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下半年,我在北京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任职,因为工作缘故与白静认识。
当时我和音乐人杨海潮在同一部门,因为公司要投拍一部电影,名字叫《走着瞧》,讲述关于知青年代两只驴和人的故事。
由于片场需要比较原生态环境,最后确定下来的拍摄场地,在陕西秦岭深山周至县一个叫老县城的地方。
很自然,汽车把我们从西安发出,沿着蜿蜒上升的秦岭,穿越悬崖峭壁的山路,剧组来到老县城这个地方。
当时执导该部电影的导演是拍过《金粉世家》的李大为,美术是韩忠、剧本述平。
男演员经过精心挑选,最后确定下来是文章;女演员有两名,一名是岳红,一名便是白静。
那时候的白静刚刚出道,应该是从中戏毕业不多久。
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应该是文章的同班同学。
第一次见白静,是拍摄一场野外的戏。
为了拍摄到早晨的阳光,剧组很早就出发了,在秦岭深处的一条河边取景。
那天,她与文章对戏,穿着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姑娘打扮,看上去非常清纯!
剧组人员架设好机器,随着导演一声号令:开始——她和文章坐在驴车上缓缓穿过一片松树林,阳光正好挥洒在绿色丛林间,回想起来仿佛就像昨天。
接下来的日子里,又陆续拍摄了几场戏,同样是在老县城村庄的周边。
记得其中有一次是野合的场景,虽然剧组找了一位西安某大学艺术系的女生替身,但白静还是自己上去和文章表演了激情的一刻。
初识白静她给人的感觉是一位为人纯朴、善良的女孩,而且她的笑永远都那么甜蜜,待人也非常礼貌。
关于她的身世,与她聊天,当时只问过她的出生地,得知是辽宁人。
但在我看来,她从来不像是一位东北女孩,因为她长的个子不高,又非常秀气,像南方的姑娘倒是真的。
有一天傍晚,不知是什么原因,白静和剧组的制片人闹了一些不愉快。
她急着想下山去,但当时在秦岭深处,下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有车。
据说山上住着一位老妇人,年近90岁,是被土匪抢来成亲的,她竟一辈子也没走出过秦岭。
当天晚上,再也没车下山了,唯独我的一位央视叫阿里的朋友有车。
白静找到阿里,希望花五百块油费钱让阿里开车送她下山;阿里回答白静,他并不是载客拉活的车夫,婉言拒绝了她。
后来阿里问我,说:玉生,我们是朋友,除非你今天愿意下山,我可以送你下去,顺便送白静一起下山。
我考虑了一下,看在白静急切的心情上,就让阿里和我们一起下山。
正好那天来探班的演员马伊利也正想下山去;那时她正和文章谈恋爱,两人如胶似漆,马不远千里来到秦岭山沟里探望文章。
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此爆料一下:据说文章和马伊利的女儿,正是在秦岭深山上种下的种,呵呵。
阿里开车拉着我、白静、马伊利一行四人,从秦岭老县城(村庄)往山下去,此时天幕已黑,秦岭深处唯独我们的车灯照亮着远方。
在下山途中,我和白静、马伊利聊天,无非是聊一些当演员如何艰辛的问题。
阿里听不惯她们之间关于剧组的谈话,于是唱起了一首歌《丹尼男孩》的歌,车里立刻变得非常安静。
在那样的深山里,听着一首歌唱死去爱人的歌谣,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都被歌中的情怀感染着。
我们的车在山路上行驶十分艰难,并不时颠簸着。
一不小心,车驶偏了马路,一只车胎被修路的钢筋扎破了。
那时在秦岭深山上,手机没有一丝信号,求救也不行!
我记得马伊利还拿出手机摇动着,依然是找不到半点信号。
无奈,我们只能下车,将备用轮胎换到扎坏的车轮位上。
说心里话,这点白静比马伊利更主动和积极,她和我们一起把车胎卸下,然后又把备用轮胎装上去。
相比较而言,马伊利只有在身旁打打手电的份儿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对白静更加刮目相看!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西安。
马伊利要给阿里钱,被我们婉拒了。
据说后来再次回到老县城,白静非要给阿里五百块钱,最后阿里说,那就以我们俩的名义捐给大熊猫保护站吧。
之后我和阿里再见面时谈到此事,他诙谐地说:这事干的,二百五。
人生的道路是多么不同!
之后总是没有钱的阿里与两个志同道合的北影学生刘汉祥和硅石拍摄了一部传奇的音乐纪录片《马兰的歌声》,里面流淌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
酒醉中的阿里陶醉在曹操的诗句里,他却能写出《小苹果树》那样的充满童心的歌谣。
回到北京以后,虽然有数次和白静碰面的机缘,但我从她身上再也找不回最初在秦岭拍戏的感觉了。
我想,或许是白静在成长了,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
后来,她拍摄《血色湘西》、《铁人》等系列重量级影视作品,我们见面的次数就更少了。
只是偶尔在过节的时候,才收到她的一条祝福短信。
最后一次联系,是我邀请她参加公司的一个活动,她告诉我最近拍戏比较忙,只要有时间就一定来参加。
但我没能等到她的到来,她通过短信向我表达了歉意,并告诉我欠我一个人情。
只是再也没有偿还的机会。
作为白静曾经身边的一位朋友、见证者,白静很少向我们谈及她家庭的事情,即便是有重要的场合,她也是一个人来参加,而不是带着她的丈夫一起。
这点似乎让我隐隐预料到,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直到当我得知她被丈夫刺死的消息那一刻,我的内心依然是那么不情愿相信这是真实的!
依然是那么的震撼!
不仅问自己,这个世界难道真的疯狂了吗?
或许,对于世人来说,白静和她丈夫及家人的死早已成为人们消遣的谈资——传言白静如何与小三串通骗取丈夫的钱财!
这些对我而言,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失去了一位曾经和自己擦肩而过的朋友。
(邓玉生)
关于上山下乡知青的故事大多数可以总结为:某个精力旺盛的城市小青年和下乡的某些姑娘或者某些动物的故事。
所有的非商业电影基本上都有政治隐喻的成分,就看从哪个侧面去挖掘了。
我所理解的是知青马杰阉割掉了黑六的特权,于是特权阶级就换掉了黑六,黑六在位多年,本不是靠出大力讨生活的家伙,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报复行动。
特权阶级处于无奈,只得让马杰结果了黑六,黑六王朝终结了。
黑七则是那个被去了势、剥了皮的黑六的亲弟弟,或者说是黑六王朝的铁杆效忠分子。
黑六王朝大势已去,黑七就像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一样,幻想着恢复那个过去的王朝,它活着的意义就是维护那个王朝,王朝去了,也要拼了自己所有的力气折腾一番,也算是对旧主有个交代。
黑七认为马杰是那个王朝的终结者,于是马杰成了它首要的打击目标,马杰被黑七黑了几次之后,渐渐发现这头生灵对他的恨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谈判和解的余地已经荡然无存了,两个王朝的下脚料便展开了阵势,必要拼个鱼死网破了,最后黑七带着对那个黑六王朝的怀念葬身火海。
再说说马杰,文章这个典型的京痞子形象饰演马杰这个角色是再适合不过了。
甭管你怎么痞,甭管你再怎么玩世不恭,也玩不过那个时代,逃不过那个潮流。
城市里的生产力不足,没有就业机会,那就滚到下乡看驴去。
谁叫你不是精英,谁叫你老爸不是精英呢?
到了乡下念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名句,装成个知识份子混工分,把妹,接触大自然,吃绿色食品,生活也是优哉游哉的,如果不是两头驴捣乱,说不定也能捞个终成眷属。
然而丫不是逆来顺受的主儿,看到黑六妻妾成群,饮食搭配科学合理,丫心里就不是个滋味,都是在广大农村生活的,我还是一个比你黑六高级一点的生物,凭什么你一顿吃两个鸡蛋,我就得吃省糠咽菜。
商量不了的事情,就暴力解决,于是就发生了之后的一系列的事件。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人生的导演是我们自己,然而有的时候未必有投资方肯出钱赞助你,或者你的导演风格根本就是非主流,投资方和市场都会无情的将你抛弃。
一部根据小说《双驴记》改编的电影《走着瞧》于11月17日在陕西秦岭老县城开拍。
该电影开创了“动物与人”类型电影的一个新思路,作为知青电影,《走着瞧》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用一种荒诞魔幻的方式而非纯写实主义来叙事。
从立意出发,它无疑是一个新颖的“异端”。
不愧为中国首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该电影是国内首部反映知青年代,讲述驴和人故事的电影。
电影《走着瞧》由著名编剧述平根据小说《双驴记》改编,由中国电影集团著名导演李大为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优秀毕业生韩忠任美术,曾担任《疯狂的石头》的总摄影杜杰任摄影师,该剧反映了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与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生态矛盾。
视角独特又具有喜剧元素,让观众在充分享受到饱满内容和影像魅力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只有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人类自身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与幸福。
该电影由北京天寰新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投资,拍摄地定在偏远的秦岭山脉一个叫老县城的村落,四面环山,周围是未曾开发过的原始森林,环境十分优美,拍摄地附近设有太白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栖息着30余只大熊猫,同时还拥有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
有意思的是该电影的主演是两只驴,和影星岳红、文章(听歌)、白静等人。
岳红曾出演过《小岛》、《野山》等电影,并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西安电影制片厂第一届铜车马奖优秀女主角奖。
男影星文章在《奋斗》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演技得到了很多的肯定,文章的哭戏也被称之为“最投入的哭”。
新生代女演员白静,她造就了一个戏未出人先红的神话。
湖南卫视推出投资2000万的自制大戏《血色湘西》,白静正是著名的龚如若飞导演从众多演员里挑选出来挑起大梁,女一号“穗穗”的扮演者。
《走着瞧》影评“请对万物生灵,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这是看完这部片脑海中一直旋转的一句话,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万物生灵也是如此。
古话有云,万物皆有灵,如若人类没有对万物生灵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如若人类没有对大自然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必将像方杰一般,自食苦果。
咱们2020年的这全球一系列灾难,方能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澳洲大火烧了大几个月,引来了大量“超级蝙蝠”,全球各地频频地震,非洲蝗灾,还有咱们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只因人们吃了所谓的“野味”。
这是一部很高明的喜剧,电影中没有任何一种故意的点去逗人们笑,但又能让人笑声不断,并且很多地方都在讽刺,是一部非常值得深挖的作品。
故事发生时期大概在“打地主”过后没多久,前地主留下的两头驴,黑六与黑七。
故事中由文章扮演的方杰年轻气盛,玩心太重,一次偶然的机会碰见黑六,便下定决心要把它收为“坐骑”。
便从医务室偷出麻药给黑六打上,在生产队众人面前来了一出“人驴对话”,也因此晋升为饲养员。
慢慢的,从各处细节,方杰发现自己活得还不如一条驴。
例如:方杰吃窝窝头,黑六一餐两个鸡蛋,方杰整天累死累活干活,黑六只需要轻轻松松的配种,方杰自己孤寡一人,黑六由于配种工作,老婆成群,一批一批的换。
方杰发现自己还没有一头驴潇洒,就像故事中说的黑六过的是皇帝的生活,方杰就像服侍这个“皇帝”的太监一般。
也如队长说的那句:“别说你一个知青,就算是十个知青也比不上它。
”因此方杰对这头驴羡慕嫉妒恨。
其实这些地方都是很值得回味的,细嚼慢咽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
十条人命不如一头驴,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可笑,但是换回来说十头驴都不如一条人命,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有问题。
这便是问题所在,这也是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借驴之手来讽刺人们处于生物链顶端的“通病”。
讽刺的地方最经典的就是方杰的骂驴片段,相信看了的人都会因此而感慨编剧到底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讽刺的。
黑六碰上方杰,注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被一鞭子抽废之后等待着它的也只有灭亡,因出生开始就“高驴一等”,从事着“艰辛”的配种工作,一生未曾像别的驴一般干过活,多么幸福,这也是导致它废了之后必定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编剧的绝妙之处,妙极,可谓是耐人寻味,得下去反复琢磨,我估计会有别的新收获嘻嘻嘻。
说到黑七,我认为黑七是个勇士,它身上有一种精神。
就是那种我虽不如你,但你若是做过了,我会让你做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个道理我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叔叔(浩哥)跟我说过一次,到现在还特别清晰的记得。
他说,如果别人欺负你,你打不过他,你忍了,他会蹬鼻子上脸,一次比一次过分,变本加厉。
但是如果你反抗,虽然你打不过他,你把他也打痛了,他下次欺负你之前一定会想,这个人不是那么好欺负,毕竟知道如果欺负你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想一想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也明白浩哥不是说打人被打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教我一种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正是黑七身上的这种精神。
为黑六感到悲哀,向黑七致以崇高的敬意,从方杰身上学习到面对世界万物生灵都应该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影片的隐喻很简单,之所以能很容易的看出来,是因为编剧和导演并不打算过于隐晦的表现主题,这从黑六黑七的命名上就能体现。
马杰无疑是被用来借代混乱十年中的革命小将,黑六黑七则是黑五类的代表,这两者放在一起就是那十年里的最主要矛盾。
马杰看不起黑六是因为他似乎不干活就能享受优渥待遇,生活仿佛皇帝一般,嗯,那年头的皇帝生活可以理解为吃鸡蛋外加开后宫。
而黑六肯定认为自己理所应当享受特殊待遇,因为它是有重要作用的,并且不可代替。
这其实也是普通劳动者和精英阶层之间的矛盾。
一番斗争之后,马杰和黑驴家族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代表国家和政府的大队也没有得利,所以电影想要说的是,那混乱十年斗来斗去的结果是通输,没有赢家。
总结下来,和为贵。
I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I will stay in this city for a long time this time,but now the truth is that I have already stayed here for a so long time.at the beginning I missed my hometown for a while,and very much.but after a while now I am already more suitable for the new life in this city.well,to be honest it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my past lifestyle,but time can change every thing--just like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movie.
国庆放假下载了不少片子来看,都是国产片。
这部《走着瞧》算是拿得出手的,这里也来写两句。
我没看故事介绍,因为喜欢主演文章看的,所以开头我真的以为这是一部农村生活片,夹点幽默搞笑也就完了。
我乐得看文章饰演的角色马杰在电影里面耍宝,看他念诗挑逗姑娘,看他看电影哭的像杀猪,看他卖弄小聪明糊弄全村人,让自己当上了饲养员......不过故事从马杰当上饲养员以后基调起了变化。
这个马杰和驴杠上了,是啊,这个驴有鸡蛋吃,有无数的“姑娘”去调戏,还不用干活,相比马杰这个穷苦的单身汉,那日子真不是好一点点,难怪马杰兄心里会极度不平衡。
终于有一天,马杰一鞭子把黑妞,就是那头配种驴的生育能力搞没了,这个黑妞的日子从此不好过了,这个黑妞脾气极大,配不了种了,但是也坚决不好好干活,连拉人也不愿意,还把人摔山下去了,于是等待这头驴的命运,就是被杀掉,而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饲养员马杰身上。
其实马杰性子虽然顽劣,但是本质上是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他之前虽然和黑妞有那么多的“宿仇”,但是他并不想让他死,他更不想亲手杀掉这头驴。
但很多时候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杀死黑妞那天,他的弟弟黑七目睹了全过程,并在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复仇行为。
之后我在想,驴是否能够真的达到那样“明事理”“通人性”的境界。
之前或多或少的看到过一些新闻或者文章介绍过动物界的复仇行为,比如说大象,如果他亲眼目睹了人类宰杀了他的亲人,多少年后他记得他的仇人,并且予以报复。
不过那是直接的攻击性的复仇。
而黑七表现出的是对人类世间伦理的理解,比如黑七拉着赤身裸体并且熟睡着的马杰和彩凤到村里,导致村民的围观。
一头驴怎么知道,男女赤身裸体躺在一起被人看是很羞耻的事。
我想毕竟只是个故事吧,就像马杰说的,我怎么看,你还是头驴!
电影的结尾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有点看不懂,既然被驴追是个马杰的梦,那么马杰同志醒来怎么看见了黑七傲然的被烧焦的尸体,那个镜头里马杰的表情是懵的,我也有点。
反正故事结尾驴就是各种疯狂报复行动就对了,马杰的噩梦巅峰期。
电影最后5分钟的马杰已经是个农业大学的老师,是个小女孩的爸爸,他说,“对生灵的敬畏之心也许会影响会一辈子,这一点是黑妞和黑七交给我的。
”这算是点出了电影的主题。
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另说,不过总体我喜欢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最后简单说几句我对后面这几个字的感想,“对生灵的敬畏之心”,我认为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是小蚂蚁,小虫子,如果他没有挡你的道儿,没有对你造成太大不好的影响,就和他们和平共处。
养过小狗小猫的人知道,每个小动物其实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小孩儿似的,所以养宠物真的需要很大的爱心和耐心的。
每次看到街上的流浪猫狗,我心里就有点难过,那天我和捡了一个小猫来养的朋友说,其实捡个流浪动物来养是做了一件善事。
我有个想法,等我以后有缘碰到一只流浪猫,我也捡回去,和他一起生活。
继续看去年的华语电影,昨天看的是《走着瞧》和《明媚时光》。
《走着瞧》是讲一个下乡知青当了饲养员,杀了一头叫做黑六的种驴,于是黑六的弟弟黑七疯狂的为哥哥报仇,最终胜利的故事。
关于《走着瞧》,大厨发出以下几点感慨:1 文章中年以后就会长成黄磊那样。
2 电影开头的黑七和电影后段的黑七不是一头驴,偷换了演员。
3 其实电影不是讲知青和驴的斗争,而是写知青和农民的斗争。
中国农民看似很老实,跟那头驴一样,其实阴蔫损坏,厉害着呢。
你搞不死它,它就要搞死你。
所以党旗上,锤子要插在镰刀上,得压着它呀。
4 农民,最后的胜利都是属于农民的。
关于《走着瞧》,我发出以下几点感慨:1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说啥。
2 我不太能接受创作者要让一个知青把对命运的不公,对体制的反抗,对自我价值的不平衡如此种种加在一头种驴身上。
3 这些中国电影为何都这么拧吧,气质阴郁复杂?
说是黑色幽默,让人笑不出来,说是荒诞戏,又觉得不够荒诞,说是写实主义,偏偏又没有根基。
4 为什么电影里一点善意和希望都没有?
5 王小波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是写当时以及人们永恒的处境:想打破生活的设置,想活得特立独行。
这头牛逼的驴,在思想境界上,和那头猪差得太远了。
6 我希望这部电影要说的不是大厨领悟到的那些事。
7 这部电影在还原时代质感上做得比大多数电视剧强。
8 演员们表现出色。
尤其是那头苦大仇深用眼神演戏的驴。
这是人渣与倔驴之间的博弈。
驴兄弟殊途同归,只适合一条道走到黑。
而生而为人,会笑到最后,还会假惺惺地谈一谈敬畏,时过境迁,敬畏哪个,青春?
爱情?
该怎样炼成的钢铁?
就怕把人之恶都推给过去的年代,都说青春无悔,无非是避重就轻,人人都无悔,时代更无咎,驴们到哪儿说理去!
某人本色出演,精致利己主义+经典款伪君子,没被驴踢死是本片最大败笔。
电影《走着瞧》在北京放映的规模很小,但它充满寓意的故事自有其独特之处。
它用的是人世间屡见不鲜的两大故事范式:“卸磨杀驴”和“物伤其类”的叠加。
观众可以将其看成一种纯粹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恩仇故事,当然,也不妨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镜头背后的隐喻。
故事并不复杂,在中国民间这类带有灵异色彩的动物复仇故事很多,我少年时在湘中乡下放牛时就听过若干。
故事的场景可以放置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以及广袤国土上任何一个乡村。
只是这个故事发生在“极左”的知青下乡时代,在被过于强化的意识形态语境下,更凸显其荒诞色彩。
知青马杰(文章饰演)被下放到秦岭北麓一个村庄,奉命照料一头种驴黑六。
因为嫉妒,马杰虐待黑六,使其丧失生殖能力,最后百无一用而被宰杀。
黑六的兄弟黑七又归马杰役使,黑七处心积虑为黑六报仇,企图伤害马杰,未果,黑七最后自焚欲与马杰同归于尽,马杰捡得一命。
这部电影里的“驴”,是有寓意的。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驴被视为最吃苦耐劳、最不求回报的牲畜,甚于牛马。
然而,就是这样两头最能忍耐的牲畜,最终挣脱不了忍受亦死反抗亦死的宿命。
看这部电影,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故事得以展开的由头:饲养员马杰对种驴黑六的嫉妒。
如果黑六的饲养员,是一个寻常的陕西老农,在那种文化中长大的农民,多数有一种善待牲口特别是配种者的自觉。
然而,被革命洪流裹胁最后又被其抛弃的马杰,他有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冷嘲、偷懒、生事是被流放的知青一种自然的生活选择。
很不幸,黑六由于是头优秀种驴、得到生活上优待的现实,对自觉落魄的马杰来说,不啻于伤口上撒盐。
他觉得,自己活得还不如一头驴。
———仇恨便由此产生。
而真正操纵马杰和黑六、黑七命运的,是那位看起来通情达理泼辣能干的女生产队长大莲。
确切地说,作为那个村庄权力的代表,大莲更像一位中性人。
权力的表现往往是中性的,阴柔其表,刚硬其里;以慈父慈母的面目出现,但对治下饮血食肉毫无一点仁慈。
黑六的被杀、黑七的复仇,始作俑者是队长大莲,然而,真正的仇恨制造者,在被奴役者相互伤害时,不但置身局外,而且还能以裁决者的身份出现,进行调解。
村里的老混混借废了的种驴,进集镇赶集,在车上他呈现的梦境是儿时目睹的大宅门地主娶妾情景重现。
而马杰在和彩凤一番云雨后,呈现的梦境是苏联舞曲下,化成近卫军战士的他和身穿俄罗斯长裙的彩凤翩翩起舞。
显然,前者是纯中国的,后者是非中国的。
同样的场景下,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人所呈现的梦———即所企盼的未来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只能是审美的。
而一个男人获得成功后的表现,无论是汉高祖还乡,还是华侨回国,时代在变,场景不同,但内在的价值观像坚硬的核桃,数千年不变。
当然,这种叙事视觉都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让彩凤做梦,未必是城里长大的马杰那样,她永远梦不到莫斯科郊外,她只能梦到王宝钏寒窑苦守多年,薛平贵富贵回家,两人生儿育女。
最后一幕,进城多年的马杰回家时,他可爱的女儿在看电视里一条有关动物神奇的新闻。
要问我从这一幕看到什么?
我看到了悲悯,看到了忏悔,看到了轮回。
十年砍柴(北京 学者)
智斗,人驴版~~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说,没事儿千万别惹驴。要对动物们怀着敬畏之情~~~
用一个故事说明要敬畏生灵这个道理,有点儿冗长,文章的表演很好
有点意思,很凑合
剧本是好剧本,导演和演员都欠些火候
双驴记
q nmd烂导演烂演员烂片 这就荒诞了?屎吃多了?
毛驴黑七的复仇
好片~
挺好
太贱了~
人驴斗。不能往深的想,国产电影能逗你一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故事很棒,电影就和中国的北方农村一样干燥
故事很好
想讽刺些什么 但是也太过了吧 上升到玄幻了
1、好牛的驴;2、章子怡式回眸一笑;3、青年跟中年选的人太绝了;4、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无实物表演
知青年代的人和事,农村依旧
喜欢文章才看的;他跟黄磊果然够像
电影还不错
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