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电影多了,识别力也在提高。
一看这片子就觉得画面跟dv拍出来的一样,象那种低成本不公映只发行dvd的东西,诸如《星河战队2》,几个大牌出场的时间总共也没有几分钟,反而是几个演技拙劣的龙套频频露脸。
加上简单俗套的剧情,简直惨不忍睹。
最后一刮资料,果然,电视电影。。。
这片最烂的地方,在于它让人感到社会主义文化部门的审核魔爪已经伸到了香港电影里头,片子里的警察全都像是花瓶——制服漂亮,敏感易碎。
警察不能再打人了,审犯只能用嘴了,不然有一群人象苍蝇一样盯着查你的底,要革你的职!
出街巡逻被贼辱骂,回到总部又挨上司臭骂,如此种种,简直叫人绝望。
再多拍几部这种片子,香港人全都要去做黑社会了,只要不杀人,混得可比警察好百倍呀。
虽然这部《ptu2》不是杜琪峰导演的电影作品,但是依然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
剧情紧张,人物硬朗。
这次的故事依然涉及到警员兄弟的情谊,而且是双重的麻烦。
不过两种麻烦都是面临当不成警员,当两个麻烦交叉出现在电影里时,任达华的演技似乎到了一种不动声色也能传达意境的地步。
因为这部电影我开始喜欢邵美琪,喜欢她那副严肃认真的表情。
还记得第一部《ptu》里那个夜晚的紧凑和最后枪战的过瘾,这部续集的枪战稍显不够激烈和有设计感,不过电影的最后,依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剧情在关键人物抢夺警员的枪械后开始有意思起来,这也是整部电影的最高潮。
end
杜琪峰在警匪片中,有了不少的尝试,或者说让很多普通演员有了较多镜头的输出,其中,像《夺命金》,《黑社会》系列有很好的发挥,而PTU系列更甚,像马尾哥,大麻成,顶肺哥在这系列电影中过足了明星瘾,让他们在赚钱养家之余,真正感受到做演员,甚至由于镜头对白太多,好像一下子成了自己的电影,而PTU2-警例中,鸠摩智更加成了主角,其中戏份甚至改过了原来的主角:任达华,林雪,邵美琪。
可以说,这部电影中,林雪的戏份更加像“茄里非”。
而在杜SIR电影中,长期是路人甲乙丙丁的马尾哥,大麻成的各路人员,一下子获得的释放。
这种释放当然是有代价的,主角肯定有主角光环,比如,没有林雪在场的PTU系列,很多人就不愿意看。
观众的眼睛的是雪亮的。
而没有杜SIR做导演,就容易出现穿帮镜头。
比如,在电影最后部分的西九龙警署大院,哪怕再大也不可能是大学校园,而且香港地少人多,可以躲的地方其实是不多的,但剧组就是硬撑着在这里安排大场面,同时抓捕大麻成和孖八,怎么可能?
而且,顶肺哥在明知此大院内有两名持枪的嫌疑人,但却坚持组织所有警员列队到广场中集中训示,训示的内容却是叫大家做好安全,因为敌人手里都有枪。
这不扯淡吗? 既然知道有枪,就不允许此时枪手在楼上往下开枪?
PUT2-警例的剧情和编剧内容是非常新颖的,本身没问题,但是剧情在后半段的铺设,略显浮夸,让新导演给人的印象就稍微差些了。
但不管怎样,还是觉得香港老电影很有看头,因为这种题材的电影,内地是绝对无法过审的。
而这系列电影中,让人看到很多“茄里非”的大量输出,让观众知道,还有他们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
原来,有这么一出香港警匪片,没有刺激官能的血腥暴力,没有起伏明快的情节步调,甚至连场景、剪接、镜头、人物、构图、音乐都屡屡让你想到同类型的前作《PTU》,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把头扎起来埋进水里去欣赏它,它的名字叫《机动部队之警例》。
值得一提的是,《警例》是银河映像出品,但导演不是杜琪锋,而是罗永昌。
杜琪锋大部分的黑帮/警匪片都标榜着黑暗外加极奇冷峻的风格,由探讨人性权力斗争到精神本我不愿面对的“心魔”问题,常常给予观众或多或少的惊吓(《神探》、《黑社会之以和为贵》),无一例外地出现在“银河映像”的每部作品之中。
反而,罗永昌作品的格调平实,自然过渡得多,像《每当变幻时》、《天生一对》等,到今次执导的《警例》,主题鲜明,叙事含蓄,不是高深莫测的故布疑阵,只是水到渠成点到即止。
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处理手法低调,我才觉得它比同类型拍到厌的片种来得清新淡雅一些──它尽管没有施浓胭脂在脸上的野心,却有冲着素面示人的勇气,尤其当这份勇气要落实在执法严明和人情道义上进退失矩的机动部队时,我为它找到了这样的一个诠释:表面上和私底下的执法尺度虽然存在偏差,体制背后涉及的“权力”也使你无法与之靠拢,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却可以很好很恰与其分地做到绝不勉强绝不为难,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力就够了,如果把这里的“你”置换成“机动部队”,我相信这就是机动部队拒向现实低头又唯一可以做的最佳选择。
机动部队作为捍卫特区政府的机械化身份一方面是打撃罪恶、除暴安良的前线人员,另一方面又要恪守各种条文繁多的警例,而罗永昌就是想透个机动部队里一个私下欧打犯人的案例突出警员办案处事的两难境地──进一步不成“仁”,退一步又能“忍”吗?
机动部队究竟是按着条文遥控的机械抑或充满七情六欲的人?
正邪对立之间存疑的“灰色地带”,该交由“人治”抑或“法治”来审理较恰当?
《警例》故事背后的意识形态十分沉重,而个中紧密的人物关系网也不过是在一日之间建立──警署高层收到一卷录像带,内容拍摄到三名军装警员涉嫌在后巷对一名男子施以欧打,为此,警方投诉科的探员们展开跟进这个案件。
机动部机的警员李永森(任逹华饰)马上被审查组拉去问话,他与另外两个同事故意隐瞒打人的真相,并打算私下找那个被打的犯人“大麻成”解决。
与他们同组的警员孖八因财务问题向警队寻求援助,未果,还得罪了上司黄警官,被逼得走投无路,神智失常。
同是警员的肥棠因欠黑帮的债而暗自选择包庇“大麻成”……这铭铭中彷佛自有主宰的一切都在“那搜查中的三名警员随时遭沿路追踪的投诉科探员们揭发”的伏线下阴暗前行,推动剧力的不是多线发展的情节,而是一种波澜不惊的悬念,一种探索人性课题上的自我欲望。
全片关于一众警员的“追踪”与“反追踪”,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孖八首先被镜头放大成一个不堪压力负荷而变相蓄意杀人的标本,当他得知被调文职和被上司勒令交还配枪,回到警局后坐下第一个动作就是反复擦拭自己的配枪,特写捕足到人物此刻满头大汗,脸如死灰,双手剧烈的颤抖,内心深处的痛苦挣扎使他失去理智,迅速变成了一头眼红的野兽。
他持着配枪躲在警局里侍机报复自己的上司,不料另一场围捕“大麻成”的行动同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声中枪逼迫他要重新面对自己抑或继续执迷不悟?
罗永昌在命运的选择题上设立了这个足以考验所有观众去思考的焦点,一如后来警署高层发现那三名警员确实有殴打犯人,应该严肃处理他们,还是干脆讨个台阶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结局很好给了我们正面的答案。
《警例》的格局可以更大,节奏可以更明快,但我仍然甚为欣赏它对个别人物刻划的见微知着。
罗永昌导演,杜琪峰监制,“银河映像”又出精品。
就好像一说到“吉卜力工作室”,人们就想到宫崎骏。
杜琪峰似乎就是“银河映像”的代名词,但是通过这部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银河映像”不完全属于杜琪峰一人,更应该有信心,“银河映像”会在将来冒出更多“非杜式”的精品。
说归说,杜佬的确为“银河映像”,甚至是香港警匪片树立了一种特定的黑色冷峻风格,人性的正反面,宿命的巧合,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银河映像”的每部作品之中。
在罗永昌这第四部作品中,将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特殊身份所背负的两难问题摊在台面进行了一次解剖。
一方面是除暴安良的利器,一方面又要恪守各种名目繁多的警例条框,不得雷池越境,不然就要伤敌500,自损1000。
套用好久不见的蜘蛛人的那句名言——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警察无法做到百分百好人,they're just doing their job. 警察唔易做,仆你母条街。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就行啦~
个人觉得情节比PTU要好,逻辑上也更清楚一些。
开始就是小队3人后巷殴打犯人被拍下,投诉科跟进调查,双方围绕着关键证人大麻成展开猫叔游戏。
警队内部有着普世价值,对PTU伙计是能帮就帮,对投诉科是能拖就拖(反黑组东哥带投诉科去找大麻成大佬,结果大佬喷投诉科枪都不带一段很爽)。
另一条线则是一直规规矩矩的孖八,因为负债申报结果被要求调文职,心生怨气一度想朝上司开枪,而实际上上司甚至越级帮他申请了最好的条件。
期间,孖八追和大麻成交易的对象甚至倒在水池里,3人组也因为找他错过了和大麻成面谈的机会。
而最后却因反黑沙展欠了高利贷,被大麻成抢枪逃脱,还在天台劫持了也躲在天台的孖八,这时孖八选择奋身一博,身中一枪,大麻成也被现场击毙。
结尾投诉科因犯人被击毙停止调查,大家看似平安无事,但实际上警队高层又拿到了另外一条片子,直接拍到了当晚殴打的正面照,但高层选择理解销毁了档案。
可见,看见的甚至经历的都未必是全貌,还是要多观察多理解,不要意气用事。
再说警例。
上知这两部哪个先后出的,为啥那么多警v察好赌还赌到借高利贷。
跟上部比风格上还是比较相似的,剧情感觉没前者精彩,但是涉及到情感戏的更多,算是各有各的特点,结局差上多都是误入歧途的警v察最后又归了正道,小制作拍成这样很上容易了。
影片吊为警例,字面是警v察的例子,是好例子还是坏例子呢?
片里有好例子也有坏例子。
看了这部,警v察因为殴打罪犯,竟有被阁值的可能,如果这样大陆警v察就没几个了。
还是上面说的那样法律健全与否真是查太多了。
颇闷。
但在同样闷的夜晚看来,淡而有味。
叙事很含蓄,却又不是高高在上故布疑阵,只是水到渠成点到即止。
已开始,从警察打人的那段视频里虽然看不出是谁,但监查组问话的顺序前两个是官阶大小,第三个叫到森,森的态度极其平静,这种表现看到后面就能对上原因。
端倪出现在外出巡查时,上级梁分派的任务内容,和玫主动提出要和森分队,之后森带队共三人,这时已经可以大致猜到打人的是谁了。
监查组的步步紧逼和警察队伍的消极配合,表面上体现了两种情感,底下可能涉及体制等问题,但那些复杂的东西未必是本片的重点。
本片的看点,我欣赏的,仍是人与人的关系,尽力而为,但不勉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他们在自己限定的位置上做了能做的事,只能如此,却也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
如打人的森的一队希望比监查组早一点找到被打的人,玫找到了,在交给上级前争取到羁押他的一段时间,并告诉森。
森则为了找到情绪不稳的八,避免八冲动造成恶果,因此延误时机。
梁为八争取权益,未果,八怪罪他,意图攻击他,八受伤后他最终没有说破。
到最后,高层开会研究,声称要严肃处理自己辖区下打人警官的那位,肯定不是出于本心,不过是讨个台阶下,大事化了。
这片子不血腥、不华丽、不悬疑、不刺激,但值得品味。
虽然剧情让人看得有些打瞌睡,但是对于整体的矛盾刻画非常好,包括警队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个人性格的矛盾等.总体而言,时间够多的可以看一看,但是不要指望剧情有多么精彩或者怎么样。
网上盗版反应好快啊,本还以为是机动部队:同袍,看完以后才知道是这部机动部队警例,感觉一般,相对老杜03的PTU来讲,我给他两颗星非常心安理得。。。
不是很好看,大家请酌情观赏!
果然比不上1.
最后那样的结局 公共关系科真的觉得没有问题么?
唔清唔楚就咁冇佐
还不错,李国麟的演技真心不错
做作,所以香港
82/100 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原则”?问自己
机动部队系列说白了就是黑警系列,在这个世界观里,警察都是不干净的,所以故事会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孖八这个角色的设定很有趣,本质上是个冲动易怒的莽夫,对自己的枪有很深的执念,或许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这样的人能够在警队混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程序上的错误。所以在混乱脏脏的土壤下又有多少长出善良的花朵呢?最后让孖八幡然醒悟,自我牺牲就有点俗套了,还不如一坏到底
香港PTU類型的片子,沒有什麼亮點
略虎头蛇尾,整体风格偏沉闷压抑,内心戏较多,任达华叔能不能不要这么冷面摆谱,都猜不透你的内心。全程几乎无亮点,林雪的故事也只是匆匆埋了个伏笔,留待下回分解么。
。。。。。。
双8干掉大麻陈 结局太好猜了
有些刻意的痕迹。
电影质感弱了,不过PTU那味道还是在的。
7.0/6.9 少了些老杜的戾气和影像的邪乎劲,本以为是个煽情的结尾,但最后一段出来时,我笑了,这才是银河嘛,哈哈,还算不错。
紧张,刺激,有悬念
适当既时候做适当既嘢啦。
这一部一般般
回味一下~~~~~~
这部电影有点啰嗦,但又是典型的港片,也算是香港的主旋律电影,更重视的是人思想的变化,虽然不是杜琪峰导演的,但明显带有银河映像的印记。
见一次追一次,不信你跑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