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希望《夜宴》能超越《无极》,成为比《无极》更烂的电影,结果冯不争气,拍的没《无极》烂,真让我失望。
《夜宴》这样的片子,不往烂片方向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期待比《无极》更烂的烂片。
我是一个烂片爱好者。
估计今年年底电影大盘点的时候,媒体一定会把三部作品放在一起比对:《无级》、《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尽管《无级》的热闹已属去年年底,但并不妨碍被媒体再次拿出来,主要因为实在具有很强的比较性,乐趣谈资,往往也在比较中产生。
首先,三位导演声名显赫、关系微妙,在中国电影主流阵营算是三足鼎立;其次,阵容强大,随便一个主角、配角、音乐、摄影、美指拿出来,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一线人物;再次,都可粗略地归为古装类,服饰华丽、内景外景场面宏大,有无限想象空间;最后,都给大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娱乐元素,《无级》有“馒头”,《夜宴》有“晚饭”,《黄金甲》也已经被文字游戏篡改的面目全非。
看完《夜宴》后,和一个朋友发短信,说,真真是一部血腥的闹剧;伊感叹道,至此,中国名导全部栽在了古装武侠戏上。
这么说也许对张导不公平,所以,我们只能持着一丝侥幸等待着“黄金甲”的降临。
在《夜宴》的首映式上,冯导自己把《夜》定位为集商业片与文艺片于一身。
商业片拼票房,这点我相信《夜宴》绝对不成问题,在历年的贺岁片中,冯导完成了票房追捧的蓝筹股;加上“冯导转型”对喜于猎奇的市场的煽动性,加上多方名角的加入,哪一个不是票房的催化剂?
没人会去挑剔商业片的情节,但凡场面宏大、音乐悦耳、演员养眼就可称之为成功的商业片;《夜宴》在这点上毫不逊色,葛优、章子怡、吴彦祖、周讯、黄耀明、马精武……谭盾、叶锦添、袁和平……这般阵容之下的作品,放在任何一个本子上,票房都会直线上升。
文艺片拼故事,能够自圆其说的讲完整故事是基础,好的故事背后反映出的人间百态是提升,能够被认可以及引起广泛共鸣的故事,则称为精华。
而这一点,恰恰是我认为《夜宴》最大的失败之处。
葛优饰演的厉帝,弑兄夺位并强占婉后,派羽林军数次置太子于必死的境地,对于扫清先帝余党下手凶残杀一儆百;像这样一个野心勃勃、心机缜密、凶残多疑的人,弑兄是出于对权利的渴望,女人不过是附带的礼物。
这样的一个人,既然不可能为了所谓的爱情而放弃到手的江山,难道会为了这份包藏祸心的爱情而心甘情愿的自杀么?
帝王的尊严本就是建立在杀戮之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样的帝王会因为太子在夜宴中上演了一出尽人皆知的谋杀而觉得尊严扫地继而人生无望么?
其实真正需要笑场的不在于葛优那几句蹩脚的台词,而是一个“要江山”的帝王竟然是死在了“要美人”和“要面子”上,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章子怡饰演的婉后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她与太子无鸾暧昧的情素游移于影片的各个角落,她的所有举动在人看来都是在帮助太子实现夺回王位;最后的10分钟,路转峰回,她所要的,不是一个当帝王的爱人,而是一个当帝王的自己。
这样的转折,到是无可非议。
或许也是影片最大的伏笔。
只是我个人以为,章来饰演这个觉得略显单薄,倔强、韧性是她的最大特色,而非狠。
黄晓明、马精武饰演的殷氏父子在夜宴之前的一席对话让我觉得整场戏总算有了亮点,老爹看着儿子的眼睛,说,你为什么不可以(做皇帝)?
儿子先是一惊,继而表情一沉。
“欲望”的主题在这一刻,真正地暗流涌动。
可惜的是,真正到了鸿门宴一般的夜宴,故事的发展却没能让这对父子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亮点转瞬即逝。
吴彦祖饰演的太子无鸾身上,或许有冯导赞赏的忧郁的贵族气质,只是这样一个背负杀父血仇的人,给人感觉到的,却始终是一个软弱无助的落难王子形象,承担不起复仇的重任。
周讯饰演的青女的角色实属不折不扣的配角,她的存在被用来论证亲情在欲望之前的苍白无力,爱情在风起云涌的宫廷之争面前的纯粹与弱势。
可惜,亲情与爱情阐述的都太过轻描淡写,唯一让人记住的,不过是最后那幕“拧着劲儿”的越人歌舞。
《夜宴》的背后,通篇说的都是“欲望”。
“欲望”能够留给人们的最大的撼动,不是那些靠华丽的场景与险恶的人心形成的鲜明对比,那是潜藏在我们心中的试探、臆想、畏惧与躁动。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学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海上钢琴师》以掘金热、移民潮的历史背景和“1900”这样一个从未离开过船半步的钢琴家做比对,一边是躁动不安的社会,一边是88个琴键组成的黑白世界,所有人都向往着自由女神的理想彼岸,1900也有欲望,但是朦胧的爱情最终没有战胜陌生的世界给他的恐惧,欲望就这样被消减了。
他可以在88个键盘之间游刃有余,但是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欲望于人生,就是一场博弈。
《夜宴》的欲望,或许直指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所以在五代十国的背景之下,不难看到类似西方中世纪武士装扮的羽林军与诸如“肮脏的交易”这般戏剧化的台词设计。
如果真是出于这般的考虑,建议导演第二个要学习的人应该是新东方的俞老师。
因为他的始办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更多的人顺利走上美利坚的求学路,所以新东方所有的课程都是针对应付TOFEL以及GRE的考试,猜题命中率颇高。
与其东猜西猜,不如把历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拿来细细研究一番,不怕没有灵感的。
至于研究甚多的《卧虎藏龙》,则可以免了。
一直以来对冯小刚的电影怀有持久的信心。
年年有年夜大餐,似乎习惯了冯氏幽默,在生活中偶尔都出一个包袱,平添一丝乐趣。
直到这排场空前、金玉重裹的夜宴终于端上席面,我只能叹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有人说:场面恢宏,打斗过瘾。
有人云:故事曲折陆离,出奇制胜。
有人说,音乐悦耳,悲切有余。
更有人说,演员演技卓越,可圈可点。
要知道,这席大餐可是花了1500万美刀。
再看后堂,也都是华人影届响当当的大厨:袁和平、谭盾、叶锦添、张黎。
可是看到一半,我旁边的哥们就睡着了,如果不是手机震动,估计就睡过去了。
我也是强忍着,坚持到最后。
出了影院直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冯老师:您老,能不能不要“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啊”?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正好刚读了诗,就在微博上看了夜宴中章子怡跳舞的片段。
对与这种片子,其实自己的兴趣并不大,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
不过,对于章子怡的舞蹈,还是很喜欢的。
古典美人跳舞选演员就应该选有舞蹈功底的人,而不是随便的甩一甩袖子,挥一挥手,转个圈就可以的,还是要有真才实干。
导演拍的再美,一看就没有舞蹈功底,还是很容易出戏的,章子怡的舞蹈还是可以的。
今天我去看了“夜宴”,我真诚的认为,好棒啊。
虽然太子住在拥有超长滑楼梯的儿童乐园,虽然葛优是个文艺青年,虽然那个大臣叫“阴太长”,虽然特工拥有冲锋枪,这些荒诞的元素在芸芸众生眼里是可笑的,但只有先锋影迷,才能发现这部电影的后现代本质。
本片颇具试验性的挑战了在古代语境中表现后工业时代的生活。
国家领导人葛优同志居高位而依旧与民同乐,他的玫瑰精油开背,他对和谐社会诚信为本的深刻理解,他对古典主义话剧的深切热爱“是复仇的欲望,帮你穿越了死亡之谷,还是你的忧郁,打动了女人,让她们的柔情,维系了你的生命,或者,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
如果不是―――――哥哥!!!!!
是你的灵魂在瞑瞑之中保佑着你的儿子,让他用我的血来恢复你的光荣。
如果是这样-――――哥哥!!!!!
我把尊严还给你。
”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评论人,为了一部好戏,说出了“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朕深感欣慰”这样的最高评价。
吴彦祖作为一个在体制外游弋的非主流戏剧导演,在郊区长期租用的儿童乐园里排演实验话剧,又遭遇打砸抢分子的毁坏。
但他不气不馁,继续追求那伟大的艺术。
终于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终于成为了寂寞歌手。
周迅这个刚毕业的时装设计师,仗着自己的高干子弟背景,将她设计的劣质服装长期批发个中央机关。
她还诱使太子强奸了她,由此捞取了政治资本,要挟太子和她结为贪腐利益同盟。
而太子党阴损作为国务院总理级官员阴太长的儿子,不满足于自己的正部级职位,妄图成为国家领导人,幸好英明的章子怡同志及时粉碎了这场夏秋之交的政治风波。
章子怡同志,作为政治局的领导,识大局,顾大体,辅佐了两代领导人。
后在政治风波发生之际,粉碎了葛优同志犯的严重错误,毅然出马担任领导人。
这部电影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完全没有破题,创意出自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却根本没有韩熙载这个人物,也不是紧密团结在李煜同志周围的南唐政府的政治故事(因为南唐不会设幽州领导班子)。
这种高超的虚虚实实的手法,更加体现了,这是一部现实政治讽喻剧。
很喜欢章子怡塑造的电影角色,尤其是宫二小姐,玉娇龙,小百合,还有这次的婉后。
表演的吸引力和张力都那样的恰到好处,产生共鸣。
一代宗师宫二病重,黑衣红唇对叶问讲,叶先生,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声音,眼神百看不厌。
她塑造的女性骄傲,倔强。
而我正是佩服这样的人,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再说夜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很震撼,面具白袍神秘禁忌。
想起小时候看哈姆雷特,黑暗的色调很是恐惧。
长大了看夜宴也是如此,尤其想到最后刺来的越女剑,更是寒光一闪。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回响,只是对越女剑更加好奇,鼓足勇气积蓄力量准备看金庸先生的《越女剑》。
结果 在毛概课上花了不到半小时看完,实在是酣畅淋漓,又有些小失落。
最近追神雕侠侣95版,期间一定会看原著,电影看的大概不会太多。
《夜宴》仿佛一家生意还算不错的小饭馆,有一天突然要炮制一桌满汉全席,虽然配菜、调料一一照着菜谱上来,做出来的饭菜却是有形无神,要说难吃可能有些刻薄,但要说好吃,却因为厨师刻意追求大菜,反而连原来小饭馆的味道都丧失了。
如果把《夜宴》当作一部商业片来看,观众毫无疑问是要失望的,电影节奏缓慢,缺欠高潮,色调阴暗,结局也不会让人感到酣畅淋漓;如果把《夜宴》当作一部文艺片来看,在表现手法上又过于刻板生硬,人物塑造扁平,主题模糊。
简而言之,四个字:“不伦不类”如果说《天下无贼》让冯小刚初尝转型的成果,《夜宴》里,冯小刚的转型仍算不上失败。
这部电影外显一个文艺片所具备的全部特征,包括标志性的画面色彩、颇费心机的构图、像模像样的蒙太奇、一段足够文艺的故事情节、话剧腔十足的对白和装模作样的表演,最重要还是个悲剧。
但进一步来看,剧本包括台词都是莎士比亚的,长镜和蒙太奇也都似曾相识,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讲什么和怎么讲都出自他人之手,我不禁想问问:这部电影里,还有什么是冯小刚的?
我的答案是:几乎没有。
电影的刻板生硬源于导演在电影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冯小刚在《夜宴》中实现的就是让电影看起来足够“文艺”,代价就是导演意识的完全丧失。
电影看起来很“大师”,但是完全不“大师”,因为《夜宴》没有灵魂。
有人说章子怡在本片内的表演可圈可点。
本人觉得章子怡在本片内的演技之所以看起来像回事,完全是《夜宴》舞台化的风格的功劳。
装腔作势,话剧腔十足的对白和表演,对于一个受过表演训练的演员,自然不算什么难事。
而冯小刚之所以采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一是这样看起来足够文艺,二是这样的表演最保险,可以大段的从莎剧表演中般过来。
这一特征在厉帝死前的独白中显露无遗,在这一关键情节中,厉帝的独白几乎照搬了莎剧,因为这个部分是最关键的,照搬是最保险不会出差错的。
想说的很多,总之,冯小刚转型尚可,电影不尽如人意,仍须努力。
我严重不推荐花60元巨资去影院浪费时间。
这让我想起了《无极》在成都首映的票价:250
说实话,[夜宴]真的让我看得恶心了。
它欺骗了我八折(研究生证啊)的电影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它的厌恶之情也会打八折。
自从[英雄]之后,中国电影人似乎突然间开窍了:他们懂得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制造声势;用铺天盖地或者悄无声息的媒体策略吸引招引以及勾引人们的那单纯的眼球;用华丽的色彩和声效追求极至的视听享受;用故作深沉的言语营造一种高深莫测的境界……表面的目的听起来十分得冠冕堂皇拍中国人的大片,冲击奥斯卡。
在我看来,其实倒很有可能是看了人家李安拍[卧虎藏龙]名利双收而导致的红眼病发而已。
导演制片方成了“英雄”,观众的口袋却遭受了“十面埋伏”。
我一直以为,冯小刚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至少是那种好看轻松的风格。
好看轻松也可以有高票房比如说[天下无贼]。
然而看了[夜宴]之后,我不得不沮丧的说完了,冯小刚也“谋”了首先声明,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所以不同于自己在电脑上下载的,可以在发现片子不好的时候,迅速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小叉叉。
片子一开始,就用故弄玄虚的音乐和场景来糊弄观众,看了,就知道这是在追捧“奥斯卡”的“香脚”。
动用了国内一流的服装叶锦添,一流的作曲家谭盾,一流的钢琴演奏家朗朗,这样强悍的阵容果然一出场就给我带来了不同的震撼,一开始的杀戮戏血腥的镜头加上刺耳的噪音,让我不得不腾出手来保护身边的小婉,使她能够安稳的坐着。
看着,不舒服。
当年的[秦颂]就已经证明了,葛优拍那样的人物会让人不自觉地去笑当这个“叔叔”与章子怡调情的时候,我真的想到的只是觉得滑稽章子怡又露了十面埋伏的肩膀,夜宴的大腿和后背,想来,无数男性电影观众会格外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这次,冯小刚把自己最擅长的讲故事的本领扔了个精光去做“声色”的“犬马”华丽的外表下,仅仅包了那么一个小小的“馒头”。
从前我们想得到世界的认可,把中国最破旧最丑陋的东西拿出来博人家的一瞥;现在我们想证明我们的强大(强大到可以冲击奥斯卡),也用不着故作声势的拿腔作调的拍一些故弄玄虚的美丽的外壳。
这一次票房可能仍然会成功,可是下次呢?
这些看不透道理的家伙们啊真应该让“汽车总动员”去把他们撞醒,或者用“疯狂的石头”把他们一个一个都砸死,至少半死……
先看的《夜宴》的小说,后是电影。
一曲《越人歌》,幽幽荡荡,宛如仙乐。
一个曼妙的传说,春秋年间,一位越族女子爱慕楚国王子子晰,她打着双桨,唱着这首动人的歌。
王子终于被歌声打动,便与越女一同泛舟去了。
伴着这支歌,走进了《夜宴》。
于我的第一感觉,很“好看”的一部电影。
越人馆、后殿、契丹边境、殷家大宅、皇宫夜宴,《韩熙载夜宴图》的五个场景,黑、红、白、青,匠心独运。
导演冯小刚、作曲潭盾、动作导演袁和平、美术指导叶锦添、摄影师张黎、编剧盛和煜,制作水准绝对一流。
《夜宴》是盛大的,用“沉郁而忧伤,平静而超然”来形容并不为过。
没有看过《哈姆雷特》,《夜宴》的故事对我来说也是新鲜:皇叔篡位,杀兄娶嫂,太子探知隐情,伺机报仇。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的情节太平,没有深意。
我并不这样认为。
冯小刚将故事时代远远地抛离了现实,可是对人性的探索,没有改变。
细细回味整部电影,婉后这个角色颇为我爱。
婉儿,两朝皇后,太子的青梅竹马。
章子怡的诠释,让这个角色成为了《夜宴》的灵魂。
冯小刚说,章子怡造就了《夜宴》。
有一句古语用来形容那些气质太过复杂的女子:深情在睫,孤意在眉。
这八个字对于婉后是很适用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那个曾经的婉儿,或许一开始她向往的只是和太子一起读书、习剑,等着无鸾对她说一声“我爱你”,可是这些注定不属于她。
命运让她成了无鸾的母后。
先皇暴亡,她本可以和无鸾相聚时,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厉帝,无鸾的叔叔,她只能依靠这个男人。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厉帝俯首在婉儿耳边低语:“江山不待!
”,随后下令封门,厚重的大门一点点阖上,一顿,厉帝的手从门缝里伸出,一停,婉儿的手轻轻地搭了上去,“该叫皇后”。
此刻,又有什么办法,改变自己命运,惟有权力。
眼前的这个男人,即使扶着他的手到达的是地狱,婉儿也别无选择。
“花死了,魂还在,这缕魂,就是‘红’。
”她爱的茜素红,正是《夜宴》里弥漫的欲望。
“一捆织锦被绳索引向织造坊的藻井,经过一根檀香轴,垂直泻向地面。
‘茜素红’飞流直下,如一层层红云堆积在婉后足边。
”盛和煜在小说里这样描写,电影里的相似画面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样的红,这个“时而妩媚时而残忍”的女子,那件绣着飞凤的茜素红长袍,红的那样耀眼尊贵,红的像人们熊熊燃烧的欲望。
一部《夜宴》,她,应该是最绝望的一个,无助的绝望,释放了她一切的欲望。
“最高境界的表演是将自己的脸变成面具。
”婉后如是说。
这张面具,是象征,是符号,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不的躲藏和掩饰,是复杂的宫廷和复仇中不可或缺的自我保护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婉后的脸上,不动声色的沉着。
大哭抑或大笑,这张面具就会破掉。
不是说她没有抛开面具的时候,只是很少很少。
人多是有欲望的。
婉后,整部《夜宴》中我最欣赏的角色。
也是应了网上的评论,皇宫中的女人,本来就不属于爱情,越争夺,越失去。
试想这样一个画面:风吹起她的茜素红,身后的飞凤犹如在腾空飞翔,那双曾经清澈的凤眼已承载了太多太多,几乎都要变成泪溢出来。
一场《夜宴》,她的彷徨,她的绝望,一朵开到腐烂的大红色罂粟。
她拼尽全力为了的无鸾,只是生命中的过客,那个她处心积虑想要杀死的人,却至死含着一颗爱她的心。
并非一切都揽在怀中,转眼间已是生死两茫茫。
她开始被唤做“女皇”,她的欲望,她的本能,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膨胀,一点点释放。
辽东鹤顶红,漠北黑蝎子,最毒是人心。
起初的她也不会想是这样的吧,没有人天生野心勃勃。
搂着她爱的茜素红,缓缓的告白。
刀光一闪,利剑刺破肌肤的一瞬间,她,脸上的表情,内心的翻云覆雨,死,对她而言,未尝不是解脱。
是谁在我们耳边浅吟低唱,是谁让我们的心轻轻飞扬,是谁在我们的梦里辗转缠绵,是谁在我们的生命中来了又返,那些曾经爱过的人啊,是否已经模糊了容颜……那个最后的镜头:绿色的浮萍,荡漾着,荡漾着,带血的越女剑被投入这漂着浮萍的水中,浮萍在水面晃动着,晃动着,归于平静,叶锦添说,“里面的绿色,不是生机,而是回忆。
”耳畔,响起张靓颖的歌声,重温那一幕幕:只为一支歌 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 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 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 模糊了恩仇我用所有报答爱你却不回来岁月从此一刀两段永不见风雨
如果秦始皇有一个妹妹 --关于《夜宴》中的女性形象 柏邦妮在通常的电影中,女主角似乎只有三种出路:出走,死亡,以及生活无奈的保持原样。
娜拉出走之后,又能走到哪里,在很早就被人们讨论过。
死亡,尽管壮烈,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指导意义。
生活保持原样:很多观众一定不同意。
因为在爱情电影的结尾,都是happy end,女主角被一个男人的爱情拯救了,生活全然改变了。
是的,在我看来,一切都没有改变。
有趣的是,在冯小刚导演的大片《夜宴》中,女人只有一个结局:就是死亡。
在电影中,只有两位女性形象:皇后婉儿和青女。
她们都是牺牲品:皇后婉儿是茜素红所象征的欲望的牺牲品,青女则是〈越人歌〉所象征的绝对奉献的单向的爱情的牺牲品。
作为牺牲品,她们必须死亡。
青女的死亡,升华了她的价值,她活着就是为了能为自己所爱的男人死;皇后婉儿的死,则是一种判断性的结局,她必须死,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她为死而死,死是她的毁灭性的下场,是一个交代。
导演的这种意念太强大,同时也太牵强,甚至没有安排出一个杀死皇后婉儿的凶手,成为一个悬念。
在剧情层面上,这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所有的男性角色都已经死了,唯一的一个也老朽不堪,并且发配流放。
网上刻薄的观众说,杀死皇后的就是冯小刚。
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我完全同意。
大片的技巧华丽,画面美丽,情节空洞,历史模糊,台词做作,这都在意料之中。
但是我仍旧为冯小刚在电影中塑造中两个如此单薄,没有创意的女性角色而吃惊:一个是妓女,一个是贞女。
一个是坏女人,一个是好女人。
好女人奉献自己的爱情和身体,一切屈辱(电影中包括了太子无鸾强暴青女和受到鞭笞),无怨无悔,包容一切,爱情的证据不包括任何无鸾的示爱,更不要说允诺,而仅仅是脆弱的婚约和梦中的信息,仅仅是为了“抚慰男人的寂寞”,并且,每一个观众都看得出,无鸾爱得是皇后婉儿。
她对爱情的坚持和对皇后婉儿的骄傲,显得非常可笑。
坏女人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利用自己的肉体,对她来说,男人只有两种:可以利用的和不可以利用的。
在坏女人心中,没有爱情,只有性欲。
(皇后婉儿第一次见无鸾就示意做爱)我敢说,这部电影里没有爱情,只有猥琐而莫名其妙的痴迷(叔叔对皇后婉儿),得不到的欲望(皇后婉儿对太子无鸾),神经质的仰慕(青女对太子无鸾),以及兄妹乱伦之情(殷隼对青女)。
所以,电影中唯一的两场性爱场面,一场是皇后婉儿与叔叔的通奸(为了强调这种性质,两人不断的称呼对方:叔叔,嫂嫂),另外一场是强奸(太子无鸾对青女),导演给予通奸场面一种意乱情迷的煽情色彩,又把强奸场面拍摄得非常唯美:这种暴力的美是通过自然中的风雨来体现的,最终以青女拥抱着无鸾的头颅结束。
事实上,这一场一直在重复:“你是她!
”“我不是她!
”的做爱,是本片中最残酷的场面。
任何人都知道,坏女人比好女人更有戏剧性。
站在皇后婉儿身后的,是这样一些女人:安提戈涅,克莱奥佩特拉,麦克白夫人,苔丝特蒙娜,菲德拉,甚至包括安娜 卡列尼娜,爱玛 包法利??导演一定不会承认自己对女性的轻视,因为皇后婉儿是电影的第一主角。
她美艳绝伦,性格多变,她备受重视。
但同时我们发现,这个唯一的女主角,除了得到一个男人的身体为筹码之外,没有得到实际的权力,也没有赢得天下的筹码。
她得到所谓的王位的第一件事情,也仅仅是为自己做一件茜素红的衣裳而已。
她唯一的才能就是性感和狠毒。
她并没有从电影一开始就有条不紊的为赢得天下而努力,我们看见的是,起初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太子无鸾。
她是被男人们推动着向前走动的。
她连自己到底爱的是谁都弄不清楚。
影片的后半部分,似乎皇后婉儿真的爱上了叔叔并且放弃了无鸾:叔叔唯一的优点,就是对皇后婉儿更好,更肉麻。
也许,一个男人肯对一个女人好,女人就该爱上他,这就是导演的逻辑。
这就是影片中的女性:看似非常主动,其实非常被动。
看似光彩照人,其实一片混沌。
而其实她没有直接杀一个人,倒是一直在试图保护自己无力任性的爱人。
我不知道,人们在一年之中到底拍摄了多少部关于女人的电影?
其中有多少部是男人拍摄的?
你知道吗,女人简直已经成为世界上被谈论最多的动物?
如果我说导演在电影中强奸了女性观众,导演一定觉得我是危言耸听。
但是我确认,在这部电影中,他确实是仅仅专注于女性的身体,而没有深入女性的内心。
把女人的身体等同于性和物的。
把女性和性连接在一起,肮脏,有罪的性,只和女性有关。
女人的身份是“性”而不是“人”,男人的身份是“人”而不是“性”。
把女性置于被看,被观赏,被亵玩,被动,被施的位置,而男人则处于一种优越,观赏者,主动,施主的位置。
伍尔芙在〈女性莎士比亚〉的文章中,给莎士比亚设想了一个叫做朱迪丝的妹妹,而苏珊 桑塔格则在自己的剧本中将这个构想更加完整。
小说和剧本的结局都是这样:出生于十六世纪的的任何一个天赋出众的女人,最终必然会发疯,自杀,要不就在荒野中孤寂度日,像个女巫,令人恐惧,受人嘲笑。
将〈夜宴〉和〈英雄〉比较是有意思的。
我不禁联想,如果秦始皇有一个妹妹,叫做婉儿的话,如果她也有出众的政治才能和野心的话--相信我,她必须死,只有死,她的唯一的结局就是死。
不要试图把话剧的台词放在电影里,撑不住,也不合适。除了舞美,几乎一无是处。演员的表情管理不足够撑得起复杂的内心戏。还有,我们这些草民整日的在讨论和意淫集权力于一身的人最终还是需要情感的归宿,也许有,我是不信的,被权力的欲望异化的人,只想长生不老,现代新说法叫做永垂不朽
5分。一团浆糊的“权力的游戏”。
烂
王子戴着面具,在他爱着的继母和杀害他父亲的叔叔的婚礼上,为仇人击鼓。这个景象蛮动人的。舍此无它。相信我的话,不要去电影院浪费时间了。
场景还比较有感觉,尤其喜欢看场的那段...
哪有那么差劲,其实拍得不错。
冯小刚华丽转身,结果发现自己是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0100727,京上团结。离京前晚。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
开场把我惊艳了,看到剌杀太子那场戏还以为遇到神片了呢,心想打分怎会这么低。结果越往后越觉得雷人、做作、幼稚、拖沓,我开始想这打分也太高了吧
我真的觉得还不错。里面的演员,不管是难得还是女的都是我喜欢的。就是,故事的结局有点儿,怎么说呢,没有力度,应该更有那种阴谋和意外的那种悲剧效果。
三星全给画面,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舞蹈。
画面镜头跟颜值我都是吃的,但是故事实在是不怎么样
重新看了一遍,10年前只觉得空洞吵闹形式大于内容,这次看却觉得制作还是很用心的。服化道和摄影都很惊艳,极力还原五代十国的风情。然而台词和故事还是硬伤。
我还是去电影院看的此片,我真烧包!!一个电影讲了N个故事,哪个都讲的不咋样,最后的结局还故弄玄虚。
我看了,我承认我傻,都知道是傻片为啥还看呢?
我就说它很好怎么样!!!就是它不好看我也说它好!一帮傻逼!就会诋毁本国电影!!!!有本事你们去拍一个!!!
葛大爷的转型很失败很失败,故事改编得也很失败,不伦不类的哈姆雷特.腾格尔的主题歌唱得我痛哭流泪
过于舞台化,一部刻意演出来的东西,假
一堆大腕砸出的一部烂片,冯小刚差点毁了。其实它的真名应该叫《大腕的葬礼》。小章的小李飞刀啊,雷死
电影质量不错,导演功力深厚,编剧合情合理,演员演技在线。