想流泪的感觉。
可能是电影更注重朔太郎在回忆起过往后,在逐渐树立今后生活下去的决心,向上的意思更加明显的关系吧。
遗忘是人的天性,只有忘却才能有着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17年后的朔太郎其实自己也分不清,那瓶骨灰究竟是无法放下而随身陪伴还是为了防止忘记时刻提醒自己。
人什么时候才会死?
是被人遗忘的时候!
——尾田荣一郎。
我们爱的人其实并不在天堂,而是住在自己的心中,每天都陪伴着你。
我一个男的平时泪点巨高,接近“冷血动物”,看完也没忍住眼泪……想起来小学同桌,关系非常要好,也是得了白血病,妹子治疗期间带着帽子坚持上课,在医院的时候就坐在病床上看书或是叠纸鹤,心态特别乐观,父母也很善良,为了救她又生了个孩子。
结果最后还是去世了……现在想想真是太可怜了,凭什么上天待她如此不公。
如果没有得这该死的病,她现在应该和我一样在大学享受这金子般宝贵的青春年华吧。
可是这一切都在以她活着为前提的条件下变得黯然失色。
我们本该共同度过一段更加长久的印象深刻的校园时光,可现在,她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有一堆杂乱无章的谈话片段和模糊的微笑。
那时候太小,不懂得死亡对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看完这部剧,转头回去看看,翻出她写给我的信件,她送我的小礼物,发现它们太沉重了。
即使我们不是恋人,十年后再看到这些还是会感到遗憾与难过。
我能做的也只有呵护这份珍贵的记忆,继续前行。
PS:说回这部剧,因为之前看过小说,所以还算了解一点剧情,拍出来的感觉和原作有些不一样,当然二者都很出色。
熊猫演的真心好,他的气质太适合演高中生了,又青涩又萌萌的感觉。
遥酱那时候也好清纯,马尾给人的印象太深刻,太美。
让人不禁感慨青春,太过美好。
写影评专栏的人,比如我,对电影的理解应该要独特一点吧。
为了给我的读者——虽然我从不确定她们是否认真地读我写的东西——认真负责的电影文字,我对电影的评价应该要严肃一点吧,应该深刻一点,理性一点,抽离一点,理论一点吧,应该不要被电影糊弄吧,就是说我应该板起脸来一点吧。
那么先让我板起脸来跟你说这部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故事来自日本2003年畅销人气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在以上各个领域都大获成功。
影片讲述了临近新婚的朔发现未婚妻律子“失踪”,他寻找至自己老家,然而却追随入自己的回忆之中,影片回顾了他曾经和美丽的少女亚纪的动人初恋,亚纪因为白血病而死去,遗愿就是能够去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块巨岩旅游,传说那里是世界的中心。
影片的结尾,朔和律子带着亚纪的骨灰去到那里,在“世界的中心”,将亚纪的骨灰撒向空中。
如何解读这部影片?
作为一个决意要板起脸的写影评的傻老爷们儿,我可以冷笑着告诉你,这部剧情长片故事俗套,风格朴实,手法无甚高明之处;说实话,在影片进行之中你不会获得任何新鲜感,也鲜有酷辣之处,剧情似曾相识,看了上段就能知道下段;同时,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这部电影再一次传达了不折不扣的男权中心意识:男主人公朔是两个女性爱慕的对象,第一个知趣地死了,成就了他凄美的爱情幻象;第二个女人更绝,新婚妻子对他心里深藏着另一个女人这一行为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充满敬意和愧疚;而那个凸起的巨石,分明是男性崇拜的象征,而在那里,这“世界的中心”,完成了女性向男性皈依的仪式。
好,至此,这部电影已经被我连头带尾扒到一丝不挂还带剥皮抽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聊情节剧——这就是一个板起脸来写电影的人为你送上的电影评论。
扯淡,都是扯淡,去他的理性,去他的深刻,去他的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所有的条分缕析都是扯淡,因为即使我对自己以上所写的东西一概深信不疑,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会在热得心烦意乱的夜里独自为了这部电影无法入睡,为什么我明知道这是骗人的故事还两泪涟涟,明知道这只是光影的效果却不能自拔。
日本(包括韩国)的电影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他们对于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有着多么娴熟的技巧和多么虔诚的执着。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影片,但还是被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青涩却清醇的爱情所感动。
他们把心里的话都录在录音机里,让对方可以在夜里坐在窗台边独自聆听;亚纪身患白血病,却始终乐观地告诉朔“我没问题”;但是终点越来越近,总有一天要人鬼殊途,为了留住记忆,他们居然去拍了婚纱照,穿上婚纱的亚纪,美得不可方物;为了在临别前留下最永久的纪念,朔竟然去开了结婚登记的申请,而此时的亚纪已经快要走向尽头,两个人的初吻,也只能隔着玻璃……无数细小的细节,让你佩服日本人怎么能想出这么多让痴男怨女们感动得死去活来的方法。
而最让我心头一颤的对白,是亚纪躺在朔的怀里,对他说:“我的生日是10月28号,朔的生日是11月3号,这意味着,从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天起,没有一天是没有我陪伴着的,可是我要离去了,你还要好好地过下去”……任我再努力地想把脸绷住,听到这句话时,也无法阻挡。
我知道很多人对日韩的类似“催泪弹”影视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滥情的俗套。
但是,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可能听上去就象真理;但这不代表真理被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谎言——所谓真情与滥情之间的区别,大致如此。
或许是我的修为不够,道行不深,还是很容易就被这样的电影所感动。
可是,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感性的体验与认知基础之上。
我尝试着板起脸来描述一部电影,却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所有的个人情感。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饱满深沉地描述了一对少男少女的真挚感情,在这个编织精美的悲情故事面前,我所有的抵抗都土崩瓦解,而如果连这样的故事都无法感动的人,又该是多么的冷漠和无趣。
被韩剧拍烂了的剧情,我竟然感动不起来了。多希望我能在蓝色生死恋之前看到这部剧。细节景色很感人,台词棒
我们看星星,数月亮吧
女主拖了那么久还不死,真让人着急。可能是我心太糙了,不适合看这种电视剧…
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的每一集都在哭!但我都是感到幸福而流着泪!这也是我喜欢日剧很重要的原因啦!这部片子还有电影版。可我本人还是比较喜欢TV版的!因为这么赞的脚本怎么能就拍成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呢?!当然要拍成电视剧才能满足观众嘛!^_^
日剧什么时候拍地跟韩剧一样墨迹阿~
喜欢电影版。
日本太多白血病了。。
我睡着了...=.=
最后一集哭掉一卷纸
导演的取景取得实在太美了~~~故事么……
慢得连心跳都似乎停止了。。。情节也太俗了。。。哎
悲戚不已。
第一次看电视看到泪崩
http://p.gokuai.com/index.php?m=Index&a=folder&param=03B62Y9f2o7z1p14http://bbs.tgbus.com/thread-2409511-1-4.html
表演还行,但剧本真是太苍白了,很少看到这种能猜出剧情的日剧啊……太难看了……五集弃
面无表情
一星绫濑遥,一星山田孝之,一星原著。这剧集拍的太拖沓了⋯⋯
感觉一般
很细腻,我想原著一定很好,关于生死、遗忘和爱的故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触吧,全剧的人物都太过美好了,呵呵。
对日剧纯爱系列无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