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露西!
Oh Lucy!,喔!露西(台),嗨,露西!,露西
导演:平柳敦子
主演:寺岛忍,乔什·哈奈特,南果步,役所广司,忽那汐里,梅根·莫拉莉,蕾可·艾尔丝沃斯,井上肇,卡尔文·C·温布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美国语言:英语,日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根据同名短片改编,寺岛忍扮演一位不再年轻、孤独、爱抽烟的东京职业女性节子,为了改变现状,在侄女美花的建议之下,报名了一个英文课程。来自美国的英文老师约翰让节子戴上金色的假发,为她取了英文名字露西。节子变身露西后,性格更加开朗,并渐渐爱上了约翰。一天,约翰突然失踪。节子得知约翰和美花在谈恋爱并且私奔到加州后,决..详细 >
每到看到lucy这样的人,觉得,自己就是她却又没她勇敢
还好我的英语外教不是乔什哈奈特,不然我现在肯定连六级都过不了,就被活活帅死了……
可以,就是主题让我不屑
真是站在东方和西方人眼睛里看事情咯,日本妈妈还是最敬佩的人群,有家长里短的啰嗦有洋派的动力,失足少女拜在阿姨魄力之下,阿姨觉得未来还是有,但是少女不觉得了
看海报以为是JL... 寺岛忍总是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年女loser. Josh Hartnett除了脸放大了一圈眼睛缩小了一圈,基本上还是《珍珠岛》里的温暖内敛的形象。以为最后Lucy会在拥抱过Tom后跳轨自杀,和片头相接完成轮回,结果还是自己想太多。
高压世代
人啊,穷尽一生,不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抱抱嘛。
当你痛恨这个世界,它就会充满恶意。
补漏,丧得不行
大体上和许鞍华的那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有些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想说在面临衰老时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异化的抵抗,但其实问题在于拍得太浅了,就连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显得有些刻意
15年入学那阵,陈哲艺给放了短片,现在终于看到了长片。一方面,人与人情绪之间的共感,可以跨越语言达意;另一方面,文化之间的隔阂造成的误读,又放纵了绝望的寄托。自杀,道歉,拥抱,首中尾三场地铁站的戏都极佳。
影片想探讨的大议题还是日本严肃拘谨的文化氛围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在片中出现了四次自杀事件,但导演在颓丧中还加入了一些喜剧元素,像是第一次外语课就很好地传递了这种略带尴尬的幽默,也突显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美国的段落可能剧情发展比较离奇些,所以没有在日本的段落好,当然最好的还是露西这个人物本身,一个孑然一身的女性just want a hug,这么强烈的对爱的渴望甚至有点带有病态的偏执,这么细腻的情感描绘被寺岛忍诠释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好几个地方都只是抖抖机灵,博观众一笑,却没能更深入的进行下去,感官比较一般吧。
男人看女人发情,看过期(男人认定)的女人发情和小年轻女超人互撕,就是这么开心。
看着海报还以为是欧美的片子,结果一看……原来是日本大龄妇女求爱记……滑稽之中带着各种对寂寞的反抗,以及人生彷徨的无奈。
C+/ 前半段以美日文化碰撞为主轴来折射日本自身现代困境的结构非常自如灵巧。但是美国部分作为情境恰到好处,落实为主情节反而削弱了生活触感。又或许可以将这部分处理得更为虚幻甚至癫狂,从而完成某种美日关系的抽象或是东方主义的自我解构。目前这样依靠情节与表演观感依然不错,但试图建立的格局可能已经被抽空了。
渣男随处有,不分国度,而好人也是,学会带眼识人慎言慎行很重要。感觉日本人生活太抑制容忍,所以高自杀率还有高度的文化包容也完全合情合理。羡慕他们的不婚主义盛行,最喜欢一幕是车站离别。
到了美国就失控了啊
虚伪写实的职场人际关系,高压的生活压抑无处释放,隐忍压抑成就了lucy,终究是美帝的过客,任性千里送炮还是要回高压的霓虹面对人生残局,但输到无处可输也更从容的面对而完成了自我救赎
人到中年孤身一人,并且生活在人际疏离的日本社会下的Lucy,像机器人一样执行生活工作任务,内心逐渐变得坚硬。但人还是感情动物,需要爱需要温暖,美国外教的意外拥抱让露西封闭的内心因肢体接触开始融化,甚至冲动飞去美国寻找“爱”。最后失意回到日本面对失业准备自杀时,也是因通过英文课认识的“Tom”而得救。爱是值得投资的东西,不被爱左右,但也不得不承认最后拯救人类的还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