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居然也就导演了,居然还就拿奖了,本没多少信心去看,不过媒体好像炒的挺热也就跟着凑个热闹了,还真不错。
这种演而优则导的事情好像很多,不一一记得,但好像给我的印象都很一般,颇有凑热闹练个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嫌疑。
情节干净利落,剪接紧张有序。
记录片,让我对娱乐工业又有多了解,好像我要成名也是讽刺娱乐工业的吧,怎么今年的评委以后不打算在娱乐圈混了吗?
现实中的唱片界只有更混乱更无艺术良心毕竟在法律框架内违背道德并不会需要坐监。
然而这情节的的确确戏剧性十足:就四个人搞组合,管理起来也这么困难,演出前还能失踪一个,又不是5个6个人的小型室内乐队或者几十个人的小乐团;谈起音乐竟然缘起KTV,难道不是音乐爱好者俱乐部;四个人各有各的不靠谱,极其专制的队长,极不敬业的队员,这样竟然能成团(好似花瓶主唱+因练不好吉他SOLO吉他行业内卷转战根音的贝斯手+懒癌患者吉他手+泡妞大师鼓手,不过目前好像这样的乐队也是存在的,且还能持续运作),按理说这样的乐队早玩完。
最后只能说这几个唱歌不行(除了跟着椰树牌性感女嘉宾混的那位),但是演技还是抗打的:无论几个说台词像是普通人接受采访自我暴露的团员(从最开始讲述“初心”,在组合运行期间的怨言和争议,以及最后的崩溃爆发);还是编舞师,经纪人,服装设计师,助理等(不确定有哪几个是真的从事他演的职业)。。
是所谓的生活化演法吗?
毕竟是职业演员,这专业素质还是在线的。
没什么艺术理想,艺术天赋,艺术技能,艺术良心的四个演员只凭颜值突然搞起音乐组合却广受听众追捧,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反而这里面出现的真实的摇滚乐队(秋红)并没有这般受欢迎,主题不言而喻吧。
在这造神的世界里,产品质量并不重要。
看了TT之前就推过的《四大天王》,觉得真好。
特别是那个很贱的造型师那段,真的是一次比一次劲爆,完全笑翻了。
TT说这是一部好片,因为它讲了很多道理,很多香港娱乐圈迂回曲折的来龙去脉。
我倒是觉得,这部片的好,其实是好在了那种态度。
从开始到结束,一切不过一场游戏。
大家尽兴参与,学习、熟悉规则,娱乐彼此,最后,HAPPY ENDING。
于是,你笑了,我笑了,漂亮的不得了的吴彦祖在漂亮的不得了的非洲笑了,故事就此结束。
我们也就得以心满意足的离开屏幕,洗洗睡了。
又,吴彦祖真好,真好看,真用心,真聪明,真是让人要命的心动!
有意思!
相当有意思!
推荐的朋友说:不好看,不好笑。
才怪咧,笑翻了!
笑完还能回味很久,我最爱这种电影了。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得很惊愕,如果一切是真的,那吴彦祖也太大胆了吧!!!
牺牲了自己不说(揭露自己歌艺最差,就单靠一张脸就能赢得粉丝无数),竟然还敢明目张胆的揭露香港娱乐圈的好多黑幕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这些潜规则的,没想到那些资深艺人,张学友、杨千桦、莫文蔚等,在片中的随兴采访中也会亲口承认看完连忙狂google了一番,原来alive玩弄媒体是真的omg那个可怜的女记者很gay的造型师也是真的还有职业歌迷!
汗死所谓歌手,唱歌根本不是重点了。
想起hot dog的一句话,要想停止盗版,就要先停止翻唱也许唱片业在质问大家为什么都不掏钱买正版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审视一下自己?
科技太发达了,连声音都可以是假的。
不红可以自己炒新闻。
长得帅,你可以做偶像派,长得不帅,你可以先整形再来做偶像派。
想要转型做实力派,没问题,任何声音都可以用软件修的完美。
过分包装,也只是为了架势好看,场面火爆,跟音乐没有任何联系。
演唱会没有fans,居然也可以拿钱来买,很专业的哦!
名字牌还有灯说实话,我看到那个名字牌我刺痛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相似的牌子,在一些人的演唱会上。
我努力说服自己那些都是真的,哈哈 要出名,似乎很容易。
有点担心他把游戏规则捅破,难道不怕歌迷对他失望吗?
片中的很多部分,特别是前半段,都是他们艺人生活的真实体现,并不是后来表演出来的几年之内摄影师长期跟着这四人贴身拍摄!
为了拍一部电影专门组一只虚拟的乐队!
真是佩服他的创意和用心!
拍摄方法很有新意,香港电影历史上史无前例阿,不过后期剪辑的人可能要累得吐血,呵呵对了,结局很烂 我不喜欢。。。
google之后发现很多新闻都对他们很不利,我想是惹怒了众媒体造成的巴真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并以吴彦祖登上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领奖台而完美告终!
那些常常把别人玩弄到鼓掌之间的唱片公司、香港传媒真是彻底蒙羞了一把觉得以前太小看吴彦祖了,他还是蛮有才的,又靓仔下面三段新闻: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今晚(4月15日)举行。
吴彦祖凭借《四大天王》夺新晋导演奖。
仿纪录片(Mockumentary)是采取了纪录片的形式,但并非完全纪实,而是将现实和虚构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表现的一种影片形式。
吴彦祖说:“拍摄这部影片最初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因为我实在是好奇为什么既不会创作音乐,也没有什么好音乐作品的男子偶像组合现在能这么走红,本来是想拍摄普通的影片,后来才改主意要拍摄纪录片,其实我创建“ALIVE”也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
最佳新晋导演吴彦祖:我的目标伊斯特伍德 吴彦祖也是少年成名的代表。
1997年,这个美国长大的男孩回到香港,误入模特圈,次年便以“惊艳”影坛。
十年间,他已经拍摄了30多部电影。
11岁开始习武的吴彦祖以偶像面孔屡屡挑战反派角色,效果出奇制胜,从《旺角黑夜》到《门徒》,他已经俨然香港中生代男演员的领军人物。
出道时,吴彦祖便许下心愿:希望十年内能当上导演,演而优则导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伊斯特伍德是他的偶像。
根据自身经历自导自演的《四大天王》获得最佳新晋导演奖,终于让他美梦成真。
作为演员还没得过金像奖,而第一次做导演却能得奖,实在让他开心。
“感谢大家的参与,这个奖是属于大家的。
”吴彦祖透露,他准备成立一个工作室,下一部导演作品想拍摄一部黑色幽默喜剧。
在笑声中看完的。
对现在的音乐的创作有了肤浅的认识。
没想到吴彦祖也能拍出如此不错的电影。
比较感动的部分应该是连凯对Andrew的那段话,说Andrew是alive里最私心的一个。
连凯分析了Andrew的私心。
确实Andrew确实是因为实现父亲的期望而提出组建一个band的idea。
人的动机都不是那么单纯,但开始做以后才能发现做的乐趣,刚开始的动机也许消失不见了。
比较少见的影片,更加少见的拍摄形式:为了拍片,四个演员竟然组了乐队,然后将出道到走红这一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大大满足了我对明星背后运作情况的好奇心。
自从上了新闻院的公选课之后就对新闻界很失望,原来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能过让大众所知道,是经历了很多过程的,其中的失真或知而不报恐怕是一般不了解的人难以想象的。
我也只是知道了一点皮毛而已,就几乎已经不相信所有的媒介了,娱乐界的新闻工作者就更不用说了,看看腾迅这样的大网站上也随处可见“黄色新闻”,就已经让我很失望了。
究竟新闻是给什么人看的?
每次上QQ,腾迅的公告窗口弹出来,我只用眼一瞟就觉得那些新闻似乎是给心理不正常的人看得,比如什么偷窥狂、色情狂一类的人。
说回影片,乐队出道的历程就不同寻常:自己谎称歌曲被盗,然后大开新闻发布会给自己造势。
我看了并不觉得这种手段很恶劣,本来那些狗仔队干出来的事早就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星和记者之间完全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毫无一丝一毫的信任可言。
也许有些明星真的生活不检点,但我依然鄙视那些利用人家私生活爆料的记者,无奈的是,不做这件事的记者恐怕凤毛麟角。
想到自己还准备考传播学的研究生,以后也有可能在新闻界工作,我自己都不能接受。
娱乐界和新闻界,究竟哪个更黑暗?
无端端把人家的私生活当丑闻,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丑闻,如此没有素质和道德的人怎么可以当记者呢?
娱乐记者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乌合之众?
普通群众对于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总是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这部片子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
当喜欢一个人的外表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喜爱并非肤浅,总是要给对方贴上相应的标签:有内涵,幽默,有爱心,正直......吴彦祖就是一个典型,粉丝们在垂涎他的外表之外,同样的也在吹捧他极高的情商,专一,品行好,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男神”无误。
至少他看起来是这样。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吴彦祖给自己抹黑,我倒不这么认为。
电影里的他时常爆粗口,独断专制,连凯说他总是想要控制别人,想旁人都跟着他的节奏走,想成为Jackie Cheng 这样的大哥。
吴给人的印象都是彬彬有礼,温良谦恭的样子,要知道太循规蹈矩会让人觉得无趣,所以他在电影里讲脏话,我觉得并没有减分。
反而多了些烟火气,更像一个“人”了。
面对尹子维迟到,他非常生气,表演完了尹唱错词,陈子聪又擅自跳舞,他怒气更重了,干脆摔门离开。
实在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看康熙来了,他好像也喜欢车震,咳咳......尹子维是一个很特别的演员,有个性,有唱功,但是太没有责任感了,演唱会前夕竟然跟女粉丝厮混到忘记时间,差点误事。
当他们遇到奇葩的造型师时,大家都想着配合他,再打发走就算了,不想要撕破脸,尹子维开始也是强忍着,知道最后一身充满着SM恶趣味的造型出来后,他爆发了,造型师最后拂袖而去。
说他痞气十足,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也不是。
他自己说,他还不想做事很尽力,就是不想这样,吴彦祖说他是怕失败,也怕丢面子,所以做事都不想太努力,对人也是这样。
如此说来,好像又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
看他们上节目,尹又是另一种样子,外形放荡不羁,可是说话又很正经,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要很认真的解释。
这样的话,好像确实比较难红啊,太矛盾了,毕竟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浪子式的潇洒的他,不是一个很正经的人呢。
连凯的气质很奇怪,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内地演员,因为他的个性相对来说比较沉闷,用吴彦祖的话讲,就是比较内向。
他很有想法,这部片子初期的创意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在影片里面的设定有点尴尬,明明最早的发起者是他,但是出来控制局面的却是吴彦祖。
他出钱给自己买粉丝举灯牌,这点暴露出他自己的私心。
练舞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唯独他摩拳擦掌,非常认真的对待。
首场表演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哭了,后来解释说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他想让自己的父亲以他这个儿子为荣。
他就像拼命找寻存在感的男二,身上总是带着一种悲情的影子,背负着不知名的责任,教人看见就不自觉的难过起来,可是明明样子是帅气的。
Daniel由于队员的不团结,负气离开,连凯建议尹子维打电话劝劝他,尹反问道:为什么你不去,你就是自私。
他指责连凯组团之初就是为了利用大家,利用吴彦祖的人气,他的声音,拉上陈子聪就是为了垫底。
连凯被噎的连有力的反驳也说不出,也算是某种程度的默认吧。
他心里默默的盘算被别人看清,总感觉活得特别沉重似得,学会对事情云淡风轻也许会好很多吧。
我后来才知道原来陈子聪的老婆是何超仪,赌王的女婿。
他说他有名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叫他“何超仪的老公”,对于一个男人,这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在他发福之前,他是一个超级模特,吴彦祖在节目上说当时那些新人看着陈子聪就像仰望神一样,足见陈当时的地位之高。
电影最后,陈还是离开了乐团,跟着自己的老婆享受二人世界,好不惬意。
其实旁人的眼光并不中重要,反正生活是自己在过啊。
他们这个乐队实在是很酷,虽然只是为了拍一个伪纪录片,但是好像大家都在用心做,吴彦祖说,电影里的故事真真假假都有,在观众看来,除了电影的happy ending外,其余发生的事情都是真的。
电影结束啦,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香港的娱乐圈永远都不缺乏新的故事。
这果真是部很有趣的电影。
尽管它打着纪录片的旗号,可它记录的却是一手安排好的情节。
一切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都按照既定的剧本处理。
因此它又不能算是一部正统的纪录片。
而这正是它的有趣之处——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的是刻意揭露的关于娱乐圈灯光下的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
兴致勃勃。
这是我现在的状态。
无论是等待下载等待观看正在观看乃至到观看完毕,我的兴致都十分地高昂。
事实上这种关于娱乐圈报料的不费脑的片子谁都乐意在闲暇时候打发功夫。
它既不像韩剧那样冗长沉闷也不像侦探片那样惊悚紧凑。
它适合你在任何时候观看。
你可以很沉重地思索这电影之后反映的那些颠覆常理的情况,比如五音不全的“歌手”一样可以录制出完美的唱片,比如歌手登台要花钱请专业的歌迷到现场造势,比如娘娘腔的舞蹈师和造型师那些令人发笑的舞步和简直莫名其妙的服装设定但事实上却能制造出不少的关注等等。
你同样也可以看完之后一笑了之,比如嘲笑那些不专业的歌手的要录音录制上百次才能出一首不太悦耳的歌,比如那些即将登台才最后出现的让经纪人和伙伴捏一把冷汗的歌手,又比如那些被daniel们玩弄了一把的香港娱乐圈。
影片带给观众的是发生在大家身边不多不少沾上一些边的事情。
我们可以置身事外假设事不关己。
可事实上我们(至少我这个年代)还是经历过以买唱片买海报的形式追星的时期。
我们大概也会很像到现场为我们的偶像的演出打气加油。
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
我们也经历过感叹这个歌手唱歌很好,然而发现他现场唱得巨难听无比,到现在宁愿他们假唱会比较舒服的地步。
而这些过往和现在的观众的变化和需求,赤裸裸地在电影里得到了反映。
这些就是游戏规则,你接受它你就活得好。
杨千嬅这话说得再对不过。
我们就是观众,娱乐圈只是一场游戏。
尽管旁观者心态看这部片子,可我依然为尹子维和陈子聪不负责任的迟到而愤怒,为尹子维指责连凯自私而骂了句脏话,为他们讲出限制级台词而喜悦。
用这样的心态看电影,至少听着的是粤语原版,可以保持愉悦。
一直都很喜欢吴彦祖,不论他演王子或恶人,他有一种奇特的气质,坏人都可以让他演的那么彻底,看着他从一个新演员->男配角->男主角->新晋导演,所以很期待这部四大天王。
开始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是不是喜欢捧着DV,然后把这几年ALIVE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看上去就像是以前的一部《买凶拍人》,完全的家庭手提式DV,偷拍、自拍、访谈、媒体记录全数加在一起,看的我下巴都快掉下来...比如Daniel为了炒作,欺骗媒体;比如Terence说连凯:连凯是最自私的一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找Daniel是因为他红,你找我是因为我会唱,你找Baba是想找个垫底的。
比如他们找唱片公司,揭露娱乐圈明星与公司的种种黑暗。
直到看到最后,他们四人戏剧性的结局,我糊涂了,然后在网上看到一句话:ALIVE仅仅为了四大天王而存在...所以这部电影出来,ALIVE也将解散,为了这部电影中的种种,他们确实无法继续面对歌迷和媒体了。
我只想说一句:吴彦祖真棒,ALIVE真棒。
配音太臭屁了
只看了几分钟。主要是我没法接受配音。
尹子维帅死啦! 在就是 他们被那个小0造型 ,穿衣服出来乐死我了- -1
真假难辨的伪纪录片。还真让我到最后都信了这四个也许真的曾组过乐队。人物简历都是真假难辨,一堆腕儿说的话也是。和豆瓣简介一样,所有的事都不是一帆风顺,都没有光鲜亮丽。组合本身就是七拼八凑,业界也是千疮百孔。后期内部更是分崩离析,随意地一场也不怎么样的演唱会做完结。面子里子都败得一塌糊涂。倒是散了以后,家庭生活岁月静好。还挺众生相。吴彦祖确实看着控制欲很强,看心理医生不知道现实是不是真的(导演自黑),尹子维一直指责别人,但自己却很不负责。不知道真相如何是否刻意,连凯被尹子维指最自私有心机,但看着还是乖的。陈子聪有点过于老油条老好人了。所以,比较难过的是帅哥们一点儿都不帅了。比较搞笑的是那四套衣服,是真LGBT感呼之欲出,钻石屌短裤厥倒。还有职业歌迷500元一个好贵。
网络时代的音乐,比任何时代都多
有很多意外的人出现,尹子维真是帅啊。
五分给聪明
既然这个组合压根儿不存在,这便是一部伪纪录片,多了个伪,影片的意味就不一样了,摆明了是对歌手这个行当在香港的运作模式发表一些反对的声音,适当嘲弄一下,这种方式不啻为一个新颖的点子,某些程度上会让观众误以为真有这个组合什么的。
偏纪实性的··
David (stylist ) : 好有africa typical forest嘅感觉。What do you think?Terence: Africa 有rainforest 嘅吗?
大cult片!Daniel Ng你真是玩弄了全世界
葛是真的葛 四人找造型师换装的那段儿最精彩 真真假假 结尾Daniel和非洲妻子结婚生子也是醉了😂
我爱吴彦祖!
Alive组合起来挺好的呀。BUT越来越讨厌吴彦祖了。尹子维的脸一看就是变态。陈子聪也就配角的命。就连凯最牛最帅最有味道,而且是化妆师。
这片很tm真实!这行就是tm这样子的了
换装那段我一个人在家里笑翻了啊,很好看
有点意思,但比同类型的《情非得已生存之道》弱些,结局太shi了
伪纪录片,吴彦祖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Band排练跳舞和试造型的过程为两大笑点。过门动画竟然还很cult,有种HappyTreeFriends的影子,亮了!
真纪录片,伪组合!吴彦祖太疯狂了!我佩服!
2006-10 一部烂片 对于我而言,虽然是祖哥的导演处女作,但还是不符合我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